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综合楼结构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扭转振动。上述 T1,T2,T3 的排列表明,Y 平动最弱,X 平动稍 强,扭转最强,扭转首周期在也说明扭转振动在振型叠加中参与
度不大,因此本工程结构扭转效应并不明显,(扭转为主的第 1
周期)/T1=1.2464/1.5489=0.80≤0.85(规范限值)。除了用周期比来 约束扭转效应外,规范还规定考虑偶然偏心影响地震作用下,复
8 结束语
对于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一方面通过理论分析进行 解决。另一方面加强与建筑专业的沟通协商,使设计方案尽量同 时满足建筑和结构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2. [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2003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计算结果分析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控制以下 6 个比值,即: ①周期比: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对结构的不利影响;②位移比:控 制结构平面规则,以免形成扭转而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③刚度 比:控制结构竖向规则以免刚度突变而形成薄弱层;④剪重比: 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以确保结构安全;⑤刚重比:控制结 构稳定以免产生滑移或倾覆;⑥轴压比:控制结构延性,满足规 范对墙肢和柱的限值要求。
杂高层建筑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应
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2 倍和 1.4 倍。本工程周期比计算结果表
明扭转效应很小,计算位移比也满足规范要求。
周期(s)
表 1 主要计算结果 平动系数
X向
Y向
扭转系数
T1=1.5489
0.00
1.00
T1=1.5097
0.00
0.96
T3=1.2876
4 地下室结构设计
结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2003 版),本 T 程取顶板 结构厚度为 200mm,并保证顶板面层厚度≥50mm;对于地下室 底板,人防规范未做出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考虑强度和裂缝控 制进行确定本地下室仅 1 层且地下水很少,故由人防荷载和恒 活荷载控制,取底板厚 400mm,侧墙厚 300mm。地下室结构建模 分为整体和单独两种,PKPM 程序中有相应的输入项,可整体真 实反映地下室对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但该程序中仅有顶板和 侧墙的等效静荷载输入。通过对底板结构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考 虑两个模型和不同的荷载,分别求出底板及底板梁的负筋和底 筋控制值,模型一不考虑 qe3,底板上为普通恒、活荷载;模型二 把相同数值的竖直向上荷载模拟为竖直向下荷载,荷载取(qe3 水 压力一底板结构自重),这实际上是作用于底板底面的向上荷 载。故不应考虑板对梁的翼缘作用,底板梁刚度增大系数应为 1.0,实际配筋时底板和梁的底筋取自模型一,面筋则取自模型 二。
肢刚度相对减小,连接各墙肢间的梁已类似普通框架梁,它不同 于一般剪力墙间的连梁,不应在计算总体信息中将连梁刚度大 幅下调,使其设计内力降低,而应按普通框架梁要求,控制混凝 土受压区高度,其梁端负弯矩钢筋可由塑性调幅来解决,按强剪 弱弯、强柱弱梁的延性要求进行计算。短肢剪力墙墙肢高宽比较 大,延性好,主要由受弯承载力决定破坏状态,对抗震有利。由计 算结果中的位移值看,整个结构呈剪弯形而非剪力墙结构的剪 切形,接近框剪结构,说明短肢剪力墙延性较好。
经与建筑专业协商调整,决定取消设备层,将裙楼 2 层层高 增大至 5.1m。各层主要构件分别为:- 1~2 层柱截面 800×800,核 心筒剪力墙厚 300mm;3~4 层核心简、短肢剪力墙厚度均为 250mm;5 层以上核心筒,肢剪力墙厚度分别为 250,200mm。
3 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
本工程根据各层各构件的重要性确定不同的抗震等级,地 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为Ⅶ度区,场地类型为Ⅱ类,近震,最大水平 地震影响系数 αamx=0.096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01),αamx 在 7 度多遇地震区为 0.08(0.12),对应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为 0.1(0.15)g,若对 αamx=0.0964 作线性插值,则其对应设 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2g。
图 1 转换层结构平面
2 结构选型
本工程裙楼作商业用途,塔楼为住宅,这样的设计在我省是 十分典型的,通常采用支剪力墙体系,结合电梯井形成落地剪力 墙核心筒,裙楼 2 层为框架- 核心简体系。塔楼为短肢力墙- 核心 简体系。原建筑裙楼 2 层层商 4.5m,并在裙房上设计 2.2m 高的 结构转换层兼设备层,经理论分析,侧向刚度反比于层高的三次 方,此处侧向刚度将有突变,计算结果表明不满足“楼层侧向刚 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刚度的 70%或其上相邻 3 层侧向刚度 平均值的 80%”的要求。
园林、建筑与规划设计
建材与装饰 2008 年 7 月
对某综合楼结构设计分析
王少孟
(汕头市潮阳建筑设计院)
摘 要: 通过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充分体会结构设计中应以概念设计为先,理解和掌握所采用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和适用范围,并重 视构造要求。本文介绍某高层综合楼结构选型、地下室结构设计、转换层结构设计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
本工程总高 60m,按抗震规范属 A 级,在框支剪力墙体系
中,一般剪力墙部分(核心筒)为Ⅱ级抗震,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 2002)的规定,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应相应提 高Ⅰ级,因此塔楼短肢剪力墙为Ⅰ级抗震,轴压比限值 0.5,框支 框架为Ⅰ级抗震,非框支框架为Ⅲ级抗震。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 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 1 层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相邻结构相同, 框支剪力墙体系中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从地下 1 层开始到转换 层的上一层为止,即- 1~3 层为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应设置约 束边缘构件,其它部位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0.98
0.00
T4=1.2464
0.03
0.03
X 地震作用下楼层最小剪重比 Qo/W(%)
Y
地震
X
最大层间位侈
风荷
Y
0.00 0.04 0.02 0.94 1/1625 1/1437 1/7621 1/3823
转换层上下刚度比 γe
X
0.9718
Y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0.7722
筋的配筋率等。 高层结构中的连梁是一耗能构件。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墙
6 转换层结构设计
本工程裙楼与塔楼之间采用梁式转换,因短肢剪力墙墙肢 长度比转换梁小得多,故转换梁跨间大部分不设墙肢,其上墙体 不能形成起拱作用,属于受弯构件。它传力直接明确、构造简单、 施工方便,框支转换梁梁高多由梁跨 1/6 确定,宽度应大于上面 相应墙厚的 2 倍以上,梁边与短肢剪力墙边宜错开 50mm 以上, 表 1 的结果表明转换层上下侧向刚度比≤1.3,满足规范要求。 转换梁难免出现单边垂直搭接在核心筒剪力墙上的情形,规范 中也有相应规定,本工程在搭接处剪力墙上设置暗柱,其宽度与 剪力墙宽度相等,暗柱长取梁宽的 1.5 倍,规范规定暗柱纵筋宜 通过计算确定,但未给出相应公式,本工程按照强柱弱梁的原 则,由转换梁实配钢筋量计算暗柱纵筋配筋量。在垂直搭接处转 换框支梁纵筋配筋注意满足水平锚固段不小于 0.4LαE 的要求, 经计算 φ25 以下钢筋能满足要求,但对 φ25 以上钢筋则应进 行验算。
·63·
关键词: 双塔楼;结构设计;转换层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地上 18 层,设 1 层地下库兼人防地下室,采用底 盘大空间双塔结构,首 2 层为裙楼,3 层以上为塔楼,建筑平面 尺寸为 64.5m×35.6m,楼顶标高 60m,总建筑面积 24100m 各层 层高分别为:地下室 3.6m,首层 4.5m,2 层 5.1mm,3 层以上 2.8m、转换层设在裙楼屋面即第 3 层,其结构平图如 1 所示,可 见结构呈左右对称,塔楼短肢剪力墙和框支柱接相对,故传力较 直接,塔楼平面呈井型,凹进部分较大,加上核心筒内电梯井对 楼板的削弱,故对核心筒附近的楼板应适当加强。
图 2 计算模型与实际配筋的关系
·62·
建材与装饰 2008 年 7 月
园林、建筑与规划设计
按一般结构设计经验,前两个周期为平动周期,第 3 周期为
扭转首周期,而表 1 显示本工程第 4 周期才是扭转首周期,经分
析在周期中 Y 平动占大部分,说明结构沿 Y 向振动;而在 T2 周 期中平动占大部分,说明结构沿 X 向振动;T4 是扭转首周期,结
7 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
短肢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应力求规则匀称,通过调整其肢长 以尽量使结构刚心与质心重合,避免使用独立的一字型短墙肢 以及平面外梁搭接,因其平面外刚度很小,在水平力作用下剪力 墙承载力和延性迅速降低,会先于其它构件破坏。如确实无法避 免则应减小墙肢间距,并用加强连梁连接使其形成联肢墙。试验 表明,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角部 处的墙肢,当产生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首先 开裂,因此应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大纵筋和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