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开元杂报(06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
敦煌进奏院状: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
(1 )加强了中央集权。(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万历邸钞》:是一种明代万历朝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的旧抄本,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天变邸抄》:是明代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北京的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申报》的创办和它早期新闻业务的特点是什么?
答:《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
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
的真相。
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四是经营副业。
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1.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2.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3.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于右任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之所以被称作“竖三民”, ,这主要是因它们同为于右任一人所发起创办,形式上虽然是3份报纸,而实际可算一家日报的两次再版(与此相对应,同盟会后期在上海的报纸《民权报》、《中华民报》和《民国新闻》,因各有主持人,又同时期创刊,犹如兄弟并立,被人们称作“横三民”)。
在近现代,像于右任那样义无返顾地按既定宗旨连续筹办多份大型日报的情形,是不多见的。此外,这些报纸的社会影响也非常之大,”于右任倾注大量心血的“竖三民”,虽然印行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它们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也在上海新闻史中有着瞩目的地位。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在向其天王洪秀全进呈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①设新闻馆;②准卖新闻篇;③兴新闻官;④只须实写。
报章文体是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同于当时流行文坛的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白的文体。王韬发明。这种文体的特点表现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在《时务报》上发表的像梁启超的文章那样谈论时务,宣传维新变法的文章,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维新派报刊思想:(1 )早期维新派思想家的办报主张。把办报比作人的耳目、喉舌;提出报纸就是民史民口,更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早期维新派还带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2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办报思想。梁启超在海外办报,新闻思想有所转变,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见。
维新派办报活动的作用与贡献:
作用:①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
②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③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主要贡献还有:①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②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③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政论写作的发展。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
“苏报案”:苏报案
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政治案件。《苏报》是以章士钊为主编的革命刊物,1903年5月后刊登了介绍邹容的《革命军》和章炳麟驳康有为政见的文章,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6月底,清政府串通上海租界工部局查封《苏报》,逮捕章炳麟等人,邹容投案自首。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