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一地理学科中,第四章第一节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本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产生着重要影响。

人类社会的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改变和影响。

1.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自然灾害等都对人类社会的决策、发展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各个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地形地貌的不同决定了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对农业发展、城市规划和区域一体化产生影响。

气候水文的变化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水资源利用和能源开发。

土壤植被的类型和分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利用等。

2.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社会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改变和影响。

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城市建设会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水资源浪费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可能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开采和能源消耗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思维方式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学内容和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和可分析的工具。

它通过将各种地理数据以地图的形式进行整合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理现象。

地理思维方式是通过分析和理解地理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地理思维方式包括地域观念、区域观念、尺度观念和综合观念等。

三、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方法是进行地理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遥感技术和地理模拟等。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探究来获取地理信息和了解地理现象。

旅游地理学学习笔记

旅游地理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1、①、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

具有新兴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性质,地域性、综合性、边缘性三个特点。

②、其研究对象为构成旅游三大要素的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旅游业)。

③、研究内容包括9个方面,即:旅游者、旅游资源评价、旅游通道、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流预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旅游地图。

第二章1、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山川、气候、居民点、生产活动、物产、交通等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和。

2、自然地理环境:是有地球表层中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具有一定地理结构特征,并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一种实体系统。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有意识的利用改造自然,所形成的认为景观。

3、旅游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的关系。

4、①、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美化旅游地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有利于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不利影响:②、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组合与分异是自然旅游只有产生吸引力的源泉,具有组合和分异特性的气候、水体、生物等要素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基本保障,地质地貌环境是自然旅游只有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5、①、旅游活动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旅游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有助于货币回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开发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有效改善旅游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卫生工作、旅游工作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有利影响注意表现为保护作用,即修复、恢复、隔离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文化修养不高的旅游者的某些低劣行为对文物的破坏和耗损;由于景点盲目接待,超出景点容量,而造成的无意识破坏;不正当的开发行为造成的破坏(旅游开发、城市建设开发、道路通讯线路的开发)旅游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促进旅游地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正当的旅游活动行为,导致区域文化庸俗化;干扰旅游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破坏宗教气氛、干扰正常宗教活动;导致社会文化的过渡商业化。

第四章:人格理论——复习范围

第四章:人格理论——复习范围

第四章人格理论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概念1.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系统,并非由单一特征构成,它是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其中包含着许多成分。

其一,是知—情—意系统。

其二,是心理状态系统。

其三,是人格动力系统。

其四,是心理特征系统。

其五,是自我调控系统。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份的一致性。

一个正常的人总是能及时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地调整在人的内部心理世界中的各种矛盾,调整人格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使人的心理和行为经常保持和谐一致。

2.人格具有独特性与共同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也具有共同性,即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

3.人格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

人格的变化不同于行为的变化。

行为变化是由情境引起的、暂时的变化,而人格的变化则是内在的特质的变化,具有永久性。

4.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个性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

所谓生物性,就是指人的人格是在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人的生物特性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道路和方式,也决定人格特点形成的难易。

对人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

三、人格的主要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结构。

自我和超我是由本我逐渐分化而来的。

自我是本我、超我、现实世界三者的“仆人”,经常地处在三者的包围中,极力地协调三者的关系。

第四章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82℃
云南腾冲的高温泉
95℃
西藏羊八井 —— 沸泉
羊八井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井深仅30m,温度便高达130℃
新西兰的高温泉
黄石公园的高温泉
黄 石 公 园 的 沸 泉
黑 烟 囱
洋底沸泉,约400℃, 因巨大压力并不沸腾。
绿岛温泉旅游区
万泉河
珠 海
龙门的温泉旅游区
新西兰的地热保护区
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被掩埋在墨西哥希克苏鲁伯村附近的尤卡坦半 岛下面,这个远古陨石坑直径170公里。这次撞击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 当时有一颗大小像一个小城市的彗星或小行星与地球相撞,产生相当于 100兆吨的TNT能量。
美国亚利桑那州巴林格陨石坑形成于大约4.9万年前。一个直径为150英 尺、重达几十万吨的镍铁陨星,以4万英里的时速撞向地球。这次撞击产 生的陨石坑位于亚利桑那州弗莱格斯塔夫东部55公里处,它被命名为巴林 格陨石坑,是有史以来保存最完好的陨石坑。
5、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质时期地壳 运动、海陆变迁、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 原因之一 。
第一,当地球自转加快时,海水从两极涌向赤道,大陆面积扩大,使全 球气候由温暖潮湿转向干燥寒冷。自转减速时,海水从赤道向两极运动,则 出现与上述相反的情况。 第二,由于地球自转加快,导致惯性离心力和惯性力的增大,便产生了
自然地理环境能量结构的特点
2. 储能能量大,自调功能强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储存能量能力较强的特性, 主要与其物质组成成分的性质及复杂性有关。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来看,大气和水体 这两种组分储存热量的容量很大,再者由于组成 物质的复杂性,到达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要经过 相当复杂的转换途径。 从系统理论可知,系统的组分越复杂,其抗干 扰的能力就越强,自调功能也就越强。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第4章 本章自测40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公共政策概论-第4章 本章自测40参考(含答案)

题目:从系统论角度看,()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选项A:公共政策客体
选项B:公共政策
选项C: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选项D:公共政策主体
答案:公共政策
题目:()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选项A: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选项B:公共政策客体
选项C:公共政策环境
选项D:公共政策主体
答案:公共政策环境
题目: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选项A:复杂性和多样性
选项B:系统性
选项C:全球性
选项D:互动性
答案:全球性
题目: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
选项A:经济社会环境
选项B:政治法律环境
选项C:国际政策环境
选项D:国内政策环境
答案:国内政策环境
题目: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选项A:自然地理环境
选项B:政治法律环境
选项C:经济社会环境
选项D:文化环境
答案:自然地理环境
题目: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
选项A:主观环境
选项B:国际政策环境
选项C:客观环境
选项D:国内政策环境
答案:国内政策环境, 国际政策环境。

3外部因素对外部因素

3外部因素对外部因素

第三章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据吴光和《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的一部分,而地球又是宇宙的一部分。

因此,无论是宇宙中的其他天体的运动或是地球自身的运动(地球作为行星的运动及内部物质运动),都必须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的作用。

这种来自自然地理环境范围以外的影响因素称为外部因素,它们推动了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演进,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节宇宙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可视为理想的辐射体(黑体),其表面温度高达6000K,不断地向宇宙空间辐射巨额能量。

太阳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热核反应。

当太阳内部的原子聚合时,原子质量转化为电磁场,便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能量来,到达地球外界的太阳能虽只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却也高达5.526×1024 焦/年,相当于1.885×1024 吨标准煤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全部能量。

二、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影响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

引潮力则是月球(或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和因地球绕地月(或地日)公共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便发生了潮汐变形。

这种周期性的变形出现在海洋的叫海洋潮汐,出现在大气层的叫大气潮汐,出现在陆地上的叫固体潮汐。

现在把这三种潮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简述如下。

1.海洋潮汐的影响(1)海洋潮汐对地球自转具有阻碍作用。

这实质是潮汐摩擦的效应。

由于潮汐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海水与海底之间便产生摩擦作用阻碍着地球的自转运动。

另外,这种摩擦作用加上海水内部由于其粘滞性引起的摩擦,使得潮汐高峰并不正对月球而是滞后一定时间,因此,月球对地球向月一面的潮汐隆起部分的引力就可以产生一个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力矩,其结果也是阻碍地球的自转运动(图3.2)。

由于潮汐摩擦效应的存在,地球极其缓慢地降低自转速率,导致一天的时间增长。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在地理学中的位置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复习思考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

第二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第三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第四节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第五节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复习思考题1、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性的人物?2、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具有哪些特征?3、综合自然地理学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框架复习思考题1、分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能量和要素组成。

2、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3、自然地理环境结构有何特性?4、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5、简述系统的结构类型,并举例进行说明。

第四章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节宇宙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行星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复习思考题1、太阳辐射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2、海洋潮汐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3、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4、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球化学作用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水热作用第五节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基本特点复习思考题1、人们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自然地理环境中四种物质循环类型。

3、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时间演化的基本特点复习思考题简述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发展的方向性。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

《全球变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014007课程名称:全球变化英文名称:Global Change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总学时:64讲课学时: 50 讨论:14学分数: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执笔人:陈永金审核人:张金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全球变化是目前全人类对地球知识关注的焦点,它是一种新的地球观,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中所有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

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该课程阐述了地表自然环境在历经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受到的人类活动深刻影响。

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的自然演化过程、全球环境的控制因子(太阳辐射、大气、海洋、冰川等)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反馈机制、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相处等重大科学问题。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在全球尺度上的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变化问题的实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帮助学生从时间维认识地理环境的过程、区域特征的形成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使学生建立起地理科学是时空耦合的综合科学的观念。

增强学生关注地球、关注环境和从整个地球系统认识环境变化的意识。

讲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行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作业、报告等将知识技能转化成自身素质。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第一章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一、本章重点:地球系统的构成全球变化研究内容二、本章难点:三、教学要求:掌握地球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理解全球变化的内涵以及全球变化研究内容,了解全球变化主要时空特征。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在下列地理环境中,对区域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 气候条件B. 土地资源C. 水资源D. 生物资源2、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限制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源分布不均上B.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导向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理优势上C.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制约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理劣势上D.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理优势上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多样性B. 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地域性C. 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性D. 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不可改变性4、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主要因素()A. 地理位置因素B. 自然资源因素C. 社会经济因素D. 历史文化因素5、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山区B. 茶叶种植适宜在干旱地区C. 水果类种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D. 畜牧业以草食性动物为主6、题干:关于我国西北地区与东南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 东南地区地形复杂,对交通建设有较大影响C. 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甜菜等作物的生长D. 东南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茶叶、柑橘等作物的生长7、在以下地理环境中,哪一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显著?A. 气候条件B. 地形地貌C. 土壤肥力D. 水资源8、以下哪个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最为关键?A. 劳动力素质B. 交通条件C. 资源禀赋D. 投资环境9、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干燥B. 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方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C. 南方地区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 南方地区农业以水稻为主,北方地区以小麦为主 10、题目:以下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B.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 河流多为内流河D. 森林资源丰富11、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A. 气候B. 地形C. 水文D. 政策12、下列哪个区域因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A. 新加坡B. 马来西亚C. 泰国D. 越南13、以下哪项因素不是影响我国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地理环境因素?A. 水热资源B. 土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气候条件14、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以下哪项不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来实现?A. 水土保持B. 河道整治C. 生态建设D. 建设水利枢纽15、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A. 资源禀赋B. 技术水平C. 政策支持D. 市场需求16、下列哪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A. 沙漠地区B. 高寒地区C. 沿海地区D. 高山地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某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区域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分布广泛。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笔记重点大全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笔记重点大全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笔记重点大全选择题1、世界上人口数量位居前两位的国家是( )A.中国、巴基斯坦B.中国、美国C.中国、印尼D.中国、印度答案:D世界上人口数量位居前两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其中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中国的人口的数量。

2、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B.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C.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D.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答案:A本题考查世界人种和宗教的概况。

黑色人种的故乡是非洲,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建筑物为寺庙、佛塔等,故BCD叙述错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A叙述正确,选A。

3、如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A.①~②和②~③B.①~②和③~④C.①~②和④~⑤D.②~③和④~⑤答案:A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表示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从图中得知,①~②段和②~③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表明人口在不断增加,所以A正确,故选A。

小提示:4、下列不属于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的是( )A.亚洲东部B.欧洲西部C.非洲北部D.北美洲东部答案:C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而干旱的荒漠(非洲的北部),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C符合题意。

故选C。

小提示:5、亚洲不同地区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风俗。

如,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运输工具是A.汽车B.船C.狗拉雪橇D.马车答案:B自然环境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不一样,恒河三角洲地区河网密布,离海近,当地人常用的运输方式是船,故选B。

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

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加 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重要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供了人类所需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环 境条件。同时,自然地理环境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地球 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PART 02
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 的影响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01
02
03
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高温事 件增多,对农业、林业、 畜牧业等造成严重影响。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引发极端降水事 件增多,如暴雨、洪涝等, 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 成破坏。
极端干旱
气候变化导致部分地区极 端干旱事件增多,引发水 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等 问题。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栖息地变化
生物入侵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发生变化, 如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或消失, 影响生物多
WENKU DESIGN
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总结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 频发,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深远 影响,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人类活动
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对自 然地理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包括 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 系统破坏等。
生物入侵对本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1 2 3
竞争排斥本地物种
外来物种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与本地物 种竞争食物、空间等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 少甚至灭绝。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考点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考点

高中地理一自然地理主要考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一银河系〔河外星系〕一太阳系一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平安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间隔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限一晨昏线〔圈〕一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程度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一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一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综合题专题训练 (47)(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综合题专题训练 (47)(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综合题专题训练 (47)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0分)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处于云贵高原的边缘和斜坡地带,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分布密度最大的峰丛洼地。

峰丛是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

七百弄峰丛洼地与路南石林、桂林峰林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典型岩溶地貌(或称喀斯特地貌),七百弄是其中知名度最低的一个,几乎无人知晓。

七百弄人的饮水,是依靠水柜解决的。

水柜,就是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当地人称“水柜”,可能含有“珍贵”的意思。

图1 和图2分别是七百弄地理位置图和峰丛洼地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七百弄乡是广西贫困山区的代表,这里山高洼深,石多土少,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非常不便。

上级政府在开展精准脱贫调研时,得知当地的鸡自小生态放养,肌肉结实,肉质细嫩,历来是当地的菜肴佳品后,决定将七百弄鸡养殖作为当地精准脱贫的一大主导产业。

(1)简析水柜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2)分析七百弄峰丛洼地知名度低的原因。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陕西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其农业主要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

“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mm及以上)是关中平原人们对秋雨的习惯叫法,该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

特别是关中平原南部地区“秋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而关中平原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其东西狭长,南北狭窄,像一条带子缠绕在关中北部,被称为“旱腰带”。

下图为关中平原位置和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旱腰带”所在的黄土高原主要是受作用影响而成,分析“旱腰带”地区地表水缺乏的主要自然原因。

(2)关中平原南部地区“秋淋”雨量大的原因是、 ,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秘鲁东南的圣母河(如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着地球的气候系统,造成了气候变化现象的严重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影响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和生计。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由于气温升高和雨量减少,导致了土地干旱化、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些变化会使得植物和动物的迁移和繁殖更具挑战。

气候变化的不稳定性还可经常引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暴风雪和飓风等。

二、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暖冬造成山区积雪减少,并使得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下降。

这样,可利用的水量减少导致用水的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这种气候变化也会影响能够生存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三、影响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不仅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也在一个普遍意义上影响到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

政府和企业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为它们需要为应对变化而进行规划和改变。

这也将严重影响经济运行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影响气候系统的稳定性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的影响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问题,导致全球气候的不稳定性和未来经济活动的不可预测性。

因此,应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分布、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和生计等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维护地球的健康需要全人类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采取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开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地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法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地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园地,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园地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园地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究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园地〕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根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地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兴盛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园地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园地的对外交往本钱上下,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园地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含言语、文化等〕所决定的园地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4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4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2020·济南模拟)降水指标通常用来 衡量区域降水状况,包含降水量、降水强 度等维度。甲、乙两区的降水差异率=(甲 区降水指标-乙区降水指标)/甲区降水指 标。下图为近年来北京城区与非城区(近 郊、山区)降水差异率统计图。读图,完成 3~5题。
3.非城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
A.北部山区
B.南部山区
[知识体系导图]
01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一、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❶
因素
影响
纬度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
因素 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❷
大气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
环流 要影响降水
❶认识气候的海洋性 和大陆性 (1)海洋性:全年温 差小,全年降水均 匀,全年湿润,主要 由海洋气团控制。 (2)大陆性:一般是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 稀少,且分布不均, 由大陆气团控制。
气候特点 全年严寒 全年酷寒
5.高原山地气候:由于地势高,地形起伏 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_降_低__,降水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三、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1.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 2.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会 形成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 3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与气候类型的分 布规律相一致。 4.气候的变化会引起自然地理景观的变 化。
(1)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2)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获取信息】 ①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理位置。 ②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状况。
解析:第(1)题,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即距海 近;多位于纬度 30°~40°大陆西岸,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带的影响; 地势西低东高,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多雾的原因与沿 岸的加利福尼亚寒流有关,寒流经过地区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第(2)题,由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知,杭 州夏季降水多于阿克塔;冬季气温比阿克塔低、夏季气温比阿克塔 高;结合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可评价 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综合自然地理学重点到第四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重点到第四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学科地位: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

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

如: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等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辐射平衡
太阳短波辐射输入地球 最终以连续的长波辐射输出地球的外部空间。 输入的能量等于输出的能量,两者达到平衡, 遵循能量守恒的普遍定律。见图4.1 辐射平衡——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 的差额称为辐射平衡。 辐射平衡值表示了该地太阳能的净收入。对 于自然地理过程来说,辐射平衡是比太阳总 辐射更为直接的动力基础。
了地壳运动的平衡,有可能促使某些地 区地震的酿成和发生。
三、陨石的影响
1、增加地球质量 2、造成陨石坑和环形山 3、造成陨震 4、形成新矿床 5、造成沧海桑田变化
撒哈拉陨石坑
白沙陨石坑
环形山(部分)
四、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
1、距离地面15-35公里高度的 大气中的臭氧层。
强烈吸收太阳光谱中波长小于0.29微米的 紫外线部分,保护了物有关的各种过程。
第四章 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宇宙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行星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宇宙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 二、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影响 三、陨石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可视为理想的辐射体(黑体),表面温度 高达 6000K, 不断地向宇宙空间辐射巨额能 量。 到达地球外界的太阳能只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二 十二亿分之一 相当于1.885×1017吨标准煤完全燃烧后所产 生的全部能量。 相对于太阳辐射,以其他形式进入地球表面的 能量比例都很小。因此说,几乎所有自然地理 过程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输入地球的太阳能大部分为自然地理环境所得。 成为自然地理过程的根本动力。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 三、地球公转的影响
行星因素——是指作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 一的地球,其形状和大小、自转和公转等行 星特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有着直接 影响。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1、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将具有不同的太 阳高度。 2、太阳辐射使地球增温程度 由低纬向 高纬降低, 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 布和所有与热量状况有关的自然现象也 具有纬向地带性分布特征。同时也与太 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有关。
辐射平衡随时间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节律周期。 3、一日之内,白天收入大于支出,辐射平衡为正值; 夜间相反,为负值。
一年之内,夏季的辐射平衡因收入的太阳辐射增多 而加大;冬季则相反,甚至出现负值。变化状况因纬度 而异。纬度愈高,辐射平衡为正值的月份愈少,在极圈 范围则大部分时间出现负值。 辐射平衡的时空特性与自然地理环境空间结构及时间 结构特征完全吻合。
(二)大气潮汐的影响
大气潮汐的潮差很大,它在自然地理环境 中的作用不如海洋潮汐那样明显,但对 一些天气现象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l)大气潮汐会使地球表面大气压力发生 规律性变化。
(2)大气潮汐与降水有一定相关性。 (3)大气潮汐对台风的影响与其对降水的
影响相类似。
(三)固体潮汐的影响
1、固体潮汐的潮差可达30-50厘米。 2、引潮力周期性地改变着地球形状 3、地球的重心发生周期性摆动 4、地表各处的重力差异忽大忽小,破坏
综合自然地理学
授课教师:余天虹
第四章 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 的影响
外部因素——无论是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的运动或是地球自身的运动 ,都会对自 然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的作用。这种来 自自然地理环境范围以外的影响因素称 为外部因素。
它们推动了各种自然地理过程的演进, 是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太阳辐射在无机界的转换
维持地表系统运行、地表环境发展的能 量,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
行星风带的产生
季风的形成 水汽运移 洋流的产生

风化作用
(三)太阳辐射在有机界的转换
光合作用 -化学潜能 -第一性生产初级能量
? 食物链进行传输
大气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联结成一个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三大规律 整体性、差异性、节律性
二、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影响
潮汐——月球和太阳引潮力 引潮力——是月球(或太阳)对地球的万有 引力和因地球绕地月(或地日)公共质心运 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在引潮力的 作用下,地球便发生了潮汐变形。 海洋潮汐 大气潮汐 固体潮汐(陆地上)
潮汐图
(一)海洋潮汐的影响
1、潮汐摩擦效应——阻碍地球自转。 2、海洋潮汐对生物演化具有促进作 用。 3、海洋潮汐具有巨大能量。
由于地球磁层对太阳风及其他宇宙射线 有屏障效应,因而阻碍了它们对自然地 理环境中生物有机体的危害。
4、行星的影响
太阳的活动可以受到距离较近或 质量较大的行星(如水、金、木、 土)的影响。 当内行星在合的位置、外行星在 冲的位置时,其对太阳的引潮力 较大,使太阳大气发生扰动。
第二节 行星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 的影响
3、大小影响
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具有足够引力吸 留周围气体
保持着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保存了地表的水分,并通过气流调节着地表
热量和水分的分布状况,保护着生物有机 体免受紫外线的有害影响。
4、形状影响
昼半球和夜半球 ,产生昼夜现象。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
2、太阳活动
太阳的紫外辐射还使空气分子发生电离,造 成了地面以上60-1000公里高空中的电离层。 电离层的状态与地面无线电通讯有密切关系。 太阳活动影响到地球上的电离层,也影响到 地球的短波通讯。 与两极地区极光的出现也有密切关系。
3、太阳风
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出的带电微粒流称为 太阳风。
在太阳风作用下,地球磁场不能无限制 地扩张,而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 个范围叫做地球磁层。
进入大气层 100 的太阳辐射
3 云层吸收












潜热 显热
散射辐射
大 气 逆 辐 射
23 6
24
21
45 地面吸收
113
97 蒸发输送;乱流输送
地面辐射
图4.1 地球辐射平衡
辐射平衡的特点
1、辐射平衡随纬度增加而减少。 平均在纬度40°处,全球辐射能的收支由低纬区域
的盈余过渡到高纬区域的亏缺。 2、全球辐射平衡等值线基本上沿纬线呈带状伸展,但 在陆地上存在偏离纬线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