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茹志鹃小说《百合花》

一、生平和创作

茹志鹃(1925年农历9月13日-1998年公历10月7日,终年73岁。),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

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开始发表小说(《何栋梁与金凤》),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大代表。曾任《上海文学》编委。

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百合花》写于1958年3月,在写作《百合花》之时,茹志鹃任上海《文艺月报》小说组副组长,她不好意思把自己写的东西过多地发表在自己工作的刊物上,因此没有把这篇作品给编辑部领导看,而是把它寄给了别的刊物(《人民文学》),但是寄出去退回来了,再寄出去又退回来了(《解放军文艺》),他们的意见是这篇作品“感情阴暗”、“不够昂扬”等理由,不能发表,这样一来,作品连修改的余地也没有了。她为《百合花》伤心,同时,也发觉自己对文艺的看法和那些编辑部存在距离。后来,《百合花》终于在陕西的《延河》1958年第4期发表了,并得到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的赞赏;“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

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茅盾:《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之后被《人民文学》同年6月号转载,从此茹志鹃声名鹊起。《百合花》就这样成为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她在“十七年”的主要作品集有:

《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等。

《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

新时期以来,茹志鹃发表的主要作品有:

《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草原上的小路》(《收获》1979年第3期)、《儿女情》(《上海文学》1980年1月)、《家务事》(《方文学》1980年第3期)、《一支古老的歌》(《文汇增刊》1 980年第3期)等。

新时期出版的作品集有:

《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茹志鹃小说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她从那条路来》(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茹志鹃作品欣赏》(文本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由于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等各种原因,茹志鹃新时期的风格有所变化,抒情中含有冷静,委婉中显出直率,细腻处透出锋芒,微笑里含着沉思,即不是田园牧歌式的赞颂,也不是血泪淋淋的揭露。

她的一些作品还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二、茹志鹃的创作分类:

茹志鹃的作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如愿》、《静静的产院》、《春暖时节》为代表的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品,注重在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中勾划人物

的性格特征并触及他们的精神历史;第二类是以《百合花》、《高高的白扬树》为代表、抒情性较强的作品;第三类是以《关大妈》、《三走严家庄》为代表、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

第一类作品是作者写得最好的,几个女性的心理刻划细腻、生动。《如意》中的何大妈在旧社会是一个苦苦捱日的妇女,新中国的成立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里弄生产小组的新型的生产关系让她对自我的价值有了新的确认,这使她越发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的意义之于她,更多的是确认自我。但何大妈的儿子、媳妇却并不支持她的工作,这让何大妈苦恼。她回想着自己解放前受的非人待遇,回想着解放后自己闲赋在家时内心的落寞,体味着自己自从参加工作后所感到的被别人需要的快乐,何大妈对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渐渐有点明白了,她便对儿子、媳妇的不理解感到格外难受,对自己工作者的身份也就更在意。小说写得最有趣的是何大妈星期天一清早起来准备去她们的挂钩工厂领材料这一细节。在此细节的描写中,将何大妈完成任务前的兴奋、认真,在儿子媳妇面前的好胜和对孙女的慈爱全勾划出来了。这就使小说的人物有了丰富的内心情感,而且她还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静静的产院》则写活了谭婶婶从最早学习、推行新法接生时的坚定,到产院组成后的兴奋及自豪,到在更年轻、更讲究科学的荷妹面前的不自在、生气,再到重新鼓起勇气学习自己不会的医学知识,这一条内心活动长线。特别是谭婶婶在产院头次和刚分回来的荷妹见面时,她炫耀式地向荷妹介绍产院各方面发展的情况,却冷不防被荷妹浇了一盆冷水,她对荷妹的态度便来了一个大转弯。她以自己曾有的成绩支撑着自己的骄傲,却发现在荷妹所讲的科学面前她是落伍了,她在对荷妹的说教中掩饰自己的失落,其较大的内心波澜被作者轻轻巧巧地把握住了。在这一类作品中作者不仅写活了许多新型的女性形象,还表达出了她对这些女性的精神世界、发展前景的思考。

作者的第二类作品在发表当时取得了较大的反响,《百合花》是作者的成名作,被茅盾赞为是“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作品。这些作品都抒发了对军民关系、对美好心灵的歌颂之情。这类作品并不是空洞地煽情,而是通过细节的巧妙设置来抒发细腻的情感。《百合花》里新媳妇在已牺牲的通讯员衣服上留下的绵绵针脚、铺在通讯员棺材里的崭新的百合花被,《高高的白扬树》里反复出现的白扬树都引出了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显示出作者处理这些题材时举重若轻的才能,作品的构思相当精巧,但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却不如第一类作品中的来得厚重。

而作者的第三类作品则表明她曾在革命斗争题材的选择方面做出过努力,但从审美角度来看它们是茹志鹃作品中最薄弱的部分,甚至作者在前两类作品中表现出的构思的精巧性、细节的传神性在这类作品中都较缺乏。如果说《关大妈》是作者的初期作品,还可另当别论,那么《三走严家庄》中形象刻划方面的粗疏则说明作者对人物革命性因素的强调使她忽略了对人的丰富内心世界的思量。这类作品的生动性也远不如她其它两类的作品。茹志鹃的创作实践的成败再次表明小题材处理好了同样具有冲击力,而大题材处理不好,也是苍白无力的。

《百合花》1958年问世,开始显露了这位女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此后两三年里,又接连发表了一些艺术质量较高的作品,如《如愿》、《春暖时节》、《静静的产院》等。

三、作家创作风格:

茹志鹃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在“文革”前的短篇小说之所以受到注意,主要在于其异常突出的独特风格,这是一种在当时突破常规的风格。无论是写过去的战争生活还是写当时的现实生活,作家总是使用一种淡淡的耐人寻味的抒情的笔调,并且不自觉地、完全是来自经验层面地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