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共63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
《饮酒》序文: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
饮。顾影独尽②,忽焉③复醉。既醉之后,辄④题数句 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⑤,聊⑥命故人书之,以为 欢笑尔⑦。
【注释】①夜已长:秋冬之季,昼渐短夜渐长, 到冬至达最大限度。②独尽:独自干杯。③忽焉:很 快地。④辄:就,总是。⑤诠(quán)次:次第,层 次。诠,同“铨”。⑥聊:姑且。⑦尔:罢了。
25 诗词五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1课时
抢答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作者情感和意 愿的句子是:实__是__欲__界__之__仙__都__。__自__康__乐__以__ _来__,__未__复__有__能__与__其__奇__者__。__
《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
山异水的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 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__飞__戾__天__者__,__望__峰__息__心__; _经_纶__世__务__者__,__窥__谷__忘__反__。_______
了解诗歌形式:
五言诗,朗读节奏划分为“二二一”和 “二三”式。绝句的节奏类似于律诗。律诗 中颔联、颈联两联一般为对偶,形式整饬雅 致,音韵华美。绝句对仗不严格。
读懂诗词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两 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春望
破:残破,破败。
国都,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资料袋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 当县令。到任尚不足百日,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 检查公务。这个督邮,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 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 而归,否则便栽赃陷害。县吏对陶渊明说:“当束 带迎之。”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 小儿折腰。”说完,解印而去,辞职回乡。从此, 躬耕陇亩,读书为文,不再做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8张PPT)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 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 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军中所吹 的号角
长城一带,这里 泛指北方边境
即胭脂,这里指战 场上的血迹
凝聚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 号声;夜色中,胭脂般鲜红的凝结在 塞上的大地,呈现出一片紫色。
比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 成黑云压城和夸张的手法。
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
局势的危急。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 来描写战争的?
•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 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 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
3.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 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 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 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 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 态突现出来。
4.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 用?
• 这两句诗点明主旨,运 用典故,抒写将士们誓 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 国情怀。
1.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 三幅画面?
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战事激烈; 夜里,奇袭敌营。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 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张手法,渲染敌军兵 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 阵以待的情形
敌军像乌云般的来势凶猛,仿佛城 墙也要被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 鱼鳞般闪烁着金光
军中所吹 的号角
长城一带,这里 泛指北方边境
即胭脂,这里指战 场上的血迹
凝聚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在深秋的季节中,遍地响起了军 号声;夜色中,胭脂般鲜红的凝结在 塞上的大地,呈现出一片紫色。
比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 成黑云压城和夸张的手法。
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
局势的危急。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 来描写战争的?
•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 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 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
3.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 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 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 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 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 态突现出来。
4.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 用?
• 这两句诗点明主旨,运 用典故,抒写将士们誓 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 国情怀。
1.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 三幅画面?
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战事激烈; 夜里,奇袭敌营。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 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张手法,渲染敌军兵 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 阵以待的情形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 (共23张PPT)
一读:解诗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激趣导入: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杜牧在黄州(治所 黄冈)任刺史,游览黄冈赤壁后有感而作。诗 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 的赤壁之战。并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可谓别出心裁。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不管战场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借一 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必然 无疑的。所以它仍然不失为怀古咏史之千古名 作。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这就表明了三曹操要十像当四年周岁公那样的维护孙国家吴统一。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 号风云人物。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所咏之黄冈赤鼻矶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 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课时小结
渔家傲
梦中之景:迷漫 梦中对答:大气 梦中理想:隐喻
豪迈
谢谢 观看!
我告知天帝,自己的前途茫 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 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 长空XXX鸟正展翅高飞。风 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 一叶轻舟直接送往三座海上 仙山去。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 长嗟日暮”在诗词中有何作用?
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 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 “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 系,塑造了一个态度和蔼、关心民生疾苦的天 帝形象,其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课时小结
望 盼
春望
所见:寄情于物 所感:触景生情 所盼:深切思念 所思:愁绪浓重
怀古伤今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雁门太守行》
描画了三个军旅生活画面: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 森严,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实,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 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在黄昏前,写战场 的厮杀,血流成河的悲壮画面;一个在夜晚,写官军出 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其中“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 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的豪情壮志。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结合对本诗大意的理解,请对其中的 意境进行合理的联想
黑云—— 使人联想到大敌 当前的形势。
金鳞—— 戒备森严,显 示出不可侵犯 的气势。
自主 探究 感知文本
燕脂—— 深红的颜色透出肃 杀之气,遍地都是 战士的鲜血。
红旗—— 红旗半卷,写出行 军的诡秘。
课时小结
雁门太守行
写景:压抑 叙事:紧张 抒情:忠诚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 折戟沉沙铁未销, 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 自将磨洗认前朝。 过自己的磨洗才发现这是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41张ppt)
概括主题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 安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 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 、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其诗长 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 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 、讽刺。
这首诗用奇异的色彩组成,黑云、甲光、 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 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 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 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 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 激烈的爱国感情。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 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 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 决心。
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高雅情趣。
名句。
精读细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诗人由飞鸟悟出 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起来,却已忘了怎样 表达。
主旨句,充分体现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 世俗的高尚品德。
课堂小结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杂草丛 生。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接连几个月不断,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 金。
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7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此乃景物描写。鸟飞倦了 ,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 自然怀抱。诗人在《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 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 真”。
3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 黑暗,隐居农村。
4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 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 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19
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
20
诗歌写了哪些形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首联:山河、草木(对比)。颔联:花溅泪、鸟惊心(拟人)。 颈联:烽火、家书(夸张)。尾联:白头短、不胜簪(对偶)。
21
你认为首联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 人触目惊心。 “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令 人满目凄然。
22
分小组讨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中,“感”和“恨”的主体是谁?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此乃景物描写。鸟飞倦了 ,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 自然怀抱。诗人在《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 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 真”。
3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 黑暗,隐居农村。
4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 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 烈的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
19
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
20
诗歌写了哪些形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首联:山河、草木(对比)。颔联:花溅泪、鸟惊心(拟人)。 颈联:烽火、家书(夸张)。尾联:白头短、不胜簪(对偶)。
21
你认为首联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 人触目惊心。 “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令 人满目凄然。
22
分小组讨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中,“感”和“恨”的主体是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18张PPT)
杜甫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 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 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 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 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 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拟人对偶 •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触景伤怀,移情于物,将忧国思亲的情怀 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
• 一字传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 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 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 1.读准字音 • 2.读准节奏 • 3.读懂感情
朗读训练,整体感知: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dǐ )—— 值得
Hale Waihona Puke 大哥哥,大姐姐 ,我戴上眼镜仔 看你读书啊,
别读错了字呀
!
搔(sāo )—— 用指甲挠
浑(hún) ——简直
簪(zān )——一种束发的首饰
春望 杜甫
别不是很平常的吗,为什么一次很普通的别离竟让 作者听到鸟叫声都感到触目惊心,胆战心惊呢? • (4)想象一下,作者“感时花溅泪”流下的是怎样 的泪水? • (5)我们再回头看一下这两句,再来理解一下这两 句话看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烽火连三月”做何理解?“烽火”代指的 又是什么?“三月”的“三”是指具体的数字三吗? 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呢?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 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 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 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 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 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 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 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拟人对偶 •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夸张
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触景伤怀,移情于物,将忧国思亲的情怀 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
• 一字传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 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 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 1.读准字音 • 2.读准节奏 • 3.读懂感情
朗读训练,整体感知: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dǐ )—— 值得
Hale Waihona Puke 大哥哥,大姐姐 ,我戴上眼镜仔 看你读书啊,
别读错了字呀
!
搔(sāo )—— 用指甲挠
浑(hún) ——简直
簪(zān )——一种束发的首饰
春望 杜甫
别不是很平常的吗,为什么一次很普通的别离竟让 作者听到鸟叫声都感到触目惊心,胆战心惊呢? • (4)想象一下,作者“感时花溅泪”流下的是怎样 的泪水? • (5)我们再回头看一下这两句,再来理解一下这两 句话看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烽火连三月”做何理解?“烽火”代指的 又是什么?“三月”的“三”是指具体的数字三吗? 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共16张PPT)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 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 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 诗。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 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 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 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 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 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问题探究
5、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 天下奇才的典故。 表现将士们报效祖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 夸张,比喻 )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 听觉,视觉 )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 用典,侧面 )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 用典,主旨 )
理解 诗意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 筑台,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提
译文: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我甘 愿高举宝剑战死在疆场。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 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 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 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 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1、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诗意。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 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 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赏析本诗艺术特色,品味诗歌语 言的妙处。
李贺(790~816) ,唐代著名诗人,汉 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 唐代“三李”。一生愁苦多病,因病27岁 卒。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 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 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 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 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八上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
合称为“陶谢”。
背景介绍
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 其中的第五首。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 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 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 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 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 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 《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 托邦社会。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探究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达了诗人陶醉 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 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 称唐代“三李”。写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 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 《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 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 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 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 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 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 ”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压”字,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 ”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 态。
合称为“陶谢”。
背景介绍
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 其中的第五首。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 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 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 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 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 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著名的散文 《桃花源记并诗》,营造了一个乌 托邦社会。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探究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达了诗人陶醉 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 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 称唐代“三李”。写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 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 《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 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 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 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 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 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 ”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压”字,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 ”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 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5张PPT)
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 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
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 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名句赏析
重点词语
⑥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⑦磨洗:磨光洗净。 ⑧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⑨ 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 君;小乔嫁给周瑜。
翻译诗句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分析诗句 前两句:兴感之由。 后两句:感慨咏叹。
感情: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 要有侥幸心理。
阅读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
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
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
3.你还看到了谁?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 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 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 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教师: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 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 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小结
朗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面对沦陷的山河,思念久别无音讯的家人,一位 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 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 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问题探究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做简要赏析。
刻画了一位苍老的诗人,面对春城破败景象, 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感时恨别,老泪纵横, 白发稀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展现出诗人悲 凉愁苦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 情。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望 盼
所感 所盼 所思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饱含感慨 感时 借景抒情 【翘首望景】 恨别
忧国
心系亲人 充满离情
思家
【低头沉思】
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望”字有哪些含义?
望见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 1、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2、诗人心中的盼望: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3、希望战火平息,国家安定。
所望之景:山河、城、草 木。
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 树木苍苍,组成一幅沦陷长安城破败荒凉的画面。
2 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24
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 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 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 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 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 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个忧 国忧民,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教学课件(69张PPT)
首句即佳。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 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诗歌分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 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 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诗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 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 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诗歌分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 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 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 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诗歌赏析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 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 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赏析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 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诗歌赏析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 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 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 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 的境界。
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然闲 适的抬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显 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 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诗歌分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 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 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诗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 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 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诗歌分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 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 辨别,说明。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 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诗歌赏析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 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 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赏析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C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 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诗歌赏析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 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 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 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 的境界。
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然闲 适的抬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显 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 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97张PPT)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 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 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 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 风格。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 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 ,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包括自然情趣和 人生真谛。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 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 会受到世俗的干扰。
写景名句
揭示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 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乐府曲名。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 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 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 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 风格。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 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 ,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包括自然情趣和 人生真谛。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 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 会受到世俗的干扰。
写景名句
揭示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 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乐府曲名。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共152张PPT)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 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日 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未及 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颔联:叙事写景,从听 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 场的惨烈气氛,表现战争的 激烈残酷。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 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 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 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谨记:
1)情景交融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采菊”是俯,“见南山” 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 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 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 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 什么真意呢?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 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 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共16张PPT)
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 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以小见大, 深刻警策。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 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 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
赤壁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 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 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 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 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 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 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 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 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组研讨:
“铜雀春深锁二乔”能否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 小组长带领组员就这一问题赏析诗句“东风不与周 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及其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示提升:
1. 赏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 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 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 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
赤壁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 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 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 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
•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 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 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 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 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 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 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 思绪,为后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组研讨:
“铜雀春深锁二乔”能否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 小组长带领组员就这一问题赏析诗句“东风不与周 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及其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示提升:
1. 赏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56张PPT)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悠然”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 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 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
清代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区 分了两种意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什 么是“有我之境”呢?他举例说,“泪眼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 将作者的忧愁投射落花等景物上,这就属 于“有我之境”,又比如“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孤”字将作者 的孤独投射在斜阳等景物上,也属于“有 我之境”。
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
用?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
自然地引起
未销,自将
后文对历史
磨洗认前朝。 的咏叹。
东风不与周
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东风不与周郎便”这里使用 了什么典故?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安史之乱(755-763)
杜甫写下“三吏”“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安史之乱中杜甫一家的颠沛流离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痴女饥 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 声愈嗔。……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野果充糇 粮,卑枝成屋椽。”(《彭衙行》)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 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 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 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 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 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 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含 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 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 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 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 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 难生活中,多少事,向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 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苦难和心愿。
25 诗词五首
赤壁
陶渊明(365~ 427),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 谥号靖节,人称靖 节先生,自称五柳 先生。他开创了山 水田园派。代表作 有《桃花源记》等。
•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 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 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 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 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这类诗成为田 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 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 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 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 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 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 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 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 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著《词 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 “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 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 不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结庐:盖房子。 2、人境:人世间。
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 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尔:这样。 2、偏:偏僻。
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 得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2、南山:课文指庐山。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 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 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 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 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 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 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 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 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 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 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 “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 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 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 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 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 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 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 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 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 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 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不经 意间看见了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意:意趣。 2、辨:辨别,说明。
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 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 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 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 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 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含屈 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含 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 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 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 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 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 难生活中,多少事,向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 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苦难和心愿。
25 诗词五首
赤壁
陶渊明(365~ 427),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 谥号靖节,人称靖 节先生,自称五柳 先生。他开创了山 水田园派。代表作 有《桃花源记》等。
•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 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 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 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 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这类诗成为田 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 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 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 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 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 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 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 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 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著《词 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 “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 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 不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结庐:盖房子。 2、人境:人世间。
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 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尔:这样。 2、偏:偏僻。
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 得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2、南山:课文指庐山。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 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 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 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 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 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 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 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 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 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 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 “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 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 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 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 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 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 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 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 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 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 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不经 意间看见了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气:气象,景色。 2、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3、相与:一起。 译: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回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意:意趣。 2、辨:辨别,说明。
译: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意趣, 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 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