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视角
《2024年赋权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范文
《赋权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下社会治理体系中,城市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单元,其治理模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
赋权理论作为一种强调个体与集体赋权、参与和协商的理论框架,为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从赋权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城市社区的协商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社区治理的积极影响。
二、赋权理论概述赋权理论强调个体与集体的赋权、参与和协商,主张通过增强个体的能力和集体的决策权,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在社区治理中,赋权理论重视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认为只有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三、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的现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正在从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向协商治理转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居民参与度不高、决策过程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也制约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四、赋权理论在城市社区协商治理中的应用(一)增强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在赋权理论的指导下,城市社区应增强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
通过建立居民参与平台、开展居民议事会等方式,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社区应尊重居民的决策权,让居民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二)建立透明的决策过程为了确保决策的公正和透明,城市社区应建立透明的决策过程。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包括居民、社区组织、政府等各方面的意见。
同时,决策过程应公开透明,让居民了解决策的依据和过程,增强决策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三)强化社区组织的角色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赋权理论强调社区组织的参与和协作,认为只有强化社区组织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城市社区应加强与社区组织的合作与协作,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社区为例,该社区在协商治理中运用了赋权理论。
通过建立居民参与平台、开展居民议事会等方式,增强了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
社会工作赋权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女性素质提升
社会工作赋权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女性素质提升社会工作赋权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女性素质提升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视角,素质,提升,理论社会工作赋权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女性素质提升本文简介:[摘要]以社会学中的妇女赋权理论为切入点,简要介绍赋权理论的发展及核心理念,并提出赋权理论在提升农村女性身体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介入策略,以期对未来农村女性社会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工作;赋权理论;农村女性素质1妇女赋权理论赋权概念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社会工作赋权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女性素质提升本文内容:[摘要]以社会学中的妇女赋权理论为切入点,简要介绍赋权理论的发展及核心理念,并提出赋权理论在提升农村女性身体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介入策略,以期对未来农村女性社会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工作;赋权理论;农村女性素质1 妇女赋权理论赋权概念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经过发展与实践,内容愈来愈丰富。
一些人认为赋权是一个帮助人们获得他们自己生活控制权的过程。
这个视角将焦点放在提升服务使用者个人的力量和自尊、增加参与社会的能力上,因此寻求个人的改变而不是社会结构的改变。
从结构的视角去理解赋权,就是人们如何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理解赋权就要理解权力存在于社会关系中,是一种权力的宰制使得个人失去改变生活的自主性或者能动性,也因为这样,赋权就是要改变社会结构赋予某些阶级、性别、年龄及其他族群在权力上的宰制,鼓励受压迫的人们去理解结构的压迫,从而让个体拿回对生活的控制权力。
只有这样,个人在社会中的无力感才会削弱。
在后现代视角下,对赋权有新的理解和提醒,认为赋权不必然就是一种解放的语言,很可能也变成一种压迫的語言。
社会工作用自己的专业语言和社会工作专家实施赋权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警惕的权力关系,很可能带着解放的意图而形成一种精心安排的霸权。
赋权理论自产生至今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提纲1、Payne的三分模型:(简答)他将社会理论分为三类:反思性—治疗性理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
反思性—治疗性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贡献在于增进和案主成长和自我实现,努力实现个人、团体和社会可能拥有的最大福利。
案主与他人持续不断的互动改变着他们自己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人,正是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赋予了社会工作的治疗性作用。
社会工作的治疗作用使得人们获得能力以控制自己的感觉和生活方式,能够克服或摆脱痛苦和不利的情况。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争辩说,社会工作应致力于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互助,从而让最受压迫和最弱势的人们获得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能力,社会工作要增强人们参与和合作过程的能力,这一过程会创造出所有人们都可以拥有并参与和其中的体制。
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施舍或工作为社会中的个人提供福利服务的一个组成,他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而提高整体福利服务水平。
努力进行社会变革使之更为平等,或通过个人提高和社会实现个人或者社会标准目标是社会工作的宗旨,因此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层面的改变成为聚焦。
2、不同理论范式对“什么是有效地实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论述)实证传统在实践部分,社工的早期有科学诊断之说。
这一实践观遵循问题—评估—介入—评鉴的路径,案主被视为一个问题的集合体,社工要以现行的因果关系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即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就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人本传统在宏观层次,人本主义致力于从人的尊严和价值出发建构制度和政策,从而实现Goroff归纳的基于人本主义的社会的以下特征:每个人都被视为具有内在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剥削性的、合作性的和平等的;人类经由劳动而创造的资源应该按照符合他们的需要的原则予以分配;每个人都有权去发展自己的潜能。
这样的特征无疑符合社会工作的宗旨。
激进传统倡导结构分析。
P24,上课时不知道为什么这没听,没有划出重点。
社会建构传统老师也没有具体说实践部分是什么。
赋权
二、基本假设
1、个人的无力感源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社会中 的弱势群体之所以会处于弱势地位,并非他们自 身有缺陷,而是由于他们长期缺乏参与机会所导 致。造成无力感的根源有三个:一是受压迫人或 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二是受压迫人或群体与外 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三是宏观环 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三、主要理论观点
4、赋权的工作内容:巴巴拉.索罗门提出从以下 四个方面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己的能力:
(1)协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2)协助服务对象了解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巧是 可以分享和运用的;
(3)协助服务对象认识社工只是其解决问题的伙 伴,他们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4)协助服务对象明确无力感是可以改变的。
赋权理论
内容提要
发展历史 基本假设 主要理论观点 理论评述
一、发展历史
“赋权” 一词是由Empowerment翻译 过来的,又可译作“充权” 、“增权”或“增 能”,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概念,简 单地说,就是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 权力,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的一种过程、 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
(2)强调案主和案主群的能力而不是无能力; (3)支持着眼于个人及其社会和物质环境的双重
工作焦点; (4)承认案主和案主群是积极的主体,具有相互
关联的权利、责任、需求、要求; (5)利用自觉选择的方式,把专业的能量指向在
历史上被去权(disempowered)的群体及其成员。
四、理论评述
1、赋权理论与社会工作其他理论的矛盾与配搭
在赋权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 姿态出现,而要与受助人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他们视助人过程为分享能力的过程,因为通过分 享,可以使参与者获得更多的能力。
网络赋权视角下“抖音”中的城市文化形象塑造过程及策略研究
网络赋权视角下“抖音”中的城市文化形象塑造过程及策略研究王蕊,袁可亭(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全媒体时代赋予普通网民更多的自由表达、内容生产、技术利用和分享传播的权力,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 成为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和传播的新渠道。
网民在分享自己“美好生活”的同时,也重新塑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城市文化形象。
本文通过对抖音相关主题词的检索和分析,整理出成都、西安等城市文化形象载体在抖音短视频与官方网站宣传中存在的差异,并从网络赋权视角提出了抖音中的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存在环境感知、文化表征、分享与传播四个过程。
最后在前文分析基础之上,为城市利用抖音塑造和传播城市文化形象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网络赋权;城市文化形象;抖音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11-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古镇居民社会关系网络的演化特征及其机理研究”(41701147)作者简介:王蕊(1984—),女,安徽宿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资源开发、公共文化空间、文化地理。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软件的广泛使用使网民们有了更便利的自由表达、内容生产、技术利用和分享传播的权力。
“记录美好生活”的抖音App 成为网民自由表达的主要阵地和平台,重庆、西安等历史文化名城也随之成为网红城市,并呈现出与官方网站宣传中所不同的、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形象。
本文对城市文化形象载体在抖音和官方网站中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梳理抖音中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过程,对于城市管理者借用抖音平台进行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和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理论回顾(一)网络赋权赋权(empowerment )概念的提出者巴巴拉·所罗门(Barbara Solomon )认为,赋权是一种社会工作的专业活动,目的是协助一些受社会歧视的群体,对抗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并减低自身的无能和无权感,增加权利与能力1。
社会工作理论之赋权视角
人际模式
与重要他人和支持网络的关系与沟通模式,特别是 弄清案主生活中的家庭成员和支持网络是谁;
评估关系的性质,如果可能,与重要他人见面; 注意问题和优势; 社工与案主关系的反思也要包含其中。
环境
环境包括物理的和社会经济的。 描述物理环境,包括社区、邻里、住户单位和家庭气
氛; 案主的工作环境包含在内也是有益的; 环境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描述环境的回应性和特质; 问题是否与这样的环境有关联?
赋权的目标
将自己看作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的因果行动者(causal agent );
将社工看作拥有案主可以利用的知识和技巧的人; 将社工看作解决问题的朋友和伙伴; 将权力结构看作复杂而部分开放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外部作用的影响。
这样,社工可以消除案主身上的起源于负面评价的各种消 极反应,让他们能够在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发挥 一定的作用,同时发现并消除影响案主的障碍,发现并实 施有利于有效解决问题的支持性措施(Solomon,1976)。
1. 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创造一种正式的机制让案主参与组织的决 策;
2. 要与项目受益人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以设计和评估项目; 3. 要清晰地提供跨越种族、性别、阶层、文化和性取向障碍的政策和程
序,以实现有效的服务输送; 4. 要形成一种员工之间、案主与员工之间没有权力差异的决策实践模式
; 5. 要促进员工之间形成团队和合作; 6. 要采取策略以促进工作人员的心理赋权; 7. 其高层要有认同员工和服务受益人的赋权的意识; 8. 要采取策略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9. 鼓励员工倡导以改善政策和服务; 10. 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政治权力以及项目受益人的政治影响。
赋权视角
社会工作理论
赋权视角下三农短视频新农人自我呈现的方式研究以抖音“新农人计划”为例
一、赋权视角下的三农短视频Leabharlann 一、赋权视角下的三农短视频
赋权视角强调个体或群体的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赋予他们更多的 权力和资源,促进其积极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在三农 短视频中,新农人通过自我呈现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生活、工作、文化等方面, 从而获得更多的和支持。这种自我呈现不仅有助于新农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 有助于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2、培训指导
2、培训指导
抖音平台为新农人提供了专业的培训指导,包括内容创作、拍摄技巧、运营 策略等方面。这些培训指导有助于新农人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运营技巧,更好 地呈现自己的生活和思考。
3、互动交流
3、互动交流
抖音平台为新农人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评论、私信等方式 与观众建立,分享彼此的生活和经验。这种互动交流有助于增强新农人与观众之 间的信任和共鸣,提升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抖音“新农人计划”的案例 分析
三、抖音“新农人计划”的案例分析
抖音“新农人计划”是一项针对新农人的支持和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提供流 量扶持、培训指导等方式,帮助新农人在抖音平台上更好地发展和成长。该计划 通过以下方式促进新农人的自我呈现:
1、提供流量扶持
1、提供流量扶持
抖音平台为新农人提供了流量扶持政策,通过推荐算法等方式增加其短视频 的曝光率和观看量。这使得新农人的作品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吸引更多的和支持。
赋权视角下三农短视频新农 人自我呈现的方式研究以抖
音“新农人计划”为例
目录
01 一、赋权视角下的三 农短视频
02
二、新农人的自我呈 现方式
03 三、抖音“新农人计 划”的案例分析
04 四、结论与建议
赋权视角案例分析
群体面对权利的问题,面对自身的生存状况,开始认识到自身的生活受
到怎样的影响,创造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让更多的人看到外来工群体 的生存状况,同时提升外来工群体的自信心、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寻
求群体支持,建立支持网络。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是这个群体自我意识
的觉察、互助合作开拓资源与机会、脱离受压迫的环境与改变社会的具 体体现,也就是赋权视角社会工作的具体体。
4、赋权的继续进行
小组动力持续深入,加入社群教育的内容。 戏剧《大院》编排的工作过程,使整个工作团队对与小组一起工作 有了全新的体会和经验,工作思路清晰,社会工作者决定利用讨论带出 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下一步戏的内容。制定了工作流程:利 用参与式分享生命故事的方法,选择话题,运用一人一故事的形式把故 事表演出来,在选择话题的过程中进行社群教育。同时将大家共同关心 的话题变成剧本,剧本主要由小组成员撰写和共同改写,工作人员只起 到协调作用,这个阶段剧本的思路和想法更多是小组成员提供的,这与 工作团队之前的工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当2014年10月份,戏剧小组的流动妇女们登上正式的舞台,从容地 演出大院的时候,真正显示出了赋权所产生的效果,那就是发掘她们的 主体意识和自己决定生活的能力,充分相信她们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 回溯整个戏剧小组的过程,社会工作者由主导变成协同伙伴的时候,平 等合作的基础才开始建立,参与者主动做事的环境才开始营造出来。赋 权的过程是缓慢的,但是有迹可循的。
总体来看,这部分群体相对空闲时间较男性更多,有条件参与。
第二,中年妇女背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其对于城市打工生活 有着深刻的理解,特别对流动生活对家庭的影响更有体会。而她们也最
需要有机会,有条件缓解这种双重压力。
第三,社区里面的女性较男性更加愿意走出来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 更加愿意彼此之间结成更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的支持。在文化活动中 更加愿意开放自己,享受活动的乐趣。
赋权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发展
赋权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发展【摘要】赋权作为社区发展的一个核心理念,在社会发展工作中,侧重于强调人的主体概念和主观能动性。
赋权理论的真正内涵是,要协助弱势群体或个人排除各种主观和客观的障碍来感受本身的力量,通过其自身的正面经验来激发内在的动力,并且尽可能地在集体的参与中改变或掌握自己的生活。
本文从“赋权”意义的剖析及其发展进行梳理,并选取中国农村陕西省五泉县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赋权;农村;社会工作;社区对于农村社区发展的社会工作这个概念,我们接触的比较少,但是关于“赋权”,我们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健康社区综合发展以及灾害管理环境保护项目等,都在强调着“赋权”。
对于农村社会工作者来说他们对于“赋权”的认识一直存在着跨越两种文化的“语言障碍”。
然而,简单的文化“翻译”者可能不会面临这样的困境。
如果我们仅仅从赋权的字面上去理解,那么,《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可以理解为,使具有权利。
对这个词的释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社团重新获得权力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个人也是集体所经历的过程。
使具有权利一词首先为美国黑人权力运用系统的使用。
在六十多年代很多社团采用了使具有权利这个概念,将其作为一个政治目标,包括美籍亚裔运动和妇女运动。
在国内和国际领域里,使个人和集体具有权利和策略是提高人们的觉悟,对不平等、受压迫的原因进行分析教育,将基层人士组织起来对具体问题进行活动,例如核武器裁军、对妇女实行暴力和环境保护。
可语言翻译上的问题,一旦变成为社区实践的理念就不再那么简单了。
当然,它也会变得更加具象,为理解它提供一些基本的途径。
与赋权相连,在社会性别与发展模式下,经常写的就是“妇女赋权”,这一概念出现源于80年代全球女权主义者针对女性的附属地位和社会性别架构的论证和批判,其中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权主义者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墨西哥农村社区发展过程中,妇女通过自己在项目中参与程度的叙述,对赋权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描述:1、在上的权利:这种权利指一种主/从关系,基本上说就是基于社会认可的暴力和威胁,它需要用持续的警惕来维持,也需要主动的和被动的抵抗。
赋权视角
习得性无助理论与赋权
Barber认为习得性理论与赋权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为赋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 很多研究性支持。 Leligman 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是建立在对动物与人的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认为, 如果人们有过无力改变自己面临的问题的这种经验,那么他们在其他情境中学习 哟用行为方式的能力能产生有用的结果。因此,他们在其他情境中学习有用行为 方式的能力将受到损害,他们的学习动机就可能丧失,他们在思考、学习过程中 可能变得更加焦急而沮丧。 终生无权势的人们背负着沉重的习得性无助感。 Barber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做到环境丰富化,改善这些人所在的 生活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可以住到自己的生活,达致成功的生活经验。
三、实践框架
Hardina的社会服务组织营遵循的10个特点: 7.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的高层要有认同员工和服务受 益人的赋权的意识; 8.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采取策略以提升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 9.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鼓励员工倡导以改善政策和服 务; 10.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政治权 力以及项目受益人的政治影响。
Solomon的赋权理论
《黑人赋权:压制性社区的社会工作》:关注的是黑人群体,认为这个群体缺乏必要 的个体性资源与经济资源以完成自己的角色,即所谓的个体或者社会群体的无力感,缺乏 技巧、知识或物质资源以及情绪管理能力,以致无法令自己满意地有效扮演重要的社会角 色。 负面评价不仅存在于少数民族的实践、组织、与事件之中,而且存在于贬抑、蔑视他 们的语言之中。 早期的家庭生活获得的良好经验带给他们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与能力,但对于很多受 压制的人群而言,他们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权利障碍,包括间接性和直接性的。间接性权力 障碍可能对发展过程产生影响,负面的早期生活经验会减少人们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从 而影响人际关系协调和社会制度的运用,并进而直接制约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承担。直 接性权力障碍也有负面影响。 赋权的目标就在于:将自己看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因果行动者,将社工看作拥有案主 可以利用的知识与技巧的人,将社工看做解决问题的朋友与伙伴;将权力结构看作复杂而 部分开放的,他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外部作用的影响
社区工作中的赋权理论的解释是什么?
社区工作中的赋权理论的解释是什么?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人们克服阻碍其成长和发展的个人或环境的障碍,促进个体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所以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赋权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社工要以赋权为导向,相信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技巧、理解与能力,必须充分认识他们的存在,而非只是看到加注在案主身上的负面标签;社会必须相信案主有自己改变自己的能力,他们有能力去增加他们的优势并由此而为社会的整体利益作贡献。
因此社工在对个案问题进行介入时,要帮助案主明确其所处的环境,发现他们所想要的东西,使案主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自己学会运用资源,真正掌握权力,掌握自己的生活。
总体上讲,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赋权可以看作是实现一个目标或一种心理状态的发展过程和介入方式。
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要以赋权理论为导向,促进赋权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发展和在帮助弱势群体获得资源和权力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实现弱势群体的赋权。
三、赋权理论结合社会工作的思考赋权理论有其丰富的内涵,赋权不仅是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关键所在。
那么,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案主的赋权呢?赋权是否就是“赋予”案主权力呢?读完《赋权理论》,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两个问题作了以下的思考。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要真正实现案主的赋权,笔者认为社工必须了解案主的赋权体现在个人赋权和社会赋权两个层面的内容以及两者的关系,从而,在介入案例时,社工才能帮助案主、使其个人赋权和社会赋权得到真正实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案主赋权。
个人赋权,就是社工要下放权力(一般指选择权和决定权)给案主,让案主自己掌握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使案主对个人决定具有更多的控制权,然后让案主学习新的方法,采用那些可以给他们带来更满意、更有收获的结果的行为。
笔者认为这与社会工作七大原则中的案主自决原则相似。
它们都强调案主有对自己行为做出选择和决定的权力,社会工作者必须尊重,在案主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的基础上,社工协助案主去解决问题。
赋权模式
评估指标
政治/社区层面: 政治行动/参与 反馈 参与贡献 控制(行动)
赋权模式在中国的运用实例
单亲母亲自强小组 下次课介绍
课堂讨论
分成三个组,试着运用赋权模式,选择一个 人群,来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写出 一个具体干预计划。
将个人所遭遇的困境与社会经济的公平之间 建立了关系,并提供一个整合性的架构来满 足受压迫团体成员的需求。
基本假设
人是有能力透过与家人、团体、社 区合作来解决问题。其基本原则是 个人的赋权是透过个别及团体的赋 权工作、社区行动、采用政治的知 识及手段来实现。
赋权的三个面向
更多积极和权威的自我概念的发展 建构更多知识和能力,而能对个人环境
辅导、倾听和倡导等人际技巧的发展和运用 通常从这种参与开始。在这个层面,关于问 题的公共性质和原因的政治性质的意识可以 被发展出来。
介入技术(3)
即时环境中的改变或调节 :这个层面通常从 意识过程开始,透过这个意识过程,案主和 工作者继续探索环境对个人问题的影响。
了解社会服务和健康照顾以及如何去获得它 们,是一项关键的活动。
赋权的四个要素
态度、价值和信念 通过集体的经验加以确认 批判性思考和行动的知识与技巧 行动
态度、信念与视角
促进为自己行动的自我感、自我价值的信念 和控制感,这些关于自我效能的信念会影响 增权的过程 。
赋权涉及5个视角:被压迫的历史观点、生态 观点、种族阶级观点、女性主义观点和批判 观点,通过描述种族、性别、阶级和其他成 员身份如何影响助人关系,使得增权实践超 越了现有的系统取向。
第二,强调案主和案主群的能力而不是能力;第 三,支持着眼于个人和其社会及物质环境的二重工 作焦点;
赋权视角社会工作案例
(2)脉络化:脉络化意味着重点关注案主自己对自身作为一个“社
会人”的理解,而不是一心沉迷于社工的假设或构建。要力求取得建 立在案主现实基础上的对话,这样便于案主今后走向赋权的道路。
• 第二步:改变李妻的认知
• (1)工作者要帮助李妻认识到其目前的行 为对改善家庭的现状并无任何良性作用, 反而会触痛李某的内心,使得家庭关系进 一步恶化。 • (2)工作者要鼓励李妻从积极的角度看待 问题,培养其通过其他途径宣泄压力的能 力,并与李妻沟通争取能让她在日常生活 中多关心和鼓励案主,力争使案主早日融 入社会。
理论架构
赋权视角理论:
赋权视角无疑使围绕赋权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这个概 念表现为不同的唯独和不同的层次。但无论什么层次,将 案主或案主系统的经验脉络化是不可或缺的,而在这个过 程之中,关注的是权力的动态过程,因为权力既可以是压 迫性的,也可以是解放性的。 (1)赋权:赋权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 1、更具积极意义和潜能
服务目标 1.总目标:通过工作者的介入,帮助案主逐
步适应社会生活,改善案主的经济现状,同 时帮助案主改善其家庭关系。 2.分目标: (1)通过谈话逐步引导李某接受社工的帮 助,缓解李某异常情绪; (2)帮助李妻转变错误认知,即对李某无 能的看法,争取得到她对李某的理解,给予 李某一定的鼓励支持。 (3)帮助改善李某培养出积极的心态,同 时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找到自身存在的价 值。
谢谢观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赋权视角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背景:
增权理论概述(无参考文献)
增权理论概述(无参考文献)赋权理论概述(无参考文献)一、社会工作理论中的授权视角“赋权”是社会工作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近三十年来国外社会工作研究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随着我国专业社工的发展,近几年对赋权视角的关注和也较多。
我们知道社会工作的对象通常是社会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而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在社会工作理论的若干视角中,赋权视角的工作实践最能契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
(一)赋权的视角是什么赋权,也称增权、充权,它从empowerment翻译而来。
所罗门是这样界定赋权的:“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旨在减少基于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
它涉及辨识导致这一问题的权利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利障碍的影响和减少直接权利障碍的运作的特定策略的发展实施。
”根据所罗门对赋权的界定,我们看到赋权“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1)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潜力的自我意识;(2)建构知识和能力以更批判性的理解个人环境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之网;(3)开发资源和策略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目标。
赋权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一个是个人层面,个人认为他们有能力影响或解决问题;第二,人际关系层面,个人与他人合作的经验促进问题解决;三是政治层面,可以促进政策或政治层面的变化。
从以上所罗门和李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授权视角从个人、人际和政治三个层面最彻底地表达了“帮助他人和自助”的核心价值。
基于此,许多社会工作理论家非常重视赋权视角在社会工作中的实践。
例如,Simon(199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描述了以赋权为导向的社会工作的特点;在《社会工作的赋权导向》一书中,Lee(1994)描述了一种赋权导向的社会工作模式,包括专业目的、价值、知识、理论基础和方法。
(二)赋权的层次赋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个人层面的赋权。
所谓个体赋权,是指个体控制自身生活的能力,以及整合和影响环境的能力,包括实际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
社工督导
• (二)个案研究
•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2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督导完整 过程进行深度研究,本人每月前往每家机构2次,各进行24次地研 究。本研究的对象(社会工作督导过程)具有普遍性,而本研究的研 究者 (具有高校教师和机构督导者复式角色 )及理论视角 ( 赋权视角 ) 具有独特性,运用个案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普遍性研究对象的分 析,建构出创新性实践模型,因此个案研究是比较适切的选择。
•
(一)辨识受督导者无力感
• 赋权视角假设每一个人都可能身处于不同程度的无力感中,因 此赋权应当了解个人无力感的来源,改善无力感情形。赋权取向社 会工作督导的第一步为辨识受督导者的无力感,督导者通过与受督 导者的互动,对受督导者的不同去权状态及去权经验进行识别。
1.辨识个人内心感受的去权状态
•
•
第一,由于个人特质导致的去权状态。个人特质如性别、年龄、 身心障碍、性取向等,可能引起不平等对待,从而成为造成去权状 态的重要因素,导致受督导者无力感。
三、研究方法
• (一)行动研究
•
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中的自我参与模式,自2012年9月至2013 年8月,作为督导者,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融入到针对2家公 益机构的48次社会工作督导实务当中 ;同时,又从实务行为中抽离 出来,对督导行动进行反思,催化对行动的细微分析,促成对内隐 知识的明朗化。行动研究是一种赋权取向的研究范式,研究本身就 是一种行动,通过研究过程培育参与的受督导者。
赋权视野下的社会工作督导研究
邹礼 俞煜旻 蒙培境 张鑫宇
赋权视角
• Solomon界定赋权: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互动的过程,旨在减少给予 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它涉及辨识导致这一问题的权力 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力障碍的影响和减少在和减少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的特 定策略的发展时间。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理论》复习提纲1、Payne的三分模型:(简答)他将社会理论分为三类:反思性—治疗性理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
反思性—治疗性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贡献在于增进和案主成长和自我实现,努力实现个人、团体和社会可能拥有的最大福利。
案主与他人持续不断的互动改变着他们自己的观念也影响着他人,正是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赋予了社会工作的治疗性作用。
社会工作的治疗作用使得人们获得能力以控制自己的感觉和生活方式,能够克服或摆脱痛苦和不利的情况。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争辩说,社会工作应致力于寻求社会合作和社会互助,从而让最受压迫和最弱势的人们获得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能力,社会工作要增强人们参与和合作过程的能力,这一过程会创造出所有人们都可以拥有并参与和其中的体制。
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理论施舍或工作为社会中的个人提供福利服务的一个组成,他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而提高整体福利服务水平。
努力进行社会变革使之更为平等,或通过个人提高和社会实现个人或者社会标准目标是社会工作的宗旨,因此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层面的改变成为聚焦。
2、不同理论范式对“什么是有效地实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论述)实证传统在实践部分,社工的早期有科学诊断之说。
这一实践观遵循问题—评估—介入—评鉴的路径,案主被视为一个问题的集合体,社工要以现行的因果关系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即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就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人本传统在宏观层次,人本主义致力于从人的尊严和价值出发建构制度和政策,从而实现Goroff归纳的基于人本主义的社会的以下特征:每个人都被视为具有内在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剥削性的、合作性的和平等的;人类经由劳动而创造的资源应该按照符合他们的需要的原则予以分配;每个人都有权去发展自己的潜能。
这样的特征无疑符合社会工作的宗旨。
激进传统倡导结构分析。
P24,上课时不知道为什么这没听,没有划出重点。
社会建构传统老师也没有具体说实践部分是什么。
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以L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政治㊃社会研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23.04.004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以L 社区治理实践为例李凤舞1,2(1.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0;2.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 要:居民参与缺失是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其实质是赋权不够和增能不足㊂L 社区通过搭建参与平台㊁明确参与主体㊁廓清参与内容㊁规范参与过程和评定参与效果等措施,赋予居民自治权利和激发居民内在潜能,助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成效㊂L 社区治理实践表明,社区治理可从制度㊁组织和文化三方面赋权增能,落实居民参与制度㊁畅通居民参与的组织化路径和培育居民社区公共精神,从而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保障㊂关键词:社区治理;赋权增能;居民参与O S I D :中图分类号:C 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23)04-0023-07一㊁问题的提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建设人人有责㊁人人尽责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㊂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最基础的工作是建立良好的社区治理共同体㊂社区治理事关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㊁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需要广泛而有效的居民参与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㊂2015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指出要通过城乡社区协商维护群众利益,提高城乡居民参与积极性㊂2017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强调 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 [2]㊂2021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一文中指出,共建共治共享,需要 群众广泛参与 [3]㊂一言以蔽之,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居民参与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议题㊂自2000年民政部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以来,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研究逐渐被国内学界所关注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指 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项事务的决策管理及运作的过程和行为 [4],是居民以合法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活动 [5]㊂根据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参与主体分布不均㊁参与内容层次较低㊁被动执行参与为主以及参与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㊂在社区活动参与中,退休老同志最为积极,在职在岗人员则是 场外人[6]㊂绝大多数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不关心㊁参与率低且参与能力弱[7]㊂同时,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事务较多地集中于文体健康㊁治安巡逻和卫生保洁等简单活动;而对于社区决策㊁自治管理等层次较高的活动,参与人数和频率明显减少[8]㊂刘佳认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普遍处于响应号召㊁被动员的状态[9]㊂张大维㊁陈伟东认为,居民参与不足,原因在于社区没有及时回应并满足居民的需求[10]㊂针对居民参与不足问题,随着多元共治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年来学界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㊂收稿日期:2023-03-18;修回日期:2023-04-29基金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 K 2020A 0088);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1s z j y x m 026);安徽科技学院马理论提升项目(2021M Y 04)作者简介:李凤舞(1989 ),女,安徽阜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㊂㊃32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第43卷 第4期 2023年7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43N o .4J u l .202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归纳起来要有以下几点认识㊂一是制度缺失㊂有学者认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角色错位,导致决策缺乏透明度和民主参与氛围不浓[11]㊂还有学者认为,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12],建议完善居民参与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合作的治理结构和开放多元的自治体系[13]㊂二是组织困境㊂社区居委会被行政化㊁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弱势化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受限,再加上部分居民对社区自组织的不信任,使社区组织无法成为居民参与的有效载体[11]㊂三是文化淡薄㊂社区居民缺乏公民意识和社区公共精神㊂二、赋权增能视角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解析(一)赋权增能的理论内涵赋权增能 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S o l o m o n ‘黑人赋权:社会工作与被压迫的社区“著作中,是指处理特殊障碍,改变受到外在社会污名化的团体界定,使团体成员重拾自信与自尊,减少无权感的过程[14]38㊂根据美国‘社会工作词典“, 赋权增能是帮助个人㊁家庭㊁团体,提高个人的㊁人际的㊁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改善自己状况的目的的过程 [15]658㊂国外学者将赋权增能理论运用到政治㊁管理㊁教育和社会工作中,致力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16]㊂国内学者关于赋权增能的解读丰富多彩㊂王义认为赋权的 权 既包括国家或政府赋予个人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权利,也包括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自由,赋权的对象是 无权㊁弱权㊁失权的弱势群体 [17]㊂高万红认为增能指挖掘或激发弱势群体的潜能,帮助其自我实现或增强影响[18]㊂也有学者认为,赋权增能,指 赋予能量㊁激发潜能 [19]㊂还有学者认为,赋权具体包括 制度赋权㊁管理赋权和环境赋权 [20];增能包括 强调相关群体内生性发展的内在增能㊁强调外部力量推动的外在增能 [21]㊂徐立娟等指出,赋权增能包含 能力的增加㊁权利与机会的获取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22]㊂总之,赋权是手段,增能是目的,赋权是为了增能,增能反过来推动赋权,两者辩证统一,最终目的在于培育行动者主体性,增强行动者的自我效能感㊂(二)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分析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指 社区居民以各种方式或手段直接或间接介入社区治理或社区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23]198㊂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居民参与形式进行了分类㊂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美国学者谢尔㊃阿斯汀(S h e r r A r n s t e i n)根据政治体制发展状况和公民参与自主性程度,将公民参与形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参与㊁象征型参与和完全型参与[24],而我国学者杨敏则根据是否参与公共议题和决策过程,将居民参与分为福利性参与㊁志愿性参与㊁娱乐性参与和权益性参与[25]㊂依据赋权增能理论对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进行分析,首先需要讨论以该理论为视角研究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适切性㊂目前,以赋权增能为视角研究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成果并不多㊂陈伟东㊁吴岚波从组织赋权和心理赋权探析居民主体性的生成[26];尹浩从树立赋权治理理念㊁介入社区治理技术㊁开展社区公益行动和搭建协同互助平台等方面讨论培育居民主体性的路径[27];穆阳㊁肖传龙等从赋予自治权利和增能居民视角,讨论破解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28];伍玉振从复苏居民内在权能意识㊁巩固居民交互合作和保障居民外部权能三个方面分析居民的赋权增能[29]㊂以上研究主要从微观层面探讨赋权增能理论在社区治理实际中的运用,缺乏对社区治理居民参与不足和参与效能低的深层次原因剖析㊂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来看,赋权增能理论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具有同样的价值追求㊂赋权增能是使无权者㊁弱权者或失权者获取权利与机会㊁增加技能,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行动者掌控自己生活的信心的过程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激发居民内在潜能㊁增强居民社区精神㊁消除居民弱权无权状态的一种有效方式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有助于推动社区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就是赋予自治权利㊁提升组织合作能力和增强社区参与意识的过程㊂赋权增能要求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党对基层治理的政治领导㊁思想引领㊁组织动员力和社会号召力,发挥党建赋能的作用㊂赋权增能要求政府机构明确角色定位,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案,处理公民之间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及时有效回应居民需求,监督和保障居委会和非营利组织的运行㊂赋权增能要求居民有权获得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和机会,具备以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㊂当前,由于我国城市社区基层管理体制仍处于由传统街居制转向 一核多元 ㊁政社互动的社区制的过渡阶段,社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㊁㊃42㊃第43卷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公民社会尚不成熟,导致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缺少应有的制度㊁机制和空间㊂因此,迫切需要党政赋能㊁合作共治,保障居民更加积极主动㊁真实有效地参与社区治理活动㊂三㊁赋权增能视角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以L社区为例L社区位于B市大学城核心位置,于2013年经中共B市委㊁市政府批准成立,行政面积为0.52平方千米,社区常住居民8073人㊂该社区居民成分复杂,既有受教育程度高㊁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强的大学教师,又有不关心社区事务的企业高管和自由职业者,其中18-60岁的人口占78.6%,专科以上学历人口占62.5%㊂L社区成立初期,因缺乏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有一些居民有参与意识却未付诸行动;有一些居民缺乏社区公共精神,无参与意识㊂基于此,L社区为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和水平,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㊂(一)搭建参与平台2014年L社区结合实际完善‘居民自治章程“,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相关权利㊂社区居委会与居民签订‘居民自治协议书“,增强社区居民自我管理㊁自我教育㊁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实效㊂2015年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指出, 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0]㊂这为L社区稳步推进社区协商指明了方向,也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㊂为切实保障居民参与,L社区根据社区实际依托周边资源,搭建 五个平台 ㊂一是文化教育平台㊂L社区以周边高等院校为依托,开展高校与社区合作共建文化活动,如舞蹈㊁音乐㊁健身等各种培训以及读书会和政策法规宣讲等,推动高校和社区融合发展㊂二是信息联络平台㊂L社区构建 社区 网格 楼栋 楼长 四级治理架构,通过构建以党支部党员㊁楼长和居民代表为主体的信息联络网格化管理队伍,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反馈社情民意㊂三是志愿活动平台㊂L社区聚焦社区居民需求,以本社区志愿者联合会㊁大学生志愿者协会㊁各类企业等为平台,积极开展温暖空巢老人㊁救助贫困学生㊁关心儿童成长等志愿者服务活动㊂四是议事协商平台㊂L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创设 六事 协商法,即居民点事㊁ 两委 定事㊁居民议事㊁与会决事㊁多方办事和公众评事㊂通过 六事 协商,贯彻落实协商于民㊁协商为民的要求,将利益冲突化解在基层㊂五是民事调解平台㊂建立社区管理人员㊁专(兼)职网格员和楼长组成的民事调解队伍,畅通民事调解渠道,如社区热线㊁网络投诉㊁社区民事调解室,及时协调处理社区居民矛盾纠纷,有效解决群众烦心事㊁揪心事,打通基层治理最后 一公里 ㊂(二)明确参与主体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是社区自治的基本要素㊂社区居民层次参差不齐,既有精英人士,也有普通群众,社区治理不仅需要社区精英的参与,更需普通群众的出场㊂所谓社区精英,林尚立定义为 拥有一定的优势社会资源,具有较强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并且实际参与社区公共权力的分配与运行,能够对社区公共事务产生影响力的人群总体 [31]201㊂相比人数较少的社区精英而言,普通群众是占社区人口绝大多数的群体㊂L社区常住居民8073人,户籍人口11000余人,在社区成立之初,社区事务的参与主体分布不均,主要是离退休老人㊁社会福利救助对象㊁居民代表㊁楼长等,缺少在职的中青年群体㊂因此,社区治理既要积极培育社区精英㊁发挥社区精英的动员和引领作用,又要完善权力监督制度㊁防止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谋取私利的现象发生㊂社区各项事务的重心应着眼于最广大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切实保障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㊁评价监督基层政府的权利㊂(三)廓清参与内容社区事务不仅指党建事务和政府行政性事务,而且涵盖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的社区公共事务以及包括法定组织事务和邻里互助事务的社区自治事务[32]㊂ L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状况 的调查显示,认为应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居民占84.09%,认为参与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实际意义的占7.95%,认为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浪费时间㊁没必要的居民占3.41%,还有4.55%的居民对社区事务既不了解又嫌麻烦㊂绝大多数居民有参与的意愿,却因不了解社区事务,参与流于形式,导致他们在社区治理中参与程度不足㊂因此,提高居民参与的质量,必须廓清居民参与的内容㊂首先,突出党建引领,提高社区共治水平㊂在党建事务方面,社区党组织切实转变领导方式,时刻关注居民需求,将社区党建工作和居民自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思想引领㊁举措落实㊁经验推广㊁行动示范,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㊂例如,在 美化小区生活环境 活动中,L社区广大党员走在前面, 不怕脏㊁不怕累 ,清理小区丢弃物,开展环境卫生宣传㊂同时,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联系社区与居民的 桥梁 纽带 作用,以 大党建 的理念集聚各方力量,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主持举办社区论坛和业主㊃52㊃李凤舞.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论坛,完善社区议事协商㊁责任约束和考核评价机制,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和突出矛盾㊂其次,强化政府责任,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㊂在社区公共事务方面,居民既有公共产品上的需求如社区环境㊁社区治安和社区公共设施等,又有和人相关的服务产品方面的需求如针对特定群体需求的劳动保障㊁就业培训和老人看护等;还有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如运动健身㊁文化教育㊁休闲娱乐等㊂L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抓手,通过新建㊁改造及资源整合等形式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建立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探索了 全科式服务 的工作模式㊂L社区还通过协商网络征集平台收集居民动态信息,巡查社区环境卫生㊁安全隐患㊁突发事件和民生需求,全过程㊁全方位精准服务社区居民,真正做到 小事不出楼宇㊁大事不出社区 ㊂再次,探索创新居民自治路径,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㊂在社区自治事务方面,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协商议事㊁监督考核决策执行情况㊂如L社区在‘居民公约“ 大体检 活动中,成立由社区居委会牵头㊁居民代表组成的自治机构,社区居民参与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德高望重㊁办事公道的居民代表参与监督执行,绝大多数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㊂又如L社区借助 邻里互助联盟 组建花鼓队㊁戏曲协会㊁广场舞㊁读书会㊁书法课堂等文化组织和生活互帮㊁生产协作㊁资金互助等公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又推进了社区邻里和谐共处㊂(四)规范参与过程居民有效参与社区治理既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又需要自身具备应有的认知㊁态度和能力㊂因此,规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既是赋权居民的过程,又是增能居民的过程㊂首先,保障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权利㊁渠道和资源㊂L社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物业管理条例“‘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B市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建立社区民意反映制度㊁公开听证制度㊁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制度化㊁规范化㊂L社区通过楼栋公告栏㊁广播㊁微信群和掌上云平台等载体,运用接地气的语言推进社区事务公开透明,社区居民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参与社区治理措施的制定㊁执行和监督㊂同时, L社区还依托社区人才优势和大学生公益性社团资源优势,助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㊂其次,增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㊁自觉性和实效性㊂L社区以党建为载体,创新工作机制㊂认真落实 三会一课 四议两公开 和 三公示一督查 制度,社区干部一方面注重理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另一方面致力民生服务工作,如积极参与路面整修㊁垃圾分类㊁环境绿化㊁社区文化节等促进社区面貌改观的活动,使绝大多数居民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社区集体利益的关系,对社区工作者的信任进一步增强㊂L社区根据本社区公共精神较为匮乏这一实际,着重强调党政合作,规范社区各类活动,培养互惠㊁协作和信任的社区精神,以期增强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精英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发挥社区精英的引领和动员能力,从而提升居民参与的水平㊂(五)评定参与效果居民参与效果体现为社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对居民诉求的回应度㊂参与效果好,社区居民参与热情就会更高;参与效果差,社区居民就会怀疑和否定参与的价值,失去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㊂L社区按照职业和年龄,选取具有广泛代表性㊁较强社区责任感和评议能力的社区居民,组成 大众评议团 ,召开 述职 互评 议事 的大众评议座谈会㊂社区 两委 干部先做述职报告, 大众评议团 与社区 两委 干部之间进行互评,最后围绕调解矛盾纠纷㊁完善基础设施㊁培育文明新风㊁服务生产生活和办理公益事业五个方面展开议事,及时回应能现场解决的事情,监督追踪已办理的事情,尽快办理未解决的事情,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㊂评定居民参与效果是L社区落实 六事 协商法 公众评事 的重要举措㊂社区居民以协作的方式和信任的态度参与社区共治,直接感知党政部门对居民需求的回应,形成了一种推动社区治理的自下而上的结构性动力㊂四、赋权增能视角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L社区赋权增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借鉴㊂从制度的角度来看,L社区注重从制度上赋权居民,完善落实居民参与的各项制度,保障居民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平等对话和居民意见的监督㊁落实和跟踪㊂从文化的角度来看,L社区注重从文化上赋权居民,搭建文化教育平台,培育居民的社区公共精神,促使居民以平等㊁互惠和协作精神参与社区治理㊂L社区的实㊃62㊃第43卷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7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践探索启发我们,赋权增能视角下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重点在于畅通居民参与的组织化路径,并从制度㊁组织和文化三方面,进一步探讨赋权增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㊂(一)制度赋权增能,为居民参与提供权利保障制度赋权增能居民是指党政部门通过制度有意识地向居民授权,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回应 保障居民参与 和使 居民学会参与 的问题㊂一是健全社区事务公开制度㊂做好社区事务信息公开透明工作,保障居民的知情权,是居民广泛而有序地参与社区治理的先决条件㊂二是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社区热点难点问题公开听证制度㊂凡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必须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基层党政部门应对居民的诉求及时有效地反馈回应,同时鼓励居民参与民主讨论,保证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㊂三是建立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㊂吸纳各类居民代表参加社区代表会议,加强党政合作,完善协商议事运行机制,致力于解决社区治理难题㊂构建良好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保障居民参与 的制度是前提, 居民学会参与 的能力是关键㊂ 居民学会参与 的能力包括思想认识和行动能力两个层面㊂从思想认识层面来看, 保障居民参与 的各项制度,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㊂党和政府权力下放㊁资源下沉及工作重心下移,促使居民重新认识自己的权能,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从而树立起积极的公民意识㊂从行动能力层面来看,通过健全和落实居民参与的各项制度,异质化的居民群体被赋予参与的权利㊁机会和资源,有利于他们在参与社区事务中加强自我管理㊁增强内部协作和培育社会资本,从而提升其资源获取能力㊁自我管理能力和协商合作能力㊂(二)组织赋权增能,为居民参与完善治理结构组织赋权增能是指党组织㊁政府组织㊁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向居民授权,提升居民参与的组织化水平,解决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所需要的发展空间和制度平台问题,最终实现社区自治㊂然而,当下部分社区各类组织功能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社区党委履职 虚化 ㊁党支部战斗力 弱化 ㊁居委会被行政化㊁业委会薄弱化㊁社区社会组织贫弱化等,这些现象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各类组织不信任㊂因此,要及时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的组织困境,构建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㊁科学界定各类组织的功能定位㊂首先,社区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为居民参与赋权增能㊂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政治领导㊁利益协调㊁思想引领和民生服务等方面应当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㊂在政治领导方面,社区党组织应当宣传党的主张㊁落实党的决定,从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构建良好的社区政治生态㊂在利益协调方面,社区党组织应当总揽全局,依法协调社区成员在流动人口㊁下岗失业㊁社会救助等问题上的利益冲突,整合各类组织资源,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创建稳定的社区社会环境㊂在思想引领方面,社区党组织应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区文化,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从而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意识㊁奉献意识和创新意识㊂在民生服务方面,社区党组织应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 急愁难盼 问题,在群众心中重塑信任㊂其次,基层政府组织发挥行政管理主导作用为居民自治赋权增能㊂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中的基本职责就是制定政策㊁供给服务㊁监督管理和引导培育,应当有效发挥基层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㊂何艳玲认为,城市基层政权的 结构性难题 在于 制度文本上的安排和制度运作实践的差异 [33]66㊂因此,在制定政策方面,街道应结合各社区实际,着力补齐社区弱势群体㊁流动人口㊁老龄化㊁社区治安等治理短板㊂在供给服务方面,街道应当提供社区居民必需的公共产品,尽力做好生育㊁养老㊁医疗㊁低保㊁失业等社区社会保障,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㊂在监督管理方面,街道应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和业委会的监督指导以及社区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考核,确保社区居委会和非营利性组织各项工作依法依规㊁民主公正㊂在培育社区居民公共意识方面,基层政府应当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营造健康向上㊁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㊂再次,社区自治组织发挥群众组织的基础性作用为居民自治赋权增能㊂居委会和业委会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注重发挥其基础性作用㊂社区居民是最主要的自治主体,离开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就无从谈起㊂只有居委会和业委会赋权增能居民,居民才愿意以居委会和业委会为自治载体参与社区事务㊂因此,在居委会赋权增能居民方面,一要保障居委会的自治性质和自治权利㊂完善和落实参与机制,为居民参与畅通渠道;二要满足绝大多数居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需求,为居民参与㊃72㊃李凤舞.赋权增能理论视域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赋权模式
有能力制定行动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能力与别人合作,共同实现集体的目
标。
实现的途径
增强自我效能,培养进取精神
培养团体意识,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重新定义为力量和权利的缺乏,从而产生对 社会批判的观念 。 减少自责,将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放出来。 担负起改变中的个人责任,学习知识和技巧, 解决个人
个人和社会改变而采取的行动
赋权的层面
在个人层面上,增权包括参与行为、施
加控制的动机、效能和控制感; 组织层面上的增权包括共同领导、发展 技巧的机会、扩展、有效的社区影响; 社区层面上的增权包括公民参与社区决 策的机会、容许在冲突期间公正地考虑 多种观点。
赋权的立足点
第一,和案主、案主群、社区领导人等建立互相合 作的伙伴关系; 第二,强调案主和案主群的能力而不是无能力;第 三,支持着眼于个人和其社会及物质环境的二重工 作焦点; 第四,承认案主和案主群是积极的主体,具有相互 关联的权利、责任、需求、要求; 第五,利用自觉选择的方式,把专业的能量指向在 历史上被去权(disempowered)的群体和其成员 (Simon,1994) 。
the process of helping individuals, families, groups and communities increase personal, interpersonal,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rength and influence toward improving their circumstances" (Barker, 1991)。
介入技术(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践框架
Solomon的践原则: 1. 所有的压制对于生活而言都是破坏性的,社工和案主 都应该挑战之。 2. 社工应该对压制的情景拥有一个整体的视角。 3. 人们赋权自己,社工进行协助。自我赋权原则超越了 自决原则,它强调案主在赋权过程中的权力和责任。 4. 具有共同基础的人需要相互赋权。 5. 社工应该与案主建立互惠和相互的关系。 6. 社工要鼓励案主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实践框架
Hardina的社会服务组织营遵循的10个特点:
1. 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创造一种正式的机制让案主参与组织的决 策; 2. 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与项目受益人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以设计和 评估项目; 3. 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清晰的提供跨越种族、性别、阶层、文化 和性取向障碍的政策和程序以实现有效的服务输送; 4. 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形成一种员工之间、案主与员工之间没有 权力差异的决策实践模式; 5. 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促进员工之间形成团队和合作; 6. 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采取策略以促进工作人员的心理赋权;
Solomon的赋权理论
《黑人赋权:压制性社区的社会工作》:关注的是黑人群体,认为这个群体缺乏必要 的个体性资源与经济资源以完成自己的角色,即所谓的个体或者社会群体的无力感,缺乏 技巧、知识或物质资源以及情绪管理能力,以致无法令自己满意地有效扮演重要的社会角 色。 负面评价不仅存在于少数民族的实践、组织、与事件之中,而且存在于贬抑、蔑视他 们的语言之中。 早期的家庭生活获得的良好经验带给他们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与能力,但对于很多受 压制的人群而言,他们可能面临一系列的权利障碍,包括间接性和直接性的。间接性权力 障碍可能对发展过程产生影响,负面的早期生活经验会减少人们参与社会互动的信心,从 而影响人际关系协调和社会制度的运用,并进而直接制约人们对重要社会角色的承担。直 接性权力障碍也有负面影响。 赋权的目标就在于:将自己看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因果行动者,将社工看作拥有案主 可以利用的知识与技巧的人,将社工看做解决问题的朋友与伙伴;将权力结构看作复杂而 部分开放的,他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外部作用的影响
社会工作理论
第十二章 赋权视角
赋权视角
赋权:帮助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提高他们个 人的、人际的、社会经济的和政治的能力,从而达到 改善自己的状况的目的过程。(社会工作词典)
一、理论脉络
Solomon的赋权理论 Freire的受压迫者的教育学理论 习得性无助理论与赋权 Maluccio的赋权理论 Lee的赋权理论 Anderson的赋权理论
三、实践框架
Solomon的实践原则:
7.社工应该维持这样一个聚焦,即人hi胜利者而非受害者。
8.社工应该维持社会变迁的聚焦。 9.赋权实践之中,社工与案主是一种双向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相 互关系、一种互惠关系、一种共享关系、一种平权关系。 10.干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案主与社工建立合作关系, 满足案主立即性的需要。第二层面是教导技巧何止是,并评估案 主的权力动态机制,包括各类小组或团体的活动。第三层面是集 体行动,旨在形成阶梯、参与倡导或者进行社会行动。
Lee的赋权理论
认为赋权视角应该将多重聚焦视角包含其中:压制的历史视角、生态视角、 女性主义视角、批评视角、族群/阶层视角、文化/多文化视角与全球视角。
二、概念框架
赋权 脉络化 权力
赋权
Solomon界定赋权: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互动的过程,旨在减少给 予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它涉及辨识导致这一问题的权力 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力障碍的影响和减少在和减少直接权力障碍的运作的特定 策略的发展时间。 赋权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1、更具有积极意义和其哪能的自我感的发展; 2、建构知识和能力以更批判性地理解个人环境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之网;3、形 成资源和策略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 赋权可以在三个层次进行,一是个人层次,个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去影响或解 决问题;二是人际层次,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三是政治层次, 能够促成政策或政治层面的改变 Gutierrez认为赋权涉及以下几个概念:对自身生活的控制,对自己解决重要 问题的能力的信心,认识并发展自身行动能力的能力,在作出决定于具体行动过 程中对可能的选择与自己独立性的意识和使用。
评估
Lee认为与案主不同的观点应该记录: 1. 基本信息。 2. 生活转变。 3. 健康和精神健康。 4. 人际模式。 5. 环境,包括物理的和社会经济的。 6. 压制的表现形式。 7. 无权力感或权力不足的领域。 8. 聚焦于优势。 9. 评估过程。 10.工作协议。
专业关系
社工一定要将案主视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人。要降低案主因标签 而带来的自我负面评价和无力感,赋权实践是反对干涉主义的,无论 案主的境遇如何。 社工要与案主建立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形成一种工作联盟。 在主任过程中,强调权力分享、共同享受权力并且保证是参与者驱 动的。 Carr和Corchran认为,赋权实践的助人过程是一个权力分享、共同 行使权力和参与者主导的过程就,社工在这个过程中是促进者、支持 者或资源,而非知道这、教育者,更非权力的赋予者。
权力
权力不仅具有压迫性,也具有解放性。 赋权不仅将权力看作压迫性的,更认为权力完全可以被 正面使用。个人可以使用通过政治权力争斗获得的影响 力去争取资源、解决冲突。 无力感是基于这样的因素:诸如经济无保障、政治上的失 语、无法企及的信息、缺乏批评和抽象思维、生理和心 理压力感。从赋权的视角而言,认识到案主及其案主系 统的权力状态时非常重要的。
脉络化
脉络化意味着重点关注案主自己对自身作为一个“社会人” 的理解,而不是一个一心沉迷于社工的假设或建构。 社工要鼓励案主将自己生活经历跟社会结构或社会进程进行 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辨识自己处境之后的社会政治 因素。 建立在案主的现实状况基础上的对话就可能得以进行,在这 个过程中,案主的表达、说明、对自己感受的反思以及对生活 的理解需要得到充分鼓励,这成为案主走向赋权的重要起点。
三、实践框架
Hardina的社会服务组织营遵循的10个特点: 7.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的高层要有认同员工和服务受 益人的赋权的意识; 8.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采取策略以提升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 9.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鼓励员工倡导以改善政策和服 务; 10.赋权取向的社会服务组织要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政治权 力以及项目受益人的政治影响。
Lee的赋权理论
认为赋权视角应该将多重聚焦视角包含其中:压制的历史视角、生态视角、 女性主义视角、批评视角、族群/阶层视角、文化/多文化视角与全球视角。
Anderson的赋权理论
赋权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 他提出一个包含五个层面的促进非洲社会发展的赋权模式。五个层 面是个人、社会、教育、经济与政治、这五个层面是相互关联的存在 ,人们不仅需要满足个体性需要,提高他们影响他人的能力,也能够 由此产生影响更广泛的权力分配过程的能力,级政治权力、
四、贡献与局限
局限: 在现实生活中聚焦于发展案主的能力而非社会变迁的风险,肯那个 导致将促进社会变迁的责任置于案主身上,但即便案主的权力或能力 得以提升,这样的任务在强大的社会障碍之下只能是不可承受之重。 赋权对象并不能讲自己融入到更大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网络中去,已 经实现赋权的个体没有从更大、更广阔的社会结构中去寻找权力和资 源。 何谓赋权成功是难以界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赋权实践有流于形 式的风险。
Maluccio的赋权理论
赋权视角中的自主、个人责任、自我实现理念与认知理论、人文主 义视角具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们都强调并承认发展案主的力量或 能力对于这个过程的重要性。 由于付钱强调对案主与其所在环境的互动能力的重要性,它与生态 系统理论其实也是相互关联的。然而,对这种能力的重视,又属于认 知理论范畴,这个能力包含着一个归因的过程,即人们如何知觉并解 释有关环境的信息。 赋权视角对案主自身力量的关注与人文主义关注人们自身界定与环 境互动过程的能力极为相近,但赋权更加强调权力的分化、阶层的不 平等和压迫性体制。
干预技巧
干预技巧
四、贡献与局限
贡献: 赋权广泛应用于很多不同类型是社会工作,诸如精神健康领域、穷 人和无家可归者、儿童和家庭、少数族群、老人和同性恋。 释放并转移一定的权力给案主,以使其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并在 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变变迁。 有利于实现更大目标的小步骤,去实现社会正义并给与人们以更大 的安全和政治、社会方面的平等。 赋权是一个更加积极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Freire的受压迫者的教育学理论
提供了一种关于希望、关怀、思考和行动的教育学,他鼓 励人们争取自己的权力。 赋权就是一种教育性活动,经由对话与合作,案主参与到 一定的实践之中,体验并采取行动去应对自己的行动引致的 现实,而这种体验与应对本身又会进一步影响以后的行动。 因此。这样的实践是反思性的。
习得性无助理论与赋权
Barber认为习得性理论与赋权有着密切联系,并且为赋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 很多研究性支持。 Leligman 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是建立在对动物与人的实验的基础之上的,认为, 如果人们有过无力改变自己面临的问题的这种经验,那么他们在其他情境中学习 哟用行为方式的能力能产生有用的结果。因此,他们在其他情境中学习有用行为 方式的能力将受到损害,他们的学习动机就可能丧失,他们在思考、学习过程中 可能变得更加焦急而沮丧。 终生无权势的人们背负着沉重的习得性无助感。 Barber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做到环境丰富化,改善这些人所在的 生活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可以住到自己的生活,达致成功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