索绪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人类学通论 第七章
![人类学通论 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9c63edb2e518964bce847c84.png)
• “实际上,思维是最神秘的。我们迄今所具有的关于思维的最好 说明,是由语言的研究提供的。语言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想 形式,是受他所意识不到的那些不可抗拒的形式规律所支配 的……人的思维本身总是在一种语言中,在英语、梵语或汉语中。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庞大的不同于其他的形式体系。“
• (二)语言反映文化
•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一般来说,文化人类学家把语言当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常 常又把语言与文化区分开来,对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是文化人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关注的一 个重要题目。然而,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一直是 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过,总括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观点。一 种是语言决定文化,另一种是语言反映文化。下面就从这两个方 面介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其不同观点。
• 乔姆斯基指出,语言分析的目的是发现人的内在能力中的普遍性 和规则性的东西。人的这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和生成新的合乎语 法的句子的能力。
• 比如一个说汉语的人,可以听懂每一句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句子, 包括他从来没有听过的话;同样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说出 各种句子来,包括他自己或他人从未说过的话。人的这种“创造 性”,正是人类所具有的在的语言能力的体现。总之,在乔姆 斯基看来,语言是说本族语的人理解和构成合乎语法句子的先天 能力,是在某一时期内说出的实际话语。
• 他认为,人类语言的语法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其深层隐含着相同 的结构。他把通过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语言的不同语法结构 叫作“表层结构”,而把不能直接从线性的语音序列中看出来的 内在语法结构叫作“深层结构”。
• 乔姆斯基指出,所有人类语言都有相同的深层结构,正是有了这 种结构,人类才能够学习语言,而且只有人类才具有学习语言的 能力。他把这种人类共同的深层结构又叫作“普遍语法”。由于 人类天生就具备了理解这种普遍语法的能力,所以在幼儿时期就 能够把自己生长地区的语言作为素材,轻而易举地学习和掌握其 他的语法。这种人类通过学习而掌握的语法,乔姆斯基叫作“生 成语法”。
【语言哲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语言哲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观](https://img.taocdn.com/s3/m/11e5b827bcd126fff7050b6a.png)
乔姆斯基(1928——)生于美国的费城。
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
他的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乔姆斯基曾在滨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自1951年到1955年在哈佛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从1955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现代语言系任教,同时在电子学研究实验室兼职。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语言学,语言哲学和逻辑等。
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和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语言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形成了一个语言学的新派别,即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语法结构》(1957),《语言理论的当前问题》(1964),《语法理论面面观》(1965),《笛卡尔派语言学》(1966),《语言与精神》(1968),《美国权力与新官僚》(1969),《知识问题与自由》(1971),《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研究》(1972),《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1975),《语言论》(1975),《规则与表达》(1980)。
乔姆斯基研究的不是一般语言现象,即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能力。
他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被理想化了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知识”。
他认为语言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提供选择语法时要依据的标准。
生成语法就是这样的语法理论,它的中心思想是:某一语言的语法应该生成所有的句子。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
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乔姆斯基说,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一定联系,索绪尔是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而他是区别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但是他认为必须否定索绪尔的下述观点:语言是意义和声音的网络。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创造过程,他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承认经验在人类掌握语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他认为经验不能单独起作用。
经验只具有激发天赋语言能力的功能。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https://img.taocdn.com/s3/m/02ddd10552ea551810a687ca.png)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索绪尔确定了语言学的任务,做了有历史意义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区分,并提出了将语言价值的研究作为共时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说到语言,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而索绪尔将语言学集中于共时的语言的研究,缩小了范围,从而使研究更为深入透彻。
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说遇到两条分叉路,第一条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选择。
语言学包括两个方面,言语的语言学和语言的语言学,前者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为研究对象,它是具体的、变化的;后者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抽象的、稳定的。
作者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因为他认为语言由于其特性应该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在确定了语言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后,我们又遇到了第二条分叉路,一条通往历时态,一条通往共时态。
因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即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自然或必然的联系,语言符号的价值没有外在因素的介入,完全取决于它们在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
而要想研究系统内部的关系就必须着眼于一个相对静止的语言状态,因为“只有通过语言的状态,属于语法研究范围的各种关系才能得以建立。
”这样,语言学又定位于对共时态语言的研究。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语言价值的研究。
价值概念包含单位、具体实体、同一性、现实性、共时语言学和语法等概念,可以说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索绪尔用象棋这个类比对语言价值加以说明,指出棋子的各自价值取决于它们在棋盘上的位置,同样,每个语言要素从它们与其他要素的对立中获得价值。
对于价值,应该重点掌握如下两点:语言价值依赖于语言系统,依赖于要素之间的相互区别对立;价值体现于语言机构内部横向的组合(即语段关系)和纵向的聚合(联想关系)两个向度。
乔姆斯基的重要结论是普遍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
儿童出生后可以学会任何一种环境的语言,说明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语法,称为“普遍语法”。
语言是人的一种天赋,学习语言的能力叫做“语言获得机制”。
索绪尔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f0f5583ed15abe23492f4d5e.png)
索绪尔语言学我国的索绪尔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从那时起,索绪尔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至今对许多研究者具有吸引力。
索绪尔研究在我国经历了引进与传播(20世纪30-60年代)、解释与评价(20世纪70-80年代)阶段之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了认识与再认识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国内语言学界开始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冲破传统认识上的局限,重新认识索绪尔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审视对索绪尔的评价。
笔者认为,这个阶段的研究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以下分别加以阐述。
1、对索绪尔符号学语言观的探讨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语言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对于索绪尔符号学语言观的探讨一直是国内索绪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语言符号的性质的探讨上。
例如,乐眉云就曾根据索绪尔的语言观,把语言符号的性质概括为六对矛盾的统一,这六对矛盾分别是:任意性与约束性、社会性与心理性、不变性与可变性、相关性与区别性、形式与物质实体、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乐眉云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上述的每一对矛盾体中的两个方面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存在于语言符号当中的,同时,这六对矛盾也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乐眉云,1997:5)她的这种观点,表明国内语言学界对于语言符号性质的认识已经达到了辩证的高度,而不仅仅是把索绪尔提出的每一条语言特征孤立看待。
但是,这个角度的研究仍然只局限于探讨语言符号的性质,并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来发掘索绪尔对于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
并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往往只局限于索绪尔的理论本身,而很少提到索绪尔之后的语言学理论在语言符号的性质方面对索绪尔理论的发展。
2、对索绪尔语言哲学观的探讨国内语言学界对索绪尔语言哲学观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其语言哲学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而是对其方法论和结论,以及对其任意性思想的重新评价。
第一个研究方向的侧重点在于哲学的语言观方面,如刘艳茹就曾探讨过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所起的关键作用,她指出,索绪尔是第一位追问语言本质的语言学家,他第一次赋予了语言本体论地位,使语言从混沌状态中剥离出来,进行了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观](https://img.taocdn.com/s3/m/4e2bde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e.png)
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人类天生具有的内在属性,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2.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形式系统,具有生成性。
语言使用者可以生成和理解无限多的句子,这些句子符合语法规则。
语言使用者的语法知识是内化的,与具体的语境无关。
3.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只是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不能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4.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其句法结构。
语言的语法可以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部分。
其中,句法是最核心的部分,因为语义和语用信息都是由句法结构决定的。
5.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习得和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不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学习就能完成。
儿童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能掌握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他们天生具有语言习得的能力。
总的来说,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强调了语言的内在属性、生成性和语法普遍性,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语言习得的能力,而语言学的任务是揭示这种内在的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https://img.taocdn.com/s3/m/3e252448cf84b9d528ea7a44.png)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如果说,索绪尔语言学说的提出是语言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那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提出,则是语言史上的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即“乔姆斯基革命”。
1916年,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开辟了现代语言学的新纪元,而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乔姆斯基对结构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的挑战,则标志着语言学中的“乔姆斯基革命”的开始。
英国当代语言学家约翰·莱因斯评论道:“不论乔姆斯基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无疑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
任何不想落后于语言学发展形势的语言学家都不敢忽视乔姆斯基的理论建树。
目前,每个语言学‘流派’都要对照乔姆斯基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来阐述自己的立场。
”一、乔姆斯基其人乔姆斯基1928年12月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在费城中心中学毕业之后,乔姆斯基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语言学、数学和哲学。
1951年他完成硕士论文《希伯来语语法》。
1951年1955年,乔姆斯基以哈佛大学学术协会会员身份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写出《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Theory),后回到宾夕法尼亚,取得了博士学位。
1957年,他把自己的博士论文缩写成《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在荷兰出版。
此后,他的语言学思想开始在语言学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引起重视。
不久,他便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语言学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有:《句法理论若干问题》(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6),《笛卡尔语言学》(Cartesian Linguistics)(1966),《语言与思维》(Language and Mind)(1968),《对语言的思考》(Reflections on Language)(1975),《规则与表达》(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1980),《支配与制约讲稿》(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1981),《语言知识》(1986)。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https://img.taocdn.com/s3/m/8ba0ec6080eb6294dc886c63.png)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诺姆·乔姆斯基,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
早年就学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语言学、哲学和数学,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
1951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
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和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语言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形成了一个语言学的新派别,即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他的语言学和哲学著作有:《句法结构》(1957)、《当前语言学理论中的争端》(1964)、《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1965)、《语言学的笛卡尔主义》(1966)、《语言和心灵》(1968)、《知识和自由问题》(1971)、《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研究》(1972)、《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1975)、《语言论》(1975)、《规则与表达》(1980)等。
乔姆斯基研究的不是一般语言现象即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能力。
他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被理想化了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知识”。
他认为语言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提供选择语法时要依据的标准。
生成语法就是这样的语法理论,其中心思想是:某一语言的语法应该生成所有的句子。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
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乔姆斯基说,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一定联系,索绪尔是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而他是区别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但是他认为必须否定索绪尔的下述观点:语言是意义和声音的网络。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整理]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9dd49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2.png)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欧洲大陆哲学,都重视研究语言,这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不能脱离世界,语言只有表现世界才有它正真的存在。
当代美国语言大师乔姆斯基首创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正是这种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中挑起了一场革命。
它标志着西方语言学的研究,尤其是美国的语言学界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乔姆斯基时期。
一、乔姆斯基“革命”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被认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为现代语言学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理论。
凡是希望跟上语言学当前发展的语言学专家,都重视乔氏理论.一批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在乔姆斯基周围,形成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这些学派由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新颖,而被公认为是与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学派相并列的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又一个重要派别。
不仅如此,这场“乔姆斯基革命”还很快波及到语言学以外的许多学科,对于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人工智能、通讯工程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为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其他种类动物的明显区别,与其说是某种思维功能或智力,不如说是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正是为了探究人的语言能力。
目的是为了对人类语言的某些最显著的特征做出数学般的精确描写。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
转换生成语法单纯从形式的角度来描写语法结构,在研究中采用数学和逻辑学的符号和公式等形式化的手段来研究语法。
乔姆斯基在语法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演绎法和内省法,其理论目标就是通过描述和分析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出充分解释,找出普遍语法,并进而探查人类所特有的内在语言习得机制,解释语言的生成和语言的创造性等问题。
本文仅谈及GB模型和MP模型。
GB模型是标志乔姆斯基理论成熟的模型,这个模型中他区分了语音形式PF(Phonetic Form)和逻辑形式MP(Logic Form),它们分别是同人脑主司发音的声音系统和思维认知系统的接口,叫语言模型的外模块性。
弗斯的语言学遗产
![弗斯的语言学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e55688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f.png)
弗斯的语言学遗产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在继承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语言研究的“语境理论”,后经韩礼德的整合与发扬形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
弗斯作为倡导从情景语境入手研究语言的先驱,突破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桎梏,开功能主义语言学之先河,不仅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奠基,也为语料库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几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启示,其语言学遗产至今仍为这些领域的语言学家所珍视。
标签:弗斯语境理论语言学影响功能主义语言学一、引言弗斯是英国语言学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有“英国语言学之父”的美誉,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思想流派被称为“伦敦学派”甚至“弗斯语言学派”。
王宗炎先生曾称弗斯为伦敦学派的“达摩初祖”(王宗炎,1980)。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弗斯的社会情境下的语言观冲破主流的形式主义语言学重围,不仅为“伦敦学派”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还对几个重要语言学分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对于后世语言学发展的“千秋之利”胜过其作为社会功能派语言学理论伊始的“当代之功”。
二、语言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一)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二元论语言观标志着现代语言学开端的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区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认为“语言”是“言语社区成员的言语模式的总和”,是“一套潜存于所有使用者大脑当中的”语法系统(deSaussure,2013:15);而“言语”是“反映说话者意志和智慧的个人行为”,说话者通过使用大脑中的语言规则去表达自己的思想(ibid:16)。
同时,说话者的,言语”基于并受制于属于群体的语言规则,说话者的思想也由群体的文化决定。
索绪尔进一步指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作为总和的“语言”而非体现单个说话者特征的“言语”,并以已经死亡的语言为证说明“语言”可以且应该独立于说话者及其他因素成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乔姆斯基继承了索绪尔的二元论语言划分,但持理性主义的认识论立场,认为人类具有先天语言机制和普遍语言能力,即“普遍语法”,它是存储于人脑中抽象的“语言能力”(languagecompetence);当“普遍语法”与具体的语言材料接触后,就使得人们习得一门(母语)或多门语言(二语及多语),体现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就是人的“语言运用”(languageperformance)。
(精品)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的联系和不同
![(精品)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的联系和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f7d19f774a7302768e9939a5.png)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的联系和不同索绪尔:语言可以被作为一个由特异的要素所组成的正式系统来分析。
这些要素的例子包括他所提出的语言符号的概念。
每个语言符号拥有不同的侧面:能指和所指。
能指(signifier),意味着一个词语的“形状”,或是它的语音构成。
(如单词中字母的排列顺序,或是它的音位。
)所指(signified),意味着一个词语的概念构成,在我们听到或者阅读到能指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中的概念或是事物。
在索绪尔看来,一种语言系统是一系列声音的差别和一系列意义的差别的组合。
语言是由人类说话的能力生发出来的社会产物。
索绪尔语言理论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认为语言学只能“就语言而研究语言”,排除任何非语言因素(如社会的、物理的、言语的……)的干扰;而就语言来说,必须区分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只研究共时的语言系统,排除任何历时因素的干扰;而就共时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来说,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实质,“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论断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乔姆斯基:乔姆斯基对语言的研究强调:语言原则是一种所有人类共享的固有设定。
这一理论被称作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指出语言的核心是句法。
声音和意义并不能自发地生成联系,而建立声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也并不能形成语言,这些能够产生的只是句法。
人类的语言实际上并不仅仅为沟通、交流而存在。
根据乔姆斯基的观察和理论,孩子生来就具有自然的语言。
在孩子们开始发展他们的能力之前,语言就已经被规定存在了。
人类的思想并不是一张空白的纸,而是一种交际特征。
语言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识。
相同点:乔姆斯基继承发展了索绪尔的音位概念等部分理论。
两人都在寻找一种在语言中起普遍的永恒的作用的力量,索绪尔偏重于从语言本身寻找,而乔姆斯基则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科学假说,认为是先天构造,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乔姆斯基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区分类似于索绪尔对言语和语言的区分。
12级对外汉语一班卞政贻。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https://img.taocdn.com/s3/m/bd1bf39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a.png)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简单说就是,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乔姆斯基语言学观点介绍乔姆斯基把语言分为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二方面。
语言能力追溯至生理上人类智力里已有的“普遍语法”,普遍语法加上不同的参数形成各种具体的人类语言,这些参数是由历史选择与积累的,并体现为社会拥有的母语的特征、使用规则、甚至直觉。
语言行为是语言的具体使用与结果。
传统语言学是从语言行为研究语言的,在乔姆斯基看来这是经验主义的做法。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是以语言能力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对语言能力的研究可以解释人类语言的习得机制。
相对于经验主义,乔姆斯基语言研究具有理性主义色彩,乔姆斯基构建形式的符号系统,通过符号系统规则的递归应用,可以从基本的词库生成所有人类语言语句,包括已有的语句以及潜在无穷的语句。
然后通过对这个符号系统的逐步求精可以认知到人类的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说话的方式(词序)遵循一定的句法,这种句法是以形式的语法为特征的,具体而言就是一种不受语境影响并带有转换生成规则的语法。
儿童被假定为天生具有适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知识。
这种与生俱来的知识通常被称作普遍语法理论。
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而不是一般语言学家所研究的外表化语言。
其研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的使用,即它一般不研究话语的社会内容、交际功能和说话的环境等。
乔姆斯基的观点曾被人指责为“天生主义”。
乔姆斯基反驳说,其实“天生主义”到处都有,生物学中有不少“天生主义”。
人长有胳膊,眼睛能看见物体,妇女能孩子,这些不是天生的又是什么?如果有人宣布,由于某种偶然的“经验”或“刺激”而突然长出一只胳膊,那一定会被认为是荒谬绝伦的。
索绪尔的语言观与结构主义学派
![索绪尔的语言观与结构主义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8c13eace6bd97f192279e9f5.png)
索绪尔的语言观与结构主义学派索绪尔通过一系列的二元对立构建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而为现代语言学方法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受其影响,结构主义语言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日内瓦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等主要学派。
直至近日,结构主义语言学仍在变化和发展中。
标签: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结构主义学派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和结构主义哲学的先驱者之一。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说,是语言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的传世名作《普通语言学教程》自问世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学习和研究,同时,它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现代的诸多学科及各个流派。
在他之后的语言学基本上是以《普通语言学教程》为参照点的,是对索绪尔语言观和方法论的阐述、延伸、批评和发展。
一、《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主要内容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出了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向,阐明了语言学的任务;二是明确界定了一系列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如共时与历时、组合与聚合等等。
这些都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得以体现。
《普通语言学教程》除绪论外,共分为五编:一般原则、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回顾语言学的问题。
“绪论”简单地叙述了语言学的历史,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语言学和毗邻学科的关系,语言学的对象,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文字以及音位学等。
“一般原则”部分主要讲述了语言符号的性质,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静态语言学和演化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部分讲述了语言的具体实体,同一性、现实性和价值,语言的价值,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语言的机构,语法及其区分,抽象实体在语法中的作用。
“历时语言学”部分讲述了语音变化、语音演化在语法上的后果,类比作用,类比和演化,流俗词源,粘合作用,历时的单位,同一性和现实性。
“地理语言学”部分讲述了关于语言的差异,地理差异的复杂性,地理差异的原因,语言波浪的传播。
语言观
![语言观](https://img.taocdn.com/s3/m/bab00c12650e52ea551898f8.png)
最早打破结构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是Chomsky。 当时以Bloomfield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基 于行为主义的语言观,反对人类语言具有普遍特征, 认为语言研究的目的就是描述一门语言的语言事实。 而乔姆斯基认为,如果只是对已有语言事实进行收 集、分类和描写,就无法揭示语言的内在和普遍规 律。语言理论应当是解释性的,以演绎法为基础, 用构造模型的方法可以揭示人脑中具有普遍性和遗 传性的语言能力。这个模型应能推导出所有潜在的 可能句子。
• The national syllabuses (1976) lay the found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Halliday’s functional account of
language use
• 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观察和研究,韩礼德区分了 语言的功能。他把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看作是逐渐 掌握语言功能的过程,因此提出了幼儿语言模式中 的7种功能:
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The functional, or communicative view of language is the view that language is a vehicle for the expression of functional meaning. The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are more emphasized than the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these are also included.
语言学流派
![语言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f8b2599e51e79b89680226c9.png)
语言学流派概述在现代语言学产生以前的两千多年间,研究语言的学问是规范语言学,即传统语言学,但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门科学。
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语言学,是近百年发展起来的。
其过程可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三个阶段,代表人物有洪堡特、施莱赫尔、索绪尔、萨玉尔、布隆菲尔德和乔姆斯基等。
规范语言学之所以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门科学,是由于它既非经验的,亦非实验的。
它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制定语言规则,而不是去记录语言现实。
它以最著名的文学著作为范本来确定这种规则,认为语言系统就包含在这些著作里,需要加以保护,不应让它改变。
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位意大利文学家曾经说过:“语法的唯一目的是让人说话正确。
”这是直到今天不少传统语法著作仍一再重复的观点。
其结果,使规范语言学日益脱离语言的实际。
与规范语言学不同,德国政治家和语文学家洪堡特则把语言理解为一种过程,从而要求历史地对待和研究语言及其发展。
不仅如此,他甚至比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走得更远。
他对个别语言(巴斯克语和爪哇的卡威语)进行于研究,使他的见解和现代描写语言学家非常相似。
因此,洪堡特在德国被公认为近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这是十九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的语言学派,它最早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经验科学。
它研究彼此相关的语群发展方式,在传统上和比较语文学相联系,后者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
十九世纪初,语言的谱系关系被公认为二门学科,而且发展很快,很有成就。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拉丁语是一种退化了的希腊语,它之所以和其它欧洲语有相同之处,一与拉丁文化在欧洲文化中占据优势有关,在比较语言学的最初阶段,发现了古梵语和其它印欧语言(如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有相似之处,而使用梵语的社会文化却同希腊一罗马文化和现代辛化完全无关。
这一发现,推翻了上述有关拉丁语的传统解释,从而产生了革命性的结果。
从格里姆(1785一1863)到新语法学派,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做了许多工作,侠厉史比较研究方法臻于完善。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https://img.taocdn.com/s3/m/555ea6593c1ec5da50e27061.png)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观1、思想渊源。
受笛卡儿的固有思想、洪堡特关于语言能力的观点“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能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雅克布逊的音位学说(探索语言音位的普遍现象,不同语言的音位结构只是表面现象,底层体系却是一样的)、海里斯的成分分析法可以改进为形式化的句法规则。
2、语言习得机制LAD。
假说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它使一切正常儿童只要稍许接触语言材料就能在几年内习得母语。
3、普遍语法UG。
普遍语法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东西。
乔姆斯基认为,普遍现象就是一组特征,一切语言必须从中选择自己的特征。
普遍现象有两种:形式普遍现象和实体普遍现象。
实体普遍现象指的是描写世界各种语言必须使用的有关音位、句法或语义的范畴,形式普遍现象指语法要满足的抽象条件,也就是抽象的规则。
是出现在语法中的规则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途径。
4、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语言能力是指在最理想的条件下说话的人/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包括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个别语法是人类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学习掌握的,两者属于内部语言;语言运用是对这种知识在适当场合下的具体使用,属于外部语言。
比较如下:语言能力潜含的,只在语言行为中才能观察稳定的,长久的语言运用表露在外的,可直接观察瞬息多变的同样的语言能力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为不同的语言行为(运用),语言运用永远不会完全反映语言能力,因为说话人受着记忆、情绪、劳累等条件的限制。
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与索绪尔的语言的区别,见下表:索绪尔的语言社会角度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团体惯例的集合静态的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心理学角度是人脑的特性之一动态的,生成语言过程中的潜在能力相同点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或者语言能力。
5、语言学的任务。
是要揭示儿童大脑的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因此,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
研究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人脑的实质、人的知识的本质和人的本质。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贡献与历史局限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贡献与历史局限](https://img.taocdn.com/s3/m/bf9d38e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0.png)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贡献与历史局限摘要: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开创了现代语言学的新时代,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掀起了一场语言学界的“哥白尼式革命”。
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一方面,我们要承认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现代语言学的开创性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索绪尔语言学的历史局限性。
新的时代条件下,基于语言规则的理性主义和基于语言大数据的经验主义相结合的语言学研究新范式既是语言学学科自身科学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学理论;贡献;历史局限索绪尔是20世纪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人物,结构主义的创始人,现代语言学之父。
众所周知《普通语言学教程》并非出自索绪尔的手笔,而是由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部分学生的课堂笔记编辑整理,在索绪尔去世后,该书于1916 年在法国巴黎出版。
这个版本印数甚多,流传极广,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
这本书真正开创了现代语言学的新时代,自从《教程》问世之后,几乎一切语言学研究向他指明的方向前进,推动着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走向世界,也为索绪尔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巨大声誉。
一、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贡献索绪尔的主要语言观,形成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奠定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对现代语言学具有开创意义,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 贡献一: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索绪尔从“言语”中提炼出“语言”这个系统,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开拓了“言语—语言—言语”的模式,即言语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言语活动=语言+言语。
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个人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及其结果。
语言和言语是紧密相连而互为前提的: 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性部分,言语却是个人的意志和职能的行为,是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的组合。
1.2贡献二:明确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索绪尔指出语言和言语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各自的地位,语言实验与活动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ca0a1c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b.png)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1)时间:1786——1916
(2)特点:独立性、历时的原子主义语言观;
(3)贡献:使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主要人物:琼斯、拉斯克、格里姆、葆朴、维尔纳、施莱赫尔、勃鲁格曼、莱斯金、保罗、梅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1)代表人物:索绪尔(开创者)
(2)主要内容: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组合而成的系统(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3)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1)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大致内容: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1)代表人物:韩礼德
(2)主要内容: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研究如何根据特定交际目的选择特定的语句,集中力量发现描写语言在社会中的规律;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注重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发现语句在社会中的规律。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https://img.taocdn.com/s3/m/8037e920e518964bce847c46.png)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作者:韩沈琳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8期摘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会引起语言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从语言的变化探究社会的变化。
本文将从语言是异质有序的,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两个观点来研究社会语言学。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异质有序观变异观一、社会语言学的社会性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无处不在,是储存在每个人脑子里的社会产物。
索绪尔的符号观体现出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认为语言是一个纯粹自足的符号系统。
索绪尔认为无论什么时期的语言使用者只需要了解当时的语言状况就可以,并不需要掌握历史演变。
历史的演变过程所呈现出的语言现象是孤立的,与共时的语言现象无关。
这样看来,共时语言学要比历时语言学更重要一些。
进而表现为语言学家在描写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系统时,完全可以抛弃历史变化,把研究重点放在系统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如果撇开语言在社会当中的使用和变化,或许是可以的。
然而在任何时候,语言都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独立存在,这正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反映出语言离不开社会。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在美国的交叉学科。
社会语言学兴起的时间不长,是一门新兴学科。
社会的进步和传统语言学自身的局限性都促使着社会语言学的产生。
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课题,社会语言学以语言变异为立足点,研究语言与社会间的关系。
二、异质有序观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指的是对社会语言学的一种观点或看法。
异质有序观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温端奇和拉波夫等人提出来的,来源于拉波夫在他的老师温端奇的带领下发表了《语言演变理论的经验基础》,提出了所谓的“有序异质”论,这是一种新的语言模型,反映了温端奇对语言结构和语言本质演变的看法。
论文中说道:“无论是共时还是历时,语言都是有序异质的客体。
”“质”既可以看作事物的性质,也可以看作事物的本质。
索绪尔研究的是语言的本质,他认为言语活动是从语言和言语两种形式来对语言进行研究,认为语言是抽象的、稳定的,言语是具体的、变化的。
国外学者对语言风格的观点
![国外学者对语言风格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93a78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d.png)
国外学者对语言风格的观点
语言风格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个人或团体使用语言的特征和习惯。
由于语言风格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词汇选择、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因此不同学者对语言风格的观点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国外学者对语言风格的观点:
1.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
人,他认为语言风格是个人使用语言的习惯和特点,是个人语言特征的
表现。
2.韩礼德(M.A.K. Halliday):韩礼德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他认
为语言风格是用来表达不同意义和功能的方式,语言风格在实现交际目
的中起着重要作用。
3.乔姆斯基(Noam Chomsky):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他
认为语言风格是个体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为不同的语言
表达形式。
4.莱昂斯(Alan Lyons):莱昂斯是一位功能主义语言学家,他认为语言
风格是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语境下形成的语言表达习惯,这些习惯有助于
实现特定语境下的交际目标。
5.威廉·拉波夫(William Labov):拉波夫是一位社会语言学家,他认为
语言风格是社会群体使用的特定语言表达方式,这些方式反映了群体的
文化和社会地位。
这些学者对语言风格的观点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认为语言风格是个人或群体在使用语言时表现出的特征和习惯,这些特征和习惯在实现交际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
20世纪三场语言学革命
![20世纪三场语言学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36e78d1e52ea551811a6870f.png)
20世纪三场语言学革命作者:王寅来源:《外国语文研究》2015年第02期摘要:语言学理论在20世纪主要经历了三场革命:索绪尔的结构主义革命;乔姆斯基的TG革命;认知功能语言学对乔氏革命的革命。
本文从(语言)哲学角度梳理了这三场革命的哲学基础及其理论渊源,并指出认知语言学代表了当前国内外语言学理论前沿。
我们还主张将认知语言学进一步修补为“体认语言学(ECL)”,以体现其体验性和实践性理论取向,也算是对本土化理论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三场语言学革命;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理论前沿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22(2015)02-0002-101. 序言:20世纪三场语言学革命一瞥语言学已有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参见Robins,1967;刘润清, 1995/2013;王寅,2007:25),特别是最近100年,语言学进入了高潮期。
一般说来,20世纪的语言学主要经历了以下三场革命:(1)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革命;(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革命;(3)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
我们(2002)认为,当前亦已成为主流的认知语言学是对索氏和乔氏革命的又一场革命,这样,研究20世纪的语言学发展史主要可以这三场革命(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同属一大学派)为基本线索,这就是图3 最右侧所标注的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线路图。
现简述如下。
2. 首场革命: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我们知道,西方语言学从约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为“语文学”时期,分析语言文字和书面材料,且以其为基础来考证文字、音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规律,尚缺乏系统理论。
到18-19世纪西方开始盛行“历史比较语言学”,重在追溯语言的发展演变史,关注同一语系中言语实体的比较,意在建构语言家族谱系(全世界语言可大致划分为十大语系)和语言类型(所有语言可大致划分为屈折语、孤立语、黏着语等)。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 1916)一反历史比较语言学之研究传统,抛弃了“言语、外部、历时、实体”等研究对象,力主以“语言、内部、共时、形式”为中心建立起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创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号称发动了一场语言学界的“哥白尼式革命”,革了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绪尔与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索绪尔确定了语言学的任务,做了有历史意义的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共时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区分,并提出了将语言价值的研究作为共时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说到语言,它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而索绪尔将语言学集中于共时的语言的研究,缩小了范围,从而使研究更为深入透彻。
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说遇到两条分叉路,第一条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选择。
语言学包括两个方面,言语的语言学和语言的语言学,前者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为研究对象,它是具体的、变化的;后者是主要的,它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抽象的、稳定的。
作者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因为他认为语言由于其特性应该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在确定了语言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后,我们又遇到了第二条分叉路,一条通往历时态,一条通往共时态。
因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即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自然或必然的联系,语言符号的价值没有外在因素的介入,完全取决于它们在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
而要想研究系统内部的关系就必须着眼于一个相对静止的语言状态,因为“只有通过语言的状态,属于语法研究范围的各种关系才能得以建立。
”这样,语言学又定位于对共时态语言的研究。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语言价值的研究。
价值概念包含单位、具体实体、同一性、现实性、共时语言学和语法等概念,可以说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索绪尔用象棋这个类比对语言价值加以说明,指出棋子的各自价值取决于它们在棋盘上的位置,同样,每个语言要素从它们与其他要素的对立中获得价值。
对于价值,应该重点掌握如下两点:语言价值依赖于语言系统,依赖于要素之间的相互区别对立;价值体现于语言机构内部横向的组合(即语段关系)和纵向的聚合(联想关系)两个向度。
乔姆斯基的重要结论是普遍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
儿童出生后可以学会任何一种环境的语言,说明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语法,称为“普遍语法”。
语言是人的一种天赋,学习语言的能力叫做“语言获得机制”。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一种形式化语法,是语言能力的模式,包括三套规则: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语素音位规则。
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分析人的内在语法来解释操任何语言的人都具有的“普遍语法”;或者说它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出发点,探索出语言的普遍规律,最终弄清人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和人的本质属性,研究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揭示大脑的实质,人的认识的本质。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是对传统的描写语言学的一次革命,他将语言学看做自然科学,具有理性,可以进行推理假设并形式化;将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语法具有生成能力,生成无限句子的有限规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