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粮食生产和供求的新环境和新形势,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如何建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系统工程,本文试做研究和思考。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内涵、重要意义和中国政府的粮食安全思想(一)粮食安全的概念和内涵演变(二)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三)我国政府的粮食安全思想二、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和挑战(一)世界粮食供给不容乐观一是世界粮食供求更加紧张;二是国际市场调节空间有限;三是粮食资本化特征加剧。

(二)我国粮食生产面临隐患一是耕地和水源等农业资源缺乏;二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三是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四是粮食生产者素质不高。

(三)粮食市场调控难度加大一是需求刚性增长和粮食紧平衡矛盾加大;二是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三是品种结构性矛盾明显;四是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五是价格预警机制不完善;六是国际上跨国粮商对我国粮食产业蚕食步伐加快。

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思路(一)牢固树立两个基本观点一是粮食安全问题决不能忽视和放松;二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

(二)全面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持续稳定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调控有力的粮食市场调控能力;三是完善有效的预警保障能力。

(三)妥善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立足国内基本自给和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的关系;二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关系;三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的关系;四是保持产量总体增长和实现品种结构平衡的关系;五是解决能源紧缺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系;六是发挥中央和地方作用的关系。

四、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一)完善农业基础保护体系,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提高科技兴粮的长效机制(三)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建立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四)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建立调节品种和区域矛盾的长效机制(五)完善储备调控体系,建立调控价格稳定和市场平衡的长效机制(六)完善预警防控体系,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的长效机制。

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试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物质之一,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国面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挑战更加艰巨,必须深刻认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有效对策。

一、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我国每年的耕地面积大约为1.8亿公顷,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不利的影响,每公顷的产量仍不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导致我国现有的粮食总产量无法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对策:加大科技投入,在种子、肥料、农机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推广高效、生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耕地面积下降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地增加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造成的。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对土地的利用趋势更加强化,耕地面积的保障显得更加重要。

对策:实施科学粮食总量控制,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严格管控城乡建设用地,限制开垦新的耕地,保障耕地占有量和质量。

三、粮食质量总量有待提升在过去,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土壤流失加重,耕地空气质量下降,泥沙淤积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策:采用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持续推进环保型农业的发展,严格监管食品质量,做好抽检和评估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四、应对气候灾害气候灾害依旧是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风灾、水灾、干旱等气象灾害常常使大量粮食作物损失。

如何应对这些灾害已经成为了当今的一个关键问题。

对策:研究建立更加科学的粮食生态系统,共同抵御气象灾害的发生,提高种植、采收和贮存粮食的技术水平,保障粮食安全。

综上所述,当今粮食安全面临着多重挑战,同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并调整农业骨干,加强食品质量和技术的监管,保障粮食产能的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的生存与发展。

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土壤质量下降和粮食浪费等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析这些挑战的具体操作方法,并采用分析性循序推理来论证我的观点。

最后,我将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并进一步阐释问题的重要性。

首先,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全球变暖导致干旱、洪涝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农民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他们可以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品种,改善灌溉系统,并采用合理的农业管理实践。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以帮助农民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次,人口增长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压力。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需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农民可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方法,如精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机械化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教育、改善基础设施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来支持农民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第三,土壤质量的下降是粮食安全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农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他们可以采用有机农业方法,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以减少对化学物质的依赖。

此外,农民还可以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土壤的养分平衡。

最后,粮食浪费是粮食安全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掉。

为了减少粮食浪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个人可以通过购买适量的食物、合理储存食物和合理利用剩余食物来减少浪费。

政府可以加强对食品加工和储存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以减少食物浪费。

此外,农民也可以采取措施,如改善农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方式,减少损失和浪费。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面临着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土壤质量下降和粮食浪费等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操作方法。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

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

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

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

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

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

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

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

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

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一、本文概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相应的保障措施。

文章首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接着详细分析了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农业技术落后、粮食储备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包括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粮食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等。

本文旨在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有益参考,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二、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然而,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是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紧张局势。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也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同时,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也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再次,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不完善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

尽管我国粮食储备规模较大,但储备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粮食需求。

粮食物流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运输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等,影响了粮食的流通效率和质量安全。

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容易受到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不确定性。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耕地资源紧张、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粮食储备和物流体系不完善以及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等问题。

粮食专项整治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粮食专项整治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粮食专项整治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粮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在我国粮食专项整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粮食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田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粮食质量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取生态农业方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粮食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整体不高,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等。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粮食专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之三是农产品产销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着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产销渠道多样化等问题,导致农民产销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产销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透明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产销的良性循环。

粮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在粮食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全面推动粮食生产工作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字数:428】第二篇示例: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我国开展了粮食专项整治工作。

粮食专项整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及时提出对策加以解决。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粮食安全生产一直是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涉及到广大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粮食安全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粮食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我国的粮食生产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农作物受灾较为严重,造成粮食减产。

在应对这一问题上,我们建议做好灾害防治工作,提前做好气象预警,采取措施减少农作物受灾程度,确保粮食产量。

土地资源稀缺和质量下降也是粮食安全生产的另一个困难。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田被征用用于建设,土地资源严重受限。

过度化肥农药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也随之降低。

我们建议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是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入智能化农业设备,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粮食产销衔接不畅是粮食安全生产的一个难题。

农产品产销脱节导致农民难以销售农产品,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建立健全的粮食市场体系,加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联系,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管理,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的双赢局面。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粮食安全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字数:450】第二篇示例: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粮食安全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粮食安全生产的发展。

试论我国的粮食安全

试论我国的粮食安全

试论我国的粮食安全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发生的新变化,重新认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标签: 粮食安全 风险意识 防范措施进入21世纪以来,饥饿这个与人类文明共存千年的幽灵不但未曾离开,反以令人忧虑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

在2009年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和农业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国际粮食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市场粮食数量、价格变化对我国粮食市场都有较大影响。

全球粮食危机警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确保自身粮食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是避免受制于人的惟一途径。

面对危机,我们应该及早准备,尽快采取措施,竭尽全力扶持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种粮效益,以避免世界粮食危机的困扰和影响。

一、粮食安全概念及其完善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的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的问题。

几经演变,现在的表述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这其中有三个含义,一是粮食供应量要有保证,二是保证大家要有能力买,三是买的粮食是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涵:1.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粮食安全是指粮食“供得够、送得到、买得起、吃得好”。

具体来说:“供得够”,即能够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粮食供给量,能够解决粮食的供给来源问题;“得到”,即能否有效地将粮食送达给居民,这里的“有效”有两个基准:一是便捷性,即居民能以较小的成本获得粮食;二是稳定性,即居民面对的粮食价格是相对平稳的;“买得起”,即居民应有足够的购买能力来获得所需要的粮食;“吃得好”,即居民要吃得饱、吃到健康、安全的粮食。

2.从国家角度而言,粮食安全是指国家依靠经济和法律等多种间接管理手段,同时结合必要的直接行政干预,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进行调控,以防止和避免粮食生产大起大落,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保持全国粮食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 筹协调作用,确保各部门协同配
合,共同推进粮食安全工作。
加强对粮食安全工作的考核和监 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加大投入力度
增加财政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提高补贴力度和覆盖范围,鼓励农民扩大种植 面积。
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 的影响。
详细描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然而,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 、供应不稳定等因素都可能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同时,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话语权相对 较弱,也增加了粮食安全的风险。
03
对策建议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总结词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关键。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总结词
合理的粮食补贴政策有助于调动 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 。
详细描述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加大对种粮 农民的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 ,扩大补贴范围,调动农民种粮 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加强粮食市场调控
总结词
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维护市场秩序,保 障粮食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VS
促进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 关国家的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 战。
积极参与国际粮食贸 易,维护我国粮食的 合法权益。
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业 技术和装备,提高我 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
05
展望未来
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
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提高粮食生产 的效率和产量。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和产量。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论文(一)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论文(一)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论文(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而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将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和现状、困境及其影响、对策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一、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我国拥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长历史的农业文化。

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一定的水平。

然而,由于我国人口的数量庞大,导致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据最新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4亿,而仅有不足10%的耕地面积,且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更是少于世界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的农业水平整体上相对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再加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大量耕地被占用和转化,农民的承包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农业生产难以满足人口需求。

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困境及其影响粮食的供应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但是我国粮食过剩或者不足都会影响粮食安全。

如果粮食供应不足,则人们的生活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

如果粮食过剩,则粮价下降,产农收入下降,而农民的反弹性消费较低,对于农村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大局和农民的利益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而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粮食问题凸显,主要表现为采取农业合理化种植难,生产成本上升,农民收入低等多个方面。

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要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

首先是改革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农村投资,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和创新技术,开发适应性和抗灾性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优化供应。

其次,应该采取合理的粮食管理政策,加强外部市场对粮食安全的监管,并增加国家的稳定储备。

最后,要加强粮食安全意识教育,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提高人们的粮食消费和药材养生需求,促进全民的身体健康,为保障粮食安全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论文《浅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粮食生产量和质量都面临着挑战。

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国需要解决粮食生产和供应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一、粮食生产能力不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但是在粮食生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耕地面积每年都在逐渐减少,而土地的肥力和产出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在农村地区,由于劳工力的流失和劳动力的老龄化,劳动力供应量也在逐渐减少。

这些因素导致了粮食生产的能力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为了增加粮食生产的能力,中国可以采用科技手段,引入先进技术,加强肥料的利用,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耕地的质量。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智能化农业设备的使用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二、粮食流通不畅中国的粮食流通不畅也是一个问题。

在某些地区,粮食受到天气灾害和农业病害的影响,导致供应短缺。

另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去了自给自足的能力,造成了粮食供应方面的短缺。

为了解决粮食流通不畅的问题,可以增加物流和运输方面的投入,建立更为完善的物流和运输网络。

此外,加强农民组织和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其运输和销售能力,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也可以加强粮食流通的能力。

三、粮食安全生产的迫切需求粮食安全生产是保障粮食供应的基础,防止粮食生产和使用中出现问题。

然而,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包括污染、化学农药和基因改造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影响了中国粮食的质量和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粮食安全问题,可以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大对农业生产和消费的监督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粮食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另外,可以引入生态农业和生物技术,采用更为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中国也可以采取粮食进口和增加储备存粮等方式保障粮食安全。

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汇报人:2023-12-01•引言•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目•十四五时期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生产能力不足、结构性短缺、种业发展滞后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国家制定农业政策提供参考。

采用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当前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方法研究目的02十四五时期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高产模式,对品质和多样化的需求不够重视,导致粮食结构单一,品质不高。

单一依赖高产尽管生态农业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但由于其发展缓慢,导致其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较低。

生态农业发展不足在粮食生产方面,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应用相对较少,制约了粮食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提高。

缺乏科技创新粮食生产结构问题信息化程度低粮食储备信息化程度较低,无法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影响储备效率和调控能力的提升。

储备粮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储备粮品种主要集中在小麦、稻谷等传统作物上,对新型作物和高品质粮食的储备不足。

储备设施不足我国粮食储备设施陈旧、分布不均和容量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难以满足大规模、高效、安全的储备需求。

物流设施落后我国粮食物流设施相对落后,如仓储设施陈旧、运输方式单一等,制约了粮食流通的效率和安全。

流通环节多我国粮食流通环节多,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存在多个中间环节,导致流通效率低下,增加流通成本。

信息不对称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和共享机制,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影响市场价格的稳定和供需平衡。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编号:AQ-Lw-05099( 安全论文)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China's food securi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

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

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

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

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

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

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5.5亿吨。

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4.3亿多吨。

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1. 粮食生产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而粮食生产受到土地、水资源、气候变化等自然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 粮食浪费严重:在生产和消费环节,粮食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浪费而损失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

3.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地区粮食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影响消费者的健康。

4. 粮食价格波动:受市场供求、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影响,粮食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收入和消费者购买带来压力。

5. 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影响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相关建议:
1. 加大粮食生产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节水灌溉、抗旱育种等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2. 严格粮食流通监管: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粮食走私、倒卖等违法行为,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

3. 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确保在遇到
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调配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 倡导节约粮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约粮食的意识,减少粮食浪费。

5.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6.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高效、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7.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等生态问题,保障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粮食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由饱变为好。

粮食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有时还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改进,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业;粮食作物1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1.1生产环境不佳粮食生产的基础是生产的环境。

生产环境受到污染,粮食作物通过土壤和水吸收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粮食安全问题。

生产环境中主要的有毒有害因素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残留物以及废水、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投入、废塑料、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以及对环境的破坏。

1.2使用种子、杀虫剂和肥料不合理粮食产量是受粮食作物的种子和种苗的直接影响。

因此,在选育种子时,必须选择适合当地栽培、产量稳定、产量高、种子抗逆性强、不包装不买种子,并保持良好的购买证明。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农民盲目使用农药,造成了农药残留、抗虫性、食品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合理施肥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但化肥的使用会造成粮食污染。

1.3农业机械污染现代社会劳动成本的增加和农业生产者的老龄化趋势,农业机械越来越受欢迎,但农业机械和工具的广泛使用将破坏土壤结构。

农业机械的燃料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等,污染水源和大气。

1.4生产标准不一我国农民实行自主经营,种植方式不同,地块大小不同,农民管理方式随机,无法发挥农机收割的最大优势,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1.5完善政府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体系,影响粮食安全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些增加农民粮食收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

从短期来看,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加,粮食产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曾经由于降低农业税和农民补贴,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保障最低粮食的收购价格、农业机械补贴、粮食补贴等。

品种改良后,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但一些政策实行优惠,农民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例如,在一些地方,对农业机械进行补贴的农民只享有一半的福利,其中一半由农业机械制造商、经销商和农业机械部门使用。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问题:
1.粮食生产能力不足:农民不愿意使用新技术,非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产量低下。

2.贮存和物流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先进的农业设施和储存仓库。

3.农产品质量不达标:农民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指导和科技支持,很难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4.价格波动:农民的劳动所得和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波动较大,增加了他们的风险。

整改措施:
1.提高农产品物流和储存管理水平,改善粮食质量和营养成分。

2.提高农民总体素质,推广适合当地的现代化耕作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

3.建立先进的农业信息系统,加强全面监测和预警。

4.加强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充分考虑农民的收益,创造有益的投资环境。

5.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和监管。

关于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应对举措分析报告

关于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应对举措分析报告

关于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形势和应对举措分析报告1. 引言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中国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的新挑战。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举措,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得到满足。

2. 粮食安全形势分析2.1 粮食产量与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近年来,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农田面积缩减、耕地水平下降等问题制约了粮食增产。

同时,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粮食需求也在不息增长。

2.2 粮食进口和储备中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需求。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同时,中国还通过国家储备粮等手段来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然而,进口和储备虽然能够缓解短期粮食供应压力,但并不能解决长期的粮食安全问题。

3. 主要问题分析3.1 土地资源压力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地资源相对有限。

农田面积缩减、农用地流失等问题严峻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3.2 水资源短缺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地区较多。

农业浇灌用水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构成了严峻恐吓。

3.3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气温提高、降水模式变化等问题,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4. 应对举措分析4.1 加强土地保卫与管理通过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农田的保卫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进步。

4.2 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推广节水浇灌技术,优化农田水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缩减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4.3 增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农业向高效、生态、可持续的方向进步。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4.4 加强粮食储备与监管完善国家储备粮制度,增加粮食储备数量,提高粮食供应的稳定性。

加强粮食市场监管,遏制粮食市场的不正常波动。

粮食安全热点分析报告

粮食安全热点分析报告

粮食安全热点分析报告粮食安全是一个影响国家稳定、民生幸福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粮食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热点问题,其中主要包括质量安全问题、粮食供给保障问题以及生产环节问题。

首先,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许多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导致粮食中农残超标问题普遍存在。

同时,粮食加工过程中的添加剂使用不当、储存过程中的霉菌产生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粮食的质量安全。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监管,规范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环节,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其次,粮食供给保障问题是当前粮食安全的重要热点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量也不断上升。

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和长期的粮食供给压力使得粮食供应不稳定,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

加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短缺、农田资源的浪费等问题,使得粮食供应保障面临很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通过增加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措施来解决粮食供给保障问题,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此外,生产环节问题也是当前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土地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粮食的质量和产量。

例如,农业用地过度开发、草地过度放牧等问题导致了农田退化和土地沙化现象的加剧,同时也使得粮食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农田布局,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保护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以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质量安全问题、粮食供给保障问题以及生产环节问题是当前粮食安全的热点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简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粮食安全是指人类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保证身体保持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包括加强农业生产、提高粮食质量、加强储备管理、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等。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文:一、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1.1 粮食生产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4亿吨,仅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4.5%,属于全球粮食生产不足的国家之一。

1.2 粮食质量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受到关注。

据报道,2018年东北地区出现了大量“毒大米”,2019年河南、山东等地出现了“瘦肉精”事件,这些事件均导致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3 粮食储备不足我国粮食储备制度不完善,储备规模不足,且储备方式单一,导致粮食储备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求。

同时,我国的粮食储备也面临着储存设施老旧、储存环境恶劣等问题。

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2.1 加强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2 提高粮食质量提高粮食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对粮食种植技术、育种技术、肥料农药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也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3 加强储备管理加强粮食储备管理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制定合理的储备规模和储备方式,确保粮食储备质量稳定、储存安全。

同时,也应该加强粮食储备的管理和监管,确保粮食储备的信息安全。

2.4 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产条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农业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中国的农业与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的农业与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的农业与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的农业与粮食安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灾害、农业技术、土地资源、农业政策等。

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稳定供应。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的农业与粮食安全问题。

一、自然灾害对中国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干旱、洪涝、风灾等灾害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例如,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歉收,洪涝则可能引发农作物水浸和倒伏。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对农民的生计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天气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农民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田排水状况,减少洪涝对农作物的影响。

二、农业技术对中国农业与粮食安全的贡献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农业技术不断提升,对农业与粮食安全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种植技术、育种技术和农药、化肥的科学运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中国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加强了对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培训农民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此外,中国还鼓励农民采用先进农业工具和设备,如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和智能化农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土地资源对中国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影响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对于农业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中国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和城市化进程对农用地的压力。

为了解决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中国政府推行土地整治政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中国还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使农用地得到更加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四、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与粮食安全的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与粮食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来保障粮食供应和提高农民收入。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补贴和奖励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分析毛富海(2008100822)地理教育(1)班摘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对于近13亿人口的我国来说,粮食则更为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解决了人们吃饭问题。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自1996年连是总产量冲上历史新高后,已经连续连年徘徊四年下降,而且这种下滑势头还在继续,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面积、稳定粮食产量,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改革开放成果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这不论是对解决我国还是全球的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粮食安全全球粮食危机耕地资源0引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粮食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如何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我国的粮食安全,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是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

在粮食供求关系和背景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对待粮食安全问题应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对策。

本文在阐述粮食安全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论述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粮食安全思想与实践;结合我国近年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总结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充分认识我国其存在的不足和隐患;分析当前全球粮食危机形势,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着眼于探究在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如何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文章在判断和把握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粮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粮食安全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放在国家的首位。

面对当前严峻的世界粮食形势,重视和发展粮食生产,是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首要举措。

粮食安全须警钟长鸣。

一粮食安全的含义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的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的问题。

1983年4月,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

从上可见,粮食安全的内涵是不断充实发展的,由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由国家粮食安全到家庭粮食安全,由营养安全深化到可持续安全。

20多年以来,这个概念一直处于演变之中,但其最基本的内容仍然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权利得到最起码的营养。

几经演变,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解释,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

包括要做到确保可供、获得、利用和稳定等方面都没有风险。

”二全球粮食危机形势长期以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一直徘徊在每年20亿吨左右。

而世界人口却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保持在12亿左右,生产的粮食接近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一半;而全球新增加的人口几乎都来自发展中国家。

人口的非均衡增长造成了粮食分配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在短期内粮食生产与供应不能相应增长的条件下,粮食需求与消费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粮食库存的大量消耗。

近年来世界粮食储备量已经多次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粮食库存消费比17%-18%的安全线。

按照粮农组织的估计,1999-2001年间,全球大约有8·42 亿人营养不良-这包括工业化国家的1000万人,转型国家的3400万人和发展中国家的7·98 亿人。

发展中国家的饥饿人口,在1990年代的前5年里减少3700万人以后,却在随后的5年中增加了1800万人。

关于转型国家的现有最近数据表明:从1993-95年到1999-2001年间,整个数字增加了900万人。

就区域而言,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只有拉美和加勒比区域的饥饿人口有所降低。

只有19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成功地在整个1990年代减少了营养不良人口的数量,共计减少8000万人。

在22个国家中,其中包括孟加拉、海地和莫桑比克,营养不良人口的数量在该十年的后半期有所下降。

然而在另外17 个国家中,发展的趋势却正好相反:营养不良人口的数量原来曾有所下降,现在又开始回升。

另有26个国家的营养不良人口的数量,在同一时期内增加了6000万人。

在实现于2015年前将饥饿人口数量减少一半的粮食安全指标中,各国和各区域的进展情况相差悬殊。

在已有数据的122 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总数中,四分之三以上的国家或是落后于计划,或是已经脱离了实现目标的轨道。

表1根据“2003年的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对1999-2001年间各国表现的评估,按区域进行了总结。

31个国家正按计划实现,或已经实现以1990-92年为基准、把饥饿人口减少一半的粮食安全指标。

27个国家落后于,或远远落后于计划。

在49个脱离计划轨道的国家中,饥饿问题实际已大大恶化。

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正面临传统和非传统的多种挑战。

除受人口增长、土地匮乏、水资源紧缺等传统因素制约外,全球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自我保护主义倾向等也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长期和深远的影响。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涉及农业生产、自然保护、持续发展、国际贸易、人口控制、社会分配、消除贫困、科学研究、技术转让等诸多方面的庞大系统工程。

要使这个问题获得全面、持久的解决,就需要动员整个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做出共同努力。

三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成功地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用世界上不足10%的耕地养活世界上近21%的人口的辉煌成就。

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50~80年代年均近15%,80年代年均20.2%,90年代年均34.8%。

而1996年至2000年世界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平均为16.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

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库存安全系数比国际水平偏高。

自1978年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1979年中国人均日食物消耗量仅为2017卡路里,低于2500卡路里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当时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2200卡路里的消耗量。

截至2001年,中国人均日食物消耗量已达2963卡路里,比原来增加47%,高于2800卡路里的世界平均水平。

营养摄入和食物品质也有所改善。

中国是在降低绝对和相对营养不良方面取得最大成就的国家。

在1990~1992年和1998~2000年期间,中国营养不良人数减少7000万,比以前降低7个百分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特别是1996-1999年,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5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千克,达到世界平均水平,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12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进入2000-2001年,由于种种因素,全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已跌至4.31亿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维持在350-370千克之间,近几年粮食面积和产量减少较多,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这其中也有不少政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为突出和严重的有三点:一是乱征滥占耕地,大搞各种开发区、园区,这既侵害了农民利益,又损害了粮食生产能力;二是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农业结构调整,把调整结构与粮食生产对立起来,一时间,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代名词,以为结构调整就是压粮扩经,致使一些地方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

三是“卖粮难”,政府以保护价收购,政府财政负担十分沉重。

“谷贱伤农”,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受伤害。

中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

2004年,“粮食安全”问题又成为全国上下最为关心的大事。

近两年来,中国粮食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的可喜态势。

2005年,作为食品来源的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

除早稻受气候影响减产外,夏粮和秋粮都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亿吨,比上年增长3.1%;粮食亩产309公斤,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4.975亿吨,这是继2004年4.695亿吨、2005年4.84亿吨之后又一丰收年,也打破了1985年以来粮食生产“两丰一歉”,没有连续三年提高的纪录,是2006年的一个亮点。

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首先得益于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3397亿元,比2005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增长14.2%,高于中央财政总收入、总支出的增长水平,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是党和国家为减轻农民负担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农民的福音。

2006年加大“三补贴”政策实施力度,全国粮食直补资金142亿元,比2005年增加约10亿元。

这些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8亿亩,增长1.1%。

其次得益于粮食主产区气候条件较好,科技进步和粮食品种优质率提高,促进亩产增加。

虽然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但是粮食主产区气候条件较好,适宜粮食生产。

农业科技推广取得了一定实效。

据农业部初步统计,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率分别达到69.1%、55.2%、42%、65.7%,综合优质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在今后二三十年中,中国将会面临“人口增多、耕地减少和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三大趋势,并形成两对矛盾:一是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的矛盾;二是人们消费食品品质的提高必然会引发新的量的问题,因为高品质食品需要更多的粮食来转化和加工。

因此,尽管中国当前存在粮食过剩的问题,但从中长期看,还是必须高度重视保持和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注重始终保护好有限的耕地,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战略、重点进行了总体部署。

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列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

《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需要完成的三大基本任务,即: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在主要应该达到的30个量化指标中,“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0333亿公顷”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1万亿斤)左右”为约束性指标,是必须达到的刚性指标。

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45亿,届时,我国粮食年需求量至少为5亿吨,而目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仅为4.7亿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