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教育解读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创新教育改革
——钱学森教育思想解读之一
作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会会长任国强
钱学森将教育归类为科学技术。作为科学技术,它的指导理论是什么?钱学森强调,所有科学技术的指导理论都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总结出事物之间广泛的联系范畴,进而打破分割、分隔、打不通,实现知识之间大跨度的联系,让受教育者多角度感知、理解、领悟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领略教育的愉悦性和成就感,具备纵横的思维能力,进而相互交汇产生创新思维,这就是教育的最佳结果,钱学森称之为“大成智慧教育学”。
大跨度联系的方式方法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范畴主要有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内容与形式的联系、偶然与必然的联系以及原因与结果的联系。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理论为指导,我们可以将事物的联系具体划分为五种客观联系以及五种想象联系。当然,事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丰富多彩。就基础教育而言,我们提供这些基本的联系范畴,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入性,不断探究更多的联系方式。
一、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依据小学生认知特点以及小学教学内容总体水平,我们将小学生客观联系思维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局部与整体联系
局部与整体联系包括将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组合联系、局部与整体之间的
包含联系两个方面。小学数学四则运算基本都属于局部与整体联系范畴。2、相似或相同联系
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同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主要的联系方式之一。比如与数字“3”相似的有形状相似、读音相似、数量相似的事物等。
3、相反或不同联系
有相似就有相反,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路。所以,相反或不同作为与相似或相同的辩证统一体,成为事物联系的方式之一。
4、接近联系
事物之间空间位臵的接近、某一特征的量化接近,是事物内容与形式联系范畴的表现。比如,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在相反的运动中逐渐接近,就难以用相似性来说明,只能用接近联系来说明。
5、原因与结果联系
事物是运动的,运动表现为现象的不断变化。引起现象的变化必然有原因,这种原因可能是自身引出的,也可能是与外部事物发生联系引起的。所以原因与结果联系是事物之间常见的联系。
二、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主观联系就是打破事物之间可见的客观联系,再造出主观想象的联系。想象联系应用到教学中的意义,就是打破常规,通过发散、逆向、变异、替代、组合等形式,实现事物之间在主观意愿中的各种联系,让情绪更愉悦、更轻松,让思维更自由、更灵活、更变通、更敏捷,让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广泛、更复杂,让世界发展更新颖、更快速、更有效。
结合儿童认知特点,我们将主观联系思维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扩大与缩小联系
客观世界存在量的差别,比如大小、轻重、长短、粗细等等。大象的体型比猴子高、体重比猴子重、,这是客观事实,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估量、对比等方式来获得具体的数量差异。这是教学中经常从事的活动。如果我们想象一只猴子的身高高过了大象,这就是扩大与缩小联想,由此产生了意像中猴子与大象的联系——猴子比大象大。
2、替代联系
顾名思义,替代,就是用乙替代甲,或者是用乙的一部分来代替甲的一部分。比如汽车和大树,锯下一段树身来替代汽车的橡胶车轮,或者是用汽车身上的钢铁来做成一棵树替代大树等等,这些都是替代联系的结果。
3、组合联系
组合,就是通过拼、插、砌、粘、连等各种手段,将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是将两个事物的某一部分拿出来,重新组合;或者是将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拿出来,组合到另一个事物之中。比如西红柿与小鸟,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带着翅膀的西红柿,从西红柿秧上飞进了篮子里。
4、变异联系
变异是指对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性质进行改变,从而与其他事物产生了新型的联系。比如将西红柿变异为铁制作成的(雕塑),那么,它和小鸟之间食物链的联系就会改变为栖息地的联系。
5、逆向联系
逆向是对客观联系的颠覆,比如局部与整体的调换、因果关系的调换。逆向常见的例子是将狗咬人颠覆为人咬狗。
我们没有将创新思维常常提到的发散联系单独拿出来与其他想象联系方法并列,原因是发散是以上各种想象联系中常用的方法,犹如水在生命中无处不在,发散在创新中无处不在一样。另外,直觉思维是想象思维的基础,不单独列举。灵感思维或潜意识思维是各种思维交汇贯通之后的综合体现,也不用作为思维教学工具单独展现。
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创新灵感层出不穷
三、大跨度联系的意义何在?
客观存在的五大联系可以协助我们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观想象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下面我们用一道传统的小学数学题来体会大跨度联系带来的问题解决效果。
题例:应用大跨度联系教学法解决下列应用题。
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1个人吃3个,小和尚3个人吃1个,刚好吃完。问:大和尚有多少人、小和尚有多少人?
1、部分与整体联系
大和尚和小和尚组成100人;
1个大和尚与3个小和尚组成一个小组。
每组吃4个馒头;
25组吃完100个馒头;
25组里有25个大和尚、75个小和尚。
停止——检查:确认过程正确。
2、相似联系
大和尚与馒头:1:3;小和尚与馒头:3:1;
大和尚与小和尚的人数是否也存在1:3或3:1的关系?
试一试:大和尚与小和尚:1:3。大和尚:25个、小和尚75个。
停止——检查:确认答案正确。
3、接近联系
A、10个大和尚吃馒头30个,剩下的70个馒头需要210个小和尚才能吃完。大和尚人数不够,继续增加。
B、20个大和尚吃馒头60个,剩下的40个馒头需要120个小和尚才能吃完。大和尚人数不够,继续增加。
C、30个大和尚吃馒头90个,剩下的10个馒头只需要30个小和尚就能吃完。大和尚应该减少。
D、大和尚人数在21-29之间.
E、画出统计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