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

合集下载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海军勘探船“比格尔号”
• 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二段,是否有与华 莱斯争功的嫌疑?
• 早日发表的两个原因:主观,研究工作“将近结 束”,并且自己体弱多病,所以早日出版。客观,华莱 斯写了关于生物进化的论文,促使达尔文提前发表自己 的研究成果。 • 第一,所讲为实情;第二,别人的催促。这段话表 现了作者的谦虚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 在这两位大科学家之间,“文人相轻”这一条是不 适用的。他们把科学当作人类的共同财富,而决不计较 个人得失、谁先谁后那样庸俗的问题,他们所不倦追求 的乃是如何使科学更有效地为人类造福和服务。
2、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 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 创造出来的。 ②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外 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 ③要想了解“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 件。 •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 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 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如果说这种寄 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 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而“植物的习性 导致的结果”不属于“外界条件”,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 ①项,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 排除。
4.第7段开头,“由于这种理由”具体指 什么理由?
• 第6、7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 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 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 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 这样的合理推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 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说 完整了应是:“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 下的变异知识,虽然不完备,但能给研 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Page
29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 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 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 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 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 点、演变等。
Page 30
说明文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Page
Page 40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 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 性状特点,使要说明的对象形 象可感。
Page
41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 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 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 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下定义的 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 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Page 42
“是的,”夏娃答道,“可是,诱惑和欺骗我的是 那条蛇。” 这样,上帝对蛇下了诅咒,并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 说:“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善恶,那就必须离开伊甸园了。 如果你们留下来,那你们可能会去吃生命之树上的果子,那你 们就会永远活下去了。这样的事情是我所不能允许的。”上帝 就把他们赶到尘世里,咒骂他们,说从今往后,亚当必须累得 满头冒汗才能活下去,夏娃必受分娩之苦。在伊甸园的东边, 上帝派一个天使驻扎在那里,手拿冒火的宝剑,守住了伊甸园 的入口,保卫着生命之树。
Page
34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 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 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 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 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 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 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 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 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 题得到一些了解。
“搜集”“思索” 是研究必不可少的过程,两个 词不能颠倒,“耐心地”“各种”透露了工作 的艰巨、材料的浩繁。没有“搜集”,就丧失 了思考的基础,事实不全,思考不周,当然就 难以取得成果。所以“耐心地”“搜集”“思 索”和“各种”四者缺一不可。即便如此,也 可能只对所研究的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我毫不怀疑地主张——每一物种都是 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毫不动摇的科学信念与敢于坚持真理 的精神。
这篇绪论属于阐释性说明文,这 要求我们要熟悉和掌握说明文的问题特 征,尤其是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说明语言的特征;这篇又是科普理论性 质的文章,还是翻译的文章,语言理解 起来有难度,这提示我们要掌握语言分 析的一些方法,压缩找主干,句式上转 化都是提取信息的有益方法,从课文中 也可以读到科学成就永远亲睐那些有准 备的人。
请找出本句的主干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 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 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的一些事实所打动。(第1段) 【讲解要点】:抽取主干,找结构。(我被打动) “被……所+动词”,该结构用了“所”,动词后 不能再带其它成分。双音节动词前“所”可省。 “被”可以改为“为”。 事实:南美洲的生物分布和它现存生物和古生物之 间在地质上的关系。
物种起源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第九章 杂种性质 第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第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 地理分布(续前) 第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第十五章 复述和结论

《物种起源》绪论-2024鲜版(1)

《物种起源》绪论-2024鲜版(1)

01物种起源背景与意义Chapter达尔文生平及主要贡献01020304《物种起源》创作背景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对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科学整体进步。

打破了物种不变论,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书籍对科学界影响引发社会观念变革12302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理论Chapter自然选择概念及原理010203适者生存现象解读适应性可以表现为生理、行为或生态方面的优势,适者生存现象反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遗传变异在进化中作用010203物种形成与灭绝机制03人工选择与遗传育种实践应用Chapter人工选择概念及方法论述人工选择定义01选择方法02与自然选择的比较03早期育种实践遗传学理论发展现代育种技术030201遗传育种技术发展历程现代基因工程在育种中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驱动技术挑战和伦理问题探讨生态风险技术挑战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等潜在风险。

伦理争议0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观念Chapter生物多样性定义及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定义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介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广生态友好型技术等方式,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国际合作与政策建议国际合作政策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

05达尔文进化论争议与现代科学解读Chapter达尔文进化论争议焦点问题自然选择与随机漂变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是否足以解释物种多样性,还是随机漂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导言”“绪言”“序言”
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 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 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先得 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
“导言”“绪言”“序言”
• 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 但导言或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
系、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思考。 3、达尔文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 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达尔文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 分的。” 5、这说明达尔文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5段:物种由演变而来 第6段:介绍研究的方法(研究养家动物和
栽培植物获得变异知识) 第7段:介绍前一二章的内容 第8段:其他章节的内容 第9段:坚信观点的正确
揣摩语言(一)
科学论著的特点在于科学性,表述极 其准确,遣词造句无不严谨周密。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表现 在哪里?请在文章中找出例子并加以 说明。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执教:苏丙凤
查 理 .
罗 伯 特 .
达 尔 文
1840年的达尔文 晚年的达尔文
达尔文在伦敦的乡居
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
达尔文环游世界时 观察到的龟和鸟类
甲虫 样本
达尔文的望 远镜。连同他 的笔记本、枪 支以及一双善 于观察的眼睛, 都是年轻的博 物学家达尔文 的重要的装备。
3、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 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
明确:“混入”说明错误地出现,出其不意,是 一种非自觉行为,有时不能及时发现。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在伦敦的乡居
进化论:亦称“天演论”、“演
化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 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及如 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该词最初由 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恩格斯认 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 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4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 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难点 分析
1.作者认为“物种” 是怎样产生的?
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 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 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③)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 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 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第1句至第4句为第一层,间接说 明研究物种起源和变异有重大意义。
第5句为第二层,说明创造论是错 误的
第6、7、8句为第三层,说明物种 起源的基本观点:生物的种不是不变 的。
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
首先,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使复句 内部的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 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第9段为例)
“ 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 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 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本句中 “事实”与“论点”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 一个?
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 料,而“论点”是指材料中足以反 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用, 体现了作者的周密。
长句的知识及分析长句的方法
深入 探究
文章怎样体现达尔文的精 神和人格魅力?
第一段: “专心思索” “不间断地专 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没有轻率地 下结论”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 《物种起源》是奠定生物进化理论
基础的一本重要的著作。作者根据
二十余年积累的资料, 以自然
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
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 论证了物种起源,即生物界进化的 现象。尤其重要的是说明了生物是 怎样进化的,即自然选择在生物进 化中所起的作用。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 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 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 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 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 帮助理解整部著作。这篇绪论主 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 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 基本的看法。
筛选(一):
1、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2、第六段开头“由于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 由? 明确: 1、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 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 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2、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 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 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 第六段中“这个难题”指什么?( ) • 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由别的种演变而 来 • B.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 • C.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给了作者收 获 • D.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筛选(二) : 1、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和意义是什么? 2、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得到 的收获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l一4段):交代了 《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早 发表的原因,说明本书“还是摘 要的性质”,以及向提供过帮助 的自然学者致谢。
• 第二部分(第5—9段):介绍《物种 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 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物种起源 绪论

物种起源 绪论
三、程序性说明文。
介绍某种事物的演变过程,或是某一物品的制作过程,或 是某一计划的实施过程。一般以程序或时间的先后为写作顺序。 如《景泰蓝的制作》。
说明文写作顺序有三:
一、空间顺序,又称方位顺序。多用于介绍建筑群 或画面。运用这种顺序,作者依据空间位置的转换来 介绍被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 二、时间顺序,又称发展程序。 多用于程序性说 明文中。其中有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顺序,是揭示 事物发展变化动态的;有的仅是表现制作过程的程序。
(实事求是)
③对内容的一些说明
(谦虚谨慎)
内容过简 希望以后得以补充
④对帮助者的感谢
一般博物学家 外界条件 ⑤物种由演变而来
(实事求是)
啄木鸟构造
达尔文
生物本身倾向
槲寄生
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植物 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 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 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机会反驳达尔文的 “优胜劣汰”进化论,最近,来自欧洲分 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
了眼睛进化的秘密,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提出了有力挑战。科学家们发现,眼睛中
感光层的光敏细胞是从我们祖先位于脑中
的光敏细胞进化而来的,而非物竞天择。
“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强烈地冲击了进化论 寒武纪是地球生命史上最早有化石记录的时 代,英国地质学家 A.塞奇威克1835年首次将寒武 纪引进地质文献。距今约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 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 性的飞跃,于是人们提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概念。1909年,人们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发现寒武纪中期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被誉为 国际奇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国际 重点保护地区。1947年,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 脉,人们发现前寒武纪末期埃迪卡拉动物化石群, 同样被称为国际奇迹,受到世界性的保护。

物种起源绪论用

物种起源绪论用
可大致分为几种部分?先 找出每段旳关键句。
第1段“我之所以阐明这些,是为了要表白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因为要完毕它还需要许数年月…尤其诱使我这么做旳原因…” 第3段“我目前刊印旳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旳”“我希望在将来旳一部 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第4段“我不能对那些慷慨帮助我旳自然学者一一表达谢意” 第5段“物种不是被独立发明出来旳……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旳。” 第6段“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提供最良好旳机会。” 第7段“因为这种理由,我把摘要旳第一章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情况下旳 变异。” “次一章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旳生存斗争,那是根据几 何级数高度繁生旳不可防止旳成果。” 第8段“自然选择旳基本问题,将在第四章里有若干论述。”“后来旳五 章中将论述在认可此学说时所遇到旳最明显和最严重旳困难。” 第9段“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旳。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 化最主要旳但不是独一无二旳手段。”
环球航线
解题
绪论,也称导言,是指著作前旳概述部分, 用来阐明著作旳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 资料起源和作者情况旳文体。书前有导言,目旳 是要让读者更加好地了解全书内容。
序言能够是原作者自己写,也能够请别人来写, 但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序言可用于文学 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旳著作,而绪论只用于学 术类著作;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 体现自由,而绪论则是著作旳有机构成部分,对原作 旳内容进行简介,在体现上以阐明、议论为主,较 为谨严。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达尔文 1809—1882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旳奠 基人。23岁剑桥大学毕业。开 始学医,后又去神学系学习。 热心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生 物学。1831年以博物学家旳身 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为 期五年旳环球旅行。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9、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 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总结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说明基本观点
深入 探究
讨论:透过说明的文字,你看到达尔文怎 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
1)第1段文中的“这个问题”指_物__种__起_ 源__问__题__。
2)从第一段文字看,达尔文的科学研究经过了_四__个阶
2、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
1、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 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 方法”是不合理的。
2、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 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 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筛选:
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 它的邻种却分布的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 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 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 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 某种生物和邻种 ) 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生物的 ( 命运 )和( 变异的趋向 )。
选择:
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 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 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 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 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达尔文本身也承认像眼睛如此精细的结构是进化中无法产 生的,因为这是一个创造的证据。
请利用网络了解,在随笔本上谈谈你对进化论的看法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 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 络层次。
如何筛选关键句? 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4、 进化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牢固 的自然科学论据。
四、《〈物种起源〉导言》的特色
1.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性 以及专业知识性。
2.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 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 严谨的意思。
3.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 和人格魅力。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结束语如此写道:
“这种观点是宏伟壮丽的:生命及其若干威力最初被赋 予几种或一种类型;而且,在这颗行星依据引力的既定定律 运行之时,从如此简单的一个开端开始,最美丽和最奇妙的 无穷无尽的类型已经和正在进化。”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界的 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 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 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 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 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 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 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提出的关于进化机制的生 物学学说,用以解释机体变化的原因。从1837年 达尔文即从事研究这个概念,他大量阅读书刊, 全面搜集事实,总结出“人工选择”原理,并由 此创造了“自然选择”理论,这一理论是达尔文 学说的核心。达尔文主义认为进化在本质上是由 变异、遗传、生存竞争三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发生的。
达尔文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于1859年出版,到现在将近 140年了。达尔文十分详尽地解释了生命世界中一向无法阐明的相 似和差异的情形。他指出生命只有一个祖先,因为生命全都起源于 一个原始细胞。

第1课 《物种起源》绪论

第1课  《物种起源》绪论
息q ī 栖 . (1)栖 栖 xī 栖 . 入h ùn 混 . (2)混 蛋h ún 混 . shu ài 轻率 . (3)率 l ǜ 效率 .
2.语境辨析法 (4)近日,鲁西南地区遭遇暴雪,高速部门第一时间全面启 动了应急预案,各区间 (j (j i ān )迅速组织多台铲雪车进行不间 i àn ) . . 断除雪。 (5)中国第一份“慰安妇”受害事实调查报告公布,6 名日 本战犯向调查组提供 (g ōng )了当年强征慰安妇的口供 ( g òng )。 . .
背景链接 达尔文年轻的时代, 正是“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 烈斗争的时期。 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认为, 地球上各种生物 都是按上帝的意志、 计划创造出来的, 其种类永远如此, 不会变化, 这就是“物种不变论”。 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在一定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进化、 演变而来的。这就是进化论。1859 年《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 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的遗传、 变异和自然选择 的基本原理,也就是人类认识生物的进化的基石。

《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品 《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
英国伟大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其《物
评 种起源》一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誉为人类思想发 价 展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赞 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人物轶事 达尔文探索生物链 1843 年暮春的一天,达尔文径直向一片开满了粉红色花朵 的三叶草田里走去。他要看看这些花朵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它 们的媒人究竟是谁。 达尔文看到,有许多土蜂在三叶草上空 飞舞,有的土蜂停在花朵上面,把自己吸食 花蜜的器官插入花蕊的蜜腺之中吸食花蜜。 这些土蜂就是帮助三叶草授粉和繁殖后代的 媒人。那年的土蜂非常多,到了夏天,三叶草结的籽也特别多。

《物种起源》绪论课件

《物种起源》绪论课件
同的进化起源。
物种演变的机制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对生物个体进行选择,使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
突变和基因重组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材料。
生殖隔离
新物种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可以防止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促进物种的 独立演化。
03
物种起源的争议与反驳
神创论的观点
神创论认为物种是由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所创造的,每种物种都是永恒不变的,不存 在进化和变异。
神创论者认为,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神赋予的,而不是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产生的。
神创论者通常认为,人类是神的特殊创造物,与其他生物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物种不变论的观点
01
物种不变论认为物种是永恒不变的,不存在进 化和变异的现象。
实践应用
尝试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 中,例如观察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 择。
《物种起源》的延伸阅读
达尔文的其它著作
如《人类的由来》等,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达尔文的 思想体系。
相关领域的专家解读
如生物学家、哲学家等对《物种起源》的解读,有助 于深入理解书中的观点。
其它进化论著作
如《天演论》等,可以与《物种起源》进行比较阅读, 拓展视野。
物种演变的证据
化石记录
化石记录揭示了地球历史上生物 的存在和变化,证明了生物进化
的存在。
生物地理学证据
不同地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揭示 了物种在地理隔离和环境变化等
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过程。
胚胎发育的证据
不同物种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表现出相似的特征,表明它们具
有共同的祖先。
同源器官和生物学的共性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许多同源器官 和生物学共性,证明它们具有共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着买石头向人借钱。 ②信陵君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他仁而下士,无论 是才能高的还是差的,他都能够谦逊地对待他们,因而他 ________(搜集/搜罗)了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如屠者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朱亥等。这些人在信陵君最需要他们的关键时刻义无返
顾,为信陵君出了大力,成就了信陵君能急人所困的美 名。
必修5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现在(1859 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 了。但是因为要完成 ....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况,并且搜集了大量资料。1836年回国后,达尔文以进化
论观点整理、研究科学考察中获得的资料,经过二十多年 的不懈努力,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物种起源》 一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SJ·语文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以相比较的,唯一的。用在此处合乎要求。
(2)×
“不足为奇”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不值
教 学 资 源 链 接
得奇怪。后面不能带宾语。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SJ·语文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自 主 文 本 初 研
必修5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进化论之父——达尔文
必修5
素 材 日 积 月 累


绪论,又称导论、导言、绪言等,它是在书籍开头概 要地向读者介绍有关这本书主旨、内容、体例等部分,但
与序言不同。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
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而导言的主要篇 幅必须介绍原作的内容和主旨。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 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 的;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而无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以及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种起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

2. 教学难点: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种起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物种起源》绪论的相关内容,生物进化证据的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物种起源》绪论,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要介绍达尔文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1.2 提问:什么是生物进化?为什么说《物种起源》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奠基之作?2. 讲解生物进化的概念2.1 解释生物进化的定义。

2.2 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过程。

3.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3.1 介绍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3.2 分析案例:以化石证据为例,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4. 讲解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4.1 解释自然选择的定义。

4.2 分析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3 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5.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的证据及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

5.2 提问:如何理解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6. 作业布置6.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生物进化的实质及进化树。

六、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实质及进化树1. 讲解生物进化的实质解释种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阐述基因流、基因漂变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探讨生物进化的微观机制2. 介绍进化树的概念和构建方法解释进化树的作用和意义演示如何根据遗传距离构建进化树分析进化树与生物分类学的关系3. 分析实例:利用进化树解析生物进化关系选取具体生物类群,展示其进化树引导学生通过进化树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七、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 阐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 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随机事件生物地理分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分析不同保护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效果八、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1. 讲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解释化石化的过程阐述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形成机制2. 分析化石记录与生物进化关系展示不同地质时期的化石证据引导学生通过化石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3. 讨论化石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局限性指出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和偏差介绍其他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九、教学内容:比较解剖学与生物进化1. 介绍比较解剖学的基本方法阐述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展示比较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2. 分析比较解剖学证据的生物进化意义解释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解剖学理解生物的进化关系3. 讨论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局限性指出比较解剖学证据的有限性强调多学科综合研究生物进化的必要性1. 讲解分子生物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解释DNA、RNA和蛋白质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展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DNA序列分析、基因表达研究2. 分析分子证据与生物进化关系阐述分子钟的概念及其在生物进化时间估算中的应用展示分子证据支持的生物进化关系:例如酶的进化、蛋白质家族的进化3. 讨论分子证据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强调分子证据在揭示生物进化历程中的重要性指出分子证据可能受到的选择压力和突变率等因素的影响十一、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1. 讲解人类起源的地质背景阐述非洲大陆在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人类祖先的生活环境2. 分析人类的进化历程介绍人类进化的重要事件:直立行走、大脑容量增加、语言能力的出现展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化石证据3. 探讨人类进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进化的影响讨论人类文化与进化之间的关系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趋势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讨论合成生物学的进展及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2. 讲解生物进化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阐述生物进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影响的案例3. 展望生物进化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生物进化研究的前沿问题鼓励学生思考生物进化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的作用十三、教学内容:进化的伦理学问题1. 介绍进化伦理学的基本概念讨论人类对生物进化的干预及其伦理问题阐述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2. 分析进化的伦理学案例探讨人类Enhanced Human(增强人类)概念及其伦理问题讨论基因驱动技术及其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生态问题3. 引导学生思考进化的伦理学原则强调尊重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探讨在生物进化研究中平衡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方法十四、教学内容:课堂讨论与研究设计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针对生物进化相关话题,如基因编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2.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设计教授如何提出研究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练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3. 汇报与评价学生汇报研究成果,peer review 彼此的工作教师评价学生的研究设计和口头表达能力十五、教学内容:总结与展望1. 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强调生物进化在生物学中的核心地位总结所学知识,巩固关键概念2. 展望生物进化领域的未来趋势提出生物进化研究可能的新方向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3. 布置期末作业与考核方式强调期末考试的重要性,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布置期末论文或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物种起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地位。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2.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3. 引导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

二、教学重点:1. 《物种起源》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2.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3. 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难点:1. 生物进化的证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物种起源》。

2. PPT课件。

3.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进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进化?为什么生物会进化?2. 新课导入:介绍《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出版时间和历史背景。

3. 教学内容:1. 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在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

2. 生物进化的意义:生物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3.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进化的概念、意义和证据。

6. 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物种起源》绪论部分。

2.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7.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和兴趣。

六、教学内容: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 自然选择的过程:变异的产生环境的筛选适应性特征的传递3. 自然选择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物种形成的机制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进化案例,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然选择的意义和影响。

八、教学难点:1. 自然选择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2. 自然选择对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九、教学准备:1. 教材《物种起源》相关章节。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 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 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先得到 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
序言
绪论/导言
——可由原作者或别人写
——可用于文学作品或其 他著作
——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 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 的创始人。
23岁剑桥大学毕业。开 始学医,后又去神学系学习。 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 生物学。1831年以博物学家 的身份参加了“比格尔号” 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 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成 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比格尔号
比格尔号环球航线
⑥研究生物变异的 方法
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
⑦家养变异的作用
获得两点认识
指出错误观点,创造论不能成立
⑨总结自己的观点 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 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 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科学之光
科学表达 ——准确严密
科学态度 ——审慎严谨
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坚持不懈
达尔文 1809—1882
① 交代《物种起源》写作经过
环球远航:考察搜集资料 回国后整理材料、做札记 充实札记,写成纲要 从那时起一直从事研究
——“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②提早发表摘要的原因 (实事求是)
全部完成还需岁月, 但体力渐感不支
华莱斯的结论几乎与 己相同
③对内容的一些说明 (谦虚谨慎)
错误在所难免 内容过简 希望以后得以补充⑤物种由演 变而 Nhomakorabea及演 变因素
一般自然学者: 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
——“惟一可能原因”

最新《物种起源》绪论资料

最新《物种起源》绪论资料

就在这时候—1809年,英国一个医生 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小生命—达尔文。 正是他,在1859年发表了举世震惊的 《物种起源》,敲响了“物种不变” 的丧钟,确立了被马克思称为“19世 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之一的生物 进化论。
《物种起源》 绪论
达尔文
文体知识 有关作者 速读课文 精读课文 体会精神 语言欣赏
绪论
是一种用来说明
著作的编写经过、
出版意图、编写体
例、资料来源和作
者情况的文体。也
称导言,目的是要
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达尔文手迹
全书内容。
《物种起源》 封面→
绪论与序言
★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 他人代写,绪论则一定是作者本人来写;
★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 著作,而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
第3段: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 不完善的。
筛选关键句
第4段:我极抱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 不能……一一表示感谢。
第5段: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 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第 6 段: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 极其重要的。
筛选关键句
第 7 段:由于这种原因,我把“摘要”的第一 章用来专门……。次一章将考察……
★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 泛,表达自由,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 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 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我终身主要的乐趣 和唯一的职业,就在 科学的研究工作。
——达尔文
完成工作的方法, 是珍惜每一分钟。
——达文
达尔文塑像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
(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 创始人。22岁剑桥大学毕业。开始学医,后又 去神学系学习。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 物学。1831年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 尔号”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1859年出版 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成为生物 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物种起源_绪论

物种起源_绪论

↑ 达尔文在加拉帕哥 群岛上看到的蓝足鲣鸟
达尔文在加拉帕哥群岛 上看到的鬣蜥 →
↑ 达尔文观察过的加 拉帕哥群岛巨型陆龟
← 达尔文当年曾经 培育过的兰花品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虫
样本
“进化论”

进化论,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 物界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 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 重要科学。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 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 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 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 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 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 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思考人类是怎么样产生
的?
女娲造人
希腊的创世主之一——主管谷物的女神
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物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 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 者。他出生于英国一位名医之 家,从小热心研究自然科学, 特别是生物学。1 83 1年至1 83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 荐,他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 随英国皇家军舰比格尔号环球 旅行。1859年发表《物种起 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 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 变论"等传统观念。不仅如此,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意义远远超 越了自然科学的范畴,成为人 类的思想武器。1 882年4月 19日,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逝 世了。人们将他葬在伦敦威斯 敏斯特寺院中堂的北廊,和杰 出的科学家牛顿葬在同一个地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

;2.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教学难点: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学时数: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

2、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教学过程:※自学导航1、作者简介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

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

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

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

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资料链接(1)进化论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

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

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2)文体介绍导言也称引言、绪论,是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开头的话,主要用于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对论著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有关问题(如写作背景、过程、缘由等)作出介绍、说明。

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内容。

导言与序言的区别: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

而导言的主要篇幅必须介绍原作的内容及主旨。

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

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

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而无导言,学术著作有导言,还可有序言。

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

(3)神创论在西方流传的是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再用圣土造出第一个男人亚当,又从亚当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出一个女人夏娃。

他们听信蛇的怂恿,偷吃禁果,而知善恶羞耻,于是扯下无花果的叶子遮蔽下身,这便是衣服的雏形。

在中国也流传着一种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远古时乾坤未开,像个混沌的“鸡蛋”,这“鸡蛋”中生长了一个盘古,他在“鸡蛋”里生长了一万八千年,此阶段,天每日长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长高一丈,到过了一万八千年时,盘古突然死去,他的气化成风云,他的声化成雷霆,他的右眼化成太阳,他的左眼化成月亮,他的四肢五体化成五岳四海,血液化成江河,筋脉化为地理,肌肉化为田土,发须化为星辰,皮毛化为草木,齿骨化为金石,精髓化为珠宝……(5)预习思考①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思考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基本看法是什么?②文中体现出了达尔文作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品格?③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6)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文本精讲一、导入新课:列宁在评价达尔文时说:“达尔文的著作最后把上帝从自然界赶走了,生物科学便站立起来了。

”其中“达尔文的著作”指的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

“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

书前有导言,目的是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导言”与“绪论”差别并不大,但与“序言”却差别很大。

简单地说,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导言或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而导言或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而导言或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二、整体感知课文:得出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经过第1段:整理成书的过程第2段:提前发表的原因第3段:内容过简、不完善的说明第4段:对支持者表示感谢第二部分:说明基本观点第5段:物种由演变而来第6段:养家禽栽培植物获得变异知识第7、8段:主要内容和观点第9段:总结性的介绍主要观点三、分析课文1 .自读课文。

2. 通过问题分析文本1).提问: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明确:物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此题其实就是课后练习一的变换,训练对作者观点的把握)2).提问: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一般的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C.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选C。

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

对于前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对于后者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

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条件(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B,对于A,只要抓住作者举两例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提问: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此”指代什么内容?明确:代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4).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明确:家养变异的意义,即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相应问题: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四、结束语:本节课涉及到以下几项筛选信息能力:1.对重要信息与一般信息的筛选把握能力。

如本文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为重要信息。

2.对文中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辨析与把握能力。

如第4段中两个“不合理”的异同。

3.对所筛选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组合能力。

筛选信息时,可以抓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也可联系上文,把握相关信息。

※课堂精练1.选出下列注音及字形全对的一项()A.栖(qī)息慷概(kǎi)狭隘(ài)槲(hú)寄生B.胚(pýi)胎间(jiün)断搜(sōu)集干扰素(sù)C.诱(yòu)使纤(qiün)维疟(nûâ)疾胰(yí)岛素D.衍(yǎn)生规模(mó)病症(zhýnɡ)综合征(zhýn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栖息报歉纲要独一无二B、札记精密遗传对诊下药C、狭隘轻率防犯无所适从D、胚胎栽培变异引人注目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外面风传咱们厂的厂长要辞职,有人说这是谣言,但我想,空穴来风,恐怕总是会有点儿实事的影子吧。

B.他经常蹲在窗下听私塾先生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了,便凑了学费,让他登堂入室,成了那里最年幼的学生。

C.想起那时节,金风阵阵,菊香遍野,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真是好极了。

D.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院士诚恳地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B.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

C.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D.这本书具体描写了我国北冰洋考察船是如何根据气候和洋流的状况,度过一个个难关,获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

5、如何筛选关键句?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第一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环球远航――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主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第四段:关键句: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主要内容是:对支持者表达感激第五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断依据是:①②③④第六段:关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