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中)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中)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中)【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①;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二;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③。

【注】①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李荃曰:“夫为客,深入则志坚,主人不能御也。

”杜牧曰:“言大凡为攻伐之道,若深入敌人之境,士卒有必死之志,其心专一,主人不能胜我也。

”吴如嵩说:“孙子关于‘九地’的为客之道主要讲了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一个是战术层面,一个是战略层面。

战术层面,孙子具体提出并阐述了‘九地’之名,‘九地’的定义以及在‘九地’作战的战术要求;战略层面,孙子从战略的高度宏观地论述了战略进攻作战的若干原则和方法。

”为客,指进入敌国,我军变由主而成为客。

②掠于饶野,三军足食:张预曰:“兵在重地,须掠粮于富饶之野,以丰吾食。

”③“谨养而勿劳”四句:张预曰:“坚壁自守,勤抚士卒,勿任以劳苦。

令气盛而力全,常为不可测度之计。

伺敌可击,则一举而克。

王翦伐荆,常用此术。

”谨,小心,谨慎。

养,保养,休整。

并,合,这里是集中、提高的意思。

积,积聚,积蓄。

运兵,指部署兵力。

【译文】凡是进入敌国,其作战原则是:深入敌境,士卒会专心作战,敌军因此就不能取胜;在富饶的原野上掠取粮草,三军就会有充足的粮食;小心保养士卒的体力而不要让他们劳累,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施展计谋,使敌人感到我方深不可测。

【原文】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①;死焉不得②?士人尽力③。

兵士甚陷则不惧④,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⑤,不得已则斗⑥。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⑦,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⑧。

【注】①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杜牧曰:“投之无所往,谓前后进退皆无所之,士以此皆求力战,虽死不北也。

”北,打了败仗往回跑。

②死焉不得: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

”张预曰:“士卒死战,安不得志?”③士人尽力:曹操曰:“在难地,心并也。

”王皙曰:“人在死地,岂不尽力?”④兵士甚陷则不惧:杜牧曰:“陷于危险,势不独死,三军同心,故不惧也。

《孙子兵法》全文十三篇解释及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十三篇解释及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十三篇解释及翻译【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翻译〗【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

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

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著作《孙子兵法》原文、译文(九地篇)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著作《孙子兵法》原文、译文(九地篇)

中国古典军事文化著作《孙子兵法》原文、译文(九地篇)《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孙子说:根据用兵的原则,战地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多种。

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作战,这种战地称为散地。

进入敌境不远的战地,称为轻地。

我先占领于我有利,敌先占领于敌有利,此为争地。

我可以前往,敌人也可以进来,此为交地。

多国交界,先得到便容易取得天下支持的,为衢地。

入敌境纵深,穿过敌境许多城邑的地方,称为重地。

山森、险阻、沼泽等大凡难行的地方,称为圮地。

进入的道路狭隘,回归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便可抗击我大部队的地方,称为围地。

迅速奋战便可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灭亡的为死地。

因而,在散地不宜交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敌若占据,不可进攻;在衢地则注意结交诸侯;在重地,则掠取资粮;在圮地则迅速通过;在围地则巧设计谋;在死地则殊死奋战。

【原文】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上)同《地形篇》一样,本篇探究的重心也是军事地形,但两篇有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战场作战的角度划分出六种地形,本篇则依据对“人情之理”的深入揣摩,从军队进入敌国的“为客之道”出发而划分出“九地”。

赵本学曰:“上篇《地形》之地,排兵布阵之地也,以宽狭险易言之。

《九地》之地,侵我所至之地也,以浅深轻重言之。

兵之所至,其地有九等,其法不同,大要皆本于人情。

善用兵者,深达人情之理,驭之以术,发之以机,则人可用而地不困。

《孙子》是篇,首序地法于前,次究人情于后,且复覆说而再申之,详悉周密,毫发无漏,其秘旨隐诀告人尽矣。

”可知本篇具有“本于人情”、“详悉周密”的特点。

本篇可以第六段开头“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后一部分对前一部分的话题,再次给予层层展开、深入论述,故而呈现出赵氏所谓“复覆说而再申之”的特点。

“九地”分别指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本篇第一段对“九地”的概念一一定义后,指出了在每种地形条件下应当采取的战术原则,即“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以上原则显然基于作者以下三种可贵认识:其一是重视士卒作战心态。

其二是凸显了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思想。

要抢先占据并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如争地、衢地,快速通过不利的地形如圮地,并要善于在不利的地形条件下扭转危局。

其三是军事斗争须辅以外交手段。

所谓“衢地则合交”,广交外援,争取同盟,以实现战略意图。

显然,在对“衢地”等地形的研究中,作者已脱离战术层面,而进入战略层面。

而这种较为宏观的战略视野,在文章其后对“为客之道”的探索中,得到了鲜明突出的呈现。

吴如嵩将本篇具有战略高度的用兵原则,依照文脉次序概括为以下八条:第一,面对强敌,必须打敌要害,一战而胜;第二,兵贵神速,攻无备,击不意;第三,投之死地,愚兵激士;第四,同舟共济,齐勇若一;第五,秘密开进,愚卒耳目;第六,威加于敌,其国可毁;第七,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第八,秘密决策,隐蔽准备。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九地篇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九地篇

文言文翻译-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

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孙子兵法第九篇的原文和翻译以及对现代的启示

孙子兵法第九篇的原文和翻译以及对现代的启示

3 因此取得胜利的军队是先有胜利的把握然后才去寻求与敌人交战
4 打败仗的军队是先冒险与敌人交战然后企求侥幸取胜
5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修明政治又遵守法令因此能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宰者
6
兵法:一是度(即估算土地的面积),二是量(即推算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数(即统计兵源的数量),四 是称(即比较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五是胜(即得出胜负的判断)
孙子兵法第九篇的原文和 翻译以及对现代的启示
-
目录
CONTENTS
1
原文
2
翻译
3
对现代的启示
2
1
原文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 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 趋战者劳,故善战者, 致人而不致于人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 无人之地也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 也;四达者,衢地也; 所过者化,所留者服, 此灭资也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 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 害之也
兵不得杂处,反兵相见, 则命无比
凡为客之道:久暴师则 国用不足,未逾险阻而 阻兵者,天阏也;时动 而天地利者顺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 之,安能动之。出其所 不趋,趋其所不意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 浅则散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 地,而不Fra bibliotek敌之败也原文
2
翻译
翻译
孙子说:凡先到战场等待敌 人的就主动安逸,后到达战 场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
3
对现代的启示
对现代的启示
1
孙子兵法第九篇《九变篇》主要讨论了如何灵 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2
其中强调了要善于变化、掌握主动权和预先做
好准备的重要性
3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译文:所以说,在“散地不宜交战,在“轻地”不要停留,在“争地”不要贸然进攻,在“交地”行军不要断绝序列,在“衢地”应结交诸侯,在“重地”要掠取粮草,遇到“圮地”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运谋设计,千方百计突围,到了“死地”就要殊死奋战,死中求生。

译文:古时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失去联系,从而不能相互呼应,主力与小部队不能相互协同配合,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级无法相统属,士卒离散而不能集中,对阵交战阵形也不整齐。

能造成有利于我的局面就打,不能造成有利于我的局面就停止行动。

译文:用兵的道理,贵在神速,趁敌人措手不及,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译文:大凡对敌国采取进攻作战,其规律是:越深入敌境,军心士气越牢固,敌人越不能战胜我军;在丰饶的田野上时,要掠取粮草,使全军得到足够的给养译文:谨慎休养战士的体力,不要使自己的士兵过于疲劳,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士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企图。

译文: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卒就只能拼死命往前冲锋,虽死也不会败退。

既然士卒宁死不退,又哪有不打胜仗的道理?士卒深陷险境反而不会恐惧,无路可走,军心就会稳固;深入敌国,我军士兵行动就轻易不敢散漫,处于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军队就会奋起战斗。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军队,不须整饬,就懂得要加强戒备;不须强求,都愿意出力;不须约束,就能团结一致,亲密协作;不用三令五申,也都会遵守纪律。

在军队中禁止搞迷信活动,以免出现不祥的预兆,引起不好的情绪。

消除士兵的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退避。

译文:因此,用缚捆马匹、深埋车轮的方法,企图防止兵卒逃亡是靠不住的。

要使部队全体士兵同心协力一齐奋勇作战,就像是一个人一样,在于平时的军政修明,领导得法;要使强弱不同的士卒都能发挥作用,就要依靠灵活运用地形。

所以,善于用兵的将帅,能使部队携手如同一个人一样服从指挥,这是因为战争使然啊!译文:统帅军队这种事,要沉着镇静而思维缜密,管理部队严整而有条理,能够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于军事行动毫无所知。

孙子兵法 九地篇 译文

孙子兵法 九地篇 译文

孙子兵法九地篇译文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第一章:计破敌1. 攻守之势:孙子兵法的第一章,介绍了攻守之势的重要性。

其中,阐述了如何选择适合的战略来敌人的防御体系。

1.1 攻势:攻势是指运用兵力,以主动推进的方式进攻敌人。

此节详细阐述了攻势的优势和适用的情境。

1.2 守势:守势是指防御自身,等待时机发动反攻的战略。

本节重点讲解了守势的利弊,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守势策略。

第二章:作战计策2.1 九变:九变指的是九种变化的模式,即地形、时间、指挥、军纪、前后、对称、用人、舆情和士气。

该节介绍了如何根据这九种变化预估敌人的行动,并采取相应的战术。

2.2 九地:九地分别是势地、逆地、连云地、重地、攻守地、凿石地、距离地、绕地和集地。

本章节详细阐述了九地的特征与应用。

2.3 五种战法:本节介绍了进攻、围攻、奇袭、掩护和遁走这五种战法的具体运用方式。

第三章:兵力布阵3.1 进攻布阵:本节详细介绍了进攻时所需的兵力布阵,包括前锋、主力、预备队等。

3.2 守势布阵:守势布阵包括城防、堡垒、哨所等。

本节阐述了如何合理布置守势,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我方部队。

第四章:军事节制4.1 内外节制:本节重点讲述了军队内部和外部的节制措施,以确保军队的纪律性和有效的指挥。

4.2 谨慎无误:谨慎无误是指军事行动中必须全力以赴,避免冲动和鲁莽。

本节介绍了如何通过训练和准备来确保军事行动的准确性。

第五章:军事智慧5.1 知己知彼:本节强调了对敌情和我方情的详细了解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了解敌人和自己,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战略和策略。

5.2 敌人的危险:本节介绍了识别和评估敌人潜在威胁的方法,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对抗敌人的威胁。

附件:- 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如需了解更多法律名词及其注释,请参考附件中的相关内容。

孙子兵法地形篇原文及译文篇

孙子兵法地形篇原文及译文篇

孙子兵法地形篇原文及译文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由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所著。

其中的“地形篇”主要讨论了六种不同的地形和相应的战术原则,强调了将领对地形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原文引用: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现代汉语翻译:孙武说:地形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通、挂、支、隘、险、远。

通地形指的是我们和敌人都可以自由进出的地方;在这种地方,我们应该先占领高地,保持粮草供应线畅通,这样战斗就有利。

挂地形是我们可以去但回来困难的地方;在这种地方,如果敌人没有准备,我们可以出击并取胜;但如果敌人有准备,我们出击不能取胜,回来又困难,那就不利了。

支地形是双方都出击不利的地方;在这种地方,即使敌人引诱我们,我们也不出击;我们应该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击一半时,我们再攻击,这样就有利。

隘地形是狭窄的地方,如果我们先占领,就要用足够的兵力控制隘口等待敌人;如果敌人先占领并且兵力充足,我们就不要进攻;如果敌人没有足够的兵力控制隘口,我们就应该迅速进攻。

险地形是险要的地方,如果我们先占领,就要选择高地等待敌人;如果敌人先占领,我们就撤退,不要进攻。

远地形是双方势均力敌,难以挑战的地方,强行战斗是不利的。

以上六点,是利用地形的原则,是将领们必须认真考虑和研究的。

本篇还讨论了军队可能失败的六种情况:走、弛、陷、崩、乱、北,这些都不是天灾,而是将领的过错。

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及翻译《孙子兵法》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孙子兵法之《九地篇》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

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孙子兵法地形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地形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地形篇原文及译文原文: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注释:- 通者:指四通八达的地形。

- 挂者:指易进难退的地形。

- 支者:指敌我双方都不便行动的地形。

- 隘者:指狭窄的山谷地形。

- 险者:指险峻的高地等地形。

- 远者:指敌我相距较远、双方势均力敌的地形。

- 高阳:地势高且向阳的地方。

- 走:指败逃。

- 弛:指纪律松弛。

- 陷:指将领强而士兵弱,导致作战失利。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黄觉收集于2011-12-20一、始计篇 2二、作战篇 5三、谋攻篇 8四、军形篇 11五、兵势篇 14六、虚实篇 17七、军争篇 21八、九变篇 25九、行军篇 27十、地形篇 32十一、九地篇 36十二、火攻篇 44十三、用间篇 47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孙子兵法九地篇和译文

孙子兵法九地篇和译文

孙子兵法九地篇和译文以下是《孙子兵法·九地篇》的部分原文及译文: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孙子说:打仗用兵的方法啊,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在自己本国打仗的地方,那叫散地。

进入别人的地盘但不深的地方,就是轻地。

我方得到有好处,敌方得到也有好处的地方,这就是争地。

我军能去,敌军也能来的地方,那叫交地。

几个诸侯的地盘交界的地方,谁先到谁就能得到天下众多支持的,这叫衢地。

进入敌人地盘很深,背后有很多城邑的,那是重地。

走在山林、险阻、沼泽这些难走的路的地方,都是圮地。

进去的路狭窄,回来的路迂回,敌人少也能攻击我方大军的,这是围地。

迅速作战就能活下来,不迅速作战就得死的,那就是死地。

所以在散地就不要作战,在轻地就不要停留,在争地就不要进攻,在交地就不能让联系断绝,在衢地就要结交诸侯,在重地就要掠夺物资,在圮地就要迅速通过,在围地就要想计谋,在死地就得拼命作战。

这篇《孙子兵法·九地篇》可是孙武老爷子留下来的大智慧。

他把打仗的地形分析得那叫一个透彻,告诉咱在不同的地方得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可不能瞎来。

你想想,要是咱在散地瞎打,那不就亏大了嘛。

还有那争地,本来两边都想要,咱要是硬攻,说不定就吃大亏啦。

再说说死地,都到这份上了,不拼命可就完犊子啦。

孙武老爷子这一套一套的,就是为了让咱在战场上能更机灵,少犯错,多打胜仗。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

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战法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使人 们无法识破机关;驻军常换地方,故意迂 回行进,使人们无法推测其行军意图;主 帅授给军队任务,要象登高而抽去梯子一 样,使他们进而不能退。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 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 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 将帅布置军队任务 其梯。
凡是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深入敌 境则专心一致,使敌方不能战胜;在丰 饶的田野上掠取粮草,使全军得到足够 的给养;注意保养士兵的体力,不要过 于疲劳,提高士气,集中力量。

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 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 得,士人尽力。
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
判断我军的企图。把部队放在无路可走 的地方,拼死也不会败退,士卒死都不 怕,上下也就能尽力而战了。
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 践,实行。墨,墨线。 不与敌人 变化而变化,以此决定军事行动。 战事。 实行计划依敌变而变 约期交战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 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因此,战争之前要象处女那样沉静, 使敌人松懈防备,暴露弱点,战争展开 之后,要象脱逃的野兔一样迅速行动,
使敌人措手不及,来不及抵抗。
可以结交周围诸侯取得多助的地区,叫
做“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 为“重地”。行山林、险阻、 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 • 地。
深入敌境,背后有很多敌人城邑的地
区,叫做“重地”。山岭、森林、险要、
阻塞、水网、湖沼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 做“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 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 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 • 者,为“死地”。
• 不怕死,不是士兵们都不想活。当作战 命令颁发的时候,士兵们坐着的泪湿衣襟, 躺着的泪流满面。把他们投到除了向前拼命 再无路可走的地方,士卒就会象专诸和曹刿 一样的勇敢了。

《孙子兵法》九地篇(1)

《孙子兵法》九地篇(1)

《孙子兵法》九地篇(1)本篇中作者将作战地域划分了九种不同的类型,并针对不同地域特点而提出用兵的原则。

与上一篇的地形篇相比,地形篇所述主要体现在地形对战术层面,如排兵布阵的影响,而本篇中的“地”更多地侧重于其对军队精神层面以及战略角度考虑所存在的影响。

【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qú】地,有重地,有圮【pǐ】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译文】孙子说:按照用兵的法则,军事地理可分为有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和死地九种。

其中,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之地,称为散地。

在敌国边境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称为轻地。

敌我双方谁得到对谁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

敌我双方都可以前往的地区,叫做交地。

周围有多个诸侯国相毗邻,谁先到谁就可以获得其他诸侯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

深入到敌国腹地,背后有敌人众多城池的地区,叫做重地。

类似于山林、险阻以及沼泽等这样难以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

军队可以用来行军的道路狭窄,退路迂回且遥远,敌军可以用少击多的地区,叫做围地。

快速行动才能生存,否则易遭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

【注析】衢【qú】原义为四通八达的道路;圮【pǐ】本义为毁;塌坏,坍塌。

此段落孙武只是将战地分为了九种,虽然给了各自的定义,但并未统一对其进行划分的标准。

也就是说,作者虽未说明,但他的这种划分,不是按照同一标准进行的。

这也就意味着从逻辑学角度来看,他的划分并不严密,其不足之处在于因此所造成的在实际运用之时,会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存在两个或多个属概念间的交叉,如既是圮地,又是围地等。

孙子兵法第九篇原文及译文注释

孙子兵法第九篇原文及译文注释

孙子兵法第九篇《九地》原文: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水无常形,攻必随,战无常势,攻必制。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月无常行,军无常陈,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人皆以形胜,天兵以无形胜,以无形遇敌,乃至无形无影,无形无形,故我能以无形制敌。

故善能为奇者,非以人之难能也,故能。

故其战隔题而欲取之,必益远而无还路,其备穷也,其形不可知,夫利定,敌必守常,吾能尽之。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驱人而不可驱于人,此之谓用人之力。

故善战者,诡之犹诈也,其用诡而为诈也,故能不为人知而取之。

孙子兵法第九篇《九地》译文注释:1. 孙子在这一篇中强调了战争中正合和奇胜的原则,指出善战者能够以不可胜之势取胜,但却不能使敌方必然被战胜。

2. 孙子比较兵法和水的形象,认为兵法要避实击虚,如水避高趋下一样。

兵形随敌变化,攻必随,战势无常,攻必制。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的人,被称之为“神”。

3. 孙子认为普通人以形胜,天兵则以无形胜,能以无形对敌,甚至无形无影,故能以无形制敌。

所以善于奇术的人,并非因为人人难以为也。

4. 在战争中,领导者若果想取胜,就必须设法使敌人备受困扰、备受难以预料,且防备岗位不容易被对方察觉。

5. 善于斗争的人,借力使人而不受制于他人,能够激励他人而不被他人所操纵,这就是善用人力之道。

善于作战的人就要像诡计一样的聪明,并善于利用谎言欺骗敌人,这样就能不被敌人察觉地取胜。

总结:《孙子兵法》第九篇中,孙子强调了正合和奇胜的原则,指出兵形象水,形势无常,善于变化的人被称之为“神”,而普通人则以形胜。

善于斗争的人应该善用诡计和谎言,不被敌人所察觉地取得胜利。

这些原则深刻而又富有智慧,不仅可以应用于战争之中,还可以引申至生活和工作中。

在《孙子兵法》第九篇中,孙子提出了正合和奇胜的战争原则。

九地篇 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九地篇 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

九地篇第十一-孙子兵法全文【带译文】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

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孙子兵法》九变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九变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九变篇原文及翻译《孙子兵法》九变篇原文作者:孙武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孙子说:凡是用兵的法则,主将受领国君的命令,征集兵员编成军队,在“圮地”上不要驻止,在“衢地”上应结交诸侯,在“绝地”上不可停留,遇到“围地”要巧出奇谋,陷入“死地”就要殊死奋战。

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不宜攻击,有的城邑不宜攻占,有的地方不宜争夺,不合乎上述“九变”的,即使是国君的命令,也可以不执行。

所以,将帅能通晓九变好处的,就懂得用兵了,将帅不通晓九变好处的,虽然知道地形情况,也不能得地利。

指挥军队而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总是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

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可以避免。

能使诸侯屈服的,是用诸侯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胁它;能役使诸候的,是用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能使诸侯归附的,是用利益去引诱它。

所以用兵的法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打,而要依靠自己严阵以待,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充足力量和办法。

将帅有五种致命弱点: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诱杀;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俘虏;急躁易怒,一触即跳,就可能受敌凌辱而妄动;廉洁而爱好名声,过于自尊,就可能被敌侮辱而失去理智;溺爱民众,就可能被敌烦扰而陷于被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九地篇原文及翻译作者:孙武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

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

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

偃卧者涕交颐。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

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孙子说:按用兵的规律,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类。

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与敌作战,这样的地区叫做散地;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敌我和其它诸侯国接壤的地区,先到就可以结交诸侯国并取得多数支援的,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越过许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道路难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入的道路狭隘,退出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能击败我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则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叫做死地。

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可停留;遇争地应先敌占领,如敌人已先占领,不可强攻;在交地,军队部署应互相连接,防敌阻绝;在衢地则应结交邻国;在重地则应夺取物资,就地补给;在圮地则应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则应巧设奇谋;在死地要迅猛奋战,死里求生。

古时善于指挥打仗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后部队无法相顾及,主力与小部队不能相依靠,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隔断,不能收拢,士卒溃散,不能聚集,即使聚集也很不整齐。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要坚持有利就行动,不利就停止的原则。

试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阵势齐整地向我进攻,该如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之处,这样,敌人就会被迫听任我的摆布了。

”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凡是进入敌国作战的原则:深入敌境则军心专一,敌军无法胜我;在富饶地区夺取粮秣,使全军得到充足的给养;注意保养士卒的体力,勿使疲劳,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揣测我之企图。

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死也不会败退;既然士卒死都不怕,就会尽力作战了。

士卒深陷危地,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能稳固;拂人敌国,军心就不会涣散;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

因此,这样的军队不待修整,都懂得戒备,不待筑励,都会竭尽全力战斗,不待约束,都能亲近相助,不待申令,都会信守纪律。

禁止迷信,消除部队的疑虑,即使战死也不退避。

我军士卒舍弃多余的财物,并不是厌恶财物;不怕牺牲生命,并不是他们不想长寿。

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卒们坐着的泪水沾湿了衣襟,躺着的则泪流面颊。

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曹刿那样的勇敢了。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

所谓“率然”,乃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部,头尾都来救应。

试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

”吴国人与越国人虽然互相仇视,可是,当他们同船渡河时,如遇大风,也能互相救援,犹如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

因此,想用系住马匹、埋起车轮的办法来稳定军队,那是靠不住的。

要使全军齐心奋勇,在于组织指挥得法;要使强弱都能各尽其力,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提挚三军就像使用一人那样容易,这是由于把士卒置于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

统率军队这种事情,要镇静以求深思,严正而有条理。

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战法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使人们不能识破;驻军常改变驻地,进军迂回绕道,使人们无法推断行动意图。

将帅赋予军队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

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土,要像击发弯机射出箭一样,使其一往直前。

烧掉船只,砸烂军锅,表示必死决心;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

聚集全军上卒,投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他们拚死奋战,这便是将军的责任。

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适应情况,伸缩进返,掌握士卒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

这些,都是将帅不能不认真考察和仔细研究的。

深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境越深,士卒就越专心一致,进入得浅,士卒就容易逃散。

离开本国,越过邻国进入敌国作战的地区,叫做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衢地;进入敌境深的地区叫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地区叫轻地;后险前狭的地区叫围地;无处可走的地区叫死地。

因此,在散地,我就要使军队专心一致;在轻地,我就要使部队相连接;遇争地,就要迅速前出到它的后面;逢交地,我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就要巩固与诸侯国的结盟;人重地,就要保证军队粮食的不断供应;经纪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显示死战的决心。

士卒的心理状态,被包围就会协力抵御,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陷于危险的境地,就会听从指挥。

不了解列国诸侯计谋的,不能与它们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的,不能得地利。

对于“九地”的利害,有一样不了解,就不能算是霸王的军队。

霸王的军队,攻伐大国,可使其军民来不及动员、集聚;威力加在敌人头上,可使其无法与别国结交。

因此,不必争着和别的诸侯国结交,也不必在别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权势,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威力加之于敌,就可以拔取其城邑,毁灭其国家。

施行超出法定的奖赏,颁发打破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之众加同使唤一个人一样。

驱使士卒执行任务,而不告诉他们意图;只告知他们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诉他们有什么危害。

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后才能得生。

士卒陷于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力争胜利。

所以,指挥作战,在于假装顺从敌人意图,一旦有机可乘,便集中兵力指向敌人一点。

这样,即使长驱千里,也可擒杀敌将。

这就是所谓巧妙能成大事的意思。

因此,当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庙堂上反复计议,研究决定作战大计。

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机而入。

首先要夺取敌人最关紧要的地方,而不要同敌人约期交战。

实施计划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以求战争的胜利。

所以,战争开始要像处女一样沉静,不露声色,使敌放松戒备,战争展开之后,要像脱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