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选择
第五章政策制定
举例:收入分配改革刻不容缓
中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表明,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 接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 大到2011年的3.13:1;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 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 升到目前的23倍;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在1990年就已经达 到0.445,接近国际上公认的0.45警戒线,农村居民基尼 系数2011年达到0.3949,逼近0.4的警戒线。
在这一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大众传播媒介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 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 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的项目有新旧之分: 旧项目是指以常规形式出现的项目,如增加工资、财政拨
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事项。 新项目是指因特定情况或事件引起的项目,如罢工、外交
2.象征性议程
象征性议题注重的是价值而不是资源,牵动的是社会共同 体的共同意识;
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形成互补关系: ——有时,政府因为某项实质性议程所提出的议题该如何
去做并不明确时,采取象征性的回应态度; ——有时,象征性议程所提出的问题,最终又会引起政府
采取实质性的议程来解决;
六、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二)结构性社会问题
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 社会现象,如就业、人口、贫困、腐败。
第二节 政策问题的确认
一、问题确认
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感性→理性的认知)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一、概念题1.政策制定过程(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政策制定过程是指政策决策者根据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使其转化为政策规范的过程。
政策制定系统担负着政策制定的任务,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是提高政策质量的关键。
政策制定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方案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途径。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
公共政策制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论证评估方案、抉择方案等几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环节。
政策制定过程可分为:①广义上的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
站在宏观角度,关注从问题确认到政策终结这样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
②狭义上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指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
站在微观角度,研究从确立政策目标到决策政策方案的微观过程。
2.孔多塞悖论(厦大2013年研)答: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是指在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的现象。
包括:①孔多塞悖论,是指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
②阿罗悖论,又称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成社会偏好。
3.方案规划(首都经贸大学2007年研)相关试题:政策规划(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公共政策第5章第1讲
某一社会情况是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三、当前的热点社会问题
一、什么时候由谁来认定某一社会情况 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 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 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
克隆羊多莉诞生引发争议
1997 年 2 月22日,应该一位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 一只羊“多莉”。它的诞生震惊全世界。克隆技术 的产生意味着克隆人成为可能。绝大多数人认为, 人类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克隆人”的出现。
3、食品安全——不要事后诸葛亮
有人说,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 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咸 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 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 识了硫酸铜 ……今年,三鹿、鸡蛋又让我们知道了 三聚氰胺的化学威力。
4、看病难——不敢进医院
(3)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涉及不同的决策者,政策 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备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是未知 的,也不能够确定其风险。
质量状态
优良
清晰可辨 少量可计算 少量 少量 有限 共识 可把握
适度
清晰可辨 大量可计算 少量 大量 有限 共识 不易把握
不良
模糊或有争议 不可计算 大量 大量 无限 冲突 无法把握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 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社 会规范允许一定程度的行为偏差;“偏差”具有一 定的相对性。
结构性社会问题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 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结构性社会问题 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就 是各种各样的不平等现象。 由价值观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社会问题也 不在少数。如家庭问题、劳动问题、人口问 题、环境问题。
公共政策的规划及制定过程
(3)产生权威性政策产品。
10 of 13
第二节 公共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型
(1)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其基本步骤如下:建立各种完备的运作排序目标;提出各种可能的政策方案;预测每 一种方案的成本效益和期望值;计算每一方案净预期值;比较并确定具备最高净预期 值的方案;输出完全理性政策。
在选择政策目标时,首先弄清楚政策目标与政策任务的联系和区别。其次,要弄清楚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再次,还需要协调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关系。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影 响政策目标的各种因素,设计政策预案。 (2)政策方案设计 政策预案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方案的选择。包括进行政策方案的 轮廓设计和对方案加以细化两部分内容。
首先,要体现政策制定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其次,要符合执政党和国家的总路线, 总目标。再次,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最后,还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5)政策规划的具体性原则 • 首先,政策方案语言须明确,具体,清晰。其次,包括实现目标的明确时间期限。 再次,应规定明确的约束条件和适应范围。最后,政策方案应尽量量化。
三 、政策决策的过半数同意规则 该规则要求至少有1/2以上的投票人支持的决策方案才算通过。其特征主要表 现在:一是具有更高的决策效率。二是少数服从多数。三是更能节省决策成本。
12 of 13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采纳与合法化
。
一、政策的采纳 公共政策采纳是指政策制定机构和决策者决定采取某项政策 方案的过程与行动。政策采纳阶段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重要 也是最关键性的阶段。
8 of 13
第三节 公共政策规划中的行动主体组合
• 一、政策规划中的集体思维 • 政策规划说到底是政策行动主体积极思维活动的结果。之所以重视政策规 划中集体思维,是因为集体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集体思维可以保证理 论与知识的完整性。其次,可以让不同群体的利益得以充分表达。最后,可以 避免决断中的片面性与主观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集体思维也存在着缺陷,使 组织受到“集体思维缺陷”的影响。 • 二 、政策行动主体的组合形式 • 政策网络 是指在政策预案提议的最初阶段上,解决政策问题的各种方案还 在酝酿,没有形成界限分明的政策主张的时候出现的政策主体的组合。 • 政策社群 是指在政策中以共同的信息﹑价值﹑利益为基础联系在一起的政 策行动主体组合。 • 政策支持联盟 是指在政策规划环节中,维护﹑坚持和追求不同利益的政策 代理人,组织机构汇集到一起,形成的基于利益和政策价值选择的稳固的同盟 。 • 三 、政策规划中行动主体共识的形成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 作用给予了重视。
• 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 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 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 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 提出政策建议。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 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
(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 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 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 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 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 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 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 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 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 一致,而且这种一致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 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科学的第二个品格就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 的产物。
(3)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 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3.公共政策学的品格
宁骚
主编
ISBN:7-04-012263-4
教学安排
一、总学时数:60 二、学分:3 三、教学目的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未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二、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题不愿见的行为,就必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作用。
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2。
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待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引导功能是政策的积极功能。
3.调控功能调控功能指的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
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利益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三、公共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在于它是公共行与偏好性的矛盾体,这一本质蕴含于公共权利机关为着具有公共性、偏好性或自利性的政策目标而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行为中。
关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利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这就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1.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产生于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性;2.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来自于它处理的问题是大多数民众的问题,即以民众问题为取向;。
公共政策必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标。
关于公共政策的偏好性:政策过程对于政策主题来说始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方案的择定、政策工具的配置以及怎样进行政策评估,等等,所有的环节和功能活动的安排,都是政策主体选择的结果。
而每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
这种偏好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之一。
四、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五、什么是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宁骚 公共政策学00318(五章~10章)
• (2)按照其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 后次序,分为:①界定或认定议程②规划 议程③磋商议程④循环议程; • 政策议程的类型: • 1、系统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 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 2、政府议程,即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 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府议程的分类: • (1)按照议程项目的新旧状况,分为:① 旧项目②新项目,
• 国外有学者将公共政策议程按照政策问题 的重要性程度划分为: • 1、实质性议程:是指认定哪些影响深远和 潜在意义重大的政策问题的议程; • 2、象征性议程:指一些政策问题虽然属象 征性的,但也会引起社会和决策者政治上 的关注的议程
•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 性发动; •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 程。
• 3、类别分析法: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 一,同样也是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之一, 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 • 4、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 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三个层次 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属一种分类分析方 法; • (1)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 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 • (2)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 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
• 政策设计的逻辑结构: • 1、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①结果②目标人 群③执行机构④法规 • 2、政策的联系机制构成:①规制②工具③ 假定
政策规划的主体:
• 1、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体现在规划的 组织和管理方面。在现实的政策规划过程 中,政府可能不仅仅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 上占主导地位,在规划方案进入抉择阶段 上也可能常常占主导地位;其中有政府的 地位的影响,也有政府在设计方案时往往 比较务实等原因
【培训课件】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2)多元式 主体还有除政府以外的其他主体。 优点:对政府规划起到制约、补充作用 有利于克服各方的自利性,保障社会公正
有利会聚各方智慧并反映各方利益需求,以保 障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缺点:对实际情况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 从局部利益出发——规划失之片面
听证〔Public Hearing〕制度
听证:指政府在作规划政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 专家、管理主体、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 到达政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 化、公正化和标准化的一种措施。
听证在中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三、政策方案的设计原那么
1、信息原那么 政策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
和处理的过程,政策规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信息的全面、具体、准确、及时。 虚假信息直接导致政策的错误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地震发生。离 7.8级震中115公里,离7.1级震中仅60公里 的青龙县房屋倒塌18万间,除一位老人震后因 惊吓死于心脏病外,全县无一人伤亡。青龙人
是幸运的,而幸运中却折射着难咽的苦涩,以
至于人间的奇迹也只能随之淡然。他们与外界 恢复通讯后接到的第一个 ,就是这样一句情感
3.预测原那么
政策规划是对未来事物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方案 抉择,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活动。
只有建立在可靠预测根底上的政策方案,才是 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政策方案。
案例
〔1〕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1967年,日本常驻苏联的商务人员有两三个星 期没有看到苏联外贸部的高级官员在公开场合 露面。他们将这一偶然发现的情况及时通报了 东京,引起日本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他们马上 通知日本驻各国的商务人员,迅速查找苏联外 贸部高级官员确实切所在。结果发现他们都到 了美国,正与美国政府有关人士进行秘密的粮 食贸易谈判。
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第一节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政策主体为了解决政策问题所提出一般性要求,是对预期在较长时间获取的成就的正式而全面的陈述,也是一定时期国家或者组织的大的发展方针或者奋斗目标的分解。
而具体目标达到政策总目标的具体措施。
政策总目标很难量化,阐述一般也不明确限定实现结果的时间,而具体目标一般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和时间限制。
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1)事实求是,面向未来(2)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3)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4)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也称元目标: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1)价值因素(2)政治因素(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实现的尺度,它将定性的或者概念的政策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关于那些被用来评估备选方案或者项目的目标诸方面的明确的陈述,包括成本、收益、有效性、可行性等。
尺度是标准的有形或者操作性的定义,每个标准有几个与之相关的量化的尺度。
尺度也称做指标。
确定评估标准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意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二是被提出的政策方案或者项目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每个目标一般都有相关的评估标准,而每个标准都可能有多个尺度,这使得评估标准问题复杂化;三是政策参谋人员或者分析人员可能被公共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所雇佣,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多重的、冲突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政策指标政策指标是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者质的尺度,是政策目标具体说明。
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和综合指标。
第二节备选方案的拟订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历3步:第一步:搜寻备选方案从问题构造的程序中可以发现一些备选方案。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串讲讲义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典型例题: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过程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另外,在这一章中,涉及到公共政策学的几个概念及相关的提出者,需要对每个人物的主要学术贡献及观点扎实掌握住,这是历年考试的重要考点。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主具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本质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其内涵;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政策工具的分类。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政策本质、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等基本概念,掌握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典型例题: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人大决定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E.部门规章【答案】ADE【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关于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本章重点:公共决策体制,公共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本章难点: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典型例题: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属于本章重点知识。
具体从本题来看,分类或类型的内容都是考试的常考知识点,要特别引起注意。
另外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公共决策体制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本章重点: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含义及其认识论意义;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公共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共政策学笔记
《公共政策学》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一、政策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特殊意义上的政策、决策、决定,即当主题被限定为国家、政府、公共权力机关时,指的都是公共政策。
二、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三、公共政策的内涵1、定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则。
(一)社会公共权威:①横向划分:公共政策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三种形式构成②纵向划分:公共政策由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如美国:横向:公共政策 = 立法政策 + 行政政策 + 司法政策纵向:联邦——州——地方政府县市镇特别区学区(二)特定情况(三)政策目标3、政策结构与类型元政策政策一般↓基本政策政策链(有先后)(比如中国历年的土地政策)、政策群↙↓↘具体政策具体政策具体政策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并产生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链和政策群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4、公共政策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管制作用③调控作用④分配作用主题:政府抑制房价政策(搜集资料、案例介绍、案例分析)第二章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一、公共政策主体定义: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它是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运行周期中,对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政策目标群体主动施加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分类:标准的多样性①立法机关政府主体{ 行政机关核心主体{ 司法机关执政党公共政策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②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官方决策者{行政执行机关法院公共政策主体{利益集团政党非官方决策者{公民大众媒介(一)官方决策者a.立法机关b.行政决策机关c.行政执行机关行政执行机关对决策的影响:a)参与决策b)消极对抗c)技术性与复杂性d)政策边界的模糊性d.法院a)司法审查b)司法解释(二)非官方决策者1. 利益集团例如:美国利益集团向人民币施压2. 政党3. 公民二、公共政策客体(一)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二)目标群体政策行为的影响因素1. 政治社会化2. 传统因素3. 政策合理性4.成本效益5. 大局观念6. 规避惩罚7. 环境变化三、政策环境(一)公共政策与公共环境的关系(二)政策环境的构成1)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环境4)文化环境5)社会环境第三章公共决策系统与决策体制—1 一、系统理论模型环境←←←←←←←←←←←← ↓ ↑ ↓ 支持 政策 ↑ 输入→→ 政治系统 →→ 输出 ↑ 要求 行动 ↓ ↑ ↓←←←←←←←←←←←←环境图解:① 输入:它是政策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某种方式影响公共政策的结果② 转化:政策系统将复杂多变的要求转变成公共政策的过程 ③ 输出:政治系统推行公共政策或采取行动,向环境输出产品政治系统对社会需要的整合2.启迪从宏观角度思考公共政策分析:① 政治系统应提高对化你今年个的感知能力 ② 政治系统应完善内部机制,提升自身能力 ③ 公共政策输出符合环境(公众)需求3.不足:对政治系统的具体决策分析行为缺乏分析 二、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静态)地位与作用:信息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咨询系统是“思想库”或“智囊”系统;决策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执行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与化你今年个直接作用的实践环节;监控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
公共政策整理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加粗的为重点)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答: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如:政策系统、政策环境、公共问题等。
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如:政策类型的子概念(外交、国防、经济政策等)。
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如: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决策等。
3.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参考P6)答: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研究方面: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4.古代中国政策研究为什么发达?(参考P24)答: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与路径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性?答:公共政策研究的一大特征就是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认识论基础的多样性;第二,学科视角和分析路径上的多样性;第三,在操作层面或者说工具性方法的多样性。
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中系统分析的内容与作用。
答:内容: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作用:(1)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2)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3)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4)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5)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即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私人物品: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个人消费的物品,而且只有那些为之付费的人才有权利对其进行支配。
3.公共利益:一般认为,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界定公共利益应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4.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护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5.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划分公共秩序与私人权力可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正当性,二是必要性,三是合法性,四是合理性。
】6.公共政策的政治解释: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这类集体活动的参与者往往具有一致的目标,但总会在活动中发现与他人的合作不怎么合算(后者有时要求解决“搭便车”问题)。
7.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A 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B 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C 宏观政治是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第五章 政府行为与公共选择
政府经济学
14、完善与健全有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1)加强 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的监督力度。(2)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 的民主化、科学化。(3)扩大基层民主,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政府 经济决策的途径。(4)加强政治协商,提高公共选择水平。
政府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选择?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经济有何意义?
(3)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使公共选择的结果更有利于自己的利 益。
政府经济学
8、西方国家议会党派斗争与政府经济政策 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制定符合执政党利益集团的各项经 济政策。(2)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取得选民支持,争取连选连任 。(3)制定、实施某些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它社会阶层利益的经 济政策。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
10、西方议会通过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在西方多党制议 会民主制度下,作为立法机关,议会的基本职责是制定和实施法 律,对政府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成为国家市场法律体系重要 组成部分。而政府必须在法律的授权的范围内组织财政收入、安 排财政支出,开展宏观经济管理活动。(1)议会对政府经济立法 的层次。(2)议会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
政府经济学
综合水价将由每立方米4.01元调整为5.14元,居民综合水价将由 每立方米2.90元调整为3.70元。最终调整方案将根据听证结果确 定。最为居民关注的是自来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的调整。此次水 价调整,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自来水平均销售价格由每立方米3.01 元调整为3.84元,其中居民用水由每立方米2.30元调整为2.80元 。污水处理费平均由每立方米1.00元调整为1.30元,其中居民排 水由每立方米0.6元调整为0.90元,非居民排水由每立方米1.20元 调整为1.50元。新增的水费和污水处理费两项合计,居民每用1 立方米水增加支出0.8元。此次水价调整还包括水利工程供水(地 表水)价格。水利工程地表水平均由每立方米1.01元调整为1.44 元;园林用地表水由每立方米0.3元调整为1.30元(不含水资源费 );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八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一、概念题1.政策目标(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出政策目标的特征有:①问题的针对性。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缺少对有关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难以立足。
②未来的预期性。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③多目的元。
任何政策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着眼解决某一政策问题的政策目的往往也是多元的。
当然每一项政策的众多目的当中会有主要目的与次要目的之分,且它们之间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2.政策规划(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政策规划是指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对政策方案进行设计、比较、优选,并制定出政策的活动。
对其的理解主要把握三个方面:①政策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②政策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政策方案的设计与择优;③政策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政策转移答:政策转移又称政策移植,就是一个政策借用国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
政策移植可以发生在议程建立阶段,也可以发生在政策规划和政策执行阶段,而在政策规划阶段,政策移植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政策来源方式。
政策移植的增加的原因有:①在全球化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全球的经济体系及摆脱全球的经济压力;②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各国间在知识、观念等方面的交流变得更通畅快捷;③政策移植不仅是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政策学习现象,同样是信息化和区域一体化时代一个国家内部的现象,它在政策规划方面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4.政策合法化(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合法化是指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同步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同步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策学习是——的一种形式。
()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集体学习D.社会学习正确答案:C解析:因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是由组织来进行的,所以政策学习是集体学习的一种形式。
知识模块: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2.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A.工具学习B.概念学习C.会学习D.组织学习正确答案:B解析:政策学习,从学习的内容以及程度上一般认为存在三种类型:工具学习、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社会学习。
其中,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学习类型称为概念学习或问题学习。
知识模块: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3.()是指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
A.社会学习B.工具学习C.概念学习D.集体学习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是对社会学习含义的考查,考生因该掌握。
其中工具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概念学习或者问题学习是指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考生应该区分这几种学习类型。
知识模块: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层次的政策可以借鉴他国国家层次或者地方层次的政策B.本国地方政府的政策可以借鉴他国国家层次或地方层次的政策C.从政策制定者的意愿角度,可以简单地将政策移植分为自愿的政策移植和被迫的政策移植D.所有的政策移植都能够获得成功正确答案:D解析:政策移植在政策规划和执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政策移植都能够获得成功,选项D错误。
知识模块: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5.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是公共政策的()A.制定B.抉择C.执行D.发布正确答案:B解析:公共政策的抉择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它是指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第9讲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 •
•
• •
头脑风暴法(p311)、德尔 菲法(p136/346),等 应注意的原则 紧扣政策目标 规划多重方案 方案彼此独立 方案有所创新 方案切实可行
2013-9-12
31
政策方案的择优
方案评估 P345择案规则 P348/270-273
2013-9-12
32
方案评估 P345-8
2013-9-12
26
公共利益:一种理解的思路
给定下述前提条件 • 前提1:个体偏好的差异/社会偏好的差异 • 前提2:利益分化/多元化 • 前提3:利益分化的格局和力量对比关系 公共利益(的实现)就是如下状态中的一种、两种或全部: 状态1:在特定的社会团体内,任何个体的利益状况,不因
没有对“公共利益”的明确阐述。
2013-9-12 23
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那些代表一个社会里大多数公民的最
好的利益或最大的好处的东西。P259 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P259
? ?
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而非最大多数
判定公共利益的6个标准:合法合理性;公共受益
性;公平补偿性;公开参与性;权力制约性;权
29
2013-9-12
政策规划的参与者
•
• • • • •
设计阶段 p336 作为主导者的政府组织(党政机构) 政策支持系统:智囊团 公民:个体、社会组织 (听证会P337) 择优阶段 p349 国家元首 • 法官 • 民意代表 行政首长 • 大众传媒 执政党
30
2013-9-12
备选方案的设计方法
2
2013-9-12
第9讲 主体系统 和客体系统的互动
【油条考研山东财经大学】谢明《公共政策导论(修订版)》课堂ppt_第五章_政策制定
第五章政策制定第一节社会问题的产生一、什么时候由谁来认定某一社会情况是社会问题1.社会问题由谁来认定?谢泼德和沃斯怎样认识这一问题?谢泼德和沃斯认为社会问题是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
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对某一社会情况的关注程度及其看法态度,有时候能够把某一社会情况直接推上社会问题的舞台。
社会上那些真正有影响的人物才能在社会问题的认定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人的主观认识、思想信仰、生活态度等价值因素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一)过失性社会问题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二)结构性社会问题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认2.理论联系实际说明社会问题确认的基本环节。
一、问题确认①政策问题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问题确认是问题求解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对问题进行明确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
政策问题的确认有三个基本环节:①问题察觉②问题界定③问题描述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对问题进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
②比如在我国大中城市存在的公交车拥堵问题⑴每天乘公交车上班的人们,一提到公交车秩序就满是埋怨,拥挤不堪,气味难闻,时常丢东西,而且公交车的供给少,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种状况已经无法忍受,需要改变这种状态,此时大众媒体也经常关注公交秩序问题,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于是说明问题察觉阶段已经形成。
⑵接着就是进行问题界定了,根据政策问题的性质可以把其界定为经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抉择
一、公共政策抉择的含义
•公共政策的抉择,就是由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根据 政策规划建议和要考量的相关事项,按照一定的决 策制度和程序规定,对解决有关政策问题的行动方 案做出决定性选择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抉择实际上就是将有关政策加以合法化 采纳的过程。
二、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 1.国家元首
•(二)可行性评估 •(1)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体产出 是否达能达到预期目的。 •(2)经济与财政可能性,主要关心政策规划的成本 大小、产出的收益多少。 •(3)政治可行性,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力或 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或规划的成效。 •(4)行政可操作性,主要关注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特 别是行政环境中实施某项政策规划的可能性,如人 员配备是否到位等。
三、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 • • • • 1.实事求是 2.面向未来 3.系统协调 4.明确具体 5.伦理考量
第二节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一、政策规划的含义与特征 •1.政策规划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 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 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2.政策规划的特征 •(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 存。 •(2)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 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二、政策规划的主体
•1.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 Fra bibliotek2.政策规划的主体多元化
三、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1.紧扣政策目标 •2.规划多重方案 •3.方案彼此独立 •4.方案要有创新 •5.方案切实可行
四、政策规划中的政策转移
•1.政策转移对政策规划的作用: •(1)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方案对于本国的方案制定 具有启发性,也许会提供不同的思路。 •(2)其他国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暴露的缺陷,也能 够给本国政策方案的制定提供经验和教训,避免重 蹈覆辙。 •(3)其他国家成功的公共政策,容易得到各方的认 同,并且各主体会依据本国的情况,对政策做出相 应的修改。
•2.政策转移的程度 •(1)一是复制(copying),即指政策直接的完全的 转移; •(2)二是效法(emulation),即借鉴公共政策背后 的思想观念; •(3)三是混合(combinations),即混合不同的公共 政策; •(4)四是启发(inspiration),即其他国家的政策可 能导致本国的政策变化。
• 2.行政首长
• 3.民意代表
• 4.法 官
三、决策者要注意的问题
•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2.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3.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
四、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2.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3.政策的法律化
五、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1.危机决策一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具有显而 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和 在相当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做出重大决策和快速反 应。 •危机决策的构成一般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 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2) 可 供 决 策 者 利 用 的 时 间 和 信 息 等 资 源 非 常 有 限; •(3) 事 态 的 发 展 危 及 决 策 单 位 、 决 策 者 的 根 本 利 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 2. 常规决策是指遵循一般决策程序和
有关制度的决策行为活动过程。
本章习题与思考题
• • • • • • • 一、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目标 政策规划 公共政策抉择 危机决策 二、思考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2、确定政策目标原则和意义是什么? 3、政策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4、决策者要注意哪些问题?公共政策决策的合法化 表现在哪些方面? • 5、危机决策的构成一般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3.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 •(1)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之分。 •(2)基本目标一般包括: •①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最终状态公平; •②效率 •③自由 •④安全 •(3)在现实当中,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极 端复杂的,既有一致性,也会有相互冲突之处。
二、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3.政策转移失败的因素: •(1)信息不全的政策转移(uniformed transfer),是 指对于该政策的信息了解不充分,不清楚它在原国 家是如何运行的。 •(2)不完全的政策转移(incomplete transfer),是指 虽然政策转移发生,但是使得该政策在原国家获得 成功的某些重要因素却没有采纳。 •(3)不当的政策转移(inappropriate transfer),是指 没有充分注意到政策借用国与政策输出国之间在经 济、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方面的不同。这三 方面因素都可能导致政策转移的失败。因此,在政 策规划阶段,一定要谨慎的对待政策转移。
第五章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一.何谓公共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Policy Goals)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 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 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1.关于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 •问题的针对性 •未来的预期性
2.关于政策目标的分类 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 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 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 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 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 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等; 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3.政策转移失败的因素: •(1)信息不全的政策转移(uniformed transfer),是指对 于该政策的信息了解不充分,不清楚它在原国家是如何 运行的。 •(2)不完全的政策转移(incomplete transfer),是指虽 然政策转移发生,但是使得该政策在原国家获得成功的 某些重要因素却没有采纳。 •(3)不当的政策转移(inappropriate transfer),是指没有 充分注意到政策借用国与政策输出国之间在经济、社 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方面的不同。这三方面因素都 可能导致政策转移的失败。因此,在政策规划阶段,一 定要谨慎的对待政策转移。
五、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
•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预测性评估和可 行性评估。 •(一)预测性评估 •1.预测性评估的步骤 •(1)方案调查 •(2)详细研究 •(3)进一步的分析 •(4)试验式证实
•2.预测性评估的方法 •(1)德尔菲技术(Delphi Technique) •(2)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