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第二章.ppt

《环境化学》第二章.ppt

平流层 -56 -2 17 55 O3
中层
-2 -92 55 85 O2+、NO+
热层
-92 1200 85 500 O2+、NO+、NO+
大气稳定度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 污染物在大气的迁移是指由污染源排放 出来的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传输 和分散的过程。
• 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形势和地理形势的影响
(随时间累积) 5~10a
(随时间累积) 107a
(随时间累积) (随时间累积)
4~7a 0.2~0.5a
4~8a 2.5~4a 0.3~2a 0.5~4d 2~4d 5~6d 8~11d
性质
永 久 性 气不 体可
变 成 半分 永 久 气 体
可 变 成 分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主要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2)污染物体积与气样总体积的比值(体 积—体积浓度),常用单位为ppm或 ppb。适用于气态或蒸气态物质。
ppm系指在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有害气体或蒸 气的体积数,表示百万分之一;ppb是ppm的 1/1000。
大气中污 染物的转

第三节 大气中重要的光 化学反应
自由基化学基础
• 自由基也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 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 人为源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 产生的污染物。
(1)工业污染源 (2)交通污染源 (3)农业污染源 (4)居民生活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组成分类
• 使大气产生污染的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物理状态
形成过程 化学组成
大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教材第28页图2.18图表分析:本图是以中国省区地图为底图,指出了我国酸雨的分布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

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原因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北方土壤大多为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

(二)教材第29页案例案例分析:20世纪末期,北京城市空气一度受到严重污染。

作为我国首个投巨资治理大气环境的城市,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和主要污染源,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措施,体现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

如下表。

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自然条件影响防治措施效果煤燃烧、汽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自然可吸入颗粒物气候较干旱,自然降尘较多,大风天气减少,逆温天气增多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颁布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扩大绿化面积,减少裸露地面;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空气质量改善2.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3.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三)教材第30页案例案例分析:本案例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原因,明确了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

如下表:搬迁污染大户、实施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学业达标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个值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下图为某年春季某日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2.3第三节大气环境

2.3第三节大气环境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4
等压面
3
2 1
B

A

C
若地面受热均匀时,即A、B、C三地气温相等, 则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高) 冷 B 却
受热 (低)

A

(高) 冷 C却
当A地热较多时,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 低 气压,其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高 气压。同 时B、C两地受热较小,空气冷却下降,在高空 形成 低 气压,在近地面形成 高 气压。等压面 出现 弯曲 。
1000
2 地转偏向力
背风而立,左低压, 右高压。
背风而立,左前低 压,右后高压。
活学活用 一、等压面及其判读
3.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没有月球大?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年均正午太阳度角 越 ,太阳辐射越强, 则地面辐射 越强 ;反之亦然。大 2.下垫面因素 下垫面反射率越强,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越弱 , 地面辐射就 越弱 ;反之亦然。 3.气象因素 晴天太阳辐射强,则地面辐射 强 ;反之亦然。 4.海拔因素 海拔越高,太阳辐射 越强 ,则地面辐射 越强 ;反 之亦然。
何为气压?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 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单位Pa.
影响气压 的因素 1.海拔高度(气压垂直递减) 2.大气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大) 3.大气温度(热低压、冷高压)
等压线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数值相 等压线与 等的点连成的 线 ;等压面是在垂直 等压面 方向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成的 面 。 等压线反映的是气压的水平 变化, 等压面反映的是气压的 垂直 变化。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环境化学: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3

环境化学: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3

-4
λ < 120 nm
N2 + hν
N+N
120 160 200 240
λ (nm)
图2-29 O2吸收光谱(R. A. Bailey, 1978)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2)臭氧的光离解
O + O2 + M 低碰于撞1反00应0 km的大气中,O3 + M
臭氧吸收1180 nm以下的光就可以离解,但主要 吸收290 nm以下的光,较长波长的光可以进入对流 层和地面。
A :B 能量 A+ + BA :B 能量 A·+B·
不对称裂解 对称裂解
自由基——由对称裂解生成的带单电子的原子或原子 团称为自由基。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2、自由基反应(free radical reaction)
凡是有自由基生成或由自由基诱发的反应都 叫做自由基反应。
CCl3F + hγ(175~220nm)
c. H2O2 + hν 2·OH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1、 HO 自由基的来源
HO最高含量出现在热带,因为那里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2、 HO2自由基的来源
a. 甲醛光解(主要来源):
HCHO + hν
H + HCO
H+O2 + M HCO+O2
HO2 + M HO2+CO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3、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4
(1) O2和N2的光离解
3
2
O2键能493.8KJ/mol。相
1
应波长为243nm。在紫外区 lgε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
4 3
(1) O2和N2的光离解
2
1 O2键能493.8KJ/mol。相 应波长为243nm。在紫外区 lgε 0 120-240nm有吸收。
O2 + hν
λ < 240 nm
-1 -2
O· + O·
N2键能:939.4KJ/mol。 对应的波长为127nm。
-3
-4
HNO
3
h ν HO NO
2
2
HO CO CO
H
2
H O 2 M HO 2HO
2
M
(有CO存在时)
H 2O 2 O 2
产生过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
(5) SO2对光的吸收
SO2的键能为545.1kJ/mol, 吸收光谱 中呈现三条吸收带,键能大,240 - 400 nm 的光不能使其离解,只能生成激发态:

思考题:
太阳的发射光谱 和地面测得的太阳光 谱是否相同?为什么?
3.3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来源
自由基 由于在其电子壳层的外层有
一个不成对的电子,因而有很高的活 性,具有强氧化作用。如:
CH 3 C(O)H hv H 3 C HCO
由于高层大气十分稀薄,自由基的半 衰期可以是几分钟或更长时间。自由基参 加反应,每次反应的产物之一是自由基, 最后通过另一个自由基反应使链终止,如:
SO 2 h SO 2
*
240 400 nm
SO2*在污染大气中可参与许多光化学反应。
( P73,图2-32)
(6) 甲醛的光离解
HCHO中H-CHO的键能为 356.5 kJ/mol, 它对 240 – 360 nm 范围内的光有吸收, 吸光后的光解反应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课件: 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共23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课件: 第二章 第三节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共23张PPT)
昆明准静止锋—— 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 气团,经长途跋涉来到云贵高原脚下,已是强弩之末; 受云贵高原西高东低地势阻挡止步不前,在贵阳与昆明 之间形成准静止锋。


返回
贵阳 昆明
返回
试 做 天 气 预 报 员
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目前已经移到了 什么地区? 蒙古国西部和我国新疆地区
试 做 天 气 预 报 员
1012
降水
(mm)
1
气温
(℃)
23.6
4.16 1013
3
23.5
4.17 1009
68
25
(2)锋面图中A 、B、C、D四地, 未来几天天气变 化过程与下表相
似的是_____D____
4.18 1008
1
29.5
2、读下面图回答问题
(1)按性质分,甲为_冷___锋,乙为_暖___锋,甲乙降水置为 甲 锋后,乙 锋前 (锋前或后), A、B、C、D四地,受暖 气团控制的是_B_、__C_。 (2)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____锋,我国夏季北方的
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冷气团。
冷地面
冷气团
暖地面
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冷气团。 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暖气团。
暖气团
冷地面
暖 地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自主学习: 锋面系统有那些特征?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类型 冷锋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移动
暖 锋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移动
暴雨以及冬季暴发的寒潮都冷是___锋造成的。
读图,该锋面移动速度是30千米/小时, 长沙市目前是14时,回答下列问题: Nhomakorabea北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4.下列环境问题,哪一种是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北京近年公共交通不断改为清洁
燃烧车,它使用的是哪一种?其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
A.地表水污染
汽油
B.臭氧层空洞的不断扩大 柴油
C.光化学烟雾
天然气
D.全球气候变暖
煤油
【解析】选C。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光化学烟雾;北京近年公共交通不断
改为清洁燃烧车,使用的是天然气。
2.主要大气污染及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
【思考】能够吸入鼻子里的都是可吸入颗粒物吗? 提示:不都是。经过鼻子的过滤作用,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进入气管和 肺部,这些才是可吸入颗粒物,或表示为PM10。
(2)酸雨。 ①酸雨的概念、污染物和污染源。
②危害。
方面
主要内容
水生生 态
使河湖水_酸___化_,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2.下列措施对广东省防治酸雨不起积极作用的是 ( )
A.西气东输
B.兴建小水电
C.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D.酸性土壤改良
【解析】选D。酸性土壤与酸雨无关。
3.大气中尘埃物质的作用和影响不包括 ( ) A.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 C.影响太空中的航天器 D.促进云雨的形成 【解析】选C。大气中尘埃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人 类的呼吸道会产生一定的损害;大气中尘埃物质会反射太阳辐射,一定程度上降 低地面温度;大气中尘埃物质是降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是大气中的尘埃物质不 会对太空中的航天器的飞行和运转造成影响。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思路进行:
【解析】第(1)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中伴有的硫随着煤 的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在水凝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 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我国 的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第(2)题,酸雨会危害土壤和植物,改变土壤结构,导致 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酸雨能使 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 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酸雨对人类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呼吸方面的 问题。酸雨间接的影响就是它会溶解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动物的 组织吸收后,人类吃下这些东西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酸雨能危害人类的 健康。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表格式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表格式教案设计

固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1)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图2.4中画出白天和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并说出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2)完成教材P48活动。

检查学生答题情况。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阅读教材插图: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
动呢?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

如下图
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

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
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导学生探究分析)
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时,风向斜穿等压线。

摩。

大气受热过程 (4)

大气受热过程 (4)

吸收能量不同 22-32
20
26
10-15
地表的比热容不同
地表温度 不同
14
沙土 黏土 浅色土 深色土 草地 耕地 新雪
50
地面辐射的 强度不同
7(平均) 2(赤道)
冰 海洋 海洋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12
2、其他因素
气 象 因 素



同纬度地

区太阳辐

射被削弱
少 的 差
的程度不 同

获 得 太 阳 辐 射 不 同
4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反射不具有选择性,吸收具有选择性,散射有时具有选择性,有 时不具有选择性。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是因为晴朗的天空空气分子容易散射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 3、多云的白天气温往往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云的白天,大气的消弱作用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太阳辐射(纬度季节)因素、下垫面因素和其他因素。
15
保温作用基本原理:①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被大气吸收截留下 来。②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对地表温度有何意义?
使得地表夜晚降温不致过低。
7
1、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8
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 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
夜间,地面辐射绝
5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上界

到 达 地面反射 地 面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反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热力环流 》说课稿

《热力环流 》说课稿

《热力环流》说课稿《热力环流》说课稿1第一部分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是“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第三课时,在介绍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后引入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但却是理解本章“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以及锋面系统的理论基础”的重要基础。

可以说如果不能理解热力环流,第二单元的学习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同时它也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历年高考中多有考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它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城市热岛效应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重点: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难点:运用热力环流理论解释城市风、山谷风和海陆风。

四、学情分析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而且对有关的天气、气候事例比较感兴趣,参与、表现欲望较强,但已有的知识水平较低、甚至还有错误的认识。

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五、说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并借助于实验演示和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实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讲义)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讲义)

1. 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过程。

2.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城市热岛、海陆风的形成原因,分析热力环流与污染的关系,如工业、绿化带、卫星城布局与城市热岛的关系,是经常考查的内容)。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2. 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

难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一、热力环流1. 概念: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形成原理: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3. 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空气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一)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图a)。

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近地面气压比海洋高,使近地面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如图b)。

(二)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c)。

夜间因近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d)。

(三)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下图)。

【随堂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地受热,高空形成低压B. 某地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C. 某地冷却,高空形成高压D. 某地冷却,近地面形成低压答案:B思路分析:某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某地冷却,近地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例题1(荆州中学质检一)读下列四幅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正确的为()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思路分析: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近地面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高空等压面和近地面相反。

2019 环境化学 第02章 大气环境化学_08-臭氧破坏_网络教学

2019 环境化学 第02章 大气环境化学_08-臭氧破坏_网络教学
33
第二章 / 第三节 /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损耗
3.10.4 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 二、氟氯烃的用途
用途:清洗剂、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
作为清洗剂,使用范围广 有机污物,无机污物
沸点低(CFC-113: 47.6℃)—节省 难燃烧—安全 稳定—使用和保存方便
34
氟利昂的生产和使用情况
3
中间层 平流层
90%臭氧 平流层
高度(km)
对流层
臭氧浓度(个分子/立方厘米)
在大气圈中,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
4
第二章 / 第三节 /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损耗
3.10.1 臭氧分布及南极臭氧空洞 二、什么是臭氧空洞?
1. 测量臭氧总量的单位-道布森
0℃,1个大气压下(标准海平面压力),形成 0.01mm厚纯臭氧层所需要的臭氧分子数,定义 为1个道布森单位(Dobson Unit, D.U.)
(3)O3+ h →O2+O (210nm<λ<290nm)
(4)O3+O →2O2 在没有其它物质存在时, 生成与破坏速度大致相
同;动态平衡, 平均浓度与分布状况基本恒定。
31
第二章 /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3.10.1 臭氧分布及南极臭氧空洞 3.10.2 臭氧分子结构及性质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p.122-128)
1
第二章 /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3.10 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3.10.1 臭氧分布及南极臭氧空洞 3.10.2 臭氧分子结构及性质
3.10.3 平流层臭氧生成与破坏的化学机理 ★ ★ 3.10.4 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 ★ ★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讲义)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讲义)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讲义)高中地理气旋、反气旋与天气一、考点突破1.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

2. 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判读。

3. 掌握气旋、反气旋的简易天气图并分析其对应的天气情况。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 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判读。

难点:1.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 天气图的判读。

一、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内容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平面示意图(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DM和DN处。

冷暖气团在低压槽处长时间停留,辐合上升形成锋面锋面类型一般来说,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天气特点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冷锋的锋后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暖锋的锋前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重要提示】反气旋的高压脊处,气流呈辐散状,冷暖气团不能相遇,不能形成锋面。

【随堂练习】1.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天气系统影响的结果()A. 冷锋B. 暖锋C. 气旋D. 反气旋2. 2012年11月18日,我国一名帆船运动爱好者驾驶“青岛号”从青岛出发,于2013年4月5日成功返回,创造了新的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据此完成下题。

11月底“青岛号”在北太平洋行驶途中,遇到热带风暴。

当热带风暴中心位于其正北方向时,该海域盛行()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答案:1. D 2. D思路分析:第1题,我国北方秋季受高压(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

《环境化学》课件第二章-3

《环境化学》课件第二章-3

NO → NO2 不 需要 O3 参与也 能发生,导致 O3 积累
O3 积累过程导致 许多羟基自由基 的产生
NO和烃类化合物 耗尽
2-7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O]
[O]
[O] [O]
Generalized scheme for the formation of photochemical smog
图 EKMA方法中的O3等体积分数曲线 (唐孝炎,1990) 0 RH
K
0 NO x
2-10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B.O3 的控制
当[RH]0/[NOx]0 高时,[NOx]0少, O3的生成受[NOx]0的影响明显; [RH]0/[NOx]0 低时,[NOx]0高, O3的生成受[NOx]0的影响不明显;
Oxysulfides and Sulfuric Acid Smog)
八、酸性降水 (Acid Precipitation) 九、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Formation and Depletion of Ozone Layer)
2-13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Oxysulfides and Sulfuric Acid Smog)
八、酸性降水 (Acid Precipitation) 九、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十、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Formation and Depletion of Ozone Layer)
2-1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2-4
《环境化学》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B. 日变化曲线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南极罕见的云母
南极冰山解体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第二节
第三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 坏等。)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旋转的空气层。
大气也称为大气圈或大气层。大气是地球上一切生命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近地面层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 地形逆温 自由大气逆温: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
逆温
C 什么时候容 易产生辐射 逆温?
lnP B
E
D
F
T
A
图2-3 辐射逆温(陈世训,1991)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二、气团及其干绝热减温率
气团: 污染气体由污染源排到大气中时,一般不会立即和周 围大气混合均匀,这样污染性气体的理化性质有别于周围大 气,可视作一个气团。 干过程:是指固定质量的气块所经历的不发生水相变化的过 程。 干绝热过程:固定质量的气块在干过程中其内部的总质量不 变,也是一个绝热过程。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气温垂直 递减率和逆 温对污染物 迁移的影响?
一、气温垂直递减率和逆温 气温垂直递减率(Г ) :
dT Γ dz
T——绝对温度(K);z——高度。
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 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可由垂直递减率 (Г ) 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当 Г = 0 时,称为等温气层; 当Г <0时,称为逆温气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三、 大气的稳定度
大气的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其层结大气使气块趋 于回到原来的位置,则层结是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思考: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三圈环流的形成(北半球)
(1)假设条件:地表均匀
(2)形成因素:;。
(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我参与1:画出低纬环流
A低纬环流:赤道空气因受热上升,致使近地面形成低压,称为(),赤道高空形成高气压,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流向北极上空(南风),但受()的影响,到()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时,变成了西风,空气便在()附近自西向东运动,并且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下沉形成(),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
总结: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即自转也公转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动原因: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A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2)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
示近地面各风带风向并标注各风带名称:
①;②;③。
(3)此图表示_____月,是北半球_______(季节)。此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_________气压切断,而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_状分布。
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不会看这里
B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C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
就南半球而言:___
课堂检测:
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间的____和______ _和______的重要因
素。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单圈环流的形成
(1)假设条件: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
我参与2:画出中纬环流
B中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压带一部分流向北,与此同时,从()向南的气流,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上空,另一部分流向()上空。
我参与3:画出高纬环流
我能总结
4.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并画出风向。
学习内容: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学习重点·难点: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学习过程:
一全球气压带的分布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_______
的状态。
1.大气环流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_____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