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氓》《采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氓、采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氓、采薇](https://img.taocdn.com/s3/m/c467873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a.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文化背景;2.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氓》和《采薇》的思想内容,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3.学习并掌握《诗经》两首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2.理解并运用两首诗的基本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的背景和文化价值,带领学生进入《诗经》的世界。
2.讲解《氓》:引导学生朗读《氓》,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情与婚姻的主题,体会其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重点讲解第一章和第三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3.讲解《采薇》:引导学生朗读《采薇》,讲解生字词和难点,带领学生了解古代征兵制度和小农经济下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重点讲解第六章和第七章,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和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4.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以及其中的基本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分享交流:请各小组分享探究成果,并就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6.课外拓展: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基本表现手法,阅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经》中的其他篇章。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与提问: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朗读和提问,让学生了解《诗经》的文化背景和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解决学生阅读中的困难。
2.合作探究: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探究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展示与《诗经》有关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教师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e155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5.png)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教案来源与背景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两篇诗歌《氓》和《采薇》编写而成。
《氓》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中表达了对贫苦民众生活艰难的关切;《采薇》则是《诗经·国风·邶风》中的一篇,通过描写关于女子的形象,并反映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
通过研读这两篇诗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教学目标•理解《氓》和《采薇》中的寓意和主题;•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氓》和《采薇》的写作背景和文学价值;•理解诗歌中的表象与寓意;•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
教学准备•课本:人教版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纸笔和书写工具;•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印象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10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氓》和《采薇》这两篇诗歌,并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学生可以读取课本中的解读部分,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诗歌的寓意。
阅读和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相关诗歌的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遍诗歌。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3.解读诗歌中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寓意,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讨论和分享(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寓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总结出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让学生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巩固练习(20分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课后作业1.阅读并分析《诗经·氓》和《诗经·采薇》;2.完成相关练习题。
《诗经两首(氓 采薇)》
![《诗经两首(氓 采薇)》](https://img.taocdn.com/s3/m/49f0086105087632311212f3.png)
内容赏析
《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 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人物: (憨厚老实)
(
对 女:将子无怒
比
载笑载言
)
(热情纯真)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自私变心)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勤劳辛苦)
反是不思 (冷酷无情)
亦已焉哉 ! (毅然坚决)
内容赏析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 沉痛的认识是什么?
从追忆回到现实,抒发内心的悲伤,全诗 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
概括主题:
《采薇》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 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 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 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 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 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玁 狁入侵)的厌恶和反感。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
婚后三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高中语文必修2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必修2必背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422786d5bbfd0a795673cf.png)
《诗经》两首《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两首译文《氓》译文那个人老实忠厚,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
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
你用车来迎娶,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哎年轻的姑娘们呀,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29f62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3.png)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导语】学习高一语文需要讲求方法和技能,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那么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有哪些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采薇--《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诗经》两首:氓、采薇、硕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氓、采薇、硕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aebae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b.png)
《诗经》两首:氓、采薇、硕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地位、内容、手法)。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
培养阅读欣赏我国古代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1.了解《氓》中赋、比、兴的手法,《采薇》中的重章叠唱的手法。
2.学习《氓》,把握主人公情感变化及人物形象;学习《采薇》,赏析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启发点拨【知识链接】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作品。
通常称为《诗》,或《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其中《国风》大部分和《小雅》少部分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面目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另外,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章叠唱的章法也是其显著特点。
【学习过程】一、基础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非我愆期()乘彼垝垣()自我徂尔()其黄而陨()尔卜尔筮()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隰则有泮()不遑启居()小人所腓()王事靡盬( ) 雨雪霏霏()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无以士耽()躬自悼矣()言既遂矣()言笑晏晏()犹可说也()士贰其行()忧心孔疚()杨柳依依()3.翻译句子(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379e47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f.png)
《诗经》二首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学习诗中的融情于景、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并体会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氓》诗中的女仆人公形象。
2、探究《氓》诗中女仆人公爱情悲剧的缘由。
3、揣摩《采薇》诗中仆人公的思想感情。
体会征人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情感经受。
三、书目推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作为最古老的中国文学源头,它是一部越读越觉奇特的经典。
为什么斑驳的岁月未使它绽放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它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中蒙受损失?请同学们去读读作家安意如的《思无邪》,她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始终存活于心”;或者去看看鲍鹏山的《第三只眼看〈诗经〉》,学会怎样用别样的阅读方法解读《诗经》。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诗经》的河流,感受其芳香,接受其哺养,也让秀丽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请一同学背诵毛泽东《沁园春·雪》思考:“稍逊风骚”何意?“风骚”何意?为什么特殊点“风骚”?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介绍《诗经》学问《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
下面请一学习小组介绍《诗经》这部宏大的作品。
请大家完成《学案》中文学常识题。
•播放朗读音频,要求同学完成《学案》字词注音任务。
•同学自由诵读诗歌。
留意四言诗的节奏韵律。
(二二节拍)•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小组争辩解疑)自读文本,思考:①《氓》侧重叙事,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仆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女仆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足,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了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当地结了婚;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时间消逝,随着生活的好转,“氓”的脾气却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也荒唐起来,对女子始乱终弃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难过难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60c21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4.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氓》和《采薇》是诗经中的两首,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翻译与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氓》翻译与赏析【原文释义】氓之蚩蚩(氓,(méng):古义指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抱布(货币,一说布匹)贸(买)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婚事。
即:靠近;我谋:宾语前置)。
送子(对男子的敬称)涉淇(渡过淇水。
淇:淇水,卫国的河流),至(到)于顿丘(地名)。
匪我愆期(推延日期。
愆(qiān):过,误),子无良媒。
将(音(qiāng),请,希望)子无怒,秋以为期(把秋天当作婚期)。
乘彼垝垣(登上那破旧的墙。
乘:登上;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以(目的连词,来)望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一说返回关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泪流貌)。
既见复关,载(相当于连词“则”)笑载言。
尔卜尔筮(你用龟甲和蓍草占卦。
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无咎言(卦象没有不好的话。
体:卦体,卦象;咎言:凶,不吉之言)。
以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财物,嫁妆)迁。
桑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未落,其叶沃若(润泽貌)。
于嗟(相当于“吁嗟”,叹词)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指男子)耽(沉湎于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坠落)。
自我徂尔(到你家,嫁与你),三岁食贫(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
三岁:指多年)。
淇水汤汤(水盛流貌),渐(沾湿)车帷裳(女子车上的布幔)。
女也(语气词,表示停顿,下面同此)不爽(差错),士贰(差错)其行(德行)。
士也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
靡:无,不;室劳:指家务活);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夙:早),靡有朝矣(不止一日)。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71161c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0.png)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一、《诗经·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二、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六、《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诗经》两首《氓》《采薇》(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诗经》两首《氓》《采薇》(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8a854d7e21af45b307a8f6.png)
《诗经》两首《氓》《采薇》(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诗经》两首(氓采薇)教案教学目的: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经》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了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知识(地位、内容、手法、节奏)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欣赏我国古代诗歌的能力2、学习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标:1、了解诗经相关知识2、熟读全诗,疏通文意过程一、让学生根据书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教师补充内容:《诗经》305篇,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其中《国风》大部分和《小雅》少部分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面目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
《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
![《诗经》二首《氓》《采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26913a6c175f0e7cd137d3.png)
语文2.5《诗经》两首 氓 采薇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
![语文2.5《诗经》两首 氓 采薇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e6262875af1ffc4ffe47ac39.png)
4. 将
5. 以
将子无怒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秋以为期 () 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参考答案: 1. 动词,说/名词,预兆/助词,无实义/动词,谈论/名词, 话 2. 动词,顺心、满足/动词,通,达/副词,终究,最终/副 词,终于 3. mǐ动词,无,没有/mǐ动词,倒下/mǐ动词,退却/mǐ动词, 溃败/mí 浪费 4. qiānɡ动词,请,愿/jiānɡ动词,扶,持/jiànɡ名词,将 领/jiànɡ动词,率领 5. 介词,把/连词,来/介词,用/介词,由于,因/副词,通 “已”,已经
二、背景材料 《氓》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 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 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 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 衷肠。 《采薇》是《诗经· 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 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大 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周代北方的狁(即后来的匈奴)已 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 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 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归来时之作。 诗中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 秋以为期。 译文: 2.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 参考答案: 1. 状语后置句把秋天订为婚期。 解析:正常句式应为“以秋为期”。 2. 判断句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 解析:“匪”为表否定的判断词。
目标三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六、《氓》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来表现氓和女主人 公的性格,试结合对比手法简析《氓》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对比是诗 歌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比,可以使人物形象 特征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清晰。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①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②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③女主人公不同人生感悟的对比。
《诗经》二首《氓》《采薇》 ppt课件最新版
![《诗经》二首《氓》《采薇》 ppt课件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18e3e4240c844769eaeeb0.png)
采 薇
听课文朗读, 把握文章中的重 点和难于读、理 解的字词,对照 课文注解,初步 疏通文章的大意。
探讨: 这首诗表现了士兵怎样的情感?
手法:一、重章叠唱.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 唱。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 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 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归主 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 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 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 4、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糜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艺术手法: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比:是譬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兴是寄托,即先说他物以引 起诗歌所要吟咏的事物
找出文本中体现这些手法的句 子并做分析
结构图: 情节 手法 感情基调
热情 恋爱
• 第一章:男子求婚 (赋) 女子许婚 • 第二章:男女恋人 (赋) 相思结婚 • 第三章:劝诫女子 (比、兴) 不要痴情 • 第四章:控告男子 (比、兴) 移情别恋 •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赋) •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赋、比、兴)
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 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 别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 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 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露出,含蓄隽永,余 味无穷。
情与景的交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 小雅·采薇》篇里的句子,不仅富有节奏音律之美,而 且开创了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
初步感知
一:《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 简单概括情节。
二: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 最痛楚的认识是什么?
高中语文 4《诗经》两首(氓、采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4《诗经》两首(氓、采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8d8795a40722192e4436f611.png)
《氓》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启发法教学用具课本《诗经》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全班背诵《蒹葭》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泉,又被称之为“诗三百”。
初中我们就已经学过了《诗经》名篇《蒹葭》,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经》去欣赏品味她的美——《氓》。
二、目标展示(1分钟)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三、《诗经》知识点回顾(6分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3、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7、形式特点:A、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多数为隔句用韵。
B、多采用赋比兴手法。
C、以四言诗为主,而又灵活多变。
四、读(20分钟)1、自主朗读,解决文中重点字词读音。
蚩【拼音】:[chī] 匪【拼音】:[fěi]淇【拼音】:[qí] 垝【拼音】:[guǐ]徂【拼音】:[cú] 隰【拼音】:[xí]泮【拼音】:[pàn]2、听音频朗读,注意把握本诗节奏。
诗经两首氓采薇原文翻译
![诗经两首氓采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723d22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0.png)
诗经两首氓采薇原文翻译1. 诗经两首《氓》《采薇》的译文《氓》白话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
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采薇》白话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2b1b5a1711cc7931b71665.png)
人教版必修二:《诗经·氓》《诗经·采薇》教案学习目标:.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检查:了解了哪些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氓》【教学目标】、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风 · 氓 《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 单概括情节。
《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 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 痛楚的认识是什么?
《氓》
情节: 恋爱 章节: 一 二
婚变
三四五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人物: (憨厚老实)
(
对 女:秋以为期
比
载笑载言
)
(热情纯真)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 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 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 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 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 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 乐。”
再次,旋律协调,音节和谐,
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 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 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 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理解前人对这两句诗的 评价。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 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 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概括《采薇》每章内容
• 一 “玁狁之故” 难归的原因
•二
“忧心烈烈” 军旅的忧苦
• 三 “忧心孔疚”
•四
“一月三捷” 作战的情况
• 五 “玁狁孔棘”
• 六 “我心伤悲” 归来的悲伤
概括 :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 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 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不满。
(自私变心)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辛苦蒙辱)
决绝
六
反是不思 (冷酷无情)
亦已焉哉 ! (毅然坚决)
痛楚的认识——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提问: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社会 意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 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 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 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 负责任的丈夫,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
重章叠句
• 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即 乐曲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 和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 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 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 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使 用这一手法,一是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 旋中有递进,一是突出了主题。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鉴赏要点3
•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第四章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 引发下文,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 活由幸福而至痛苦。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 艺术效果。
——描写戍边战士归乡途中,雨雪阻隔,饥 渴交加,以及痛定思痛的心情。语调低沉,低回 往复,多以叠字加重气氛,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
《诗经》二首
《氓》 《采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 或 《 诗三百》。,汉 以后,始称《诗经》
内容:风 雅 颂 诗经六义
手法:赋 比 兴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现实主义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
头。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鉴赏要点1
• 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卫风·氓》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 诗体格局,是它的最大特色,对我国后世 诗歌创作,有至为重要的影响,是《诗经》 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鉴赏要点2
• 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 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 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 现生活图景。
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 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 、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 写饥渴难当,但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 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
诗末章首四句, “昔我往矣 ,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代传诵 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