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跨膜运输实例的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细胞通过渗透作用进行水分的输入与输出;能力方面:1、能够对探究实验的结果进行比照分析,得出结论;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和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

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指出半透膜的特性;(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3)通过分析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总结出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根据演示实验,总结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条件,以及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解决方法:通过利用视频演示,实验演示分析以及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对教学难点进行逐一突破。

三、教学过程细胞吸水和失水。

▲师生共同总结: 水分进出细胞与细胞质的浓度和外界溶液是否存在浓度差有关。

▲教师总结:动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提出问题:和动物细胞一起游泳的植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吸水呢?(2)进一步提出问题:植物细胞是不是一个渗透系统,哪些结构相当于半透膜?(3)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重点突破原生质层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半透膜?(4)观看学生进行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操作视频,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候的细胞结构变化,并理解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者失水。

▲图片展示:成熟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光学显微镜下的洋葱外表皮细胞。

〔2〕展示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及质壁别离复原实验照片〔此照片为学生在实验室操作所得真实照片〕:▲教师提问:1、为什么选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2、质壁别离与质壁别离复原的外因和内因是什么呢?min设计思路说明板书设计,辅助教学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①半透膜②浓度差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人教版必修1 细胞跨膜运输实例 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细胞跨膜运输实例 教案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第一学时《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一、课题导入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细胞的边界是什么?3、无机环境的物质如何通过边界进入细胞呢?二、目标引领1、能说出渗透现象发生需要的条件2、能举例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3、能准确描述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三、独立自学1阅读教材P60问题探讨,仔细观察渗透现象示意图,完成讨论题四、四、引导探究1、你能否通过上述讨论归纳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2、漏斗内的水能否一直上升,为什么?3、达到平衡状态时有没有水分子进出漏斗,为什么?五、独立自学2阅读教材P60-611、完成61页思考与讨论2、植物细胞的液体环境指的是?3、什么是原生质层?4、说出案例中实验设计的选材、试剂、用语言描述实验操作过程5、案例中实验的具体现象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6、请准确描述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六、引导探究21、请归纳动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2、请归纳水进出动物细胞的方向3、请归纳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及方向4、能否用0.5g/ml的蔗糖溶液作为试剂?七、独立自学八、引导探究在同一块田里连年种同一种作物会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尝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释原因。

九、目标升华请设计实验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十、当堂自测1、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D、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3.下图是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同一个洋葱鳞茎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药品有清水、30%蔗糖溶液,分析回答:(1)图中A 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①处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②、③、④共同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高、颜色最深的是________细胞图。

(4)如果将C 细胞置于清水中,则该细胞最终将处于图中_________细胞的状态。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具:细胞膜模型、物质跨膜运输动画、PPT课件。

2.学具:实验报告、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细胞膜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细胞膜的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1自由扩散:展示动画,解释自由扩散的特点,如氧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

1.2协助扩散:展示动画,解释协助扩散的特点,如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1.3主动运输:展示动画,解释主动运输的特点,如氨基酸、离子的跨膜运输。

2.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2.1物质浓度梯度:讲解浓度梯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2.2膜的通透性:讲解膜的通透性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展示细胞吸水、失水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2.案例二:展示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失水现象,分析原因。

2.实验二:观察神经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分析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2.强调物质跨膜运输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动画、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主动运输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六、教学拓展1.进一步讲解物质跨膜运输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描述渗透现象,并知道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通过实验演示、自主思考、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体会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以及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难点:理解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细胞的边界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回忆得出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作用是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细胞物质的进出会不会受这个边界的限制?3.不同的物质进出的方式一样吗?你们想知道水分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吗?(二)演示渗透现象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问题探讨”部分,初步了解渗透装置的组成和实验结果。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水分子的渗透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渗透作用进行时,蔗糖分子和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否都通过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通过数量一样吗?为什么?(3)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结果会怎样?为什么?(4)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为什么?最终师生共同得出:(1)渗透作用:水分子顺着相对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

(2)条件:要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三)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请同学们想一下,若把动物细胞也放入与渗透装置相似的液体环境中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忆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材料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并在多媒体上展示红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图中的红细胞出现了什么现象?之后组织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一般都会涨破,但是当细胞内外的溶液浓度差值较小时,不易涨破。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细胞质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策略建议本节用两课时完成。

由“问题探讨”引入,可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

回忆细胞膜制备的实验,分析教材给出的“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认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就不困难了。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重在做好引导。

在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问题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应该相近吗?如果相近,植物细胞又有什么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呢?这就需要探究活动来解决了。

探究活动顺利,得出结论也就不难。

要通过实验认识到水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膜,并且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进行的,为第3节作铺垫。

资料分析提供的素材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讨论题试图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点:一是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不一定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为第3节作铺垫);二是细胞吸收物质是有选择性的,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对于突出整节重点并突破难点非常关键。

可以先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帮助引导和归纳。

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把握能力和归纳能力。

关于本节的“探究”,指导如下。

新鲜洋葱鳞茎外表皮(紫色洋葱最好)是进行此项实验的较理想材料。

它既容易被剥离而制成临时装片,又很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践证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很容易使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短时间内对细胞的伤害很小;而清水又可使质壁分离得到复原。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证明水分子是可以出入细胞膜(在本实验中是原生质层,下同)的物质;而且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取决于细胞膜两边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能力目标(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设计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渗透作用的原理。

(2)细胞与外界环境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过程【导入】渗透作用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通过学习,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水分子进出细胞必须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那么水分子是怎样进出细胞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板书: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Flash演示渗透作用】介绍渗透装置:取一个长颈漏斗,在它的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半透膜,这个半透膜有种特性,就是水分子可以透过,而其他物质不能透过。

密封好后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

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漏斗管内液面高度逐渐上升,直至一定高度。

引导分析:水分子的扩散方向是怎样的换句话说,就是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归纳并板书:一、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这是否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矛盾呢为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在这里浓度是指的什么性质的浓度质量浓度还是物质的量浓度在水分子由清水扩散至蔗糖溶液的过程中,有没有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呢在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它们双向扩散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用V1代表水分子由清水扩散至蔗糖溶液中的速度,用V2代表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扩散至清水中的速度,在起始状态时两者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平衡状态时呢正是由于开始时V1>V2,才使得漏斗管内液面升高。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1_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_教学设计_教案_3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案-1_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2. 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证明水分进出细胞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4.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1、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设计。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实验设计内容教师积极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内容提问:⑴若将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到较浓的溶液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将向细胞的哪一侧运动?⑵如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大家可通过实验来回答该问题2、实验前教师再次提醒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例如:①实验材料、试剂、用具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有颜色的还是没有颜色的,细胞小的还是相对比较大的,为什么?如紫色洋葱、黑藻。

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选择。

图片展示洋葱鳞片叶细胞和黑藻的结构。

教师补充:洋葱表皮细胞有紫色液泡,而且表皮容易撕取获得试剂的选择:糖水、酒精、醋酸、盐水?教师提示:实验过程细胞处于生活状态实验用具的选择: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一个微观的过程,必须通过什么工具来观察?(用显微镜观察。

)②实验步骤教师:实验要点提示:第一步:用清水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

设问:如何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处于失水状态?第二步:尝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0%、20%、30%、40%、50%)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导学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导学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渗透作用的原理。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

(3)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难点(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三、知识链接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

四、学习过程(一)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条件(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思考与讨论】(1)如果将半透膜换成纱布,会发生渗透作用吗?为什么?(2)如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水分子还会移动吗?(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实验探究】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材料用具: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生理盐水、高浓度盐水、低浓度盐水、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

(3)分别向装片中滴加生理盐水、高浓度盐水和低浓度盐水,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全透性。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液泡:内有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通过吸胀作用吸水。

(2)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蔗糖溶液、清水、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初始状态。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细胞的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17: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17: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能力目标:设计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3. 情感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1)掌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赞美莲藕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莲藕生长在污浊的泥土中却能从环境中获取莲藕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水、氧气、矿物质等,而莲藕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分子则不能进入。

到底是什么控制物质分子进出细胞?细胞膜物质分子是如何跨越细胞膜输入和输出细胞的?今天,我们先以水分为例,共同探究水分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课时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实验:这是两个被玻璃隔开的广口瓶,分别盛有空气和氮气,大家请看动画演示。

两种气体呆在各自的小空间里。

我们可以看到,玻璃片拿开之后,氮气与空气相互进入对面的瓶中。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扩散。

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扩散方向是顺着浓度梯度的,即从浓度高扩向浓度低的方向。

整个过程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不仅是气体,液体、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一滴红墨水滴到清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两种不同的溶液被同一层半透膜隔开,结果会怎样?问题探讨:烧杯中是清水,漏斗里是30%的蔗糖溶液。

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玻璃纸(半透膜)隔开,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什么是玻璃纸?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它,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1)大家想想,一段时间后,静置2h后,漏斗内的液面有何变化?升高。

为什么?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高一生物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二高一生物教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二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依次讲述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

本章重点介绍细胞膜作为细胞大门在控制物质进出中发挥的作用,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的相对含量进行的,最后总结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其中,“水分的跨膜运输”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

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

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

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过程与方法:(1)举例说出半透膜的特点。

(2)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他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预测等)(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准备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兴趣。

3、能力方面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推理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过程【导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引言同学们回忆一下赞美莲藕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莲藕生长在污浊的泥土中却能从环境中获取莲藕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水、氧气、矿物质等而莲藕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分子则不能进入。

到底是什么控制物质分子进出细胞细胞膜物质分子是如何跨越细胞膜输入和输出细胞的引出本章课题今天我们先以水分为例共同探究水分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

引出本节课题【活动】“问题探讨”1演示实验一滴红墨水滴入到清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并回答。

2提出探究问题如果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半透膜隔开结果又会怎样演示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

教师和各实验小组代表课前做好该实验实验的内容设置如下①烧杯中是清水漏斗内是30%的蔗糖溶液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玻璃纸半透膜隔开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静置2 h 后漏斗内的液面有何变化②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其它的均与①相同漏斗内的液面有何变化③用一层塑料布代替半透膜其它的也与①相同漏斗内的液面会有什么变化④若漏斗内外均是同浓度蔗糖溶液情况又是怎样的若漏斗内外都是清水呢第1小组学生介绍演示实验①展示实验现象。

全面了解物质跨膜运输——高中生物教案案例

全面了解物质跨膜运输——高中生物教案案例

页首全面了解物质跨膜运输——高中生物教案案例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细胞膜跨膜运输是学习和了解细胞膜和细胞内物质转运的一个重要步骤。

对于高中生物教育而言,深刻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能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一份中学生物教案,它详尽地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本质、类型、机制以及与生物学其他领域的联系,为高中生物学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指导。

一、案例简介本次介绍的教案是一份针对高中生物学的细胞膜与运输系统单元计划案。

该计划的细胞膜和细胞内运输系统单元是高中生物学必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介绍了膜结构与运输调节、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机制、及它们在生物学其他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其中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内容。

该计划是为高中生物学的2-3周课程量所设计的,内容紧凑,有条理,形式清晰,作者准确地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概念、类型和运作机制,甚至还介绍了当前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该计划荟萃了许多来自当前科学出版物和网络资源的学术文章、研究报道和实验资料,这些文献资料用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使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掌握该知识点。

二、案例介绍1. 物质跨膜运输的本质:为什么必须进行跨膜运输?所谓物质跨膜运输,就是指生物体内不同细胞或细胞组织之间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许多生物大分子和重要细胞信使分子不能直接通过膜进行扩散运动,而需要基于膜上拥有特定功能的通道或载体介导他们进行跨膜运输。

而此种形式的跨膜运输又被喻为“穿越膜孔”或“途径跨膜”运输。

在细胞内,这些复杂的跨膜运输过程通过结构复杂而高度可控的膜蛋白或膜受体来完成,从而为生命体系提供了建立细胞膜和细胞内物质交换系统的基础。

2. 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机制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第一类为主动运输,它是指细胞通过注入能量,流动压力或离子浓度等外界条件来自动驱动物质的传输。

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Qq656191096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质壁分离及复原)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讲述法、启示法、谈话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程序复习导入: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的基本结构,其中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有哪些功能?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那水分是怎样进出细胞的?这节课我们以水分进出细胞为例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4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滴红墨水滴在杯中清水里,不一会儿发现整个杯子里的水都变成了红色;开饭的时候,还未走到食堂,便闻到食堂传来的香味。

这就是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可以从高浓度的地方扩散到低浓度的地方,也就是说:物质会从分子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移动。

我们一起来观察这样的一个实验(P60,渗透现象的实验):(一)、渗透现象[问题探讨]:演示“渗透作用实验”——介绍实验装置,指导观察实验结果。

提问:⑴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⑵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⑶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讲述:⑴半透膜的特性:水分子等小分子可以通过,蔗糖等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⑵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会通过半透膜扩散,我们把这种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此实验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到漏斗中导致液面升高,水从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扩散。

我们知道:溶液=溶剂+溶质,溶液浓度是由溶质的多少而决定的,在这个实验中,单位体积的清水中,无溶质,即烧杯里的清水是一个纯溶剂的环境,它的水分子相对较多;而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它的溶剂水分子相对较少,于是水分子从多的地方是水分子少的地方扩散,从现象上来看就是:水分从低浓度的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流动,直到达到动态平衡。

高中生物课程教案: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高中生物课程教案: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

高中生物课程教案: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一、教案概述1. 教学主题: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2. 授课时间:2课时3.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2)学生了解细胞膜上运输蛋白的分类;(3)学生掌握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代表例子。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细胞膜结构与功能(2)细胞膜上运输蛋白的分类(3)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及其代表例子2. 教学方法:讲授和实验(1)讲授: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运输蛋白的分类。

(2)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膜的通透性、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等。

三、教学步骤1. 概述(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让学生预先了解课程内容。

2. 课堂讲授(40分钟)(1)细胞膜结构与功能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脂质双层结构、磷脂分子、通道蛋白、运输蛋白等。

(2)细胞膜上运输蛋白的分类介绍运输蛋白的基本分类,如:通道蛋白、载体蛋白、泵等。

(3)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及其代表例子讲解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代表例子,如:扩散、简单扩散、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等。

3. 实验操作(45分钟)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案实施效果本节课程以“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细胞膜上运输蛋白的分类”和“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及其代表例子”为主要内容,通过讲授和实验方式进行教学,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上进行交替,充分展示了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总体来说,本节课程在教学安排、课堂讲授及实验操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自由空间,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强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案
授课内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授课班级:高一某班
教师:XXX
授课时间:20**年*月*日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1、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上一章中他们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细胞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第三章对细胞膜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前科学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转变他们的错误观点。

学生可能存在的前科学概念如: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同植物细胞的完全一样。

2教学内容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课主要是探究性的实验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并比较其与动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异同。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自主性,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来实现对知识点的学习。

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如下图: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半透膜:指水分子、一些离子及部分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原生质层细胞膜与液胞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在与自身浓度不同的溶液中表现出的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在质壁分离的细胞中滴加比细胞所处环境底的溶液后细胞膜与细胞壁恢复原来形状的过程称为质壁复原。

3、学习动机的唤起和保持
实验前展示课件,帮助学生回忆第三章细胞膜的知识。

让学生回答所给的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争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主动参与学习,做到人人动手、动脑的分工合作。

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落实课程标准
本节课要实现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标准是:
第四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5、教学目标
同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的目标:
(1)知识目标
阐述细胞膜的特性;
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说出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

(2)能力目标
运用所给的材料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小组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后,与其他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对问题形成了科学的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2)教学难点
临时装片的制作;
如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7、课前准备
(1)准备好实验材料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质量浓度为0.3克/毫升的蔗糖溶液、清水
(2)准备好实验设备与用具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3)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
自制课件、相关质料??
(4)进行预试
在实验课前,先试做,并对相关问题有所认识,预测学生实验过程中将会出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有初步的解决。

(5)培养小助手
在实验前请几个同学同自己一起准备实验材料,培养实验小助手。

8、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45min)
9、教学过程设疑问题的答案在教案中要体现!
10、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2)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表达已有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

作出假设——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实验——根据作出的假设设计可行的实验,验证假设。

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设计完成实验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行的,得出适当的结论表达和交流——将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比较不同方法所的实验结果的异同探究报告——通过上述步骤,将结果呈现出来。

11、作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2)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引导的方法?
(4)本节课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字精彩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