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民俗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圆、欢欣鼓舞的时刻。
江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有着独特的春节传统习俗。
下面将介绍江西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1. 年夜饭在江西,年夜饭也被称为团年饭。
这是一顿非常重要的晚餐,家人们会相聚在一起,共同享受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繁多,其中必不可少的有鱼。
鱼在江西方言中的发音和“余”相同,寓意着年年有余。
此外,还有烧鹅、腊肉、鲜虾等传统美味佳肴。
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共庆佳节。
2. 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人们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之一。
在江西,人们在除夕之夜贴春联。
春联通常由对联和横批组成,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如“阖家团圆万事如意”、“幸福安康迎春接福”等。
贴春联的同时,还会在门上贴福字,以迎接新春的到来,祈求吉祥如意。
3. 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送给孩子和晚辈的一种传统习俗。
在江西,红包被称为“压岁钱”。
长辈们会在过年时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以示祝福和关爱。
压岁钱通常放在红色的纸封里,寓意着辟邪、祛病和平安。
对孩子们来说,压岁钱既是一种激励,也是对长辈们的感恩之情的表达。
4. 舞龙灯舞龙灯是江西春节期间一项受欢迎的传统活动。
在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人们手持彩旗,围绕着一条长条绸布,上面绘有龙形。
人们一边跳跃一边摇动龙的身体,以模仿龙的形态。
舞龙活动在新年的喜乐氛围中增添了一份喜庆和热闹。
5. 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江西春节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们相信鞭炮声可以驱邪、除旧迎新。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外,还有表演舞龙舞狮和放烟花的庆祝活动,使得春节的喜庆气氛更加浓厚。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彰显了江西人民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味佳肴和欢乐,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在新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传统习俗的魅力,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江西习俗文化传统
江西习俗文化传统
江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不仅体现在节日庆典、民俗活动中,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江西人民的精神财富。
在江西,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准备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还会举行庙会、舞狮子、放鞭炮等活动,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吉祥。
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除了节日庆典,江西的习俗文化还体现在婚嫁、丧葬等方面。
比如,在江西,
婚礼上会有着丰富多彩的仪式和习俗,如过大礼、拜堂、喜酒等,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而丧葬方面,江西人有着独特的丧葬习俗,如告别仪式、守丧习俗等,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江西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此外,江西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打秧歌、踩高跷等,这
些活动不仅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江西的习俗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
和文化内涵,是江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江西习俗文化传统的魅力,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江西春节独特的民俗风情
江西春节独特的民俗风情江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使得这片土地充满着独特的魅力。
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江西也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江西春节的独特之处。
一、红火腊八蒸粽腊八节是江西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腊八是农历十二月的初八日,人们在这一天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蒸粽子。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原料,将糯米、红枣、花生等包裹在竹叶中,放入蒸锅中悉心烹制。
这些香气四溢的腊八粽子不仅可以作为供品献给祖先,还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美食,增加亲情和友情的联系。
二、舞龙戏狮庙会热闹非凡在江西的许多城市和乡村中,庙会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活动之一。
而庙会上的舞龙戏狮表演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些灵动的舞龙和威武的狮子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吸引人的表演技巧成为整个庙会的焦点。
人们以舞龙和戏狮来祈求好运和平安,也为节日期间增添了欢乐和喜庆气氛。
三、年夜饭团聚家人江西春节的传统文化中,年夜饭是一项家庭团聚的重要活动。
在年夜饭上,家人们围坐在餐桌前,共享丰盛的菜肴。
无论是清爽的凉菜还是香气扑鼻的热菜,都能让人品尝到家乡的味道和家人的关爱。
年夜饭成为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感情、分享喜悦和温暖的时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现。
四、祭花灯祈福平安在江西的农村地区,祭花灯是一项古老而神圣的传统。
人们在春节期间将自制的花灯挂在屋檐下,点亮这些花灯,表达对来年顺利平安的祈愿。
当夜幕降临,整个村庄都会被灯光照亮,美丽的花灯造型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祭花灯不仅是对祖先的怀念,更是期望来年有一个繁荣富饶的新开始。
五、戏曲表演传承经典在江西的农村地区,戏曲表演一直是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戏曲表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演唱技艺,吸引了许多观众。
无论是京剧、越剧还是豫剧,在春节期间,这些古老的剧种都会在乡村庙会、家庭聚会等活动中进行演出,传承经典,让人们沉浸在艺术的魅力中。
六、放鞭炮驱邪纳福在江西的农村地区,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解读
江西春节传统习俗解读江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春节传统习俗。
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江西人民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祭祀仪式,传承和弘扬着家乡的独特文化。
下面将为您解读江西春节传统习俗。
1. 守岁习俗春节期间,江西人有守岁的习俗。
晚上11点过后,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会一起用红包装着的火炮鞭炮、鼓声等方式驱邪辟邪,以保佑家庭平安幸福。
守岁期间,家人会一起玩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斗牛、打课子等,增进亲情和友情。
2. 贴春联在江西,人们会在农历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这一天,挂起新年的春联。
春联上用黑色或红色的毛笔写上对联,寓意美好的祝福和期望。
人们会将春联挂在门上,为家庭带来吉祥和福运。
一些有艺术才华的人会自己创作春联,展现自己的文化造诣。
3. 家人团聚春节期间,江西人会尽量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代表了团圆和温暖。
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美食、交流感情,并且举行一些隆重的祭祀仪式。
4. 赛龙舟在江西的某些地区,春节期间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活动,体现了江西人民勇敢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参与者会划着龙舟,奋力向前,争夺冠军,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激情。
5. 祭灶神春节期间,江西人会举行祭灶神的仪式。
在仪式中,人们会向灶神献上美食、水果和糖果,以表达对灶神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一传统习俗表达了人们希望灶神能够保佑家庭和睦、食欲丰盛的愿望。
6. 舞狮表演舞狮表演是江西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会穿着狮子皮扮成狮子,表演各种动作和技巧。
舞狮表演形式多样,象征着新年的吉祥和繁荣。
观众可以观赏到律动的舞蹈和跳跃,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氛围。
综上所述,江西春节传统习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无论是守岁习俗、贴春联、家人团聚还是赛龙舟、祭灶神和舞狮表演,这些习俗都体现了江西人民对新年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通过这些习俗传承,江西人民不仅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为后代传递了家乡的独特魅力。
江西独特风俗作文
江西独特风俗作文篇一《江西的舞龙灯风俗》在江西,有一种独特又有趣的风俗,那就是舞龙灯。
我们村一到过年或者重大节日,那舞龙灯的队伍就活跃起来了。
这龙灯可不像在电视里头看到的那样简单随便。
龙身是一节一节精心制作出来的,外面裹着色彩斑斓的布,每节下面还连着木棍子呢,就靠着舞龙的人举着这些棍子把龙身摆动起来。
龙头那就更威风了,张着血盆大口,眼睛瞪得老大,还有龙须在风中一飘一飘的,看着就特别精神。
我记得有一次过年,我才起床就听到外面敲锣打鼓的声响。
我连忙跑出去看,原来是舞龙灯的来啦。
那一群舞龙的汉子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头上还绑着红头巾,跟电影里的勇士似的。
最前面有个小伙子举着一个大龙珠,这龙珠也是金光闪闪的。
他开始引领着龙跑动起来,龙就跟着龙珠,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
旁边还有敲锣打鼓的人,那锣鼓声响彻整个村子。
我跟着舞龙的队伍跑,看着那条龙在窄窄的小巷子里穿梭,还真担心它给卡在中间呢。
可那些舞龙人挺有本事的,灵活地摆弄着龙身。
我跑到队伍前面去看那个舞龙珠的人,他一边跑一边把龙珠摇晃得很有节奏。
龙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紧紧追随着。
瞧这龙时而盘旋,像是在天空飞翔;时而俯身擦地,像是在亲吻大地。
周围的小孩子都跟着欢呼雀跃,大人们也都喜气洋洋。
这舞龙灯的风俗,让整个村子都充满了热闹欢乐的氛围。
舞龙灯在江西,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一种热闹团圆的象征呢。
篇二《江西禁渔期的那些事儿》江西境内有好多河流湖泊,鄱阳湖就最大了。
这江河湖海在江西有着特殊的风俗规定,就说禁渔期吧。
每当禁渔期开始,岸边那些平时热热闹闹的渔船就都歇业了。
禁渔期里,渔船齐刷刷地停靠在岸边,一根绳子连着一根绳子,好像是在集体休假一样。
船身被太阳照着,有斑驳的影子落在水面上。
我认识一个老渔夫,他家世代捕鱼为生。
我曾跟着他去看过禁渔期的江上。
平常时候,江面上到处是来来往往的渔船,人们撒网捕鱼,可热闹了。
但在禁渔期,江面上空荡荡的。
江西传统习俗作文
江西传统习俗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们都在为死去的亲人而悲伤。
在我的家乡,就有这样一个习俗。
我老家江西永修有“三月三”、“四月八”和“六月六”这三个节日。
“三月三”是我们这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我们这
里最热闹的一个节日。
人们会在这天吃粽子、做年糕、采艾草和菖蒲。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采艾草和菖蒲是为了驱邪避灾,吃年糕是为了讨个吉利,采艾草和菖蒲则是希望能得到好运。
江西永修县各地的习俗虽然都不一样,但有一样是相同的,那就是:清明要扫墓、踏青。
每年清明前夕,人们便会来到坟墓前。
按照风俗习惯,人们要把杂草除去、清理坟墓。
然后插上新米和两根柳枝以表示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在清明节那一天,孩子们会提着篮子到山上去采摘艾叶、菖蒲等花做成的花环戴在头上、身上;有的孩子则会去摘下树上那些还没有长成的小树插在头上、身上。
—— 1 —1 —。
八年级下册仿写作文关于习俗 江西
八年级下册仿写作文关于习俗江西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江西民俗好精彩】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江西的一些有趣的习俗。
江西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民俗流传下来。
首先要说的是江西人过年的习俗。
在江西,人们过年时有好多有趣的做法。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都会买很多年货,像是柿子、花生、糖瓜等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吉利的象征。
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发红包呢。
红红火火最喜庆,大年初一更是热闹非凡。
一大早,孩子们就会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东跑西跑地去拜年。
到亲朋好友家里,大人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孩子们拿到压岁钱就高高兴兴地跑开了。
好朋友们还会互相交换一些小礼物,祝福彼此新年快乐。
过年期间,江西各地还有好多有趣的民俗活动。
比如在南昌有"打丢丢"的习俗,就是用竹竿打一种叫丢丢的米团子,边打边念儿歌,很好玩。
婺源的"制春"民俗是用各种各样的彩色纸剪成五颜六色的小花朵,十分漂亮。
还有在修水的"走蜈蚣"游行,大家排成一长队,勾肩搭背好不热闹。
江西不但有有趣的年俗,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特别的习惯。
比如在景德镇,新娘需要在嫁妆中准备16件代表不同寓意的嫁妆,并且新娘要穿四季花棉袄,祝福新婚美满。
南昌有"送千岁"的习俗,就是孩子满周岁时,爷爷奶奶给孙子送一些祝福东西,很有意义。
这些江西的民俗文化都非常有趣,充满了吉祥的寓意。
我很喜欢江西的这些习俗,它们让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以后长大了,我也要好好向孩子们传承这些有意义的传统民俗哦。
篇2江西的习俗真有意思大家好,我叫小明,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江西一些有趣的习俗。
江西是一个风景优美的省份,不仅有名山大川,更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春节习俗江西人过年的时候习俗可多了!大年三十一晚上一家人要吃年夜饭,菜里一定会有鱼,因为"年年有余"的谐音。
吃完饭后,孩子们就可以领红包了,把钱装进小红袋里。
客家风情:江西的民俗与人文探秘
客家风情:江西的民俗与人文探秘江西地处东南沿海,素有“江南赣西”的美称。
而在江西的土地上,有着一个独特而迷人的客家文化。
客家人是一个勤劳聪明、坚韧不屈的民族,他们的民俗和人文特征构成了江西独有的风情。
一、香火薪传的客家村落江西的乡村,承载着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
阳光透过稻谷的缝隙洒在泥巴做成的墙上,错落有致的客家村落不时传来悠扬的歌声和喧闹的儿童笑声。
这里的民居以土木结构为主,建筑风格简洁朴实,反映了客家人务实节俭的生活态度。
而在村落的核心位置,一座座客家围和土楼矗立在那里,讲述着世代相传的民族故事。
二、纯朴的客家美食江西的美食文化中,客家菜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客家菜以口味醇厚、质朴纯粹而著称,尤其是擅长利用山珍野味、野菜蔬果等食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美食。
比如客家人喜爱的“佛跳墙”,这道菜以豆腐皮、烧鹅肉、蹄筋等多种食材烹制而成,凭借着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客家红糖酿制的传统糕点,口感软糯甜蜜,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三、客家文化的独特符号江西的客家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符号,它们是这片土地上世代富裕的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承载与传承。
比如,方块红砖砌成的围墙,代表着家族的集中和团结;如梅花形的瓦片,意味着家族的繁荣与昌盛。
同时,客家人对于教育的重视也体现在如影随形的修文教堂和文昌阁上。
这些符号不仅是客家文化的标志,也是江西人民对于家族、教育的态度的象征。
四、民歌余韵让乡愁生长客家人爱唱歌,每当夜幕降临,一声声动听的客家民歌传遍整个村庄。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茂密的竹林,客家人挥毫泼墨,展示他们扎实的艺术功底。
客家民歌和绘画是江西地区人们艺术情感的载体,也是他们乡土风情的真实写照。
五、生活中的“小情绪”除了传统的客家文化,江西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独特的“小情绪”。
譬如,在各种民俗活动中,腰鼓舞、刺绣、陶瓷制作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仍然持续进行,寓意着江西终将不断进取、繁荣发展。
此外,江西人的热情好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江西传统习俗作文
江西传统习俗作文
江西的传统习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江西,这里的人们都很喜欢过年,因为过年能吃到很多好吃的,还能穿新衣服。
所以过年对于我们江西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我的家乡,每年腊月二十四这一天都要祭灶,这一天家家都要买好香烛、水果、糖等祭拜灶王爷。
在我的家乡,每年腊月二十四这天晚上都要把香烛、水果、糖等祭拜灶王爷,让灶王爷吃了后去向玉帝报告全家的情况,让玉帝给全家升官发财。
在我们江西,在这一天晚上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习俗——过小年。
意思就是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吃一些饺子,这样才会让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在我的家乡,每到腊月二十四这天晚上家家都会买一些糖、花生、瓜子等供品供奉灶王爷。
还要买上几串鞭炮放在院子里。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习俗——洗脚。
这一天晚上,大家都要到屋外去洗脚,洗完后还要把鞋子脱掉,然后到屋里放鞭炮,这样就可以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这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也要洗脚了,这也是我们江西人过小年时很重要的一个习俗。
—— 1 —1 —。
江西民族风俗
江西民族风俗我们江西风俗非常多样:有抓周啊,有守岁啊,还有祭拜天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江西民族风俗,希望能帮到大家!一是我们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
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
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
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
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
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
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
让后我们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我们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
因为我们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我们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我们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
我们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我们江西还有很多习俗想要了解的话就到本地去了解吧!拓展阅读:江西的春节风俗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得风俗。
按民间得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得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得愿望和辞旧迎新得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得欢乐气氛。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得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得文学形式。
南昌人文风俗地理历史
南昌人文风俗地理历史南昌,位于江西省中部,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南昌拥有丰富的人文风俗、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及悠久的历史传承。
本文将从南昌的人文风俗、地理特征和历史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文风俗1. 传统节日南昌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传统节日。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南昌包公文化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南昌市民会举办一系列以包公文化为主题的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包公庙祭祀、舞狮表演、文艺演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2. 饮食文化南昌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特色小吃而闻名。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昌米粉和南昌炒粉。
南昌米粉细腻爽滑,搭配酱油、辣椒油和各种配料,味道独特。
南昌炒粉则是由粉丝、鸡蛋、肉片等炒制而成,口感香糯。
3. 民俗艺术南昌的民俗艺术源远流长,如维艺苑剪纸、南昌地方戏等。
维艺苑剪纸是南昌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剪纸艺术展现了南昌的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
南昌地方戏则是南昌人民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既有京剧的翩翩起舞,又有南戏的婉转柔情。
二、地理特征1. 江西省的腹地南昌地处江西省的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位于江西省中部,北临长江,南濒鄱阳湖,是江西的交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水域资源南昌处于长江下游和鄱阳湖流域的交汇地带,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
长江和鄱阳湖为南昌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南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三、历史发展1. 革命重镇南昌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昌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这次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的开始,对中国革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 文化名城南昌在历史上一直是文化名城。
南昌曾是两宋时期的文人聚集地,孙中山先生在南昌创办了中山大学,南昌大学也是江西省的重点高等学府之一。
这些历史的积淀为南昌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西主要的民俗
江西主要的民俗从定位上来看,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将是依托八大山人历史名人及其书画元素,以文化休闲和文化产业为核心内容,兼具旅游观光、市民休闲等辅助功能的南昌市文化休闲客厅、江西著名文化旅游景区、国际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文化观光鉴赏类项目较多,文化休闲、文化体验性项目不多,而且主要以书画艺术为主题,其它文化类型载体较少。
江西民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以下一些:一、江西传统工艺众多1、赣砚制作工艺江西自古以来就有传统的赣砚手工制作,并且制作精细,包括婺源砚和星子砚(1) 婺源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即“歙砚”,又名“龙尾砚”。
产于安徽歙州(今歙县),因名。
砚石因产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故又名“龙尾砚”。
现歙县和婺源均有生产。
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
歙砚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北宋唐枳《婺源砚谱》载,始于唐开元中,到南唐时,设置砚务,专门为朝廷督制石砚。
这时,龙尾的制砚,达全盛时期。
直至南宋,砚台生产的规模,依然很大,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赞其砚石“细润如玉,发墨如汛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甚为珍奇。
《一统志》记载:砚品有五:一曰眉子石;二曰外山罗纹;三曰黑山罗纹;四曰金星纹;五曰驴坑罗纹。
所谓“眉子”即石材的纹理,象人的眉毛。
其中以金纹对眉子、水浪纹、雁攒眉子为歙砚三绝。
主要品种有:眉子、眉纹、水浪、锦蹙、金星、金花、金晕、刷丝、枣心、泥浆、豆班、玉带、罗纹等名称。
紫玉金星石历来被人们推为珍品;金晕者颇华丽,称为妙品;细罗纹与暗细罗纹为极品等。
歙砚造型多变,图案匀称,线条挺劲,主要采用浅浮雕、浮雕、深雕、半圆雕等手法,以巧用纹理装饰见长。
1979年安徽歙砚厂生产的歙砚被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0年又被安徽省评为优质产品。
(2) 星子砚。
星子金星砚,产自于江西省星子县。
江西省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7日,灯会(石城灯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X-81。
西山万寿宫庙会是在江西省新建县万寿宫定期举办的祭祀净明道祖师 许逊的传统民俗活动文化空间。该项目活动涵盖信仰、民俗、民间文艺等 领域,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增强社区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亦有 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研究价值。
2011年,江西省新建县申报的庙会(西山万寿宫庙会)经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84。
据传,全丰花灯曲调是由道教音乐派生而成的。花灯《下南京》和道 教《颂经》的主音都是徵、羽调式,旋律风格相同,句式结构都是上下两 韵五言体。
全丰花灯的源流传说富有传奇色彩。很早以前,有位阴阳先生曹宗哲 (《义宁州志》载为曹定喆)看见全丰乡的龙泉塅“山脉巍峨,逶迤起伏, 状如蟠龙”。
稻作习俗,流行于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的民间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之一。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的南缘,自古为“八省通衢之要 冲,赣中工商之闹市”。樟树在三国时开始出现药摊,唐代则辟有药墟, 至宋代已形成药市,明代获得“药码头”之称,入清以后,樟树成为“南 北川广药材总汇之所”。从业的“樟帮”帮规严明,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 精益求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樟树药俗。
庙会(西山万寿宫庙会),江西省新建县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之一。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的传承与发展,集中体现了客家人崇尚的思想意识、 道德品质、伦理观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客家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崇 先报本、和衷共济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 值。
江西民俗文化
江西民俗文化
导读:我国地大物博,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都保留各自传统的充满民族风情
的特色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西文化。
求子: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
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
“六月六晒龙袍”: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这天“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
所以这一天,家
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
这一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
它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
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
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
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
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
江西送葬风俗
江西送葬风俗江西省一直以来都保留着一种传统的送葬风俗,这种风俗主要是以爱心、尊重心和安抚心为内容,以追思、带给亲人家属朋友们一份慰藉为目的,是一种深受社会认可的文化。
一、古老传统风俗在古老的江西送葬风俗中,一般要求家属朋友们尽量不要哭泣,最多只能敬礼,以体现出“死者一路走好”的祝愿。
葬礼一般在农历三月底,祭祀日前一晚上开展,家属朋友们在葬礼上要以灰土祭拜,以表达对死者的深切思念,也代表着由死者走向来生的愿望。
二、礼节风俗江西送葬风俗一般要求在葬礼上,家属朋友们在行礼时要高声诵读《经文》,以表达对死者最后一程的深切思念,并用道德礼仪和美好的言语表达对死者的尊重与安抚。
另外,家属朋友们还需要在祭礼上提供许多食物,作为祭祀的祭品,以表示对他们的敬意。
三、传统文化江西送葬风俗一直都是社会上的一种受重视的文化。
家属朋友们在葬礼上的礼仪,及其追思的文化,都代表着该地区民众对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对死者的尊重。
对于死者和家属朋友们来说,送葬礼既是一种尊重和安抚,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江西省的这种深具文化意义的传统送葬风俗,成为江西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道风景线。
四、葬礼风俗江西送葬风俗非常注重宗教文化,一般在葬礼之前,要准备一些斋戒物品,如斋戒酒、糕点、果子等,作为迎亲的贺礼。
在葬礼上,家属朋友们还要准备象征性的礼品,如紫砂壶、紫砂杯等,以表达他们的敬意和尊重。
五、后生风俗此外,江西的送葬风俗还具有很强的后生性,家属朋友们会在祭礼结束后,到家中放花灯、放烟花等,以表达他们对死者的思念之情,也代表着由死者走向来生的期望和思念。
总之,江西送葬风俗一直是江西省中深受社会认可的文化,在当下的社会中,仍然受到广泛的尊重和参与。
江西的这种传统送葬风俗,代表着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以及一种深厚的文化土壤。
江西庐山云雾之巅的家乡习俗
江西庐山云雾之巅的家乡习俗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称,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庐山以雄奇的山峰、秀丽的峡谷、清澈的泉水和独特的云雾景观而闻名于世。
庐山山峰突兀陡峻,群峰之间云雾缭绕,有“云雾之巅”之美誉。
在庐山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上,有着独特的家乡习俗。
这些习俗烙印着当地人民的生活,传承着历史与文化,是庐山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一、庐山云雾之巅的祭祀习俗庐山地灵人杰,自古以来就有祭祀活动。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庐山村民会在山下的庙宇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祀仪式庄严肃穆,每位村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手持祭品,经过长长的山路,最终来到祭坛前,恭敬地献祭。
祭祀完毕后,村民们还会举行各种民俗表演、游园赏景,欢度整个节日。
二、庐山云雾之巅的婚礼习俗庐山的婚礼习俗也别具风采。
在庐山,婚礼通常选在农历的好日子,村民们会在婚礼前精心准备,欢天喜地迎接这一大喜之日。
新郎新娘在喜庆的氛围下穿上传统的婚礼礼服,进行结婚仪式。
婚礼现场热闹非凡,亲朋好友祝福的话语不绝于耳,婚礼上的各种节目更是精彩纷呈,表达出了人们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三、庐山云雾之巅的节日习俗庐山还有许多有趣的节日习俗。
比如每逢端午节,庐山的村民们会进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欢度这一传统节日。
又如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会举行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庆祝活动,体现出了中秋节的浓厚民俗氛围。
四、庐山云雾之巅的饮食习俗庐山的饮食习俗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庐山地处湖南、安徽、江西三省的交界处,融合了多地的饮食文化,烹饪技艺独特。
当地人喜食辣味菜肴,最有名的莫过于辣椒炒肉和辣椒炒鱼。
此外,庐山还以清淡、爽口的口味著称,民间传统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庐山云雾之巅的家乡习俗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
庐山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家乡习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江西送葬风俗
江西送葬风俗江西送葬风俗,是江西民间长期流传的传统习俗,自古以来,华夏民族的送葬仪式潜移默化,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
江西送葬风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葬礼和晚会部分。
一、葬礼1.葬礼准备葬礼准备是指安葬前应注意的事项。
根据惯例,家属应提前准备一些祭品,比如米、酒、茶、烤鸡、烤羊等,供在庙里烧香祭祖。
2.举行葬礼葬礼是安葬日前准备的最后程序,也是安葬前绝对不能疏忽的程序。
按照惯例,在葬礼开始前,家属们会先到道观烧香祭祖,然后在道观外安葬。
3.下葬江西送葬仪式,下葬就是把死人放入棺材,放入棺材前家属们会在棺材内放食物、财物等,以表达对死者的眷念。
有的家庭会在下葬前给死人换上新衣服,表达家属对死者的深切思念。
4.家属拒寒家属拒寒是送葬仪式当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它是家属为了表达他们对死者的思念,拒绝下空荡荡的棺材前进入棺材内,以拒绝冷酷、残酷而又必须发生的下葬过程。
5.祭香祭香是江西送葬仪式中最重要的步骤。
祭祖前,家属要点上香烛,然后高声朗诵祭祖文字,最后把香烟熏在棺材上,表达对死者的思念和深情。
二、晚会1.唱殡仪曲唱殡仪曲,是江西殡葬仪式中最常见的一种习俗,这个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仍然保留着完整的传统风格,是江西民间深受文化影响的一个精美习俗。
2.集体烧香烧香是江西晚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在烧香过程中,家属可以集体烧香祭祖、奉献新娘,代表着一家人的融洽。
此外,家属也可以通过集体烧香的方式,藉以表达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3.唱殡歌唱殡歌是江西晚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习俗,当晚会至死者安葬的那一刻,家属、亲友们便会一同唱殡歌,表达对死者的思念。
这首歌既是一种抒情和安慰,也是一种纪念死者和家人深厚的友谊。
4.痛饮痛饮是江西晚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习俗,是指家属和亲友们在痛饮时唱殡歌,表达对死者的思念,并痛不欲生地告别死者。
痛饮后,家属和亲友们还要分享美酒,以祝福死者的安息。
以上就是江西送葬风俗的简单介绍,其精髓在于安慰与思念,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份真诚的思念,让一切痛苦的回忆以时间的流逝变得淡忘。
中国民俗大观---江西民俗
江西民俗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谈到民俗,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往往是各类美食,因此本文主要讲述笔者家乡独特而多彩的饮食文化。
1、萝卜饼萝卜饼是我的家乡江西省九江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以发面、酥面为皮、白萝卜丝为馅煎炸而成,金黄油亮,外焦里嫩,入口香酥可口,回味无穷。
当人们在清晨行走在九江的大街小巷,会发现街头巷尾的早餐门店与摊位早早地开始忙碌起来,琳琅满目的各类早点中,萝卜饼是九江人眼中绝对的主角。
2、彭泽蒸米粑我的父亲来自彭泽县,因此我得以常常品尝到彭泽的代表美食蒸米粑。
蒸米粑的外形酷似饺子,不了解的人可能会将它们误认作体型较大的饺子,然而蒸米粑的原料和制作方法与饺子都相去甚远,蒸米粑的皮用的是米粉而不是麦粉,蒸米粑的馅也往往与饺子有所不同,我最常吃到的就是豆角肉丁粉丝馅了。
我的奶奶和姑姑们就很擅长包米粑,每当我在家闻到蒸米粑的香味,我就知道一定是奶奶或姑姑们又送来亲手包的米粑了。
3、印子粑九江的粑文化非常有趣,不只有蒸米粑,还有印子粑。
印子粑是湖北、湖南和江西一带的一种特色主食,我吃过的有红白两种,红色的是高粱粑,白色的是米粑,既可用油煎炸也可以直接用水煮熟,入口香软甜糯。
印子粑不仅好吃也好看,制作时会将调和好的米粉填入粑印中,然后一磕,一个印子粑就出来了,图案有各式的飞禽走兽花卉等,几乎称得上是种民间艺术品。
4、豆粑豆粑又是一种与蒸米粑、印子粑截然不同的粑。
豆粑的制作原料以大米为主,豆类为辅,也有掺小麦、荞麦等五谷杂粮的,烹饪方式十分多样,我最喜欢的做法是炒豆粑。
5、茶饼如果来到九江游玩想给亲友带点特产,九江人一定会建议你去买些茶饼。
九江茶饼并不是指用茶做成的饼,而是一种喝茶时吃的点心,以精粉、芝麻、茶油、桂花、饴糖、绵白糖等为原料,经制皮、拌馅、成形、复烘精制而成,成品外表色泽金黄,入口酥且甜美,是九江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
6、庐山云雾茶既然提到喝茶时吃的点心,又怎能不提到茶呢。
九江坐落在名山庐山脚下,而庐山云雾茶是享誉天下的汉族传统名茶。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
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民俗风情和习俗。
江西省作为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拥有独特的春节民俗,这些传统习俗既反映了江西人民的风土人情,又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江西省春节期间的民俗风情。
一、迎神祭祖在江西省的农村地区,春节的一大重头戏就是迎神祭祖。
迎神祭祖是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目的是祭祀祖先的灵魂,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通常家中会摆放神龛或祖先牌位,供奉祖先的画像、鲜花、水果和香烛,全家人会一起向祖先行礼祭拜,并在庭院内放鞭炮,以驱逐邪灵,保护家庭的安宁。
二、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也是江西省民众热衷的活动之一。
春联通常由对联和对子组成,对联是由上下两句互相呼应对仗的诗句组成,而对子则是有五言或七言组成的韵诗。
民众会在家门口或室内的墙上贴上春联,以表达对新年美好祝福的期盼,同时也营造节日的喜庆氛围。
三、舞狮舞狮是江西省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舞狮的表演通常由两人操纵一只狮子,一个人饰演狮头,另一个人饰演狮身,他们通过配合动作和音乐,模仿狮子的奔跑、跳跃和翻滚等动作。
舞狮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寓意着驱邪辟邪、祈求祥瑞和繁荣富贵。
四、游行庙会春节期间,江西省各地会举行盛大的游行庙会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游行庙会通常由花车、舞龙舞狮队、传统舞蹈表演和民间艺术团队等参加,各个表演队伍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高歌猛进,热闹非凡。
同时,庙会也是一种集市,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和传统商品在庙会上琳琅满目,让人大饱口福和购物的欲望。
五、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江西省的年夜饭通常充满了丰富的美食,如年糕、饺子、糖果、鱼等。
年糕象征着连年高升,饺子则寓意着团圆和财源广进,糖果则象征着甜蜜与欢乐。
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美食,互道新春祝福,共享天伦之乐。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江西省春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江西风俗作文
江西风俗作文
我住在江西,咱们这儿有好多有意思的风俗呢!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砰砰砰,声音可大啦!爸爸说,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坏运气,迎接新的一年。
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了,嘻嘻,鞭炮一响,大家都笑得可开心了。
还有,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时,家里会包粽子,妈妈说包粽子是一种传统,粽子里包的是香喷喷的糯米,有红枣、肉馅儿的,香得不得了!我最喜欢吃肉粽子,咬一口,哎呀,好香好糯!我们还会赛龙舟,咚咚锵,鼓声震天,大家一起划着龙舟,真热闹!
每到中秋节,咱们全家都会坐在院子里,拿着月饼,看看月亮,聊聊天,听爸爸妈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月亮圆圆的,亮亮的,像一块大饼,真好看!
这些风俗让我觉得特别温暖,江西的风俗真有趣!我喜欢和家人一起过节日,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快乐。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江西民俗
一、论述江西民俗发展概述
民俗,是人类创造、享用并在群体中流行的文化事象,具有社会性、传承性、民族性、地域性、变异性等特征。
江西省,简称赣。
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为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全省共设南昌、赣州、上饶、新余、景德镇、萍乡、吉安、鹰潭、宜春、抚州、九江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
南昌市为江西省会和最大城市。
农耕文化是江西民俗文化的主体。
江西在农耕上有得天独厚的然条件,农耕是比较发达的,有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和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且基本同期,适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气候湿润,司机分明,具有春季阴雨连绵,盛夏炎热干旱,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流频繁的特点。
江西民俗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它具有长江文化流域的大部分特点,浪漫,温情,灵活,凝重,质朴,但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江西民俗文化除传承着吴越文化遗风和融汇吴越,中原以及宗教文化以外,再起长期发展过程中,还逐渐产生出一些与当地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动。
江西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俗资源丰富多彩。
二.简述江西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
江西民居建筑的基本特征是天井式。
江西各地民居总的构成
都是天井式的法则,因此,天井式民居乃是江西民居的共性和特征。
江西天井是被一栋建筑内四面或三面不同房间所包围,这些房间的屋顶是连接在一起的。
从空中俯瞰,它恰似向天敞开的一个井口,“天井”这个名词形象不过了。
江西天井是民居的外部形象最重要的是“马头墙”。
这种阶梯式山墙既与两屋坡面相协调,并且可以生化出千姿百态,大大丰富了建筑的轮廓线,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这种阶梯式山墙又称“屏风墙”,在江西俗称为“马头墙”。
江西民居外立面重点艺术处理和装饰都在主入口的大门。
主要有门罩,门楼,门斗,门廊既门窗隔扇。
三.论述中国岁时节日的文化特点,并请你谈谈大学生对热衷于过洋节的原因。
(1)中国岁时节日的文化特点:
1. 农业文化特色
中国岁时节日,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和农作物安排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表现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这从以下节俗活动中可见一斑。
元旦前后的立春节,看风云,占天候,预测年岁丰欠。
二月惊蛰节令到来时,民间有预防虫害,预占收成的习俗。
三月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不少节日如蚕月(小清明)、踏青节、禹生日、麦王生日、龙王节、清明等节日活动都与祈求丰收有关。
四月立夏的节俗活动大都是围绕各地生产
特点进行的。
五月盛夏之初,各种灾害较多,俗称为“恶月”,其节俗活动多与防病、除害有关。
夏至许多地方有“祭田婆”、摘新谷荐祖习俗。
六月正值三伏酷热季节,易染疾病,因此,许多习俗偏重于消夏抗暑活动,包含有爱护生产力的意义。
七月七日乞巧节,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妇女乞巧习俗,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经济生活。
八月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农民用新谷酬谢祖宗和家神。
中秋节赏月、拜月、赏桂,有喜庆丰收的习俗。
九月霜降节令,关系到来年生产的好坏,这一天各地有看晴雨、占收成的习俗。
十月一日,一些地区农民庆祝牛王生日,实际上是古代牛图腾崇拜风俗的遗留。
十一月“冬至大如年”,农民有看雪的习俗,所谓“一九雪,九九皆有雪”。
大雪可冻杀害虫,来年农事丰稔。
谚语“冬雪是麦被”,其含义即在于此。
2.讲究礼仪,风俗与礼俗相结合
每当重要节日来临,人们都要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
如春节供奉祖宗牌位,寒食、清明扫墓,对待死者“事死如生”之礼在节日祭祖中得到集中体现。
清明祭扫本来是民间风俗,唐玄宗时列入礼典,变成了礼俗。
元宵节张灯风俗自汉代形成之后,历代都以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封建统治者对节日风俗的倡导,把风俗上升为礼俗,以礼仪教化人民,加速了节日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把节日纳入了封建礼教的轨道。
3.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
中国节日具有民俗文化传承性与变异性的一般特点。
节日一
旦形成,便有一种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有时社会条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然保留有古老习俗的影子,这是节日传承性的重要表现。
中国节日文化根植于数千年的农业文化之中,民间流传下来的许多节日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很多习俗是从远古时代传承下来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接受,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节日风俗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节日风俗也会不断有所变化,有的遭淘汰,有的被更新,总的趋势是积极因素占优势地位,落后的陈规陋习不断被淘汰。
简言之,中国节日文化传承中有变异,变异中有发展,传承与变异相统一是中国节日的显著特点。
4.民族性与地区性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在其他民族的地区也普遍流行。
与此同时,汉族节日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风俗。
节日中的许多游艺活动,如秋千、高跷、骑射、杂技等,原来都是少数民族的习俗。
此外,由于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因而节日文化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区性特点。
除汉族节日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朝鲜族的“老人节”,傣族的“泼水节”,锡伯族的“西迁节”,彝族、白族、纳西族、布朗族的“火把节”,土家族的“七月会”,高山族的“丰收节”等等。
这些节日都有其特殊意义和习俗,与汉族节日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节日。
中国节日的这种跨民族、跨地区的特征,是历史上民族节日风俗互相交流、融
合的结果,实际上也是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
在这种广泛交流、融合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广泛的包容性,使中华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内聚力。
(2)大学生热衷于过洋节的原因分析:如今大学生过洋节已成为一种时尚,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但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趋同化:
1、人本能的好奇心理,“洋节”流入中国,很多大学生都对此感到好奇,故趋之若鹜。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试问:如果大学生觉得“洋节”没意思又怎么会趋之若鹜呢?中国传统节日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外国节日却不同于中国节日的温馨气氛,它是当下年轻人追逐的烂漫感。
例如:情人节的巧克力和红火色的玫瑰。
2、世界文化的趋同倾向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冲击,改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生存
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冲击着传统节日文化的古老宗旨、价值和内容。
新技术的尤其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西方文化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融合得是相当自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融合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内扩展开来。
所以越来越多的国人欢天喜地得过“洋节”似乎也变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属于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一代,思维活跃,对外来的新事物兴趣浓厚,成为过洋节的主要人群。
其次大学生过洋节与如今的商业发达也有很大关系:
每逢洋节来临,商家们都会主动出击,积极捕捉商机。
有关洋节日的宣传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促销战打得火热,不仅是餐饮业,连商场也乘着洋节的东风大赚特赚一笔,甚至街头上的小饰品也跟着“借光”。
商业场所刻意营造的节日气氛,不断地刺激人们、提醒着人们与节日有关的庆祝。
它给人们造成一个假想:这个节是非过不可的了。
这都对洋节日的流行起了催化作用。
而大学生是商家重点追寻的对象,针对大学生的各种商业活动助长了大学生过洋节之风。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