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言文翻译部分

合集下载

狂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狂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狂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摘要:
一、引言
二、狂泉的原文及翻译
三、狂泉的注释
四、狂泉的意义及启示
正文:
【引言】
狂泉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寓意深刻的故事,传达了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本文将对狂泉的原文进行翻译,并加以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寓言故事。

【狂泉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狂泉之水,湎然溉。

泉涸,鱼扰。

哀哉,民之无良,朝夕浆。

彼狡童兮,不可信也。

翻译:
狂泉的水,肆意流淌。

泉水枯竭,鱼儿困扰。

可悲啊,百姓无良,朝夕受苦。

那些狡猾的少年,不可信赖。

【狂泉的注释】
1.狂泉:指水源丰沛、水流湍急的泉。

2.湎然溉:形容泉水流淌的样子。

湎,沉迷、陶醉;溉,流淌。

3.泉涸:泉水枯竭。

4.鱼扰:鱼儿因泉水枯竭而陷入困境。

5.民之无良:指百姓因为轻信狡猾之人的诱惑而陷入困境。

无良,无良民,指没有识别能力、容易受骗的百姓。

6.朝夕浆:形容百姓整日受苦。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

7.狡童:指狡猾的年轻人。

【狂泉的意义及启示】
狂泉通过描绘泉水泛滥、枯竭的过程,以及鱼儿的困境,表达了人们对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忧虑。

故事启示我们要有识别是非的能力,警惕狡猾之人,不要轻易相信他们,以免陷入困境。

孺子文言文翻译

孺子文言文翻译

孺子,古时对小孩的称呼,意指年幼无知。

文言文,即古代汉语,是汉语的早期形式,主要用于先秦至唐宋时期。

本文将以一篇孺子文言文为例,进行翻译。

原文:孺子问曰:“天地何所生?”师曰:“天地者,自然也。

自然者,无始无终,无中生有,有中归无。

孺子,天地之所以生,在于阴阳之和,五行之变。

阴阳者,天地之体;五行者,天地之用。

天地之间,万物生于阴阳,长于五行。

阴阳者,如昼夜;五行者,如金木水火土。

阴阳之和,五行之变,乃天地之大德,万物之根本也。

”翻译:小孩问道:“天地是如何产生的?”老师回答道:“天地,是自然。

自然,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无中生有,有中归无。

小孩,天地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阴阳的和谐,五行的变化。

阴阳,是天地之体;五行,是天地之用。

天地之间,万物生于阴阳,长于五行。

阴阳,如同昼夜;五行,如同金木水火土。

阴阳的和谐,五行的变化,是天地的大德,万物的根本。

”这篇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天地产生的原因,以及阴阳五行在天地间的运用。

下面,我将进一步分析原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1. “天地何所生?”:这是一个疑问句,小孩询问天地产生的源头。

2. “天地者,自然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老师对小孩的问题进行回答,指出天地是自然的一部分。

3. “自然者,无始无终,无中生有,有中归无。

”:这是一个并列句,老师解释自然的特点,即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从无中生有,有中归无。

4. “孺子,天地之所以生,在于阴阳之和,五行之变。

”:这是一个因果句,老师告诉小孩,天地之所以产生,是因为阴阳的和谐和五行的变化。

5. “阴阳者,天地之体;五行者,天地之用。

”:这是一个并列句,老师指出阴阳和五行在天地中的地位,即阴阳是天地之体,五行是天地之用。

6. “天地之间,万物生于阴阳,长于五行。

”:这是一个因果句,老师说明万物在天地间的生长规律,即万物生于阴阳,长于五行。

7. “阴阳之和,五行之变,乃天地之大德,万物之根本也。

”:这是一个并列句,老师总结阴阳和五行的价值,指出它们是天地的大德,万物的根本。

古代汉语文言文翻译

古代汉语文言文翻译

《左传篇》秦桓公伐楚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

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

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

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燭之武退秦師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023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2023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2023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一、概述在2023年的全国甲卷语文考试中,文言文作为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考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出了要求。

下面将以2023年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题目为例,对文言文翻译及原文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翻译能力。

二、文言文翻译【文言文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文言文翻译】古时候,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活灵活现的蝴蝶。

他自比说,这就是适合自己心意的境界!他不知道他是庄子。

【注释】这段文言文主要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的故事,通过这段故事来表达庄子的心境。

庄子在梦中变成蝴蝶,栩栩如生,而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从而引出了“庄周梦为胡蝶,适志与”这一经典的哲理。

三、原文分析1. 古文经典这段文言文选自庄子的著作《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庄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段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 表达技巧巧妙在这段文言文中,庄子通过讲述自己的梦境,利用变幻莫测的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这种巧妙的表达技巧,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意境美妙的画面,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3. 蕴含哲理这段文言文中所蕴含的哲理也是其价值所在。

庄子以自己的梦境为例,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现实的思考,探讨了人与自然、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启示人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四、结语通过对2023年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题目的解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翻译要求,也可以领略到文言文的经典之美。

也能够从中感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哲理,对于我们的人生和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希望考生们在备考文言文时,能够认真领会文言文的内涵,掌握好翻译技巧,取得好成绩。

五、文言文翻译技巧在学习文言文翻译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一些翻译的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译解古代文言文。

文言文白话文互译是古文意思古文翻译.doc

文言文白话文互译是古文意思古文翻译.doc

文言文白话文互译是古文意思古文翻译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是shì〔代〕(1) 此,这 [this;that]是谓伐德。

——《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汉·贾谊《论积贮疏》(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是shì〔动〕(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清·刘开《问说》(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

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3) 订正 [correct]。

如:是正(订正;校正)(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荀子》。

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

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正是四国。

——《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清·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宋·沈括《梦溪笔谈》(8) 又如:他不是学生(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

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

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11) 表示存在 [be;exist]。

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表示让步[be…,but]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精选《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翻译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翻译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翻译
鲁人锯竿入城
鲁人锯竿入城,是一首古代汉语文言文。

它大体上讲述了当年吴王夫差为了征服鲁国,率领部下入城而遭到抵抗的故事。

这首诗描写了吴王夫差带领部下穿过重重障碍,把锯竿搬进城中的情景,表现出士兵们勇敢、坚定不移的精神。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鲁人锯竿入城,路又斜又遥。

尔等劳踵前,拽来破门廊。

今我众将士,勤劳信义重。

拔若遗旗底,翻若破山中。

一枝锯竿拔,千里马蹄踏。

将军传令出,排兵抗敌强。

汉家天子谋,功成名遂圆。


文言文翻译:
鲁人穿越重重障碍,把锯竿搬进城中。

路又蜿蜒又遥远,我们辛苦地行走在前面,拉着锯竿拔出门廊。

今日,我们众将士,勤劳有信义,威武剽悍。

拔若取走旗帜,跃若突破山谷;一根锯竿拔出,千里马蹄踏碎。

将军发号施令,队伍展开抗敌。

汉家天子所谋,功绩成就,声名大振。

初一全部文言文及翻译

初一全部文言文及翻译

一、《论语》节选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二、《孟子》节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最少的时候,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最多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三、《庄子》节选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之为宝,置于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翻译: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先去邀请他,说:“希望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您。

”庄子拿着鱼竿却不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经有三千岁了,大王把它当作宝贝,供奉在庙堂上。

这只神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而显贵,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地里拖着尾巴呢?”四、《史记》节选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律: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除对美色的追求;到了壮年,血气旺盛,要戒除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五、《战国策》节选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翻译: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事情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也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国家有利,大夫问如何使家族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问如何使自己有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大书文言文翻译注释

大书文言文翻译注释

原文:“宝玉,汝何故至此?吾等俱在此,汝独来何也?”黛玉问。

翻译:宝玉啊,你为何独自来到这里?我们都在这里,你为何一个人来呢?黛玉问道。

注释:1. 宝玉:贾宝玉,本书主角,聪明伶俐,性格叛逆,与黛玉、宝钗等女子感情纠葛。

2. 汝:你,古代汉语中用于称呼对方。

3. 何故:为何,为什么。

4. 吾等:我们,古代汉语中用于表示第一人称复数。

5. 独来:独自来,没有其他人陪同。

6. 黛玉:林黛玉,本书女主角之一,聪明美丽,与宝玉情感深厚,却因种种原因无法与宝玉走到一起。

原文:“吾因思故人,故来寻访,不意汝等俱在此。

”宝玉答。

翻译:我因为想起了故人,所以来寻找他们,没想到你们都在这里。

注释:1. 吾:我,古代汉语中用于表示第一人称。

2. 因:因为。

3. 思故人:想起了故人,故人指过去的朋友或亲人。

4. 故来:所以来,因此来到。

5. 寻访:寻找访问,寻找某人或某地。

6. 不意:没想到,竟然。

7. 汝等:你们,古代汉语中用于表示第二人称复数。

原文:“吾亦曾在此地一游,独不识汝等耳。

”黛玉道。

翻译:我也曾在这里游玩过一次,只是不认识你们而已。

注释:1. 吾:我,古代汉语中用于表示第一人称。

2. 亦:也,表示同样或也。

3. 曾在此地一游:曾经在这里游玩过一次。

4. 独不识:只是不认识。

5. 汝等:你们,古代汉语中用于表示第二人称复数。

通过以上翻译及注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体会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学姐整理的文言文翻译

学姐整理的文言文翻译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重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学姐特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文言文段落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期为大家提供学习上的便利。

一、《论语》篇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
二、《孟子》篇
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而行恶失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当帮助达到极点时,亲戚都会背叛他;当帮助达到极点时,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三、《庄子》篇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终究是徒劳的!
四、《史记》篇
原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翻译:忠诚而被怀疑,诚信而被诽谤,能没有怨气吗?
五、《三国演义》篇
原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六、《红楼梦》篇
原文: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翻译:人生如梦,快乐又有多久?
通过以上精选的文言文段落及其现代汉语翻译,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同学们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代汉语的语境,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相信在学姐的指导下,同学们的文言文水平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经典的名篇文言文翻译大全

经典的名篇文言文翻译大全

经典的名篇文言文翻译大全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瑰宝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典的名篇文言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展示了古代汉语的美妙之处。

本篇文章将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经典名篇文言文的翻译,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名篇。

第一篇:《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及时温习,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喜悦吗?被人不认识而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篇:《荀子·劝学》兴于《诗》者,振于《礼》,成于《乐》,实于《政》。

是故君子不可以不学也。

翻译:《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礼记》可以振奋人的精神,《乐府诗集》可以培养人的性情,《周易》可以帮助人理解实际。

因此,君子是不能不学习的。

第三篇:《孟子·离娄下》孟子曰:“非其鱼,蓺其深。

”翻译:孟子说:“不是自己的鱼,钓到别人的深水中。

”第四篇:《左传·隐公元年》为害于社稷,敢无备乎?惧不及于命曰:‘我劓者唯唯而已矣!’翻译:危害了国家大业,怎敢没有应有的准备呢?害怕受到惩罚,却安慰自己说:“我已经尽力了!”第五篇:《庄子·逍遥游》弦歌酒宴,人笑之谰谀而不真;侈于衣冠,人笑之不节而不奇。

翻译:在音乐宴会上,人们虚伪地笑着,言谈虚假不真诚;穿着奢华的服装,人们嘲笑其没有节制之美,却并不感到奇怪。

第六篇:《史记·项羽本纪》豪杰之国,苦久必亡。

翻译:一个国家如果盛产英雄豪杰,长时间的苦难将必然导致其灭亡。

第七篇:《墨子·非攻》非攻之谓也。

天下之人皆以杀戮相恶也,非善事也。

翻译:“非攻”就是不进行攻击。

世上的人都以杀戮和仇恨相待,这并不是一种善良的行为。

第八篇:《管子·穷发之述》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南有冥河焉,有鱼焉,其广百里。

翻译:穷发的北方有一个神秘的海,称为天池。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使用的是古代汉语。

下面是一篇关于文言文的大全及翻译,共700字。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着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文言文及其翻译:1.《论语·学而》:“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后要时常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大人物的表现吗?”2.《史记·汉舟师传》:“以英雄待之,其能上引者,予以构堂而居之。

” 翻译:对待英雄,他若有能力为国效力,我将给予他构建一座房屋供其居住。

3.《红楼梦》:“贾母听了也没好气,说道:‘你这没有孩子,四个弟兄的长辈,只有心里好得很!你父亲因为你这些兄弟,就觉着烦心了,现在你又这样,心里倒轻松得很了!’”翻译:贾母听了也没有好脾气,说道:“你这没有孩子,四个弟兄的长辈,只会自以为心里很舒服!你父亲因为你这些兄弟,就觉得烦心,现在你又这样,心里反而轻松了!”4.《离骚》:“何缘请发难,爱别离苦;下则为竹箭,上虞为车轮。

”翻译:为什么要纷纷提出问题,爱德离别带来痛苦;下层的人民像竹箭一样,上层的统治者像车轮一样。

5.《论语·为政》:“朝亦乡亦。

”翻译:早晨时在朝廷,晚上回到家。

6.《战国策·前燕策四》:“白起恐乘夜罢,引兵匿路而行,……及白起举燕军废橈郄,兵轻却而出其间。

” 翻译:白起担心敌军会在夜间休整,引领士兵偷偷地行军,……当白起抬起燕军船只摧毁了敌军的船只时,士兵机警地后退,自由地穿梭于敌军之间。

这是一些著名的文言文及其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想和智慧,同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初中文言文原文+翻译大全

初中文言文原文+翻译大全

初中文言文原文+翻译大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它以古代汉字和古代汉语为基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现代汉字相比,文言文的特点是字义丰富,语法结构复杂。

由于有些人对文言文不太熟悉,下面是初中文言文原文+翻译大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1.《论语•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来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适时复习,岂不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岂不喜乐?人们不了解却不生气,岂不是君子的表现吗?”2.《史记•汉武帝本纪》原文:高帝始为骑将,群臣皆屈服,莫敢当争。

焚其外舍,省其内室,视其随便如初行。

在察临之巾车中时,洗破车及舆,饮暴傍人之血。

翻译:高祖开始担任骑将,所有臣子都屈服,没有人敢争夺。

焚烧他的外辅建筑,精简他的内卫室,让他的随从如同刚开始服侍一样。

在查临帝时,闻破坏马车和轿车,还饮用恶霸旁人的血。

3.《水浒传•英雄祠》原文:董平正身子,立脚,在石上吃了两碗传勺人顶日馄饨,灌了两碗传勺人顶日水,好不快活。

他且不枉来此山喝水。

武松取拿得小磨手熟练,收在身上前刺当胯上,吃了升酒粿,备细柔按宝刀纡在前刺上。

董平只管顶日羹饭,不能去理他。

翻译:董平挺起身子,站在石头上,吃了两碗由传勺人送来的热馄饨,喝了两碗由传勺人送来的热水,非常愉快。

他觉得来山上喝水一点也不亏本。

武松取下小磨尖刀,灵巧地藏在身前的胯下,吃了一块酒粿,细细地摩擦挂在刀上的纱布。

董平只管享用美味的羹饭,没有理会武松。

4.《红楼梦•贾宝玉离家》原文:宝玉自打了李纨家的事,凡走到那里,就见那里的风景。

他欢喜者贾母和凤姐,常因出游闲玩回家便病,这个苦头,宝玉全不理会,一门使统领打了巴掌拉青锁,骂了侯天锡,于是出了大门。

翻译:自从贾宝玉揭穿了李纨的事情后,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看到那里的风景。

他的高兴之处,会让贾母和凤姐常常因为出游和闲玩而生病,但贾宝玉完全不顾这个苦头,他一门使打了巴掌,拽着青锁,骂了侯天锡,于是走出了大门。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通“剃”
译:第二是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把文言句中的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 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 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 来。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
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 原文中有根据。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要达到的目的看,文言文翻 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不便用意译。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人名
A.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年号
地名
如: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 元以为下临深潭……”
“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 汝。”
•解析:(1)古今异义词“故事”要替换成现 代汉语使用的词语,即“旧例”。单音节词 “故”“问”要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故”,变故、事故;“问”,责问、追 究。(2)“从”“宾”为通假字:“从”同“ 纵”,合纵;“宾”同“摈”,排斥、摒弃 。单音节词“害”“成”换成双音节词,即 “侵犯”“成功”。

《古代汉语》上册翻译

《古代汉语》上册翻译

《古代汉语》上册翻译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

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

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

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

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夸父逐日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女涡补天翻译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

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

天,不是完整的天。

地,不是完整的地。

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

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

(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

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

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

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l�Z传译文�l�Z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l�Z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古代汉语文言文翻译

古代汉语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表达练习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译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二、文言文表达练习: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译文: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tòng),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三、文言文表达练习: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

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饱喝足回家。

他妻子问和他一道吃喝的人,却全都是富贵的人。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必定酒醉肉饱地回来;问和他吃喝的人,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却不曾有显贵的人来,我要悄悄地看看他到什么地方。

”早上起来,(她)尾随丈夫到所到的地方,全都城没有和他站下来说话的人。

最后走到了东郊的墓地,走到祭祀的人跟前乞讨别人剩余的祭品;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译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初一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注解翻译

初一上册古诗词文言文原文注解翻译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1、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解:内集家庭集会讲论文义谈论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因凭借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解: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尊君在不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哉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顾回头看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2.论语十二章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注解: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注解: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注解: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又不越过规矩;”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注解: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注解: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注解: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译文:孔子说:“真是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乐观的品质;真是贤德啊,颜回”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注解: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注解: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肱胳膊于对,对于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注解: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译文:孔子说:“一些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的缺点要改正;”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注解:川河,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译文:孔子站在河岸上说:“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注解:三军军队的统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轻易改变志向;”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注解:笃忠实,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仁德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3.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注解:临:到达澹澹水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荡漾竦峙高高地挺立;竦,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高起;峙,挺立星汉银河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庆幸;至,极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注解:客路行客前进的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海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生残夜也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从海上升起;残夜,夜将尽未尽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江上春早,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归雁洛阳边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注解:水面初平湖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才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云脚低”暖树向阳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 的树不足不够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解:昏鸦黄昏时的乌鸦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4.虽有嘉肴礼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注解: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自反自我勉励;强,勉励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兑,通“说”,傅说学学半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5.河中石兽纪昀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解:河干河边圮倒塌并一起阅经过,过了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竟终于,到底棹划船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设帐讲学,教书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湮埋没耳语气词,表示“罢了”颠通“癫”,疯狂众服为确论大家都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河兵寻河、守河的士兵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涅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不已不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如其言依照他的话去做但只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大门倒塌进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过来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中讲学,听说这件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石兽,不是很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守河的老兵听说了这话,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激力,一定在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再次转动;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很荒唐;在原地寻找,不是更荒唐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人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6.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解: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认为……聪明”宋宋国雨下雨坏毁坏筑修补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因为天下大雨,所以墙被毁坏了;他的儿子说:“要是不修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他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非常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来偷窃;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注解:塞边塞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亡逃跑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将带领富多髀大腿丁壮壮年男子引弦而战拿起弓弦去打仗;引线,拉开弓弦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此此人,这个人跛瘸腿保保全译文:靠近长城一带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的领地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经过几个月,他的马带领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祸害呢”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吗”过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战死;唯独只有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父子俩保全了性命;7.课外古诗文背诵龟虽寿曹操注解:竟终结,这里只死亡腾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升天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良马枥马槽烈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盈缩原指岁星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指天养身心;怡,愉快;和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乐永年长寿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孟浩然注解:黍黄米饭合环绕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开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面场圃打开窗子,面对着的是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谷场和菜园把酒端起酒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桑麻这里泛指庄稼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就,接近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注解:初日早上的太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禅房僧人的房舍山光悦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钟磬钟和磬,佛教法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注解:子规即布谷鸟,又称“布谷鸟”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注解:却再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注解:商女歌女后庭花夜泊秦淮近酒家; 玉树后庭花的简称的简称,后商女不知亡国恨, 世多认为是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 注解:赚的骗得 ,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注解:一鉴开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天光云影共徘徊; 眼前共徘徊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问渠那得清如许, 渠它;指方塘那哪为有源头活水来;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注解: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解:溪亭溪边的亭子日暮黄昏的时候藕花荷花。

狂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狂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狂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摘要:
一、引言
二、狂泉的原文及翻译
三、狂泉的注释
四、狂泉的意义及启示
正文:
【引言】
狂泉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和寓意深刻的故事传达了做人的道理。

本文将对狂泉进行原文及翻译的解读,并深入剖析故事中的注释,以揭示狂泉的深刻意义及启示。

【狂泉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狂泉之水,竭而复盈。

西南而望,可以悒然而乐也。

夫水也,可以悒然而乐者,其犹人也也与?
翻译:
狂泉的水,干涸后又重新充满。

向西南方望去,可以使人心情畅快地欣赏。

这泉水,可以使人心情畅快地欣赏,难道不像人吗?
【狂泉的注释】
1.狂泉:古代传说中的一眼泉水,位于山东省曲阜市。

2.竭:干涸。

3.盈:充满。

4.西南而望:指向西南方望去。

古代的曲阜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南方是平原地带。

5.悒然:心情畅快。

【狂泉的意义及启示】
狂泉的故事传达了人生的道理:人生如水,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陷入困境,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总会有重获新生的一天。

正如狂泉的水,虽然有时干涸,但最终仍会恢复充满。

同时,狂泉的注释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认识,对于研究古代地理及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狂泉的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勇往直前,不断努力,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此外,还应学会观察自然环境,从中汲取智慧,丰富人生。

婢文言文翻译

婢文言文翻译

《婢》一作《僕》,乃古代汉语中用以指称家仆、奴婢之词。

以下为《婢》文一篇,并附以现代汉语翻译,以飨读者。

原文:婢者,家之仆也。

生于贫贱之家,而事富贵之家。

不辞劳苦,唯知侍奉主人,以供其使令。

其貌虽不扬,其心甚诚。

虽身处卑贱,而志高远大。

或曰:“婢何以为生?”曰:“婢生之趣,在于尽其职分,事其主上,使主上安而家道兴。

至于富贵,非婢所望也。

”译为:婢,是家中的仆人。

她们多出生于贫贱之家,却服务于富贵之家。

她们不辞辛劳,只知道侍奉主人,以供主人使唤。

她们的外貌或许并不出众,但内心十分真诚。

尽管她们身处卑贱,但志向却高远。

有人问:“婢如何谋生?”回答说:“婢的生存乐趣,在于尽自己的职责,侍奉自己的主人,使主人安居乐业,家庭兴旺。

至于富贵,并非婢所期盼的。

”原文:婢之事主,如影随形。

主人之喜,则喜;主人之忧,则忧。

主人之怒,则惧;主人之喜,则悦。

主人之命,虽死不敢辞。

此所谓“忠臣良仆”也。

译为:婢女侍奉主人,如同影子跟随身体。

主人喜悦,则喜悦;主人忧愁,则忧愁。

主人发怒,则恐惧;主人喜悦,则高兴。

主人之命,即使面临死亡,也不敢推辞。

这就是所谓的“忠臣良仆”。

原文:婢之行,虽不显赫,然其德义,实为世范。

故曰:“婢之行,如春草之萌,虽微而不息。

”是以君子见之,莫不敬而重之。

译为:婢女的品行,虽然不显赫,但她们的德行,却是世人的楷模。

所以说:“婢女的品行,如同春草之萌发,虽然微小却不断生长。

”因此,君子见到她们,无不敬畏而重视。

原文:婢之忠,如山之坚;婢之勤,如水之长。

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水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婢之忠勤,亦如此也。

译为:婢女的忠诚,如同山的坚定;婢女的勤劳,如同水的绵长。

山不拒绝细小的土壤,因此能够成就其高大;水不拒绝细小的溪流,因此能够成就其深邃。

婢女的忠诚与勤劳,也是如此。

原文:婢之志,虽不高远,然其心,实为至诚。

君子不以富贵骄之,不以贫贱慢之。

是以婢之德,常存于世。

译为:婢女的志向,虽然不高远,但她们的内心,却是至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篇》秦桓公伐楚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

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

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

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燭之武退秦師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蹇叔哭师冬天,晋文公去世了。

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

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

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

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

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接着向东进发了。

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

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

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

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

”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

”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daier《诗·大雅,荡》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

’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

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诗·大雅·烝民》又说:‘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

’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

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讨厌,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

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吨儿。

鉏麑退了出来,daier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

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

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

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

”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

晋灵公唤了出猛犬来咬赵盾。

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

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

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

daier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

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我给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

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

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

”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

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

daier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

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国君。

”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

赵盾说:“不是这样。

”董狐说:daier“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啊!《诗》中说:‘我心里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忧伤。

’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daier“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

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

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廟。

秦晋鞍之战六月十七日,齐晋两军在鞌地摆开阵势。

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坐在车右做了齐侯的护卫。

晋军解张替却克驾车,郑丘缓做了却克的护卫。

齐侯说:“我姑且消灭晋军再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驱车进击晋军。

却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但是进军的鼓声仍然没有停息。

却克说:“我受重伤了!”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胳膊肘,我折断箭杆照样驾车,左边的车轮被血染得殷红,哪里敢说受了重伤?您就忍耐它一点吧。

”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以来,如果遇到险峻难走的路,我必定要下来推车,您是否知道这种情况呢?──不过您的伤势确实太严重了!”解张说:“全军的人都听着我们的鼓声,注视着我们的旗帜,或进或退都跟随着我们。

这辆车只要一人镇守,就可以凭它成事。

怎么能因受伤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武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受了重伤还没有到死,您还是努力地干吧!”于是左手一并握住缰绳,右手取过鼓槌击鼓。

马狂奔不止,全军跟着他们冲锋。

齐军溃败。

晋军追击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头天夜里)韩厥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明天早晨不要站住兵车的左右两侧。

”因此他就在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

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他是个君子。

”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反而射他,这不合于礼。

”射韩厥的车左,车左坠掉在车下;射他的车右,车右倒在车中。

綦毋张的兵车坏了,跟着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

”上车后,綦毋张站在兵车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身后。

韩厥低下身子放稳当被射倒的车右。

逢丑父乘机同齐侯互换了位置。

将要到华泉,骖马被树木绊住不能再跑了。

头天晚上,丑父在栈车里睡觉,一条蛇爬在他身子下边,他用手臂去打蛇,手臂被咬伤,却隐瞒了这件事,所以今天不能推车而被韩厥追上。

韩厥拿着拴马的绳子站在齐侯的马前,拜两拜,然后稽首,捧着酒杯加上玉壁献上,说:“我国国君派群臣替鲁、卫两国请求,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领土。

我不幸恰巧遇上你们兵车的行列,没有逃避隐藏的地方,而且怕因为逃跑躲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

我不称职地当了个战士,冒昧地向您禀告,我迟钝不会办事,只是人材缺乏充当了这个官职。

”冒充齐侯的丑父叫齐侯下车到华泉去取水喝。

郑周父驾御副车,宛筏为车右,载着齐侯逃走而免于被俘。

韩厥献上丑父,却克准备杀掉他。

丑父大喊道:“从今以后再没有替代他国君受难的人了,有一个这样的人,还要被杀掉吗?”却克说:“一个人不把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看作难事,我杀掉他是不吉利的。

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人。

”于是不杀他。

祁奚荐贤祁奚请求退休。

晋悼公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推荐仇人解狐。

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

晋悼公征求意见,祁奚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

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

晋悼公又问:“谁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适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