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TM159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华忠 青海众信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摘 要:高层建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标志性建筑,而转换层结构施工对于高层建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施工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施工阶段结构的安全性能、施工质量、工程造价。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合理施工,确保建筑质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1 工程概况某商住综合楼工程,其具体情况为地下 5 层,地上 28层,建筑物的总高度在 110m,面积达 67000m2。

工程主要设置了 3 层裙房,裙房的结构形式属于框架结构,其主要用途是为了作为商务办公及超市使用。

塔楼的四层设置了转换层,其结构形式为厚板式结构,而上部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的平面尺寸大小在 39.22m×39.08m,面积达 1510m,厚度比边柱高出 3m 左右,别的相关部位大小在2.4m,核心筒的结构形式属于双层板,并且混凝土的强度达到 C40 级别。

2 转换层施工技术2.1 模板工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要运用到模板支撑方式,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因素给予重视,主要涉及到的因素包括了:维护转换层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要求,结构设计必须与模板支撑体系互相配合使用。

高大模板的施工必须能够达到安全标准,在材料选用过程中尽量降低工程的资本消耗。

(1)底模板及支撑:使用钢管脚手架当作支撑体系,其大小最好为 48×3.5mm,再参照相关参数对模板支撑体系的相关指标实施极计算,如:立杆、步高、剪刀撑等等。

铺将垫板设置在立杆底端,顶托设置在上部,主楞骨采用100mm×100mm 方木,次楞骨主要构成为 50mm 厚木方,使用的竹胶合板模板大小为 12mm,并将塑料薄膜设置在胶合板模板上,薄膜的厚度在 0.6mm,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底部温度被有效保护起来。

立杆布置运用于支撑,这样既能达到工程载荷的要求,也能为建筑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逐渐深入、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多元化发展,高层建筑的需求与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其结构形式也日趋复杂化、大型化,功能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

如何在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及耐久性的基础上,提高高层建筑的性能,是业内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相应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也对此多有研究。

笔者层级经历过一个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的案例,本文将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出发,深入研究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技术探讨如何提升高层建筑的可靠性,一直是业内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能够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要求,呈现不同的应用效果,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当中,本文将立足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结构分析,探讨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技术的关键要点。

一、施工方案选择常见的梁式转换层结构施工包括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埋设型钢架加强模板法以及分层浇筑法三种。

(一)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主要利用模板来设置支撑层,从而为梁式转换层结构提供足够的承载力,采用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能够有效的提升高层建筑的结构刚度,荷载由转换大梁层层传递,直到高层建筑的地下基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高层建筑的稳定性。

但同时,这种方法的成本过高,人工消耗也很大,因此缺乏实践,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时,需要注意在高层建筑的地基部分,搭设梁底,从而确保通天支撑一次支模浇筑法的使用效果。

[1](二)埋设型钢架加强模板法埋设型钢架加强模板法通过在转换大梁中埋设与模板相连的钢架,从而提升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埋设型钢架加强模板法能够在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大量的钢筋材料,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施工当中。

然而埋设型钢架加强模板法的缺陷也很明显,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可靠,应该保证每一次施工的钢架都是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混凝土浇筑常用斜 面分层布料的施工方法 ,通过插人式振捣进行浇 筑 ,施工时保证每个混凝土泵配 以5 台插入式振捣棒 。浇筑的工序主要 分为三道 :1 布置到出料点 , ) 使混凝土保持 自 然流淌状态。2 布置到 ) 坡脚 ,使混凝土 的下部结构保持密实 。3)布置到斜面 中间部分 ,振捣 时严格控 制斜面上各点位 置的振捣时问及插入 深度 ,进行振捣 工作时确 保每个浇 筑的区域有专人 负责 ,以免漏振 。此外 ,在 凝 土凝固前应 昆 该进行二次振捣 ,防止收缩而产生裂缝 ,振捣时要避免浇注接头过于 明 显 ,并持续进行浇注。当使用振捣棒时 ,钢纤维呈纵 向条状集束排列最 为适合 , 能确保边角的混凝土密实 ,有利于抵抗板体的收缩应力 、 温度 应力以及荷载之间 的传递。振捣完毕后 ,要抹平混凝土的表面 , 将外露 的钢纤维埋压到混凝土里 , 避免外露的纤维刺伤他人或者产生锈蚀 。 42 混凝土的养护 . 施工过程中 ,为了避免早期混凝土出现收缩 ,应对新浇筑的混凝土 采取养护措施 ,主要进行构件 的湿润养护 , 条件允许下 , 大体积混凝 对 土最好采取蓄水或流水养护方法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约为1 — 8 。对 4 2天 于较大体积 的混凝土结构 , 施工 时应该考虑水 泥水化热问题 , 具备降低 温度措施 同时 ,还要避免集 中出现水化热问题 ,控制峰值上升 。混凝土 浇捣成型后 ,必须进行 蓄水保温 ,通常在混凝 土表面覆盖布条 、 薄膜或 湿麻袋等进行养护 ,有利减少混凝土 内外温差 , 避免 出现裂缝 , 对于地 下结构的混凝土 ,也应尽快 回填避免 出现开裂。 5 结束语 高层建筑转换层 的 自 身重量和荷载很大,施工时应制定合理 的模板 支撑方案并严格设计模板支撑体系 ;转换层的跨度和其承受 的荷载也很 大 ,其使用配筋较多且钢筋骨架 的高度也高 ,因此 ,施工时要确保钢筋 骨架的稳定性 ,采取合理 的钢筋布置措施。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是建筑 物内不 同结构形式受力 的连结的关键点 , 也是受力传承的关键节点 ,所 以 ,转换层结构施 工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施工时应按照科学规范要求 , 采取严密的控制方法 , 来保证转换层结构的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转换层施工技术探究摘要:在建筑施工中,有一部分竖向构件被打断,竖向力传递不得不发生转折,转换层作为实现转折功能的构件,对建筑施工产生着重要影响。

而作为高层建筑工程主要受力部位的转换层,由于其梁柱截面较大、钢筋使用较密,因此其施工难度较大,如何保证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安全对整体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转换层的施工概况,转换层施工方案的选择以及转换层施工技术,为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结构施工提供一些借鉴,保证转换层施工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现今的高层建筑其设计多为上部用作住宅以及旅馆,而中部则办公使用,下部通常是商场以及餐馆等,高层建筑在使用上改变了以往单一化的使用方式,向着综合性与多功能性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在改变的同时,往往也需要其柱网柱线或其竖向型的结构形式也跟着改变,有时候需要两者同时改变,因此在高层建筑楼层的竖向结构中就要设置转换层来满足高层建筑不同功能的需要,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又叫做过渡层。

基于近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其高层建筑多功能化以及综合性的程度越来越高,转换层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包括梁式转换层、箱式转换层、板式转换层等。

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是实现高层建筑垂直转换的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据相关资料统计,使用梁式转换层的数量占所有转换层的77%,它的传力途径是先由上部墙体传给转换梁,再由转换梁传给下部柱,这种传力方式的显著优点是直接、明确,同时也给工程计算、设计与分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也能降低工程造价,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箱式转换层是单向托梁与双向托梁和上下层有一定厚度的楼板浇筑形成的一个整体,共同工作,这种转换层的强度较大。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摘要:能否做好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是判断一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也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

因此,它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深入探讨了钢筋连接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和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这几种重要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结构安全abstract: whether to complete the high-rise building transfer floor construction, is a important standard of judging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standard, it also relates to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safety. therefore, it has received people’s great atten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inforcing bar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ncrete pouring technology, concrete crack control technology and high-rise building transfer flo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se kinds of important technology.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structure safety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转换层可以将建筑物上下层的使用功能、结构类型、空间尺寸等进行转换,它在我国高层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体型逐渐朝着功能多样化、结构复杂化的综合性趋势发展,如何将其进行合理地结构转换过渡,成为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施工的关键技术。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实例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期促进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的概述众所周知,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是连接建筑重点位置的重要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对下层建筑的封顶,同时也能够为上层建筑起到基础的作用,因此,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是建筑中的桥梁。

尤其在当前建筑功能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下,综合功能日益复杂的高层建筑逐渐成为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大潮流。

结构转换层作为将建筑上部楼层结构的类型和布置转换为下部楼层结构类型和布置的水平结构,主要的结构形式一般有梁式转换层、厚板式转换层、桁架转换层、箱型转换层以及悬挂结构等。

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具有扩大室内面积,提供较大出入口的功能。

传统剪力墙结构的间距较小,比较适合对住宅客房以及旅馆进行布置,而对于需要较大空间的会议室、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等进行布置时,就需要通过转换层将部分传统剪力墙转换为框支剪力墙,以此来增大空间,满足大空间建筑的功能需要。

高层建筑转换层主要用于上下结构的转换、上下轴线的转换、柱网的转换等,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传统的剪力墙通常转换为框架-支撑-剪力墙,以增加剪力墙的承载力,为内部空间区域,柱网及上下层轴线的转换,不改变上下层的结构形式,而是通过改变转换层的柱距,形成较大的柱网,通常用于外框的底部形成了一个大入口。

通过结构转换层,将上面楼层的剪力墙结构转变为框架结构,使上面楼层与柱网轴线错开,从而形成上层、下层结构的错位布置,实现转换层的功能。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的基本特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不同于其他建筑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研究转换层施工时,必须充分了解转换层施工的特点。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析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析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是承受楼板荷载,传递墙体荷载的重要构件。

其施工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析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1.设计文件审核:在施工前,需要对设计文件进行详细的审核,保证设计文件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并保证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材料准备:梁式转换层的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脚手架等。

需要提前做好材料的采购和储备工作,以保证施工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材料供应。

3.技术人员培训:施工前需要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施工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安全生产准备: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符合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并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

二、模板搭设模板搭设是梁式转换层施工的重要环节。

梁式转换层的模板搭设需要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模板搭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模板材料选择:梁式转换层的模板一般采用钢模板或竹胶合板模板。

在选择模板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耐用性和可塑性等因素。

2.模板支撑:模板支撑是模板搭设的关键。

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在进行模板支撑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严密的计算和布置。

3.模板安装:模板安装需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随时调整和修正,以适应工程需要。

需要确保模板的安装精度和牢固性。

三、钢筋加工和安装梁式转换层的钢筋是承受楼板荷载的主要承载结构。

钢筋的加工和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梁式转换层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钢筋加工和安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钢筋加工:钢筋加工需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钢筋的长度、弯曲角度和连接方式等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安装:钢筋安装需要保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正确的位置和间距,并进行牢固的连接。

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

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

21 满堂红钢管 支撑架 .1 .
截面高度 为 08 60 . . ~ m,高层建筑 带转换层结构 的绝大 多数 为梁
式转换层.
适用于转换梁布置较密.结构 自重及施工荷载相对不太大, 或板式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这类支撑 系统通常采用钢管脚手架,
转 换梁下立杆 间距 在 6 0 mx 0 m 以内.立杆下 垫 20 mx 0 m 60 m 0m
现代 高层建筑 正在 向多功 能、 综合用途发展. 目的在于为人 们提供 良好 的生活 环境和工作条件. 在同一建筑中。 上部楼层 小
开 间的轴 线布置 ( 住宅 、 公室 、 办 客房 等)下部则 需要 较大 的柱 。
— —
转鬃 点 ; 簟 挟
— —
网空间 ( 店、 商 酒楼等) 的情 况越来越 多. 要求结构设计满足功 能
立 杆 下 设 6 m 6mm 6 的钢 板 以扩 大 受 力 面 积。可 调 0 mx O x mm
程采用有粘结预应 力技术. 是该技术在大跨度 、 大空 间的房屋建 筑工程 中应用 的成功实例。可为解决 同类施工过程 中遇 到的 问
【《 4 预应力筋用锚具 、 】 夹具和连接 器技术规程》 j j5 2 0 ) ( 8—02 G [《 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 :5 2 — 0 3 . 】 ( B1 2 4 2 0 ) " [《 6 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 G ,5 2 — 9 3 . 】 ( B I0 8 19 ) r ' [《 7 预应力用 电动油泵》 G / 0 9 19 ) ] (B 52—93 . T
( 作者单位 : 华盛置业集 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7 ・ 1 O
建材发展导向 2 1 年 0 00 8月 面 的 内容 :

有关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

有关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

1 高层 建筑 转换 层模 板 方面 的施 工技术 分 析
1 . 1 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支撑技术分析
3 5 c m , 但模板的主楞不能放在 支架 的横杆上 , 应放于托 顶之上: 选用外径 3 . 2 高层建筑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为4 8 a r m的钢管作 为梁侧模 的水平杆, 将其拉接在暗梁主筋 的同时并和 ( 1 ) 混凝 土浇筑之前 , 在模板上 洒水 , 能保证模 板的支 架均匀 受力: 板内的水平钢筋上焊接牢固 ,才能确保在大截 面粱 安装模板的质量 ; 选 通过 勘察确定振捣范 围和振 捣处能保证混凝土顺利进入底 部, 进而确保 用门式脚手 架作为支撑 系统, 并加上可 调型的顶托和底 座 , 且 门架的 间 混 凝 土 的振 捣 要 求 达 标 。 距在 9 O ~ 9 5 c m之 间;选用规格 为 8 0 m m ̄ 1 0 0 m m 的木坊作 为转换大梁 的 ( 2 ) 转换梁混凝 土浇筑期 间, 不仅应分 层下料 , 还应分 层振捣 , 且每 木龙骨, 且间距为 3 5 c m。 段 的长度应低于 2 0 m、 每层 的高度应低 于 l m, 并采取外径外 5 0 mm的振 1 . 2 高层 建筑 转换层模板及其支撑拆除技术分析 捣棒进行振捣 , 但直插 的振捣 厚度应低于 5 0 0 mm。 振捣 时应快插慢拔 , 且 高层建筑转换 层模板及其支撑拆除时间把握不 当, 就 有 可 能 给 整 个 每一 点的振捣时间应保证在 2 5 s ± 5 s 之间 , 振捣 的间距应小 于 5 0 am。此 r 转换层的施工带来不必要 的麻烦 。特别是在 高层建筑 转换层施工期 间, 外, 如果是钢筋密集 区, 应采用外径为 3 0 mm的振 捣棒进行振捣 , 但直插 必须将 1 ~ 3层之 间的梁板支撑全部 保留 。在施工 过程中 ,应在 第一步 的振 捣 厚 度 应 在 3 0 0 mm ̄ 5 O mm之 间 。 8 0 c m厚的混凝 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之后和第 二步 1 0 0 c m厚的混凝土浇 ( 3 ) 浇灌梁混凝土 的顺序应是 由中间向两边扩散的方式来进行。 筑前, 方 能将 三层模 板支撑 的顶端横杆 和立杆扣件松 开并卸荷 , 再全部 ( 4 ) 在浇筑 时, 混凝土 的浇筑速度 宜单层为 5 m / h , 前后两层浇筑 的间 上紧 ,使得 第一步 的混凝 土板与模板支撑 系统一起承 受来 自上 部的荷 隙时间应适 当延长 , 且在 浇筑 的过程 中, 应有施 工人员 边对上下 的模板

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

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

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摘要: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实际的高层建筑施工经验,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进行结构转换层设计和施工要注意的相关内容和措施,旨在为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1 结构转换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在我国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环境下,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向着形状多样化,功能全面化得方向迈进。

大多数的高层建筑的上部需要进行住宅、旅馆的布置,中间作为办公所用,下面的楼层更多的是满足商场、餐厅和各种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的需要。

中间楼层需要进行中等开间的布置,在网柱中进行一定熟练工的墙体布置;下部的柱网的空间大,灵活性强,墙体较少。

但是这可能会致使结构受力的反常规性,这就需要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进行水平转换构建的设置。

2 对结构转换层特征的分析转换结构的构件跨度一般都是上部楼层结构跨度的数倍。

因此转换结构的构件其挠度,成为了进行控制严格的目标;转换结构的连续施工强度较大,施工过程的复杂程度高;因为进行了转换层的设置,使得沿着建筑物高度走向的刚度匀称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改变了力的传递路线,因此要将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分析与常规结构区别开来。

3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设计3.1 转换层结构形式的选择板式转换层在进行上部的布置时候不是很方便,而且板的传力性能不够清晰,受力分析较为复杂,结构计算的困难性大,如果使用有限元进行计算,所得的结果较为复杂;转换桁架的传力性明确,途径清晰,但是因为其较复杂的施工和构造特点,以及转换时所需的条件、具体的位置和大小等灵活性大,使得充分使用这一转换层具备了可能性。

我们从抗冲切合抗剪的角度进行考虑,转换板的厚度比较大,普通情况可达到两到3m左右,需要大重量的混凝土使用,加大了下部垂直构件承受的负荷。

转换梁一般使用的截面高度是一点六到四米,在跨度较小或者承托层数较少的情况下使用较小的截面高度,如果跨度很大而且承托楼层数量较多时候,多采用较大的截面高度。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探讨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针对高层建筑中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作出施工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意义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我国高层建筑更加多元化,建筑的功能也更加齐全。

现今的高层建筑,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住宿的需求,还能满足各种商场、餐厅以及娱乐场所的需要,这不但带动了附近居民消费水平与就业水平的增长,促进了中国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转换层的引入解决了传统高层建筑所有的不足,不仅能在中层建筑中开设了居民居住的地方,还能在建筑的下部构建空间大、灵活性强、墙体少的商业用房。

在具体设计中,正常的楼层布置是下部受力大,起到承重的作用,而上部楼层受力小,如何很好的过度下部楼层与上部楼层一直以来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这就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布置,即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结构转换层。

一个高层建筑为了实现综合性的发展,多用途的使用,结构转换层在建筑施工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高层建筑的好坏。

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1. 模板施工结构转换层结构本身的自重就比较大,确定结构转换层的支撑系统是施工的关键。

这就要求模板支撑系统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来承受上部楼层的重量。

模板施工离不开施工技术的基本属性和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施工环境的变化多端、施工参数的控制难和施工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具有差异性。

在实际运用中,最大程度地让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

所以在施工前,相关单位要进行全面和实地的考察,计算尽可能准确的参数,实现理论与实际差异最小化。

2. 钢筋施工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不仅用量大,而且型号复杂。

由于转换梁截面大,导致梁上下钢筋布置结构非常复杂。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卢志均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卢志均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卢志均摘要:当前形势下高层建筑建设水平的提升及规模的扩大,对与之相关的施工作业有效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增加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的技术含量,满足其施工计划高效实施要求,保持转换层方面良好的施工进度,则需要加强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运用,并将相应的研究工作落实到位,从而提升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水平,满足其可持续发展要求。

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特点及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特点;技术要点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功能的日趋多样化,转换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此种类型结构主要特点为钢筋密集,混凝土一次灌入量大,施工缝留置难度大,模板、排架支承体系要求高,所以认真、周密、合理的采用施工措施,对保证结构转换层的质量及整个高层主体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特点及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转换层的作用(1)扩大建筑室内空间。

一般状况下,高层建筑中室内的现实空间都是固定而有限的,这种实际状况会让渐渐缩小建筑中剪力墙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实际状况中,建筑的内部空间只可以满足居住,现实空间不支持大型会议或者是购物商场,所以,有关人员一般会把当前主流的转化层构造理念引入至此,经过进一步的施工与改建,使剪力墙之间的间距增加,然后使建筑室内空间扩大。

(2)扩大建筑出入。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出入口也越来越高的要求,之前的出入口不管从大小还是美观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建筑物要尽可能宽广的出入口。

转换层构造施工技术的运用能依照现实要求改变柱距,然后使建筑出入口扩大。

三、转换层的施工特点在高层建筑转换层处,部分竖向构件会被打断,使竖向力传递发生转折,而实现功能转换的大型水平构件便是转换层。

但同时,要实现这些功能,必会导致该结构本身受力复杂、不利于抗震的特点:(1)转换层构件大,楼面荷载高。

某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某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某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本文结合某高层建筑工程,对建筑中的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重点研究了转换层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后浇带施工技术。

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可以为类似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 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工程概况及特点江苏某高层建筑工程转换层位于该工程地面第3层,该层层高5.5m,层面标高7.5m。

在该层设置梁式转换层,该层竖向结构同下部结构,柱子均为1000mm×1000mm方柱。

水平结构主要为高大断面转换梁,其截面尺寸主要有1000mm×1600mm,1000mm×1800mm,转换层板厚200mm。

该层墙、柱及梁板混凝土等级全部为c50,总量约2000m3。

该转换层施工整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模板及支撑施工难度大:由于转换梁截而尺寸大,局部斜角部位无法进行转换梁的侧模施工以及模板的铺设,导致梁的模板和量大大增加。

且梁板自重大,模板支撑要求高。

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转换层的混凝土与钢筋自重及施工荷载非常大,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梁板模板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

(2)钢筋施工难度大:转换梁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梁柱节点区钢筋纵横交错,必须正确放样和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正确。

另外梁柱节点区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

(3)混凝土施工难度大:转换层梁板的混凝土总量超过1000 m3;转换梁钢筋密度大,节点钢筋基本无缝隙,浇筑难度非常大,而且工期紧张,浇注难度更大。

2施工方案选择针对本工程中转换层的特点,考虑到转换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以及工程造价和工期等因素,并通过专家论证,认为采取整体施工法可以一次完成转换层施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下层支撑层的已有支撑力,还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并且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工期和质量。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案的确定 。为确保转换结构的施工能够I l I J l 、  ̄ 有效地完成 ,这就要求其施工能根据工程的实 际情况 ,方便地运用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并 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 ,快速 、有效地解决来很 多问题 。 ( )高层 建筑结 构转 换层施 工技 术的 二 分类 高 层 建筑 中 的转 换 层的 分类 :在 高 层 建筑结 构转 换 层结构 中有结 构转换 层和 功能 转 换 层两种 。常 见的是 功能 转换 层。也 就在 度的板不但配筋 、混凝土浇筑困难 ,施工质量 难以控制 ,而且施工时对其下部的摸板支撑体 系要求严格 。05 N m2 .k / 以上的浇筑 重量 ,常 规的模板支撑不适用 ,还需 另行设计制作 ,增 加了工程的 费用。一般地 ,由于转换 层以上是 小开 间的剪力墙结构 ,而转换 层以 下是以柱 为 主要 承重的 大空 间结 构。很 明显 ,转换 层以上 的结 构剪切 刚度大 干转换 层以下的结构 剪切刚 度 ,这 必须 进行 调整 。转换 层结 构的施 工特 点:部分竖l构件 在转换层处被打断 ,使竖 向 h ]
目 程术 技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罗J ][ 平煤建工集 团有 限公 司土建处 l ̄ l 1
施 :阶段 比一般竖 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 I : 载 力储 备,可以利用 F 部承载 力富 余的竖 向构 件作为支撑的传 力构件。5 利用钢骨架或预 应力卸荷。在转换 层结 构中使用钢骨混凝 土和 预应力技 术可以减轻 自重、改善结 构的整体抗 震性能 。 关键词 :高层建筑、转换层、抗震性 ( 三)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 能、梁式、桁架式 特 点 ( )对高 层建筑 结构 转换 层施 工技 术 一 高 层建 筑的 结构转 换 层的特 点 :高 层连 的概述 筑 中转 换层的突 出特 点主要有 两个方面 : 一是 高 层建筑 的结 构转换 已成 为现 代施 工技 转换层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 ,在它的上面 术中的一门专业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 承受着几十层的荷载 ,受力复杂 ,它的破坏将 高层建筑蓬勃兴起。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 。为 会导致灾 难性 的后 果。 由于设 计时 分析方 法 满足上 下楼层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 ,需在结构 的限 制 ,对 各种形 式转换 层难 以做 到精 确分 布置差异较大的楼层中间设置转换层。转换层 析 , 另一 方面 是转换 层部 位地 震反 应强 烈。 的设 置起到 传承上部结构荷载 ,保持结构稳定 l由于转 换 层承受 荷载 巨大 ,导致其 截面 超 出 的作用,是 建筑结 构中的重要部位 ,也是 建筑 常规 ,钢材耗 用量大 、刚度 大,重量也较一股 施工 中的重 点和 难点 。其施 工技 术牵涉 到 力 楼层显著加 大。高层建筑水平 力起控制作 用, 学 、材料学 、结构 设计及工程管理学等 多项学 在地震 区,一般要求楼 层的 质量和 刚度均 匀变 科,是一项 极其复杂的系统 工程 。一般来说转 化,不宜有突变,否则在地震作 用下 易产生薄 换 层结 构的跨 度和承受的 竖向荷载均 很大,致 弱层。高层建筑 在转换 层质量和刚 度的变 化导 使转换层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不可避免地 高而 致该 部位地震 反直加大。另外,转换 层的 巨大 大 。 在混凝 土转换结构施工 中,其关键在于 截面还会给施 工带来许 多不方便 如武汉新世 转换结构临时支撑系统的设置和混凝土施工方 界 中心 ,转换 层采用 16 .m厚的 厚板 ,这 种厚

浅析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浅析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浅析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厚板转换层是指在高层建筑顶部从大面积的钢筋混凝土楼板转换为薄壁混凝土构件的转换层。

这个转换层在高层建筑的结构和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承担整个建筑的重量,还要承受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外部力的影响。

转换层的施工技术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转换层的作用、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对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进行浅析。

一、转换层的作用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具有多重作用。

它可以将上部建筑的荷载转移到下部建筑结构上,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转换层可以起到封闭建筑的作用,避免外部空气、水汽进入建筑内部,保护建筑内部结构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转换层还可以用来承受建筑的沉降、温度变化等影响,确保建筑的安全和舒适性。

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施工材料1. 混凝土:转换层的主要结构材料是混凝土,一般选用C40以上的混凝土。

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浇筑质量等都直接影响到转换层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混凝土预制构件:由于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是薄壁结构,需大量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钢筋:转换层的钢筋需选用高强度、抗腐蚀的钢筋,以保证转换层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三、施工工艺1. 模板安装:转换层的模板安装要求严格,需采用高强度、刚性好的钢模板,模板安装应平整、密实、不得有裂缝、变形等缺陷。

2. 钢筋加工和绑扎:根据设计要求对转换层的钢筋进行加工和绑扎,确保钢筋的布置位置准确、密实、符合设计要求。

3. 预制构件安装:将预制混凝土构件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在转换层的预留位置,保证构件的位置准确、连接牢固。

4. 混凝土浇筑:转换层的混凝土浇筑要按照规定的浇筑工艺进行,保证浇筑质量和工期。

5.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6. 防水保温:对转换层的外墙进行防水保温处理,以保护转换层结构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导读: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节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0.前言为了满足现代高层商住楼低层商用,上部住宿的多功能要求,在低层商用要求的大空间与上部住宿要求的多墙多柱的小空间之间,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即加转换层。

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节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重大问题。

1.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1.1结构尺寸大,楼面荷载重带转换层建筑的体系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其内力的改变,其结构内力分布复杂,为保证上部结构的水平剪力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的刚度就有严格的要求。

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16cm,故一般转换层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转换层的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是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就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

当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仔细分析,并着重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是否产生影响,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今后使用的承载能力。

1.3灵活布置支撑系统避免不利影响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更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和剪力突变,设计支撑系统时可结合下部结构进行合理布置。

1.4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使转换层减轻自重,并且改善整体抗震性。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技术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一般高层建筑都设有结构转换层,由于结构转换层构件的跨度和截面尺寸大,混凝土强度高,钢筋含量也高,所以,造成施工难度加大。

文章以具体工程为背景,系统介绍了高层建筑梁转换层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仅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标签: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钢筋混凝土1工程概述某高层建筑,地下2层,地上22层,工程集商业,办公、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结构形式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第五层楼面,楼板厚200mm,凡梁上部重新设框架柱的部位,共设计有5榀工字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大梁4KL507(700×3200)和1 KL508(700×3600),其跨度1 51 50mm。

据测算KL-507线荷载(包括本身自重,楼面自重和施工荷载)101.58KMm,自重1538.94KN,KL-508线荷载108.58KN/m、自重1644.99KN。

以上数据给我们提出了三个需要解决的施工问题:①转换层大梁模板的支承;②大配筋梁的钢筋组装;③大体积砼的裂缝控制。

2结构转换层大梁模板的支承在施工方案的讨论中,共提出三种方案。

其一是从地下室基础筱板顶面开始,逐层设置钢管支撑架至转换层底部;其二是钢梁支托方案;其三是采用叠合式受弯构件即分层浇筑。

通过对上述三个方案的对比,最后选择了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叠合式受弯构件’施工方案。

将每榀框梁的施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施工大梁1.4m高度的砼,经数日养护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C40)的80%时,便有充足的单独承担第二次浇筑荷载的能力。

这样可将KL-507自重减轻52%,KL-508自重减轻55.9%。

当转换层框架梁系经第一次浇筑成“半成品梁”后,由于其下支撑架均未拆除,故续加于“半成品梁”上的荷载理应由“半成品梁”的第三、四层相应支承梁共同承担。

本工程中5榀“半成品梁”的刚度均远大于与之相对应的第三、四层,支承梁刚度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转换层可提供大的室内空间与出入口,转换层可实现上下层结构类型结构轴线中其一或两者同时转换主要结构形式可分为梁式转换层厚板转换层桁架转换层(有单层或叠层空腹斜杆或混合等6种组合形式)、箱形转换层、悬挂结构、搭接柱等。

本文就转换层结构特点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展望了转换层结构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空间功能的复杂化,使得建筑结构也随之变化,为了适应上部小空间下部大空间的功能需要,需在两种结构的交接部位设置过渡结构也就是转换层。

为实现高层建筑内部上、下脏结构形式与柱网的变化,可以用以下的结构转换形式。

粱式转换、板式转换层、箱式转换层、桁架式转换层、空腹桁架式转换层。

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势必带来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

鉴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具有底面平整、楼面刚度大、隔声、隔热、保温效果好、楼层结构层自重轻、结构层高度小等优点。

1转换层结构的特点
(1)结构尺寸大: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200mm,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
面荷载较重。

(2)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

采用二次盈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扭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

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3)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2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2.1模板
(1)一次性支模。

转换层底模的支撑往往需要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需用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因而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

(2)叠合浇注法支模。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板)分2次或3次浇注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可减小其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大量的模板材料。

施工时
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必要时在叠合面处采取特殊的构造措施,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承载力不降低,同时应对叠层浇注的转换结构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3)埋设型钢法支模。

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析架,并与模板连为一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正确传递,同时应确定合理的拆除支撑的次序,使施工阶段的结构受力达到最小。

当转换结构下层空间高度较大、难以设置脚手架支撑时,可采用叠合浇注法或埋设型钢法支模。

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转换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应对转换梁(板)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转换结构的施工支模方案,建立符合实际的力学分析模式,达到设计与施工的统一。

2.2混凝土工程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时,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以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在夏季高温天气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分层浇注混凝土,每层厚300-500 mm,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毕;采用叠合梁原理浇注转换结构,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而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

应采取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预计的施工气
候及现场条件,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三维有限温度分析程序,对整个过程中的温度状况进行模拟计算,掌握混凝土在浇注后1个月内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规律,为施工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依据。

水泥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适量掺人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延缓混凝土凝结,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混凝土温升时间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小。

2.3钢筋工程施工
转换梁(板)的含钢量高、主筋长,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

因此,正确地放样和下料,合理安排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钢筋放样前必须理解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

放样时,要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确定制作尺寸和绑扎次序。

3转换层结构的发展方向
(1)高强混凝上和纤维混凝上的应用。

因转换层多属大体积施工,应采取措施减小施工误差,故可采用高强度、低水化热的混凝上,防止新浇混凝上出现裂缝,钢纤维混凝上和碳纤维混凝上可以充分发挥弯拉强度高、抗裂、抗疲劳、耐磨和抗冲击性好等特点。

(2)钢骨混凝上、钢一混凝上、钢结构、异合柱和异合梁的应用。

由于建筑物高度的增大和转换层承托层数的增多及建筑物层高的限制,钢骨混凝上梁、钢-混凝上组合梁、钢梁和异合梁截而小、刚度大、塑性及耐久性好、承载力高,随着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提高,
今后将广泛应用于转换层结构。

(3)转换梁受力性能的改善。

可通过使用斜向支撑,设置多道转换梁,转换梁加腋,使用斜柱转换等途径。

在实际工程中,转换梁截而尺寸往往由受剪承载力控制,受弯承载力属次因素,梁在支座处剪力较大,设法增强转换梁在支座处的抗剪承载力能有效减小其截而尺寸。

(4)先进的施工措施。

包括采用恒温措施,将转换构件按异合构件施工,预应力采用分段张拉等,设计时应考虑施工模拟及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模板、支撑等。

(5)耗能减振器的使用。

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和刚度,能有效减少地震作用所引起的结构震动响应,耗能减振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结构地震反应减小40%-60%,使转换结构构件的截而高度有效降低,转换形式可以更灵活采用。

参考文献:
[1]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陈治阳,许桂森.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