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统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2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案】
![统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2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e4e8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9.png)
◎教学笔记第2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学内容教科书P19例2,完成教科书P19“做一做”,P21“练习四”第5、8题。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吃小笼包吗?(喜欢)那么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平时有没有仔细观察一笼包子有几个呢?【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一说,但不强调到底有多少个,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真棒!同学们真细心!今天我们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白色大袍的厨师叔叔也带来了好多包子呢!课件出示教科书P19例2主题图。
2.自主提问,难点突破。
师:仔细观察,看厨师叔叔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有6笼包子,每笼里有4个,一共有24个包子。
师:任意选择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情预设】预设1:有6笼包子,每笼有4个,一共有多少个包子?预设2: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有4个,能分成多少笼?预设3: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分成了6笼,每笼有几个包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如果不能快速想到,教师可以追问:“你能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师:你能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请独立完成。
然后跟自己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交流后集中汇报。
【学情预设】列式是:4×6。
因为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选择用乘法,通过想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计算。
4×6=24。
板书:4×6=24 四六(二十四)(2)师: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有4个,能分成多少笼?24、4表示的是什么呢?【学情预设】24表示一共有24个包子,4表示每笼4个,求能分成多少笼,也就是看24里面有几个4。
《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四套)
![《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四套)](https://img.taocdn.com/s3/m/aa843fc86529647d272852d7.png)
《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的运用口诀求商。
2、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白能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3、培养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二年级上册教材安排了表内乘法的教学,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的情况下,本册教材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是数学计算中一块重要的基石,它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将表内除法分为两段学习。
第一阶段即本单元,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被除数不超过12和被除数不超过36两段,着重让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针对以上前测分析,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法题,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于除法意义的理解更直接的认为是等分除,对包含除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时,一个是沟通除法算式与两种除法意义间的联系,并重点侧重于对包含除涵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经历由除法转化为乘法的过程,使学生切实的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另外,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观察、交流,总结出如何选择合适的口诀计算除法题,真正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由于本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练习题。
如,通过观察有联系的一组乘除法算式,让学生总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多道几÷几和几÷1这两类题的得数,引导学生总结像这样比较有特点算式的计算方法。
同时还可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感受除法算式三量间的关系,如,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是如何变化的;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又是如何变化的。
常州某学校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常州某学校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733ba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6.png)
常州某学校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本章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乘法口诀求商,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求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求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求商的方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含有生动情境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求商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引导学生发现购物时,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解读)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解读)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131e7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c.png)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法”“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
同时提出“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理解数学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
通过举例说明、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掌握利用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渐提高除法运算的技巧和速度。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目。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能应用学会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况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编制7、8、9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96bc0c1eb91a37f0115c31.png)
第六单元分析个人设计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点”的实践活动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识乘、除法的竖式,笔算表内乘除法,特别是除法竖式的掌握。
因为除法的竖式和其他3种运算的竖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在笔算除法时综合运用了乘法、减法、除法3种运算。
二单元目标要求1、使学生经历推导7、8、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8、9的乘法口诀,会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能运用学过的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竖式,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3、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 单元设计意图在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四单元学习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和用l —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学习了这两部分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这学习本单元的知识的—个良好的基础, 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
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
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
四单元目标达成分析课题7乘法口诀教时第 1 课时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理解7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PPT教学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6的乘法口诀求商》表内除法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5b2ae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f.png)
12 3
31 15
5 ÷3 6
12
2
4
9
3
4. 4÷2= 2
8÷2= 4
5÷5= 1 8÷4= 2
5.
我4天吃完这些桃。
6÷1= 6 4÷4= 1
12÷2= 6 15÷5= 3
平均每天吃多少个 ?
12 ÷ 4 = 3 (个)
6.
每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16个
?
16 ÷ 4 = 4 (个)
…
… … …
1~6的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1.
8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8÷2= ?
四 表内除法(一)
1~6的乘法口诀求商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体会除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用除法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理解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的意义: 1.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平均分,求可以分成多少份 。 6÷3=2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1. 8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8÷2= ?
用小棒分一分 。
8-2-2-2-2=0, 可以分成4组。
4个2人是8人, 可以分成4组。
1. 8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8÷2= ?
可以用乘法口诀算。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1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用1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4daec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8.png)
-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运算?
-请举例说明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汇报: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如含余数的除法运算,让学生尝试解决。
2.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挫败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但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究。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1至6的乘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除法运算有所接触,但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尚不熟练。针对这一学情,本章节教学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乘法口诀有较好的记忆,但运用口诀求商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3.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品质,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https://img.taocdn.com/s3/m/2544c8d93186bceb19e8bb95.png)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偃师市城关镇窑头小学董会娟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第53-54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体会乘、除法的关系,感受用口诀求商的合理性;能联系除法含义解答一些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3、是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探索算法的成功体验,进一步培养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29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7人,学困生5人,学生整体情况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本节课首先需要学生对乘法口诀和除法的初步认识掌握良好,其次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考方法时,需要注意后进生的徐徐、学习情况,根据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把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积区分开来,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 )个桃子。
列式为:2、15根小棒,每3根可以摆一个三角形,这些小棒可以摆()个这样的图形。
列式为: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这些算式的商?(摆学具)那有更快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出示情境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指名回答,并板书:8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3、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4、指名回答并列式:8 ÷ 2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出示自学提示:•用学具计算出得数,并观察被除数、除数、商存在什么关系?商()除数= 被除数‚这让你想到了什么?可以用()求商。
ƒ计算12÷2= 4÷2= 5÷5= 6÷1=15÷3= 4×2= 5×5= 6×1=④用乘法口诀求商与求积用什么不同?用乘法口诀求积时,得数在口诀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5645f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3.png)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1.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1~6的乘法口诀来教授学生如何求商。
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实物或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对乘法口诀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1~6的乘法口诀以及如何求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1~6的乘法口诀规律,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
教学反思中,还可以加强和巩固学生的乘法口诀记忆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通过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乘法口诀,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习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际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乘法口诀和求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eb969b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0.png)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用2-6乘法口诀求商(一)”一课对于学生学会除法运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调整教材,促进课堂整合本课更换了例2的教学情境图,设计意图相同但我认为更加有利于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同时联系几道练习题的特点,将例2的教学穿插在闯关游戏之中,分解了例题的长时间教学,也使整堂课思路更加整合清晰。
二、鼓励多种算法,优化最佳算法12÷3= 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这里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有独立思考,有同桌交流,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学习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并学会从中择取最佳方法的数学思想。
这一活动中,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张弛有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学会了学习。
三、联系已有知识,培养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从始至终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孕伏和铺垫。
在教学例题和练习题中又再次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用口决求商思路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四、多层练习,促进学生思维本课安排了学生喜爱的闯关游戏---新发现,不仅将枯燥的口算练习趣味化,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而且设计了观察、发现规律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竞争的意识。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口诀求商
![口诀求商](https://img.taocdn.com/s3/m/7059531da8114431b90dd858.png)
《口诀求商(一)》教学构想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初步了解除法的意义,有了“平均分”的感性积累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中创设的是小朋友打乒乓球的情境,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本课时主要体现以下教学理念: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口算被除数不大于12的除法算式的商。
2、学生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能联系除法的含义解答一些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学习活动,获得探索算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四、教法和学法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
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五、在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运用已经知识和经验,去分一分,想一想,体会虽然思考不同的方法但最终都是用几个2是10的事实求出商是5,促使学生逐步形成通过主动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8065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0.png)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与方法2. 乘法口诀求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与巩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乘法口诀表、练习题2. 学具:乘法口诀表、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16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与除法的关系。
2. 新课:讲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与方法,举例说明。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6.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求商的概念与方法2. 乘法口诀求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与巩固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
3. 拓展题: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探索数学规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练习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乘法口诀求商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口诀求商。
4. 教学过程是否顺利: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巩固等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6课《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6课《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76e0d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2.png)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6课《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六课,主要内容是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求商的方法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乘法口诀出发,探索求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运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2.难点: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乘法口诀和求商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用于创设情境。
3.计时器:用于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商店购物。
展示一张购物清单,清单上有各种商品和价格。
让学生观察清单,找出价格是整数的商品,并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出总价。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然后呈现求商的过程。
用课件展示一个例子,如25÷5。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25是5的乘法口诀,然后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出商,得到5。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36÷6,45÷5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出题,用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互相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数学教案3篇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数学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32549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4.png)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数学教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数学教案精选3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2~6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2~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运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口诀与除法计算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PPT、乘法口诀表、实际应用题目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准备: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准备练习本和笔。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找零、分配水果等,引出除法的概念。
问题提出: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除法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乘法口诀的概念。
乘法口诀回顾: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乘法与除法关系:通过实例讲解乘法口诀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如“二二得四”可以用于求解“4÷2=?”。
互动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并进行分享。
基础练习:提供一系列2~6的乘法口诀对应的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拓展提高: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除法题目,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口诀解决问题。
小组竞赛:组织小组竞赛,每组解答题目并相互检查,看哪组正确率最高。
生活实例:提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班级清洁任务等,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商家和顾客,通过购物找零等活动,实践乘法口诀的应用。
学生总结:让学生分享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感受。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乘法口诀在求商中的重要性。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找出使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与家人一起练习。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乘法口诀求商的掌握情况。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观察,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54f0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4.png)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6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6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相关知识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16的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16的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利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理解乘法口诀与除法运算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笔、算盘(可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6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黑板和粉笔,详细讲解利用16的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运算的方法,如“6÷5=1余1,可以理解为5乘以1等于5,剩下1个苹果,所以6÷5=1……1”。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如“8÷4=?”、“9÷3=?”等,引导学生利用16的乘法口诀求解,并解释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练习题,如“12÷6=?”、“15÷5=?”等,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乘法口诀表(16)2. 除法运算方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3. 典型例题及其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24÷4=?(2)36÷6=?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在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运算时仍存在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P53---54)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掌握了理解除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用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掌握除法含义的基础上,综合使用计算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旧知引出1—6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引出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材的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连加、连减和乘法做基础,有了对除法的理解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
所以,在教学时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情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合理性,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探索算法的成功体验,进一步培养对计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水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根据本课的创设意图,我创设了“复习引入→自主探索→提升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思路的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学法:在学法的指导上,我遵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总结→灵活使用”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使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使学生学会优化方法的选择。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口算。
二()得八三()十二二()十二
2×()=8 ()×3=12 2×()=10
2、谈话:
问同学们是否喜欢打乒乓球?学生回答后,教师问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知识了解多少?
(有单打、双打、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国球等等)。
突出:单打(2人)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说明图意。
师板书: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1、学习例题
(1)、列算式。
提问: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呢?(板书:8÷2 =)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2呢?
(2)、求商。
提问:这道算式的商是多少呢?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算式的商?
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式:
①8个圆片,2个一组,分成4组
②想几个2是8
③用乘法口诀求商。
在学生汇报想法的过程中,组织以下教学活动。
方法①:请同学们用8个小圆片或小棒来分一分。
方法②引导:每2个一组,有几个2人就有几组,8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组。
方法③讲述:2和几相乘得8用的是哪句口诀?
(3)、优化算法。
组织学生将刚才的几种算法实行比较,讨论哪种算法更好?加深学生对“口诀求商方法”理解。
并板书出课题(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小结:在计算8÷2时,能够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口诀能够很快的求出商。
(4)、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尝试练习(53页试一试)
12÷3想:三()十二,商是()。
10÷5=()五一十,商是()。
让学生先根据算式找出相对的口诀,再说出商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经历了问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能够全神贯注,集中思考。
三、巩固深化,掌握方法
完成:“想想做做”中1—4题
1、第1题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在求商时,能够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对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第2题
(1)学生实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2)提问:通过每组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每组中3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第3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交流,让思想逐步成熟并完善,也为了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求商方法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强调求商的过程,并进一步提升其方法的使用熟练度。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也就是看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想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创设意图:采取简介明了的方式结尾,一方面首尾呼应,另一方面能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来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五、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8÷2=4(组)
答:分成了4组.
12÷3
想:三()十二,商是()。
10÷5=
想:()五一十,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