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复习文言文实词积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 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 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文言文实词积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 理解”项下要求学生“理解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本讲中的特殊实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这些 特殊实词分散在实词含义和文言文句子翻译题中考查,并且成为大家读懂整 个文言文本的助力,减轻阅读中的障碍。 文言文中,实词解释和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显性的分值达到8——10分, 另外,实词掌握得好,读懂文段也有利于回答其它的题目,因此,它也有着 不定量的隐性分值。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 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 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 现在已改用“少”字。
(一) 同音通假 借字和本字上古声母和韵部都相同的通假,叫做同音通假。由于同 音通假涉及到古声韵的知识,所以一般也不常考,了解即可。 (二)近音通假 借字和本字上古声母和韵部相近的通假,叫做近音通假。近音通假 有三种类型:声母相同,韵部相近;韵部相同,声母相近;声母相 近,韵部也相近。 (三)义近且同音或近音的通假 义近且同音或近音的通假,实属于同音或近音的通假的范畴。它专 指同音或近音的通假中借字与本字字义相近的一类。这类字看似今 天的同音或近音的近义词。王力把这类字归为同源字,在古籍中常 常通用。由于两字字义相近,很难判断二者是否具有通假关系。
通假字的判别标准 依据通假的定义和类型,我们可以把辨别两字之间是否具有通假关系的判别标准概括为 三个方面。 一. 借字与本字的上古读音要相同或相近。所谓的相同指二者的声母和韵部都相同;所 谓的相近指二者的声母相同、韵部相近,或者韵部相同、声母相近,或者声母相近、韵 部也相近。 二.借字与本字在字义上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来说,两字字义的差异性主要从字 的本义或者与本义最近的引申义去判别。对于同源字,应先辨清它们字义间的微妙差异, 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别二者是否具有通假关系。第三、借字与本字要具有共时性。所 谓的共时性,指借字与本字要处于同一历史平面上。
导入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音近或形近的字来替代, 这种现象叫通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这120个文言实词都是多义 词,其中不少字还是多音字,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但是再难的实词记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文言实词的运用主要分五类: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
词义弱化 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 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 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 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 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 《法言· 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 “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 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古今异义 高考常考古今异义简析: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 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 “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 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 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 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 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 “瓦”。
通假字 通假字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献和文言文教学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们常常会见到文章篇目注释处有“某”通“某”的字样。这些通 假关系的注释,有合理的,也有部分是误断的。要正确把握文言文 中的通假字,须对通假字中通假的定义、类型和判别标准等有明确 的认识。通假字的产生是建立在两字具有通假关系的基础上的。通 假字中所讲的通假,实际上是指古人在用字上的一种本有其字的假 借。 通假字类型: 从语音的角度,人们常把通假的分为同音通假和近音通假两种 类型。依据他人的研究成果,考虑义近通假的特殊性,我们把通假 字中的通假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同音通假、近音通假、义近且同音 或近音的通假。
下列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张良出,要项伯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答案】 D 【解析】 讲解用时:10分钟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通假字的用法。 (2)A项,“还”通“环”,“共”通“供”。B项,“说”通“悦”,“振”通“震”C 项,“反”通“返”,“要”通“邀”。D项,“蚤”通“早”,第二句没有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