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常识

合集下载

对联常识补充

对联常识补充

对联常识补充一、对联知多少二、对联猜一猜(请在空格处填上正确选项)*节令联: (甲)元宵节 (乙)端午节 (丙)中秋节1.( 甲 ) 光天满月,火树银花。

关键词:【火树银花】,形容元宵节灯火通明,灯光灿烂的景象。

2.( 丙 ) 天开清旷域,人在广寒宫。

关键词:【广寒宫】,神话里月亮中的宫殿。

3.( 乙 ) 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螘樽。

关键词:【榴花】,夏季代表植物;【蒲叶】,古时多于端午节将菖蒲浸入酒中,相传喝了可以避邪及免疫。

4.( 乙 ) 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关键词:【艾】,即艾草,中国民俗端午节悬插在门上,用以避邪驱瘟。

【圣人】,即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而亡,人们非常敬重屈原爱国的精神,故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去河边纪念他,并用竹筒装米放入江中喂饱鱼虾,这样鱼虾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此即是粽子的由来。

*庙宇联:(甲)弥勒佛 (乙)月老庙 (丙)财神庙1.( 甲 ) 笑口常开,笑古笑今,万事付诸一笑;大腹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关键词:【笑口常开】、【大腹能容】,描述弥勒佛的外在形象。

2.( 乙 ) 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关键词:【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相传月下老人是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3.( 丙 )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也拜,暮也拜,教我为难。

关键词:【几文钱】,相传财神爷是掌管钱财的神。

*行业联:(甲)蛋店 (乙)电信业 (丙)眼镜行 (丁)米店 (戊)花店(己)理发店 (庚)医院 (辛)保险业1.( 甲 ) 蕴白金黄,浑圆一体;扬清激浊,分判两仪。

关键词:【蕴白金黄】,此处的「白」即是蛋白;「黄」即是蛋黄。

2.( 辛 ) 莫怨风云多不测,何愁水火太无情。

关键词:【风云多不测】、【水火太无情】,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意外,故有保险业之兴起。

3.( 丁 ) 无时巧妇难为力,歉岁司农费尽心。

关键词:【巧妇难为力】,谚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联文化常识

对联文化常识

对联文化常识
1、对联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

2、对联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3、对联的贴法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又称对子,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起源于桃符。

对联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也有说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题为“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对联,也是第一幅对联。

也有人说第一副对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对联应具备四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

(一)平仄相会,音调和谐,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尾字是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二)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虚对虚,实对实,名词对名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相对词应相同位置上。

(三)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平仄相谐1、上下联平仄相反,但又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上联仄、下联平)。

2、上下各句内平仄交替(马蹄韵的规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五)上下联之间内容应相关、对联禁忌1、.忌合掌:上下比的词语并义相配,不能意思相同,否则犯了合掌病。

如:“五湖传喜讯,四海送佳音”五湖四海同指广阔地域,传和送意思相似,喜讯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对联就不合格,2忌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是巧联,如“百鸟鸣春歌盛世,一龙降世兆丰年两个世字在不的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3.忌失对欠平衡:如:奥运精神传友谊,圣火辉煌映和谐。

“辉煌”对“精神”的词性失对(形容词对名词)(六)失替应留意:失替是语病,平仄应交替,上联2、4、6字应是仄、平、仄,或平、仄、平;下联应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

不管上下联2、4、6字出现连续2 平或2仄为失替。

(七)乱脚:指上联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即乱脚。

如:九州迎圣火;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

(八)忌孤平: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字均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行。

识对联 对对联(语文课件)

识对联 对对联(语文课件)
名动 名 名 动名 词词 词 词 词词
指出毛病并修改对联
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词 性
下联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来 相


3.结构相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节奏相合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5.平仄相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 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 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村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 其联顿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财主见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3.最早的春联
——《声律启蒙》
雨 暴雨 下暴雨 窗外下暴雨 风 狂风 刮狂风 山上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烟尘滚滚起。 山上刮狂风,树叶纷纷飞。
水— 山 碧水— 青山 碧水环绕— 青山巍峨 门前碧水环绕— 屋后青山巍峨
草— 花 绿草— 红花 雨润绿草— 风拂红花 静聆雨润绿草— 笑看风拂红花
猜猜看(店名)
1.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书店
2.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理发店
3.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店
4.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茶店
5.春东夏西秋南冬北四一方岁宾川至流如不归息。。饭店
6.任挑肥拣瘦,
指向哪里,割向哪里;
请依次排队,

对联常识及对联赏析

对联常识及对联赏析





1.联中隐字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 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上联隐一“攀”字, 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 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 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樂”字,颇富巧思。 2.联中隐事 雄鸡鲤鱼猪婆肉; 香菇木耳曲子耙。 相传此联出自湖北某 地的一个杂货铺。楹联中所列举的六味食品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 也是一般杂货铺里常有出售的食品。该联所隐示的是“开门大发”之意。 这样的楹联看似粗俗平常,实则匠心独具,耐人寻味。 3.联中隐物 万顷波涛乘骑过; 不胜将军弃甲逃。 该联上联指“海马”, 下联指“(败将)酱”,在谜语联中,这种写意隐物的楹联是很多的。 4.联中隐物指事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 弦琴。 此联为苏州王鳌与松江徐阶的戏谑联,上下联似乎是讲吹笛弹琴 之事,实则上联所要表达的一层意思是指“吹火筒”,下联则隐指“弹 棉花”一事。这样的楹联均能一语二用,语意双关,联意含蓄。 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对联常识 及对联欣赏
一.对联的别称 二.对联的起源 三.对联的要求 四.对联的横批 五.对联的分类 六.对联的张贴
一.对联的别称: 门联 楹联 对子 对句 联句 联语
传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 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 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捆住他们丢 去喂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 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 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内容逐渐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所替代,因此出现了对联的新形 式,而后遂演变成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我国最早的对联,一说在五代时(公元964年),蜀后主 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有人认为早在南朝梁代时 期,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刘令娴也是个文采四溢的 诗人,她题写的门联是: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 到了宋朝,春联受到了推广应用。北宋王安石《元日》诗中描绘当时百姓张贴春联的情景: 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朝时期,宫庭、 宦门、寺庙等也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楹就是柱子)。同时应酬的寿 联、挽联等也开始产生了。 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 一幅。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官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 大年初一清早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 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 刀斩断是非根。因此对联在明清两代真正达到鼎盛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二、对联常识(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孕育于先唐,产生于唐至五代,然后受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发展于宋元,到明清达于鼎盛。

1.孕育对联的修辞手法(1)对偶对联在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偶。

对偶,指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是一种反映汉语特点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发展·对偶这种修辞方式很早就存在于古代的散文和诗歌中。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等:·西汉时期的赋体作品中,对偶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的运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作品趋向骈体化,追求形式的齐整,通篇由对偶句组成,并开始讲究平仄。

例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宋元思书》)·赋和骈体文对后世文体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骈体讲宄平仄和对偶的艺术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诗和以后的对联这两种艺术形式。

2.产生对联的载体条件古人认为桃木和桃木制品可以驱邪辟鬼,在大门上挂上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称为“桃符”。

后来就在上面写一些吉利词句,再后来又发展为书写联语。

这就是春联乃至所有对联的起源。

传统的说法认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的蜀主孟昶(chäng)写在桃符上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3.促进完善对联的姊妹艺术(1)对联与赋和骈体文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注重文采和用典等,与赋和骈体文都有相似之处;它的讲究平仄,不讲押韵,则更像骈体文。

(2)对联与律诗律诗的中间两联都要求对仗,将对联与它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对联不像律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以外,其余在平仄、对仗方面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3)对联与词对联的对偶要求虽大体与律诗相同,但又不像律诗那么严格。

律诗对仗不允许同字相对,对联则可以这样。

这些特点,与词相似。

(4)对联与曲元曲的体式与词接近,但比词更为通俗和口语化:也比诗词有更多的复字、叠字等。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对联及对联常识与要求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对联及对联常识与要求

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对联及对联常识与要求对联常识: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3.结构相应;4.节奏相和;5.平仄相协;6.意义相关.(八下语文)一下对对子、合体字韵文:云对雾,雪对霜。

和风对细语,朝霞对夕阳。

是对非,长对短。

花对草,蝶对蜂。

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

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

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千口舌,舌甘甜。

土里埋,木帛棉。

人门闪,马门闯。

心入门,闷得慌。

合手拿,分手掰。

人失足,跌下台。

二上对对子:美对丑,爱对恨。

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

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

贫对富,冷对暖。

饥寒对温饱,索取对奉献。

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三上古诗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王安石)三下对对子、古诗名句: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漠漠水田白鹭飞,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杂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杜甫)四上:趣味对联(回文、双关、叠字、异音、讥讽)6副,景点对联4副:雾锁山头山锁雾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天连水尾水连天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一位父亲请先生给后来想读书的儿子赠对联:苏东坡给莫干山寺庙势利眼住持题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坐请坐请上坐好读书不好读书茶敬茶敬香茶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山东济南大明湖:江苏苏州沧浪亭:一径竹阴云满地树红树碧高低影四面荷花三面柳清风明月本无价半帘花影月笼沙烟淡烟浓远近秋一城山色半城湖近水遥山皆有情四下古诗名句,唐伯虎与祝枝山、乾隆皇帝与纪晓岚趣巧对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对联的常识与拟写

对联的常识与拟写
参考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
Duilian Wenhua
Duilian Wenhua
Duilian Wenhua
上联:爆竹声声脆
Duilian Wenhua
Duilian Wenhua
Duilian Wenhua
下联:社会岁岁荣
Duilian Wenhua
抢答,展个人风采 5 .调整式。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 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 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 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 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 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Duilian Wenhua
Duilian Wenhua
最后老师再送大家一副对联, 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今后国文试题,应与前此异其旨趣, 卽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 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学之特性 有密切关系者,以之测验程度,始 能于开卷定分之时,有所依据,庶 几可使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 屈之事。若就此义言之,似无过于 对对子之一方法。 《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讽贿选总统曹锟
所谓镶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
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
同偏旁部首联
•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广东东莞虎门
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 成的对联,称“同偏旁部首联”。
谐音双关联
•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对联基本知识对联大全

对联基本知识对联大全

对联基本知识对联大全1、对联基本知识目前仍有不少楹联爱好者不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或了解少,不免有一些出律和犯忌的对联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这种象长久下去,不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因此我们理和摘录这方面的知识,让读者能较快了解对联起源发展状和一般分类标准,掌握对联写作常识,明确对联张贴的要求和法。

让我们与广大楹联爱好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联艺水平。

叠对联起源及特点与分类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骄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

这一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学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精致夺目的奇葩。

对联的起源可以远溯到桃符。

桃符又名仙木,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画着传说中镇邪除妖的神茶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

后来桃符逐渐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茶”、“郁垒”的名字。

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但这种桃符只是为了求神灭祸、祈求吉祥,没有独立使用对仗句子的意识,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对联。

五代时,符咒和“神茶”、“郁垒”的名字逐渐被联语替代。

据说这源于后蜀国君孟爬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旨意。

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孟爬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

群臣写来写去,孟爬都不满意。

最后孟爬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人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

虽然这副五言联并不一定是我国的第一副对联,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诸葛亮)相关的成语是 (三顾茅庐 赞颂的是( )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 )相关诗句是 ( 文天祥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填成语:根据上联的提示写出一个成 语使之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1、世本无先觉之验 人贵有( 自知之明) 2、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 3、良言入耳三冬暖 ( )六月寒 恶语伤人 4、光阴似箭催人老 ( 日月如梭)躜少年
1、人梯巧搭登攀路 A、水深不乏破浪舟
2、学海无涯勤可渡 B、阵阵渔歌卷春风 D、书山有径志能攀 E、心血勤浇栋梁材
3、山高自有人行路 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 5、点点轻舟腾巨浪
1—E、2—D、3—A、4—C、5--B
下面的对联都是赞颂古代名人的.请写出其中一副对 联所赞颂的人物、与对联内容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古。
备选成语: 恶语伤人、自知之明、日月如梭、海阔天空
复习对策
1、了解对联常识 2、阅读古今名联 3、加强诗文积累 4、关注名胜古迹 5、增加名著阅读
声 律 启 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大家能把下面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游山西村 风烟望五津。 陆游 城阙辅三秦,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对联小常识

对联小常识

对联小常识0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

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02.在对仗的基础上,有两个中心和主题统一的句子,通常由一个人单独完成,独立悬挂。

如:碧水鱼读月,花与静鸟谈天。

0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

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0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曰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0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06.【对联与字】汉语言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其他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

汉字形状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对称。

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联,适合创作对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0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0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

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 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

随着社 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 称。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 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 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

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 以是下联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 称为“联脚”。

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 逗号,下联是感叹号、问号、句号等标点符号。

对联的类别(一)就对联上下联的 1. 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补充。

比如: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二类:。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 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 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 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3. 串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

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 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

比如: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二)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 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1. 春联。

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示合喜联又叫婚联。

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

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

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表示夫妻意 义的名词。

例: 万里长征欣比翼 /百年好合喜同心 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 例: 福旺财旺运气旺 春风入喜财入户 迎新春事事如意 2. 喜联家兴人兴事业兴 岁月更新福满门 接鸿福步步咼升 横批:喜气盈门横批:新春大吉横批:好事临门3. 寿联。

对联、连贯、得体

对联、连贯、得体

对联、语言连贯和得体专项练习一、对联(一)对联的常识1.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等;③语法结构一致,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仄起平落。

上联尾字必须为仄声,下联尾字必须为平声。

现代汉语中阴平和阳平属“平”,上声和去声为“仄”。

⑤内容相关。

内容相关即是上下两句意义要相近或相反,相互合作,彼此联系,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但不能重复。

2.对联的禁忌:①忌“合掌”。

即上下联意思相同。

②忌“同字”。

上下联中不可有相同的字。

3.对联的分类: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二)对联练习1、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A、一生坎坷知冷暖B、世事艰辛识人心C、一生坎坷晓高低D、人事沧桑见冷暖解析:C。

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

B项犯了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

“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

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2.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1987年高考题)A 柳絮池塘淡淡风B 榆荚临窗片片雪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答案:A3.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其下联是()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__________________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答案:C4.下面是一首题为“秦淮晓渡”的绝句,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意境和谐、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潮长波平岸,。

一声孤棹响,残梦落清淮。

A.乌啼月满街B.月辉洒长街C.莺啼花满枝D.草青风低树答案:A 【解析】(1)诗歌一、二句对仗,第二句末字应为平声,排除D项。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深对浅,重对轻。

有影对无声。

蜂腰对蝶翅,宿醉对馀醒。

天北缺,日东生。

独卧对同行。

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

青复行对坐,醉对醒。

佩紫对纤青。

棋枰对笔架,雨雪对雷霆。

狂蛱蝶,小蜻蜓。

水岸对沙汀。

天台孙绰赋,剑阁孟阳铭。

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

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蒸新对旧,降对升。

白犬对苍鹰。

葛巾对藜杖。

涧水对池冰。

张免网,挂鱼罾。

燕雀对鲲鹏。

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

织锦还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

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无唇对齿,角对头。

策马对骑牛。

毫尖对笔底,绮阁对雕楼。

看杨柳岸,荻芦洲。

语燕对啼鸠。

客乘金络马,人泛木兰舟。

绿野耕夫春举帮,碧池渔父晚垂钩。

波浪千层,喜见蛟龙得水;云霄万里,惊看雕鹗横秋。

侵眉对目,口对心。

锦瑟对瑶琴。

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

松郁郁,竹森森。

闵损对曾参。

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

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

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覃千对百,两对三。

地北对天南。

佛堂对仙洞,道院对禅庵。

山泼黛,水浮蓝。

雪岭对云潭。

凤飞方翔翔,虎视已眈眈。

窗下书生时讽咏,筵前酒客日耽酣。

白草满郊,秋日牧征人之马;绿桑盈亩,春时供农妇之蚕。

盐悲对乐,爱对嫌。

玉兔对银蟾。

醉侯对诗史,眼底对眉尖。

风飄飄,雨绵绵。

李苦对瓜甜。

画堂施锦帐,酒市舞青帘。

横槊赋诗传孟德,引壶酌酒尚陶潜。

两曜迭明,日东生而月西出;五行式序,水下润而火上炎。

清对浊,苦对咸。

一启对三缄。

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

莺現院,燕呢喃。

柳杞对松杉。

情深悲素扇,泪痛湿青衫。

汉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监。

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济;竖竿以挂犊鼻,贫笑阮咸。

东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对联小常识

对联小常识

对联小常识
对联的结构:由上联(对头)和下联(对尾)组成。

对联的两个特点:一是对,二是联。

字数对等
对词性相对联:意思关联
音调相对
1、字数对等:上联有多少个字,下联就要以相同的字以之相对。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对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所谓“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例如:
上联:明(形)月(名)松(名)间(名)照(动),
下联:清(形)泉(名)石(名)上(名)流(动)。

3、音调相对:单独一联要平仄相间,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下两联相同的位置要平仄相对,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例如:
上联: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下联:黄河入海流。

----- 平平仄仄平
又如:
上联: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下联:更上一层楼。

----- 仄仄仄平平
4、意思关联:上下两联的意思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但必须有所关联。

练习:
1、单字练习:
风对(),海对(),红对(),树对(),清对(),好对(),长对();
2、两个字练习:
清风对()(),野火对()(),千里对()(),和顺对()();。

【对联大全】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大全】对联平仄常识

【关键字】对联大全对联平仄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一)平仄归类标准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

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二句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对联知识及训练题

对联知识及训练题

高考对联知识及训练题一、对联的相关知识1.对联的性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它言简意深,句式整齐,声韵和谐,意蕴丰富,琅琅上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

对联的种类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

对联由上联(也叫上句或出句)和下联(亦称下句或对句)两部分组成。

其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个字。

上下联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方式。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正对,也叫同类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类相关,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如:“神州六号飞天外遨游畅览,环宇双雄瞰地球潇洒归航。

”上联写飞船遨游太空,下联写飞船回归地球。

又如:“知识海洋勤是岸,科技高峰志为梯。

”上联写勤奋,下联写志气。

二者相互补充,给人以启迪。

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相反,它们相互映衬,相反相成。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反一正,一贬一褒,一抑一扬,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串对,也叫流水对,指上、下联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主次等逻辑关系。

即上、下联的内容连贯相承,也就是说,上、下两联虽为两句,但却是表达一句话的意思。

例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意思是说在山中下了一夜雨之后,树梢上像流着几百道泉水。

又如:“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

”2.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

对联的上、下联不论字数多少必须完全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整齐、对称、平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②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要求词性相对(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颜色词对颜色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叠词对叠词等。

在名词中,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诸如天文(日月风雨霜露)、地理(山水江河城镇)、草木(桃李花果枝叶)、建筑(亭台楼阁门户)、人体(手足口耳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常识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

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

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

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是感叹号、问号、句号等标点符号。

对联的类别(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3.串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

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

比如:“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二)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1.春联。

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示合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

例: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2.喜联。

喜联又叫婚联。

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

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

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

例:万里长征欣比翼/ 百年好合喜同心一世良缘同地久 / 百年佳偶共天长3.寿联。

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

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

这种联语分男寿联与女寿联两种。

例:五岳同尊唯嵩峻极,百年上寿如日方中。

(五十整寿)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

(六十整寿)从古称稀尊上寿,自今以始乐余年。

(七十整寿)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

(八十整寿)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

(九十整寿)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正逢。

(百岁整寿)以上所举之例皆为男寿联,在祝寿时,送给寿星的联语因性别的不同,联语是有区别的。

女寿联举例:恭俭温良宜家受福,仁爱笃厚获寿保年。

(通用联)庭帏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筹。

(五十)玉树阶前莱衣兑舞,金萱堂上花甲初周。

(六十)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

(七十)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八十)设帨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称觞逢此日祝萱颜百岁有奇。

(九十)桃熟三千瑶池启宴,筹添一百海屋称觞。

(百岁)4.谐趣联。

就用途上而言,相对于其他联语,谐趣的用途最广,给人的印像也最深。

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共大家玩味。

(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天青褂,时人不齿,做无情对讽之曰:“四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

”(2)苏东坡自幼在父亲苏洵的指引下,博览群书,知识越来越丰富。

为了成为有用之才,他写了一副自勉联。

这副对联是:“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近人何颜升,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的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

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4)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

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

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

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

秀才想了想,脱口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

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第二节对联四要素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

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

一、“字数相等”要素的主要含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通常还指“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

例:上联:春来眼际下联:喜上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有一种所谓的“绝情对”是字数相等要素的特例: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二、内容相关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

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不能算对联。

)三、“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词性分类参考《汉语词类语法表》。

例:春来眼际喜上眉梢名词动词名词病例:春来眼际名词动词名词风光无限名词形容词四、平仄相谐“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

除了上下联单边的和谐,还包括上下联的相互协调。

对联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

“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

例:春来眼际平平仄仄喜上眉梢仄仄平平。

平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

这个规则总结为一句话就是“135不论,246分明”。

对联练习: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

下联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上联: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长长是官。

下联:上联:。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上联:。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下联: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

上联:看山,山已峻。

下联:。

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下联:。

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下联:。

下联:。

下联:。

下联:。

对联练习: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

下联:舟随浪潮浪随舟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上联: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长长是官。

吾联:黛玉宝玉红玉金玉香玉玉玉非石。

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此为杭州清代行宫花园古亭柱联。

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此为杭州西湖天下景联。

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下联: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上联:看山,山已峻。

下联:望水,水乃清。

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下联: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原对: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

下联:山东飞机场机飞东山。

下联: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下联: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下联: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