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第6页,共41页。
示例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05全国卷3]
B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
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
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
的到来 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 制定 震撼 推迟
陷于不良境地而不能自拔。
2.推敲
推求
“推敲”指写作的斟酌字句,也指反复琢磨,
“推求”指根据已知条件或因素来探求。
3.凌乱
紊乱
“凌乱”往往指具体的内容:“紊乱”往往指较为
抽象的内容。
第35页,共41页。
4.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

不能袖手旁观。
C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2006高考辽宁卷】
第10页,共41页。
五. 正确使用实词的方法
(一)去同存异,辨细微差别 1.从词义上辨析 2.从语法上辨析 3.从色彩上辨析
第20页,共41页。
2.他 不住内心的激动。 (a、克服b、克制)
b(“克服”的对象多是客观上的困难、错
误等 “克制”的对象多是主观上的情感、 愿望等)
3.这些科学论据令人
(a、信服b、佩
服)
a(“信服”的对象一般是道理、事实、言论
等; “佩服”的对象一般是精神、品德、能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 ②试题的设问形式固定不变。
• 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如 2009年江西卷、湖北卷。
精选课件
4
• ③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 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
兼顾。
• ④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 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更好的问题。
• ⑤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
•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精选课件
8
• 【解析】 •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 ⑤另外,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对新词语的考 查。2005年人教社已经将“新词语”列入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语言文 字应用》(选修)中。“日新月异”的新词语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 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设题考查新词语 也是对广大中学生规范使用新词语的检验。
精选课件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 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精选课件
11
•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从意义方面辨析
• (1)辨明范围
•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 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 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 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
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课件(共26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课件(共26张)

切中要害的意 思。但"一语道 破"能带宾语,
根心底的农民情结和人 民情怀。
"一语中的"则 ②这位政治家目光如
词)—节俭(形容 不能带宾语。 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
词)”等。
批评往往

3、词语用法方面
辨析角度
阐释
方法示例
例题
①这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
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是指
用于自己还是 他人,是谦称 还是敬称,是 用于一般对象 还是特定对象, 是主动性还是 被动性。
,拉各斯就是
其中之一。
4、例题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美,是中国最靓丽的幸福底色。这些年来,我国 坚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各地把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案头 来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________地方发展共识,“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成风化人、深入人心。 • 巨变的背后,是中国________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行动。加快立法 步伐,夯实生态多样性保护法治根基,50余部法律法规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 坚实________。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辨析角度 阐释
方法示例
例题
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分 面目一新/面目 ①一排排崭新的高楼
褒、中、贬
全非。 "面目一新"指样子
大厦沿国道平行竖立, 房前屋后停放着三三两
三种。例如 “成果
完全变新(指变 好)。"一新",明 显表明为褒义词。
两款式新颖的小车,绿 化带、小庭院、炮台景、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分析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分析




熟语的能力,命题形式一般为“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从近两年的高考考查情况来看,这一考点的考查频率极高,全国各地区的高考

试卷中有多套涉及。 如 2011 年山东卷针对这一考点设置了两道题,
一道考查辨析选 后 对

用近义实词,一道考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安徽的高考试卷中,成语的考查频率



用实词”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同音、近义

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从词义方面考查

(1) 注意词义的范围



有些近义词的差异,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


这方面思考。例如:“战争”和“战役”都是指作战,但“战争”所指范围较大,
点 探

__ ④ __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

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 __ ⑤_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后 对

答:① 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快 训
解析: ①要和后文对应, ② 应起强调作用, ③表示幼稚之处还是少数, ④ 表递 相
D.包含 包括 包罗



【解析】 D 组词汇中, “ 包含 ”、“包括 ” 、“ 包罗 ”三个词同义, 都是 “里

边含有 ”的意思,但适用的范围依次由小而大。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B “化装”和“化妆”,前者强调身 份或者形象的改变,其结果是“隐藏”自 己;后者则仅仅是为了美化自身,主要是 容貌的打扮,结果反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 自身。 ①迟疑和迟钝, ②演练和演示, ③懊悔和懊恼, ④浮躁和急躁
4、区分个体和集体 (或具体与概括)
这一角度主要针对名词近义词,看起来 没有区别的一些近义词,意义差异并不大, 但有的表示个体或具体概念,有的表示集体 或抽象概念,表示个体或具体的概念一般可 数,表示集体或者抽象的概念往往不可数。 A “人”和“人口”,“人”可以数, 是个体概念,而“人口”是集体概念,不 可数。 ①书和书本,②车和车辆, ③纸和纸张,④书和书籍
B “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 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再如“这个 人小气”,文学语言往往写成“这个人 吝啬”。在选用近义词时,从是否有文 学色彩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也是一条 思路。 ①吓唬和恐吓,②开刀和手术,③兄弟和 昆仲(伯仲),④想念、思念和眷念
“退化”和“蜕化”
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如,“这种动物的耳朵已经退化了。” 蜕化:(1)指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 如“由奴隶社会蜕化为封建社会。” (2)指人的品行变质、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D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 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 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 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汉语的词语除了本身的意义外,还有 附加的意味,这种意味是在使用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它使词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 “挑剔性”,使用时带有了某种色彩。这 种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学会正确使用词语,避免常见的用词错误。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实词用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实词的定义和分类1.1 实词的定义1.2 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第二章:名词的正确使用2.1 名词的定义和特点2.2 名词的格和数2.3 名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三章:动词的正确使用3.1 动词的定义和特点3.2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3.3 动词的搭配和修饰第四章:形容词的正确使用4.1 形容词的定义和特点4.2 形容词的级和搭配4.3 形容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五章: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5.1 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5.2 实词在句子中的功能5.3 实词的替换和同义词使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句子,找出实词的使用错误,并进行改正。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词的替换和句子构建练习。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实词正确使用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实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语文教材,提供实词的相关知识点和例句。

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词的定义和正确使用方法。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实词的练习和巩固。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实词的定义和分类,学会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并能够理解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练习和巩固,提高对实词的正确使用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实词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学内容:第六章:副词的正确使用6.1 副词的定义和特点6.2 副词的分类和用法6.3 副词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第七章:连词的正确使用7.1 连词的定义和特点7.2 连词的分类和用法7.3 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第八章:介词的正确使用8.1 介词的定义和特点8.2 介词的分类和用法8.3 介词的搭配和修饰第九章:代词的正确使用9.1 代词的定义和特点9.2 代词的分类和用法9.3 代词的替换和指代关系第十章: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0.1 实词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10.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10.3 练习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实词知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副词、连词、介词、代词的定义、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它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为 考查重点) 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同音实词和异音实词的规范
应用上。
类型
特点 同音近义词
示例
祛除、驱除,侦
查、侦察 品位、品味,沟 通、勾通 捐赠、馈赠,风
同音 实词
同音异义词
充当语素的字音全不相同
异音 或部分不同的词,而词语
(多用于否定)。
恐怖 5.她脸上就显出[恐怖/恐惧]________的神色来,这是在 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祝福》)
[二者语意轻重不同] 辨析:“恐怖”多指因生命受到威胁而惧怕,语意较重。 “恐惧”泛指害怕,语意比“恐怖”轻。二者的轻重不 同。这里根据语境,祥林嫂的内心应是恐怖的。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
9.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 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如: 参加舟曲救灾的“铁军”________(凯旋 胜利)归来。
“凯旋”是“胜利归来”,本身就有“归来”之义,所
以只能说“胜利归来”,而不能说“凯旋归来”。
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悬殊”是“差别很大”之义, 因此不能说“很悬殊”或“悬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 说“忍俊不禁地笑”;“贻笑大方”不能说“被人贻笑大方” 等。
幽僻 2.这是一条[幽僻/偏僻]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荷塘月色》)
[二者侧重点不同] 辨析:“幽僻”指昏暗而僻静。“偏僻”指远离城市或 中心区,交通不便。前者侧重于“幽”,“幽”有昏暗 之义,并且“幽”本身还含有“僻静”之义,与语境 “寂寞”相应,符合朱自清寻静的想法。后者侧重于 “偏”,指偏远。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文言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文言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几年对词语的考查一般是以选词填空的形 式,也有要求考生判断词语解释的正误。 1、题型以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词语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 语; 3、考查重点为同音词、近义词的意义、用法 及色彩方面的辨析。
考生解题失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不知道词语的准确意思,只凭感性认识 对词语的词义作出判断; ②不知道词语的使用对象、色彩、程度与语 法功能,只凭表象作出判断;
3、不可误用介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个介词 (1)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 交通带来不便。 (2)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光,从 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长。 (3)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优美的 故事。 (4)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配件,就 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 生产的仪器。 分析:(1)中的‚对‛应改为‚给‛。(2) 中的‚从‛应改为‚在‛。(3)中的‚对于‛应 改为‚关于‛。(4)中的‚把‛应改为‚用‛。
二、正确使用虚词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用不 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 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臵,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 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滥用关联词语。例: 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被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 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应去掉‚因 为‛,本句是单句,主干为‚原因…是…‛)
(4)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 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分析:(1)中的‚从‛、(2)中的‚在‛、 (3)中的‚当‛、(4)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 少主语,均应删去。 2.不可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 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 通。如: (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 了热烈的讨论。 (2)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动中发展起 来的。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学案一、考纲阐释词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

“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

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

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

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

本考点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方面,本部分重点解析实词和虚词。

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

二、考点透析(一)实词正确使用实词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实词。

近几年高考侧重于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能力。

近义词主要有两类:一是同音近义词,如:“学力”和“学历”,“必须”和“必需”;二是异音近义词,如:“迟缓”和“犹豫”,“称道”和“称奇”。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意义方面辨析(1)辨明范围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事件”和“事情”都表示人类生活中的活动和社会现象,但“事件”限于指历史上或社会上的不平常的大事情,适用范围小;“事情”可指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适用的范围广。

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如果不注意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就会用错。

(2)把握轻重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符合语境
使用词语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确 保词语与整个文本或对话的氛围、 风格等相协调。
避免歧义与混淆
明确词义
尽量选择含义明确、不易引起歧 义的词语。
避免多义词
避免使用有多重含义或可能引起 歧义的词语。
清晰表达
在表达时尽量做到清晰、简洁,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规范用法
01
04
实词与虚词的区分与辨析
定义与特点
实词
表示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 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具有实 际意义和具体指代。
虚词
没有实际意义的词,主要起语法 作用,包括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等,没有实际指代和具体意 义。
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实词使用
辨析方法
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表达实际意 义和概念,需注意准确性和具体性。
形容词的分类:描述 性形容词和限定性形 容词。
副词
副词定义:修饰动词、形容词 或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 方式、程度等概念的词。
副词的分类:时间副词、地点 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等。
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示 程度或大小。
03
虚词的使用
介词
01
02
03
定义
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 词与句子其他成分之间关 系的词。
词语分类概述
• 词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际意义的概念,包括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虚词则不表示实际意义的概念,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02
实词的使用
名词
01
名词定义:表示人、事 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 名称的词。
02
03
04
名词的分类:专有名词 和普通名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动词
01
02
03
04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状态或变化 的词。
动词的分类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动词的时态
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动词的语态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人、事 物或抽象概念的品质 或特征的词。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 高级:表示程度或比 较关系。
形容词的分类:描述 性形容词和限定性形 容词。
误用副词
总结词:位置不当
详细描述:在句子中,副词的位置应该符合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如果位置不当,就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例如,“小 明不但漂亮而且聪明。”这个句子中的“不但”应该放在“小明”之后,但是放在了“漂亮”之前,不符合语法规则和习惯 用法。
06
如何避免错误使用词语
多读多写,积累词汇
总结词
副词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状态或描述 方式、程度的词。
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示程度或 比较关系。
副词的分类:时间副词、地点副词、 方式副词等。
02
虚词
介词
01
02
03
04
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 句子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
介词通常用于表示时间、地点 、方式、原因等。
常用的介词有:在、于、从、 自从、当、朝、向、在...方面
误用名词
总结词:指代不明
详细描述:在句子中,名词作为指代词时,如果没有明确指出其指代对象,就会 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例如,“小明和小红在讨论,他喜欢吃什么。”这个句 子中的“他”是指小明还是小红,没有明确说明。
误用名词
总结词:使用不当
详细描述:在句子中,名词的使用应该符合其语义和语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扰。例如,“小明是一 名优秀的学生,他经常去图书馆看书。”这个句子中的“他”应该是指小明,但是“图书馆”是名词,不能作为动词“去” 的宾语。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教案教学目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实词教学重点:1、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方法;2、积累常用易错同义词、近义词(见《名师探究》“附录”).教学过程:一、高考分析: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是词语考查的重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在病句辨析题和第二卷的修改题中也会涉及.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二、方法指导: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1、别语素(区别词语的不同语素)(1)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终止中止)析:终,结束;中,中途。

根据语境,应是“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2)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鉴别、鉴赏)析:“鉴别"是指“辨别(真假好坏)”;“鉴赏”是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本题中“盲目地去摹仿”实际上就是不能“辨别好坏”。

2、定范围(确定词语的适用范围)(3)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 .(场合、场所)析: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所:活动的处所(4)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足有上千岁。

(年龄、年纪)析: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范围小.再如:局面—-场面时代——时期边疆——边境——边界战争——战役——战斗3、明色彩(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5)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_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付、应对)析:“应付”敷衍了事,将就,一般做贬义;“应对”是积极面对的意思;选“应对”.(6)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成语)

【答案】选C项。 【解析】A项“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B项“斗转星移”:北斗 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C项“甚嚣尘上”: 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 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这里用错对象,而且褒 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D项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他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大家 。 ⑵我14岁就离开 ,参加了革命。 ⑶年轻人,你应该走出去 一番。 A.效尤 C.效尤 故乡 家乡 经历 阅历 B. 效仿 D. 效仿 故乡 家乡 经历 阅历
答案:D
(二)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
①在那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 侵略战争。(范围最大)
亲自
答案C
考点解析
正确使用实词,需要两种能力 : 对词义的准确理解, 对语境的确切领会。前者是确认能力,后者是整合能 力。高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 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 析的关键。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 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语体的差别等。 常用的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方法有如下三大类 别 : 从 词义 上辨析,从 色彩方面 辨析,从 用法方面 去辨析。
豢养 饲养 喂养
豢养:喂养动物,一般不用于人,若指人时, 则表示收买和利用,含贬义。 饲养:喂养牲畜,可与“员”、“场”组成词 组。 喂养:多用于牲畜,用于人时,只.从属 ---强调所决定的地位关系。 C.隶属 ---强调被支配或管辖。 1、现在,雾都重庆直接 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 2、在中国古代,妇女居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词语
一、近年高考考查实词的情况:
1、能力层级:D(应用)。

2、分值:3分
3、题目特点:近年均是单项选择题,要考生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二、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要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学会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辨析:
从色彩方面辨析
①词的色彩不同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

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如:成果——后果节俭——吝啬维护——庇护聪明——狡猾
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

如:
鼓励、成果、抵御、果断。

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

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

中性词:不表示褒贬。

如:鼓动、结果、抵抗。

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

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

如:陵墓——坟富态——胖兹——现在马铃薯——土豆苍穹——天空
口语: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书面语: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

从词义方面辨析
②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
年华——年岁风俗——风尚书籍——书河流——河
上面的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③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

“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④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

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如:
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制造——创造
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

从运用上辨析
⑤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习惯,不能任意组合。

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
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
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⑥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

“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⑦适用的对象不同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

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对人时,用于一般人。

三、复习建议
1、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平时要注意积累。

2、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
⑴把握语境含义。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

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

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

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如: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从语境看,是整个事件的中间暂停,将来还要继续进行。

因而用“截至”就比较恰当。

因为“截止”是指到某时间停止,不实发展:“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事件仍会发展。

⑵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

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
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

“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

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
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

因而应选“化装”。

⑶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无法通过语素比较进行鉴别。

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如:
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

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

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

“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

”“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

”“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四、考题例析
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___之一。

考古发现__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表明共存
B.发祥地证明并存
C.发源地证明并存
D.发祥地表明共存
答案:B
分析:句中,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的地方,应该是“发祥地”,因为“发源”指河流开始流出,起源:而“发祥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的起源的地方。

第二组词语的选择则取决于句中讲考古发现、证实一个事实,要用“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而“表明”的意思是“表示清楚”,在此句中不适用。

“并存”较“共存”更突出两件事同时进行或同等对待。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人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
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
B.郑重演示引导
C.庄重演示导致
D.郑重演练导致
答案:D
分析:
①句中,发言人是代表国家对美方军用侦察机撞毁我方战机的事件进行表态,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所以要用表“严肃认真”意思的“郑重”;而“庄重”常用来形容个人言语或举止不随意、不轻浮,如“态度庄重”“神情庄重”等。

用“庄重”来形容外交发言人的谈话显然就不合适了。

排除了“庄重”,A、C两项就可以被排除了。

②句中是说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
系统的实地练习,句中有“民警与保安”“迅速出击”等信息,就决定了这里只能用“演练”;而“演示”意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显然与句意不合。

这样,B 项又可以被排除了。

③句是说日本政府批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使“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这一后果,所以应该用“导致”;而“引导”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用在这里显然不如“导致”更准确。

本题所选用的语料,①③句都是国际政治方面的,②句涉及学校安全问题,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能显示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所选的三个词语也很常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