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中国神话观
茅盾
![茅盾](https://img.taocdn.com/s3/m/a4486f3c3968011ca3009182.png)
3、1918年开始,他先后编写过十多种童话、寓言故事等。
4、1921年,在《近代文学体系研究》一文中,对文学的起源、文学与原始宗教 的关系、神话是短篇小说的开端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一观点在同时 期我国的文学史、小说史中实属首见。
5、1923年,茅盾在上海大学英国文学系讲授希腊神话。这期间,还在《小说月报》 上著文介绍过捷克、波兰、爱尔兰等民族的神话。
7、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这一年,茅盾把主要时 间和精力投入了政治斗争运动,文学活动只是抽空做一些。 8、大革命失败后,茅盾被列入了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通缉名单,于是他不得不隐居 起来,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
9、1928年7月,逃亡东京。在东京,他写了许多小说,神话学专著《中国神话研究 ABC》(1978年再版时易名《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10、1929年,茅盾把近几年来发表的四篇神话论文《各民族的开辟神话》、《自然 界的神话》、《中国神话研究》、《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汇集出版了《神话杂 论》。还写了几篇介绍北欧、希腊、罗马、埃及印度神话的文章。年底,完成了专 著《北欧神话ABC》。这个时期他所写的关于神话的文章或著作。写作时都缺少必要 地参考资料。
二、神话研究的历程
1、幼年时,在父母的熏陶下,爱看西游、三国等“闲书”、“禁书”,酷爱文学。 2、1916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该所图书馆的英文藏书十分丰富,给青 年茅盾打开了一个新领域。(新思潮——向西方寻求真理)如饥似渴的从欧洲 各书报中汲取外国传来的新知识、新思想。其中,欧洲的神话及其理论特别引 起他的兴趣。 这一时期,他阅读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古埃及、北欧以及19世纪尚处于半 开化状态的民族的神话和传说、外国民族志、风土志等,广泛涉猎了19世纪后期 欧洲人类学派神话学者的著作,对欧洲的神话理论和神话学有一定的了解。
中国神话的三大变迁
![中国神话的三大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87f5ac7ea98271fe900ef913.png)
中国神话的三次大变迁2015-10-31刘毓庆“神话”概念来自西方。
中国神话研究,启动于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大潮中。
一个世纪以来,研究者所持有的观念、理论、分类方式、研究方法等等,基本上是西式的。
当下的研究路径,许多仍属西方各种理论的实践,真正从中国神话自身寻绎其理论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多。
根据西方人的观念,中国学者普遍认定了这样的事实:神话是原始时代的产物。
中国神话研究的开启者茅盾,给神话所下的定义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
”①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开启者林惠祥,也认定“神话是原始心理的表现”②。
半个多世纪以来出版的各类中国文学史教材,几乎都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谈到的“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的原则③,将神话作为远古先民的文学而置于书首,其后则不再提及。
在这种观念支配下,汉代文献中的神话,如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共工触山、盘古开天等等,变成了远古神话的经典内容;汉以后的神话,如《搜神记》、《封神演义》之类明确署“神”字号的作品,则被改题为志怪、神魔之类的名目,以表示神话已不再存在。
至于20世纪后半期以来,出现的大量外星来客、宇宙大战以及死去几百年的人突然闯入现代生活或现代人闯入古代皇宫之类的神话电视、电影,则被命名为科幻片或穿越剧。
但要问这些形式上分明与神话没有什么两样的故事,为什么不能叫做神话时,人们的回答会很简单,因为它们不是产生在上古时期。
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创世神话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遗憾地表示:中国文献关于“创世神话”的记载太晚了!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正在用西方人的概念来规范中国人的行为,在规范中发现了我们祖先行为的不规范性,于是有了深深的遗憾。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撇开西方理论的框架,从实际出发对中国神话的理论性问题作重新思考呢?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神话研究的袁珂,晚年逐渐意识到西方理论导引下中国神话研究的缺陷,在1982年后提出了“广义神话”的概念④,认为“直到今天,旧的神话没有消失,新的神话还在产生”⑤,并撰写了《中国神话史》。
2024年著名的中国神话故事
![2024年著名的中国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2cb626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3.png)
2024 年著名的中国神话故事闻名的中国神话故事 5 篇神话故事在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信仰、道德观念、文化认同和创建力,并供应了一种满意人类才智和想象力的渠道。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闻名的中国神话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闻名的中国神话故事(精选篇 1)“夸父逐日”是中国古老的神话。
它体现了原始先民追求光明的精神。
版本 1身材高大的夸父,立下宏愿,决心去追逐太阳,做出一番震天动地的事业来。
夸父耳朵上挂两条黄蛇,手里也握着两条黄蛇,随身还携带着一根手杖。
一天,太阳升起了,他迈开大步追去,始终追到禺谷。
传闻禺谷是太阳休息的地方。
在太阳落到这里洗浴后,就在巨大无比的若木上休息。
到其次天再升起来。
这时只见一团巨大红亮的火球就在眼前,夸父已进入太阳的光轮,完全处在光明的包围中。
当他正在庆幸自己的成功时,他感到极度口渴。
于是他伏下身子,大口大口地喝黄河、渭水里的水,几下就把两条河里的水喝干了,可还是口喝难忍。
他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泽的水,大泽是一片纵横千里的水域。
可是夸父还没有达到目的地,就死了,像一座大ft一样倒了下来。
手杖丢落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
版本 2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雄伟宏伟的成都载天ft,ft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
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毅,气概非凡。
那时候,世界上荒芜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
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经常将捉到的凶狠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
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
人们热得难过,实在无法生活。
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叮嘱,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起先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速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比较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f87c40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f.png)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比较民族色彩,是每一个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越富于个性的艺术,就越能体现、充实共性,越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就越有价值,中国上古神话正是以自己的特质显示出了自身的无限的生命力。
茅盾说:“神话是信仰的产物,而信仰又是经验的产物,人类的经验不能到处一律,他们所处的地形与气候,也不能到处一律。
有些民族,早进于农业文化时代,于是他们的神话就呈现了农业社会的色彩……但是同时的山居而以游牧为生的民族,却因经验不同,故而有了极不同的神话。
”①事实正是这样,处于神话时代的先民由于各自所处地域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各异,在生产斗争和生存斗争中所积累的认识与经验也不尽一致,社会发展的速度更不尽相同,因此,其神话也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①《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见《茅盾评论文集》。
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将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作一比较。
1.神话的保存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神话巨制,现存的神话都是支离破碎的,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之中,在经、史、子、集四部里都有,并且不成系统。
对于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历代学者多有论及。
中国上古神话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原因之一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上古神话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应被载入史册之际,中国刚刚进入文明社会的初期——商周时期,当时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发达,处于奴隶社会形态,这就大大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无暇去顾及神话这片土地的耕耘。
原因之二,中国社会的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后,给神话带来厄运,中国封建制建立后,重人事而轻鬼神的思想日益浓厚,古代先哲认为:“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荀子则云“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荀子?天论》)。
古之先贤不了解神话,将神话与一般的神鬼迷信等同视之,尤其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正宗——儒家,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学说为唯一学问,非但不重视对神话的采录、收集、整理,反而对其备加反对、贬斥和删改,由此导致了中国神话的大量湮灭。
中国神话学的基本问题: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
![中国神话学的基本问题: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https://img.taocdn.com/s3/m/968fe7145f0e7cd1842536a4.png)
[常金仓]中国神话学的基本问题: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内容提要】中国现代神话学至今仍维持着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中国上古时代像西方一样也曾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神话,至商周之际大部分神话被历史学家改造为历史传说而发生了一次神话的历史化,因而神话学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历史“还原”为神话。
这个假定是20年代在茅盾的《神话研究ABC》中确定的,而茅盾的神话理论则主要是在英国古典进化论者郎格以及当时盛行的疑古思潮影响下形成的。
中西神话在本质上是有重大差别的,西方神话是以自然神为核心的,中国神话的重心却在英雄崇拜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神话历史化”,因而21世纪中国神话学有必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体系。
【关键词】中国神话学;神话历史化;历史神话化【作者简介】常金仓(1948-),男,山西原平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博士。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陕西西安710062中图分类号:B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93(2000)03-0005-09一、“神话历史化”之缘起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中国神话学从古籍注疏脱胎出来建立了自己的独立体系,如今这项事业已经是枝繁叫茂了。
但是在科学的成长中有时必须把注意力从它的表象移开,转而仔细审查它的基础。
在中国神话学建立之初就有一个假设,那就是在中国的上古时代,更具体点说在殷周以前有过一个大规模的原始神话历史化的过程。
根据最近一些论著可以看出,至少在部分神话研究者那里,这个假设尚未引起必要的怀疑,估计它还会维持一段时期,在我手边就有一本新出的刊物上登载一位青年学者论神话与民族精神的文章,其中说:“中国的神话没有一个完整的神话系统,但却有一个清晰的历史系统,其表现就是它标明了氏族的谱系。
神话的宗族化、地域化倾向,使得各氏族都有自己的神,后人无法将其归于一个体系,只能让它向历史转化。
各氏族在确定谱系时先人已不可考,只好把本氏族的神拿来替补,充当值得骄傲的祖先,变成历史的开端。
中国神话概述论文
![中国神话概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f32dacd1f34693daef3e26.png)
中国神话概述[摘要]古神话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基因,以独特而极具魅力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本然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伦理诉求。
作为精神原生态的中国古神话是先民对自己生活世界的最初认识,《山海经》渗透了原始先民对周围世界的创造力量的信念。
伦理世界是由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构成的实体性的世界。
中国式“伦理世界”的自然样态最初体现为古神话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中国古神话透过传说故事等精神现象形态,创造出一个世界和心灵的综合统一体;进行着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的矛盾运动;实现着伦理世界的预定和谐。
[关键词]《山海经》;古神话;伦理精神;道德哲学古神话作为人类生命源头与一切文化动力,主要是描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万物有灵论及上古宗教。
神话中的主角是神或半人神,样貌、能力和功绩多异于常人,同时神话叙述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时空或事件。
中国古神话通过“与神对话”的习俗,开启了中华文明的伦理精神,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伦理信念。
笔者尝试沉潜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底部,对上古神话资料和神话人物进行仔细的梳理、探究。
全文透过中国古神话中的精神现象,将神话思维升腾到道德哲学高空,主要研究中国上古神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所体现的“伦理世界”样态与伦理精神。
一、中国古神话的存在样态原始社会前期的神话,多把动物植物以及自然力自然现象看做是活物。
《山海经》原为说图文字,是中国古神话的主要典籍,例如有王亥以及四方、四方风、四方神人名等内容。
该典籍中具有伦理的精神倾向或者伦理的精神原素。
古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初庇荫之地,以复杂多样的精神样态存在。
对事实的陈述是真正的自然科学,而对意识的陈述是真正的精神科学。
由精神所创造的古神话就是一个真实而对象化的混沌世界。
马克思曾经评价希腊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在中国,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是《山海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涉及地理、物产、祭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山海经》十三篇”,并将其列为“数术略”中“刑法”类之首。
茅盾之《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读后感
![茅盾之《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c7f21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2.png)
茅盾之《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读后感
茅盾之《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收集的茅盾之《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看完了这本书及与之相关的某些材料心里感受有部分累,好久没看此类白话夹杂文言的`书籍了,理解起来有点费力,经常需要翻翻字典和《说文》之类的,第1次只能说是浏览一下,还谈不上是读书,根本没有遐想的空间。
初时认为《封神》、《西游》之类的小说应该是国内神话系统的集大成者,有一系列的天庭、幽冥、人间、水中诸神,各司其职,各有来由。
却不知实乃为受黄老之术的仙道、西土传来的佛教及外乡的帝尊之思想共同用处下的产物,取远古的材料加工修饰而成,有其本人思想的深刻背景,已非远古先民之神话,且多为泊来之物。
读后才知,国内之三皇五帝多为神话色彩浓厚,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夏启建朝这段历史的表达最初多见于《山海经》之类的杂体书,历程史学家的修饰后,去除荒唐怪异的资料最后才成为中国民族的正史,也许正是这些行为,才使得国内神话的体系最后崩溃,流失其完整性,最后成为现时那样繁多而杂乱的现时的状况。
也许历史上也曾有人想中国神话成一系统,如希腊之神话,如茅盾,却始终不得成,我却认为此乃中国之幸。
事物正是有了斗争才呈现进步,百家争鸣矣,匈奴而产生强汉,突厥而形成盛唐,历史如此,文化亦如此。
假设中国神话久成一体,那么后人只能添加旁枝末叶,而无法开拓,正是有了无法成体系的多源,才能齐头并进,多维开展。
论茅盾《楚辞》研究的神话学阐释
![论茅盾《楚辞》研究的神话学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ab44c916eff9aef8941e0686.png)
第6 期
谢
群 :论茅盾 《 楚辞》 研究 的神话学 阐释
1 0 3
一
处 ,仅 以时代 先后 断定他们 的 ‘ 血 统关 系 ’ ,结果 必然 抹杀 了 《 楚辞》 的真面 目。 ” [ 2 …
’
受 英 国人 类学 派神话 学 家泰 勒 的影 响 。茅 盾 从 西 方各 民族 的文 学 与神 话 传 说之 间 的渊 源关 系 上 , 得 出结论 :“ 一 民族 的神话 即成为一 民族 的文 学 的源 泉”,又看 到 现今 所保 存 的 “ 包 含 神话 材料 最 丰 富
第2 1 卷
第 6 期
浙
江
传
媒
学 院 学
报
Vo l _ 21 No . 6 De c c mb e r 2 Ol 4
2 0 1 4年 1 2月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a a n d Co m mu n i c a t i o n s
家之 言”,某些观点 在今天 看来 已显 偏颇 。笔者根据 其论 述 ,结合历 代 楚辞研 究 的状况 和成 果 ,探讨 茅
盾 《 楚辞》 研 究 中神 话学 阐释 的得 与失 。
一
、
茅盾谈 《 楚 辞 》 的渊 源
《 楚 辞》 源 自哪里 ? 自六朝 以来 ,这 一问题 论者似 隐有 共识 。在 大 多数学 者 看来 ,《 离骚》对 《 诗
经 》 有所继 承是毋 庸置疑 的 。汉代 刘安 《 离 骚传》 说 :“ 国风好 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 而不 乱 ,若 离骚 者 可 谓兼之 矣 ” ,第 一个探 讨 了两者 之 间 的联 系 ,刘 勰 《 文 心雕 龙 ・ 辨 骚 》 也 强调 了 《 离 骚 》 从 题 旨到 创 作手法 上对 《 诗 经》 的继承 :“ 故其 陈尧 舜之 耿介 ,称 汤武之 祗敬 ,典诰之 体也 ;讥桀 纣之 猖披 ,伤
试论中国神话的起源及特征
![试论中国神话的起源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822662eed630b1c59eeb5c8.png)
试论中国神话的起源及特征摘要: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有着其深刻的起源,以及独有的特点,神话这种文化形式历经几千年,依然通过各种形式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神话中国神话起源特征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因此而具有悠久的文化,从上古的神话传说,到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再到宋明理学……这些文化经过数千年的传播,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文化。
故而,对于了解和认识这些传统文化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同时,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神话作为最为初始的文化,包含着许多后世仍在探讨的问题,所以,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就有着重要意义了。
一、关于神话的定义关于神话的定义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古往今来许多先哲对神话做了太多的定义。
摩尔根认为: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野蛮阶段。
泰勒认为神话产生于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曾流传于一切民族,并主要留存于原始民族中。
野蛮人当时所处的状态,是为任一社会所必须经历的阶段,而在野蛮人那里,则可寻得对神话进行阐释的钥匙。
总之,在泰勒与朗格看来,神话主要是原始野蛮人的思维产物,对于世界上一切民族而言,概莫能外。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神话的看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认为神话起源于原始社会野蛮期的低级阶段,二是认为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力想象化的产物,随着自然力被支配后,神话也就自然消失了。
另外其他许多学者也用自己的理论对神话做了解释和定义。
19世纪自然神话学派的理论,认为一切神话都是自然演进的寓言;安德鲁·兰的理论,认为神话主要是因果论的;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认为神话不是因果论的,而是社会生活及信仰的认可或“特许凭照”;简·哈里森发展了罗伯逊·史密斯和J·G弗雷泽的理论,认为所有神话产生于对宗教礼仪的误解;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神话象梦一样是无意识的恐惧与欲望的反映……我国也有人对神话做了自己的解释。
二十世纪中国仙话研究述评
![二十世纪中国仙话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0bfacd8dd4d8d15abf234e00.png)
二十世纪中国仙话研究述评作者:贾利涛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1期[摘要] 仙话是中国民间文学中独特的品类,中国仙话研究在二十世纪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鲁迅、茅盾、闻一多为代表,从世纪初至四十年代的起步期;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的沉寂期;八十年代以来的繁荣期。
其中尤以第三个阶段最有创新性和拓展性,广泛讨论了有关仙话的诸种核心问题。
二十世纪中国仙话研究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本土化探索的缩影,它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建树和问题,为后来的研究者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二十世纪;仙话研究;述评作为对民间文学研究本土化探索的深入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反思,中国仙话研究在上个世纪的百年中,走过了一条和其他专题研究相似同时也富有特色的道路。
二十世纪初的一批学者,很大程度上借助西方的理论工具来分析中国文化现象,借鉴的同时也审视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学人们开始尝试着创立具有本土根基的人文社会学科,不仅变革具体的研究路径、具体的研究内容,而且试图延续中国学术的传统。
此种尝试虽然百年内从未中断,严格意义上讲,直到八十年代,很多探索才开始真正走向实践,并不断成熟。
这样的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了新的时代特色。
一、二十世纪中国仙话研究的发展阶段1、起步期:世纪初至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以鲁迅、茅盾、闻一多为代表。
鲁迅的文化影响力使他的很多论断得到持续拓展和阐发,他虽并没有直接谈论及仙话,但包含在其著作之中关于仙话的论述,成为后人研究的圭臬。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等著作中从小说史的角度述及了神话,由于中国神话和仙话的特殊关系,仙话也被提及。
例如,《中国小说史略》的“神话与传说”章、《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从神话到神仙传”章都引用了一定数量的仙话。
这两章书中引用的诸如西王母、穆天子、汉武故事等仙话得到格外关注,成为后世研究仙话的突破点。
“从神话到神仙传”章明确指出了神仙传杂糅在神话中的事实以及两者之间的递承关系,具有显明的指导意义。
茅盾对神话的观点
![茅盾对神话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53687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2.png)
茅盾对神话的观点说起茅盾,那可是咱们中国文学界响当当的大腕儿。
他的笔下,不仅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有对神话那些古老传说的独到见解。
茅盾看神话,可不只是看个热闹,他是真往心里去了,琢磨得那叫一个透。
茅盾觉得啊,神话这东西,可不是瞎编乱造的。
它就像是老一辈人留给咱们的宝贝,里面藏着的是古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和想象。
你想啊,那时候科技不发达,啥事儿都得靠猜,靠想象。
于是,那些关于神仙鬼怪、英雄豪杰的故事,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了。
茅盾说,神话里头,其实蕴含着好多咱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呢。
咱们平时听到的那些神话故事,比如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啥的,茅盾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他说,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讲了个稀奇古怪的事儿,更重要的是,它们传递了一种精神。
就像嫦娥,为了保护仙药不被坏人抢走,毅然决然地飞上了月宫,那可不是一般的勇气啊。
精卫呢,小小的鸟儿,愣是要把大海填平,那份执着和毅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茅盾还特别喜欢琢磨神话里的那些象征意义。
他说,神话里的好多角色和事物,都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比如龙和凤,那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吉祥和尊贵。
还有那些神仙,他们手里拿的法宝,身上穿的仙衣,可都不是随便画画的,都是有讲究的。
茅盾觉得,这些象征意义,才是神话里最值得咱们去挖掘和琢磨的地方。
而且啊,茅盾还发现,神话在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版本呢。
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好几个样子。
他说,这其实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神话就像是一条条纽带,把咱们这些炎黄子孙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茅盾对神话的热爱,可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
他还特别喜欢跟别人分享自己对神话的看法。
他说,神话就像是一座宝藏,你越挖,就越能发现它的价值。
所以,他常常鼓励大家,要多读神话,多思考神话背后的意义。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朋友聊天,说起茅盾对神话的看法。
我那朋友一听,眼睛就亮了,说:“哎呀,茅盾老爷子说得太对了!神话那些故事,看着简单,其实里头门道多着呢。
神话研究
![神话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866089a1c7aa00b42acb3a.png)
作者简介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
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
先后发表了,《中国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ABC》,《神话杂论》,《北欧神话ABC》等专著。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我国的某些神话学者, 他协也多限于对外国神话和外国理论的介绍, 未能涉及中国神话, 更缺乏理论的建树。
唯有茅盾, 在神话学的理论上有不少建树多这不但体现在他对外国神话的编译和研究中, 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他对中国神话的整理和研究中。
《神话杂论》简介《神话杂论》这部论著包括了茅盾1925-1929年间发表的几篇重要神话学论文,其中包括:《神话的意义与类别》,《人类学派神话起源的解释》,《神话的保存》,《中国神话研究》,《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
《神话杂论》全书对中国神话作了绪论性的评述,论述了中国神话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并从中国原始神话古籍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神话研究的各种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神话杂论》目录·各民族的开辟神话—各民族都有开辟神话,积聚而比较研究之,甚为有味且亦有益。
·自然界的神话—自然界神话一文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是补足各民族的开辟神话的,因为开辟神话差不多专指一些关于天地创造的神话的缘故。
·中国神话研究—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内容最丰富,影响较大,学术价值也最高。
茅盾神话研究的开篇之作,也是全书的一个亮点。
·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乃为世界神话的变壁,本书中将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一文,将两者加以比较,让读者对于两者神话,可以得一概念。
《中国神话研究》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结论》中说: “本编的目的只是要根据了安德烈·兰的所谓人类学的方法与遗形说的理论, 把杂乱的中国神话材料估量一下, 分析一下。
论茅盾的中国神话观
![论茅盾的中国神话观](https://img.taocdn.com/s3/m/1676336551e79b89680226f9.png)
论茅盾的中国神话观作者:张海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张海鹏(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人。
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
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茅盾主要应用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题,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中国神话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为中国神话学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茅盾;中国神话;理论观点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2)05-0027-05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人。
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
1913年,他中学毕业在北京大学预科读书时,已开始接受进步的新思想。
西方近代文学和科学、学术著作,包括有关神话学著作,都是他涉猎的对象。
1916年,他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当编辑员和助理编辑时,更多地接触了希腊、罗马、北欧、印度、埃及的神话传说、英国人类学派的学术著作和世界一些地区的民族志。
从1918年开始,他编写、编纂了十几种中国和外国的寓言、童话故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一方面参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一方面更广泛地进行中外文学以及中外神话学方面的研究。
1921年,他在《中国文学变迁史》中,曾分析文学与原始宗教、神话与小学的关系。
1923年,他在邓中夏、瞿秋白先后主持的上海大学担任中文系、英文系义务教员,讲授小说研究和希腊神话研究等课程。
从1926年至1934年,茅盾先后选注了《庄子》、《淮南子》、《楚辞》等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的古籍,撰写出版了《神话杂论》、《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发表了《楚辞与中国神话》、《人类学派神话起源的解释》、《神话何以相似》、《谈(中国的水神)》等论文。
《中国神话》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中国神话》读书笔记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738e86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e.png)
神话的意义与类 别
楚辞与中国神话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中国神话》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观点
信息
茅盾
古籍
世界
先生
幽冥
神话
宇宙观
问题 奠基
序
中国
帝俊
巨人
自然界
批判
版权
思想
01 序
目录
02 第一章 几个根本问题
03 第二章 保存与修改
04 第三章 演化与解释
05 第四章 宇宙观
06
第五章 巨人族及幽冥 世界
自此,华夏大地孕育而出的伟大神话, 正式走向全世界,被更多的人发觉发现!
序
第一章 几个根本问题
第二章 保存与修改
第三章 演化与解释
第四章 宇宙观
第五章 巨人族及幽冥世界
第六章 自然界的神话及其他
第七章 帝俊及羿、禹
第八章 结究 中国神话的保存
目录
07 第六章 自然界的神话 及其他
08 第七章 帝俊及羿、禹
09 第八章 结论
010 参考用书目
011 茅盾神话笔记
百年前,中国神话零碎飘散,不成体系。 是茅盾先生率先做出了大胆探索, 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梳理了整个神话的脉络, 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才踏出了真正的一步!
茅盾从不认为中国神话是孤立的, 他将之与北欧和希腊的神话对比, 研究出了真正属于中国的宇宙观和神话史!
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
![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2a400ad6cfc789eb162dc838.png)
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作者:张海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张海鹏(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
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茅盾主要应用当时欧洲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中国神话观点和方法论原则。
在我们今天进行神话研究和建设新神话学时,应该认真总结他的这项学术活动,认识他的理论贡献,并实事求是地分析其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理论贡献;局限性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075-05在我国,利用新的理论观点解释说明古代神话,大约起于晚清。
例如史学家夏曾佑在他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将三皇五帝统统作为传疑时代中的神话传说人物,在当时还是一种惊世骇俗的见解。
在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时期,新兴的学术界,对古代神话传说给予新的注意。
章炳麟、刘光汉、黄节等晚清学者都曾用当时社会发展史学说中的新原理,例如图腾主义、感生论等解释古代神话[1]。
当时的青年学者鲁迅,也对这块园地发生了兴趣。
他对神话的性质及其与历史、科学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
他认为神话是古代文化幼稚的人民,用想象(神思)去把自己还不能理解的自然人格化的结果[2]。
这种见解在以后的《中国小说史略》等著作中得到进一步阐述[3]。
另外,周作人在“五四”运动前已开始将欧洲人类学派的观点介绍到我国学术界并结合进行某些古代神话的研究。
茅盾也是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开拓者之一,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
茅盾对于中国神话的研究,一方面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是晚清以来我国学术界神话研究学术活动的继续和发展。
中国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
![中国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https://img.taocdn.com/s3/m/23e5160eb52acfc789ebc934.png)
中国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根据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的分类,可分为“神话、传说、仙话”三种,而在晋代起,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志怪小说、神魔小说”的类别。
茅盾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
神话的特点
1、响彻着劳动创造的回音,它是劳动创造的生动记录,更是劳动业绩和首创精神的赞美。
2、充满了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古代神话及其文化蕴意
![中国古代神话及其文化蕴意](https://img.taocdn.com/s3/m/391e17b6f524ccbff1218413.png)
中国古代神话及其文化蕴意神话的定义及类别(在讲神话的定义之前,我想让大家知道:所谓的神话并不是单指神佛,英雄的故事)维基百科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
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高尔基神话乃是上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茅盾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
总结神话产生的时代必须在上古,表现的内容必然是以超自然的方式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而反应的必定是原始人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环境。
神话分类(神话分类方式有很多种,现在我们按其中一种进行划分)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战争神话中国神话体系中国本没有“神话”的说法,流传下来的神话材料也不多,连拥有较完整故事情节的神话片段也极少。
也正因此,中国的神话体系非常复杂,甚至可以说的上是杂乱。
各种文献中的记载时有矛盾之处,而由此衍生出来的版本更是数不胜数。
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体系:盘古神话体系,女娲伏羲神话体系,炎黄神话体系,帝俊神话体系和湘楚神话体系。
对于中国神话,我想大家熟悉的大概是盘古开天——龙凤之争——女娲造人——巫妖大战——封神之战这一广泛流传于网络上的起点文设定,但这只能归于玄幻而不是神话。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神话体系中较为完善的炎黄神话体系。
炎黄神话体系炎黄神话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内容最丰富,涉及神祗也最多,并且是中国神话的融合中心。
炎黄神话体系中没有提及世界是如何被创造的,创世神话这一部分缺失,这是一大遗憾。
但是其中有着这样一段: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皇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中国神话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中国神话史研究的若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e823105f0e7cd185253605.png)
中国神话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田兆元内容提要20世纪前期的中国神话史研究者主要是茅盾和顾颉刚。
茅盾的进化论是历史的视角,但其视野仅及原始社会;顾颉刚的专题神话史也是过程研究,注意到了神话发展的动力问题。
20世纪后期,袁珂的广义神话学的观念拓展了神话学的空间。
神话史研究着眼于神话与社会的互动,是在社会矛盾与神话的运动中把握神话历史发展轨迹的。
对待原生态的神话和次生延续的神话,是神话史研究不得不辨析的大问题。
关键词神话神话史若干问题一中国的神话学研究,没有很好地重视神话史研究。
有那么多的人从事神话学研究,但是,只有很少人做真正的神话史的研究。
一个学科如果没有历史的支撑,结果会怎样呢?假定中国文学没有文学史,那个文学的理论就会是一句空话。
目前,我国神话学的研究论文和论著已经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是,关于神话史的理论和神话史本身的论述却不是很多。
冠以《中国神话史》之名的目前只有袁珂先生的那本《中国神话史》,这与丰富的中国神话的实际是多么不相称!在我们讨论中国神话史的相关范畴和神话史的撰写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看一看我国学者对神话史的撰写情况和对神话史理论的探讨情况。
20世纪前期,中国神话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神话史的撰写并不是很多,众多研究只是在对神话的一般描述中,谈到了相关的神话史的问题。
其中,茅盾先生的神话研究虽然没有冠以神话史之名,但是,却谈论了许多关于神话发展的问题。
由于茅盾的神话学理论主要来自泰勒、安德鲁·兰一系的进化论人类学学派的学说,因此,他对神话的研究很自然就是历史的视角了。
进化论本身就是一种历史主义的学说,重视起源和发展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进化过程。
他们会谈到文化起源的“万物有灵论”,然后还会提出文化发展的阶段。
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是原始文化的经典著作,也是进化论史学理论的重要著作。
他强调,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泰勒看来,神话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如它曾经转化为历史,在现代文明到来时,神话丧失了文化主流的地位,变成了“遗形”。
开辟神话
![开辟神话](https://img.taocdn.com/s3/m/6822b39be53a580216fcfe5f.png)
开辟神话、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神话茅盾先生说道:"开辟神话就是解释天地何自形成,人类及万物何自而生的神话。
不论是已经进入文明的民族或尚在野蛮时代的民族,都一样有他们的开辟神话。
"茅盾先生一方面说明了开辟神话和解释自然的神话另归"自然界的神话"专章叙述,他说:"神话学者研究各民族的开辟神话,依着他们文化程度的高低,得了一条规律,即凡落后民族的开辟神话大概是极简陋的,渐高则渐复杂,至于文明民族,则开辟神话大都极复杂,含有解释自然的用意,富有文学气味,并且自成系统。
" 这段话虽然是论述落后民族与文明民族开辟神话的区别,但已明显指出了解释与非解释、简陋与复杂的神话在产生和发展上的演进轨迹。
开辟神话开辟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时期,它反映了原始人类对天地创造经过的认识和想象,故又称为创世神话。
这类神话从我国发现的资料来看,西南各少数民族中较为丰富,而蒙古族由于资料发掘得不足,似乎成为空白点。
如果对资料加以汇集检索,蒙古族也存在着具有一定特点的开辟神话。
如新疆卫拉特蒙古人中流传的《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和布里亚特民间流传的《冰天大战》便是这样的神话。
这两则神话可以说是在叙述开天辟地时集解释自然、征服自然于一身,显示出蒙古族开辟神话雄浑诡谲、博大壮观的奇特神采,也反映了古代蒙古人对万物生成的认识和他的宇宙观。
《麦德尔娘娘开天辟地》是流传于新疆卫拉特蒙古人中的洪水神话。
传说很早以前,天将要形成,地将要生长,人将要投胎,马将要生驹,万物将要繁殖,整个天地经历了一次浩劫,洪水滔滔,铺天盖地。
不知过了多少年,神女麦德尔身跨白色神马,视察了三千色世界,只看到蓝色的天水中微露着须弥宝山的山尖。
麦德尔发现须弥山山顶有一洞穴,洞穴中住着一些人,这些人不足一尺高,马也只有兔子那么大。
早晨生下来的孩子,晚上就骑着马接火送火,在须弥山的山洞中来回奔驰着。
麦德尔娘娘骑着神马往来奔驰在蓝色的水面上,神马的四蹄踏动水面,放射出耀眼的火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 国神话学的奠基人。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 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 话研究活动。 1913 年,他中学毕业在北京大学预科 读书时,已开始接受进步的新思想。 西方近代文学 和科学、学术著作,包括有关神话学著作,都是他涉 猎的对象。 1916 年,他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当编 辑员和助理编辑时, 更多地接触了希腊、 罗马、北 欧、印度、埃及的神话传说、英国人类学派的学术著 作和世界一些地区的民族志。 从 1918 年开始,他编 写、 编纂了十几种中国和外国的寓言、 童话故事。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他 一 方 面 参 加 新 文 化 运 动和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一方面更广泛地进 行中外文学以及中外神话学方面的研究。 1921 年, 他在《中国文学变迁史》中,曾分析文学与原始宗 教、神话与小学的关系。 1923 年,他在邓中夏、瞿秋 白先后主持的上海大学担任中文系、英文系义务教 员,讲授小说研究和希腊神话研究等课程。 从 1926 年至 1934 年,茅盾先后选注了《庄子》、《淮南子》、 《楚辞》等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因素的古籍,撰写出版 了 《神话杂论》、《北欧神话 ABC》、《中国神话研究 ABC》 等 著 作 ; 发 表 了 《 楚 辞 与 中 国 神 话 》、 《 人 类 学 派神话起源的解释》、《神话何以相似》、《谈〈中国的 水神〉》 等论文。 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 上, 茅盾主要应用当时英国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 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 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 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中国神话观点和方法
摘 要: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人。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 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茅 盾主要应用 19 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 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题,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中国神话学观点和方 法论原则,为中国神话学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 27 -
的基础。 即使对于同一事物,处于不同环境中的民 族也会对它有迥然不同的解释。 例如《山海经》中的 昆仑,并没有多少绚烂瑰丽色彩,显然带有北方民 族严肃现实的气氛; 可是昆仑一到中部民族中,例 如《楚辞》中的昆仑,便瑰丽异常。 针对世界各民族 神话中存在的内容、 形式等方面相同或相异的现 象,茅盾认为,各民族神话有相同之处,是由于原始 时期的人们有大致相同的生活和信仰;各民族神话 有不同的色彩,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 经验和信仰各有差异。 茅盾关于神话产生反映论的 观点,贯穿在他对一系列重要神话现象的论述和分 析中。
第 33 卷 第 6 期 2012 年 6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6 Jun. 20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茅盾的中国神话观
张海鹏
(赤峰学院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二、关于中国神话系统的观点 茅盾认为,中国神话不但有自身的特点,而且 有自身的系统。 他在研究中国神话,特别是在与世 界神话的比较中,深感中国神话材料的零星、片断 和不成系统。 因此,恢复和重建中国神话的系统,便 成为他神话研究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现有材料的基 础上恢复和再造中国神话系统呢? 茅盾提出了在中 国古代史的基础上进行这一尝试的设想。 他认为: “我们的古代史,至少在禹以前,实在都是神话。 ”② 古代神话被修改删除的部分,在他看来,主要是“神 之行事”,“而非神的世系”,即“所改者多为神话的 内容,而非神话的骨骼”。 他指出,作为原始生活反 映的神话,其中必有一些在史家看来“荒诞”和“不 雅训”的内容,于是加以删改甚至一笔抹煞。 但是, “至于说到某神为至尊,某神乃某神之子,某神职守 何事,……就是说神的骨骼,这在远古史家看来,并 不十分讨厌,只要轻轻地改某神为某帝,某某神为 某某官就得了。 ” ③茅盾认为中国古代史的这个特 点,为使一部分古史特别是其中带有半神性质的古 代史还原为神话提供了可能性。 这正是建立中国神 话系统的先决条件之一。 茅盾的中国神话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中国神话的总体结构体系。 他从我国上古存在着北 方民族、中部民族、南方民族这样一种认识出发,将 中国上古整个神话分为北部神话、中部神话、南部 神话三个构成部分;另一个是建立以帝俊为中心的 诸神系统,两者共同构成中国神话的系统。 茅盾认为,中国北、中、南三部分神话各自形成 为独立的系统。 他划分了以上神话的地域界限,指 出北部神话以女娲补天、共工触不周山、愚工移山、 黄帝蚩尤之战为代表;中部神话以《楚辞》、《九歌》 神话为代表;南部神话以盘古开辟天地为代表。 三 部分神话反映了北、中、南三方民族各自的自然环
论原则。 茅盾的中国神说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一、关于神话起源问题上的反映论观点 茅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一再强调,他是按照人类 学派的观点研究中国神话的。 谈到神话的产生和起 源时, 他说:“各民族的神话是各民族在上古时代 (或原始时代)的生活和思想的产物。 神话所述者, 是 ‘神们的行事’, 但是这些神们不是凭空跳出来 的,而是原始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之必然的 产物。 ”①对此,他多次概括为:神话是原始人类生活 和信仰的反映。 反映论,是茅盾对神话产生的基本 观点,成为他整个神话观的基础和核心。 在他看来, 神话与原始人的生活、信仰之间,有一种不可分割 的因果关系。 原始人有什么样的生活和信仰,便会 有反映它的相应神话产生。 他强调任何神话,包括 那些充满不可思议的幻想、荒诞离奇的神话,都可 以从原始人的生活和信仰中找出根据。 例如,他分 析女娲神话可能是史前大洪水时代的产物,该神话 表现的“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天地形状,是北 方民族从自己的地理位置、现实生活出发所形成的 对宇宙状况的认识。 十日并出的神话可能与史前的 大旱情有关。 他指出各民族的神话中,众神往往是 聚族而居的, 这是由于原始人自己是聚族而居的。 原始人中存在过血族婚制和滥交的习俗,他们神话 中的神也有类似行为。 关于原始人类的幻想,他一 再强调它总是发生于原始人本身的生活环境、生活 经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状况的范围之内。 茅盾强 调,产生神话的任何幻想都离不开自身环境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