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古代哲理诗的赏析_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书有感(二)
[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艨艟:(也作:蒙冲)古代大的战舰。 推移:舟大水浅,必用多人推动才能 移行。
观书有感(二)
[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描写的是春天水涨后船在江中自在行的自 然现象,春水未至舟难行,春水泛涨则大船也如 羽毛般轻,顺水自在而行。
以理趣见长,耐人 寻味,给人以教益。 * 内容上通俗易懂, 但寓意较深刻。
表达哲理的形式 借景说理 《观书有感》 即事说理 《诫子弟》
哲理诗常见修辞 比喻 类比 对比
托物说理 《画眉鸟》
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由表及里
艺术形象 原意 隐含理趣 新意
由此及彼
Fra Baidu bibliotek由浅及深
讨论探究 强化训练一: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巍峨的青山之巅,翠竹挺拔峭立,它的 根部正紧紧地抓住山石,毫不放松。竹子把 根扎牢,任凭什么方向吹來的风,全然抵挡 得住,愈遇折磨袭击,它竟愈加坚韧。 【理趣赏析】
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实的基础,即使 遇到再大的打击,也会永立不败之地。
例诗范解(一)
*借景说理
观书有感(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渠:代词,指方塘。许:这样。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字面解读
观书有感 (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中 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 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 来。
——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 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
哲理解读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才知道把它锁在金笼里,实在比不上让它 在山林里自由啼鸣的悦耳动听。
笼中鸟 —— 对 林中鸟 比 朝中排挤 —— 放情山水
【理趣赏析】 万物贵在自由,宇宙万物之美在 能够自由自在。
方法点拨
*
哲理诗特点归纳
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谨慎 防范,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处”,难免 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
【理趣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讨论探究 强化训练三: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高考链接
高考模拟题:仿照《卵石》形式,自选一个物象再写一首哲理 诗。 卵石 沐浴在溪水中 岁月恒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2010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材料作文“哲理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 诗歌体除外。
谢谢大家!
2013.6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喻体
*借景说理* 本体
丰富的学识 读书学习 ——
清澈的方塘 —— 源头活水
(二)解读隐含理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 意
阅读此诗,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 的人生哲理?
点拨:
(1)借景抒情(寓理于景),描写风雨之夜,江 上风大浪险,而大雨过后,依旧是满山绿树之景 。 (2)对比,将雨夜的风浪与雨后的青山绿树相对 比。 (3)比喻,将江上的风浪比作人世间的种种不平 与困境,将青山绿树比作一切美好的事物。 (4)借以上三种手法来说明不管人生的困境有多 少,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是永远长存的,这就需 要以平常心面对逆境,以乐观的精神去搏击风雨的 人生哲理。
联 想
比喻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从生 活中吸取养料才能拥有丰富的学识。
新 意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 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 进。
例诗范解(二)
*即事说理
诫子弟
[清] 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背景解读
一诗平风波
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 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乡 湖南的书信,说他家人为 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 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 诗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 寄回,家人看了此诗后, 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哲 理 诗 句 展 示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2、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古代哲理诗的赏析
教学目标 例诗范解 强化训练 高考链接
教学目标
1、重点:通过鉴赏哲理诗 的艺术形象来体会蕴涵在 诗中的丰富哲理。 2、难点:在熟悉哲理诗特 点的基础上赏析哲理诗的理 趣。
遵化一中
赵晓琴
阅读此诗,回答问题: 王昭君
清 刘献廷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理趣?
字面解读:后宫里的美女,像王昭君这等姿色的, 还多的是,只因为昭君要嫁到外国,临行前向皇帝 辞别时,才被元帝发现了她的美。至于那些始终没 被皇帝发现,白头宫中的美女,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哲理解读:甚至可以引申为,社会上不是没有人才 ,而是人才被埋没的悲剧实在太多太多了!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前四句)
游山西村(前四句)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理趣赏析】
既是实景描绘,却又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认清目标,努力开 拓,就会摆脱困境进入新的境界。
字面解读 《诫子弟》
[清] 何绍基
哲理解读 全诗用类比手法 说理警世:在短暂 的人生中,要目光 长远,不因小利而 损害人间情义。
千里传书只为墙,
让人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例诗范解(三) * 托物说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小结:哲理诗常见艺术方法:
1、寓理于景(借景抒情)
——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2、比喻,常为借喻 3、对比 议论
知识梳理:
哲理
“哲”者,智也。(《尔雅》) “哲理”就是指充满智慧能给人 教益的道理或事理。
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 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 的诗歌。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 而不露,引人思考。
【理趣赏析】
1、要想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2、指只要借助外力,创造好条件,做起看 似困难的事来也轻而易举。
讨论探究 强化训练二:
泾 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