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10.30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科学教研活动听课笔记单(3篇)

科学教研活动听课笔记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四、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2. 评课环节3. 专题讲座五、听课笔记一、听课环节1. 课题:《植物的根》2. 教师姓名:张老师3. 课堂基本情况:本节课主要围绕“植物的根”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土壤的关系。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 课堂亮点:(1)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张老师从导入、新课讲解、实验操作、总结归纳等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点。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实验操作规范。

在实验环节,张老师亲自示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操作。

5. 课堂不足:(1)课堂时间分配不均。

部分环节讲解时间过长,导致其他环节时间不足。

(2)课堂评价方式单一。

主要采用口头评价,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二、评课环节1. 评课教师姓名:李老师2. 评课内容: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全面评价,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氛围良好,但同时也指出了课堂时间分配不均、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三、专题讲座1. 专题讲座主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2. 讲座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加强实验操作。

实验是科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多样化评价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效果。

四、个人反思1. 本节课的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科目:小学科学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教师:XXX老师班级:XX班课堂记录:1. 教师介绍了今天课程的主题是“生态系统”,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联想到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单位。

4. 教师提出了几个生态系统的例子,例如森林、河流和湖泊等,并解释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在这些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5. 教师展示了一段视频,介绍了食物链的概念和原理。

学生们通过观察视频中的生物间的捕食关系,理解了食物链的概念。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角色为主题,创作一幅图画来展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7. 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展示了他们对生态系统理解的深度和创造力。

8.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并简要解释了其中的关系。

9. 教师总结了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了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课堂反思:1. 教师在课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教师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

3. 教师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讲解的比较生动易懂,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4. 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简要的点评,激励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关注和思考。

以上是今天小学科学课的课堂记录和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科学听课记录

初中科学听课记录

初中科学听课记录第一堂课:化学基础知识日期:2021年10月1日主讲教师:王老师课程内容- 简要介绍了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讲解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给出了实例- 解释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讲述了常见的化学符号和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个人收获- 加深了对化学的认识,明确了化学的概念和作用- 研究了如何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并能够通过实例进行简单判断- 熟悉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并能够阅读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掌握了常见化学符号和周期表的使用方法,能够查找元素的基本信息第二堂课:物理基础知识日期:2021年10月5日主讲教师:李老师课程内容- 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讲解了物理中的常见单位和测量方法- 介绍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应用- 解释了力、能量和功的概念及其关系个人收获- 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对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掌握了物理中的常见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物理量换算和测量- 研究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通过应用题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理解了力、能量和功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到它们在物理中的重要性第三堂课:生物基础知识日期:2021年10月10日主讲教师:张老师课程内容- 介绍了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讲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介绍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分类方法- 解释了遗传和进化的基本概念,并给出了实例个人收获- 对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生物学在解释生命现象中的重要性- 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白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研究了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分类方法,能够简单区分不同类型的生物- 理解了遗传和进化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了解了它们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总结与感想通过听课,我对化学、物理和生物的基础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些知识为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科学打下了基础,也增长了我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科学听课记录

教科版科学听课记录

教科版科学听课记录《教科版科学听课记录》“叮铃铃……”上课铃响啦,这节是科学课,我满心期待地坐在座位上,准备开启奇妙的科学之旅。

老师走进教室,脸上带着微笑,手里拿着一堆实验器材。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探索有趣的科学世界!”老师的声音清脆响亮,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这节课讲的是“物体的沉浮”。

老师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透明水槽,然后把一个小木块轻轻地放进水里。

“你们说,这小木块会怎么样?”老师笑着问我们。

“会浮起来!”大家齐声回答。

果然,小木块晃晃悠悠地浮在了水面上。

老师又拿出一块小铁块,“那这个铁块呢?”我们都犹豫了,有的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不一定。

当老师把铁块放进水里时,“咕咚”一声,铁块迅速沉到了水底。

“哇,真的沉下去啦!”同学们都惊讶地叫起来。

接着,老师让我们分组做实验,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会沉,哪些会浮。

我和同桌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啦。

我们把铅笔、橡皮、塑料尺子等等东西一个一个地放进水槽里。

“哎呀,你看,铅笔浮起来了,可是橡皮却沉下去了,这是为啥呀?”我好奇地问同桌。

同桌眨眨眼睛,说:“我也不知道,咱们再试试别的。

”就在我们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听到旁边小组的同学在争论。

“这个乒乓球肯定会浮起来!”“不一定,万一里面装了东西呢?”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把乒乓球放进水里,看到它浮起来,那个说会浮的同学得意地笑了:“怎么样,我说会浮吧!”实验做完了,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同学们,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密度有关系。

密度比水小的就会浮起来,密度比水大的就会沉下去。

这就好比一只轻飘飘的气球能在空中飞,而一块重重的石头却会掉到地上,你们能明白吗?”老师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恍然大悟。

“那要是把铁块做成船的形状,它会不会浮起来呢?”一个同学突然问道。

老师笑了笑,说:“这是个好问题,大家想想看。

”教室里安静了一会儿,突然有人喊:“会浮起来!船那么大,能装好多东西都不会沉。

”老师点点头:“对啦,铁块做成船的形状,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就大了,所以就能浮起来。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课程信息- 学校:XXX小学- 班级:一年级- 科目:科学- 日期:2022年10月10日- 教师:李老师课堂内容本次科学课主要围绕“植物生长”的主题展开。

李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示范,给学生们讲解了以下内容:1. 植物的种子: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植物的种子,并介绍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生长方式。

2. 植物的生长条件:李老师向同学们解释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包括阳光、水和空气等。

3. 植物的生长过程:李老师通过播放视频和实地考察,向同学们展示了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的过程。

4. 植物的繁殖方式:李老师详细介绍了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并举例说明了植物的传粉和结实过程。

5. 植物的作用:李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供给食物等。

学生表现在课堂上,同学们非常积极参与,他们踊跃回答问题、互相分享自己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经验。

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部分同学带来了自己照料的植物,他们向全班分享了自己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和大家交流植物照料的经验。

这种互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重要性。

教学评价李老师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示范等方式,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能够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和表达。

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总结通过本次科学课的研究,同学们对植物生长的过程、条件和繁殖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植物的实际观察和互动交流,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本次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对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课程信息- 学校:[学校名称]- 年级:[年级]- 班级:[班级]- 日期:[日期]- 科目:科学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本堂科学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鼓励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课程重点本堂课程的重点是介绍植物的各部分(根、茎、叶和花)、植物的功能(制造食物、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课堂活动-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 知识讲解:老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知识讲解:老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 实践探究:学生们分成小组,观察一盆植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实践探究:学生们分成小组,观察一盆植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意义。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堂科学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们积极参与了实践探究活动,并能准确描述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示范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知识。

---以上是小学科学听课记录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

科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科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科学听课记录及评析一、听课记录。

# (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李老师。

授课年级:三年级。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李老师一上课就拿出两盆植物,一盆长得绿油油、枝繁叶茂,另一盆则有点枯黄、没什么精神。

然后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两盆植物,有什么不一样呀?”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颜色不一样,有的说叶子多少不一样。

李老师接着问:“那你们猜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候就有同学小声说是不是因为浇水不一样,还有同学说是因为阳光。

李老师笑着说:“今天呀,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植物的生长和阳光到底有什么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太阳,然后在旁边画了一株植物。

开始讲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

老师说:“同学们,植物就像一个小工厂,阳光就像小工厂的动力源。

没有阳光这个动力源啊,植物这个小工厂就没办法生产出它生长所需要的东西啦。

植物通过叶子里的叶绿素吸收阳光,然后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自己的食物,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在讲解的过程中,李老师还时不时地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把叶绿素比作小厨师,在阳光的厨房里制作食物。

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紧紧盯着黑板上的图画。

3. 实验演示(15分钟)李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有三个透明的塑料盒子,三株差不多大小的豆芽苗,还有黑色的卡纸。

李老师把三株豆芽苗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第一个盒子侧面开了个大口子,第二个盒子侧面开了个小口子,第三个盒子完全用黑卡纸遮住,没有任何光线进入。

李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豆芽苗会有什么变化。

这第一个盒子里的豆芽苗可以晒到很多阳光,第二个盒子里的豆芽苗只能晒到一点阳光,第三个盒子里的豆芽苗完全晒不到阳光。

”老师把三个盒子放在教室的窗台边,然后对同学们说:“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来观察一下这些豆芽苗的生长情况哦。

”4. 小组讨论(10分钟)老师布置了一个讨论话题:“根据我们刚刚学的知识和这个实验,你们觉得这三株豆芽苗在几天后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呢?”同学们分成小组开始讨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科学听评课记录

科学听评课记录

科学听评课记录
介绍
本文档旨在记录我们对科学课堂进行听评的观察和评价。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教学效果,提供改进意见,并推动科学课程的发展。

以下是对一堂科学课的记录和评价。

课堂内容
本次课堂的主题是植物的生长过程。

老师通过幻灯片和展示植物样本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所需的条件。

学生们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并与老师一起讨论。

教学方法
- 幻灯片展示:老师使用幻灯片展示了植物的生长阶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解释了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变化。

- 样本展示:老师带来了植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样本的特点,辅助他们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 互动讨论:老师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这种互动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效果。

教学评价
本次课堂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参与度。

老师通过幻灯片和样本展示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相关概念。

互动讨论的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值得改进的是,老师在展示植物样本时可以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比如植物的名称和生长环境,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兴趣。

此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结论
这堂科学课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但仍
有一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改进。

通过这些记录和评价,我们可以为今后的科学课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改进方向。

科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科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26日开展了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区教研员担任评委,我校全体科学教师参加。

二、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听课本次教研活动共听课两节,分别由我校两位科学教师授课。

2. 说课评课课后,两位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

随后,区教研员和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 专题讲座区教研员针对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三、听课记录(一)第一节课:五年级《地球的形状》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树立环保意识。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地球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地球的形状,并总结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3)巩固: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教学亮点(1)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方法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掌握了地球的形状。

(二)第二节课:六年级《植物的呼吸作用》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并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原理。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一、听课记录本次听课的科目是小学科学课程,以下是对课堂的详细记录:1. 时间:[填写具体的时间]2. 主题:[填写课堂的主题或内容]3. 教师:[填写授课的教师姓名]4. 学生:[填写参与听课的学生人数]5. 教学方法:[填写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验等]6. 互动形式:[填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如提问、小组讨论等]7. 教学资源:[填写使用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实物、实验器材等]8. 教学内容:[填写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二、评议对于本次听课,我对以下方面给予评议:1. 教师教学技巧:[填写教师的教学技巧,如讲解清晰、实例讲解生动等]2. 教学互动:[填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如提问回答积极、学生参与度高等]3. 教学资源利用:[填写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4. 学生研究效果:[填写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研究效果,如理解深刻、兴趣浓厚等]5. 评价总结:[填写对本次听课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三、建议根据本次听课及评议情况,我对未来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授课水平,注重讲解的逻辑清晰性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件、实物和实验器材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5. 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四、总结通过对本次小学科学课堂的听课记录和评议,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互动形式。

然而,还有一些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本次听课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对于未来的教学和评价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上是对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科学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科学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XX小学全体科学教师主持人:李老师记录人:张老师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科学听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探讨科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提高全体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流程1. 观摩优秀课例活动伊始,全体科学教师观摩了李老师执教的《力的作用》一课。

李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课堂点评观摩课后,参与教师对李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

大家一致认为,李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是一节成功的科学课。

3. 教学研讨随后,全体教师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有效运用实验探究教学方法?(3)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4. 专家点评我校科学教研组长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教师们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活动总结本次科学听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观摩优秀课例、课堂点评和教学研讨,全体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收获: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观摩优秀课例,教师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

2. 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3. 提升了科学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后续工作1. 教师们要根据本次活动中的收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组十月份教研活动记录

科学组十月份教研活动记录

科学组十月份教研活动记录
日期:2024年10月1日
地点:学校报告厅
参与人员:科学组全体教师
活动内容:
1.交流分享教学心得
各位教师针对过去一个月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交流分享,分享了自己在科学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和教学经验。

有的教师分享了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分享了科学知识的巩固与拓展的教学策略,还有的教师分享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大家都受益匪浅,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

2.学科知识培训
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学校的科学专家为我们进行学科知识培训。

专家从科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剖析和讲解。

教师通过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难点,提高了对科学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教学资源分享
4.评课研讨
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开展了评课研讨环节。

每位教师都带来了自己设计的一堂特色课,并由其他教师进行评课和研讨。

评课过程中,大家就
课堂教学的组织、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评课研讨,教师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
了解和沟通,共同提高了教学水平。

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对科学组的教师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过交流分享、学科知识培训、教学资源分享和评课研讨等环节的开展,教
师们在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相信在今后的科学
教学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范文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范文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范文评课记录这是一堂实用、有效的公开课,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如何做,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学案切合学生实际,课件的制作非常实用。

下面是系小编带来的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第一节动物的卵(四年级)1、观察动物的卵有什么特点?2、颜色不同、形状不同,都有小点点3、为什么动物妈妈都要产卵呢?4、他们都要生宝宝5、观看视频——各种动物产卵的过程。

很美丽!青蛙、蝴蝶、小鱼、小鸡(从蛋里面出来的)、鳄鱼(从蛋里出来的)6、鸡蛋也是卵的一种。

7、回忆:鸡蛋由那几个部分组成?蛋黄、蛋清、蛋白、蛋壳8、仔细探究一番——从外部到内部9、实验提示: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仔细观察——外形、蛋壳内壁、打开的鸡蛋10、老师演示照鸡蛋的方法,照蛋壳的方法。

11、材料员领取实验器材12、请大家讲观察工具放在桌上,一起整理记录表,咱们要交流成果了。

(没有展示台?)13、最外面是蛋壳,蛋壳里面有一层膜,系带、在内面有蛋白(蛋清),蛋白的内层有蛋黄,气室在鸡蛋的大头部位,蛋壳表面有许多小孔,熟鸡蛋的中间部位颜色深一点。

(我发现有的孩子的放大镜使用方法不对),生鸡蛋蛋黄周围有像棉花一样的东西14、我只顾贴上鸡蛋的结构,忘记了贴上部位的名称,请同学们帮忙贴上去。

(第三次掌声了。

)15、发放补充资料16、你按照从外部到内部的顺序汇报你的观察结果吗?17、蛋壳那么薄,能起什么保护作用呢?用手捏一下。

18、膜防止细菌侵入,气室内有空气,给小鸡呼吸,鸡蛋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蛋白为坯胎的发育提供了养料与水分,蛋黄为坯胎提供营养,系带起稳定作用。

19、为什么鸡蛋没有一个变成小鸡呢?20、要有适当的温度,受精卵才可能变成小鸡。

21、鸡蛋的形成——小鸡的形成视频22、谈感受:好不容易来到世上的小鸡,鸡妈妈真辛苦!23、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不容易,要爱惜生命,爱惜自己。

(完整版)八年级科学听课记录

(完整版)八年级科学听课记录

(完整版)八年级科学听课记录八年级科学听课记录1. 第一堂课:物质的密度背景介绍本节课主要讲解物质的密度概念以及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

内容概要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接着,他以多个实例来说明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例如铁、铝和木材的密度。

然后,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

他给出了计算密度的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他强调了质量和体积的单位要一致,否则计算结果会有偏差。

最后,老师分发了一份实验报告表格,要求我们按照他的指导做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它们的密度。

实验过程中,老师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并指导我们正确操作测量仪器。

个人感悟通过这堂课,我对物质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通过计算密度,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质,并推断它们的性质。

我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正确读取仪器的刻度、如何准确测量体积等。

但是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很快掌握了这些技巧。

我觉得通过实际操作,我对密度的计算方法更加熟悉了,也对科学实验有了更深的认识。

2. 第二堂课:热与温度背景介绍本节课主要讲解热与温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内容概要老师首先向我们解释了温度和热的区别。

他告诉我们,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而热是能量的传递方式。

他通过比喻和实例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接着,老师讲解了温度的量纲和常用的温度计单位。

他介绍了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并给出了一些常见温度的示例。

最后,老师通过实验演示了热传导和热膨胀的现象。

他用金属棒浸入热水中,我们观察到金属棒的一端迅速变热,证明了热的传导性质。

然后,他展示了通过加热使物体膨胀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了热膨胀的原理。

个人感悟这节课让我对热和温度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理解了温度是一个衡量物体热量大小的标准,而热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方式。

实验部分让我对热传导和热膨胀有了直观的感受。

我觉得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热与温度的关系,也对热的传导和热膨胀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科学听课记录

科学听课记录

科学听课记录第一篇:科学听课记录一、导入,认识古代夜间的计时器1、现在是几点钟?你们是怎样知道现在的时间的?在钟表发明以前,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时的?2、古人晚上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时的?(根据学生回答演示教具、ppt)沙漏ppt老师做了一个,你们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水钟蜡烛钟香钟二、设计制作一个能计时5分钟的蜡烛钟(板书)1、师介绍实验记录表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完成记录表,最快完成并且方案合理的先发材料。

3、交流设计方案测1次1分钟的长度就做出5分钟的蜡烛钟,科学吗?能肯定第2个一分钟烧到的蜡烛长度同前一分钟一样长吗?测5分钟的长度,就能肯定下一个5分钟也烧掉这么多吗?谁有好办法,怎样才能更准确?测2次比测一次准确,试验更多次数会更准确。

但是上课时间有限,各组最多就试3次好吗?4、各小组调整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注意事项,师分发实验材料。

5、制作蜡烛钟,表扬做的快且精美的组。

三、进一步改进蜡烛钟1、他们组的蜡烛钟做的又快又好,可是它们计时准确吗?比一比那一组的蜡烛钟计时更准确。

各组同时点燃蜡烛,等蜡烛烧到2分钟刻度的位置,举手告诉老师并熄灭蜡烛。

给最准确的组奖励。

2、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3、怎样改进我们的蜡烛钟,使它计时更加准确?改进我们的蜡烛钟。

4、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5、改进我们的蜡烛钟。

6、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要使我们的蜡烛钟更准确,还可以进一步的改进,有兴趣的小组回去后进一步研究。

7、古人还在蜡烛钟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会报时的蜡烛钟四、设计会报时的蜡烛计时闹钟1、分组制作计时2分钟蜡烛计时闹钟2、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3、改进我们的蜡烛计时闹钟4、小组竞赛,计时2分钟,看哪组的蜡烛钟计时最准确。

五、小结1、上了这节科学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启示?2、课后,你还想研究古代夜间的计时器吗?想做一个怎样的计时器?夜间的计时器第二篇: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含点评)时间:9月18日星期四第3节听课学校: 董恒甫高中班级:高三3班课题:《归去来兮辞》教时:1 执教者:沈艳老师教学过程:一、背古诗文读背诗歌并默写二、朗读《归去来兮辞》三、品味课文1、弃官为民:心为形役、何等庆幸2、划分:归途中抵家时四、讨论鉴赏1、师:归途中作者的心情怎样?生:念切(恨、问)轻松(物)2、抵家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家园之乐:(1)家人欢聚之乐(2)室中独处之乐(3)游园忘返之乐联系高一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科学教师听课记载

科学教师听课记载

科学教师听课记载一、基本信息1. 听课教师:我呀,就是那个充满好奇的大学生,来瞅瞅科学课到底有多酷。

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老师,看起来就特别有那种知识渊博的范儿。

3. 听课时间:[具体时间],那时候阳光正好,感觉特别适合来学习科学知识。

4. 听课地点:[教室具体位置],教室里布置得还挺有科学氛围的呢。

二、课堂整体氛围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那种活跃的气氛。

同学们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望。

[教师姓名]老师还没开始讲课呢,就有同学在小声讨论今天会学啥有趣的科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1. 课题今天的课题是“神奇的植物世界”,一听就超级吸引人。

2. 内容讲解老师从植物的分类开始讲起,什么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的。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这盆花,它就是草本植物,茎比较软,而且一般长得不会特别高大。

再看教室外面那棵大树,那就是木本植物,树干很粗壮,能长好高好高呢。

”然后还拿出了一些植物的标本,给同学们传阅,一边传一边说:“大家看看这个标本,这是一片叶子的标本,能清楚地看到它的叶脉,叶脉就像我们人的血管一样,是给叶子输送营养的呢。

”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有太阳、植物、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箭头,解释说:“植物就像一个小工厂,在有阳光的时候,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氧气和有机物,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很神奇吧。

”3. 与课本的联系课本上有关于植物结构的图片和简单介绍,老师就结合课本上的图,详细地讲解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功能。

比如讲到根的时候,老师翻开课本指着图说:“同学们看,根在地下,它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老师使用了很多实物,像植物标本、盆栽植物这些,让同学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植物的样子,比光看课本上的图片生动多了。

2. 问答法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经常提问,“同学们,谁能说说还有哪些常见的草本植物呀?”然后就有好多同学举手回答,有的说小草,有的说吊兰。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第一节:动物的卵(四年级)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观察了动物的卵并记录了它们的特点。

他们还观看了视频,了解了各种动物产卵的过程。

老师演示了照鸡蛋的方法和照蛋壳的方法。

学生们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仔细观察了鸡蛋的外形、蛋壳内壁和打开的鸡蛋。

他们还研究了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最后,学生们看了鸡蛋的形成视频,谈论了生命的可贵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第二节: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六年级)在本节课中,学生们研究了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垃圾,以及如何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老师通过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们还了解了减少纸袋、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并研究了如何减少包装礼盒。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更加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环保技巧。

7.高锰酸钾溶解实验说明为了让大家了解观察结果,需要配一份《高锰酸钾实验报告》。

报告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表达:1.高锰酸钾的外观是什么样子的?2.将高锰酸钾颗粒轻轻放入水中,观察颗粒和水的变化。

3.搅拌一下,观察颗粒和水的变化。

4.轻轻搅拌,观察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5.观察整杯液体,还能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吗?描述水的状态。

请将你们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方框中,建议使用图文并茂或表格。

记录单上要求看到每个组员的笔迹,不同意见也需要记录下来。

20分钟后开始交流。

8.慢慢观察,我只能做一位实验员应该做的事情。

9.颗粒越来越小,水的颜色越来越深,最后消失,看不见,水的颜色一样了——这是溶解。

10.我的思考:在聆听“同行”的交流介绍后,我对今天的观察研究有了新的思考。

例如,像面粉、沙、能否溶解在水中?如何判断?有没有办法将消失在水中的食盐“变”出来?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教学评点:优点:1.三位老师的课非常棒!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实验、白板和黑板的结合突出了实验教学,符合“动手动脑”、“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科学实验课听评课记录

科学实验课听评课记录

科学实验课听评课记录一.基本信息听课日期:2022年10月10日听课时间:上午第二节课授课教师姓名:张伟学科/课程名称:科学实验课班级/年级:五年级二班教学主题或章节:水的性质与净化听课人员信息:听课人姓名:李华听课人职务:科学教研组长听课目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二.课堂观察记录1.教学准备:教师的教学计划清晰,对教学过程有明确的安排。

教学资源准备充分,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

2.教学过程:开始阶段,张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效果良好。

展开阶段,张老师采用了讲授、讨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讲授水的性质时,他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让学生易于理解。

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问题,张老师耐心解答。

在实验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水的净化过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结束阶段,张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归纳,布置了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师生互动:张老师与学生的交流频率适中,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反应积极。

4.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度,能够认真听讲、记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情况较好,能够相互帮助、交流。

5.课堂管理:课堂纪律良好,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张老师在课堂节奏控制上做得较好,时间分配合理,能够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6.教学技术使用:张老师有效利用了多媒体教具,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实验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水的性质与净化过程。

同时,他还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了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的使用,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支持作用。

三.教学效果评价1. 目标达成: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且适切,主要包括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和过程。

通过张老师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这些预期学习目标。

在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展示了对水的性质和净化过程的理解。

科学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科学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参与人员:科学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活动目的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讨论等形式,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我校科学教学质量。

2. 活动过程(1)听课环节本次教研活动由科学组教师杨老师执教《光的折射》一课。

杨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2)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全体科学组教师进行了评课。

首先,由杨老师进行自我反思,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实施情况。

随后,其他教师结合听课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点评。

(3)讨论环节在讨论环节,教师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 如何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如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 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六、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科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成果:(1)明确了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2)了解了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如: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3)学会了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2. 活动不足(1)部分教师对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认识不足,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2)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部分教师对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够熟练,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优秀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科学优秀听课笔记摘抄(3篇)

科学优秀听课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科学探究与创新”,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张教授主讲。

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课程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张教授首先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

他指出,科学探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2.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张教授强调了创新思维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创新思维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

创新思维不仅包括对已有知识的质疑和挑战,还包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探索和创造。

3. 科学素养的培养张教授指出,科学素养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他强调,培养科学素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科学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

4. 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教授认为,科学不仅存在于实验室,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他通过实例阐述了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健康、交通等方面,使学生们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5. 科学家的故事张教授分享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等。

他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们了解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严谨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三、课堂互动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张教授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他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以下是一些课堂互动的摘抄:1. 学生提问:“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张教授回答:“培养创新思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敢于质疑和挑战已有知识;其次,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最后,要勇于实践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