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星图读法
王力《古代汉语》星图读法 共30页
![王力《古代汉语》星图读法 共30页](https://img.taocdn.com/s3/m/1cf9640f0722192e4436f612.png)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地球的自转 →天体的周日视 运动 →太阳自东向西 在周日平行圈上 每日运行一周 →所有天体的东 升西落。
不同纬度处的天体视运动:
1、极区
2、赤道地区
3、中纬度地区
在地球的南、北 极地区看到所有天 体都平行于地平圈 做圆运动
在地球赤道地区
看到所有天体都垂 直于平面做圆运动
在中纬地区看到的 天体的周日视动
的23时的星象,
我们可以看到北
斗星的杓柄几乎 指向正东。
北斗
因为夏至时太阳从
春分时的0h移动到
了6h,所以相应的,
夏至那一天23时的
星象也应该差6
(90°),也就是
这幅图的样子。
该图中北斗星的杓 北
柄指向南方。
斗
• 注意:上图中杓柄指向上方,和一般地 图不同,这里的上方不是北方,而是南 方,因为它和北天极的方向相反。
中国古代把可见天空分为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北天极及附近的三个较大天区 紫微垣:(中垣)天北极周围天区 太微垣:(上垣)包括紫微垣与二十八
宿之间、 天鹰座、武仙座、北冕座等天区。
天极、天赤道、子午圈:
天极:过天球中心做一与 地球自转轴平行的直线 (天轴),它与天球相 交的两点为天极。是南 北极在天球的投影。
天赤道:过天球中心做一 与天轴垂直的平面(天 赤道面),它与天球相 交的大圆为天赤道。是 赤道在天球的投影。
天子午圈:过天极和天顶
(观测者头顶)的大圆 。是经过观测者的经线 在天球的投影。因为太 阳在每天的午时(白天 正午在中天)和子时 (夜半子时在天球另一 面中天)经过该线而得
星图的坐标体系
• 测量天球的常用坐标体系有赤道坐标系 和黄道坐标系等
古代汉语(王力)
![古代汉语(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97b3cc36a32d7375a4178097.png)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41ca73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0.p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王力古汉语字典》使用详解
![《王力古汉语字典》使用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cc963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f.png)
《王力古汉语字典》使用详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王力古汉语字典(简称《王力》)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古汉语学大师王力先生所编纂的一部权威字典。
该字典以系统整理古代汉语的字词和用法为主要内容,对于研究和学习古汉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不仅收录了大量古代文献中的文字,还详细解释了这些文字的意义以及用法。
《王力》字典在中国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王力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古汉语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精湛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研究方法使得这本字典成为了学习者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在这本字典中,王力先生不仅依据字形和文献材料进行了分类和编排,还通过详细的释义和丰富的例证,提供了对古汉语词汇和用法的深入解读,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精髓。
王力先生在编纂《王力》字典的过程中,注重了对每个字词的多角度解读。
他不仅参考了古代文献中的用法,还结合了自己对于语言学和汉字学的研究成果,使得这本字典更加准确和全面。
同时,由于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权威性,这本字典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参考资料。
《王力》字典对于古汉语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本字典,学习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提高自己的古汉语水平。
同时,这本字典也为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帮助学者们深入挖掘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一本重要且权威的字典,它对于研究和学习古汉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该字典,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汉语的文化内涵,提高对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对于古汉语学习者来说,这本字典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背景、编纂特点以及对学习者和学术界的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王力古汉语字典》展开详细阐述。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2. 正文部分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背景与历史以及它的编纂与特点。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下载-支持高清免费浏览
![王力古代汉语第五讲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下载-支持高清免费浏览](https://img.taocdn.com/s3/m/e8fcb3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3.png)
《左传》: “公惧,队于车。”
队 →坠
《诗·小雅·无羊》: “尔牧来 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粮。” 凝,hóu, 干粮
《说文·衣部》: “草雨衣。”
&
下
衰→蓑
然→燃《三国志·刘馥传》: “夜然脂照城外o
臭→嗅《荀子》: “彼臭之而无嗛xián于鼻。
第五节 繁简字一、定义二、简化字简化途径
三、 需要注意的问题1、 同形字《捕蛇者说》: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腕。”臘一腊;術一术;通一适
2、 同音替代字《史记·孝景本纪》: “孝文在代时,前 后有三男。”后一後;斗一 鬥;仆一僕;丑一醜;谷一榖;几一幾;余一餘;云一雲;御一禦;面一麵;干一乾一幹
三、通假字产生的原因:1、 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2、 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 用了个同音字代替。3、 秦朝焚书坑儒。4、“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
四、通假与假借古代无别,现在已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 “假借字的产生, 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第二种是本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第二册547页)
《鹞冠子·学问》:中流失船, 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 物使然。《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 昆 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 其意蹶蹶然恶之。王维《老将行》: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 垂杨生左肘。”
一 、定义二、 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古今字
三、古今字的意义关系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州→洲
4、 隶变对篆书的不同处理年一季;前一寿;並一并;春一蓍5、 笔画差异冰一水;吊一用;船一船;咒一呪;玖一珍;凡一九 水涑酒, 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要点(1-18)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要点(1-18)](https://img.taocdn.com/s3/m/8c23bb3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a.png)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要点(1-18)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1997 03
![《古代汉语》王力 中华书局 1997 03](https://img.taocdn.com/s3/m/11954a6da32d7375a5178015.png)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7 03目录王力简介--------------------------------------------------------------------------------◇绪论◇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古汉语通论(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古汉语通论(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古汉语通论(八)叙述句◇古汉语通论(九)否定句,否定词◇古汉语通论(十)疑问句,疑问词◇古汉语通论(十一)词类的活用◇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古汉语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古汉语通论(十六)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古汉语通论(十七)古书的注解(上)◇古汉语通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古汉语通论(二十)古代文化常识(二)◇古汉语通论(二十一)古代文化常识(三)◇古汉语通论(二十二)古代文化常识(四)◇古汉语通论(二十三)古文的文体及其特点◇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古汉语通论(二十五)骈体文的构成(上)◇古汉语通论(二十六)骈体文的构成(下)◇古汉语通论(二十七)◇古汉语通论(二十八)◇古汉语通论(二十九)诗律(上)◇古汉语通论(三十)诗律(下)◇古汉语通论(三十一)词律◇古汉语通论(三十二)曲律◇第一单元文选(左传)◇第二单元文选(战国策)◇第三单元文选(论语)◇第四单元文选(孟子)◇第五单元文选(墨子)◇第六单元文选(诗经)◇第七单元文选(楚辞)◇第八单元文选(史记)◇第九单元文选(贾谊)◇第十单元文选(韩愈)◇第十一单元文选(沈约)◇第十二单元文选(贾谊)◇第十三单元文选(两汉乐府民歌)◇唐宋五言古体诗◇第十四单元文选(词)◇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曲·小令◇常用词(一)60字◇常用词(二)62字◇常用词(三)65字◇常用词(四)65字◇常用词(五)63字◇常用词(六)66字◇常用词(七)71字◇常用词(八)93字◇常用词(九)91字◇常用词(十)95字◇常用词(十一)89字◇常用词(十二)88字◇常用词(十三)96字◇常用词(十四)82字◇〔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附录二〕汉字部首举例◇〔附录三〕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附录四〕上古声母常用字归类表◇〔附录五〕词谱◇〔附录六〕曲谱◇〔附录七〕曲韵常用字表◇〔附录八〕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附录九〕常用词笔画检字总表◇编后记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作者:秋闲提交日期:2010-01-28 11:17:04 1楼自从部落改了版,编辑文字都会出现乱码,怎么办呢?作者:秋闲提交日期:2010-01-28 15:57:12 2楼王力简介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fa6ceed1a37f111f0855b1a.png)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音:用一个汉字直接标注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例如《尔雅》郭璞注:“钊音招。
”意思是说“钊”和“招”读音相同。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起来为一个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
基本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切字的读音。
如“毛,莫袍切。
”3、六书:文字学术语。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造和使用方式归纳为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称六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详细的解释。
后人一般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4、《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东汉许慎著。
收字9353个,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
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再说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
该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5、古今字:训诂学术语。
指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
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原先那个字的部分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和“债”、“莫”和“暮”等。
6、隶变:文字学术语。
隶书是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字体,它在书写笔法上将小篆圆匀的线条改成点画,实现了汉字的笔画化,在字的形态上变小篆的长圆体而为扁方体,标志着汉字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这次转变在文字学上有个专门的名称,叫“隶变”。
7、同源字:在汉字里有许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
这类字往往是语出一源,如“广”和“旷”、“线”和“贱”、决“”和“缺”等,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所以称之为同源字。
8、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宋王子韶研究文字学,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
如“戋,小也。
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为义。
古人讲星宿与地域统一起来,提出分野概念,请问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古人讲星宿与地域统一起来,提出分野概念,请问具体是怎么划分的?](https://img.taocdn.com/s3/m/16bb285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3.png)
古人讲星宿与地域统一起来,提出分野概念,请问具体是怎么划分的?三民书局《大辞典》第400页对“刘”的解释:“刘,地名”,帝尧陶唐氏后裔的封地,在今河北唐县。
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以邑为姓》刘条也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
其地在今定州唐县也。
裔孙刘氏以能扰龙,事夏为御龙氏,亦为杜伯。
宣王时国灭,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
……”。
这个唐也或称为蓟。
《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关于周初鲁、燕二国的分封问题,多认为周武王时周公、召公畿内有封,不可能在周初即封鲁、燕,待完全克商之后,再将周公之子封于偃(燕)并定国名为鲁、召公之子封于刘氏旧地蓟(因刘累曾迁鲁故又称鲁,十二次中对应“鲁”的降娄之次同时对应古徐州,至今北京西还有徐水即证。
)并将国名定为燕。
[7][8]由于对燕、鲁两个地名的混淆,后世所传之天地对应将燕与鲁颠倒了,应将其改正,即奎娄二宿宜对应蓟或鲁(幽州,在今北京附近),箕尾二宿宜对应偃(即南燕,为徐州,在曲阜至安徽一带地)。
于是,我们将十二次与十二州(国)的对应修改为“图二”。
这样,整齐的对应原则便显现出来。
因此,我们认为十二次的对应当为周武王之前的对应。
此主题相关图片二、分野对应之科学解释天地对应其实并非封建迷信,它可以得到科学解释。
它主要体现在纬度、经度位置有序对应上。
(一)纬度位置对应这首先可从二十八宿及十二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得到反应。
如“图三”(汉之二十八宿图[9]——薄树人先生据东汉天文家蔡邕《月令章句》描绘),其与楚对应的翼轸,与吴越对应的斗、牛,与宋对应的房、心、氐,与郑(韩)对应的角、亢、氐均在黄道或赤道之南,而与齐、卫、鲁、赵、秦等北部地区对应的星宿则在赤道或黄道之北。
其所以要如此对应,完全是为了观察星宿的方便。
于是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古帝王分封诸侯的时候还要分个星宿的原因,即古天子谨授民时,告示各诸侯国应以其最方便观察的星宿来确定农时。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d4089631b765ce040814b1.png)
之阳早格格创做《古代汉语》(王力)条记一、挖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办法主要有三种:A 、按音序排列.当前通止依照汉语拼音字母序次排列(汉语拼音规划);古代依照仄火韵106韵排列(上、下仄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进声17韵).B 、按部尾战笔划排列.共一部尾的字归正在所有,部尾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共一部尾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几为序.笔划相共时,正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普遍是把起笔分成面(、)、横(一)、直(ㄧ)、撇(ノ)四种大概面、横、直、撇、合(┐)五种依次排列.C 、按编码排列.通止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圆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程序是左上角、左上角、左下角、左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弛玉书籍、陈廷敬等编,正在明代梅膺祚《字汇》战弛自烈《正字通》前提上编成.依照部尾排列,分成214部,正在按十二天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格式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籍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籍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举止纠正.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籍局.部尾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5、《辞源》1915商务印书籍馆,陆我奎、圆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汇为主,兼瞅百科知识的大辞书籍.部尾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尾.注音反切,局部采与浑代李光天《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础奠定了汉语新颖词汇典的编写格式格局.1958年建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籍,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控制.采与汉语拼音字母战注音字母注音,采与《广韵》的反切.6、《辞海》1936中华书籍局编印,舒新乡、沈颐,弛相主编.1958年建订为综合性辞书籍.舒新乡、陈视道主持.7、东汉许慎《道文解字》,华夏笔墨教奠基之做,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解小篆字形.宋代缓铉采与孙愐《唐韵》校订过.浑代黎永秋的《道文通检》.缓灏《道文解字注笺》8、浑代钻研《道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道文解字注》、桂馥《道文解字义疏》、王筠《道文句读》、墨骏声《道文通训定声》.9、浑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博门支集唐前百般古书籍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仄火韵一韵一卷.另有浑代刘淇《帮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真词汇通释》.10、浑代王引之《经传释词汇》(古声母排列)战近人杨树达《词汇诠》(注音字母),阐明真词汇.11、近人弛相《诗词汇直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籍局,钻研诗词汇直中特殊词汇语的一部博著.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汇为主,新颖以复音词汇主假如单音词汇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真足分歧的词汇.B、加上词汇头词汇尾.C、用二个共义词汇动做词汇素合成.13、简朴的复音词汇,绝大部分是联绵字.笔墨教主要凭字形辨别转义.14、笔墨的创制时期,象形是最基础的准则.15、隶书籍是汉字演变史上的要害转合面,是古笔墨战今笔墨的分火岭.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普遍是奇句不押韵,奇句押韵.如《诗经》C、接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奇句与奇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要领:隔句押韵的句尾韵;尾句进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当前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籍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籍启初于汉代.20、注解罕睹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汇.B、串道.把一句大概几句连串起去道解.C、通释齐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精确.21、罕睹古书籍术语:A、曰、为、谓之.被释词汇搁于其后.不然而用去释义,且用于分别共义词汇大概近义词汇的不共.B、谓.被释词汇搁于其前.以简直释抽象,大概以普遍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汇搁于其后.C、貌.于动词汇大概形容词汇后.被释词汇往往表示某种本量大概状态的形容词汇.等于“…的格式”.D、犹.释者与被释词汇往往是共义大概近义闭系.等于“等于道”.上头简朴用于释义.E、之止、之为止.必定是“声训”除了释义中,释者与被释词汇奇我是共音闭系,奇我是单声叠韵的闭系.F、读为、读曰.用本字去证明假借字.G、读如、读若.普遍用去注音.奇我证明假借字.22、唐人为汉下其余古书籍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战弛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擅注战五臣注萧统《文选》.北往宋裴紧之的《三国志》注.23、郭象注战成玄英注《庄子》.24、如字,常常表示正在特定的上下文里那个字要依照它本本的读音读.奇我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大概直音,标明那个字正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保守有分歧的读法.25、古书籍时常有一字同读的情况.分歧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汇义大概词汇性的分歧.同读奇我不过音调的好别,奇我不然而是声调、词汇义上的好别,另有词汇性上的转化.26、利用四声辨别词汇义战词汇性,是汉语的特性之一.27、墨熹:《周易转义》、《诗集传》、《大教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28、浑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做《校勘记》.浑代王念孙《读书籍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籍疑义举例》.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31、古代断句用“、”动做标记.语意已完而需要停顿的场合,面于二字之间.句终正在字的中间.过得果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32、《诗经》是赋的近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性铺陈真物.33、明代缓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普遍较少,多用问问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集文,句式以四六止为主.B、六往赋是俳赋,又喊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奇、用典,本量为押韵的骈体文.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查所采与的一种试体赋.押韵庄重节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确定八类韵足,所以道八韵律赋.以至押韵词汇序、仄仄也有确定.字数有节制,不超出四百字.D、文赋,受古文疏通做用而爆收.中唐后,古文家的赋渐渐以集代骈,句式整齐,押韵随意.不沉铺排战藻饰,用集文要领写赋,贯脱集文的气魄,沉视浑新流畅,格中靠近集文.34、赋的结构:前里有序,中间为赋,后有“治”大概“讯”等.35、古汉语的建辞要领:A、稽古:援引昔人的遗迹去证据自己的论面.道述一些履历究竟,有正反二里.B、引经:正里援引古代圣贤的止辞.C、代称.a、以真物的特性大概标记代指.如“二毛”.b、以部分代部分.如“风俗”.c、以本料代废品.如“鱼网”.d、以简直代抽象.如“丝竹”.e、以天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沉.如“王左军”.g、博名用做通名.如“扁鹊”.h、分裂式的代称.如“吞舟”.D、倒置,词汇序颠倒为了建辞押韵.E、隐喻,不比圆词汇.F、迂回,一种隐晦易懂的建辞脚法.做家不直止,而转直抹足天道出.G、坦率,坦率直合天把意义表黑出去,中接辞令战谦词汇属于坦率语.H、夸饰,一种非常形容语,使谈话减少死动性.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战近体诗,近体诗又喊今体诗,古体诗又喊古风.超出八句的喊搞排律.绝句分为古绝战律绝.古绝普遍只限于五绝.37、四止诗句式普遍为二二,五止诗为二三,七止诗为四三.38、句句进韵的诗歌,果相传汉武帝做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止联句,句句进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的《燕歌止》.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北往沈约收明四声,写做《四声谱》.40、三仄调是古风的博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性之一.律绝普遍截与律诗的尾尾二联.41、浑代戈载《词汇林正韵》分为十九词汇韵部,用《集韵》的韵目.42、直有北直北直之分.北直有杂剧战集直.集直有小令战套数二种形式.43、元代周德浑根据北直写成《中本音韵》分仄火韵为十九韵部.二、名词汇阐明.1、直切:用共音字去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二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大概“某某反”(唐前),上字与声母.下字与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偏义复词汇: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汇,用二个单音的近义词汇大概反义词汇动做词汇素组成,其中一个词汇素的本良心思成为那个复音词汇的意义,而另一个不过动做伴衬.如“有慢慢,非有益也.”“慢慢”指的是“有慢”,“慢”字奇尔思.4、转义:词汇的本良心思.如,背,本本的意义是“背北的窗户”.5、扩充义:从转义“扩充”出去的,即从转义死少出去的意义.,背,本本的意义是“背北的窗户”.扩充意义是“往着”、“对付着”.间接扩充是从转义间接派死出去的意义.间接扩充是由间接扩充而再扩充出去的意义,与转义为间接闭系.6、假借义:如共墨骏声所道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籍:许慎的《道文解字》认为汉字形骸的构制有六种:象形、指事、领会、形声、转注、假借.惟有象形、指事、领会、形声是制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真物表面大概具备特性的部分描绘出去,形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事:用暗号指出真物特性的制字要领.如上、下、本、终、亦、刃.C、领会:是由二个大概二个以上的形骸组成,把它们的意义拉拢成一个新的意义的制字法.时常是二个象形字的分离,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喊形符)战声符二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型,如江、沐.意符相共的形声字意义上多数合意符所标示的真物大概止为有闭.如贝与财物有闭,止与止语有闭,心与情绪有闭.E、转注:道法纷歧.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收号”的令,厥后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履历的死少,汉字的演变,爆收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大概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爆收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代替,然而“责任”等意义担当着,故而二者为古今字.9、同体字:由于时间大概天狱的闭系,人们为共一个词汇制出二个大概更多的字去代表它,产死乐形骸结构出进较大,意义真足相共,正在所有情况下皆不妨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革新汉字,举止简化而爆收的局里,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籍写简朴,笔划较少,往往是一对付一的闭系,也有一对付多的情况.即日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去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战繁体字之间词汇义毫不相搞,果为共音而被采与.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推断句:以名词汇大概名词汇性的词汇组为谓语,表示推断.正在古汉语中普遍不必推断词汇“是”,而是正在谓语后用语气词汇“也”去帮闲推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奇我正在主语后用语气词汇“者”表示提顿.新颖汉语中主谓之间普遍用“是”.12、道述句:以动词汇为谓语、道述人大概真物的止径变更的句子.13、可定句:表示可定的句子.必须有可定词汇,古代汉语中可定词汇不妨是副词汇“不”、“弗”、“毋”、“勿”、“已”、“可”、“非”,不妨是动词汇如“无”,不妨是代词汇如“莫”.14、词汇类活用:正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汇临时改变词汇性,如名做动、形容词汇做如动词汇,名词汇做状语,动词汇做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中其余果素的总战,包罗韵头、主要元音战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战韵尾(如果有的话).17、诗韵:韵头分歧而韵相共的字如搞、谦、北、叹不妨互相押韵,那些互相押韵的字搁正在共样的位子上便形成诗韵.18、韵足:韵头分歧而韵相共的字如搞、谦、北、叹不妨互相押韵,那些互相押韵的字搁正在共样的位子上便形成诗韵.汉语诗韵普遍搁正在句尾,习惯上喊韵足.19、韵例:便是闭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场合用韵,什么场合不必韵战何如用韵.20,换韵:纷歧韵到底,中途变更身分歧的韵押韵的押韵办法,接韵的情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心而唱,随心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昔人为了证明《诗经》的押韵战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便是“叶韵”,大概称“叶句”(叶,共“协”,战谐之意).23、叶音法:一种该当可定的注音法.昔人认为押韵不妨临时改变读音,以供战谐,不根据.24、单声:二个字的声母相共,如新颖汉语中“珍珠”,“微妙”正在先秦是单声.25、叠韵:二个字的韵母相共,韵头分歧也不妨,如新颖汉语中“光芒”.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籍里谈话里共音大概音近的字的通用战假借.大概本有其字,大概本无其字,借用共音近音字表示,二个字本本形骸分歧,意义分歧.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保守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不拼音字母,只佳找出三十六个汉字动做声母的代表,如睹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当前钻研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28、连绵字:由二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克不迭分隔的词汇,大概有单声叠韵的闭系,如玲珑、徘徊、整齐,大概不,如蜈蚣、妯娌,大概共音相沉复,如渐渐、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简单明黑,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做家不然而阐明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成为“疏”,也喊“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便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证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义.30、《十三经》:《周易》、《尚书籍》、《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秋秋左传》、《秋秋公羊传》、《秋秋谷梁传》、《论语》、《孝经》、《我俗》、《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往大概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教术语,简称“衍”,也喊“衍字”.用去指明古籍中多出了笔墨的局里.如“‘汉火以为池’,‘火’字衍”.32、脱文:校勘教术语,简称“脱”,也喊“脱字”.用去指明古籍中脱降了笔墨的局里.如“‘孔世家云:颀然而少’”“‘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真足的韵文,也有不真足的韵文.34、仄火韵:隋往陆法止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确定相近的韵不妨共用.北宋仄火刘渊,将共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裔渐为106韵,被成为仄火韵,普遍喊“诗韵”.35、仄仄;近体诗最要害的格律果素,正在诗战韵文中形成一种下矮少短相互接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阳仄、阳仄是仄声,上声、去声、进声为仄声.古代的进声当前转进其余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付句战下联的出句的仄仄典型必须是共一大类的.得黏:诗歌中分歧乎黏的准则的局里.37、对付:每联的出句战对付句必须是好同典型的.也便是对付句的仄仄对付坐.得对付:诗歌中分歧乎对付的准则的局里.38、孤仄:诗歌中除了韵足除中只剩一个仄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普遍的仄仄的句子,即该用仄声的已用仄声,该用仄声的已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付于拗句,往往用“救”,便是一个句子该用仄声的场合用了仄声,则正在本句大概者对付句的适合位子,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仄声,以便补救.合起去喊做拗救.40、对付仗:诗歌特天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共的语句相为对付仗,那是正格.其余又一种情况,只央供字里相对付即词汇类相共,不央供句法结构相共.对付仗普遍仄仄相对付.共类的词汇相对付是工对付.41、合掌:一联对付仗出句合对付句真足大概者基础共义,是诗家的大忌,喊搞“合掌”.42、流火对付:对付仗中的特殊典型.相对付的二句之间的闭系不是对付坐的,而是一个意义连贯下去,也便是道出句与对付句不是二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脱巫峡,便下襄阳背洛阳”.43、借对付:对付仗中的特殊典型.一个词汇有二种以上的意义,诗人正在诗中用的是甲义,然而是共时借用它的乙义大概丙义,去与令一词汇相对付.如“岐王宅里觅罕睹,崔九堂前几度闻”.与“觅常”本为“觅常”之意,然而又为古代丈量单位,借对付数目.44、挖词汇:词汇初称为“直子词汇”,相识音乐的词汇人依照乐谱的音律节拍去写词汇,称为挖词汇大概倚声. 45、词汇调:本指写词汇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汇调的做品的句法合仄仄分别加以综合,进而建坐的百般词汇调的仄仄要领.46、杂剧:一种戴科(动做)黑(道黑)的歌剧,唱词汇往往是剧经纪唱.惟有套数,不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合,齐剧常常四合,奇我加上一个楔子.集直:不是戏剧,不科黑,与词汇的本量相近.47、小令:集直的一种,等于一尾单调的词汇.套数:由二个以上的共一宫调的直子依照一定准则连缀起去的套直.48、赘韵:直中不必用韵的场合用韵.49、衬字:直律中正在确定的字数除中所增加的字,大概者加正在句尾,大概者加正在句中,然而不克不迭加正在句尾.。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六~十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六~十八)](https://img.taocdn.com/s3/m/2a56a43143323968011c92a5.png)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十六~十八)[一、二册完毕]通论(十六)1、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威望”在先秦反而不是双声;“栗烈”古今都是双声。
2、叠韵:两个字的韵相同(韵头不同也算叠韵),如现代汉语中“光芒”;“芣苢”在上古是叠韵;“知识”在上古却不是;“辗转”古今都是。
3、三十六字母:按传统说法,有所谓三十六字母,字母实际上就是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
这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而上古的声母系统,据初步研究共有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
(参见附录四)4、双声叠韵和上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关系。
上古汉语里的双音词很少,而其中,除了叠音词(如“夭夭”)之外,不少双音词的两个音节有双声叠韵的关系。
这些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
古人称之为“连绵字”。
连绵字也有不属于双声叠韵的,但绝大多数属于双声叠韵。
5、双声叠韵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A、形容词性的连绵字:a、双声:觱发、缤纷、容与、憔悴、滑稽、便嬖b、叠韵:虺隤、窈纠、觳觫c、双声兼叠韵:辗转B、名词性的连绵字:a、双声:蟋蟀、蝃蝀、伊威b、叠韵:芣苢、仓庚、鎡基C、AB是纯粹的双音词。
此外,还有一些经常用在一起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也往往有双声叠韵的关系(有的非常接近连绵字,有的只能算两个词):a、双声:玄黄、洒埽、亲戚、妻妾、肯綮b、叠韵:涕泗、刚强D、利用连绵字和双声叠韵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
达到回环反复的效果。
6、注意:双声叠韵的分析是和语音系统的描写相联系的。
前人对上古声母和韵部的分合,看法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分析某些字是否双声叠韵时,看法也就不完全一致。
7、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
![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https://img.taocdn.com/s3/m/f534f7a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9.png)
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通论(二十四)古书的句读古书一般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
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
《说文解字》说:“、(zhǔ),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有人认为这就是句读(dòu)的“读”的本字(注:见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叙论》。
)。
前人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在句终的地方,点在字的旁边。
后来用圈号作为句终的标志。
古代又有一个“ (jué)”字,《说文解字》说:“ ,钩识也。
”这也是古人读书时所用的句读标志(注:王筠说这是分章所用的标志(见《说文句读》)。
)。
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因为明辨句读是读懂古书的起点。
假使断句没有错误,也就可以证明对古书有了初步的了解。
所以《礼记·学记》说:“一年视离经辨志。
”这就是说,小孩读书一年以后,要考查“离经辨志”,所谓“离经”,就是句读经典的能力。
当然,能点句无误,还不能说就是完全了解了;但是,反过来说,如果点句有误,那就一定是对古书某些词句没有读懂。
现存的古书,经过标点的只是一小部分。
我们要具备阅读古书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句读的能力。
在阅读古书时怎样才能不断错句,不用错标点呢?这先要研究错误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注:在分类之中,有跨类的情况,不一一说明。
):一是意义不明,二是语法不明,三是音韵不明。
下面分别加以讨论(讨论以断句为主,也涉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意义不明词和句子的意义有未了解清楚的地方,这是弄错句读最主要的原因。
不明词义,不通文理,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知出典等,都容易导致句读错误。
1.不明词义,不通文理有时是不明了一个单音词的意义,有时是不明了一个复音词的意义,有时是把甲义误认为乙义。
这些情况都会把句子断错。
有时,读者并不是不明词义,而是不能把上下文连贯起来,不能串讲;读时不求甚解,不从上下文仔细体会古人的用意,也可以说是不通文理。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第一部分)ppt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第一部分)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7c32ffe2bd960591c67767.png)
王引之《字典考證》;1981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康 熙字典音讀訂誤》。
《中華大字典》
• 陸費逵、歐陽溥存主編,中華書局 1915年出版。
• 收字48000多個,按部首排列,收錄 了一些近代方言字和翻譯用的新字 。
《經籍纂詁》
清阮元主編,出版于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這 是一部專門收集唐代以前各種古書注解的字典。
劉邦於公元前206年重新統一天下,建立漢王朝,中原一帶各民 族的共同語始稱漢語。
古代漢語可歸納為兩個系統:文言(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 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和古白話 (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語言)。《古代汉语》课程的 學習重點是文言,尤其是先秦語言巨匠們在以當時口語為基础而加 工成的文學語言。
它在編排上用的是韻母排列法,按平水韻106韻編次 被釋的字;以一韻為一卷,全書106卷。每字之下,羅列 唐以前各種古書注解對這個字的解釋。
常用的中小型字典辭書
1、《新華字典》 2、《現代漢語詞典》 3、《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4、《王力古漢語字典》
新華字典
《新華字典》是新華辭書社編纂的 ,主持其事的是魏建功。它也適當收錄 了古代文獻中的詞彙,以及歷史上的外 來語。本書注音釋義都用新的方法,對 古漢語的詞的解釋,都用現代口語以及 被現代口語吸收了的文言詞語,因此對 我們學習古代漢語也有一些幫助。
鄭伯克段于鄢
題解:
伯 :春秋五等爵,公侯伯子男。鄭,伯爵,故稱鄭伯。 在實際敍述中,侯、伯亦常稱公。
克:根據《左傳》的記載是“戰勝”的意思。 于: 介詞,引進處所。 “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縣。
說文解字的解讀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https://img.taocdn.com/s3/m/4631fff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e.png)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怎样查字典辞书(1)按音序排列。
按拼音字母次序怕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序,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2)按部首和壁画排列。
(3)按编码排列。
四角号码检字法(一)《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按部首排列,分为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乙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笔画少的部首排在前面,同部首的字再按笔画数目排列。
“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未,六在未申七仔酉,八九戌部余亥存。
”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
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有时也有古注,很少有编者自己的见解。
道光七年(1827年),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它的引述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共八类五千九百多条。
《中华大字典》是由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用部首排列,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
全书在体例方面,注音主要采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释义也比较简单,并采用了一些清人的训诂研究成果。
(二)《辞源》《辞海》《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编写者有陆尔奎、方毅等五十多人。
这是一部与词语为主,兼顾便可常识的大辞书。
这部书用的是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和词组,先释单字,再释复音字。
单字先注音,后释义。
注音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切。
释义基本上是先说明词义和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
“社”,“(一)土地神主也”是第一个释义,“(诗)以社以方”是引得《诗经》中的话作例证,“{疏}以后的话是唐代孔颖达对《诗经》”这句话的解释。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識(一)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識(一)](https://img.taocdn.com/s3/m/85fcbf2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4.png)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識(一)古漢語通論(十九)古代文化常識(一)古代文化常識(一)天文,曆法,樂律(一)天文在上古時代,人們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認為整個宇宙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
在上古文獻裏,天和帝常常成為同義詞。
古人又認為各種自然現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們把它們人格化了,並賦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風師謂之飛廉,雨師謂之荓翳(屏翳),雲師謂之豐隆,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注:這裏是舉例性質,見《廣雅·釋天》。
),等等,就是這種觀念的反映。
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名字,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詩歌辭賦中的辭藻。
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生活的國家之一,農業生產要求有準確的農事季節,所以古人觀測天象非常精勤,這就促進了古代天文知識的發展。
根據現有可信的史料來看,殷商時代的甲骨刻辭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尚書》《詩經》《春秋》《左傳》《國語》《爾雅》等書有許多關於星宿的敍述和豐富的天象記錄,《史記》有《天官書》,《漢書》有《天文志》。
我們可以說遠在漢代我國的天文知識就已經相當豐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識也相當普及。
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說: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
“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
“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
“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
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注:見《日知錄》卷三十“天文”條。
“七月流火”見《詩經·豳風·七月》,“三星在戶”見《詩經·唐風·綢繆》,“月離於畢”見《詩經·小雅·漸漸之石》,“龍尾伏辰”見《左傳僖公五年》。
)。
我們現在學習古代漢語當然不是系統學習我國古代的天文學,但是瞭解古書中一些常見的天文基本概念,對於提高閱讀古書能力無疑是有幫助的。
現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別加以敍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來稱為七政或七曜。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https://img.taocdn.com/s3/m/18830db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2.png)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天文,历法,乐律(一)天文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
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
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义和,月御谓之望舒(注:这里是举例性质,见《广雅·释天》。
),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
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於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
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
“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
“月离於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注:见《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
“七月流火”见《诗经·豳风·七月》,“三星在户”见《诗经·唐风·绸缪》,“月离於毕”见《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年》。
)。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於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经6h48′
天狼星
北极星图读法
正持时,这张图 所反映的是春分 这一天的正午十 二点,北天极附 近的星象(虽然 这时我们看不见 星星)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张图应按逆时 针方向旋转,以 与星象对应
这是春分这一天 的23时的星象, 我们可以看到北 斗星的杓柄几乎 指向正东。
北斗
因为夏至时太阳从 春分时的0h移动到 了6h,所以相应的, 夏至那一天23时的 星象也应该差6 (90°),也就是 这幅图的样子。 该图中北斗星的杓 柄指向南方。
中低纬度天文图读法
在中低纬度 的天文图上 可见黄道与 天赤道有两 处交叉,分 别是春分点 和秋分点。 春分这一天 太阳运行到 春分点,该 日正午,赤 经0h线为天 子午圈,处 在正南天
太 阳 位 置
从这一天中午的12 时到傍晚18时天球 旋转90°,也即赤 经时角6h,因此当 18时太阳落下地平 线,赤经6h线为子 午圈,对象正南。 这时太阳刚落山, 天空还亮,看不清 星光。再过24-48分 钟,等天球再旋转 6°-12°(这段时 间叫做“朦影”) 就可以看到星星了。 从图上可以看到, 赤经6h再加48′左右, 赤纬-18°左右有全 天最亮的一颗恒星
天 球
人们观天时从视觉上看天是圆形的,天上的星体与我们的
距离是相等的,就像贴在这个球体上一样,这个人们想象中的 球就是天球。
特点: 1、与直观感觉相符的科学抽象 2、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只反映天体视方 向的投影 3、天球上任意两天体的距离用其角距表 示 4、地面上两平行方向指向天球同一点 (因为他们天球半径无穷大,相对的地 面两点距离无穷小,两条平行线等于一 条线) 5、任意点为球心(与上条同理)
是蓝 这 春圈 是 分是 从 点天 天 变极 球 化变 外 的化 观 轨的 察 道轨 到 道的 红岁 圈差 ,
春分点在过去6000年内的移 动
由于岁差的存在,导致春分点沿黄道自东向西运行,大约每71.6年 运行1°,运行的方向正好与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方向相反。因此我 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与太阳运行有关的天象,大约每过70年晚1天。 本教材的星图是根据《仪象考成》及《仪象考成续编》制作的。 《仪象考成续编》以1844年冬至为星表历元,与今天相差超过160 年,因此用此图观测天象,有大约2.5°的误差。《中国大百科全 书· 天文学卷》(第一版)后附的星图是天文学家伊世同根据二十 世纪七十年代的观测绘制的,和今天相差0.5°左右,更准确一些。
由于有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两个周期,所 以星图上的经度时角t(赤纬度)有两种意义: 对于周日视运动来说24时就是24小时;对于周 年视运动来说,24时对应的就是二十四个节气, 也就是一年,每两个小时是两个节气,对应的 是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如果将时角换算成赤经度数,则是:对于周日 视运动来说每小时相当于15°;对于周年视运 动来说每天大约相当于1°,每月大约30°。
二十八宿:
黄道附近的二十八个区域
四象:将二十八宿分成四组,每组七宿,
分别与四个地平方位、四种颜色相匹配。 东方苍龙,青色: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黑色: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白色: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 红色:井、鬼、柳、星、张、翼、轸;
二十八宿的范围有大有小,最大的为井宿,赤经跨度约 为330,而最小的觜宿和鬼宿,仅有20 – 30 。
太阳躔次的观测方法:中星观测
躔次,是古人对太阳在天球上所在位置的称呼 因为阳光的遮蔽,人们白天看不到星星,与太 阳躔次前后一定距离(比如前后15°)的星星, 可以在太阳升起前和落山后看到,但正处于太 阳躔次的星星是看不到的。 因此古人观测太阳躔次,进而测定黄道的办法 是观测晨、昏、夜半中星。 中星,是某一时刻经过子午圈(正南)的恒星。 古人观测固定日期晨、昏、夜半中星再减去一 定的度数(如夜半中星度数减去180°或12h) 就可以得出太阳的赤经位置,再结合测得的赤 纬数值(太阳高度)就算出了太阳的躔次。
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地球的自转 →天体的周日视 运动 →太阳自东向西 在周日平行圈上 每日运行一周 →所有天体的东 升西落。
不同纬度处的天体视运动:
1、极区 在地球的南、北 极地区看到所有天 体都平行于地平圈 做圆运动 2、赤道地区 3、中纬度地区 在地球赤道地区 看到所有天体都垂 直于平面做圆运动
七月流火,是指夏历七月时(今公历约八月) 的黄昏,心宿二(即大火星)出现在南天偏西 的方向。 龙尾伏辰,是指太阳的躔次在尾宿。“其九月 十月之交乎”是说这个天象出现在夏历九十月 之交(公历约十月十一月间) 读图(中低纬度星图)可知,今天的八月末即 夏历七月,大火星就是昏中星,偏西。如果是 公元前1000年,那么夏历七月大火星在子午圈 偏西10°至40°,就是“七月流火”了。而今 天的龙尾伏辰的天象出现在公历十二月上、中 旬,夏历约十一月上、中旬,如果是公元前 600年则应该再早三十八九天,正是九十月之 交。
星空区域的划分
星座:
为了认星方便,人们用假想的线条将 亮星连接起来,构成各种各样的图形, 或人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图 形连同它们所在的天空区域,中国称之 星官(教材星图用黑色标志),西方叫 做星座(教材星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北天极及附近的三个较大天区 紫微垣:(中垣)天北极周围天区 太微垣:(上垣)包括紫微垣与二十八 宿之间的狮子座、后发座、室女座、猎 犬座等天区。 天市垣:(下垣)包括蛇夫座、巨蛇座、 天鹰座、武仙座、北冕座等天区。
在中纬地区看到的 天体的周日视动
永不上升与永不下落天体
1、永不下落天体: δ≥(900-φ)(恒 显圈)φ为观测者所 在纬度值,如观测者 在北纬250 则 δ≥750 永不上升天体: δ≤-(900-φ) (恒隐圈) 2、地理纬度越高,这类 天体越多: 极区:各半; 赤道:无
这是北天恒星周 日视运动的照片。 每条弧线都是一颗 恒星穿过夜空的轨 迹。图(a)的暴光 时间约为1小时, 图(b)约为5小时。
星图的坐标体系
测量天球的常用坐标体系有赤道坐标系 和黄道坐标系等 一般的星图使用的是赤道坐标系 赤道坐标系的经纬度用赤经、赤纬来表 示,教材所配星图上的纬度就是赤纬度。 赤经度也经常用时角来表示,因为天球 的运动速率是恒定的,两个相差固定经 度角的星体,通过子午圈的时间差也是 固定的。
星图上的时角t(赤经度)的意义
天极、天赤道、子午圈:
天极:过天球中心做一与 地球自转轴平行的直线 (天轴),它与天球相 交的两点为天极。是南 北极在天球的投影。 天赤道:过天球中心做一 与天轴垂直的平面(天 赤道面),它与天球相 交的大圆为天赤道。是 赤道在天球的投影。 天子午圈:过天极和天顶 (观测者头顶)的大圆。 是经过观测者的经线在 天球的投影。因为太阳 在每天的午时(白天正 午在中天)和子时(夜 半子时在天球另一面中 天)经过该线而得名。
岁差和古今天象的不同
《诗经· 豳风· 七月》里面讲到“七月流火” 《左传· 僖公五年》中提到“龙尾伏辰” 并说“其九月十月之交乎”都不是今天 能看到的天象。 古今天象的这种不同是岁差导致的。
多今 的天 是的 一人 种们 情仰 怀望 星 空 更
太阳和月亮对地球 的引力干扰了地球 的自转,使地球的 自转轴发生周期性 的偏移。(陀螺的 转动也有同样现象) 因为天球上的坐标 是地球经纬度的投 影,所以天球上的 天极、赤道、分至 点也都有周期性的 变化,这个周期大 约是25,771.5年。 粗略地算一下大约 70年1°,1000年 14°
b图中最大的圆 圈就是恒显圈。
天体的周年视运动
地球的公转 →天体的周年视运动 →太阳自西向东在黄道上每年运 行一周 →造成四季星空的不同。
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轨迹:黄 道(将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连 缀起来即可得到) 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当太阳位于: 春分点时:(3月21日) (赤经)α=0h (赤纬)δ=00 夏至点时:(6月22日) α=6h δ=23.50 秋分点时:(9月23日) α=12h δ=00 冬至点时:(12月22日) α=18h δ=-23.50
古人观象的主要目的是 定朔闰、卜吉凶 他们不关心天象的本质 只关心天象的时间和位 置,他们观用浑仪 浑仪最基本的结构成分 是子午环、赤道环、四 游仪和窥管 子午环和赤道环上有刻 度,四游仪上下左右可 以滑动,以调节窥管的 指向。通过窥管看到某 星后就可以从赤道环和 子午环上读出经纬度, 再结合时间古人就可以 精确度量天象了
北 斗
注意:上图中杓柄指向上方,和一般地 图不同,这里的上方不是北方,而是南 方,因为它和北天极的方向相反。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 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 天下皆冬。 (《鹖冠子· 环流》)北斗星 的斗柄在四季指向不同方向。由于岁差 的存在,在古代的不同时期,斗柄指向 以上各方向的时间比起现在的23时还要 不同程度地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