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影响下的中国传媒

合集下载

消费主义对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消费主义对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消费主义对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摘要】消费主义对我国的文艺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一定挑战,影响了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消费主义倾向在作品中体现,使人们更加关注物质享受而忽视思想内涵。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加强对文艺作品的引导,推动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加强文艺教育,培养人们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消费主义挑战仍然存在,但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可以保护我国的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确保文艺作品积极向上地发展。

【关键词】消费主义、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挑战、影响、文艺作品、创作、体现、策略、核心价值观、优秀作品、传播、教育引导、结论。

1. 引言1.1 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的盛行也导致了一些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出现偏差,过分追求商业价值和娱乐性,陷入浅薄和俗套之中,缺乏深度和思想性,影响了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消费主义对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

通过加强文艺教育、推动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消费主义对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确保文艺作品的高质量和正面意义的传播。

1.2 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文艺作品对社会的引导和影响上。

文艺作品是人们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表达,它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观念和态度,引领社会的发展方向。

文艺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产物,更是承载着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的载体,对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文艺意识形态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推动文艺发展,更是为了引领社会的发展方向,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

在当今消费主义泛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消费主义所强调的功利主义、唯物主义等思想易于渗透进文艺作品中,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挑战着我国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2024年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范文

《2024年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范文

《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篇一一、引言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明星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经济形态。

而其中,“粉丝”现象作为明星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以及“粉丝”现象进行深入解读。

二、消费主义与明星经济的兴起消费主义是指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其核心是鼓励人们通过消费来获取快乐和满足感。

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下,明星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明星经济指的是以明星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包括明星代言、明星产品、明星周边等。

明星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粉丝的消费能力上,而粉丝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三、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一)粉丝文化的形成与传播粉丝文化是明星经济的重要基础。

它源于粉丝对明星的喜爱和崇拜,进而形成的社群文化。

这种文化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视频平台等渠道进行传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粉丝的消费行为与心理粉丝的消费行为是推动明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粉丝的消费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明星形象的塑造、媒体宣传、社交互动等。

同时,粉丝的心理也是复杂的,他们可能因为对明星的喜爱而进行消费,也可能因为追求时尚、炫耀等心理而进行消费。

(三)粉丝社群的影响力粉丝社群是粉丝文化的载体,也是推动明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粉丝社群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互动和交流,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明星的支持和推广上,还体现在对消费行为的引导和影响上。

四、明星经济与粉丝现象的互动关系明星经济与粉丝现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明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粉丝的支持和消费;另一方面,粉丝现象的传播和扩散也需要借助明星经济的推动。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经济形态和文化现象。

五、结论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以及“粉丝”现象进行了深入解读。

论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论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论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大众传媒的影响2005年第5期总第146期兰州学刊I.anzhouXLlekanNO.52005Genera1.NO.146?历史文化研究?论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大众传媒的影响黄蓉滕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消费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体系.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消费主义不仅向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蔓延,影响了诸多国家的生活方式;而且向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都深受其影响.大众传媒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扩散渠道对消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自身也受到消费主义理念的戕害.本文通过对消费主义本质和特点的探讨,梳理和阐述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的大众传媒现状及其受到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对当下大众传媒的建设有所帮助,[关键词】消费主义;大众传媒;媒介帝国主义;媒介社会责任[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05)05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火都实现了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伴随技术发展,规模生产,城市化而来的,以新教伦理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传统价值观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不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消费目的,而是追求炫耀性,奢侈性和时尚性,追求物质享受和消遣,并以此作为生活目的和人生价值的全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这就是消费主义价值观.在现代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消费主义价值观与大众传媒的联系是与生俱来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得以寄托的载体很大程度上是由大众传媒来充当,随着以电视机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普及以后,媒介不仅强化了发布商业信息的职能,更重要则是对消费主义的价值理念推崇.大众媒介将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描绘成一个理想的偶像,新的消费需求被创造并毫无知觉地被接受,商业集团和媒介本身成为利润的瓜分营.同时.消费主义所倡导的”消费为本”的理念与大众传媒”社会守望者”角色有着不可避免的冲突,使得大众传媒陷入困厄.所谓消费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体系.消费文化作为特定含义的生活方式绝不仅仅指消费本身,而是一种价值体系.它通过断追求被制造出来需求,不断刺激被煽动起来的欲望为日的,鼓励人们尽量去消费,并把这种消费活动作为人类存在的意义.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托?勒博50年代中期在《这是一个生存问题》中曾对消费主义的价值理念作过精辟的阐述,他说:”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要求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找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 穿坏,更换或扔掉.”可见,消费主义要求,人们把”拥有和使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长的物品和服务”作为t要的文化取向和”可看到的最确切的通往个人幸福,社会地位和国家成功的道路”②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陷入r-场空前的经济危机之中,7欠大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资奉=E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理论,鼓励消费的经济政策在资本主义同家得到,’泛的重视和实施.这一经济政策成为消费主义在美国普遍被接受并施行的驱动力.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消费主义向世界上各个国家蔓延,在60年代末已经从美国扩展到了西欧和日本,随后不仅西方国家,很多第一世界国家郁被席卷进来,”消费主义的浪潮正悄无声息地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从城镇向乡村,从高收入和高名望群体向普通大众迅速蔓延.以琳琅满目的商品为特征的消费主义以其鲜活状态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个国家中的每一个人.”我们不禁要问,消费主义价值观怎样作用于意识形态领域,从而在全世界各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什么赋予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我们应该从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特点出发来探讨:首先,消费主义所提倡的大规模消费需求是被制造出来的,是”虚假的需求”或”伪需求”.即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身合理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被有意识刺激起来的欲望”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人心理层次, 因而它是无限的要求:”人们消费重点不再是商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价值.其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是两种高级需要层次.消费主义是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并将其看做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看做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因此是一种高级需要.而这种被称为”丰富性动机”的需要,将会随着满足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就意味着,高级需要根本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人在需要——满足——新的需要之间向上循环:再次,消费j三义更本质的特性在于它维持和创造着商业社会的根本利盗,既是商业精神和利润追求的产儿,又是商业社会体系的守护者,它强大的生命力也基于此因.正是为消费主义有这样的本质和价值理念,在其价值体系的推动下,大众传媒发生_r戏剧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其积极的一面,如大众传播媒介取得了空前丰厚的利润,培养了人批忠诚的媒介消费者,促进了大众文化的消费市场.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当全球传媒领域都将消费主义价值理念奉为第5期论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大众传媒的影响291圭臬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其明显的消极影响,如媒介帝国主义倾向,媒介社会责任丧失,传播内容同质化等问题.一,媒介帝国主义媒介帝国主义实质与席勒,葛兰西等人提出的文化霸权主义是同一个命题.20世纪60年代下半叶,美国学者席勒在研究了当代欧美以及西方与第三世界之问文化交流问题后,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论.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少数国家尤其是美国,控制国内外大众媒体的结构和内容,强制性输出自己的政治文化,商业规范,消费行为,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我们必须承认,”媒介帝国主义”的出现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技术的原因,传统的文化的重负等等,但其与消费主义价值理念在全球的推广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鲍德里亚尔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将消费与信息合成一种符码系统,这种符码系统是一个无意义的浮动的网络, 它操纵和制约着大众的思想行为,并形成全面的文化霸权.”0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文化传播和经济交往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形成不对等的传播流,即传播的流量和质量都向西方发达国家倾斜,便形成了”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最为人关注的是它产生了”传播媒介的高度集中和垄断”@.我们看到,当前全球传媒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扩张,世界主要传媒公司越来越把成为全球性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世界传媒市场的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仅由7家跨国公司垄断着,这7家公司拥有全球最主要的电影公司,电视网络,图书和音像市场,因为传媒市场是一个在l0年内年收入可望达到万亿美元的市场,所以传媒公司必须变得更大,更加多样化才能降低风险和提高生产利润的机会,但这样传播权空前集中的情况,给媒介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消费主义的价值观的推动下,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相对完备的传播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扮演说话者的角色,话语的权利被发达国家的大众传播体系把持,作为弱势文化的发展中国家只能更多地充当听者的角色.全球传媒体系并不是一个”意见的自由市场”,存在着极大的不平等.第二,发达国家借助强势媒介尽情地扩张,使第三世界成为其倾销商品的目的地,以此实现着对世界经济的全面支配. 媒介公司在利润和竞争原理的推动下首要目标就是将自己的产品提供给最大数量的消费者,迫在眉睫的事情是打破原来国家社会群体间的边界和疆界,媒介集团的一大理想就是做到自由而不受阻碍的广为播放节目,即”无疆界的节目”.第三,新闻自由得不到保障.在今天信息传播不平等的情况下,所谓”新闻自由”代表的是西方的自由,因为他们垄断着信息,国际信息发布量的80%控制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握的媒介手中,报道的内容都是以西方价值观为判断标准.因为新闻产品的选择归根到底是一种信息消费品,它是由人来决定的,操作者的个性及社会地位都能得到显示.正如迈克? 费瑟斯通所言,”当人们消费商品的时候,社会关系也就显露出来”⑦.二,社会责任丧失消费主义价值观是以经济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其驱动力,但经济利益一旦支配媒体,就可能把人的情感包括人的本能当做商业资源来开发,这就必然破坏其自律性,形成严重的文化物化现象.表现在大众传媒中,就会遮蔽,挤兑媒介应有的公共性,公益性.这是与大众传媒的职责相违背的,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多依赖报刊所提供的内容作出或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报刊对社会各个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做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彼此了解,理解.”@具体的描述媒介责任,大致有这样几个基本的要求: (1)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2)新闻从业者是社会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或鼓动者;(3)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假,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⑨这几点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大众传播媒介必须处理好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令人遗憾的是,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大众传媒却逐渐将自己立命之本的社会责任丧失掉.这种丧失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大众传媒尽可能迎合大众口味,传播内容出现庸俗化,媚俗化的趋势.为了招徕最大数量的顾客,媒介生产出易于消费媒介产品,具有消闲性与煽情性.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科研人员的大量调查都证明,广播电视中的黄色新闻和色情片,凶杀片泛滥成灾,直接导致犯罪率的上升.对庸俗化内容的关注,从另一方面会导致有重大意义的新闻内容的缺席, 媒介成为”一场受消费者口味和需求指挥的竞争”∞.第二,大众传媒丧失了对社会的整合功能.施拉姆在《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中,将大众传播的作用归结为三个方面,其最核心的思想在于它对社会具有整合功能,应该作为“社会的守望者”而存在,它要”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维持主流的价值体系,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但在消费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的大众传媒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以某电视台在”别斯兰事件”中的表现为例,别斯兰人质使全世界人目睹了最为恐怖,最为悲惨的一幕,但在媒体转播的画面中,插入了”有奖竞猜:俄罗斯人质危机中一共有多少人丧生:答案A××人;B××人;C...D.…移动发送答案至××××等”的字幕.将人的最宝贵的生命当做游戏的对象和盈利的途径.马克思在《哲学的贫闲》中,曾预言商品化时代”人们一向认为不能出让的东西这时都成了交换和买卖的对象……甚至像德行,爱情, 信仰,知识和良心等最后也成了买卖的对像”@传媒业今天的某些表现印证了马克思的预言.第三,无限扩大受众的欲求,使其成为社会的附庸.这是由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消费社会为了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通过传媒广告及其他形式激起了大众无尽的欲求.这种需求被社会力量所控制,需求不再是人性的体现,而是社会的体现.消费要满足的也不是个人的真实需要,而是商业社会运行的需要.正如马尔库塞所说:”这样的需要具有社会的内容和功能,它们取决于个人所无法控制的外力;这些需要的发展和满足是受外界支配的.”在”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循环中,人缺乏主体性,成为附庸.292兰州学-f,J总第146期三,传播内容的同质化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媒体社会里,报纸厚度增加,电视频道增多,但受众却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陌生感日益增加.想象中,高度商业化的媒体运作会满足人民的知情权, 但现实却走向了反面,媒体的高度商业化给传媒业带来_r一种新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使传播内容具有单一化,同质化倾向.当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卫埋电视,网络媒体,短信,厚报给媒体的投资者带来的人量利润,垃圾信息也时刻围绕在受众身旁.今天的媒体提供给公众的信息不是以公众需要看为标准,而是以读者和观众需求为标准.只要能抓住读者和观众的眼球,或者能够抢在第一时问报道,媒体将不遗余力比如一些综艺节目,争相追逐明星的轶闻,这类节目所蕴涵的信息,并不具有多少实用价值,主要作用于人的兴趣,感官和本能,供给受众以消遣享受.但是由于其巨大的收视空间和I广告收入预期,成为大众媒介争相产出的目标,媒介产品丧失了深刻性和批判性,蜕变为是单,类似的影像符号.传播内容同质化问题与新闻来源密切相关.新闻来源是指新闻出处,即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对新闻信息的采访是新闻媒介获取新闻的主要源头,更是新闻传播的开端和整个传播活动的基础.由于媒介经济实力严重的差距,有些媒体利用优势获得r新闻的优先采访权,他们将采访权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通过向其他媒体出售内容获得最大的利益.比如在伊拉克战争的采访中,美国的CNN 的排他性的报道地位,全世界150个国家的数十亿观众都通过这一家电视台所拍摄的内容获取战争信息,CNN为数十亿人展现了它所理解的战争,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获取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新闻来源的惟一性决定了,即使我们拥有上百个频道,看到的也是同一个内容,同一幅画面.分析其形成这…现象的内在原因,与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利益优先原则相符合, 因为购买节目比去现场拍摄所花费的成本低得多,这是全球无数家电视台不得不作出的”无奈”而又”明智”的选择.传播内容同质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趋同化.价值本指客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履行的功能,它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产物.新闻价值借用了哲学涵义上的”价值”概念,用来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因为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许多媒介都以是否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作为衡量新闻的价值标准,因此各媒体对新闻判断的标准往往大同小异,于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现象随处可见.价值观的趋同使读者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严重影响了传媒产品的有效阅读和发行.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媒体价值判断和新闻信息源趋同的表现,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读者得不到想要的新闻,媒体资源被大量浪费.结语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使各个领域都身不由己地随其运转,大众传媒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扩散渠道,受其影响很大,面对已经迅速全球化的媒介帝国主义问题,面对愈演愈烈的社会责任沦丧的趋势,应该做什么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努力是最为基本和迫切的.一方面,尽町能地促进当代公共领域的建构,为受众争取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畅通表达的空间,而不是仅做”消费”指挥棒下不断旋转的陀螺.同时,为了提高媒介的公信力,我们也必须从提高传媒人的素养出发,强调传媒人的”职业操守”,”传播使命”,达到大众传播媒介内部的自治.[收稿日期]2005—04—19[作者简介]黄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专业在读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膝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读博士..注释①张坤比r』持续发展论[M][}1困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25②艾伦?杜宁.多少算够——一消费社会j地球的术来M].牛I{|详. 林人民小版社.1997,46.③刘晓君.全球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J].青年研究,1998(6).④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三联}§店.1989,48⑤赵一凡.欧荚新学赏析[M].中央编译出版礼,1996,l75.⑥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圜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54,⑦迈兜?费瑟斯通.消费文化’j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译林出版*t-,2000,23⑧李良荣.四方新闻事业概论[M].复出版社,2003,29.⑨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M].新闻学研究,2002(1).⑩戴维?莫利.认同的空问[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l,l5.⑩李良荣新闻学慨论fM].复旦出版社,2001,ll0.⑥r5克斯,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65,79.⑩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出版社,l988,9,参考文献1]罗钢,li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rf【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出版社,1999.3]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4]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复旦出版社,2003.[5]戴维?英利.认旧的空间[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6]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出版社,2001.7]l马尔怍塞广uJ度的人[M].庆出版社,1988.[8]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问[M].学林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刘俊沅]。

《2024年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范文

《2024年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范文

《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消费主义文化盛行,明星经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明星经济与“粉丝”文化紧密相连,通过媒体传播和社交网络,形成了独特的消费现象。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角度对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进行解读,特别是对“粉丝”现象的传播机制、影响及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二、明星经济的崛起与消费主义的关联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为明星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行为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而是更多地追求品牌、名人和个性化。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影响力在消费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形成了以明星为核心的消费文化。

明星代言、明星同款、明星周边产品等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商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三、“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一)传播途径与影响力“粉丝”现象的形成与传播途径密不可分。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粉丝可以通过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获取明星的最新动态,与其他粉丝进行互动,形成强大的粉丝群体。

这些平台为粉丝提供了展示自我、追求个性和实现社交需求的途径,使得“粉丝”现象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二)心理机制与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粉丝”对明星的喜爱和支持源于多种心理机制和动机。

首先是认同感,粉丝通过追星活动寻找与明星的共同点,实现自我认同;其次是归属感,粉丝通过与其他粉丝的互动和交流,形成归属感;最后是情感投射,粉丝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到明星身上,将明星视为理想化的对象或替代品。

(三)社会影响与问题“粉丝”现象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方面,粉丝的追星行为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音乐、影视、时尚等;另一方面,部分粉丝的过度追星行为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过度消费、网络暴力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影响了明星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明星经济与“粉丝”现象的未来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明星经济与“粉丝”现象将呈现出新的趋势。

我国大众媒体消费文化传播论文

我国大众媒体消费文化传播论文

我国大众媒体消费文化的传播摘要:缘起于20世纪西方的消费主义,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我国的新闻媒体和人们的消费观念。

消费主义提倡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的消费方式,对我国传统的消费伦理价值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主要以消费文化理论为指导,通过研究湖南卫视节目所传播的消费文化以及它传播的新消费文化观念,同时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这种消费文化理念进行审视。

引导消费者走出消费主义的陷阱,提倡积极利用消费文化的有利影响,引导并建设和谐的消费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湖南卫视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48-01一、西方社会消费主义的含义美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在他的著作《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对消费文化明确定义;“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

它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认为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的重新组织”。

“遵循享乐主义,追组眼前的快感、培养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这一切都是消费文化所强调的内容。

“消费文化使用的是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它们体现了梦想、欲望和离奇的幻想;它暗示着,在自恋式地让自我而非他人感到满足时,表现的那份罗曼蒂克式的纯真和情感实现。

”二、消费文化与大众媒体相互影响英国学者格雷厄姆·默多克曾经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定量供给体制的解体,一个新的消费时代到来了。

值得我们注意的事,这个新的消费体系的形成与商业电视的诞生恰好是同时发生的,人们第一次看到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体日益倾向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在此背景下,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等节目内容占据着大众媒体的大部分内容,商业化运作模式的驱动促使大众传播媒体的内容向消费主义靠拢,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创造,在传播过程中重视对物的符号意义的强调及其所营造的“消费社会”的氛围。

三、湖南卫视呈现的消费文化观念的解析“文化工业在大众传媒和日益精巧的技术效应的协同下,大事张扬戴有虚假光环的总体化整合观念,一方面极力掩盖严重物化的异化社会中主客体间的尖锐矛盾,一方面大批量生产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来将情感纳入统一的形式,纳入一种巧如包装的意识形态,最终是将个性无条件交出,淹没在平面化的生活方式、时尚化的消费行为,以及肤浅化的审美趣味之中。

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典型报道

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典型报道
的 价 值 理 念 ,媒 介 报 道 重 点 正 从 昔 目 “
是 它 们 的 符号 象征 意 义 。 ” 2 m 0世 纪 9 O
年 代 以 来 ,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入 、 场 随 市 经 济 的 发 展 、 球 化 的 推进 以及 媒 介 技 全
的 ‘ 产 方 式 报 道 ’ 移 到 ‘ 费 生 活 方 生 转 消
典 型 人 物 、 型 集 体 、 型 事 件 、 型 经 典 典 典
的 多 元 、 质 的 满 足 , 媒 所 传 播 的 这 物 传
境下典型报 道存在 的必要 性及其 困境 ,
希望能为典型报道的发展提供启发 。 【 关键词 】 消费主 义文化 典型报
道 困境

些 内容 往 往 易 于 与 受 众 产 生 强 烈 共 鸣 。
作 为一 种 引导 舆 论 、 正 面 宣 传 为 主 导 以
的追 求 成 为 其重 要方 面 。典型 报 道 作 为
中 国 独 有 的传 统 报 道 方 式 , 在 新 闻 学 “
的新 闻报道方式,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
强烈冲击。本文探讨 了消费主义文化语
中 是 指 对 一 定 时 期 内 特 别 是 近 一 段 时 期 内产 生 的最 突 出 、 具 有 代 表 性 的人 最 和 事 的 重点 报道 。 道 的 内容 主要 包 括 : 报
视 活动 ; 制作播 出 2 0 年 国庆文 艺晚 会 、 09
容 、 野 、 法 、 度 上 都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视 手 强 提 高 。各类 媒 体 的通 力 合 作 才能 形 成 良
好 的舆 论 氛 围 , 利 的 不 仅 是 受 众 也是 获
国 庆 6 年 暨 国庆 大 型 音 乐会 、金 色 0周 《

现代消费主义对广告行业的影响

现代消费主义对广告行业的影响

现代消费主义对广告行业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广告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现代消费主义对广告行业的影响。

现代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特别强调繁荣、物质享受和个人满足。

消费主义的普及对广告产业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这些影响。

首先,现代消费主义对广告行业的积极影响之一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随着消费主义观念在社会中的普及,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广告行业通过宣传和推广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购买的需求。

广告的存在和推广使得市场经济更为活跃,促进了企业的生产与销售,为经济的繁荣和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现代消费主义对广告行业的影响在于提高了广告的创意和质量。

在现代消费主义的推动下,广告行业越来越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心理。

广告商通过深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喜好,创造出更加吸引人和有创意的广告内容。

并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迫使广告行业不断提升广告质量和创新性,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然而,现代消费主义也对广告行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首先,过度的消费主义观念使得广告行业倾向于鼓励过度消费和浪费。

广告商时常利用营销手法来促使人们购买更多、更贵的商品,导致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过度膨胀,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这种过度消费对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未来造成了威胁。

其次,现代消费主义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广告行业道德的考验。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购买欲望,一些广告商采用虚假宣传、夸大事实、恶搞等手法,以追求商品销售的利益最大化。

这些不诚实的广告不仅对消费者造成欺骗,也败坏了整个广告行业的声誉,甚至会引发消费者对广告宣传的不信任。

最后,现代消费主义对广告行业的影响还表现在广告渠道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广告模式正逐渐受到冲击。

现代消费者更愿意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信息和购物,这导致广告行业不得不不断调整自己的广告传播方式。

互联网广告、社交媒体广告等新兴渠道正在崛起,使得广告商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并传递广告信息,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传媒学中的广告与消费主义

传媒学中的广告与消费主义

传媒学中的广告与消费主义广告在传媒学中的作用与消费主义的关系传媒学作为一门研究传媒与人类交流的学科,它探讨了广告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其与消费主义的关系。

广告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迅速受到了传媒学界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探讨传媒学中的广告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广告对消费行为、社会价值和文化习俗的影响。

第一部分:广告所提供的消费信息广告作为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着大量的消费信息。

广告通过传递产品特点、价格、品牌形象等消费信息,能够引导人们做出购买决策。

广告不仅告诉我们什么产品存在,还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产品,以及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

在当代社会中,广告通过各种创意和技巧,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购物需求,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二部分:广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广告对消费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广告的引导与激励,人们被诱惑去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广告的市场定位、宣传手法以及情感渲染等因素,都能够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广告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一种需求,让人们去购买他们原本并不需要的产品。

这种需求的创造使得消费行为成为一种主动选择,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广告对消费行为的操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不合理的消费和浪费、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等问题。

第三部分:广告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广告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它不仅仅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也在塑造和改变着社会的价值观。

广告通过展示产品的广告语、图像和角色,传递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生活方式往往与个人成就、物质富裕和社交地位相关联。

人们往往会受到广告的诱惑,希望通过购买特定产品得到提升和满足。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广告所传达的部分价值观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不健康的产品宣传、虚假宣传和导致浪费的消费观念等,都可能对社会价值观和公共利益产生负面影响。

试析消费主义思潮对中国传媒的影响

试析消费主义思潮对中国传媒的影响

随着 市场 经 济 的确 立 和 发 展 ,
后 成 为 欧美 发 达 国家 的主 要 意 识 形 态 在 消 费 主 义 思潮 的影 响 下 ,我 国传 媒 导着 受众对 物质 的欲望 ,并 且 引导 着受 和 重 要 的价 值 取 向 。2 世 纪 8 年 代 以 0 O 的 传 播 主 体 呈 现 出 了 多样 化 的 特 点 。 众 对 消 费 主 义 文 化 的理 解 和 认 同 。 同
着 人们 的意识 形态 。 《 国娱 乐 报 道 》 ( 改 名 《 乐 现 特 性无 限放 大 。在 商业模 式 的支配 下, 中 后 娱
二 、消 费 主 义 思 潮 在 中 国 传 媒 的 场 》) ,掀 起 了 电视节 目的娱 乐 资讯 浪 将 传播 过程 中所有 要素 的选择 和安排 都
试 析 消 费 主 义 思 潮 对 中 国 传 媒 的 影 响
曹 宇 习艳群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摘 要 】消费主义思潮是 当 代西方主要社会思潮 ,自 0 2 世纪8年代 以来对 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传媒的角度分析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o 以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理念、传播形式四个角度深入剖析消费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其负面效应,最后提 出可供借鉴的应对策略。
主 义 思 潮 伴 随 着 西 方 的 物 质 文 明 和 精 如 ,欢 乐 传 媒 的 《 乐 总 动 员 》开 启 入 ,可谓一 举两得 。但 是 ,处于消 费主 欢 神 文 明也 涌 入 了中 国 ,并 且 强 烈 冲 击 了 电视 节 目的综 艺 时代 ;光 线 传 媒 的 义思潮 影 响下 的大 众传 媒却将 这种娱 乐
价 值 ,而 是 它 们 的符 号 象 征 意 义 。 [ 容 的发 展 方 向 , 电视 传 媒 新 型 的节 目 点 ,它们不 仅为受 众提 供丰 富的娱 乐大 ]

消费主义对我国大众传媒的影响

消费主义对我国大众传媒的影响

消费主义对我国大众传媒的影响[摘要]近十年来,作为“舶来品”的消费主义在我国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大众媒介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深受其影响。

主要表现在大众媒介内容上强化受众消费意识和大众媒介形式的可消费性增强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消费主义大众传媒影响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物质财富大量增加。

资本主义经济由短缺阶段逐渐步入到过剩阶段,这时消费成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西方各国开始利用各种手段促进人们的消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消费主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兴起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正逐渐地从一个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

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文化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商品、广告、代理人和机构陆续进入中国,正日益渗透到中国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同时。

大众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在我国,特别是大众媒介的信息产业属性得到强调和大众媒介面向市场进行信息生产以后,大众媒介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扩张性的产业。

因此研究消费主义对我国大众媒介产生的影响极具紧迫性。

一、消费主义与大众媒介的“合谋”关系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

大众媒介与消费主义是一种共谋共生的关系,我们也可以把二者的关系称之为合谋关系。

一方面,消费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大众媒介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使得传媒出现了消费主义的倾向。

我们称之为媒介消费主义或是传媒消费主义。

“所谓的传媒消费主义。

即是指传媒着眼于公众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需求欲望的创造,为强调物的符号意义及其为营造‘消费社会’的氛围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及相应的社会实践。

”媒介消费主义,是大众媒介受消费主义影响的结果,同时也是大众媒介市场化运作的结果。

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

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

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迅速推进,市场经济逐渐代替计划经济成为主导,中国的传媒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这个时期,中国的传媒消费主义文化开始崛起,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传媒在现代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广泛和迅速。

1990年代开始,中国的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逐渐普及,人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和文化产品。

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的兴起导致商品的大量生产和销售,传媒行业也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商业化。

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追求物质富裕的时代。

很多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寻求机会,追逐经济增长。

这种物质主义的氛围被传媒大肆宣扬,人们开始焦虑地追求消费品和物质享受,传媒成为了推动消费主义文化兴起的重要力量。

1990年代,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了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

电视广告、杂志、报纸等媒介开始大量涌现出广告和宣传,各种消费品不断被推销给消费者。

传媒成为了广告商和品牌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额的重要工具。

广告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是因为它不仅能够宣传产品,还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价值观。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也加剧了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

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娱乐选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电商平台的兴起更是使得在线购物成为可能,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各种商品,享受便利的消费体验。

互联网成为了传媒消费主义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传媒的大肆宣扬和广告的狂轰滥炸使得人们逐渐将物质消费视为追求幸福和满足的最重要手段。

人们开始追逐时尚品牌、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形成了许多看重名利和物质享受的消费者群体。

消费主义语境下我国电视节目生产论析

消费主义语境下我国电视节目生产论析

rg i t i n
( 作者杨丽:长安大学外国 语学院 )
② Me e n h r e srp rn n i n ( ennh l nMec e w e o iga dWrig h it v N t t t
期瑚知识 2 1年第1期 11 0 1 2 0
业 务 研 究
运 霉 翳 琶
在刺激 着消费 ,也正如莫利所说 , 多地 生产出 的 “ 不再是物质对 象 ,而是 化 ”。如社会新 闻 、娱乐新闻被众多媒 告 ,
影像 符号 ,这些影像符号 不再 以逼真为 体作为争夺 观众 眼球的常规武器 。再如
和叙事 ”。
“ 商业 电视 所做的生意 ,主要是将潜在 吸引观 众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广告 的必要 长期 以来 ,我 国大多数 电视媒体 的
f e ee t e io) ] ot dN w Y r:e f d20 : 4 t vnh d i [ B s na e o B do .0 21 hs tn M o n k r 4 e io) .otn Ga - i i e E uai , 0 :1 dtn[ B s : rw H l g l d ct n 0 3l 1 i MJ o Mc l h" h o2
5 的满足与愉悦感之后 ,接下来就是现实 艺节 目更是 把娱 乐大众作为节 目的唯一 所 占的 比例也高 达8 %以上 。依赖广 告 生活中持久 的压力 ,比如 由于透支而造 宗 旨;谈话 类节 目在媚俗化道路上越走 收入的各电视台 ,在激烈 的市 场竞 争大
体重 ・ 生活 隐私更 潮 中 ,竞相瓜分广告资源 ,将各类 广告 成 的还款压力 、攀 比消费压力 等 。从形 越远 ,嘉宾 的身高 ・ 成 积极 的社会价值观 、消费观和幸福观 是成为主持人谈论的最佳话题 。

媒体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

媒体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

然而,媒体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并非完全和谐共存。过度的媒体消费主义可 能导致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与义务。而媒介文化中的浅 薄化、娱乐化倾向,也可能对人们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应 对这一挑战?
面对媒体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的双重影响,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树立正确的 媒体消费观念。首先,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媒体消费。制定合理的娱乐时间分 配,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其次,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批判性地看待 媒介文化。对于媒介文化中的负面因素,要敢于质疑和抵制。此外,我们还应该 积极参与媒介文化的建设。通过个人创作、分享优质内容等方式,为健康的媒介 文化注入力量。
再次,明星自身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他们应该注 重自己的艺术品质和社会影响力,避免为了商业利益而忽视道德和社会责任。同 时,消费者也应该保持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追求明星品牌和代言产品。
最后,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和支持 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媒体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
基本内容
当我们沉浸在数字媒体时代的浪潮中,媒体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成为了两个 难以忽视的现象。本次演示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 的关系与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之道。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据《纽约时报》报道,某社交媒体平台上一名22岁的 大学生,一年在媒体消费上的花费高达10万美元。这个数字虽然令人惊讶,但却 是媒体消费主义的一个缩影。所谓媒体消费主义,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过度消费媒 体产品及其衍生品,如各类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短视频等,以满足自身的娱乐、 社交需求。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快节奏社会下人们对于精神慰藉的渴望。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新闻和受众分析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新闻和受众分析

使 民 生 新 闻 在 这 场 插 科 打 诨 式 的 众 声 喧
哗 当中完成 了对 民众 的俘 虏 , 在貌 似平 等 的参 与对话 中又使 大众媒 介成功 地将 民 众 当成 了 自己营运 的资源 。 ⑨ ” 然而, 正如鲍 德里亚 所说 , 众传播 大 绝不 可能让那 些真 正象征 性或说 教性 的 过程发生作用 , 因为那将会损害这一仪式
歌 颂 的 大 众 传 媒 ”。 ⑨ 播 学 者 将 消 费 主 传 义 对新 闻 的 影 响 称 之 为 “ 闻 消 费 主 义 新
生 一系列复杂的动机。 ( ” 电就 是 说 , 们 人 购 买 物 品 , 重 的 不 是 物 的 功 能 , 是 物 注 而
现象”。 学界对新 闻消费主义还没有统一
1关 于 消 费社 会 的论 述 、
的眩晕”。 这种 眩晕 由符 号和文字产生 , ② 媒体上 的灾难新 闻和花边新 闻打破 了我
讯 。 ‘ 地方 电视 台的民生新 闻报道 , ”洛 注
法国学者让 ・ 鲍德里亚在他 的《 消费 社会 》 中明确提 出了 “ 消费社会 ” 这一概
重百姓生活 ,让百姓近距离 的接触媒体 ,
念。 鲍德 里亚认为 , 消费社会 中最根本 的 变化是个人 和集体消费心态 的转变 , 洗 “
衣机 、 电冰 箱 、 碗 机 等 , 了各 自为器 具 洗 除
无疑是 中国媒体 的狂欢 。 作为美国历史上
第 一 位 黑 人 总统 , 巴马 的 参 选 及上 任受 奥
1 8 et 3 3 o ̄ 期 t
生 活 的 宁个几乎无法分离的整体 , 他们不再是一 串简单的商 品 , 是一串意义 , 而 因为他们 暗示着更复杂的高档 商品 , 并使消费者产

消费主义视角下娱乐产业的中国式生存——以《中国达人秀》为例

消费主义视角下娱乐产业的中国式生存——以《中国达人秀》为例

广义讲 , 文化消费的对象 , 是娱乐性 、
消费性 的大众文化 。受众作 为消费 的主 体, 在消费传媒 产品时 , 越来越 摆脱 被动
的 阅 听 人 地 位 , 主 动 地 去 选 择 、 至 二 更 甚
真人 秀节 目层 出不 穷 ,例 如东方卫 视 的 《 红楼 梦 中人 》,湖南 卫视 的 《 乐男 快 声 》、 浙江卫视 的 《 中国好声音 》 。 等 在近
《中 国达 人 秀 》( hn ’ o T l C i sG t a a —
et 是 上 海 文 广 集 团从 英 国 “ 人 秀 ” n) 达 全 球 发 行 方 Fe nlMei 购 买 版 权 , 土 r mat da e 本
2 23 第3 8 0年 期 1
籍 阚啦謦
在 上世纪 九十年代 的西方 , 电视真人 秀节 目( ely v) R at T 开始流行 , 中影 响 i 其 力最 大 的是 英 国 Fe n e da 作 的 r t i 制 ma l Me
富的节 目资源 , 《中国达人秀 》 一开播就 赢得 了极高的关注度 , 第一季全季总体平 均收视率 2 . %,并连续 三季 打破全 国 04 6 综艺节 目收视纪录 。L 《  ̄g管 中国达人秀 》
化 制 作 而 成 ,0 0年 7月 首 播 , 今 已打 21 至
电 视 娱 乐 化 是 对 消 费社 会 的 回应 。 文 ”
的 诞 生
造 了四季 节 目。 成熟 的制 作模式 , 以及丰
化消费的 目的不是 实际需求 的满足 , 而是
对 被 制造 出 的 、 刺 激 起 的 欲 望 的 满 足 。 被 ④
不是 中国第一次引进 国外的综艺节 目, 也 不是 中国的第一档真人秀节 目, 却是 中国 国际化综艺节 目,并取得较大成功 。0 2 2 1

《2024年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范文

《2024年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范文

《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对“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消费主义的影响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娱乐产业中,明星经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与“粉丝”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消费模式。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消费主义引领下的明星经济以及“粉丝”现象进行深入解读。

二、消费主义与明星经济的崛起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消费为核心的社会现象,它强调消费的符号价值、象征意义以及人们的消费行为与社会地位、身份认同的关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明星经济应运而生。

明星经济是指以明星为核心,通过媒体传播、社交网络等渠道,将明星的影响力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一种经济模式。

三、“粉丝”现象的传播学解读“粉丝”现象是明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播学的视角下,“粉丝”现象的形成和传播离不开媒介的推动和影响。

媒介通过塑造明星形象、传播明星信息,激发了“粉丝”对明星的喜爱和崇拜,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粉丝”群体。

(一)“粉丝”群体的形成“粉丝”群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媒介通过宣传、炒作等方式,将明星形象塑造成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偶像形象,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和喜爱。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的普及也为“粉丝”群体的形成提供了便利。

通过社交网络,粉丝可以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粉丝社群。

(二)“粉丝”文化的传播“粉丝”文化是一种以明星为中心的文化现象,它包含了“粉丝”对明星的喜爱、崇拜、模仿等多种情感和行为。

这种文化通过媒体传播、社交网络等渠道迅速扩散,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在传播过程中,“粉丝”文化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

四、消费主义与“粉丝”经济的互动关系消费主义与“粉丝”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消费主义为“粉丝”经济提供了市场和需求;另一方面,“粉丝”经济又进一步推动了消费主义的发展。

在明星经济的推动下,“粉丝”们愿意为喜爱的明星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从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文化

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文化

一、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是指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

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西方消费主义渐渐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层面,消费主义文化因此而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指的是文化意义上的消费主义,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指为了使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文化意识形态。

在我国,大众传媒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会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

同时由于消费具有典型的符号化特征,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文化的蔓延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以下将从我国电影贺岁片的发展来谈谈大众传媒与消费主义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国电影贺岁片走向商业化,这是消费主义文化在电影方面渗透的表现。

(1)电影内容更加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朝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迈进了一步,但同时也更加具有娱乐性。

许多贺岁片早期是比较有思想的,因为它们的拍摄是建立在小说基础之上,是对人性和文化的深层反思,但是现在中国电影跟文学越来越远,大众对于贺岁片的文学期待即审美享受逐渐转向愉悦期待,太过文艺思想的东西多数没有市场,因为受众现在追求的是物质享受和消遣。

因此,商业化的电影很符合消费社会的要求,中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正在朝着消费主义狂奔,而商业化的电影正是帮助他们狂奔的轮子和车子。

这就是为什么批评家、媒体在批判这类电影的时候,它们照样能够成功,因为符合大众消费心理。

刚刚上映的《非诚勿扰2》、《让子弹飞》,受众的褒贬不一,在表面的搞笑和冷幽默的对白之背后,却是与青春、情感和尘世莫大的疏离。

而往往反映社会发展主旋律的电影却日日减少。

(2)电影表现形式的商业化。

宏大的场面、激动人心的音乐、美仑美奂的画面以及靓丽的演员等视觉表象。

启用大批中青年明星尤其是港澳演艺界大腕参演,是一种创新,这对于扩大其吸引力、影响力,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中国传媒[摘要]本文以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对中国传媒实践产生的影响为宏观的外部场域;将西方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发展演变以及全球性扩张作为研究中国传媒消费语境形成以及消费特征研究的参照,探究中国消费社会相同的形成和发展特征以及新闻传播实践所受到的影响。

[关键词]消费主义;大众传媒一、西方社会消费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主义起源与19世纪末的美国社会有密切的关系。

19世纪40年代开始,商业化的农业生产在美国出现,电气工业同时兴起,大公司大企业也随着产生。

这是现代消费主义在美国产生的经济基础。

美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主义的社会因素按照《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作者丹尼尔·贝尔的分析是“幻觉剂哄动”取代了新教伦理。

新生活方式的出现是因为美国人的感觉方式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从美国社会高消费经济状态下新的购物习惯的发展,及其对新教伦理和清教精神的侵蚀中”,我们可以看出变化,[1]“经济冲动”代替了“宗教冲动”,换句通俗的话说: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勤俭持家被炫耀式消费所取代。

有研究表明,“家庭主妇”的消费、百货公司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妇女在购物、做饭、工作休闲等方面的消费风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休闲方式的特点是休闲的场所都在公园、舞厅、沙龙、电影院、赛马场、体育馆等公共场地。

一直到今天,这些项目仍然是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内容。

在消费方面,广告起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资料显示,从1870年到1910年间美国日报类报纸的发行量增长了9倍。

全国性的新闻机构和大报连锁机构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比如“普利策”的名字就是这时出现在媒体的。

杂志上的广告给妇女带来新时尚理念,最后把读者变成了消费者。

[2]社会学家凡布伦(Thorstein Veblen)在《有闲阶级论》里把美国19世纪的消费风气用“炫耀式消费”的字眼来概括,这表明了早期美国消费的“贵族化”特征;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的美国消费主义的显著特征是“大众消费”。

有学者分析认为福特主义创造了工薪阶层消费模式。

标准化规模化的大批量生产使工人消费得起住宅和汽车。

“一天工作8小时,挣5美元”,就是福特主义用以吸引工人加入消费主义行列的重要手段。

所以消费社会的大众性崛起“与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规模工业生产方式有着密切联系,”[3](P 3)“在葛兰西看来,现代消费主义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再生产以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再生产的一种新形式。

”[3](P 7)无论怎样,发端于福特主义的美国大众消费文化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核心”。

[3](P 97)美国消费主义的高潮出现在近20年,这与技术的进步和媒体的宣传有直接的关系。

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纷纷从“成熟阶段”飞速跨入“高消费”阶段。

在此阶段,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将商品的“符号价值”发挥到极致,制造出“模拟世界”,消解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消费主义文化至此完全形成。

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开篇所说的:“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

……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商品消费改变了日常生活,改变了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

[3](P 1)在消费社会里一切皆成为了消费品。

西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被称为“消费社会”、“富裕社会”。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有相当影响的消费观、价值观,在西方社会得到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传播。

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弗·杰姆逊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没有旧式意识形态,只有商品消费,而商品消费同时就是其自身的意识形态。

”[4]英国学者汤林森(J. Tomlinson)指出:“资本主义的文化重点就是消费的行为过程与经验的商品化……资本主义文化的扩散,实质就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张扬,而这样一种文化,会使所有文化体验都卷入到商品化的旋涡之中。

”[5]二、消费主义的全球性扩张“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6]这代表着为消费而消费的“形式主义”意义上的社会行为,消费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理由。

购物和消费成了消费社会的最高原则。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消费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的迷恋。

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物欲至上,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生活的主导价值。

不仅发达国家如此地将“拥有和使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长的物品和服务”作为主要的文化志向和“可看到的最确切的通往个人幸福、社会地位和国家成功的道路”(杜宁,1997),而且这也成了全球的趋势。

马克思的预言也证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7]发达国家通过资本的转移和扩张,将消费主义伴着消费品的输出传播到世界各地,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而“自然而然”植入了世界各国。

例如拿跨国公司来说,他们基本上是以西方国家为母国,以发展中国家为客国,它在第三世界的“登陆”是以消费主义的扩散为先导的。

消费文化首先是在西方社会中形成主流,然后通过大众媒介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单向传播。

[8]并且随着互联网络在世界各地生根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

传统的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等等,都在陆续入住互联网,使其产品和服务得以为人们普遍共享。

现代传媒正在大大增进全球的沟通,不分国籍的人们,从最小的村庄到最大的都市,正通过电子媒介汇合到一起,从事娱乐、商务、教育、保健和其他人类活动。

尽管不少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在努力地寻求着与西方社会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平等的对话权,联合国也不断地周旋于世界各国之间,以推动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平等话语权”,并取得了富有实效的成果。

[9] 尽管以阿多诺和霍克海默(1947/1990)为核心的西方知识分子通过对文化产业的考察,对消费社会乃当代资本主义的这种新社会方式和形态进行了痛彻的批判,比如马尔库塞认为表面上人们过着安乐的生活,是“快乐消费者”,但人们获得只是“虚假的需要”,人性被异化了[10]。

然而,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全球化和在科技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在信息传递上拥有的“话语霸权”却一天天地实现着、扩大着,并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甚至有学者表现出了这样的焦虑,“跨国媒介公司的运作,切合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运转逻辑与意识形态需要,媒介帝国主义的现象之所以发生,乃肇因于发达国家(尤其美国)的媒介波及、冲击了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阅听人全盘接受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价值观,成为西方文化霸权的俘虏,并导致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崩溃”(陶东风,1998)。

由此可见,消费主义实际是一种为商业集团的利益所驱动、为大众传媒所推广、将越来越多的人群卷入其中的生活力式,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和“媒体帝国主义”的产物。

三、西方消费主义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中国社会由政治关怀开始向“富裕生活”的理想迈进,消费主义观念开始渗透到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无论是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或是启蒙主义的知识分子文化,无论是现实主义,或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都悄然退出或者被挤出了文化舞台的中央。

曾经令人肃然起敬的人道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种戏谑调侃下变得虚弱,在一种以宣泄和释放为目的的消费主义文化铺天盖地的席卷下,那个悲壮而崇高的普罗米修斯形象似乎正在从中国文化中悄然淡出。

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偶像”不再是五六十年代的黄继光、邱少云,不是70年代的“反潮流”代表,也不是80年代那些思想解放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思想先驱和艺术先锋,而是香港的所谓“四大天王”,是东方丽人巩俐,喜剧天才葛优,是好莱坞明星汤姆·克鲁斯、戴米·摩尔,是一代足球天骄贝克汉姆。

[11]这一切,标志着消费主义文化进入中国。

客观地审视消费主义的“进入”,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是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强大的经济力量对全球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控制的结果,是借助建立在强大经济基础上的实施文化帝国主义战略的归因;而另一方面中国围绕市场经济而建构的新社会体系本身以及为了更大的发展而寻求与世界的接轨也培植了逐渐完善的消费社会环境,从而使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一涌而入,并深刻地迅速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活语境。

在此,消费主义就成为了一个“复合性”话语,包括西方消费主义、中国的消费语境以及由大众传播共同建构的消费文化等。

它们一起在与今天中国传媒互动影响中又共同建构了新的传播活动体系。

为了实现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其市场运行及生产行为不能不瞄准公众消费动向,不能不围绕消费旋转。

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着眼于消费的运作机制和西方社会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当前我国大众传媒呈现出一定的消费主义倾向。

[12] 笔者以为中国传媒呈现出的消费主义倾向的典型表现是“新闻的变异”。

曹顺庆先生曾就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范式的创新研究提出过“文学变异学”[13]的研究思想,作为一种方法论,他认为:(1)人类文学的发展历史中存在着不同文学体系的横向交流,在交流中本土文学吸收和借鉴异域的文学素养会产生出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禅宗文学;(2)文学在接受过程中更多地带有审美和心理的复杂因素,而这样的因素通过文化的“过滤”和“误读”形成的“接受性文本”是接受者的“想象物”,这种“想象物”既有个体的特征,更会作为“社会想象”而成为集体性的整体呈现。

接受美学理论从更具普遍性的艺术规律着手,而文化阐释的方法则为我们的讨论提供了更多的维度。

“文学变异学”的提出应该说不仅为比较文学的学科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也为今天新闻学的研究指出了更为有效的研究路径和方法。

新闻作为一种“生产者式文本”(费斯克)从传播者、讯息、受众、媒介到接受效果的生产和接受过程中,都始终存在着各种因素相互间的影响互动,大众传媒的“生产意义”和“接受意义”是不完全相同的(霍尔)。

“变异”原是生物学的概念,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后来就衍生泛化到指某种事物相同类型之间随着时间推移在形式上、个性特征上发生了变化与差异。

本文认为新闻的变异在现实中存在于三种层面上:(1)制度影响下的变异。

这种制度,包括宏观的制度,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也包括如集权似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体制和私人占有、社会“原子个体”似的体制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