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练习与测评练习训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2.7 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2.7 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642b69e009581b6bd9eba2.png)
课时练习7 诗三首文言基础知识 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 B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存有,保存 C .桃李罗.堂前 罗:排列 D .契阔..谈 契阔:久别重逢 答案 B解析 存:问候,怀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对酒当.歌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B.⎩⎪⎨⎪⎧ 但为君故.故.遣将守关者 C.⎩⎪⎨⎪⎧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请息交以绝.游 D.⎩⎪⎨⎪⎧还顾.望旧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答案 C解析 C .“绝”都当“断绝”讲。
A.对着/方,值;B.缘故/特意;D.回顾,回头看/拜访。
3.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
B.青衿,是对读书人的代称;阡陌,“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山水诗的先河,他的诗朴素平淡,清新自然,其诗风对后代影响比较深远。
答案 D解析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涉江采芙蓉》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风和日丽,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送给远方的心上人。
B.《短歌行》中两次写到明月,既以景物渲染了环境的气氛,又点明了人物感情的变化,这就将情、景、事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C.《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简笔勾勒,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却有榆柳的遮蔽,桃李的点缀,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室,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83311195901020206409c2e.png)
第7课诗三首(一)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有杜康..这里代指酒B.青青子衿.衣领C.鼓.瑟吹笙弹奏D.山不厌.高厌恶E.周公吐哺..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指中途停止吃饭阅读《归田园居》,回答问题。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7c2041bcd126fff6050b53.png)
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答案】C(A.辟—譬,B.攸—悠,D.—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其事,表现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2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2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ba27f959eef8c75ebfb3bb.png)
分卷I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0分,共24分)1.下面各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还顾望旧乡眷顾。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礼遇。
D.少无适俗韵情趣,韵致。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B.慨当以慷C.不用,则以纸帖之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乌鹊南飞B.榆柳荫后檐C.鼓瑟吹笙D.天下归心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5.下列句中画线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忧伤以终老②人生几何③譬如朝露④沉吟至今⑤枉用相存⑥开荒南野际⑦依依墟里烟⑧复得返自然A.①④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⑥⑧D.②③⑤⑦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暧暧(ài)迢迢(tiáo)呦呦(yōu)B.机杼(zhù)羁鸟(jī)阡陌(qiān mù)C.擢升(zhuó) 吐哺(bǔ) 三匝(zhā)D.衣衿(jīnɡ)掇取(duō)脉脉(mò)分卷II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0小题,每小题3.0分,共0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0小题,每小题4.0分,共0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0小题,每小题4.0分,共0分)五、语言表达(共2小题,每小题4.0分,共8分)7.请根据《涉江采芙蓉》中的诗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写一个场景。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24620714102de2bd9705884a.png)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下列各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巅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僻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答案:B解析:A项“巅”应为“颠”;C项“僻”应为“譬”;D项“反”应为“返”。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契阔谈,心念旧恩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答案:A解析:“厌”通“餍”,满足;“”通“宴”,欢饮。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A.鸷鸟之不群.兮 B.乌鹊南.飞C.足以荣.汝身 D.夙兴夜.寐答案:A解析:A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B、D为名词作状语,C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其他项读音、意义不同的是( )A.采之欲遗.谁B.留待作遗.施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路不拾遗.答案:D解析:A、B、C读“wèi”有“赠送”之意;D项读“yí”,意思是“遗失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B.汝岂得自由..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答案:C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D项,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保存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韵律,节奏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应当答案:C解析:A.存:问候,怀念;B.韵:本性、气质;D.当:对着。
7.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________的《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课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4087fb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4.png)
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课时练习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B .性.本爱丘山 性:天性,本性 C .少无适.俗韵 适:迎合 D .枉用相存.存:保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 D.⎩⎪⎨⎪⎧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采之欲遗.谁B .乌鹊南.飞C .天下归.心D .榆柳荫.后檐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虚室有余闲.. B .同心..而离居 C .依依..墟里烟 D .沉吟..至今 5.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阅读(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6~9题。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诗在艺术上使用了哪些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歌行》,回答10~11题。
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必修2
![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8afd66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6.png)
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必修2A 课程跟踪训练〔分值:40分时量:45分钟〕一、基础训练〔10分〕〔一〕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的题目.1.选出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A.兰泽..多芳草〔生有兰草的沼泽地〕B.还顾..望旧乡〔回顾,回头看〕C.长路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D.同心..而离居〔指意见一致,没有分歧〕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愤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二〕阅读下面曹操的《短歌行》,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诗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日苦多〞:过去的日子很痛苦B.“悠悠我心〞:两心长久思念C.“契阔谈䜩〞:久别垂逢,欢饮畅谈.D.“天下归心〞:天下之人都心悦诚服的归服2.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作者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了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B.“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自己比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功业又难成,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D.“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3.对该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起伏迭宕,立意深远,剪裁巧妙。
B.诗中多处运用比喻表示自己希望广揽贤才共成大业的愿望。
C.本诗以写景、叙事为主,兼用抒情、议论,变化较多,很有特色。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诗三首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4ddf87dc43323968001c9213.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诗三首诗三首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芙蓉(fú)譬如(pì)呦呦鹿鸣(yōu)B.羁鸟(jī)吐哺(bǔ)鼓瑟吹笙(shēng)C.三匝(zā)暧暧(ài)何时可掇(duó)D.枉用(wǎng)樊笼(fán)越陌度阡(mò)【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仿徨守拙溘死视死如归B.樊笼缤纷灵修夙兴夜寐C.羁鸟青袊马鞍信誓旦旦D.驱谴窈窕鸳鸯载笑载言【答案】B3.下列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暧暧(昏暗)B.枉用相存(问候,怀念)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C.山不厌高(满足)俗韵(本性,气质)【答案】C8.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诗人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奈的消极思想。
C.诗歌在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D.该诗抒发了曹操渴求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答案】B9.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答案】C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3分)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隐逸文化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2.7 诗三首
![语文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2.7 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4dc50c3551e79b896902265a.png)
课时练习7 诗三首对应学生用书P31文言基础知识 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 B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存有,保存 C .桃李罗.堂前 罗:排列 D .契阔..谈 契阔:久别重逢 ★答案★ B解析 存:问候,怀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对酒当.歌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B.⎩⎪⎨⎪⎧ 但为君故.故.遣将守关者 C.⎩⎪⎨⎪⎧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请息交以绝.游 D.⎩⎪⎨⎪⎧还顾.望旧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答案★ C解析C.“绝”都当“断绝”讲。
A.对着/方,值;B.缘故/特意;D.回顾,回头看/拜访。
3.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
B.青衿,是对读书人的代称;阡陌,“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山水诗的先河,他的诗朴素平淡,清新自然,其诗风对后代影响比较深远。
★答案★ D解析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涉江采芙蓉》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风和日丽,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送给远方的心上人。
B.《短歌行》中两次写到明月,既以景物渲染了环境的气氛,又点明了人物感情的变化,这就将情、景、事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C.《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简笔勾勒,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却有榆柳的遮蔽,桃李的点缀,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室,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2单元 7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2单元 7 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253703915f804d2a16c116.png)
7 诗三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呦.呦( ) 子衿.( ) 羁.鸟( )暧.暧( ) 鼓瑟.( ) 吹笙.( )越陌.( ) 度阡.( ) 吐哺.( )譬.如( ) 契.阔( ) 谈.( )掇.( ) 匝.( ) 墟.( )【答案】 yōu jīn jī ài sè shēng mò qiānbǔ pì qì yàn duō zā xū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契阔谈,心念旧恩( )【答案】 “”通“宴”,欢饮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遗⎩⎨⎧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小学而大遗.( )(2)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归⎩⎨⎧天下归.心( )之子于归.( )返璞归.真( )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 )(4)去⎩⎨⎧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为汉家除残去.秽(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5)顾⎩⎨⎧还顾.望旧乡(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存⎩⎨⎧枉用相存.(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求大同,存.小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答案】 (1)赠送/遗留/遗漏,忽略 (2)对着/应当/处于某个地方或时候 (3)归附/女子出嫁/返回/归属 (4)过去的/除掉/距离 (5)回头看/拜访/反而 (6)问候,怀念/活着/保留/存有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________ (2)鼓.瑟吹笙 ( )________ (3)守拙.归园田 ( )________ (4)榆柳荫.后檐 ( )________ (5)去日苦.多 ( )________ (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________ 【答案】 (1)名词活用作状语 向南方 (2)名词作动词,弹奏 (3)形容词作名词 愚拙的本性 (4)名词作动词 遮蔽 (5)意动用法 以……为苦 (6)使动用法 使……归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2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2单元 第7课 诗三首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fdcc4dd36a32d737581e0.png)
分卷I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0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暧暧(ài)迢迢(tiáo)呦呦(yōu)B.机杼(zhù)羁鸟(jī)阡陌(qiān mù)C.擢升(zhuó) 吐哺(bǔ) 三匝(zhā)D.衣衿(jīnɡ)掇取(duō)脉脉(mò)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采之欲遗谁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榆柳荫后檐3.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内容大多是游子思妇之辞。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4.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人的真挚之情。
5.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
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际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试题:7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试题:7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9b6f602020740bf1e9b26.png)
一、语基落实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芙蓉 (r ónɡ)俗韵(yùn)羁鸟(j...()ī)B. 后檐 (y án).C. 樊笼(f án).D. 三匝 (z ā).暧暧( ài)墟里(xū)..呦呦(y ōu)契阔(qì)..吐哺 (b ǔ)掇拾(chuò)..思路分析D项, “掇”应读“ duō”。
答案 D2 对以下诗句中加点词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①采之欲遗 ( 赠予 ) 谁②还顾(看)望旧乡..B. ①但 ( 可是 ) 为君故②何时可掇(收获)..C.①少无适 ( 逢迎 ) 俗韵②山不厌(知足)高..D. ①桃李罗 ( 排列 ) 堂前②复(从头)得返自然..思路分析 B 项, “但”的意思是“不过, 不过” , “掇”的意思是“拾取, 采纳”。
答案 B3 以下诗句中加点的词, 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悲伤以终老②人生几何③比如朝露④沉吟到现在........⑤枉用相存⑥开荒南野际⑦复得返自然......A. ①④⑥⑦B. ②④⑤⑦C. ①③⑥⑦D.②③⑤⑦思路分析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是: ②“几何”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多少”的意思外, 仍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
④“沉吟”在诗中的意思是“对贤才的想念和仰慕”, 在现代汉语中指“低声吟咏 ; 狐疑不决 , 低声自语”。
⑤“枉用”在诗中的意思是“劳驾用来”, 在现代汉语中指“白白地用”。
答案 C4 以下诗句不是对偶句的一项为哪一项()B. 月明星稀 , 乌鹊南飞C.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D. 户庭无尘杂 , 虚室有余闲思路分析 B 项不是对偶句 , 前后两句构造不一样。
答案 B5 以下表达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 独到的抒怀艺术风格 , 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初期抒怀诗的模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7 诗三首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7 诗三首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c057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a.png)
7诗三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导学号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荷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由来。
C.第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E.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诗歌采用比喻的手法,用芙蓉花赠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
解析D项,“含蓄”的说法不当,诗歌的结尾两句,是直抒胸臆。
E项,“采用比喻的手法”错误,“芙蓉”是诗歌中的一个美好意象,诗人用这一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答案DE2.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解析对这首诗结构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
正是因为这看似不连贯的结构,才造成了蒙太奇般的审美效果。
参考答案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
前一种理解,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4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同步练习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同步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4185994901f69e31433294be.png)
《诗三首》同步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________ (2)青青子衿()________(3)何时可掇()________ (4)周公吐哺()________(5)羁鸟恋旧林()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二、阅读与品味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7课《诗三首》测评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7课《诗三首》测评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b218217d1f34693dbef3e89.png)
荷塘月色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芙蓉.(rónɡ)鼓瑟.(sè) 度阡.(qiān) 樊.(pān)笼B.子衿.(jīn) 呦呦..(yōu)遗.(wèi)谁兰泽.(zé)C.阡陌.(mò) 三匝.(zā)吹笙.(shēnɡ) 吐哺.(pǔ)D.可掇.(duō) 譬.(bì)如守拙.(zhuō) 羁.(jī)鸟解析A.“樊”读fán,C.“哺”读bǔ,D.“譬”读pì。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网解析 A.辟—譬,B.攸—悠,D.陈—尘。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 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解析苹:艾蒿。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A.名.余曰正则兮B.乌鹊南.飞C.天下归.心D.又非君所详.解析例句与A项是名词用作动词。
B.南,名词作状语,向南;C.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D.详,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知。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解析厌,通“餍”,满足。
答案 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列节选,完成6~7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2.7诗三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ab3c053e5ef7ba0d4b733b84.png)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3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芙.蓉(fú) 羁.鸟(jī) 子衿.(jīng) 可掇.(duō) B .暧.暧(ài) 吐哺.(bǔ) 三匝.(zā) 守拙.(zhuō) C .樊.笼(fán) 依.依(yī) 喧.鸟(xiān) 后檐.(yàn) D .兰泽.(zhé) 故渊.(yuān) 呦呦.(yōu) 俗韵.(wèn) 解析:A 项,“衿”应读jīn。
C 项,“喧”应读xuān,“檐”应读yán。
D 项,“泽”应读zé,“韵”应读yùn。
答案:B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俗韵.(气质,本性) 羁.鸟(束缚) B .荫.后檐(遮蔽) 罗.堂前(排列) C .暧暧..(昏暗,模糊) 墟.里(村落) D .枉用相存.(存在) 契阔谈.(宴饮) 解析:D 项,“存”,问候,怀念。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对酒当.歌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B.⎩⎪⎨⎪⎧ 但为君故.故.遣将守关者C.⎩⎪⎨⎪⎧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请息交以绝.游 D.⎩⎪⎨⎪⎧还顾.望旧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解析:A 项,对着/方、值。
B 项,缘故/所以。
D 项,回头看/拜访。
C 项,“绝”都当“断绝”讲。
答案:C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同心..而离居B .人生几何..C .沉吟..至今D .误落尘网..中解析:“尘网”古今都是指尘世的罗网。
A项,“同心”古义指感情深厚;今义指齐心。
B项,“几何”古义指多少;今义指几何学。
C项,“沉吟”句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今义指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答案:D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解析:B项虽然两句分别有双音词“青青”和“悠悠”,但两句语意上非并列或相反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三首文言基础知识 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 B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存有,保存 C .桃李罗.堂前 罗:排列 D .契阔..谈 契阔:久别重逢 答案 B解析 存:问候,怀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对酒当.歌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B.⎩⎪⎨⎪⎧ 但为君故.故.遣将守关者C.⎩⎪⎨⎪⎧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请息交以绝.游 D.⎩⎪⎨⎪⎧还顾.望旧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答案 C解析 C .“绝”都当“断绝”讲。
A.对着/方,值;B.缘故/特意;D.回顾,回头看/拜访。
3.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
B .青衿,是对读书人的代称;阡陌,“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陌”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山水诗的先河,他的诗朴素平淡,清新自然,其诗风对后代影响比较深远。
答案 D解析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涉江采芙蓉》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风和日丽,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送给远方的心上人。
B.《短歌行》中两次写到明月,既以景物渲染了环境的气氛,又点明了人物感情的变化,这就将情、景、事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C.《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简笔勾勒,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诗人的草屋虽然没有雕梁画栋,却有榆柳的遮蔽,桃李的点缀,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中的“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室,静室,这一句是说诗人摆脱了尘世的烦恼,在自己的居所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
答案 D解析“尘杂”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灰尘和杂物,实际上还指做官时乱糟糟的尘俗杂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分)译文:(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4分)译文:(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分)译文:答案(1)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远方。
(得分点:“遗”“所思”各1分)(2)客人远道来访,屈驾前来探望。
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惦念着往日情谊。
(得分点:“阡陌”“枉”“谈”“”各1分)(3)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生活过的树林,养在池里的鱼思念过去的深潭。
(到)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固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得分点:“羁”“恋”“故”“守拙”各1分) 名句名篇默写限时:3分钟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诗句是:“,。
”(2)《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3)《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
”答案(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类文提优阅读限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9分)题张氏隐居①二首(其二)杜甫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②,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③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 ①张氏隐居:指张氏隐居之处。
②鳣(zhān)发(bō)发:鳣,即鳣鲔(wěi),一种鲤鱼;发发,盛貌。
③张梨,即张家之梨。
见《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之子”即这人、这位先生,诗歌开篇便道“之子时相见”,可推知诗人与“张氏”大约很相熟了。
B.“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含蓄蕴藉,又不失风趣、轻灵。
C.颈联说这是“我”亲自酿的酒,却要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们张府上的,自然在园中边摘边吃,极言主人的情重。
D.本诗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
诗歌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密合无间。
答案 C解析“这是‘我’亲自酿的酒”错。
“杜酒”暗用典故,指杜康酒。
故这是诗人杜甫自家(杜家)的酒,而不是他亲自酿的酒。
8.后人评鉴此诗时,认为最后一句“归醉每无愁”应改为“归醉每应愁”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6分)答:答案原诗句“归醉每无愁”更胜一筹。
①前村山路很险,诗人醉酒回家,“应愁”更符合现实,“无愁”虽非实感,却能深刻地表现出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
若改为“应愁”,则诗意全失;②结构上,“无愁”与首联“邀人晚兴留”遥相呼应,轻灵自然,浑然天成。
(若答诗人喝醉了所以不知愁,不得分)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题目要求分析“无”和“应”的区别,首先明确观点,原诗句好,然后注意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看,“应愁”是实,“无愁”虽非实感,却能深刻地表现出主题:主人情重,客人致谢,宾主极欢。
从结构上看,“无愁”与首联“邀人晚兴留”遥相呼应,轻灵自然,浑然天成。
白话诗歌张先生啊,您经常和我相见,眼下天色已晚,却仍邀请我留下,以尽晚间雅兴。
晴明的潭水上,鳣鱼游跃,弄出“发发”之响。
春天草野间,传来“呦呦”鹿鸣。
酒本是我杜家的,却偏偏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张府上的,自然不必向外找。
前村的山路虽然艰险,却已在醉中走熟;让我们尽情地喝吧,来一个一醉方休。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11分)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 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两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手法一致。
C.七、八两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两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E.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用的手法不是“以乐景写哀情”,而是以哀景写哀情。
C.“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错,应该是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根据注释①可知,曹植写这首诗的目的是“感伤乱离、行役不已”。
10.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答:答案《情诗》: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3分)《短歌行》:表达了时不我待的忧思,对天下贤才能士的渴慕;抒发了欲结束战乱、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
(3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就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两诗都有“悲歌慷慨”的特点,但悲慨的原因不同,《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本诗悲慨的原因,结合注释,从“徭役不得归”“叹黍离”“歌式微”等可以看出,是行役的游子饱受离乱之苦,有家难归。
白话诗歌微微的阴霾遮蔽了天空的日影,身侧的清风吹拂我的衣衫。
游动的鱼儿潜沉在碧绿的水面之下,飞翔的鸟儿凌越于天际而飞起。
那远在他乡的客行之士,苦于劳役而未卜归期。
启程的时候严霜方结,现在冬去秋来,白露已晞。
游子唱着《黍离》的诗篇,悲叹行役;家人唱着《式微》的乐章,盼亲人回乡。
面对嘉宾,岂能失去慷慨的姿容,凄然伤怀,把我的悲怆隐忍于心。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1~12题。
(11分)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 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
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暗用典故,写故乡五湖风光幽美,表达了自己将归隐田园的愿望。
E.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C.“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D.“自己将归隐田园”,理解错误。
这句用反问的语气说故乡五湖风光是美好的,故乡的风景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只是我自己抱负未展而不回去呀!12.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6分)答:答案①运用典故:分别借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使诗歌言简义丰,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思念与孤苦。
②对比手法: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中自己变成蝴蝶回到家乡的快乐与现实中子规啼叫、月色冷清、凄凉的思乡之苦的对比。
③渲染(烘托):由蝴蝶的翩翩起舞回到故乡,营造渲染了一片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温暖氛围,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
④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所以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下句实写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家园依旧远隔万里,空虚和失望更加触动了思乡之情。
(答出其中三种手法并进行分析即可,每点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的答题关键词是“颔联”“表现手法”,答题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