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3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日偶作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翻译在西园听一曲艳阳之歌,京城扰扰车尘让人深负隐逸之志。
虽然想要放宽心怀但难以遂愿,而经世的愿望也不知究竟能否实现。
听到夜雨强劲而势猛,预示且判定着花残落尽,春夜寒冷夜晚更长,贪恋重衾觉得梦多。
想别后钓渚春色应该比以前更好,春风在水面吹起微波。
注释西园:泛指,未必与曹植兄弟及邺中诸子同游之“西园”。
艳阳歌:犹《阳春》曲。
一说泛指春之歌。
薜萝:薜荔和女萝,喻指隐士之服。
负薜萝,即怀有隐逸之志。
放怀:开怀,放宽心怀。
经世:治理国事。
判:判断,断定。
俗作“拚”。
衾:被子。
一作“裘”。
钓渚:当指作者鄠杜郊居旁的垂钓处。
创作背景此诗为作者于春日艳阳之候,有感于自己仕隐两失而抒写苦闷之作。
其具体创作年份难以考证。
赏析诗人于三春时节,闻西园艳阳之歌,深感春光烂漫,当尽情享受,奈己则困居长安,目睹车尘扰扰,深有负于夙昔隐遁山林之志。
虽自欲放宽心怀,不计名利得失,然犹未能;而经世之志愿固不知究竟能否实现。
三四句一纵一收,一宕一抑,极有笔意、情致。
五六句写春夜闻猛雨,判定花已凋尽,春寒夜长,恋重衾而梦多,系写困居长安之苦闷无聊意绪。
尾联“钓渚”应首联“薜萝”,暗用东汉初期隐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于浙江省富春山七里濑事。
钓渚春好,风起微波,固不如归隐鄠郊旧墅(温庭筠故宅)也。
语淡荡而有致。
此诗纯用白描,转折如意,风格类似义山之《即日》(一岁林花即日休),见温诗不仅有秾艳一格。
有人认为“西园一曲艳阳歌”于此诗中未必是歌颂阳春时节之美好。
“艳阳”一词诚有歌颂明媚春天之意,然而细味此处之“艳阳”,似给人一种燥热烦愁之感。
于高照的艳阳之下,一般人大概都是一副眯眼皱眉的表情,其实也是一种苦态。
而与下句“扰扰车尘”连看,则正符合温庭筠此时烦躁又无奈的情绪。
【诗歌鉴赏】宋史潘美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宋史?潘美传原文翻译宋史?潘美传原文潘美,字仲询,大名人。
父?,以军校戍常山。
美少倜傥,隶府中典谒。
尝语其里人王密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
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会周世宗为开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
及即位,补供奉官。
高平之战,美以功迁西上阁门副使。
出监陕州军,改引进使。
世宗将用师陇、蜀,命护永兴屯兵,经度西事。
先是,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往见执政,谕旨中外。
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
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
上喜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李重进叛,太祖亲征,命石守信为招讨使,美为行营都监以副之。
扬州平,留为巡检,以任镇抚,以功授秦州团练使。
时湖南叛将汪端既平,人心未宁,乃授美潭州防御使。
岭南刘?数寇桂阳、江华,美击走之。
溪峒蛮獠自唐以来,不时侵略,颇为民患。
美穷其巢穴,多所杀获,余加慰抚,夷落遂定。
乾德二年,又从兵马都监丁德裕等率兵克郴州。
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
进克富川,?遣将率众万余来援,遇战大破之,遂克贺州。
十月,又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
美以功移南面都部署,进次韶州。
韶,广之北门也,贼众十余万聚焉。
美挥兵进乘之,韶州遂拔,斩获数万计。
?穷蹙,四年二月,遣其臣王?诣军门求通好,又遣其左仆射萧?、中书舍人卓惟休奉表乞降。
美因谕以上意,以为彼能战则与之战,不能战则劝之守,不能守则谕之降,不能降则死,不能死则亡非此五者他不得受。
美既令殿直冉彦衮部送?等赴阙。
?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
?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
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
"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
《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
《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创作背景此诗应该是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
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
”(《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
日,君象;月,臣象。
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
”赏析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然后用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接着写好景不长,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
诗人引出后羿这样的`英雄,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
该诗前四句表现了儿童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后四句表现了对当时黑暗朝政忧心如焚的感情。
作者简介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篇2:《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⑴呼作:称为。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原文及翻译赏析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原文及翻译赏析《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原文及翻译赏析《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翻译入春来不知耗费多少买花钱,一天天沉醉在西湖湖边。
玉骢马熟识逛西湖的路,昂首嘶鸣走过酒楼楼前。
红杏芳香中箫鼓震天轰响,绿杨婆娑树影里欢荡秋千。
春风十里路上丽人翩翩,满头的花朵把云鬓压偏。
夕阳西下画船载着春光归去,未尽游兴全付与湖水湖烟。
明日还要带残存的醉意,到湖上小路寻找遗落的花钿。
注释一春:整个春天。
长费:指耗费很多。
买花钱:旧指狎妓费用。
玉骢: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骄:马壮健。
沽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
箫鼓:箫与鼓。
泛指乐奏。
鬓云:形容发髻浓黑如云。
残醉:酒后残存的醉意。
花钿:女子头饰。
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
赏析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
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的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因人写湖,最后达到了人与境、情与景的高度融合。
总之,开头四句是用作者浓烈的情绪感染读者,使人对西湖产生“未睹心先醉”式的向往,因此下文描写的游湖盛况,也就预先被蒙上了一层美的面纱。
再说,词人、玉骢、酒楼都是西湖游乐图的组成部分,因之这四句所表现的词人情致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并使词篇“起处自然馨逸”(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
“红杏”以下四句是游乐图的主体。
这里仅仅二十余字,可是所含的信息量是极丰富的:有繁盛的红杏,浓密的绿柳,如云的丽人;有抑扬的箫鼓,晃荡的秋千,漂亮的簪花;有氤氲的香气,和暖的春风。
——作者抓住了西湖游春的热点,浓墨渲染,为读者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机,词人旺盛的游兴,也借此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古诗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赏析
古诗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赏析《望江南·重九遇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
其古诗全文如下:重阳日,阴雨四效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
直浸到东篱。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
落帽孟嘉寻箬笠,休官陶令觅蓑衣。
都道不如归。
【前言】《望江南·重九遇雨》作者是宋代的康与之。
这首词是一首有名的谐谑词。
《词苑丛谈》中曾介绍:“建炎中,康伯可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
后专应制为歌词。
重九遇雨,奉敕口占《望江南》。
”【注释】1、重阳:农历九月九日,这一日有登高和赏菊的风俗,称重阳节2、戏马台:即项羽的掠马台。
在江苏徐州市南。
南朝宋武帝常在重阳节登临此地。
后每逢重阳节都有很多人登临游览3、龙山会:晋代征西大将军温桓曾与幕僚宾客,在重阳节登游龙山,聚会饮乐,后人称其为“龙山会”4、东篱: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一诗,泛指赏菊之处5、茱萸:川谷的植物,其味香浓,古人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6、落帽孟嘉:《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作温桓参军时,陪温桓登游龙山,风吹落孟嘉的帽子,孟嘉不觉。
温命7人作文嘲笑,孟嘉闻后,即兴对答,文采斐然,四座叹服8、箬笠:用箬竹叶编结的斗笠9、休官陶令:指弃官归隐的陶渊明。
陶渊明为彭泽令时,一日,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辞职【翻译】这首词上片写重阳节,秋雨绵绵,道路泥泞,骑马到戏马台前,溅得满身泥浆。
龙山脚下,水漫数尺之深,浸没了东篱花圃,泡得茱萸发胖,菊花湿漉漉。
下片借用孟嘉落帽和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诙谐地写出遇雨的狼狈样。
遇到如此大雨,潇洒的孟嘉也要四处找斗笠,陶令也要觅件蓑衣披上,那顾得上插茱萸、赏菊花,都会说回家吧。
【鉴赏】这首谐谑词很有名气。
据说是作者在“重九遇雨,奉敕口占”(见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十一)。
词的情调是滑稽调侃,起到的艺术效果是“俗不伤雅,谑不为虐”的艺术效果。
词的上片写猖獗的语势,下片写登淋雨的狼狈相,采用夸张词侃手法。
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
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导读:【原文】萧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
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
举进士,摄广州番禺令。
侬智高围州数月,方舟数百攻城南,势危甚。
注自围中出,募海滨壮士,得二千人,乘大舶集上流,因飓风起,纵火焚贼舟,破其众。
即日发县门纳援兵,民持牛酒、刍粮相继入,城中人始有生意。
自是每战以胜归。
蒋偕上其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
贼还据邕管,余靖患其啸诱诸洞,以属注。
注挺身入蛮中,施结恩信。
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居邕数年,阴以利啖广源群蛮,密缮兵甲,乃上疏曰:“交n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
今不取,异日必为中国忧。
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
”未报,而甲洞申绍泰犯西平,五将被害。
谏官论注不法致寇,李师中又劾其沮威嗜利,略智高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
中使按验颇有实,贬泰州团练副使。
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州都监。
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
环庆李信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
时有言“交人挫于占城,众不满万,可取也”。
遂以注知桂州。
入觐,神宗问攻取之策,对曰:“昔者臣有是言。
是时溪洞之兵,一可当十;器甲坚利,亲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
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
”既至桂,种酋皆来谒。
注延访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得其欢心。
然有献征南策者,辄不听。
会沈起以平蛮自任,帝使代注而罢,注归,卒于道,年六十一。
【译文】:萧注,字岩夫,是临江府新喻县人。
(萧注)襟怀广阔,有远大的志向,尤其喜欢谈论军事。
(萧注)考中进士,代理广州番禺县令。
侬智高围困广州几个月,聚集几百舰船进攻城南,形势非常危急。
萧注从敌人围困中突围,招募海边的勇士,得到二千人,乘坐大船在上游聚集,趁着飓风刮起,放火焚烧敌军船只,打败了敌人的军队。
当天就打开县城城门迎接援军,百姓拿着牛酒、草料粮食相继入城,城里的`人才有生气。
《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赏析
《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赏析《望江南·重九遇雨》翻译赏析《望江南·重九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
其古诗全文如下:重阳日,阴雨四效垂。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
直浸到东篱。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
落帽孟嘉寻篛笠,休官陶令觅蓑衣。
都道不如归。
【前言】《望江南·重九遇雨》作者是宋代的康与之。
这首词是一首有名的谐谑词。
《词苑丛谈》中曾介绍:“建炎中,康伯可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
后专应制为歌词。
重九遇雨,奉敕口占《望江南》。
”【注释】1、重阳:农历九月九日,这一日有登高和赏菊的风俗,称重阳节2、戏马台:即项羽的掠马台。
在江苏徐州市南。
南朝宋武帝常在重阳节登临此地。
后每逢重阳节都有很多人登临游览3、龙山会:晋代征西大将军温桓曾与幕僚宾客,在重阳节登游龙山,聚会饮乐,后人称其为“龙山会”4、东篱: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一诗,泛指赏菊之处5、茱萸:川谷的,其味香浓,古人重阳节有佩戴茱萸的习俗6、落帽孟嘉:《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作温桓参军时,陪温桓登游龙山,风吹落孟嘉的帽子,孟嘉不觉。
温命7人作文嘲笑,孟嘉闻后,即兴对答,文采斐然,四座叹服8、箬笠:用箬竹叶编结的斗笠9、休官陶令:指弃官归隐的陶渊明。
陶渊明为彭泽令时,一日,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辞职【翻译】这首词上片写重阳节,秋雨绵绵,道路泥泞,骑马到戏马台前,溅得满身泥浆。
龙山脚下,水漫数尺之深,浸没了东篱花圃,泡得茱萸发胖,菊花湿漉漉。
下片借用孟嘉落帽和陶渊明采菊东篱的典故,诙谐地写出遇雨的狼狈样。
遇到如此大雨,潇洒的孟嘉也要四处找斗笠,陶令也要觅件蓑衣披上,那顾得上插茱萸、赏菊花,都会说回家吧。
【鉴赏】这首谐谑词很有名气。
据说是作者在“重九遇雨,奉敕口占”(见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十一)。
词的情调是滑稽调侃,起到的艺术效果是“俗不伤雅,谑不为虐”的艺术效果。
古诗和郭主簿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古诗和郭主簿二首其一翻译赏析《和郭主簿二首其一》作者为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其古诗全文如下: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前言】《和郭主簿》是晋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共二首,皆作于同一年,即公元408年(晋义熙四年)。
前首写夏景,后首写秋色。
【注释】①蔼蔼:茂盛的样子。
中夏:夏季之中。
贮:藏、留。
这两句是说当前树林茂盛,虽在仲夏,仍很阴凉。
②凯风:南风。
因时来:应节吹来。
③回飙:回风。
开我襟:翻开我的衣襟。
④息交:罢交往。
游:驰心于其间。
闲业:对正业而言,正业指儒家的《六经》等,闲业指诸子百家、“周王传”(《穆天子传》)、“山海图”(《山海经》)等。
卧起:指夜间和白天。
这两句是说停止了和朋友的交往,日夜驰心于读书弹琴的闲业之中。
⑤园蔬:园里的蔬菜。
滋:滋味,《礼记·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郑注:“增以香味。
”余滋:余味无穷。
《礼记·乐记》:“太羹玄酒,有遗味者矣。
”余滋、遗昧同义。
这句和下句是说园里的蔬菜余味无穷,往年的粮食今天还储存着。
⑥营己:为自己生活谋划。
极:止境。
过足:超过需要。
钦:羡慕。
这两句是说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有限,过多的东西不是我所羡慕的。
⑦秫:黏稻。
舂秫:黏稻,为了做酒。
⑧未成音:发不出完整的声音。
⑨真复乐:天真而且快乐。
簪:古人用来插在冠和发上的饰物。
华簪:华贵的发簪。
这里指富贵。
这两句是说这些事情天真而快乐,可以聊且忘掉富贵荣华。
⑩“遥遥”两句是说遥望白云,怀念古人高尚行迹的心情,不自觉地深重起来。
【翻译】堂前林木郁葱葱,仲夏积蓄清凉荫。
季候南风阵阵来,旋风吹开我衣襟。
离开官场操闲业,终日读书与弹琴。
园中蔬菜用不尽,往年陈谷存至今。
经营生活总有限,超过需求非所钦。
蒲松龄罗刹海市原文及翻译
蒲松龄罗刹海市原文及翻译【原文】马骥,字龙媒,贾(gǔ,商人)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
辄(zhé,就)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
十四岁入郡庠(xiáng,学校),即知名。
父衰老,罢贾而归,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
”马由是稍稍权子母(指经商。
权,权衡。
子母,原指货币的大小、轻重,后来指利息与本钱)。
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
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
马初见其状,大惧,迨(dài,等到)知国中之骇己也,遂反以此欺国人。
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chuò,吃)其余。
久之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
马息树下,村人不敢前,但遥望之。
久之觉马非噬人者,始稍稍近就之。
马笑与语,其言虽异,亦半可解。
马遂自陈所自,村人喜,遍告邻里,客非能搏噬者。
然奇丑者望望即去,终不敢前;其来者,口鼻位置,尚皆与中国同,共罗浆酒奉马,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
但耳食之,今始信。
”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
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民间祭祀土地的官员);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
若我辈初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置弃之,其不忍遽(jù,立即)弃者,皆为宗嗣耳。
”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
都城在北去三十里。
”马请导往一观。
于是鸡鸣而兴(xīng,起床),引与俱去。
【翻译】马骥,字龙媒,商人之子。
姿容俊美,从少年时起,就十分豪迈洒脱,爱好唱歌跳舞,经常跟着戏曲伶人用锦帕缠头,俊俏得如同美女!因而又有了“俊人”的外号。
十四岁时,考中了府学里的秀才,颇有名气。
父亲因年老体衰,歇了买卖回家,对马骥说:“但凭那几卷书,饿了不能当米煮,冷了不能当衣穿!你不如继承我的事业,出去经商。
”马骏从此渐渐做起生意来了。
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
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宋书陶潜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宋书陶潜传【原文】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公田悉令吏种秫稻。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
赋《归去来》,其词曰:归去来兮,园田荒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停尊。
引壶觞而自酌,盼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而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忄妻,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以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而绝游,世与我以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说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上春,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扁舟。
既窈窕以穷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奚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
古诗咏贫士·袁安困积雪翻译赏析
古诗咏贫士·袁安困积雪翻译赏析《咏贫士·袁安困积雪》作者为东晋诗人陶渊明。
其古诗全文如下: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前言】《咏贫士》是组诗,凡七首,各诗相对独立,而又有分有合成一整体。
一、二首为七首之纲,第一首写自己高洁孤独,抱穷归隐;第二首叙自己贫困萧索之状和不平怀抱,而以“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启以下五首分咏历代贫士操行妙理,第七首末云“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呼应二首之末,表达自己远鉴前修,将固穷守节以绍高风的志向。
【注释】(1)这首诗咏赞贫士袁安与阮公,表彰清尚廉洁、安贫守道的节操。
(2)袁安,字邵公,后汉汝南妆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
家甚贫。
《汝南先贤传》载,时袁安客居洛阳,值大雪,“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
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邈然:本义是遥远貌,这里形容安详的情态。
干:求取。
(3)阮公:其人其事未详。
按诗句意,阮公本为官,当有人向他行贿时,他当天就辞去了官职。
(4)刍藁:喂牲口的干草。
藁同“槁”,谷类植物的茎秆。
温:指取暖。
穷人无被眠,睡在干草上取暖,故曰“有常温”。
莒(ū举):植物名。
古代齐人称芋为莒(见《说文·艸部》)。
餐:同“餐”。
(5)所惧非饥寒:意谓所惧在改变节操。
(6)贫富常交战:安贫与求富两种思想在内心产生斗争。
《韩非子》:“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出见富贵,二者交战于胸,故臞(qú渠,瘦);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也。
”道胜:道义取胜,指安贫乐道之义。
戚颜:忧愁的脸色。
(7)至德:最高尚的品德。
冠邦闾:名冠家乡。
邦,国。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指乡里。
这一句评袁安。
情节:清风亮节。
映:照,辉映。
即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即日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即日原文翻译及赏析即日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即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四)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四)1、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四)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四)宋史宋史【原】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
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
”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安石笑而不言。
【译】苏轼路过金陵,见到王安石,说:“大的军事行动和大刑狱,是汉、唐灭亡的预兆。
祖宗用仁厚治理天下,正要改变这些。
现在对夏用兵,连年不停,东南又多次兴起大狱,你没有一句话去补救吗?”王安石说:“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发动的,我王安石在外地,怎么敢说?”苏轼说:“在朝廷就说话,在外地就不说,这是服事君王的礼节。
皇上对待你不是通常的礼节,你对待皇上,难道可以用常礼?”王安石厉声说:“我王安石要讲。
”又说:“话出在我王安石的口,进了你苏子瞻的耳朵。
”又说:“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即使得到天下也不能这样做,终可以算是好人。
”苏轼开玩笑说:“现在的君子们,争着减少半年的磨勘期,即使杀人也能做出来。
”王安石笑着不说话。
【原】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
轼旧善司马光、章敦。
时光为门下侍郎,敦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敦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
轼谓敦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
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
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
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敦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译】苏轼到常州,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授朝奉郎、登州知州,召他做礼部郎中。
苏轼以前和司马光、章敦友善。
李泌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李泌,字长源,京兆人。
少俊朗,博学,善属文。
年十五,举进士,对策第一,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玄宗时,累迁监察御史。
天宝末,安禄山反,泌以言事忤旨,出为杭州刺史。
肃宗即位,征为相,未至,安禄山陷洛阳,肃宗奔灵武。
泌从至灵武,谒见,献策曰:“今上皇播迁,陛下宜以仁孝怀抚天下,收揽人心,以安社稷。
”肃宗深纳其言,即日授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遂与图议军事。
注释:1. 李泌: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2. 字长源:李泌的字,长源。
3. 京兆人:京兆,唐代都城长安的别称,李泌是长安人。
4. 少俊朗:年轻时就聪明英俊。
5. 博学:学识渊博。
6. 善属文:擅长写作。
7. 进士:科举制度中的最高级别考试及第者。
8. 对策: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文体,要求考生对时事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9. 秘书省校书郎:官职名,负责管理秘书省图书档案的官员。
10. 累迁:连续升迁。
11. 监察御史:官职名,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官职。
12. 天宝末: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天宝末指的是天宝年间末年。
13. 安禄山反:安禄山是唐朝末年的叛乱首领,他起兵反唐。
14. 忤旨:违背皇帝的旨意。
15. 杭州:唐代州名,今浙江省杭州市。
16. 刺史:官职名,负责一州行政的官员。
17. 肃宗:唐肃宗李亨,唐朝皇帝。
18. 即位:登基成为皇帝。
19. 播迁:流离失所。
20. 怀抚:安抚。
21. 收揽人心:争取民心。
22. 社稷:国家。
23.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24. 图议军事:商议军事大计。
翻译:李泌,字长源,是京兆人。
他年轻时就聪明英俊,学识渊博,擅长写作。
十五岁时,他参加进士考试,对策获得第一名,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在唐玄宗时期,他连续升迁,最终担任监察御史。
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李泌因直言进谏而触怒皇帝,被贬为杭州刺史。
唐肃宗即位后,征召李泌入朝为相,但李泌尚未到达朝廷,安禄山已经攻陷洛阳,唐肃宗逃往灵武。
李泌随从唐肃宗到达灵武,拜见皇帝,献上策略说:“如今皇上年迈流离,陛下应当以仁爱孝顺之心安抚天下,争取民心,以安定国家。
古诗朱熹,字元晦翻译赏析
古诗朱熹,字元晦翻译赏析文言文《朱熹,字元晦》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
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纳粟赏行,遂受职名。
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
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
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
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
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
所著书皆行于世。
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
【翻译】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他父亲朱松字乔年。
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
”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
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
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
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导语:关于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文言文翻译六字法,可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六个字是:对、增、删、移、留、换。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萧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
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
举进士,摄广州番禺令。
侬智高围州数月,方舟数百攻城南,势危甚。
注自围中出,募海滨壮士,得二千人,乘大舶集上流,因飓风起,纵火焚贼舟,破其众。
即日发县门纳援兵,民持牛酒、刍粮相继入,城中人始有生意。
自是每战以胜归。
蒋偕上其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
贼还据邕管,余靖患其啸诱诸洞,以属注。
注挺身入蛮中,施结恩信。
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居邕数年,阴以利啖广源群蛮,密缮兵甲,乃上疏曰:“交n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
今不取,异日必为中国忧。
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
”未报,而甲洞申绍泰犯西平,五将被害。
谏官论注不法致寇,李师中又劾其沮威嗜利,略智高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
中使按验颇有实,贬泰州团练副使。
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州都监。
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
环庆李信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
时有言“交人挫于占城,众不满万,可取也”。
遂以注知桂州。
入觐,神宗问攻取之策,对曰:“昔者臣有是言。
是时溪洞之兵,一可当十;器甲坚利,亲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
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
”既至桂,种酋皆来谒。
注延访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得其欢心。
然有献征南策者,辄不听。
会沈起以平蛮自任,帝使代注而罢,注归,卒于道,年六十一。
【译文】:萧注,字岩夫,是临江府新喻县人。
(萧注)襟怀广阔,有远大的志向,尤其喜欢谈论军事。
(萧注)考中进士,代理广州番禺县令。
侬智高围困广州几个月,聚集几百舰船进攻城南,形势非常危急。
萧注从敌人围困中突围,招募海边的勇士,得到二千人,乘坐大船在上游聚集,趁着飓风刮起,放火焚烧敌军船只,打败了敌人的军队。
《陈遗至孝》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陈遗至孝》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陈遗至孝》,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作者是刘义庆。
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偶然,但不可否认的是:陈遗在发生战争之前,确实是秉着他纯厚的孝心去储存锅巴的。
因此可见,不论这是不是上天对他的恩泽,陈遗那一颗纯厚的孝心是无法取代的。
作品原文陈遗至孝陈遗至(1)孝。
母好食铛(2)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3)装一囊,每煮食,辄(4)贮收(5)焦饭,归以遗(6)母。
后值(7)孙恩(8)掠郡,郡守袁山松(9)即日(10)出征。
时遗已聚敛(11)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12)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作品注释 (1)至:很,十分。
(2)铛:锅。
(3)恒:经常,常常。
(4)辄:总是。
(5)贮收:贮存,收藏。
贮,积存,储藏。
(6)遗(wèi):赠予、送给。
(7)值:正好遇到,恰逢。
(8)孙恩:字灵秀,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海而死。
(9)袁山松: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
(10)即日:当天,当日。
(11)敛:积攒 (12)馁:饥饿。
(13)主簿:郡守的属官,负责文书等事。
作品译文陈遗极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到家里,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做粮食的,有因为饥饿而死了的人。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作品寓意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偶然,但不可否认的是:陈遗在发生战争之前,确实是秉着他纯厚的孝心去储存锅巴的。
因此可见,不论这是不是上天对他的恩泽,陈遗那一颗纯厚的孝心是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