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一、休克病人的定义及分类休克是指机体组织器官灌注减少,细胞氧供需失衡导致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休克可分为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多种类型。

感染性休克是最常见的一种,以全身性感染所致。

二、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特点外科休克病人因外伤、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的休克,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点。

1.病情急重外科休克的病情发展迅猛,病情急重,病人需要紧急抢救。

护理人员需要有高度的警惕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2.全面评估外科休克病人需要全面的评估,包括呼吸循环情况、意识水平、伤情严重程度等方面。

这些评估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护理措施。

3.多学科协作外科休克病人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等。

护理人员需要与各个科室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4.高度治疗护理外科休克病人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等。

护理人员需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5.安全护理外科休克病人受伤严重,容易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感染控制、预防跌倒、预防褥疮等安全护理工作。

三、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1.快速抢救外科休克病人在到达医院后需要进行快速抢救,包括静脉通路的建立、氧气给予、液体复苏等。

护理人员需要紧急处理,提高病人的生命体征。

2.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对外科休克病人进行及时、准确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

特别是血压和心率的监测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3.血容量恢复外科休克病人往往因大量失血而引起休克,需要进行血容量的及时恢复。

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协助医生进行输液,密切监测血液的循环情况。

4.血糖控制外科休克病人往往因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或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糖变化,及时给予血糖控制药物和葡萄糖液。

5.营养支持外科休克病人由于病情严重,往往食欲减退,需要进行静脉或胃肠外营养支持。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概述外科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失血、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全身循环血管功能不稳定,组织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外科休克病人往往处于生命垂危状态,需要紧急抢救和细致的护理。

本教案旨在对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指导,以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护理效果。

二、病人情况分析外科休克病人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血压下降:由于血容量减少和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2.心率增快:机体为了维持组织器官供血,通过交感神经激活,使心率加快。

3.皮肤苍白、湿冷: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外周循环血管舒缩,使皮肤苍白、湿冷。

4.尿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引起少尿。

5.意识改变: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昏、乏力、精神萎靡。

以上特点为外科休克病人护理提供了参考。

三、护理措施1.心理疏导:外科休克病人往往面临生命危险,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情绪,护士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增强病人的信心和勇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监测生命体征:对外科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尤其是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维持血容量:对于失血休克的病人,可以通过输液、输血的方式来维持血容量,保证组织灌注。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避免肾脏功能恶化。

4.保暖:由于外周循环血管舒缩导致的体温下降,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足够的保暖措施,保持体温稳定。

5.鼓励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病人的心肺功能和循环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淤血和组织缺氧,促进康复。

6.观察伤口:对于外科手术后休克的病人,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发现感染迹象,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并发症的护理1.感染:外科休克病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个人防护,保持清洁卫生,对病人进行定期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

2.褥疮:由于长时间卧床,易出现褥疮,护理人员需要帮助病人定时翻身、体位调整,防止褥疮的发生。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操作流程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操作流程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操作流程英文回答:As a nurse, caring for a surgical shock patientrequir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ensure their safety and well-being. The following is a step-by-step nursing care process for a surgical shock patient:1. Assessment: The first step is to assess thepatient's vital signs, including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respiratory rate, and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 I wouldalso assess the patient's mental status, skin color, and temperature. This helps me determine the severity of the shock and the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needed.For example, if I notice a drop in blood pressure andan increase in heart rate, along with pale and cool skin,it may indicate hypovolemic shock due to blood loss during surgery.2. Oxygenation: Ensuring adequate oxygenation iscrucial for a shock patient. I would administer supplemental oxygen through a nasal cannula or a face mask, depending on the patient's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 This helps improve tissue perfusion and oxygen delivery.3. Fluid resuscitation: In most cases of shock, fluid resuscitation is necessary to restore intravascular volume and improve blood pressure. I would initiate intravenous (IV) access and administer isotonic crystalloids, such as normal saline or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based on the physician's orders.For instance, if the patient is in septic shock, I would administer fluids rapidly to address the underlying infection and improve blood pressure.4.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shock, the physician may order specific medications to support the patient's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example, in cardiogenic shock, the patient may require medications like inotropes or vasopressors to improve cardiac outputand blood pressure.5. Continuous monitoring: It is essential to closely monitor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urine output, andcentral venous pressur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and make necessary adjustments. I would also monitor the patient's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 and perform regular laboratory tests, such as complete blood count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6. Comfort measures: Shock patients often experience discomfort and anxiety. I would provide pain management, such as administering analgesics, and ensure the patient's physical and emotional comfort. This includes maintaining a calm and reassuring environment and addressing any concerns or questions they may have.中文回答:作为一名护士,为外科休克病人提供护理需要遵循一套系统化的流程,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福祉。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需要紧急采取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建议性的护理措施:
1. 确认休克:使用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数据,如血压、心跳、呼吸频率和皮肤颜色,以确认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2. 维持通畅呼吸道: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清除任何阻塞物。

必要时提供气道支持,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 维持循环支持:将患者移至一个平坦的位置,提高双腿以改善血液循环。

通过提供适当的液体输注,如血液、盐水或胶体溶液,来恢复循环容量。

4. 监测生命体征:频繁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

5. 维持体温:保持患者的体温,可以通过加热毯、保暖剂或调节室温来实现。

6. 监测血液指标: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液氧合饱和度、血氧水平和血液酸碱平衡情况。

必要时进行血液样本检查。

7. 管理疼痛:给予适当的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8. 管理液体平衡: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出量,确保适当的液体平衡。

9. 密切监测并管理并发症:密切监测患者的器官功能,如心脏、肺、肾脏等,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出现。

10. 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和恢复。

以上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

《外科护理学》课件教案0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课件教案0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课件教案03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外科休克概述•外科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评估•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外科休克病人的营养支持与饮食护理•外科休克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外科休克病人的健康教育外科休克概述01外科休克是指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外科休克定义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外科休克的分类定义及分类外科休克的原因与发病机制由大量失血、失液、烧伤等导致机体血容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正常代谢需要。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与机制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机体微循环障碍和代谢紊乱。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与机制由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导致机体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与机制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导致机体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流动力学失衡。

神经源性休克的病因与机制外科休克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和代谢紊乱。

组织灌注不足外科休克引起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内环境紊乱外科休克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易并发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免疫功能抑制外科休克可引起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

器官功能损害外科休克对机体的影响外科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02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过度换气、尿量正常或减少。

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增高,脉压减小。

心率加快,有时可出现心律失常。

休克代偿期临床表现及诊断休克失代偿期临床表现及诊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口唇和皮肤发绀、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

可有出血倾向或已出现皮下瘀斑。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发绀和缺氧性损害。

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绀、手脚发凉、脉搏微弱或不能触及、尿少或无尿。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机体功能失调状态,由于循环血量不足引起,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或创伤患者。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既要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又要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恢复。

外科休克病人护理的第一步是快速评估病情。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病史等,并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通过评估,护士可以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并调整护理措施。

在处理休克病人时,护士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并及时进行氧气输送或人工通气。

其次,护士需要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输液、药物等治疗。

同时,护士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及时调整液体输入量,确保血容量的恢复。

此外,护士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给予抗生素、止血剂等药物。

在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中,预防感染也非常重要。

护士应提醒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的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士还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患者的导管、插管等器械,防止细菌滋生。

此外,护士还应监测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

在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中,疼痛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还应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改变体位、按摩、使用热敷等。

疼痛的控制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可以促进康复。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还包括心理支持。

休克病人往往面临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困扰,并积极提供心理援助。

护士可以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其战胜困难。

除了以上所述的护理措施,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还应从个体化角度考虑,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及时调整。

同时,护士还应注意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肃的工作。

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及时应对休克病人的急需。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护理学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护理学

04
外科休克病人的并发症预防与 护理
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感染预防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期消毒 。
感染护理
对已感染的病人,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并观察感染控制情况。同时,注意 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更换敷料。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多器官功能衰竭预防
针对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因素,如严重创伤、大手术 、感染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果病人情绪稳定、睡眠 质量提高、疼痛减轻,则说明心理护理措施有效。
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选择
健康教育内容
对外科休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病人 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促。
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休克时 血压下降。
循环系统的监测与评估
01
02
03
尿量
观察尿量是否正常,尿量 减少可能提示肾脏灌注不 足。
中心静脉压
监测中心静脉压变化,反 映心功能和血容量情况。
动脉血气分析
了解动脉血氧分压、二氧 化碳分压等指标,判断循 环状态。
呼吸系统的监测与评估
血氧饱和度
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判 断是否存在缺氧。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外科休克可分 为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 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外科休克的主要病因包括创伤、 失血、感染、过敏、心脏骤停等 。
发病机制
外科休克的发生与有效循环血容 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细 胞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发生在外科手术、创伤、出血、感染等情况下。

外科休克的护理需要全面、科学的医疗团队协作,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1.监测重要生命指标:外科休克病人的生命体征常常发生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护士应该频繁、准确地监测这些指标,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外科休克病人病情变化快,所以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尿量、皮肤颜色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维持呼吸道通畅:外科休克病人常常存在呼吸困难的情况,护士要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及时疏通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气。

4.输液和血液制品管理:外科休克病人往往需要大量的输液来纠正循环血容量不足,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合理选择输液类型和速度,并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情况。

5.控制感染:外科休克病人容易感染,因为他们往往存在开放性伤口、插管等情况。

护士应该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情况,并随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和白细胞计数。

6.疼痛控制:外科休克病人常常伴有严重的疼痛,护士要加强疼痛评估,按时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并关注病人的疼痛反应。

7.情绪支持:外科休克病人的情绪往往较差,护士要给予心理支持,与病人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并及时做好解释和安抚。

8.营养支持:外科休克病人往往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身体消耗大,护士要保证病人的营养状态良好。

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胃肠道营养等。

9.康复护理:外科休克病人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护士的帮助和支持,护士要引导病人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恢复机体功能。

以上是外科休克病人护理的一些关键点,实际护理中还需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等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概述外科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状况,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失血、感染等情况下。

休克是一种致命的循环功能障碍,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针对不同类型的休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原则1.初步评估:对休克病人进行快速初步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循环系统状况、呼吸、皮肤颜色等方面的观察,以尽快确定休克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及时干预:在进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立即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包括补液、升压药物、输血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4.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适当的体位、营养支持、情绪护理等。

5.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预防跌倒、预防压疮、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三、外科休克病人的具体护理措施1.补液治疗在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补液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血液检测结果,及时给予适量的液体支持,以维持循环功能和组织灌注。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等。

在给予补液治疗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避免发生液体过负荷。

2.升压药物治疗外科休克病人在补液治疗的基础上,部分患者仍然会有低血压的情况,需要给予升压药物治疗。

常用的升压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硝普钠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及时调整剂量,以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

3.血液制品输注在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失血或凝血功能障碍,需要给予血液制品的输注,包括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浓缩物等,以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和凝血功能。

4.呼吸支持在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严重的休克状态和呼吸衰竭,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外科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干预和治疗。

下面是一份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希望能对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科休克的定义、病因和分类;2.掌握外科休克病人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3.学会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技术和护理要点;4.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定义和病因:外科休克是由于各种病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病因包括失血、感染、创伤等。

2.分类:外科休克可分为低容量性休克、血管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三类。

3.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尿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和意识变化,如意识障碍等;-快速评估患者的内外出血情况,及时确定是否需要止血;-根据患者的体征和病情,及时进行补液和抗感染治疗;-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外科休克的定义、病因和分类,让学员了解基本知识;2.病例讨论:教师结合实际病例,分析病情演变和处理流程,引导学员思考和讨论;3.技能演示:教师进行相关护理技术的演示,如测量血压、护理管路等;4.角色扮演:学员分成小组,模拟护理团队合作,进行抢救和护理操作。

五、教学评价:1.理论考核:学员进行选择题和问答题考核,检验对外科休克的理解;2.技能考核:学员进行血压测量、护理管路等操作的演示,检验操作技能;3.情景模拟考核:学员分成小组,模拟护理团队合作救治外科休克病人的情况,检验团队合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教学资料与教学工具:1.外科休克的相关文献资料;2.模拟患者病历和护理记录单;3.血压计、导管、吸氧设备等教学工具;4.计算机和投影仪。

七、教学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教学时间,建议不少于3小时。

以上是一份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包括定义和病因的讲解、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护理措施

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护理措施

(三)病情观察与监测 3、皮肤色泽及温度 反映体表灌流情况标示
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红润 → 休克好转 四肢皮肤苍白、湿冷 、轻压迟缓→休克无好转
皮肤干燥潮红、手足温暖 →暖休克
(三)病情观察与监测 4、尿量 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 <25ml/h、比重↑→ 血容量不足 BP正常,但尿量仍少、比重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 >30ml/h → 休克纠正
(一)急救护理 1、积极处理原发病 快速扩容,建立静脉通道
包扎、止血、 抗休克裤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给氧
3、平卧位或者采取休克卧位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
对昏迷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头偏向一侧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 3、维持正常体温 注意保暖
禁止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体表局部加温方法 4、预防损伤
100次/分 收缩压下降为70~ 浅促
以上,较 90mmHg,脉压更

小<20mmHgFra bibliotek减少重度
意识模糊, 嗜睡,甚至 昏迷
显著苍白, 青紫或花斑 状,甚至瘀 斑
厥冷, 肢端尤 其明显
很弱或触 收缩压在 摸不到 70mmHg以下或
测不到
微弱或 很少或 不规则 无尿
(二)身体状况
1.意识和表情
休克早期病人呈兴奋或烦躁不安的状态; 休克加重时,病人表情淡漠、谵妄或嗜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
正常值:5-12cmH2O
CVP ↑
心功能不全
CVP ↓
血容量不足
【护理评估】
4.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PCWP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右心室压力
PCWP
肺循环阻力增加
PCWP
血容量不足
5. 血生化检查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概述外科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诊情况,指患者由于大量出血、严重外伤、严重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循环衰竭状态。

外科休克病人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康复。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外科休克的主要病因包括大量出血、外伤、感染、青霉素过敏等。

导致外科休克的病因,一般可以分为出血性休克、内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类型。

出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使组织器官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而出现的休克状态。

内源性休克是由于某些内分泌失调、神经调节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循环衰竭。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严重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外周血管扩张和微循环障碍,导致全身循环衰竭的状态。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过敏原引起患者体内过度敏感性反应,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渗漏和循环衰竭。

以上外科休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外科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将患者从休克状态中挽救出来。

三、护理目标1.保护患者的生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及时纠正休克的病因,有效处理原发病。

3.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四、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状况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评估,包括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重要生命体征。

同时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以及四肢的血流动态等信息。

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2.有效止血和补液对于出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止血和输液治疗。

首先要迅速止血,包扎伤口或者进行手术止血。

同时补充足量的输液,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以维持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

3.支持循环功能对于外科休克病人,循环功能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及时进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4.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病人常常出现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状态,易发生气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道阻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休克是机体在各种有害因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为特点的病理过程。

休克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死亡。

一、病因与分类休克分类: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过敏性;外科休克中最常见-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

二、病理生理各类休克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及由此导致的微循环、代谢改变和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等。

1.微循环的变化(1)微循环收缩期(代偿期)当人体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时,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刺激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神经肾上腺轴兴奋,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等,使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选择性地使外周和内脏小血管、微血管平滑肌收缩,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

由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道开放,增加了回心血量。

随着真毛细血管网内血流量减少,压力降低,血管外液进入血管,一定程度补充了循环血量。

故此期也称为休克代偿期。

(2)微循环扩张期(抑制期)组织因严重缺氧-毛细血管广泛扩张大量血液淤滞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继续减少,组织因严重缺氧处于无氧代谢状态,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使毛细血管广泛扩张,而后括约肌由于对酸中毒耐受力较大,仍处于收缩状态,致大量血液淤滞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第三间隙,引起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重要脏器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抑制期。

(3)微循环衰竭期(失代偿期)形成微血栓,甚至DIC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多器官功能受损由于微循环内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和酸性环境中血液的高凝状态,使红细胞与血小板易发生凝集,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随着各种凝血因子消耗,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临床出现严重出血倾向。

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缺氧更加严重;加之酸性代谢产物和内毒素的作用,使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多种水解酶,造成组织细胞自溶、死亡,引起广泛的组织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受损。

此期也称为休克失代偿期。

2.代谢变化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体内葡萄糖以无氧酵解供能无氧酵解使丙酮酸和乳酸产生过多,出现代酸内脏器官代谢障碍-导致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是休克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3.内脏器官继发性损害肺:低灌注和缺氧可损伤肺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损伤可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造成肺间质水肿;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可影响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继发肺泡萎陷并出现局限性肺不张。

进而出现氧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肾:休克时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尿量减少。

此时,肾内血流重新分布,主要转向髓质,近髓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导致肾皮质血流锐减,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坏死,引起急性肾衰竭(ARF)。

心:冠状动脉灌流量的80%来源于舒张期,休克时心率过快、舒张期过短或舒张压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受损。

一旦心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可引起局灶性心肌坏死和心功能衰竭。

此外,休克时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酸中毒,以及高血钾等均可加重心肌功能的损害。

脑:脑内小动脉平滑肌的舒缩主要受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度的影响。

但休克晚期,持续性的血压下降,使脑灌注压和血流量下降而出现脑缺氧并丧失对脑血流的调节作用,毛细血管周围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外渗,出现继发性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肝:肝细胞缺血、缺氧,肝血窦及中央静脉内微血栓形成,肝小叶中心区坏死。

肝脏灌流障碍使网状内皮细胞受损,肝脏的解毒及代谢能力减弱,易发生内毒素血症,加重代谢紊乱及中毒。

临床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严重时昏迷。

胃肠道:胃肠道黏膜缺血、缺氧,使正常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并发急性胃黏膜糜烂或应激性溃疡,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

肠黏膜缺血、缺氧,可致肠的屏障结构及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及毒素易位,并发肠源性感染或毒血症。

(选择题)三、临床表现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将休克分为代偿期和抑制期,各期表现特点不同休克代偿期:当失血量少于循环血量的20%以下时,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交感肾上腺轴兴奋,病人表现为神志清醒,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舒张压可升高,脉压减小。

休克抑制期:病人表现为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发绀,四肢湿冷,脉搏细数或摸不清;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若皮肤黏膜出现紫斑或消化道出血,则表示病情发展至DIC阶段。

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者,应警惕并发ARDS。

此期病人常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休克的临床表现分期程度神志口渴皮肤黏膜脉搏血压体表血管尿量估计失血量色泽温度休克代偿期轻度神志清楚,伴有痛苦表情,神经紧张明显开始苍白正常或发凉100次/分以下,尚有力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正常正常<20%(<800ml)休克抑制期中度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很明显苍白发冷100~120次/分收缩压为90~70mmHg,脉压小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尿少20%~40%(800~1600ml)重度意识模糊,神志不清,昏迷非常明显,可能无主诉显著苍白,肢端青紫湿冷(肢端更明显)速而细弱,或摸不清收缩压<70mmHg或测不到毛细血管充盈更迟缓,表浅静脉塌陷尿少或无尿>40%(>1600ml)四、治疗原则关键是尽早去除病因,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强心肌功能,恢复人体正常代谢。

(1)一般紧急措施①对创伤所致大出血的病人: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大出血。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采取休克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减轻呼吸困难。

④其他:如保暖、尽量减少搬动、骨折处临时固定、必要时应用止痛剂。

(2)补充血容量是纠正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3)积极处理原发病在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需手术治疗原发病。

有时则需在抗休克的同时施行手术,才能有效治疗休克。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主要包括血管收缩剂、扩张剂。

血管收缩剂使小动脉处于收缩状态,可暂时升高血压,但可使组织缺氧更加严重,应慎重选用。

血管扩张剂可以解除小动脉痉挛,关闭动静脉短路,改善微循环,但可使血管容量相对增加而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只有当血容量已基本补足,才可考虑使用。

(5)改善微循环休克发展至DIC阶段,需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DIC晚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亢进,可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氨基己酸等;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和低分子右旋糖酐。

(6)糖皮质激素和其他药物的应用对于严重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病人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主要作用是:①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②防止细胞内溶酶体破坏;③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④增进线粒体功能;⑤促进糖异生,减轻酸中毒。

第二节低血容量性休克(一)病因、病理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大量出血及体液丢失,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二)临床表现CVP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三)治疗原则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继续失血第三节感染性休克(一)病因、病理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释放的内毒素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二)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有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和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改变。

前者表现为冷休克,后者为暖休克。

冷休克时,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高,微循环淤滞,大量毛细血管渗出,使血容量和心排出量降低。

病人表现为体温降低,躁动不安、淡漠或嗜睡;面色苍白、发绀、花斑样;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降低,脉压减小(<30mmHg);尿量骤减(<25ml/h)。

暖休克较少见,常出现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引起的休克早期,主要为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心排出量正常或稍高。

病人表现为神志清醒;疲乏;面色潮红、手足温暖;血压下降、脉率慢、搏动清楚。

但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休克后期亦可转变为冷休克。

休克晚期,心功能衰竭,外周血管瘫痪,即成为低排低阻型休克。

(三)治疗原则在休克未纠正前,以抗休克为主,同时抗感染休克控制后,着重治疗感染1.补充血容量首先快速输入等渗盐溶液或平衡盐溶液,再补充适量的胶体液,如血浆、全血等。

补液期间应监测CVP,作为调整输液种类和速度的依据。

2.控制感染尽早处理原发感染病灶。

对未确定病原菌者,先根据临床判断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再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为敏感的窄谱抗生素。

3.纠正酸碱失衡轻度酸中毒,在补足血容量后即可缓解。

严重酸中毒者,需经静脉输入5%碳酸氢钠200ml,再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补充用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经补充血容量休克未见好转时,可考虑使用血管扩张剂;也可联合使用α受体和β受体兴奋剂,如多巴胺加间羟胺,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组织灌流。

脓毒血症时,心功能受损而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可给予毛花苷丙、多巴酚丁胺等。

5.应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体内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细胞损害,缓解SIRS。

临床常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泼尼松龙缓慢静脉注射。

应用时注意早期、足量,至多48小时,否则有发生应激性溃疡和免疫抑制等并发症的可能。

第四节护理措施(一)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1.专人护理2.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

必要时监测CVP3.合理补液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后输胶体液,根据血压及血流动力学调整输液速度4.记录出入量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30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

观察意识表情、面唇色泽、皮肤肢端温度、瞳孔及尿量。

若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淡漠迟钝转为对答自如;唇色红,肢体转暖;尿量>30ml/h,提示休克好转。

中心静脉压与补液的关系CVP BP 原因处理原则低低血容量严重不足充分补液低正常血容量不足适当补液高低心功能不全给强心药,减慢输液高正常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舒张血管正常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补液试验(二)改善组织灌注1.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2.使用抗休克裤休克纠正后,由腹部开始缓慢放气每15秒测量血压1次若血压下降超过5mmHg应停止放气,并注气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血管扩张药过程中,监测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预防血压骤降引起不良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