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主要问题:失业率高、人口减少
如: 20世纪70年代,人口由五大湖区向西部和南方迁移:①东北部地区经济衰退,环境污染严重 ②南方和西部地区发展新兴工业和旅游业,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
1.特点:采取措施使经济复苏,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2.主要措施: (1)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①带来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②增加就业机
③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①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
②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促进经济发展;②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
2)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
如:“知识城” 匹兹堡 1.复兴计划: ①进行环境整治,压缩传统产业规模 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 ③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结果: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科技力量强,被誉为“知识城”。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
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
: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三角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现在面临的问题:(1)煤炭资源枯竭; (2)水资源不足; (3)环境污染严
、采取的措施:(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2)消除污染,美化环
(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 (4)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综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综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综合)整理:耿建峰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类型:均质区功能区二.区域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第二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差异比较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植被)人文环境:社会(人口、聚落)、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文化二、英国和日本的比较1.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2.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三、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影响因素:受影响,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受影响,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是;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综合、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既、、。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限是、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限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限是。

3.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位置、面积东部临海45% 深居内陆、高山环绕30% 西南青藏高原25%自然环境地形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风成地貌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高寒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水文特征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内外流兼备,大河源头,咸水湖土壤森林和森林草原土壤草原土、荒漠土(有机质少,盐分高)原始土壤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热带雨林、季雨林西东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东南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山麓山顶森林—草原—荒漠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类活动农业最重要农业区(种植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影响程度深刻微弱经济文化发达落后地带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濒临海洋,是中国开放的门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国际化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中部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利资源充足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协调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教版教材:区域差异的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地理位置差异:长三角位于30°N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48°N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完整版(鲁教版)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1、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得地理空间,就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得基础上按一定得指标划分出来得。

2、、特点①具有一定得面积、形状、范围与界线②具有明确得区位特征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她区域有所区别3、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得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得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4、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得整体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

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第二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得区域差异日本英国得区域差异:1、自然环境比较(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日本英国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与少雨受北大西洋暖流与西风带得影响,终年温与多雨,为典型得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得2/3物种多样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得1/9,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贫乏煤、铁、石油2(1)相似形:工业发达,均发挥岛国优势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起步晚工业化最早得国家工业及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工业“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突出,“资源性”布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①、划分依据:地形、气候②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C、东部季风区③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得范围与我国地势得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与昆仑山为界。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教学文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教学文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二.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②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三.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四.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差异比较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植被)、矿产人文环境:社会(人口、城市)、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文化二、日本英国的区域差异比较1.自然环境比较(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矿产贫乏煤、铁、石油2.经济发展方面(1)相似形:工业发达,均发挥岛国优势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起步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工业“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突出,“资源性”布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三、我国的区域差异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2.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青藏高寒区 C.东部季风区3.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为界。

4.三大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主要是高原、高山气候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水文外流河多属内流河西北部属内流河,东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有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等植被为草原、荒漠,有骆驼、黄羊等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甸灌丛,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2021.3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知识梳理】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类型3.某些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

4.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以矿产资源为例。

(1)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指自然资源的蓄积量或可利用量,决定了自然资源的可开发和可利用规模。

(2)自然资源的数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资源总量上,还体现在资源种类与结构、人均资源占有量等方面(3)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着资源的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4)随着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激增,一些矿产资源面临短缺甚至枯竭,许多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因矿产资源数量减少而面临困难5.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以土地资源为例(1)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和社会环境需要的优劣程度,或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少和价值高低的表征(2)土地资源的质量包括地表形态、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土地平整状况、土地区位条件等方面(3)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决定了人们开发利用土地时的难度和成本。

同时,土地资源的质量也影响着土地利用类型和生产方式(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一方面,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土地质量向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6.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以水资源为例(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造成不同地区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人口、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也产生重要影响(2)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

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1.1认识区域1、区域的定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定义理解:(1)地理空间性(占有一定的空间)。

(2)内部一致性、外部差异性(区域的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间有明显的差异性)。

2、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区域的划分:按单一指标(积温),如热量带;按综合指标(语言、宗教):文化区。

4、区域划分的目的: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5、区域的特征:⑴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青藏高原“高寒”的区域特征。

以地势高这一特点出发,引出气温低,再引发出其他要素特征。

⑵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即区域间的差异。

⑶开放性: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6、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关系: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

7、认识区域特征的实践意义?(1)整体性:利用资源、改善环境时,要综合考虑。

(2)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开放性: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8、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四面环海,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往。

(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适宜发展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以及向北方区输送反季节瓜果蔬菜。

(3)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利于粮食生产,但有利于经济作物发展。

(4)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为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旅游资源丰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不同区域所处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地形不同。

2、区域差异的表现:(1)自然环境的差异: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

(2)人类活动的差异: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口(经济、社会,文化)。

2024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知识点总结一、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2.人类活动的分类: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文化活动。

3.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分布、生产力发展、生活方式、文化特征。

4.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

二、工业与能源资源1.工业的地理条件:水、能源、交通等。

2.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

3.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电站、三峡工程。

4.核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核电站、核燃料循环。

5.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三、人口与城市1.人口数量、分布和变动: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人口密度。

2.人口迁移: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农民工问题)、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

3.城市发展的条件和特征:自然条件、交通、土地利用、行政经济中心。

4.城市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划、城市的立体结构、城市的开发策略。

5.城市运行与管理:城市的交通网络、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的社会保障。

四、农业与农村1.全球农业的分布:热带农业、温带农业、地中海农业、北欧农业、牧业区。

2.我国农业的分布:农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国农业的特点与问题。

3.农业生产方式:耕种业、牧养业、森林业。

4.现代农业发展:农田水利、农药化肥、机械化、农业科技。

5.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农村卫生条件、农村文化。

五、海洋资源与利用1.海洋资源的分类:物质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2.我国的海洋资源与利用: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盐资源、风能、海水淡化。

3.海洋环境保护:沿海带建设、海洋污染与防治。

六、地球与地球环境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表层的特征:大陆、海洋。

3.地球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水圈、陆地生态系统。

4.地理系统与地理层序:自然系统、人文系统,尺度的概念与示意图。

5.地理环境的现状与未来:人口增长与环境、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三知识建立第一单元地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地区一、地区的含义:含义:是指必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别的基础上按必定的指标区分出来的。

地区的特色:①必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②有明确的区位特色;③内部某些特色相对一致,并与其余地区有所差别。

地区的区分:①单调指标:热量带、干湿区指标:综合指标:东亚文化区、天气区。

②自然因素:中国三大自然区。

人文因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方言区。

二、地区种类的区分种类看法特色举例均质区因素拥有相像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有相对清楚的界限地形区、天气区、植被区;域农业区、方言区功能区功能上密切相连,拥有某些方面有关由中心及辐射范围构成,城市经济区、工业区、住所性或内在联系的地区界限相对模糊区、商业区;港口要地等三、地区的空间尺度:一般来说,地区的空间尺度越大,描绘地区的特色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绘的就越详细,越详尽。

四、地区的特色1、整体性2、差别性3、开放性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地区差别1、形成地区差别的原由是什么?地区所处的纬度地点、海陆地点的不一样,以及地形的影响。

2、地区差别的比较有哪些方面?一般包含:地理地点(纬度地点、海陆地点)、自然环境(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人类活动(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劳动力状况、人口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等。

3、日本和英国地区差别能够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自然环境的比较、经济发展的比较(农业生产的比较、工业发展的比较)。

4、日本工业为何拥有“临海型”的特色?日本国内矿产资源困穷,所需工业原料需从外国入口;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窄,工业产品大多依靠国际市场。

所以,日本工业主要散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海运便利,既便于入口原料,又有益于出口工业产品,形成显然的“临海型”布局格局。

5 、我国三大自然地区区分的依照是什么?( 地形、天气的地区差别)二、三大自然区的差别分界限地点、面积地形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400mm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东部临海45%深居内地、高峰围绕30%西南青藏高原25%平原、丘陵,水成地貌高原、盆地风成地貌,海高原、山地,寒冻风化地貌,海报多在 1000 米以下拔多在 2000 米左右海拔多在4000 米以上天气季民风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天气:干旱少高冷天气:气温低、日夜温差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大、风力大、太阳辐射强自水文特色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内外流兼顾,大河源泉,咸水补给湖然土壤丛林和丛林草原土壤草原土、沙漠土(有机质少,原始土壤盐分高)环植被北寒温带针叶林西东山麓山顶温带落叶阔叶林沙漠—沙漠草原—草原丛林—草原—沙漠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热带雨林、季雨林主导因素气温随纬度变化降水随海陆地点变化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人农业最重要农业区(栽种业)畜牧业、绿洲农业畜牧业、河谷农业文不利条件人多地少,环境问题水源不足、土地沙漠化和盐气温低、空气稀疏、风力大、碱化水分不足、地势曲折补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自然原由: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 1)地形曲折( 2)多地质灾祸(滑坡、泥石流)充青藏高寒区:(1)地形曲折( 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别(1)、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分往常状况下,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是针对东部季风区而言的,其分界限是秦岭—淮河一线。

打包【共4套】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全册】复习知识点全汇总课件PPT

打包【共4套】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全册】复习知识点全汇总课件PPT
单元整合
一次小下载 安逸一整年!
(共4套)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全册)单 元复习知识点全汇总课件PPT
如果暂时不需要,请您把我收藏一下。因为一旦 关闭本页,可能就永远失去我了哦!
请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1-
单元整合DANYUAN ZHENGHE
-2-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15-
单元整合DANYUAN ZHENGHE
-16-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17-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一、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庞大的人口数量,我国的资源、环境都面临着巨 大的压力,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8-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典例1】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阐
辩证地看待。此问为开放性设问,答题首先要“亮”观点,然后说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以山地、丘陵为主;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落差大。
(2)对农业生产:可提供能源;产生的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
对生活:可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利于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有利于保护植
被,减少水土流失。
不合理。理由: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会消耗大量水资 源,水资源枯竭易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8-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核心归纳


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 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入手, 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鲁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

鲁教版地理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

02
区域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01
02
03
04
气候条件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等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地质等对区域地 理环境的影响。
水文特征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对区 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灾害
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
人口分布
人口数量、密度、分布等对区域人文地理环境施对 区域地理环境的保护和
改善。
可持续发展
实现区域地理环境和人 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03
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
总结词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 能力的发展模式。它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支柱,并遵循公 平性、可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区域地理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还培养 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区域分析能力。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地理现象的时空变化和区域差异,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区域地理的分类与学习方法
总结词
区域地理可以根据研究重点和尺度分为不同的类型, 掌握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区域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自然资源
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生产与生活 水平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 产资源等。
社会资源
指经过劳动创造而占有的,为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提 供各种服务和支持的物质和能量,如人力资源、技 术资源等。
区域资源的特征
区域性、有限性、差异性、可变性。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根底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二.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②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三.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四.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差异比拟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植被〕、矿产人文环境:社会〔人口、城市〕、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文化二、日本英国的区域差异比拟1.自然环境比拟〔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矿产贫乏煤、铁、石油2.经济开展方面〔1〕相似形:工业兴旺,均发挥岛国优势〔2〕差异性:日本英国经济开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起步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工业“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突出,“资源性〞布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三、我国的区域差异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2.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B.青藏高寒区 C.东部季风区3.界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为界。

4.三大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主要是高原、高山气候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枯燥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水文外流河多属内流河西北部属内流河,东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有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等植被为草原、荒漠,有骆驼、黄羊等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甸灌丛,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补充: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一样: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高中地理 重要的主干知识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重要的主干知识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重要的主干知识鲁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和_____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______区的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如_______区的分界线;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_____。

2.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区域之间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方向也存在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嫰平原为例),主要表现为: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长三角位于30°N附近,属于___________气候,松嫰平原位于43°—48°N东北地区中部,为____________气候;②土地条件:长三角耕地以______为主,土壤类型是_______,松嫰平原耕地以_______为主,土壤类型是________;③农业生产:长三角水热充足,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作物,一年____熟到____熟,松嫰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一年____熟;④民居(建筑物):长三角民居的屋顶坡度较___,高度和进深大,房檐宽,松嫰平原民居墙体很重,正南正北方位强,楼房的南北间距较_____。

3.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主要表现为: ①早期社会,土壤_____,河沼广布,阻隔交通,开垦困难,农业发展缓慢;②农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船成为交通的载体,土壤经过培育熟化,适合水稻种植,使这里成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区;③现代社会,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___,加之耕地被稠密的水网分割破碎,生产规模小,机械化难以推广,粮食的商品率____,“粮仓”的地位下降。

高中地理必修三_鲁教版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地理必修三_鲁教版知识点总结材料

地理必修三知识构建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含义: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区域的特点:①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区域的划分:①单一指标:热量带、干湿区指标:综合指标:东亚文化区、气候区。

②自然要素:中国三大自然区。

人文要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方言区。

二、区域类型的划分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就越具体,越详细。

四、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不同,以及地形的影响。

2、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哪些方面?一般包括: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矿产资源等)、人类活动(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生产活动方式、劳动力状况、人口状况、社会发展状况等)等。

3、日本和英国区域差异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自然环境的比较、经济发展的比较(农业生产的比较、工业发展的比较)。

4、日本工业为什么具有“临海型”的特点?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工业原料需从国外进口;同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大多依赖国际市场。

因此,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海运便利,既便于进口原料,又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形成明显的“临海型”布局格局。

5、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地形、气候的地区差异)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 (1)、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是针对东部季风区而言的,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①分界线:②南北差异 1月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 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南方与北方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水田与旱地水稻种植区与小麦种植区三、中国三大经济地带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中部崛起”的范围:中部经济地带所包含的省区-内蒙古-黑龙江-吉林2、差异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二、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衰落的原因与解决的措施(对比德国鲁尔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1、区位优势①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苏必利尔湖附近优质的铁矿③水路交通便利④水源充足⑤市场广阔⑥科技力量雄厚⑦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⑧乳畜业产品产地,副食品供应方便1、衰落原因①工业结构单一②世界性钢铁过剩,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开发⑤新科技和高新产业的冲击⑥资源枯竭、地价上涨2、整治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②调整工业布局和交通布局③环境整治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对环境是依赖和恐惧;(地理环境决定论)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人类中心论)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人类中心论)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鲁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黄土高原范围: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含义:指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例如:降水量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二.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②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③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三.类型:①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如:自然区、农业区、方言区等②功能区:某些方面具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基地、浦东新区等四.特征:①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②差异性: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性;但区域内部“求大同,存小异”③开放性: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区域差异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2.差异比较自然环境: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生物(植被)、矿产人文环境:社会(人口、城市)、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文化二、日本英国的区域差异比较1.自然环境比较(1)相似形:岛国、面积、北温带,温暖湿润2.经济发展方面(1)相似形:工业发达,均发挥岛国优势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起步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工业“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突出,“资源性”布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曾经向海外大量移民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2.名称: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青藏高寒区C.东部季风区3.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为界。

4.三大自然区特点: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海拔较高,主要是高原、高山气候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较低水文外流河多属内流河西北部属内流河,东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有熊、松鼠、熊猫、梅花鹿等植被为草原、荒漠,有骆驼、黄羊等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及高山草甸灌丛,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农业农耕发达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高寒牧业,河谷农业人口稠密较少很少补充: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三角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三角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按时间先后出现的三种思想: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和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3.可持续发展图示: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

2.持续性原则: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共同行动。

4.阶段性原则:①发展中国家:初级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次要责任)②发达国家: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

(主要责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深刻的环境危机二.中国制定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人口战略(1)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a.人口众多; b.人口素质较低; c人口结构不合理; d.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2)措施 a.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 b.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资源战略(1)面对的问题:a.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b.资源利用率低。

(2)措施:a.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b.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 c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3.环境战略(1)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措施:a.搞好生态建设; b防治环境污染; c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4.稳定战略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一.黄土高原范围: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土地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使生态环境脆弱。

(平原向山地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森林向草原、农业去向牧区的过渡)②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分解;③降水集中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④坡度较陡,地质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主要):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和露天开矿)、②破坏植被三、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1.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心是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

2.基本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复垦工作,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3.轮作套种一、西北荒漠化防治(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等地)1、荒漠化危害:①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②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③破坏基础设施建设;④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荒漠化形成:①自然原因:a、西北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b、植被稀疏;c、地表有深厚疏松沙质沉积物;c、大风频繁,风蚀作用强。

②人为原因:a、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压力大;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b、工矿交通建设不注重环境保护;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荒漠化的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严禁乱砍滥伐、滥牧、滥垦;c、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f、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喷灌滴灌技术;g、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量。

二. 南方湿润高原山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的治理。

(东南丘陵、四川山区、云贵高原等地)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地表起伏大,重力作用强;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冲蚀作用强;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过快;②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③陡坡开荒。

2、治理措施:① 封山育林,禁止陡坡开荒,乱砍滥伐。

;② 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b、革新炉灶,节省燃料;④ 大办沼气、发展小水电、营造速生薪炭林);④因地制宜,改变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⑤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3、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① 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② 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③ 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引起自然灾害损失更大。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等因素。

二.主要的工业部门: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工业部门及联系:钢铁工业(主导)、煤炭工业(基础)、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三、存在问题: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生态环境恶化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⑤世界性钢铁过剩四.整治措施: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旧教材:1、调整整产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补充知识点: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人教版教材)1、山西煤炭资源开采的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1)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2)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2、有利条件: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市场广阔;③铁路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3、目前面临的问题:①煤炭资源、水资源枯竭;②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下降;③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4)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1、工业结构:重工业为主;工业部门:煤炭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

2、发展初期的区位优势:(1)煤、铁资源丰富;(2)水陆交通便利;(3)辽河水源充足;(4)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3、现在面临的问题:(1)煤炭资源枯竭;(2)水资源不足;(3)环境污染严重。

4、采取的措施:(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消除污染,美化环境;(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4)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5)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