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过渡介绍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若超高值等于路拱横坡度,路面由直线上双向倾斜路拱形式过渡到圆曲线上具有超高的单向倾斜形式,只需行车道外侧绕中线逐渐抬高,直至与侧横坡相等为止。

若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可采用绕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或绕外边线旋转。

三种方法中,绕边线旋转因行车道侧不降低,利于路基纵向排水,一般用于新建工程。

绕中线旋转可保持中线高程不变,多用于旧路改建。

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1、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将外侧行车道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待达到与测行车道构成相同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直至超高值。

此时中央分隔带呈倾斜状。

2、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使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此时中央分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中线旋转,使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此时中央分隔带两边缘分别升高与降低而成为倾斜断面。

三种超高方式可按中间带宽度和车道数选用。

中央分隔带较窄时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各种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都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双向车道数大于4的公路可采用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1.1.1.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为了行车的舒适、路容的美观和排水的通畅,必须设置一定长度的超高过渡段,超高的过渡则是在超高过渡段全长围进行的。

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按下式计算:i C B L p∆= (5-2) 式中:C L —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m );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 ); i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其最大值如表5.4。

表5.4 一级公路最大超高渐变率设计速度(km/h )超高旋转轴位置中线边线 1001/225 1/175 801/200 1/150 60 1/175 1/125根据上式计算的超高过渡段长度,应凑成5m 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 长度。

曲线超高

曲线超高

hc' x
bJ iJ
B 2
ix
hc"x bJ iJ (bj bx )ix
hcx B ix
hc' x
bJ iJ
B 2
ix
hc"x bJ iJ (bj bx )ix (ix>3%)
hc"x bx iJ
新《规范》公式
(ix≤3%)
iibi
h x
h'cx
iG
iG
h c"x
h cx iJ
(3)双坡断面:(x≤x0)
双坡阶段长度x0计算:x0
2i1 i1 ib
Lc
ib
ib
当p1
2i1b1 x0
0.003时,x0
2i1b1 p1
660 i1b1
hi1 (b1 bx )i1 , hi2 hi1 b2i2 , hi3 hi2 b3i3
ho1
(2
x x0
1)b1i1
ho2
旋转轴
hc bJ iJ Bib bJ iJ Bib
hc'
bJ iJ
B 2 ib
hc" bJ iJ (bJ b)ib
(ib>3%)
hc" bJ iJ (bJ b)iJ biJ (ib≤3%)
ibi h
c
h'c
iG
iG
h c"
h0=bJiG
路线设计高程
iJ
b
bJ
B
bJ
④双坡断面:(x≤x0) 双坡阶段长度x0计算:
hc' x
bJ iJ
B 2
iG
hc"x bJ iJ (bJ bx )iG

第七讲超高加宽

第七讲超高加宽
当双坡阶段的渐变率p1小于0.3%时:
外侧路肩按向外侧倾斜: (硬路肩宽度≥2.25m)
3.5 弯道的加宽
1.定义: 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2.加宽值 圆曲线上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弯道上行驶车辆摆动及驾驶员的操作所需的附加宽度,因此,圆曲线上加宽值由几何需要的加宽和汽车转弯时摆动加宽两部分组成。
<300~230
<190 ~125
<150~120
<90~60
<80~60
<50~30
<40 ~30
<25~15
6
<1300 ~1080
<780 ~650
<770 ~650
<550 ~400
<500 ~410
<360 ~250
<340 ~280
<190 ~125
<840~630
<750 ~520
<530~390
3、超高缓和段长度
超高缓和段——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 为了行车舒适性和排水,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通常按控制设超高后行车道外边缘的渐变率来计算。
1.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
(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p—超高渐变率
附加纵坡 :
Lc
ih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般地区

纬地超高过渡段设置及解析

纬地超高过渡段设置及解析

纬地超高过渡段设置及解析(2013-06-17 11:31:51)标签:分类:众所周知,超高设计是公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超高设计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舒适、路面排水的快捷通畅,而且还影响到路容的美观。

纬地软件作为国内公路设计软件行业的领航者,经过多年对专业与技术不懈的钻研,综合国人设计与操作的习惯,已经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易用、快捷、灵活、集成化与标准规范衔接紧密早已成为广大用户生产设计过程中的共识。

纬地在超高加宽计算方面的处理,即是“精于心,简于形”的完美体现。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有关教材对公路一般情况下的超高设计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和介绍,本文将不再赘述。

下面将结合路线规范及纬地软件数据文件,对纬地软件超高过渡的设置及计算进行阐明。

希望借此能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纬地的技术思想,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客户生产设计。

关于超高,我们都知道,根据其超高旋转轴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三种方式,结合笔者日常的技术支持工作,以咨询频率最高的“绕曲线内侧行车道边缘旋转”(也称内边轴旋转)为例,进行计算与分析。

项目信息:某拟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其中平曲线半径R=150m,缓和曲线Ls1=Ls2=70m,切线T1=T2=252.374m,前直线长L=278.0409m,交点转交α=110°18′3″(右偏),该曲线的主点桩号为:ZH=K0+278.041,HY=K0+348.041,QZ=K0+457.433,YH= K0+566.825,HZ=K0+636.825,断面组成为:无中分带,两侧行车道宽度各B1=3.5m,横坡值i1=2%;两侧硬路肩宽度各B2=0.75m,横坡值i2=2%;两侧土路肩宽度各B3=0.75m,横坡值i3=3%。

设计信息:超高旋转方式:绕曲线内侧行车道边缘旋转;超高渐变方式:线性;超高渐变率:1/125(取自规范表7.5.4);最大超高选择6%。

S型曲线间的超高过渡

S型曲线间的超高过渡

(二)S 型曲线间的超高过渡 对于两个反向的曲线,并且曲线间的直线距离很小或为零时的超高过渡与单曲线的超高不同。

由一个曲线的全超高过渡到另一个曲线的方向全超高,中间的过渡应是面到面的过渡,在过渡中只出现一次零坡断面,并且在整个过渡过程中,横断面始终是单坡断面,并且超高过渡过程中没有固定旋转轴。

当超高渐变率P 1(或P 2)≥1/330时,反向曲线间的超高过渡采用如图6-7 b)所示的超高过渡方式,当超高渐变率P 1(或P 2)<1/330时,采用如图6-7 c)所示的超高过渡方式,即采用不同的渐变率分段超高,其中零坡断面附近的超高渐变率为1/330,L L 的长度根据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计算。

下面介绍第一种情况下的超高值计算。

图 6-7 S 型曲线超高过渡方式图(1)超高渐变率为:c c c L h h P 2''11+=cc c L h h P 1''22+=式中:1c h ——曲线1圆曲线路面外缘最大抬高值(m);''1c h ——曲线1圆曲线路面内缘最大降低值(m); 2c h ——曲线2圆曲线路面外缘最大抬高值(m); ''2c h ——曲线2圆曲线路面外缘最大降低值(m);c L ——超高过渡段长度,Lc L Ls Ls L ++=21;L L 为反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

1P ——曲线1内侧(曲线2外侧)的超高渐变率;c) 渐变率<1/3302P ——曲线2内侧(曲线1外侧)的超高渐变率。

(2)零坡断面位置计算21''110P P h h x c c +-=式中:0x ——零坡断面距曲线1的 YH 点的距离(m); 其余同前。

(3)任意点超高值计算S 型曲线间超高过渡超高值计算公式 表6-17。

超高计算——精选推荐

超高计算——精选推荐

1.超高的过渡方式由于本设计的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所以超高的过渡为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有中间带的道路行车道,在直线路段的横断面均为以中间带为脊向两侧倾斜的路拱。

路面要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有超高的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逐渐抬高,在抬高过程中,行车道外侧是绕中间带旋转的,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横坡,则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

本设计采用的是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2.超高过渡段长度的确定(1)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按下式计算:p iL c∆=/ B式中:cL——超高缓和段长度(m);β——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 ——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为了行车的舒适,超高过渡段应不小于按上式计算的长度。

但从利于排除路面降水而考虑,横坡度由2%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200,即超高不该设置的太长。

一般情况下,在确定缓和曲线长度时,已经考虑了超高过渡段所需的最短长度,故一般取超高过渡段长度L与缓和曲线长度s L相等。

c本设计中,圆曲线半径均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因此都设置了超高过渡段。

3、资料整理已知本路段在一般地区设计为高速四车道,设计速度为100km/h,R分别为1500m、1600m、转角左为29°46′53.9″,转角右为22°58′40.2″,缓和曲线Ls分别为250 m、220 m,路拱横坡度为2%。

3.1、公路超高渐变值3.2、圆曲线和超高值3.3、各公路等级路基宽度计算其超高过渡段长度。

平曲线半径R =1500m 。

高速公路该公路设计速度100km/h ,由R=1500 m ,s L =250 m 可知超高值为3%,故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渐变率取1/225,旋转轴边缘至行车道边缘(若有路缘带,至路缘带边缘)。

即据规范确定路拱横坡%2=g i ,土路肩坡度为%3=j i ,由此确定缓和段曲线长度:25.146225/1%)2%3(13'=+⨯=∆⨯=PiC B L 取150m缓和曲250=S L >150=C L 取250=S L 时,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3%的超高渐变率:3841250%)2%3(131=+⨯=P <3301 又因为不设超高的半径为4000,此点距ZH 点距离为:L=75.934000250150040002=⨯=A 根据此条件确定的超高缓和段长度为:250-93.75=156m ,此时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的超高渐变率: P= 2401156%)2%3(13=+⨯>3301(2) 计算各桩号处超高值:b j1j2b B1b b 1Bb j2j1b 图3.4 超高计算点位置图图中: B ——行车道宽度;1b ——内侧路缘带; 2b ——外侧路缘带;1j b ——硬路肩宽度; 2j b ——土路肩宽度; g i ——路拱横坡度; j i ——土路肩横坡度;c i ——超高横坡度。

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设计研究

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设计研究

Gao su gong lu chao gao guo du duan de she ji yan jiu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设计研究■许丽香高速公路的超高过渡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乎的车辆 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公路的建设质量和运营寿命。

本文首先对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的作用和设置条件展开详细分析,随后研究了不同类型高速公路及互通立交的超高过 渡段设计形式,最后推导出了计算超高横坡坡度和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理论公式。

一、超高过渡段的作用和设置条件1. 超高过渡段的作用高速公路的超高过渡段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得到偏向行车道内侧的横向分力,从而克服或减小车辆在行 驶过程中出现的离心力,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超高过渡段的设置条件如果高速公路平曲线的半径较大,且超过了应当设置超高过渡段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则需要设计超高过渡段。

高速公路在设置超高过渡段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当地的地 形、行车速度等等。

高速公路不设超高过段段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如下表所示:表1高速公路不设超高过渡段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统计表地形地貌车辆行驶速率(km/h )最小半径(m)平原1205500丘陵1004000山区802500601500二、超高过渡段的设计形式根据公路的交通规划不同,公路在进行超高过渡段设 计形式也并无统一标准。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无中央分隔带的高速公路超高设计如果高速公路的超高横坡与路拱横坡坡度能够基本一 致,只需要使高速公路的内侧行车道位置保持稳定,并以 高速公路的中心线作为旋转轴抬高高速公路路外侧的行 车道坡度即可;如果公路的超高过段段的横坡坡度大于路拱横坡坡度时,可以选择以内边缘为旋转轴、以道路中线为旋转轴、以外边缘为旋转轴三种形式来设计公路超高过 渡段。

(1 )以内边缘为旋转轴。

以内边缘为旋转轴设计超高过渡段时应当分两步来进行:第一步,保持道路内侧行车道位置不变,并以道路的中心线作为旋转轴抬高道路外侧的行车道坡度,使其与内侧行车道基本位于同一平面; 第二步,将高速公路内侧行车道边缘作为旋转轴,然后将高速公路行车道整体抬高到规范所要求的数值。

道路超高问题讲解学习

道路超高问题讲解学习

hc'
iG h"c
iG
bJ
B
iJhc bJ
(3)全超高断面:
hc bJ iJ (B bJ )ih
hc'
bJ iJ
B 2
ih
hc" bJ iJ (bJ b)ih
ih
旋转轴
h'c
iG
iG
路线设计高程
hc"
h0=bJiG
b bJ
B
c
iJ bJ
(4)双坡断面:(x≤x0)
双坡阶段长度x0计算:
2. 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
▪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

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1.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
附加纵坡
:
i2
Hbhi Lc Lc
Lcbhi bhi i2 p
道路超高问题
(二)超高值的计算
1.最大超高和最小超高 超高横坡度ih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类、 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
最小超高:等于路面拱度。 2.超高横坡度计算公式:
ih
V2
127R
三、超高过渡方式:
1 .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一般用于新建工程。 绕路中线旋转:一般用于改建工程 绕路面外边缘旋转:可在特殊设计时采用。
2.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超高值计算方法
定义: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 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1) 正常断面:
h中
bJ iJ
B 2
iG

超高过渡介绍

超高过渡介绍

公路超高过渡一、低等级公路超高计算【示例1】山岭重丘区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其中一平曲线半径R=150m,缓和曲线Ls=70m,路面宽度为B=7.0m,路肩宽度为0.75m,路拱坡度为iG=2%,路肩坡度iJ=3%,该曲线的主点桩号分别为:ZH=K1+028.665 、HY=K1+098.665 、QZ=K1+131.659 、YH=K1+164.653 、HZ=K1+234.653。

试计算各主点桩以及下列桩号:K1+040、K1+070、K1+180、K1+210处横断面上内外侧和路中线三点的超高值(设计高为路基边缘)。

(1)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平曲线半径查表得圆曲线的超高值iy=5%,新建公路一般采用绕边线旋转,超高渐变率p=1/100,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Lc=B'△i/p=7×5%/(1/100)=35.0(m)而缓和曲线Ls=70m,先取Lc=Ls=70m,然后检查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的超高渐变率:p=3.5×[2%-(-2%)]/X0=3.5×[2%-(-2%)]/28=1/200>1/330或p=7×5%/70=1/200>1/330所以取Lc=Ls=70m。

(2)计算临界断面x0X0=iG/ih×Lc=2%/5%×70=28.0m(3)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超高起点为ZH(HZ)点,分别计算出x值,然后分别代入超高值计算公式(见《道路勘测设计》书)中计算,加宽过渡采用比例过渡,加宽值b=1.0m。

土路肩在超高起点前1m变成与路面相同的横坡,且在整个超高过过渡段保持与相邻行车道相同的横坡。

计算结果见下表。

超高值计算结果表桩号x 加宽值bx 外侧超高值中线超高值内侧超高值K1+028.665(ZH)0.000<x0=28 0.000 0.008 0.093 0.008+040 11.335< x0=28 0.162 0.073 0.093 0.004+070 41.335 >x0=28 0.591 0.245 0.126 -0.017+098.665(HY) 1.000 0.410 0.198 -0.065+131.659(QZ) 1.000 0.410 0.198 -0.0651+164.653(YH) 1.000 0.410 0.198 -0.065+180 54.653> x0=28 0.781 0.322 0.159 -0.037+210 24.653< x0=28 0.352 0.149 0.093 0.000+234.653(HZ)0.000< x0=28 0.000 0.008 0.093 0.008(已知第一段坡度i1,第二段坡度i2,过度段长度l,待求点离第二横坡距离xa=x/l待求点i=(i2-i1)(1-3a2+2a3)+i1)二.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超高缓和段的长度按下式计算:Lc=B'×△i/P式中:Lc——超高缓和段长度(m);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i——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 ——超高渐变率,其值根据计算行车速度和超高过渡方式从下表中查取。

弯道的超高专业知识

弯道的超高专业知识

B、绕中线旋转。简称中轴旋转。
在超高缓解段之前,先将路肩横坡逐渐变为路拱横坡,再以路中线为旋转 轴,使外侧车道和内侧车道变为单向旳横坡度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线旋 转,使单坡横断面直至到达超高横坡度为止。 一般改建公路常采用此种方式。
C、绕外边沿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沿旋转,与此同步,内侧车道随中线旳降低而相应降坡,待到 达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沿旋转,直到达超高横坡度为止。
2、超高缓解段过渡形式
公路超高旳过渡方式根据超高旋转轴在公路横断面上旳位置可分为: (1)无中间带旳公路 ①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时,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 值,如下图所示。
②超高横坡度不小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方式:
A、绕行车道内边沿旋转,简称边轴旋转。如下图所示。 在缓解段起点之前将路肩旳横坡逐渐变为路拱横坡,再 以路中线为旋转轴,逐渐抬高外侧路面与路肩,使之到 达与路拱坡度一致旳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 前旳内侧车道边沿旋转,直至到达超高横坡度为止。 一般新建公路多采用此种方式。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2.4 弯道旳超高
• 一、超高定义(原因) • 二、圆曲线超高横坡度旳拟
定 • 三、超高缓和段 • 四、横断面超高值旳计算
2.4 弯道旳超高
一、超高定义(原因)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 行驶时所产生旳离心力, 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旳 外侧高于内侧旳单向横坡, 称之为超高。当汽车行驶 在设有超高旳弯道上时, 汽车自重分力将抵消一部 分离心力,从而提升行车 旳安全性和舒适性。超高 旳布置如右图所示。
在拟定超高缓解段长度时,应注意:
超高缓解段长度一般应采用5旳倍数,并不不大于10m; 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旳盘旋曲线时,横坡度由2%(或1.5%)

浅谈二级及以下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设置

浅谈二级及以下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设置

浅谈二级及以下公路超高过渡段的设置摘要:路基超高是影响行车舒适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超高渐变段的设定是超高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各条文的理解,简要分析几种超高渐变段的设置方式。

关键词:公路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是影响行车舒适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圆曲线半径小于免设超高半径时,需在圆曲线外侧设置全超高。

由直线路段的标准路拱横坡向全超高横坡过渡的部分即为超高渐变段。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一、超高的理论依据从车辆的运行轨迹上看,车辆从直线路段向弯道行驶,曲率半径由无穷大渐变到R,再由R渐变无穷大,车辆转弯时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当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达到附着力时,汽车将沿着侧向力的作用方向滑移,侧向力同时将引起左右轮法向反作用力的改变,当一侧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变为零时,汽车将发生翻车。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需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相应的超高,使汽车自重分力得以抵消一部分离心力,从而提高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

离心力F=mV2/rr=A2/L上式中,F—离心力m—车辆运行时的总质量(kg)V—车辆运行速度(m/s)r—车辆所在位置的曲率半径(m)A—回旋参数L—回旋线上某点至原点的距离(m)(2)超高横坡度icic=V2/127R-μ式中,ic —超高横坡度V—车辆运行速度(m/s)R—曲线半径(m)μ—横向力系数二、超高过渡段与超高渐变率由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断面逐渐过渡到圆曲线段的全超高单向横断面,其间必须设置超高过渡段。

Lc=B·△i/p式中Lc—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m)B—未设硬路肩的公路,B值为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设有硬路肩的公路,B值为旋转轴至硬路肩外侧边缘的宽度。

△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

为了使路面排水顺畅,超高渐变率不应小于1/330,同时不应大于《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表7.5.4内之规定值。

超高过渡介绍

超高过渡介绍

公路超高过渡一、低等级公路超高计算【示例1】山岭重丘区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其中一平曲线半径R=150m,缓和曲线Ls=70m,路面宽度为B=7.0m,路肩宽度为0.75m,路拱坡度为iG=2%,路肩坡度iJ=3%,该曲线的主点桩号分别为:ZH=K1+028.665 、HY=K1+098.665 、QZ=K1+131.659 、YH=K1+164.653 、HZ=K1+234.653。

试计算各主点桩以及下列桩号:K1+040、K1+070、K1+180、K1+210处横断面上内外侧和路中线三点的超高值(设计高为路基边缘)。

(1)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平曲线半径查表得圆曲线的超高值iy=5%,新建公路一般采用绕边线旋转,超高渐变率p=1/100,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Lc=B'△i/p=7×5%/(1/100)=35.0(m)而缓和曲线Ls=70m,先取Lc=Ls=70m,然后检查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的超高渐变率:p=3.5×[2%-(-2%)]/X0=3.5×[2%-(-2%)]/28=1/200>1/330或p=7×5%/70=1/200>1/330所以取Lc=Ls=70m。

(2)计算临界断面x0X0=iG/ih×Lc=2%/5%×70=28.0m(3)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超高起点为ZH(HZ)点,分别计算出x值,然后分别代入超高值计算公式(见《道路勘测设计》书)中计算,加宽过渡采用比例过渡,加宽值b=1.0m。

土路肩在超高起点前1m变成与路面相同的横坡,且在整个超高过过渡段保持与相邻行车道相同的横坡。

计算结果见下表。

超高值计算结果表桩号x 加宽值bx 外侧超高值中线超高值内侧超高值K1+028.665(ZH)0.000<x0=28 0.000 0.008 0.093 0.008+040 11.335< x0=28 0.162 0.073 0.093 0.004+070 41.335 >x0=28 0.591 0.245 0.126 -0.017+098.665(HY) 1.000 0.410 0.198 -0.065+131.659(QZ) 1.000 0.410 0.198 -0.0651+164.653(YH) 1.000 0.410 0.198 -0.065+180 54.653> x0=28 0.781 0.322 0.159 -0.037+210 24.653< x0=28 0.352 0.149 0.093 0.000+234.653(HZ)0.000< x0=28 0.000 0.008 0.093 0.008(已知第一段坡度i1,第二段坡度i2,过度段长度l,待求点离第二横坡距离xa=x/l待求点i=(i2-i1)(1-3a2+2a3)+i1)二.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超高缓和段的长度按下式计算:Lc=B'×△i/P式中:Lc——超高缓和段长度(m);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i——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 ——超高渐变率,其值根据计算行车速度和超高过渡方式从下表中查取。

S型曲线间的超高过渡

S型曲线间的超高过渡

(二)S 型曲线间的超高过渡 对于两个反向的曲线,并且曲线间的直线距离很小或为零时的超高过渡与单曲线的超高不同。

由一个曲线的全超高过渡到另一个曲线的方向全超高,中间的过渡应是面到面的过渡,在过渡中只出现一次零坡断面,并且在整个过渡过程中,横断面始终是单坡断面,并且超高过渡过程中没有固定旋转轴。

当超高渐变率P 1(或P 2)≥1/330时,反向曲线间的超高过渡采用如图6-7 b)所示的超高过渡方式,当超高渐变率P 1(或P 2)<1/330时,采用如图6-7 c)所示的超高过渡方式,即采用不同的渐变率分段超高,其中零坡断面附近的超高渐变率为1/330,L L 的长度根据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计算。

下面介绍第一种情况下的超高值计算。

图 6-7 S 型曲线超高过渡方式图(1)超高渐变率为:c c c L h h P 2''11+=cc c L h h P 1''22+=式中:1c h ——曲线1圆曲线路面外缘最大抬高值(m);''1c h ——曲线1圆曲线路面内缘最大降低值(m); 2c h ——曲线2圆曲线路面外缘最大抬高值(m); ''2c h ——曲线2圆曲线路面外缘最大降低值(m);c L ——超高过渡段长度,Lc L Ls Ls L ++=21;L L 为反向曲线间的直线长度。

1P ——曲线1内侧(曲线2外侧)的超高渐变率;c) 渐变率<1/3302P ——曲线2内侧(曲线1外侧)的超高渐变率。

(2)零坡断面位置计算21''110P P h h x c c +-=式中:0x ——零坡断面距曲线1的 YH 点的距离(m); 其余同前。

(3)任意点超高值计算S 型曲线间超高过渡超高值计算公式 表6-17。

过渡高度与过渡高度层ppt课件

过渡高度与过渡高度层ppt课件
真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如航线 的个别航段曲折,应当根据该航线总的方向规定
57
58
课堂练习----巡航高度层配备
从6000米(含)到12000米(含), “成都----上海----成都”航线上去/ 回程可用高度层为多少个?
59
3.3.6b非巡航高度层配备(1) ----机场区域内的飞行高度层配备
13
划定QNH适用区域水平边界的方法(续)
如果上述选择方法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 还可以使用以下一种方法确定使用QNH的 水平边界
强制报告点 管制交接点 机场区域范围界限 管制协调规定中明确的范围
14
3.3.2高度表拨正规定
使用统一的高度表拨正值 建立机场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办法 建立机场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原则 高度表拨正程序和拨正时机 等待高度气压面的确定及等待高度的使用
巡航表速251Km/h(含)以上
按照航线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的规定执行
巡航表速250Km/h (含)以下
通常按照航线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的规定执行 如果低于最低高度层飞行时:
保护区:航线两侧各5Km以内 山区飞行:保护区内最高标高+300米 平原和丘陵地区飞行:保护区内最高标高+100米
40
高度表拨正值调错的影响
高度表拨正值误调高时:
飞机的实际高度偏低
高度表拨正值误调低时:
飞机的实际高度偏高
41
42
3.3.3注意事项1(讨论)
过渡高度层不变,必要时相应调整过渡高度
当修正海平面气压小于979百帕(含)时,过渡 高度应降低300米
当机场的修正海平面气压大于1031百帕时,过渡 高度应提高300米
第三章
航空器和飞行高度层

平曲线超高

平曲线超高
定义: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点与 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
① 正常断面:
B h中 bJ iJ 2 iG
h面 bJ iJ
h肩 iJ
h肩 0
iG
h中
iG
路线设计高程
iJ h肩
bJ
B
bJ
路肩宽度
路面宽度
(土路肩)
②起始断面:ZH (HZ)
hc'
x=HZ – Lcz –(Ls-Lc)
加宽值计算:正比例过渡: bx kb,
k x Lc
高次抛物线过渡: bx = (4k3 - 3k4)b
⑤旋转断面: (x≥x0)
旋转阶段横坡度ix: ix
x Lc
ib
当双坡阶段的渐变率p1小于0.3%时:ix
iG
ib iG Lc x0
(x
x0 )
hcx bJ iJ (B bJ )ix
iG B x0
0.003
若p1<0.3%,不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限制x0的长度。
可按p1=0.3%计算x0:
双 坡 阶 段 长 度 x0 计 算 :
x0
iG B p1
330iG B
Hale Waihona Puke ④双坡断面:(x≤x0) 双坡阶段长度x0计算:
超高过渡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Lc=Ls)
可按p1=0.3%计算x0:
127R 减小横向力的方法:
增大曲线半径:有时是困难的
降低车速:设计中不推荐
增大向内侧倾斜的横坡——设置超高横坡(成本低、效果好)
设置超高后 :
V2 127 R
ib
ib
V2 127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过渡介绍公路超高过渡一、低等级公路超高计算【示例1】山岭重丘区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其中一平曲线半径R=150m,缓和曲线Ls=70m,路面宽度为B=7.0m,路肩宽度为0.75m,路拱坡度为iG=2%,路肩坡度iJ=3%,该曲线的主点桩号分别为:ZH=K1+028.665 、HY=K1+098.665 、QZ=K1+131.659 、YH=K1+164.653 、HZ=K1+234.653。

试计算各主点桩以及下列桩号:K1+040、K1+070、K1+180、K1+210处横断面上内外侧和路中线三点的超高值(设计高为路基边缘)。

(1)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平曲线半径查表得圆曲线的超高值iy=5%,新建公路一般采用绕边线旋转,超高渐变率p=1/100,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Lc=B'△i/p=7×5%/(1/100)=35.0(m)而缓和曲线Ls=70m,先取Lc=Ls=70m,然后检查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的超高渐变率:p=3.5×[2%-(-2%)]/X0=3.5×[2%-(-2%)]/28=1/200>1/330或p=7×5%/70=1/200>1/330所以取Lc=Ls=70m。

(2)计算临界断面x0X0=iG/ih×Lc=2%/5%×70=28.0m(3)计算各桩号处的超高值超高起点为ZH(HZ)点,分别计算出x值,然后分别代入超高值计算公式(见《道路勘测设计》书)中计算,加宽过渡采用比例过渡,加宽值b=1.0m。

土路肩在超高起点前1m变成与路面相同的横坡,且在整个超高过过渡段保持与相邻行车道相同的横坡。

计算结果见下表。

超高值计算结果表桩号 x 加宽值bx 外侧超高值中线超高值内侧超高值K1+028.665(ZH) 0.000<x0=28 0.000 0.008 0.093 0.008+040 11.335< x0=28 0.162 0.073 0.093 0.004+070 41.335 >x0=28 0.591 0.245 0.126 -0.017+098.665(HY) 1.000 0.410 0.198 -0.065+131.659(QZ) 1.000 0.410 0.198 -0.0651+164.653(YH) 1.000 0.410 0.198 -0.065+180 54.653> x0=28 0.781 0.322 0.159 -0.037+210 24.653< x0=28 0.352 0.149 0.093 0.000+234.653(HZ) 0.000< x0=28 0.000 0.008 0.093 0.008(已知第一段坡度i1,第二段坡度i2,过度段长度l,待求点离第二横坡距离xa=x/l待求点i=(i2-i1)(1-3a2+2a3)+i1)二.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超高缓和段的长度按下式计算:Lc=B'×△i/P式中: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B' ——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i——旋转轴外侧的超高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 ——超高渐变率,其值根据计算行车速度和超高过渡方式从下表中查取。

计算行车速度(km/h) 超高旋转轴位置中线边线120 1/125 1/200100 1/225 1/17580 1/200 1/15060 1/175 1/12540 1/150 1/10030 1/125 1/7520 1/100 1/50根据上式计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应取成5m的整倍数,并不小于10m的长度。

公式中有关参数的具体取值如下:1.无中间带的公路a)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B'=B/2 ,△i=ih+iGb) 绕边线旋转B'=B ,△i=ih式中:B ——行车道宽度(m)(图6-5);ih ——超高横坡度;iG——路拱横坡度。

2.有中间带的公路a)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B'=b1+B+b2 ,△i=ih+iGb)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B'=B/2+b2 ,△i=ih+iG式中:B——半幅行车道宽度(m);b1——左(或右)半幅左侧路缘带宽度(m);b2——左(或右)半幅右侧路缘带宽度(m);ih ——超高横坡度;iG——路拱横坡度。

三.超高缓和段的确定超高缓和段长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行车舒适性来考虑,缓和段长度越长越好;二是从横向排水来考虑,缓和段长度短些好,特别是路线纵坡较小时,更应注意排水的要求。

确定缓和段长度Lc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 一般情况下,取Lc=Ls(缓和曲线长度)。

即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2) 若Ls>Lc,但只要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时,超高渐变率P≥1/330,仍取Lc=Ls。

否则,有两种处理方法:①在缓和曲线部分范围内超高根据不设超高圆曲线半径和超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计算出超高缓和段长度,然后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并验算超高渐变率,如果不满足,则需采用分段超高的方法。

②分段超高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按两种超高渐变率分段进行,第一段从双向路拱坡度iz过渡到单向超高横坡iz时的长度为Lc1=660B'iz(B'为外侧行车道宽度,包括路缘带);第二段的长度为Lc2=Ls-Lc1 。

(3) 若计算出的Lc>Ls,此时应修改平面线形,增加Ls的长度。

平面线形无法修改时,宜按实际计算的长度取Lc,超高起点应从ZH(或HZ点)后退(或前进)Lc-Ls长度。

(4) 不设缓和曲线时,应先计算出Lc,然后按下面的情况确定缓和段的位置:①直线与圆曲线相连时,Lc在直线和圆曲线上各占一半;②复曲线,Lc在两圆曲线上各占一半。

公路超高过渡之:一、路肩的横坡(1)直线段的硬路肩横坡直线段硬路肩应设置向外倾斜的横坡,横坡度一般与行车道横坡相同;路线纵坡平缓,且设置拦水带时,其坡度值宜采用3%~4%。

(2)圆曲线段的硬路肩横坡对于全铺式硬路肩,曲线内外侧坡度的方向及横坡度应与相邻行车道相同。

处于加减速车道地段的硬路肩,当加减速车道的走向需要设置与车道超高方向相反的横披度时,应控制超高过渡段的反向横坡度的差值不大于8%。

(3) 平坡段或直线到曲线的过渡段的硬路肩横坡平坡段或直线段与曲线过渡段,采用与邻近车道相同的横坡道进行过渡,并控制硬路肩过渡的渐变率在1/330~1/150之间。

(4) 土路肩的横坡对于高等级公路,直线路段或位于曲线较低一侧的土路肩横坡度,应比行车道及硬路肩横坡大1%或2%或相同;曲线或过渡段位于较高一侧的土路肩横坡度,应采用3%或4%的反向横坡。

对于低等级公路,直线路段的土路肩横坡度,应比行车道横坡大1%或2%;曲线或过渡段的土路肩横坡度,一般采用与行车道相同的横坡。

二、路肩横坡的过渡路肩横坡的过渡主要是硬路肩横坡的过渡,由于土路肩较窄,所以土路肩的过渡一般在1m内完成。

硬路肩坡度的方向及其坡度变化处应设过渡段,硬路肩的横坡改变倾斜方向的旋转轴为路缘带外侧边缘,过渡的渐变率规定如下:与行车道横坡方向相同<1/150与行车道横坡方向相反1/100在超高缓和段上,路肩横坡应在超高过渡的起点之前L0距离内过渡到圆曲线上的路肩横坡。

L0按下式计算:L0=△i×bj/p式中: L0——路肩横坡的过渡段车道(m),不足1m按1m取;△i——圆曲线段的路肩横坡与直线段的路肩横坡的代数差;bj——路肩宽(m);p——路肩横坡过渡的渐变率。

一、纵断面设计的要求1. 起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可以填挖2. 纵坡设计时,注意满足最大纵坡的要求,即最大纵坡不得大于8%;3. 要限制坡长的纵坡的长度应该满足规范要求;4. 连续的陡坡间应该插入缓坡(对于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3%的纵坡均为缓坡);5. 回头曲线上的纵坡应该≤4%,一般情况下≤3%较好,在设计时,可以考虑把陡坡间的缓坡设置的回头曲线的位置;6. 最短坡长不得小于100m;7. 变坡点的里程一般设置在整10m的位置;8. 最小纵坡应该≥0.5%,特殊情况下,不宜小于0.3%,特别是超高过渡段的路线纵坡不得小于0.3%;9. 在地面横坡比较陡的路段,宜降低路线高度,采用挖方(全挖或半填半挖)通过,更有利于路基的稳定。

10. 回头曲线路段的上下线之间的距离能否容纳一个路基宽度以及放坡后的宽度,否则应该考虑在横断面上设置挡墙来收缩坡脚。

二、路基设计表的填写方法如下:(1)“桩号”、“地面标高”栏从中桩测量资料抄录;(2)“平曲线”栏从平面资料抄录,供加宽、超高计算用;(3)“竖曲线”栏从纵断面资料抄录,分别填入变坡点的桩号、高程、前后的坡度和坡长、竖曲线的要素、起终点桩号;(4)“设计高程”、“填挖高度”栏从纵断面设计资料中抄录,其中填为“+”,挖为“-”;(5)“路基宽度“栏分别为路基左右侧路幅宽度值(高等级公路和低等级公路由于路幅组成不同而不同),有加宽的地方要进行加宽计算;(6)“以下各点与设计高之高差”(“以下各点的设计高程”) 栏为按一定超高方式进行超高计算后,与路基宽度相对应的各点相对于设计高程位置的高差(与路基宽度相对应的各点的高程),通过超高计算获得;(7)“施工时中桩填挖高度”栏(高等级公路没有此栏)为“填挖高度”栏与“以下各点与设计高之高差”栏中路中线的高差相加。

(一)超高横坡度的计算确定超高横坡度可由平曲线最小半径公式:得出对此,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凡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的平曲线均应设置超高。

超高的横坡度按设计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10%,其他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

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当应设置超高横坡度的计算值小于路拱横坡度时,应设置路拱横坡度的超高。

超高横坡度的取值也可查阅相应设计规范。

(二)超高的过渡方式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无中间带的道路,无论是双车道还是单车道,在直线段的横断面均为以中线为脊向两侧倾斜的路拱。

路面要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须逐渐抬高,在抬高过程中,行车道外侧是绕中线旋转的,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则直至与内侧横坡相等为止,见图1.4.14。

若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过渡方式。

见图1.4.15(1)绕内侧边缘旋转(2)绕中线旋转(3)绕外侧边缘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缘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图1.4.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