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样肉芽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国匿廛丛。壁疸堂盘查!!Q!生!旦箜!!鲞筮!塑!堕』立!墅!!!!y!!!盟!!!』塑!!盟!鲤鱼y!!!!:丛!:!
蕈样肉芽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张思平朱一元
【摘要】蕈样肉芽肿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对蕈样肉芽肿皮肤淋巴细胞归巢机制、淋巴细胞凋亡异常以及基因异常的研究,为揭示蕈样肉芽肿发病以及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除传统的光化学疗法、放
疗、化疗、体外光化学疗法外,维A酸类、干扰素、白介素2融合蛋白、重组白介素1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等免疫调节剂对早期蕈样肉芽肿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免疫;治疗
AdvancesintheResearchof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MycosisFungoidesZHANGSi-ping,ZHUYi—
yuan.Department
ofDermatology,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H咖i
230001,China
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皮肤T淋巴细胞瘤,MF的早期局限于皮肤,随着病情的缓慢发展,晚期可侵犯淋巴结及内脏系统。MF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很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MF的发病可能与其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的凋亡障碍以及染色体的异常有关。针对MF的治疗,目前主张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另外,针对其发病机制中的免疫功能异常选用免疫调节剂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1
MF的发病机制
以往认为MF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这
种理论虽缺乏确切的依据,但病毒感染后其持续性的抗原释放仍然可能是导致MF发病的原因之一。
逝年来对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趋化因子
以及细胞黏附分子受体的研究为探讨MF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些新的观点。皮肤淋巴细胞归巢机制在MF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CLA通过和
作者单位:230001合肥,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张思平);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朱一元)
本文主要缩写:MF:蕈样肉芽肿.CLA: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PUVA:光化学疗法,nB.UVB:窄波紫外线
其配体E一选择素结合介导T淋巴细胞向皮肤归巢。而皮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一选择素,它具有和T淋巴细胞选择性结合的特性…。另外,细胞问黏附分子(ICAM)一l及其配体LFA一1,CCR4及其配体TARC也参与了T淋巴细胞向皮肤归巢㈦。到目前为止,其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MF的早期皮损部位的大量CD4+细胞浸润.可能是由于T淋巴细胞的归巢所致,同时T淋巴细胞的凋亡也出现障碍,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外周恶性CD4+细胞表面的Fas分子减少.从而导致Fas分子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机制受损,使得T淋巴细胞克隆大量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引。MF患者恶性T淋巴细胞表达CD2、CD3、CD4、CD5、CD7和CD45RO,大多数病例表达CD4+T细胞亚群,少数表达CD4一/CD8+细胞亚群。晚期MF患者肿瘤细胞表面的T细胞标志常会丢失而致细胞的表型异常。大多数病例会出现T细胞受体基因克隆重排。晚期MF患者可出现Thl/Th2比例失调,从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出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以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4]。
另外.癌基因的异常在MF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JUN—B基因水平持续上调可导
呶呻州一_薹
∞叫o
h似c|薹一m一一繁誉~‰黔~咖眦Ⅲ¨
.寮幽一吁咖恤砌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酬吣嘞咖一吣一
帆叫.¨舭吖
耐妇m如趟
~一一~一一一万方数据
垦匾廛丛。眭疸堂苤查!Q竖生!旦筮!!鲞箜!翅!堕』旦!塑型!!y!!!!!!!:』塑!!Ⅱ!QQi:!!!!互盟!.!
致MF的发病[5|。MF患者常发生1p、9p、10q、17p染
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丢失,并转位至4q、18q、17q染色
体上[6]。另外有报道,MF患者P16基因受抑制[,]以
及抗凋亡基因bcl一2过度表达亦可导致T细胞凋亡
机制缺陷[8I。
2MF的治疗
MF的治疗分为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2种。局
部治疗是以皮肤为靶向的治疗方法,包括光化学疗
法(PUVA)、窄波紫外线(nB—UVB)疗法、皮肤电子束
放射治疗以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和氮芥制
剂等。系统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患者,包括单一应用化
疗药物或联合化疗、体外PUVA、仪干扰素或^y干扰
素、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和重组免疫毒素等。
2.1光化学疗法:PUVA是治疗早期MF较合适的
方法之一。患者服用8一MOP后2h接受UVA照射
而达到治疗目的。8-MOP可以通过抑制胸腺嘧啶合
成从而抑制DNA和RNA的合成,还可抑制基因突
变以及姐妹染色体互换,在细胞核水平发挥作用。体
外研究表明,口服8-MOP后2h抽取患者的血分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受UVA照射,可诱导单个核细
胞的凋亡。患者接受UVA的起始剂量大约为0.5J/
cm2,以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直到
达到最小红斑量。一般每周治疗3次,直到皮损消
退。有时,为了获得长期缓解,维持治疗是必要的。早
期MF经PUVA治疗有较高的皮损清除率,Her.
rmann等[9]报道有65%的患者皮损和组织学病损完
全消退。PUVA的不良反应包括短期反应和长期不
良反应两方面。短期反应包括,服用8-MOP后出现
恶心、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光敏性皮炎等。长期不良
反应包括慢性光损害和继发恶性皮肤肿瘤等[10]。
2.2窄波紫外线(nB—UVB)疗法:nB.UVB是波长
为311nm的中波紫外线.同PUVA相比,由于nB—
UVB是单一波长的紫外线,故其治疗MF早期的皮
损具有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Diederen
等[11]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了PUVA和nB.UVB治疗
早期MF的疗效。其中35例MF应用PUVA治疗,
另外21例应用nB—UVB治疗。结果,nB.UVB治疗组
2l例患者中有17例(8l%)皮疹完全消退,4例
(19%)患者部分皮损消退,无1例患者发展为晚期,
平均缓解期为24.5个月(2~66个月)。PUVA治疗
组35例患者中有25例(71%)皮疹完全消退,10例
(29%)患者部分皮损消退,无1例患者发展为晚期,7
平均缓解期为22.8个月(1~43个月)。故认为对于
早期MF患者,nB.UVB治疗是较好的选择。如果对
于nB—UVB治疗无效或病情仍在进展则可改用PU—
VA治疗。
2.3放射治疗:MF对放射线敏感且对放射治疗有
效。但应用电子束治疗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故该方法
仅用于晚期患者或播散期患者的治疗。治疗的标准
剂量为36Gv,疗程8~10周。最近研究表明,应用
电子柬治疗.60%红皮病型MF皮损可完全消退,其
中26%患者的缓解期长达5年。应用更强的电子束
治疗MF,有74%患者皮疹可完全消退,其中26%患者
缓解期达lo年[12]。其不良反应包括。放射部位的红
斑、水肿、脱屑、溃疡并有不可逆性皮肤附属器消失。
2.4系统性化疗:系统性化疗仅限于晚期或复发
性难治的MF。治疗措施包括单一应用化疗药物和
联合化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丁苯酸氮芥、
阿霉素和依托泊苷(etoposide)。尚有新的嘌呤类衍
生物如氟达拉滨(fludarabine)和2一氯脱氧腺苷。对
于初治的MF患者缓解率达到28%~66%。由于其
缓解期持续时间短加之其有较长时间的免疫抑制作
用限制其应用[13]。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是一种新
的VI服烷化剂.有一项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应用替
莫唑胺治疗复发性MF和S6zary综合征有较好的疗
效[14]。另外,脂质体阿霉素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F缓
解率达83%.且其不良反应轻[15|。
2.5维.A酸类:13一顺维A酸、全反维A酸、阿维A
酯和阿维A在人体内均需和其受体结合,从而抑制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所有的这些维A酸均可用于治
疗MF,并且都有一定的疗效,但这种治疗缓解时间
是短暂的。其不良反应包括头疼、黏膜干燥。倍扎罗
{}]'(bexarotene)是一种新合成维A酸,它可以选择性
结合RXR受体。体外实验证明,倍扎罗汀和RXR结
合后,RXR受体被活化,从而可诱导细胞的凋亡,而
细胞凋亡障碍正是MF发病的原因之一[16]。倍扎
罗汀治疗早期难治性MF疗效较满意,治疗剂量为
每天300mg/mz,54%的早期难治患者和43%的晚期
难治患者完全缓解,平均缓解期为299dr"]。治疗
剂量的倍扎罗汀可引起高脂血症、皮肤黏膜干燥、甲
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
测。倍扎罗汀常可和PUVA联合治疗,这样倍扎罗汀
的剂量可以减小.且可提高疗效,并可延长缓解期。
1%倍扎罗汀凝胶也被批准用于治疗早期MF,有研
究表明,应用1%倍扎罗汀凝胶治疗早期MF,有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