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课件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课件岳麓版必修3(1)

团Tiffany,a 16yearold girl ,was very st September ,her best friend,Sophie,moved abroad with her family because she had to continue her studies in America.She even said she would not come back for at least a few years. 1 “I was really sad the moment I heard the bad news and I didn't know what to do,” Tiffany recalled.“I shut myself in my room for a whole week.It was then that my aunt took me to a sports club one Saturday and I saw so many young people playing different kinds of sports there.I signed up for a beginner's course in volleyball and since then I have been playing this sport.Now I practice twice a week there.It is wonderful playing sports in this club and I have made lots of friends as well. 2 ” The most basic aim of playing sports is that you can improve your health even if you are not very good at sports.Besides ,you can get to know a circle of people at your age while playing sports. 3 Since she joined the sports club,she has opened up herself and now she has become very active and enjoys meeting and talking with others. 1.It's polite for girls to kiss each other on the side of the face.s also become more confident.团圆圆一家在台湾可受 欢迎了 。每天 ,小朋 友们排 着长队 ,等着 跟它们 合影留 念。从 “排着 长队” 体现出 每天喜 欢它们 的人不 计其数 ,特别 受欢迎 。从“ 合影留 念”体 现出大 家都想 和大熊 猫留住 最美丽 的瞬间 以作纪 念。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or standards.
201X_202x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与图片明显不
A 符,故A项错误
排除
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 B 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片明显不符,故B项 排除
错误
图片真实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
C 热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
正确
图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 D 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 排除
解题技巧
运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 (1)排“错”法。 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分 成两种情况: 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二是指 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 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 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 “文化大革 遭受严重 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命”时期 挫折 (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
(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一枝独秀,出现 “百花凋零”局面
新时期
(1)科技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 全面发展 (2)“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文艺出现“百花齐
繁荣 放”局面 (3)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全面发展
真题感悟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分层突破课件岳麓必修3

1956 年 影响 (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1964 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发射了第一枚中近程运
载火箭
1956~ 曲折中前
(2)1958 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
1966 年
进
(3)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1957 年反右派扩大化又破坏
了“双百”方针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
主题一 近现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历程、阶段特征和影响 [核心整合]
1.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1)兴起: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革 命;17 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特征:反映出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第一次将物质运遭受严重 挫折
革”的严重冲击 (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教授受到批斗 (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花凋零”
局面
(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
改革开 放以来
全面繁荣
(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 全面发展 (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
巩
提
固
升
层 ·
单元分层突破(六)
层 ·
知
主
识
题
整
强
合
化
[自我校对] A.相__对__论__ B.量__子__理__论__ C.基__因__工__程__ D.原__子___弹__、__导__弹_ E.“_南__优__2_号__” F.扫__盲__教__育__
G.义__务__教__育__ H._1_9_5_6_年___ I.十__一__届__三__中__全__会__
2020_2021学年岳麓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整合课件

3.(2016·海南卷)自 1962 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 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 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D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பைடு நூலகம்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解析: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升级不但是信息技术的升级,还 包括其他多个方面共同发展的结果,是科技综合的运用,故 D 项正确。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解析: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的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 A 项错误;从 1999 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 4 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 2003 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 来”相符,故 B 项正确;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 C 项错误;1973 年,选育 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 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 符,故 D 项错误。
(6)20 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 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的 发展。
2.不利因素 (1)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 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2)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3)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 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4)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 交流。
D.量子论的提出
解析:20 世纪初量子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 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材料中“1927 年”“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 轨迹”相符,故 D 项正确。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课件岳麓版必修3

2.当今世界不分国界、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
“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 )
A.原子能工业的兴起 B.遗传工程的发展
C.因特网的发展
D.航天事业的发展
C [“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这主要依赖于交通和通讯技 术的发展,故选 C 项。]
3.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 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 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和 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
——⑤尤里·加加林《通向宇宙之路》
[解读] 史料反映了航天事业。⑤是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思考] 史料蕴含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史料指出加加 林为什么能够成功实现人类的“飞天梦”?
【提示】 信息:人类成功飞上了太空,苏联首先实现了人类 的飞天梦,宇宙空间的重力影响与地球不同等。
原因:苏联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飞行的可能性,苏 联是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尤里·加加林个人素质稳 定和具有勇敢的精神等。
2.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和对社会的影响 (1)条件: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市场扩大的结 果。 (2)影响 ①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 信息时代。
②推动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科技革命使社会日益分 裂为两大对立阶级;第二次科技革命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垄断组织;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 变化,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使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
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3)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之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 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形 成了物理学的分支——量子力学,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 基础。 2.20世纪以来出现的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历五代,被广泛 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发明使计算机如虎添翼,计算 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7/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9
谢谢欣赏!
2019/7/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0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学习总结
1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横向·纵向·竖向 3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横向·纵向·竖向
一、20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技 1.20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掀起了科学革命 (1)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高峰, 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经典物理学面临危机。 (2)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为基本原理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步伐加快。生 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实践,遗传工程取得突破。 (3)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飞天 梦想,之后美国登月成功,航天飞机遨游太空,中国载人航 天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3.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1)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反映了我国的高 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毛泽东把很多共产党人倡导的艺术扣上了封建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帽子,用阶级批判的方法去看待文 艺的发展,这说明“双百”方针遇到挫折。 答案 B
结论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
的论证题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 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 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 或历史现象,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 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创造了 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 贡献。 (3)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科技和社会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国的航天科技步入 先进国家行列。
二、现代中国的教育文化 1.新中国教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经历的曲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各项举措开展扫盲教育,摘掉了 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2)国家通过教育立法、“科教兴国”战略、“希望工程”等措施 加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变了中国命运。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曲折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 教育迅速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和民办高校获得较大发展,为 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双百”方针成为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涌现出了像《青春之歌》等一大批人民喜 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2)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文艺发展遭遇曲折,随之而来的 “文化大革命”使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双百”方针的指导地位,文学、戏 剧、小说、影视等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科学文化事业迎来了新 的春天。
解析 D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相符; A项在前两次技术革命就已具有; B项应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C项“学科越来越少”说法错误。 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批示说: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 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这说明( ) A.毛泽东大力贯彻“双百”方针 B.“双百”方针在执行中遇到挫折 C.毛泽东提倡社会主义艺术 D.揭示了当时文艺界的突出问题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
例题 (2011·安徽文综·T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 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解析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故A项不正确; 深海探测技术只是科技某一方面成就,它不能决定一个国 家的兴衰,也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 位,故C、D两项不正确。 答案 B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 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 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 法、理论分析法等。结论型选择题解答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 (1)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2)通读题干,分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 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3)分析各选项 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审题思路 A项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美国制造原子弹而不是相对论,故不正确; B项世界人民的联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故不 正确; C项表述不准确,科技主要还是给人类带来益处,故不正确; D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宇航、核能技术产生等都 与战争有关,符合题意。 答案 D
变式训练 1.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 海区,“蛟龙”号首次突破7 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 020 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 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 自由行动。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3)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之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 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形 成了物理学的分支——量子力学,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 基础。 2.20世纪以来出现的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历五代,被广泛 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发明使计算机如虎添翼,计算 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⑥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9/7/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9
谢谢欣赏!
2019/7/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0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学习总结
1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横向·纵向·竖向 3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横向·纵向·竖向
一、20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技 1.20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掀起了科学革命 (1)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高峰, 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经典物理学面临危机。 (2)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为基本原理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步伐加快。生 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实践,遗传工程取得突破。 (3)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飞天 梦想,之后美国登月成功,航天飞机遨游太空,中国载人航 天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3.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1)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反映了我国的高 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毛泽东把很多共产党人倡导的艺术扣上了封建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帽子,用阶级批判的方法去看待文 艺的发展,这说明“双百”方针遇到挫折。 答案 B
结论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
的论证题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 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 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 或历史现象,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 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创造了 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 贡献。 (3)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科技和社会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国的航天科技步入 先进国家行列。
二、现代中国的教育文化 1.新中国教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经历的曲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各项举措开展扫盲教育,摘掉了 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2)国家通过教育立法、“科教兴国”战略、“希望工程”等措施 加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变了中国命运。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曲折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 教育迅速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和民办高校获得较大发展,为 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双百”方针成为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涌现出了像《青春之歌》等一大批人民喜 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2)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文艺发展遭遇曲折,随之而来的 “文化大革命”使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双百”方针的指导地位,文学、戏 剧、小说、影视等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科学文化事业迎来了新 的春天。
解析 D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相符; A项在前两次技术革命就已具有; B项应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C项“学科越来越少”说法错误。 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批示说: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 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这说明( ) A.毛泽东大力贯彻“双百”方针 B.“双百”方针在执行中遇到挫折 C.毛泽东提倡社会主义艺术 D.揭示了当时文艺界的突出问题
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
例题 (2011·安徽文综·T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 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解析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故A项不正确; 深海探测技术只是科技某一方面成就,它不能决定一个国 家的兴衰,也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 位,故C、D两项不正确。 答案 B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 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 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 法、理论分析法等。结论型选择题解答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 (1)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2)通读题干,分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 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3)分析各选项 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审题思路 A项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美国制造原子弹而不是相对论,故不正确; B项世界人民的联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故不 正确; C项表述不准确,科技主要还是给人类带来益处,故不正确; D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宇航、核能技术产生等都 与战争有关,符合题意。 答案 D
变式训练 1.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 海区,“蛟龙”号首次突破7 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 020 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 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 自由行动。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