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人物简介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中,不可多得的人物”。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表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事迹、诗歌作品、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一、生平事迹杜甫生于唐代贞元二年(712年),首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他的父亲杜审言也是一位文人。
杜甫自幼聪慧多才,善于诗词歌赋,十五岁时便已经娴熟于文。
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
他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唐玄宗李隆基迁都成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生活经历十分丰富。
他曾经历贫困、疾病和被贬谪等遭遇,但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成为了诗歌世界中的大家。
杜甫的文学成就在他的晚年显得尤为突出,他曾任梓州司功参军、检校太傅左庶子、成都郡丞等职,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他在唐代晚期因赋诗寄托怀抱而受到资政殿翰林孔融的赞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学巨匠。
唐代末年,杜甫病逝于成都市,享年61岁。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激情,他的诗歌创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文学遗产。
二、诗歌作品杜甫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接地气,描绘手法独特,饱含情感和思想深刻。
诗歌作品数量达到了1500余首,代表作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夜喜雨》等。
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杜甫生平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态度。
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概括了他对人生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抓住自己的时机,勇敢面对现实。
三、思想体系杜甫的思想体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对于社会和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是他的创作核心。
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可侵犯的,认为只有社会公正才能保证人的尊严得以实现。
他的思想主张中也反映了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重视,他批评了一些士人对待文化传统的不负责任态度,并对国家文化繁荣的期许渗透在了他的作品内。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杜甫,唐代杰出的文学大师,被人们尊称为“诗史之祖”,代表作品包括《将进酒》、《丽人行》、《赤壁怀古》等。
他的诗歌风格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常以社会现实为主题,表达人民的苦难和不公。
在古代文学史上,杜甫的位置不言而喻。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的生卒年份为712年至770年,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成都(今属四川),是唐朝文学的巨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官职,曾祖父则是唐太宗的宰相,因此杜甫生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
杜甫早年曾随父亲云游天下,拜访诸多名士,使他对于历史文化有着较为深厚的认知。
不过,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连续多次赋闲,债台高筑,日子过得极为贫苦。
他在成都时曾经为了生计,做过军官、税官、民间医生等各种职业,总算保住了小康生活。
770年杜甫离世,享年59岁,葬于岳阳楼下。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在文学方面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他的作品包括诗、赋、文、序、碑等,尤以诗歌为最。
他的诗歌作品大约有1500多首,包含了社会民生、风景山水、政治历史、哲学思考等各个领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1、杜甫的诗歌杜甫的诗多以现实生活为主题,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表现了很多市井百姓的苦苦哀愁,多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同时,他的诗中也充满了对宏大的事物的人文主义思考。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中,杜甫赞美了自己的才华和豪迈,表现了“壮志未酬”的激愤之情。
虽然这首诗有些自夸之嫌,但是却极具感染力和凝聚力,令人振奋。
2、杜甫的风景诗杜甫的风景诗也是他的经典之作。
他在诗歌中细致地描绘着风景的细节,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写作风格,赋予风景更丰富的意义和感情。
例如《登高》这首诗,集中了他所想所感,用艳丽的笔墨描绘出自然之美,表现了杜甫的感慨和惆怅。
三、杜甫被誉为“诗史之祖”的原因杜甫因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思想见解,被公认为“诗史之祖”。
首先,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反思,是对时代精神的卓越展现。
杜甫的简介有哪些诗人呢

杜甫的简介有哪些诗人呢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不仅琅琅上口,抒情婉转,还富有哲理性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意义。
其作品被称为“杜工部之集”,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集之一,对唐代诗歌和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杜甫的简介以及其他与其同为诗人的人物。
杜甫杜甫,字子美,河南(今巩义市)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12年),逝世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70年),享年59岁。
他自幼喜爱读书,后来遭遇家庭变故和降职之事,使得杜甫的诗歌表现出了对社会和人民现实的深刻关切。
其诗歌作品主要集中于田园、社会、历史、人物等方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其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登高》、《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李白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大多富有奔放、豪迈、壮丽、豁达、诙谐等特点,感情真挚生动,形象鲜明而富有想象力。
其代表作品有《将进酒》、《行路难·其一》、《将相和》、《夜泊牛渚怀古》等。
王之涣王之涣,号摩诘,唐代初期著名诗人。
其诗歌笔力精练,形象新巧,意境优美深远。
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登飞来峰》、《夜泊牛渚怀古》等。
贾岛贾岛,号太虚,唐代著名诗人和附会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诗歌以形象方式表现情感,并常融入一定的对社会现实和历史问题的探讨。
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赵兴宗》等。
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后期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白居易的诗歌体裁繁多,自由奔放,情感真挚,讴述的对象也十分广泛,既有对先贤的敬仰,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渴求和感慨。
以上是与杜甫同为唐代的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内容和风格都与杜甫有所不同。
而唯有杜甫的说儿发出深深的内心谴责,唯有杜甫的寥寥数十句经典,成就的却是史上最伟大的唐诗之一,也成全了诗史上一段不可忘却的传说。
搜索杜甫的简介资料

搜索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AD712 - 770),又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之冠”、“诗圣”。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国家政治、社会风气、人民疾苦以及个人命运的种种问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于712年出生在河南巩县酸枣乡,他的祖先是早年随唐高祖李渊起兵平定天下的将军杜祁。
杜甫自幼聪明好学,曾经学过文、史、子、集尽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素养。
他二十岁的年龄时,便考中了进士科。
之后,他历任太常博士、校书郎等官职,但都未能使他满意。
唐玄宗开元年间,杜甫曾经担任过太原杂事参军,后来又因贬谪之事出走江南。
他的一生辗转于朝野之中,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
他悲天悯人,深爱国家和人民,反对腐败和压迫,终日苦思救国救民之道,因此被后人尊为“公侯百姓之尧舜,诗史文章之圣人”。
二、杜甫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有1,428篇。
其诗歌题材广泛,有山水田园之景,有历史传说之事,有政治军事之事,有个人生活之感。
其中,他的抒情诗和政治诗是其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关注以及对社会阻碍和矛盾的深刻认识。
他的诗篇通俗易懂,融表现和思考为一体,能够准确地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三、杜甫的政治思想杜甫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责任和理想。
他深信“不为己者,天诛地灭”,将责任感视为一个社会精神的核心,主张国家应该尊重人民,解决人民基本问题,推行善良治国,并通过诗歌来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和怀念。
他同时又有崇高的理想,希望通过改革和创新,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和谐社会。
四、杜甫诗歌的价值杜甫的诗歌价值不仅在于他的文学艺术价值,更在于其思想和文化价值。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思考和关注,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许多矛盾和问题。
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和社会批判性,对后人依然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杜甫的简介杜甫的简介杜甫的

杜甫的简介杜甫的简介杜甫的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杜甫出身于官僚世家,自幼聪慧好学,对史书、诗歌甚有研究。
他在隋唐之际成为了进士,但是却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为了唐代最受尊敬的诗人之一。
杜甫的诗歌被誉为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描绘了唐代的政治、社会和人生等方面的重要问题,被后人尊为“诗史”之巨。
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力、对于社会现实的剖析、对于民族历史的关注等,既赋予他的诗歌以独具特色的风格、气息,也赢得了他的声名和地位。
他的《石壕吏》、《丽人行》、《登高》、《春望》等脍炙人口,语言精深而质朴,魅力跨越时空,影响深远,被称为“诗中之神”。
更令人钦佩的是,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对于民众疾苦、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
他通过诗歌表达对于当时封建军阀和统治罔顾民生的强烈不满,同情人民遭受的苦难,呼唤人民的斗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他面对民生危机时发出的一声声呼喊和感慨,反映了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于历史的独特思考,被后人称为“诗中闵政委”。
杜甫生于唐朝的兴亡之际,其诗歌也根植于唐代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他所经历的贞元中兴、安史之乱、唐玄宗年间战乱和“花间派”的风靡,都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素材。
而杜甫在创作中所表现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也相应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精神特点和情感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的诗歌还体现了他的哲学和审美思想,在语言、意境和艺术手法上都达到了古今境界。
杜甫是一个学类诗歌的创造者,他的“一字值千金、一句独立”等思想表现出对于诗歌的智慧之深。
他的诗歌并非浅显易懂,而是蕴含着深层次的人生哲理,借助于语言和形式的表述,体现了他深刻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考。
总的来说,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深邃、真挚、感人的情感,独到、深刻、卓越的表述,令他的名字成为了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杜甫的诗歌是一面反映历史、抒发情感、启迪思想、显示人文的镜子,它把人性的真谛和当代历史的苦难压垮在一片诗歌的语境下。
杜甫的简介资料

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有影响力的大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杰出人物”。
杜甫生于唐高宗咸通元年(712年)4月5日,家境颇为殷实,原籍河南巩县,后搬迁到了成都。
杜甫从小聪明好学,才华出众,曾经在家中自学经史,17岁便考中了秀才。
之后,他跟随家族学习经学、古文、诗词等等。
在成都,他遇到了王勃和李白,得到他们的赏识和帮助。
因此,他的诗歌才华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滋长。
杜甫的创作涉及诗、赋、文化史、游记等领域,其诗歌以写实主义和人道主义见长,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被誉为“诗史上的杰出人物”、“大诗人之父”和“诗圣”等美称。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中,杜甫创作了超过1.4万首诗篇,其中诸多经典之作,如“春夜喜雨”、“登高”、“赤壁怀古”等,被世人铭记。
他的诗歌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其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一直被诗歌爱好者和研究者探究和追寻。
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人文情怀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他在诗中凝聚了自己对社会矛盾、人生意义、理想追求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同时对历史和现实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抨击。
他的诗歌富有立志、明志、报国之情,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精神典范。
除了写诗之外,杜甫还致力于文化史和游记的研究和创作,他历经辽、西、南三游,走遍了三百多个州县,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文化史料。
他在游记中写下了朝堂官场、生命悲剧、社会现实等众多题材,生动地记录了唐朝的生活和历史,展现了一位智者的气质与胸怀。
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与悲凉色彩,在文学创作和探索上的努力,为他赢得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荣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总之,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的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与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鼓舞了他们追求理想和信仰。
杜甫的存在,既是中国文学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及代表作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及代表作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代表作《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杜甫代表名句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的简介和名言

杜甫的简介和名言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数量众多,风格多样,涵盖了政治、历史、风景、人物、哲理等多个方面,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关于杜甫的简介和名言的内容。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四川绵州人。
生于唐高宗咸通三年(712年),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770年),享年58岁。
他的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做过私塾教师、盐官、礼官和淮南节度使幕僚,但都未能有所成就,最终成为了一位儒士和诗人。
他的创作生涯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直到唐道宗中和年间结束,历时40年。
他的创作以诗为主,尤以田园诗、叙事诗和议论诗最为著名。
他的诗篇数量极多,达到了1万余首之多,但现在流传下来的是不到1400首。
杜甫的诗歌倾向于现实主义,广泛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哲学、道德等多个领域,其中富有激情和热血的爱国诗和感人肺腑的丧乱诗最为著名,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二、杜甫的名言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是杜甫的名句之一,出自《登高》诗。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于社会不公和群众苦难的关注,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天下的富足和和平。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出自《前出塞九首·其一》诗,表达了杜甫的自信和对于自己才华的坚定信仰。
他相信自己的才华是永恒的,即便世间的一切物质财富都耗尽了,自己的才华也会再次回归。
3. "挥毫落纸读万卷,博览群书费尽心。
"这句话出自《秋兴八首·其一》诗,表达了杜甫对于知识和学问的追求。
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才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4. "为民父母,不得不贤。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引得滤池亭绝句其四》诗,表达了杜甫对于人民的关爱和责任心。
他相信只有那些非常聪明和有才智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好的领袖和治理者,因为他们是最有能力和最愿意为民众服务的人。
杜甫的简介(5篇)

杜甫的简介(5篇)杜甫的简介(5篇)杜甫的简介范文第1篇2、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特别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作品。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旧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2篇一提及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那富强昌盛的社会秩序和美轮美幻的诗词歌赋,要说到诗,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大诗人——被为“诗圣”的杜甫了!我很小就学习杜甫的诗句,他给我留下了无穷的神奇,于是周末我们特意开车来到了成都杜甫草堂体会一番。
刚走进大门,只觉得空气非常清爽,身旁古木参天,妩媚小花竞相开放,交相辉映,美得醉人。
我贪欲地呼吸着这空气,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花香,真乃世外桃源也!我我仿佛观察当年杜甫在这圣地中听着潇潇雨声写下《春夜喜雨》,在花香袭人时写下《江畔独步寻花》。
我不禁吟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沿着一条小路连续走着。
“唐风遗韵馆”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禁走了进去,眼前消失了杜甫展纸作画的雕塑和图片。
杜甫的风采在这里完善的体现了出来。
看看门前杜甫生平简介,上书“杜甫年幼丧母,靠着自己超凡的毅力和天赋才有如此宏大的造诣,我对他鄙视不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样剧烈的对比写出了杜甫见到黎民百工受到寒冷饥饿双重压迫时的痛心!这里也曾见证了世界宏大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手足情深和兄弟之情!走出草堂,我我久久回味,心中悄悄赞美道:“草堂啊,诗圣!你令我明白什么叫文化,什么叫艺术,你被誉为“全国爱护单位”当之无愧,你被视作成都傲慢更是毋庸置疑。
2024年唐代诗人杜甫简介

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2024年唐代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的简介以及代表作品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以及代表作品有哪些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称之为“诗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唐代末期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他的诗歌反映了其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索。
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以及代表作品进行介绍,以展现他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号杜少陵。
712年出生于隋末唐初的河南巩县,是家境贫寒的儒家后裔。
杜甫自小聪慧好学,曾经师从儒学家黄巢,并在其影响下接触了“玄学”和“道教”等思想。
杜甫的诗歌承袭了儒家文化传统,借鉴了佛教和道家的思想,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较高水准。
杜甫是一个非常才华横溢的人,精通文学、历史、音律等各种知识,同时还是一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杜甫一生经历了较多的战乱和政治动荡,先后随父迁居到蜀地,与溪洛书院相关人员有所交往。
在他的长达五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过许多与时政有关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于朝政的看法和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
杜甫的诗歌作品创作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的人物、事物和珍贵历史记载,同时也传达了他理解伦理与道德的观点。
大量的历史诗和带有民族气质的抒情诗,尤其是讽刺诗和反悔诗,使他的作品成为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二、杜甫的代表作品杜甫的代表作品包含历史诗、抒情诗、哀思诗等多种类型。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1.《登高》这是杜甫的名作之一,主要描绘了一个仰望名山的壮丽景象。
杜甫以形象的词语、独具一格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将景物和感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种饱满而深邃的美感。
2.《春望》这是杜甫的一首长篇诗,写景而不失思想,在表达创作情感的同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其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向往和对于社会和人生命运的悲痛感慨,极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风格。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体诗是杜甫所写的一篇自述诗,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为人类命运所忧虑的诗人的情感、思想和追求。
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是中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诗词风格多样,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反应了社会矛盾与百姓疾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杜甫的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很大,现有大约1500首的诗歌留世。
杜甫出身北方大士族的京兆杜氏,从魏晋一直到唐朝都是显赫的杜氏家族。
杜甫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以过着少爷的生活,自小喜欢学习,七岁就能作诗,少年时期的杜甫一直在游历多地。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相约同游,在天宝四年,杜甫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每日谈诗论文,切磋琢磨。
告别李白后,杜甫回到长安,开始应试但是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在长安10年,都没有考中。
755年,杜甫的《大礼赋》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让他待在集贤院。
11月安史之乱,唐肃宗即位。
杜甫投奔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但杜甫后来救房琯,使得唐肃宗不再重用他,被贬到华州。
758年,杜甫对当朝时政失望透顶,最后决心离开官场,开始四处漂泊的生活,期间,杜甫的大量诗篇写成,770年杜甫一直在江中小舟上度过,想要回到家乡的杜甫遭遇江水暴涨,被困江边,得到耒阳县令的救助,一心想北上的杜甫后来在江中小舟上去世,年终59岁。
杜甫的三别杜甫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三吏三别,是杜甫对当时环境的体会和感受,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和《潼关吏》,描述了战争前后人民的生活疾苦,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写出了人民感情的痛苦,战乱引发人们生活的改变。
三吏三别的创作年代是杜甫在759年3月唐朝60万大军战败,为了恢复兵力,国家开始无限制的招兵,新婚妻子送别丈夫,年迈老母送别儿子,有些老妇升职为此献出自己的性命。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事迹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事迹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号“杜工部”。
他的诗歌流传至今,广为人知,被誉为“诗史高峰”。
他的作品风格豪放奔放,表现了他对生活、人民和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一、家庭背景杜甫出身于文化世家,祖父杜审言是唐初开元进士,曾为大理寺少卿;父亲杜审言是开元年间著名的进士、宰相。
家境优裕,生活富裕。
二、早年经历杜甫自幼聪颖,喜欢读书,曾游历于各地名山大川,领略自然景观。
其父亲因为不满朝廷的腐败,不得志于政治生涯,深感失意,杜甫也从此对朝廷、政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
三、成为诗人的经历杜甫二十出头时,曾在草堂经营一家小酒馆,与文人雅士交往甚密,游荡诗境,将自己的身心灵全部献给了诗歌。
公元735年,他开始创作诗歌,成为一名脍炙人口的诗人。
四、写作风格杜甫的诗歌写作风格豪放、奔放,表现了他对生活、人民和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他的诗歌饱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对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生存状况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他常以直白、生动的描述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五、代表作杜甫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其中的代表作品有:《登高》:通过描述登山和透过云层观赏景象,表达对人生奋斗不懈的精神。
《春望洛城》: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一个摆脱世俗贪欲、宁静的人在春望洛城时感到的种种情感。
《夜泊牛渚怀古》:它刻画了江南的悠悠美景,表现了杜甫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赤壁》:是杜甫名作之一,写赤壁战役前的赤壁建筑和美景,洋溢着杜甫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别》:是杜甫创作中的经典之作,歌颂了先妻、母亲、好友离别时的感人情节,极富思想性和文学价值。
六、晚年生活晚年的杜甫因为各种原因大失意,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和磨难,丧失了家族财产。
公元770年,杜甫病逝,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
综上所述,杜甫是我国文学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作品表现了他的风范、才情和智慧,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简介和主要作品有哪些呢

杜甫的简介和主要作品有哪些呢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杜陵。
出生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卒于成都。
他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现实,政治风云和人文情感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他的简介和主要作品的介绍。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出生于757年,是唐代崇尚儒家思想的朝代中出现的一位儒家诗人。
他的父亲当时是一位地方官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受到了朝廷的迫害。
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下,杜甫早年不得已受到了家教和儒学知识的熏陶,同时也接触到了农民和贫苦人家的生活,在起起伏伏的生命经历中,逐渐形成了“感时思古、发愤图强”的人生格言。
他的诗歌创作主题广泛,可以说是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人生领域。
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神话传说、国家政治、社会现实、经济问题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描写和探索,对中国诗歌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诗歌语言形象生动,行文淳朴恰当,富有感情,深刻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及人民心理。
二、杜甫的主要作品1.《三吏》《三吏》是杜甫以温情诙谐的形式,木刻像式的艺术手法,传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吏治的期望。
全文通篇以青州三吏的例子,矛盾纷争和互相揭发的情境描写出来,并以末尾收结形式,表达出杜甫心中的愿望。
2.《春望》《春望》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在唐代史悲喜交加的年代里,杜甫借着“烟里寒山”、“春望”之名,展现出只有冥冥中的天命继而演化成草木繁华的悲悯情感,多姿多彩的场景也让他的思维更多元化,引起了读者共鸣。
3.《北征》《北征》是杜甫反对安史之乱的主要作品之一,寄托了杜甫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全诗以“万里戍边,天涯孤旅”开篇,血泊千里,江山狭窄的局面让人震撼,杜甫有意挑战“大风起兮云飞扬”,“如牛之视新草”等传统表述手法,更具有时代意义。
4.《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全诗以顺井之思,借口描绘美丽女子的风韵和美貌,类似于江南丽景,形成了田园诗歌的风格。
诗歌以寓言形式,展现出杜甫显而易见的痴情,以及杜甫的想象和幻想。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他的生平事迹和人物故事广为流传,被后人传颂不衰。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
他自幼聪明有才,喜爱读书,年仅15岁就开始创作诗歌。
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也表达了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和善良之心。
杜甫出身贫寒,一生坎坷。
他曾多次考试不中,多次被贬谪,经历了唐朝的政治动荡和战乱。
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诗歌创作,一直坚持下去。
他的诗歌表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深受后人爱戴和学习。
二、杜甫的重要作品杜甫是唐代文坛的巨匠之一,他的诗歌写实、深刻、有余音。
其中代表作有:1. 《登高》:此诗写赠邓士载,写景生情,表达了对境遇悲惨的士人的同情之情。
2. 《春望》:全诗运用各种手法,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又抒发了对时局深深的关切。
3.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全诗虚实结合,把古代人物刘义庆与作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篇可以表达多重主题的诗歌。
4. 《登高士博泉墓》:表达了对故友博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审视了生死和人生价值的问题。
5. 《秋夜忆友人》:寄托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情感细腻的一面。
三、杜甫的人物故事1. 弘农黄氏之事这是杜甫一生中一件备受人们关注的事情。
黄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曾经去拜访他,并留宿在他家中。
然而,次日早晨,杜甫起床,发现黄氏竟然被吊死在厕所。
他非常震惊和悲痛,随即创作了《哀黄君》一诗,表达了他对黄氏的痛惜和愤慨。
2. 杜甫与李白的交情杜甫与李白是唐代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段传奇的故事。
在李白流落外地,穷困潦倒时,杜甫曾经资助和支持他,帮助他渡过难关。
两人虽然有时意见不合,但他们的交情一直深厚,传颂至今。
3. 杜甫的贬官生涯杜甫曾先后被贬谪塞北、新州等地,颠沛流离,生活十分艰苦。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创作,反而在贬谪的岁月中,创作出许多反映民生与社会现实的诗歌。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文学价值,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本文将从杜甫的简介、生平以及代表作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本籍河南巩县金水(今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出生于687 年,去世于779年,享年92岁。
这位诗人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而且多灾多难,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表现出了对于社会政治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担忧。
杜甫的字是子美,号也叫做杜陵,因为他的先祖是从今天的陕西省杜陵迁徙而来的。
杜甫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称为“诗中有史,史中有诗”,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个巅峰和高峰。
二、杜甫的生平在杜甫的人生经历中,他经历了许多不幸,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悲壮和悲凉的色彩。
他在出生后的17岁时就离开了家乡,避难到了江淮之间,随后又辗转于西南各地,当时的他对于政治和社会时局相当关注和担忧。
公元742年(开元30年),杜甫26 岁时,朝廷大赦,他回到了长安,进入了翰林院做了一名书写员。
然而,由于官场上的腐败和污染,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晋升,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时常遭到境况的苦难,如战乱、贵族和官员的压迫等问题都给了他很多的痛苦和困扰。
但是,在这个底层的生活中,杜甫却成功地创作出了许多深刻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三、杜甫的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构思、流畅的词汇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登山的壮阔景象,将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父母妻儿曾游此,泪眼问前程。
”《兵车行》是杜甫创作的另一件代表作品,这首诗歌描绘了人们在战争和压迫中的痛苦和哀叹,表达了对于战争的反思和警醒。
杜甫个人简介

5
生平经历
747年 困居长安时期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 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 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 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 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杜甫
壹贰叄
1.个人介绍 2.生平经历
1.思想情感 2.代表作品
1.附杜甫诗句 2.作文素材
2
壹
个人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
为“诗史”。唐肃宗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尤其是安史之乱开始后,便流离颠沛, 之后定居成都,最后因贫病而死。
13
作文素材
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能够超越自身的利益和得失,走出自己的狭 隘立场,关注全体人类的命运和幸福。唐代诗人杜甫,将深切的目光投 掷到在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身上,始终以深挚的同情和怜悯,关 怀着每一个在封建时代被饥荒、徭役和战火折磨的悲惨灵魂,写下"三 吏""三别"的现实主义诗作,高喊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 欢颜!"掷地有声,发聋振聩。我们之所以将杜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正是因为他的家国情怀,正是因为他有着一颗仁爱悲悯之心, 正是因为他足够"无我",早已将他人的悲欢熔铸成了自己生命当中的一 部分。如此高尚和广博的情操◇令杜甫的灵魂显得高大而伟岸,成为中 国历史和文化的不朽丰碑和精神高地。
杜甫人物简介

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2、主要成就
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
2、主要成就
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五言古诗
4、人物评价
与李白合称“李杜”
—— 清《全唐诗》
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目 录
CONTENTS
MORE
01
人物生平
02
主要成就
04
人物评价
03
个人作品
1、人物生平
与李白合称“李杜”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人物生平
杜甫的简介和诗风特点

杜甫的简介和诗风特点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以其悲愤的风格、伟大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风特点。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唐代文学家,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12年),卒于唐懿宗宝历四年(770年),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出身于文化世家,自幼好学,喜欢在诗经、楚辞等古籍中寻求灵感。
他早年曾经历了多次家庭和社会的变故,如其父亲被废黜、兄弟被流放等,这些事情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常以“忧国忧民”为己任,写下了大量关注民生的诗篇,从而成为“诗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杜甫的诗风特点1. 内容广泛、题材丰富杜甫的诗作涵盖了诸多领域,探讨了政治、礼仪、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话题。
他从乡村到城市,从政府到普通百姓,把中国的社会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他的作品对于了解唐代社会生活非常有利、有益。
在题材方面,杜甫的诗歌涵盖面较广,包括政治、史诗、议论、轶事、感慨、杂言、咏史、咏物等等。
其中,前期的诗作注重社会利益,反映出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后期的作品则更加关注人性的光辉,这使他的作品在艺术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杜甫的诗歌饱含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注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悲壮呼吁。
在他的大量诗作中,探讨了农民、工人和商人等各个社会阶层的现实问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
杜甫关注社会现实的另一个方面,是对霸权强权的抗衡。
他的作品也表达了对官僚主义、腐败和权贵的反感,谴责了官员的贪污、糜费、暴力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3. 探索人性,抨击邪恶杜甫的诗歌力求内外统一,追求真理,抨击邪恶、呼唤良善。
他通过创作反映了人性的卑微和光辉,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他以平等、自由、公正、爱和奉献等人性美德为“治国之道”,反对用暴力、压迫等极端措施来解决问题。
他强调“仁义”并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表达出对于人间恶行的无情谴责和对英雄悬促的忧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杜甫简介杜甫(dùfǔ)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也称之为“大李杜”;而“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
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至衰的过程,又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过着“生涯似众人”的生活,但却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岁晏行》等一千多首诗。
杜甫的诗都收集在《杜工部集》中。
诗风基本沉郁顿挫。
●诗歌成就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是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代主义诗。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创作经历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
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
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家庭●妻子子女杜甫于30岁时,暂时中断了在齐鲁燕赵间的漫游,回到洛阳,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下筑就陆浑山庄,然后迎娶了弘农县(天宝年间改灵宝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为妻。
司农少卿为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
妻子小他十多岁,想来是一位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女子。
遗憾的是杜甫并没有用他的大手笔为爱妻立传,甚至我们连杨氏夫人的名字也无从知晓,但杜诗中却多处提及她,虽然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但从那饱蘸深情的笔墨中,我们对诗圣背后那个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的伟大女性,还是不由得肃然起敬。
育有两子宗文、宗武;一女凤儿●大事年谱➢玄宗时期(公元712——公元755年)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
杜甫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
玄宗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六岁。
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七岁。
始作诗文。
玄宗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杜甫九岁。
始习大字。
开元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十四岁。
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
”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开元十四年,丙寅(公元726年),十五岁。
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开元十八年,庚午(公元730年),十九岁。
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开元十九,辛未(公元731年),二十岁。
游吴越。
开元二十年,壬申(公元732年),二十一岁。
游吴越。
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公元733年),二十二岁。
游吴越。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公元734年),二十三岁。
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二十四岁。
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公元736年),二十五岁。
游齐赵。
交苏源明。
开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737年),二十六岁。
游齐赵。
开元二十六年,戊寅(公元738年),二十七岁。
游齐赵。
开元二十七年,己卯(公元739年),二十八岁。
游齐赵。
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公元740年),二十九岁。
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辛巳(公元741年),三十岁。
归东都。
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三十一岁。
在东都。
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
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天宝二年,癸未(公元743年),三十二岁。
在东都。
天宝三年,甲申(公元744年),三十三岁。
在东都。
五月,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
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
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
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
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天宝四年,乙酉(公元745年),三十四岁。
再游齐﹑鲁。
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
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
旋暂如临邑(属齐州)。
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
公与同游,情好益密。
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
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天宝五年,丙戌(公元746年),三十五岁。
自齐﹑鲁归长安。
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天宝六年,丁亥(公元747年),三十六岁。
在长安。
天宝七年,戊子(公元748年),三十七岁。
在长安。
屡上诗韦济,求汲引。
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天宝八年,己丑(公元749年),三十八岁。
在长安。
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天宝九年,庚寅(公元750年),三十九岁。
来长安。
初遇郑虔。
天宝十年,辛卯(公元751年),四十岁。
在长安。
进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