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歌声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森林的歌声》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森林的歌声》教案一.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大自然中的森林为背景,描绘了森林中各种动物和植物和谐共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然而,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森林的歌声》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重点练习。
2.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表达需要引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教学道具:森林场景布置、动物头饰等。
3.音乐器材: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森林的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森林场景,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描绘的景象。
同时,介绍歌曲中的动物和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重点指导高音部分。
引导学生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期间,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随后,邀请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森林的歌曲或舞蹈。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四课 森林的歌声|湘艺版 (1)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选自《森林狂想曲》。
这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感受到中国的传统乐器和自然糅合后带给我们一种清凉而又纯净的空间,不带一点修饰,不带一点剪辑的纯自然声息。
本课是一首器乐合奏作品,运用了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中国树蟾、白腹秧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的鸣叫)与笛子、小提琴、吉他等乐器的优美音色共同交织,是一首奇妙的森林之歌。
乐曲三个主题音乐轻松活泼,起落回旋,旋律以“3”为轴心,简洁而质朴,轻快而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整首乐曲把我们带进了一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中段,在感受聆听、识谱、音色听辩、音乐记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乐意参与音乐活动,并有较强的兴趣,更喜欢将欣赏与演唱、欣赏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聆听,以此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感受大自然丰富的音响世界,体验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介绍和感受乐曲中三种主要乐器(竹笛、小提琴、吉他)的音色特点,在聆听中展开想象,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音乐主题及其变化。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旋律的顺序,并能通过聆听旋律,来模仿乐器的演奏,通过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我依据新课改的理念和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与要求,注意教学各环节内的在联系。
让学生在聆听中通过运用想象、记忆、表现等手段,丰富学生听觉体验。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六课《风景如画》——《森林的歌声》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一首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的器乐合奏曲。
《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由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环保,爱护动物。
学情分析:四年级处于小学中段,自我意识逐步增强。
在思维上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在音乐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与听辨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怎样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方法。
直观和具体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1、聆听乐曲《森林的歌声》,感受由自然音响与音乐交织而成的交响曲,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模唱,能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熟悉3个音乐主题,了解音乐主题演奏顺序。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活动,记忆三个音乐主题,了解主题的演奏顺序。
教学难点:记忆三个音乐主题,了解主题的演奏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音画导入。
(播放《去郊游》为背景音乐)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进行音乐之旅。
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古老神秘的丛林,潺潺流动的小溪,层峦叠嶂的绿树,清脆悦耳的鸟鸣、、、、、、这一切的一切让它成为动物们的乐园,成为万物生长的天堂。
知道是去哪里吗?对,我们要去森林。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吧!欣赏一下《森林的歌声》。
(揭题)二、初听乐曲,感知音乐并思考。
1、完整聆听《森林的歌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哪些动物在歌唱?请同学们把听到的声音来描述一下吧。
师:点评并及时表扬。
2、复听乐曲,听辨乐器的音色。
(笛声、琴声,动物叫声等)3、了解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
师:大家在乐曲中听到的各种小动物们叫声可都是真实的。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
《森林的歌声》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森林的歌声》。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片森林里的动植物在夜晚共同举办一场音乐会的故事,通过描绘森林里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句子。
3. 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体会森林音乐会的有趣和美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朗读课文的流畅性。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声词和形容词,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森林音乐会的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课件3. 生字词卡片4. 课文插图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课件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交流意思。
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拟声词和形容词的含义。
5. 场景描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森林音乐会的场景,鼓励发挥想象。
6.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朗读课文,选择正确的生字词填空。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森林音乐会的短文,可以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音乐会场景。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森林的歌声2. 生字词:澎湃、悠扬、窃窃私语、颤动3. 课文主要内容:森林里的动植物举办音乐会,共同欣赏大自然的声音。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森林音乐会场景。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具和生字词卡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朗读课文和描述场景的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生字词,并对森林音乐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课文解析环节,部分学生对拟声词和形容词的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森林的歌声 说课稿
森林的歌声说课稿森林的歌声说课稿森林的歌声说课稿《森林的歌声》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风景如画》中的一首观赏曲,和大家共同深入探讨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例如存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本课是人音版第八册第六单元《风景如画》中的内容。
在本册书中他和第五单元《童年的回忆》及第七单元的《校园里》联系不大。
但是本单元的意义却是非凡的,他跟随季节的变化、春天的脚步来安排内容,为的就是让学生学习时能感受到教科书的实时性。
本课从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音乐的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歌曲的演唱,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森林的歌声》是一首器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100多种台湾自然声音。
本首乐曲可以说是一首鉴赏价值极高的上乘艺术作品。
1、倾听音乐《森林的歌声》,苏罗维各种乐器及动物鸣叫,唤起对大自然的爱好。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习惯,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教师鼓励下展开音乐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听辨各种小动物、乐器的声音,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音色和顺序。
在《森林的歌声》一课中,我著重运用情境教学法去唤起儿童的情感,运用图画、语言、声音、动作去创设情境,并使情感教学存有了情景氛围。
学生步入这种氛围,便对乐曲产生了一种亲切感,从而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达至了境中认知、境中哉情、境中育人的目的。
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就是人类思想情感的最为自然本性的抒发。
音乐的魅力源自于情感交流的人与自然与亲密。
第5课风景如画《森林的歌声》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森林的歌声》是一篇描绘森林风光的优美散文,它通过丰富的词汇和总分总的结构,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词汇和结构来表达对森林的热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文章结构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文章结构图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讲解文章结构时,我运用了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总分总的结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模仿这种结构。但同时,我也意识到需要在课后加强对学生写作练习的指导,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他们在讨论如何保护森林和环境这一主题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这表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如何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仍需我们在教学中继续引导。
-环保意识培养: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保护环境的看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
-词汇的深刻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理解新词汇的深层含义,并能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恰当运用。
-课文情感的理解与体会:学生需要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文章结构的把握:特别是总分总结构的识别和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通过学习生字词,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关键信息,理解文章总分总结构。
4.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与了解,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森林中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声音。
- 掌握基本的自然观察和记录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倾听自然的能力。
-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校园内的森林或郊外自然公园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录音机、录音笔、观察记录表、动植物图片、森林地图等。
2. 教学工具:望远镜、录音设备、相机等。
3. 学生分组:根据学生人数,分成若干小组。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森林的录音,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氛围。
-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森林里都有哪些动物?2. 观察学习-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
- 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周围环境,记录下看到的动植物。
-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录音设备记录声音。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动植物及其声音。
-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观察到的内容。
4. 课堂小结- 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展示记录表和录音。
- 教师总结森林中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声音。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是否还记得森林中的动植物及其声音。
2. 拓展学习- 教师展示动植物图片和森林地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
- 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森林中的动物,体验它们的生活。
3. 创作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植物,创作一首关于它的歌曲。
- 学生可以自己编写歌词,编排动作,甚至尝试制作简单的乐器。
4. 展示交流-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总结反思-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谈谈对自然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表:评价学生观察自然、记录信息的能力。
2. 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创作歌曲、表现力的能力。
森林的歌声儿歌作文
森林的歌声儿歌作文
哎呀,你听过森林的歌声吗?就是那种当你走进去,四面八方
都是各种声音,好像整个森林都在跟你打招呼。
树叶沙沙的,好像
在笑,又像在聊天。
小鹿们在林子里蹦跶,脚步声轻快得像是在跳舞。
小溪里的水
哗啦哗啦地流,就像是在鼓掌欢迎你呢。
等到晚上,月亮出来了,森林就更热闹了。
夜莺开始它们的演
唱会,那个声音啊,真是好听得不得了,像是在唱一首关于森林的
秘密歌。
你知道吗,这整个森林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生物都是家庭的
一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唱歌、表达自己。
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就像你自己也成了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跟他们一起唱歌、一起欢乐。
(听赏)森林的歌声-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森林的歌声-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的环境和自然景观2.认识不同动物的叫声和习性3.学习听辨节奏、旋律和歌词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歌曲学习本节课主要学习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的歌曲《森林的歌声》。
•歌曲名称:《森林的歌声》•歌曲风格:轻快欢快,明快活泼•歌曲歌词:森林里,鸟儿在叫狼来了,松果装兵器狼吓跑,松鼠敲节拍森林里,小溪流淌小鱼跳水,老鳖在晒太阳青蛙叫唤,鸭子嬉戏•歌曲连唱:森林里,鸟儿在叫狼来了,松果装兵器狼吓跑,松鼠敲节拍森林里,小溪流淌小鱼跳水,老鳖在晒太阳青蛙叫唤,鸭子嬉戏2. 环境音乐配合歌曲《森林的歌声》,播放自然环境的声音,例如鸟鸣、响叶、流水等,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 盲听游戏播放不同的动物叫声,让学生猜测叫声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并请学生在听觉体验中感受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播放自然环境的声音,例如流水声等,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放松身心。
2. 歌曲学习1.教师先唱一遍歌曲,然后让全班跟唱一遍。
2.分小组学唱歌曲,组员之间互相学习、配合,达到整体合作的效果。
3.进行歌曲连唱,要求学生在唱歌的同时注意节奏和旋律。
3. 环境音乐播放自然环境的声音,例如流水声等,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并带领学生一起感受自然环境音乐。
4. 盲听游戏播放不同的动物叫声,让学生猜测叫声是哪种动物发出的,并请学生在听觉体验中感受节奏和旋律。
5. 感受请学生分享自己听歌、听环境音乐、玩盲听游戏的感受,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心中所想。
四、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更加贴近自然,感受音乐真谛,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了教育教学的双重效果。
《森林的歌声》教案示例
《森林的歌声》教案示例教案示例:《森林的歌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领悟《森林的歌声》中的主题思想,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阅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关爱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领悟《森林的歌声》中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森林的歌声》的背景和主题,让学生了解森林的独特之处和与人类的关系。
2.阅读(2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森林的歌声》,并领悟故事中的意义和主题思想。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自己的看法。
3.分析(2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中的各个角色和事件,并分析它们对主题思想的贡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扩展。
4.表达(2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组演讲。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演讲,表达他们对《森林的歌声》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班级活动与大自然紧密结合,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评价1.个体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阅读能力,对个体进行评价。
2.小组评价:对每个小组的表达和演讲进行评价,看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活动,综合评价学生在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资源1.《森林的歌声》故事2. ppt课件3.小组活动资料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珍贵。
2.组织学生协助社区举办环境保护活动,如垃圾清理、种树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独立阅读、合作讨论和小组演讲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本中的主题思想。
森林的歌声优秀教案
《森林狂想曲》之《森林的歌声》教材分析:这是大自然音乐荒野探险家、音乐制作家、演奏家们精心打造的又一个自然音乐精品——《森林狂想曲》专辑中的一首。
说起这个作品可真的了不起,他们深入台湾山林实地录音,耗时5年,共收集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猴、飞鼠和风声、雨声、终年不断的流水声等近100种自然声音,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一起,构成了一支支欢乐而奇特的交响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热闹而欢快的大森林。
教学目标:1、能从《森林的歌声》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的鸣叫声,以体验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在乐曲声中展开想象,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音乐主题及其变化。
3、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教学重点: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记忆各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中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为音乐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1、【出示春日图】师:大家看阳光多么美啊,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美丽的世界啊?生:想!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我要带你们去一个美妙的世界。
师:大家想想刚才听到了什么?好象去到了什么样的地方?生:我听到了许多昆虫和青蛙的叫声,好象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
师:谁来模仿一下你听到的动物的声音或动作?生:模仿。
2、【出示课件】师:大森林里树木茂盛,花儿怒放,那里快乐地生活着许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不知名的昆虫。
当夜幕降临,整个大森林都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跳啊,闹啊,树儿在点头,花儿在舞蹈,风儿在弹琴,鸟儿在歌唱。
不知名的昆虫与青蛙扯大了嗓门,疯狂地唱歌。
你们猜,它们在干什么呀?生:我猜它们在开音乐会。
师:现在,让我们也去感受它们美妙的音乐会吧!听。
3、【全曲欣赏】4、【出示课件介绍音乐创作背景】师:多么美妙的音乐啊?这美妙的音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森林的歌声》。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森林中的各种声音,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表现出森林中的生机勃勃;第二乐段以慢节奏和柔美的旋律表现出森林的宁静与和谐。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变化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知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熟练地识谱、唱歌。
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体验方面仍有待提高。
本节课通过《森林的歌声》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体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森林的歌声》的词曲,能够熟练地演唱。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准的把握。
2.理解歌曲寓意,体验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森林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森林图片、歌曲旋律的课件。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伴奏。
3.教学视频:准备大自然的声音视频,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美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视频,让学生感受森林的美妙。
同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森林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森林的歌声》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词曲,重点讲解节奏和音准。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4.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森林情境,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强化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5课-森林的歌声-人音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首描绘森林中各种声音的乐曲,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来表现自然界的和谐。这首乐曲对于我们理解音乐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创编以森林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5.了解作曲家及乐曲背景,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5课-森林的歌声-人音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聆听、分析《森林的歌声》,使学生能够感知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培养审美情趣。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5课-森林的歌声-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5课-森林的歌声-人音版。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人音版教材中“森林的歌声”这一章节,内容包括:
1.欣赏《森林的歌声》乐曲,感受乐曲中的自然元素和旋律变化。
2.学习乐曲中的节奏和音符,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
3.学唱《森林的歌声》,培养合唱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创作音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觉得生活中的哪些声音可以变成音乐?”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器乐曲《森林的歌声》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器乐曲《森林的歌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森林的歌声》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器乐曲。
这首乐曲以森林为背景,展现了森林中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动形象。
乐曲旋律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同时,乐曲难度适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器乐演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力方面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森林的歌声》这首器乐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器乐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2.针对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背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森林中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动形象。
3.对于乐曲中的高难度片段,教师应适当降低要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森林之中,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2.运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逐段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森林中的动物和植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乐曲:教师播放《森林的歌声》,学生边听边想象森林中的景象,感受乐曲的美妙。
3.分析乐曲: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乐曲中所表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形象。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奏乐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逐段教学:教师针对乐曲中的难点片段,进行逐段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演奏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乐合奏欣赏《森林的歌声》
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六课
课型:音乐欣赏课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能在欣赏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感受音乐所描绘的自然界的美好,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及保护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能积极主动的聆听、模唱、吹奏、表演,来充分体验音乐,探索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知识与技能:听辨与感受乐曲中各段音乐主题的情绪及出现的顺序;认识乐曲中主奏乐器的音色;提高音乐听觉与记忆,培养音乐想象能力;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参与集体音乐活动。
二、教学内容:
1.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
2.认识乐曲中笛子、小提琴、吉他三种主奏乐器,并对其音色加以听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听辨并记住各段的主题旋律及出现的顺序。
难点:探索三种不同主奏乐器的音色,体验和律动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大自然美妙景象。
四、教学准备:
PPT、本课曲目光碟、视音频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新课导入:
1.学生在《春天的歌》的伴奏下有序进入音乐教室,在座椅上跟着音乐节奏进行简单律动。
2.导语:
走过寒冷的冬季,来到温暖的春天,让我们做好准备,重新出发,去探索另一片美丽的音乐天地。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这片天地中可爱的音乐家们。
听,他们来了!
播放《森林的歌声》中自然音效的片段
3. 提问:你听出来今天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家们都有谁了吗?
生:(蝈蝈、青蛙)小动物、花、溪水声……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片大森林中的美妙的歌声。
播放《森林的歌声》音乐视频。
(二)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
1. 提问: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以外,你在视频里还看到了那些音乐家?
生:自由回答。
2. 大自然中的音乐家们都在开心的举行音乐会呢,你愿意参加吗?
要参加音乐会啊首先要先进入这片大森林,可是要怎么进去呢?我们一起来敲敲森林的“大门”。
节奏练习:XX XX︱X XX ︱X XX ︱X 0
3. 大森林听到了我们的呼唤声,派出山枭来迎接我们。
只要通过了大森林为我们出的三个难题,就能去参加音乐会啦。
问题①:猜一猜这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播放竹笛、小提琴、吉他的音效片段
提问:你能不能做做小老师跟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项乐器?它所演奏出来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你能说一说他们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吗?
4. 问题②:你认识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吗?
依次播放三段主题旋律片段
旋律一:你还记得这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吗?(竹笛)
我请你仔细听一听,听出这段旋律中有哪些动物音乐家的歌声?
介绍:腹斑蛙、中华树蟾
你能随着音乐来拍一拍他们跳跃的节奏?
X XX ︱X XX ︱
旋律二:这段主题旋律的主奏乐器又是什么?(小提琴)
你能用“LA“模仿小提琴的音色,哼唱旋律吗?(配合图形谱)
介绍:山羌褐鹰枭
旋律三:听到动物们美妙的歌声,森林中的树木花草也都忍不住加入进来了。
你听到了它们是怎么加入音乐会的吗?(风吹、花朵开放……)
你可以模仿一下花开的姿态吗?
先来看老师的动作,注意老师手中得花朵是在旋律哪一处开放的?(6音上)
3 | 6 - | 5 3 5 | 6 - | 5 3 2 | 1 6 1 2 | 3 3 2 | 3 - |
请你跟着音乐也来试一试。
5. 问题③:你能听出乐曲的主题旋律出现的正确顺序吗?完整播放《森林的歌声》,学生记住三段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
6. 大森林的门打开了,它邀请我们一起加入到音乐会的演出当中!
再次完整聆听《森林的歌声》,要求根据你所听到的主奏乐器、主题片段,作出相应动作模仿(竹笛、小提琴、吉他、开花……)
(三)知识拓展
1.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机会欣赏到这些由形形色色的属于大自然独有的声音演唱而成的
乐曲吗?
有很多珍稀的物种只能生存在自然环境保存完好的森林中,如果大自然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又会如何呢?我们还有机会欣赏到它们美妙的歌声吗?
2. 简介专辑《森林狂想曲》创作背景。
3. 音乐拓展——《晨歌》(选自《森林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