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文明(经济基础):生产水平、国民收入、国民 营养
精神文明(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卫生 服务、法律立法、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环境

生活方式 自然环境:生物生态、物理化学、地理气候
社会环境:公共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
在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影响下形成的人为环境(次生环境),可以是遭到人 为破坏的环境,也可以是保护较好的环境。
一、思想意识对人群健康的影 响
三大社会病态现象
(一)吸毒
(二)性淫乱
常见表现形式:
1、卖淫、嫖娼 2、婚外性行为
3、婚前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生理性成熟提 前,社会性成熟延后,性健康教育滞 后,西方性解放思潮影响。
4、同居
性淫乱的危害:导致家庭解体、性病流行
(三)自杀
1、分类和发生率:因为自杀是一种复杂的 人类行为,任何分类都不全面。
政治压力等。
4、自杀的预防
有针对性的对脆弱人群开展社会公益服务 改革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为学生减负 倡导新的就业观念,拓展就业渠道 对青年学生开展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与宣传,提高其对问题的处理、承受
和适应能力 及时开展精神卫生咨询
三、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宗教给人以精神寄托 宗教具有精神强制性 不同的宗教对健康的影响不同
三、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促进经 济发展
健康状况影响劳动力水平 健康状况影响资源的消耗
讨论
经济发展与健康水平提高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为什么?
一是经济增长与健康水平提高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或者说联系是有一 定限度的;
二是尽管富国与穷国在收入上的差距与日剧增,但二者健康水平的差 距却不断缩小。因为,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卫生政 策以及资源的公平分配。
成年妇女死亡率下降
20
成年男性死亡率下降
25
女性期望寿命增加
19
男性期望寿命增加
20
总和生育率
12
妇女受教育 新技术应用
程度提高
38
45
41
39
27
48
32
49
30
50
58
30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1999
第四节 社会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社会制度与健康 1、作用的特点:双向性、普遍性
或稳定性、变异性、强制性 2、作用的途径:分配制度、卫生
1、APGAR家庭功能问卷
2、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 FES):评价的家庭特征包括: 亲密度、情感表达、 矛盾性、独立性、成 功性、文化性、娱乐 性、道德宗教观、组 织性、控制性等10个方面共
90个条目。
3、家庭功能评定(Family Assessment
2、作用的持久性 广泛存在 长期存在 作用缓慢
3、交互作用
一种社会因素可直接作用于机体,也可以其他因素为中介,或作为其他 因素的中介。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发展与健康水平提高是双向的关系,即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 高,而健康水平提高又促进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 平提高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可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Device,FAD):该量表包括问题解决、沟通、 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 总的功能等7个方面共60个条目。
按文化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来看, 可分为:
1、智能文化:它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能力 的 经验总结。
2、规范文化:它是人类明文规定的系列行 为 标准。
3、思想文化:它是人类思维活动对客观存 在 反映的精神产品。
(三)不同文化类型对健康的作用模式P41
(四)文化的特征
第一,历史继承性。 第二,相互渗透性。 第三,现实差异性。
其他家庭 9.0
我国家庭结构变化趋势是:
核心家庭比例增大,联合家庭比例下降, 主干家庭虽有减少之势,但还保留着相 当的比例。
(二)家庭的功能
养育子女、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和 娱乐四大功能,还有感情交流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功能也在发生变 化。有的功能在减弱,有的功能在增强。
(三)家庭功能的评定
四、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1、概念:
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
等,一般是对社会人群而言;
习惯指人们长期生活养成的,一时不易
改变的行为倾向,一般是对个人而言。
2、特征:
广泛性 习俗与人们的生活广泛联系,涉及 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地区性 习俗系传统文化,不同地区、不同 民族有不同的习俗。
(二)文化的类型
按文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来看,
: 可分为
1、主文化—即居社会主导地位或具全社会性的 文化。
2、亚文化—即不居社会主导地位或不具全社会 性的文化。
3、反文化—即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 的文化。其中又可分为积极的和消 极的反文化。
4、跨文化—即由于文化背景变化所形成的文化 现象如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

地缘关系:在两种生产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居住地理上的接 近而引起的人际关系;
机系缘。关系:由于某种特殊的机遇把人们结合在一起的相互关
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际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 依存的人与人的关系。
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条件
人的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是人类对维 持其个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要的条件以及相应社会生活 的反应。
另据1999年世界银行对115个中、低收入国家 的统计资料(表4.1):
死亡率与期望寿命等健康指标与国民收入增加、 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和新技术应用等相关因素 之间归因百分比分析,也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 的重要意义。
表4.1 健康指标的归因百分比 (1960-1990年)
健康指标
国民收入增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 17
社会化和社会适应: 人类通过不断的接受教育,掌握生活技能,
了解行为规范、社会角色等。从而实现社会化 和适应社会。
据WHO的资料表明:
人均收入、有文化中年人比、医务人员数、摄入 热量等四项指标与死亡率呈负相关,但相关的密 切程度为有文化中年人比>摄入热量>医务人员数 >人均收入。上述四项指标与平均寿命呈正相关, 相关的密切程度仍以有文化中年人比居首位。说 明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的自杀率为:
自杀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 青年高于其他年龄。
3、自杀的社会因素
(1)婚姻状况:自杀率离婚>未婚>在婚 (2)职业:据称在所有职业中,医师、律师
自杀率最高,在医师中以精神科医 师最高,学生中以医学生最高。 (3)社会关系:恶化、社会支持减少、社会
联系丧失等。 (4)精神刺激:亲人去世、财产损失、失业、
国家类别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不发达国家
国家 人 均 数 GNP(美元) 37 6230 90 520 29 170
婴 儿 死 低出生体 平 均 预 期
亡率(‰) 重(%) 寿命(岁)
19
7
72
94
17
60
160
30
45
二、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环境污染的加剧 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心理紧张因素加强 社会负性事件增加 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表4.2 人际关系强度与死亡率(‰)的关系(n=6928)
年龄组 (岁) 30男 5060-69
人际关系指数 (RI) RR ⅠⅡⅢⅣ 6.1 5.3 3.1 2.4 2.5 30.8 18.2 12.1 9.6 3.2 39.4 33.0 26.3 21.8 1.8
30- 6.9 4.3 2.0 1.5 4.6 女 50- 15.3 8.0 4.9 7.3 2.1
稳定性 习俗与人们的生产活动或某种心理 需要相适应,故能长期存在。
约束性 习俗系规范文化,对人们的行为有 较强的约束力。
3、 影响
有益于健康的习俗—提倡 不利于健康的习俗—改革
五、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教育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
消费结构和闲暇时间: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消费结构和闲暇时 间的安排不同,从而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
2、家庭与健康
(一)家庭的类型
按家庭的纵向关系即代际结构分类:
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如下:
1990年(%)
一代户
12.6
二代户
68.8
三代及以上户 .6
按家庭的纵向和横向关系结构分类:
四川省九县农村调查五类家庭的结构如下。 1984年(%)
核心家庭 单身家庭 4.8 扩大家庭 核心家庭 59.4 简化扩大家庭 主干家庭 17.8 异常家庭 联合家庭 9.0
60-69 29.4 17.7 16.7 9.7 3.0
人际关系指数(RI)=∑RiTi
人际关系的基本类型
物形成缘的关人系际:关在系直;接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的交换与分配所
血缘关系:由于人口的再生产所形成的人际关系;
情引起缘的关人系际:关在系两;种生产的准备与进行的过程中,由情感因素
社会因素与健康
主要内容
概述 经济因素与健康 文化因素与健康 社会生活环境与健康 医疗保健制度与健康
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因素的概念;社会因素影 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经济发展 水平与健康;文化对健康的影响;社 会关系与健康;
熟悉:社会阶层与健康;社会制度与 健康;医疗保健制度与健康;
了解: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居 民营养与健康;文化的内涵;文化对 健康影响的特征;人口发展与健康;
美国在1974年将自杀行为分为三类: 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1990年WHO公布的世界各国自杀率: 最高是孟加拉(44.9/10万); 最低是埃及和尼加拉瓜(0.2/1万); 中国排名19,为17.1/10万。
2、自杀分布特征:
世界各国均是“三高”现象,即
自杀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老年高于其他年龄。
第三节 文化因素与健康
一、概述
(一) 文化的概念
物质文化: 由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一切产物,包括发明、产 品都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 精神文化: 基于人类相互交流的语言、文字、观念和在物质 文化和人类活动基础上发展派生出来的理论、文 学与艺术、思想、习俗、宗教信仰、道德规范、 教育和科技知识等则归属于精神文化。
中枢神经系统
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社会因素

作用的中介
中枢神经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控制器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行为改变、情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征:
1、作用的发散性(作用的非特异性、非明显性) 社会因素不像生物、理化因素那样给躯体造成可观察到的创伤,社会因 素主要是心理上的创伤。 社会因素不像一些生物因素那样对机体的损伤有明显的特异性。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因素的概念
社会因素可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两部分,属于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诸因素,其中既有物
质的,也有非物质的。
社 人口
文明

生物属性:免疫、遗传 社会属性:阶层、婚姻、家庭、生育、交际、情感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
次生环境也可以说是社会环境。
二、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社会因素从两方面影响人类健康:即躯体与心理,社会化 与社会适应。
社会因素中的非物质因素是通过一些生活事件引起机体的 心理感受,而不是躯体感受来起作用的。
社会因素 感知觉系统 系统 感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
国家 瑞典 日本 美国 澳大利亚 中国 斯里兰卡 墨西哥 巴西 埃及 印度 坦桑尼亚
人均 GNP(美元) 13160 12840 17480 11920 300 400 1860 1810 760 290 250
国家经济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的关系
出生率(‰) 死亡率(‰) 婴儿死亡(‰)
11.6
9.1
6
12.5
6.2
6
15.7
8.7
10
15.0
7.1
10
17.5
6.7
34
24.8
6.5
34
32.7
5.6
48
19.3
6.3
65
36.9
10.3
88
33.7
11.9
101
50.4
15.3
107
平均期望寿命(岁) 76 77 75 75 69 69 66 64 59 57 52
三类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居民健康水平
决策、人的行为
二、社会关系与健康
1、社会支持与健康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人从社会网络所 获得的精神与物质帮助。 影响社会支持的主要因素是人际关系,并通过人 际关系影响健康。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过程中体现的情感氛围。 例:美国1977年报导,对6928人前瞻观察9年,发 现人际关系(夫妻、亲友、教友)强度与死亡率 呈负的关系,表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