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验证课件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CADPPT课件.ppt

寄存器,处理器、子系统,CPU、存储器 行为域:微分方程,布尔方程,RTL描述,
算法描述、系统描述 物理域:掩膜单元,标准单元,宏单元,模
块,芯片
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中典型的Y型图 设计域:电路级,逻辑级,寄存器传输级,
算法级,系统级
半定制设计方法
全定制设计方法
(1)电路设计人员首先进行功能设计,得到设 计思路
按电路功能来分 模拟、数字、数模混合
按电路结构 半导体集成电路 混合集成电路(薄膜IC,厚膜IC等)
按器件结构分类 双极型集成电路 MOS集成电路(NMOS,PMOS,CMOS)
IC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按集成电路规模分类 SSI MSI LSI VLSI ULSI GSI
在Cadence软件中手工绘制集成电路版图
LVS是指从版图中提取出网表,与逻辑/电路设 计得到的网表进行比较,检查两者是否一致。
然后,进行后仿真(post simulation)
全定制设计方法
后仿真 将版图中的参数提取出来后,再进行模拟仿真,
与前仿真对比。
全定制设计方法
(4)集成电路的加工制造 将设计好的版图,通过工艺加工,形成集成电
操作 知识(☆) 理论
思维方式
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通讯、自动控制专业
第三次技术革命 最具有新技术革命代表性的是以微电子技术为 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 计算机、通讯的基础是微电子
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是19世纪末到20 世纪30年代期间建立起来的现代物理学
微电子学的特点
微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中 包括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 电路及系统设计、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 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 辅助设计、测试与加工、图论、化学等多个领 域。
算法描述、系统描述 物理域:掩膜单元,标准单元,宏单元,模
块,芯片
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中典型的Y型图 设计域:电路级,逻辑级,寄存器传输级,
算法级,系统级
半定制设计方法
全定制设计方法
(1)电路设计人员首先进行功能设计,得到设 计思路
按电路功能来分 模拟、数字、数模混合
按电路结构 半导体集成电路 混合集成电路(薄膜IC,厚膜IC等)
按器件结构分类 双极型集成电路 MOS集成电路(NMOS,PMOS,CMOS)
IC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按集成电路规模分类 SSI MSI LSI VLSI ULSI GSI
在Cadence软件中手工绘制集成电路版图
LVS是指从版图中提取出网表,与逻辑/电路设 计得到的网表进行比较,检查两者是否一致。
然后,进行后仿真(post simulation)
全定制设计方法
后仿真 将版图中的参数提取出来后,再进行模拟仿真,
与前仿真对比。
全定制设计方法
(4)集成电路的加工制造 将设计好的版图,通过工艺加工,形成集成电
操作 知识(☆) 理论
思维方式
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通讯、自动控制专业
第三次技术革命 最具有新技术革命代表性的是以微电子技术为 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 计算机、通讯的基础是微电子
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是19世纪末到20 世纪30年代期间建立起来的现代物理学
微电子学的特点
微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中 包括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 电路及系统设计、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 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 辅助设计、测试与加工、图论、化学等多个领 域。
集成电路CAD版图设计PPT课件

7
§1.逻辑划分
• 布图规划过程与所用的算法和求解策略有关。一个典 型的布图规划过程一般包括:Bottom up结群并产生结 群树、Top down软模块布局、调整模块形状和确定模 块的引线位置,目标是使芯片面积、总连线长度最小 和优化输出结果。
• 布规划分为物理分级构造、分级布图规划和详细布图 构造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成若干过程。物理分级 构造是一个Bottom up结群和估计模块面积的过程;分 级布图规划则是个Top down软模块布局、布线区面积 估计和分配、模块形状调整以及布局修正的过程;随 后在详细布图构造中完成整个布局和布线。
(2)在A中取出一个单元a2,使Con(Ai,a2)为最大,即最相关。 如果存在两个以上连接度相同的单元,则选Dis(Ai,a2)最小 的单元,即a2与其它单元有弱的连接关系。
(3)检查
S( E(
Ai Ai
) )
S max 制条件。
如满足条件则
AAi
Ai a2 Aa2
22
• 为了简化布局,将平面划分为方格 的组成方式,这些格子用占位符
P p 1 ,p 2, ,p N 的集合描述,网表对象 M m 1 ,m 2 , ,m r 映射在占位符上。每一
个 mi M 对象与一组信号 S i 相关。
23
距离树
• 为了评估布局的质量,需要能够实施评价的量化指 标。布局决定了布线的连线总长度,距离树是一个 近似的指标,是一种互连线长度的定量方式,它和互 连线的最终长度有密切关系而且容易计算。
• Ai,Aj之间的分离度(即无关连线之和)为:
D (A ii,A s j) B (A i) B (A j) C(A o i,A jn )
12
连接度和分离度的关系
§1.逻辑划分
• 布图规划过程与所用的算法和求解策略有关。一个典 型的布图规划过程一般包括:Bottom up结群并产生结 群树、Top down软模块布局、调整模块形状和确定模 块的引线位置,目标是使芯片面积、总连线长度最小 和优化输出结果。
• 布规划分为物理分级构造、分级布图规划和详细布图 构造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成若干过程。物理分级 构造是一个Bottom up结群和估计模块面积的过程;分 级布图规划则是个Top down软模块布局、布线区面积 估计和分配、模块形状调整以及布局修正的过程;随 后在详细布图构造中完成整个布局和布线。
(2)在A中取出一个单元a2,使Con(Ai,a2)为最大,即最相关。 如果存在两个以上连接度相同的单元,则选Dis(Ai,a2)最小 的单元,即a2与其它单元有弱的连接关系。
(3)检查
S( E(
Ai Ai
) )
S max 制条件。
如满足条件则
AAi
Ai a2 Aa2
22
• 为了简化布局,将平面划分为方格 的组成方式,这些格子用占位符
P p 1 ,p 2, ,p N 的集合描述,网表对象 M m 1 ,m 2 , ,m r 映射在占位符上。每一
个 mi M 对象与一组信号 S i 相关。
23
距离树
• 为了评估布局的质量,需要能够实施评价的量化指 标。布局决定了布线的连线总长度,距离树是一个 近似的指标,是一种互连线长度的定量方式,它和互 连线的最终长度有密切关系而且容易计算。
• Ai,Aj之间的分离度(即无关连线之和)为:
D (A ii,A s j) B (A i) B (A j) C(A o i,A jn )
12
连接度和分离度的关系
集成电路验证PPT课件

29
为什么定义覆盖率标准?
26
结果正确性检查 • 使用规则进行验证
– 断言(assertion)检测技术 – 自检测(Self-check)技术
• 直接利用已有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 记分板(Scoreboard)技术 – 自检测(Self-check)技术
• 使用参考设计模型进行验证
- 直接结果比较
与模块级模拟验证相比,系统级验证正确性检查往往需要采用上述所 有的方法,由于系统结构和时序的复杂性,测试激励对应的响应的采 样往往具有多样性,增加了正确性检查的难度
基础:
•
现代集成电路设计面临的挑战
•
集成电路验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集成电路验证的分类
原理:
•
仿真器的分类
•
仿真器的组成
•
仿真器的原理
语言:
• 设计语言(VHDL、Verilog、System C)
• 验证语言(Open Vera、e、System Verilog)
3
现代集成电路设计面临的挑战
规模 市场压力 低功耗设计 …
• 调试HDL和环境 前期准备基本完成,对验证工程师来说,该阶段代表进入 收获阶段,可以真正发现并找到设计错误了。
• 回归测试 发现设计错误后,设计人员会修改原有的设计,为了检测 设计是否已经修改正确以及是否有引进了新的错误,必须 沿原有的验证轨迹重新执行验证过程,称为回归测试。
• 芯片制造 符合流片准则,设计人员会将完成的设计送芯片制造厂制 造。流片准则包括一系列的条件检查,确定逻辑设计、物 理设计、验证的完成情况,验证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逸误分析
对于硬件芯片阶段发现的错误,还要进行潜在错误分析, 能过躲过前期验证的错误,存在极大的隐蔽性,必须分析 其成因,重复性和危害性,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最好 能够在仿真验证环境中重复上述错误,确定修补或改正的 正确性。
为什么定义覆盖率标准?
26
结果正确性检查 • 使用规则进行验证
– 断言(assertion)检测技术 – 自检测(Self-check)技术
• 直接利用已有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 记分板(Scoreboard)技术 – 自检测(Self-check)技术
• 使用参考设计模型进行验证
- 直接结果比较
与模块级模拟验证相比,系统级验证正确性检查往往需要采用上述所 有的方法,由于系统结构和时序的复杂性,测试激励对应的响应的采 样往往具有多样性,增加了正确性检查的难度
基础:
•
现代集成电路设计面临的挑战
•
集成电路验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集成电路验证的分类
原理:
•
仿真器的分类
•
仿真器的组成
•
仿真器的原理
语言:
• 设计语言(VHDL、Verilog、System C)
• 验证语言(Open Vera、e、System Verilog)
3
现代集成电路设计面临的挑战
规模 市场压力 低功耗设计 …
• 调试HDL和环境 前期准备基本完成,对验证工程师来说,该阶段代表进入 收获阶段,可以真正发现并找到设计错误了。
• 回归测试 发现设计错误后,设计人员会修改原有的设计,为了检测 设计是否已经修改正确以及是否有引进了新的错误,必须 沿原有的验证轨迹重新执行验证过程,称为回归测试。
• 芯片制造 符合流片准则,设计人员会将完成的设计送芯片制造厂制 造。流片准则包括一系列的条件检查,确定逻辑设计、物 理设计、验证的完成情况,验证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逸误分析
对于硬件芯片阶段发现的错误,还要进行潜在错误分析, 能过躲过前期验证的错误,存在极大的隐蔽性,必须分析 其成因,重复性和危害性,避免再次发生类似问题。最好 能够在仿真验证环境中重复上述错误,确定修补或改正的 正确性。
集成电路常用器件版图 ppt课件

因为MOS 管的宽长比比较大,版图采用了多 栅并联结构,源漏区的金属引线设计成叉指 状结构,电路中的NMOS 管和PMOS 管实际 是由多管并联构成,采用了共用源区和共用 漏区结构。
PPT课件
40
(1)反相输出 I/O PAD
考虑到电子迁移率比空穴约大2.5 倍,所以, PMOS 管的尺寸比NMOS 管大,这样可使倒 相器的输出波形对称。
PPT课件
16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PPT课件
17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PPT课件
18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PPT课件
19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对于无法使用串、并联关系来构建的电阻, 可以在单元电阻内部取部分进行构建。
图7.18的实现方式。
PPT课件
20
电阻匹配设计总结
(1)采用同一材料来制作匹配电阻
电容值。
做在场氧区,电容值较小。
PPT课件
24
5.3 电容版图设计
(4)MIM电容 金属层之间距离较大,因此电容较小。
减小电容面积、提高电容值:叠层金属电容 器,即将多层金属平板垂直的堆叠在一起, 将奇数层和偶数层金属分别连在一起,形成 两个梳状结构的交叉。图7.21
PIP和MIM电容由于下极板与衬底距离较远, 寄生电容较小,精度较好。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2、电阻的版图设计
(1)简单的电阻版图
电 电阻阻的 的阻 阻值 值=电R阻的WL方dd 块R■数×方块电阻。
这种阻值计算比较粗糙,没有计入接触孔电阻 和头区电阻。
PPT课件
12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2)高阻值第精度电阻版图 对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对电阻阻值以及匹
PPT课件
40
(1)反相输出 I/O PAD
考虑到电子迁移率比空穴约大2.5 倍,所以, PMOS 管的尺寸比NMOS 管大,这样可使倒 相器的输出波形对称。
PPT课件
16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PPT课件
17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PPT课件
18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PPT课件
19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对于无法使用串、并联关系来构建的电阻, 可以在单元电阻内部取部分进行构建。
图7.18的实现方式。
PPT课件
20
电阻匹配设计总结
(1)采用同一材料来制作匹配电阻
电容值。
做在场氧区,电容值较小。
PPT课件
24
5.3 电容版图设计
(4)MIM电容 金属层之间距离较大,因此电容较小。
减小电容面积、提高电容值:叠层金属电容 器,即将多层金属平板垂直的堆叠在一起, 将奇数层和偶数层金属分别连在一起,形成 两个梳状结构的交叉。图7.21
PIP和MIM电容由于下极板与衬底距离较远, 寄生电容较小,精度较好。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2、电阻的版图设计
(1)简单的电阻版图
电 电阻阻的 的阻 阻值 值=电R阻的WL方dd 块R■数×方块电阻。
这种阻值计算比较粗糙,没有计入接触孔电阻 和头区电阻。
PPT课件
12
5.2 电阻常见版图画法
(2)高阻值第精度电阻版图 对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对电阻阻值以及匹
集成电路设计3版图设计PPT课件

N阱
P型衬底
24.09.2020 4
硅芯片上的电子世界--电阻
• 电阻:具有稳定的导电能力(半导体、导体); • 芯片上的电阻:薄膜电阻;
薄膜电阻
宽度:微米
厚度:百纳米 硅片
24.09.2020 5
电阻的版图设计
• 能与CMOS工艺兼容的电阻主要有四种:
• 扩散电阻、多晶硅电阻、阱电阻、MOS电阻
22
硅芯片上的电子世界—晶体管
• 三级管:pnp,npn • 硅芯片上的三极管:
24.09.2020
P+ …N…+. P+
N阱
P型衬底
23
三极管的设计
CMOS工艺下可以做双极晶体管。 以N阱工艺为例说明PNP, NPN如何形成。
(1)多晶硅电阻 最常用,结构简单。在场氧(非薄氧区域)。
多晶硅电阻(poly)
辅助标志层: res_dum
24.09.2020
P型衬底
为什么电阻要做在 场氧区?
6
(2)扩散电阻
在源漏扩散时形成,有N+扩散和P+扩散电阻。在CMOS N阱 工艺下,N+扩散电阻是做在PSUB上,P+扩散是在N阱里。
24.09.2020 13
平板电容
辅助标志层: cap_dum
比例电容的版图结构
P型衬底
24.09.2020
C2=8C1
14
平板电容
常见结构:MIM, PIP, MIP;
PIP、MIP结构,传统结构;
MIM结构,使用顶层金属与其下一层金属;
精度好;
下极板与衬底的寄生电容小;
钝化层
第n层金属
MIM 上电级
集成电路CAD设计
P型衬底
24.09.2020 4
硅芯片上的电子世界--电阻
• 电阻:具有稳定的导电能力(半导体、导体); • 芯片上的电阻:薄膜电阻;
薄膜电阻
宽度:微米
厚度:百纳米 硅片
24.09.2020 5
电阻的版图设计
• 能与CMOS工艺兼容的电阻主要有四种:
• 扩散电阻、多晶硅电阻、阱电阻、MOS电阻
22
硅芯片上的电子世界—晶体管
• 三级管:pnp,npn • 硅芯片上的三极管:
24.09.2020
P+ …N…+. P+
N阱
P型衬底
23
三极管的设计
CMOS工艺下可以做双极晶体管。 以N阱工艺为例说明PNP, NPN如何形成。
(1)多晶硅电阻 最常用,结构简单。在场氧(非薄氧区域)。
多晶硅电阻(poly)
辅助标志层: res_dum
24.09.2020
P型衬底
为什么电阻要做在 场氧区?
6
(2)扩散电阻
在源漏扩散时形成,有N+扩散和P+扩散电阻。在CMOS N阱 工艺下,N+扩散电阻是做在PSUB上,P+扩散是在N阱里。
24.09.2020 13
平板电容
辅助标志层: cap_dum
比例电容的版图结构
P型衬底
24.09.2020
C2=8C1
14
平板电容
常见结构:MIM, PIP, MIP;
PIP、MIP结构,传统结构;
MIM结构,使用顶层金属与其下一层金属;
精度好;
下极板与衬底的寄生电容小;
钝化层
第n层金属
MIM 上电级
集成电路CAD设计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ppt课件

WW
top-metal (18 mOhm/sq)
MMeetatal -l1
WW
ILD WW
WW
A-Si
PSD
PSD
PSD
NSD
NSD
VTP PAPT
NAPT
Nwell
Pwell
WW
WW
MMeetatal-l3 WW
WW WW
Poly
NSD
Trench oxide
P Substrate 6
8.2 版图几何设计规则
导电层作为下电极 绝缘层作为平板电容两电极间的介质 导电层作为上电极 电容计算公式:
Ctotal [ fF ] Carea [ fF / m2 ]* area[ m2 ] C fringe[ fF / m ]* perimeter[ m ]
电阻的可变参数:电阻宽度(width)、电阻值(R)。
19
多晶硅电阻
2.0
3.0
2.0
2.0
2.0
Poly
Metal1
Xd
Xd
1.0
1.5
Contact
图8.7 第一层多晶硅电阻俯视图
3.0
Electrode
Metal1
Contact
Xd 1.0
2.0
图8.8 第二层多晶硅电阻俯视图
20
多晶硅电阻(续)
MOS管的可变参数为:栅长(gate_length)、栅宽(gate_width) 和栅指数(gates)。
栅长(gate_length)指栅极下源区和漏区之间的沟道长度,最 小值为2lambda=0.4μm。
栅宽(gate_width)指栅极下有源区(沟道)的宽度,最小栅宽为 3 lambda=0.6μm。
第14章集成电路版图设计PPT课件

• 完成一个反相器的版图设计
2020/9/21
25
2020/9/21
26
2020/9/21
27
2020/9/21
28
2020/9/21
29
2020/9/21
30
2020/9/21
31
2020/9/21
32
版图设计中的相关主题
1. Antenna Effect 2. Dummy 的设计 3. Guard Ring 保护环的设计 4. Match的设计
2020/9/21
层次表示 含义
Nwell
N阱层
Active
N+或P+有源 区层
Poly 多晶硅层
Contact 接触孔层
Metal Pad
金属层
焊盘钝化 层
标示图
15
2020/9/21
16
2020/9/21
17
2020/9/21
Hale Waihona Puke N阱设计规则编 描 述尺
目的与作用
号
寸
1.1 N阱最小宽 (1μ0m.) 保证光刻精度和器
• 设计规则是各集成电路制造厂家根据本身的工艺特点和技术水平而制定的。 因此不同的工艺,就有不同的设计规则。
• 掩膜上的图形决定着芯片上器件或连接物理层的尺寸。因此版图上的几何图
形尺寸与芯片上物理层的尺寸直接相关。
2020/9/21
13
版图几何设计规则
• 版图设计规则:是指为了保证电路的功能和一定的成品率而提出的一 组最小尺寸,如最小线宽、最小可开孔、线条之间的最小间距。
• 1.设计规则检查(DRC) • 2.版图寄生参数提取(LPE) • 3.寄生电阻提取(PRE) • 4.电气规则检查(ERC) • 5.版图与线路图比较程序(LVS)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工具 PPT课件

问题讨论: (3)接触 版图设计中通常需要有多种接触,例如,金 属和P型扩散区接触、金属和N型扩散区接触、 金属和多晶硅的接触以及衬底接触等。根据工 艺不同,还有“隐埋”型多晶硅-扩散区接触和 拼合接触。 通常,制作芯片的衬底被划分成多个“阱” 区,每个孤立的阱必须利用衬底接触来接合适 的电源电压。将两个或多个金属和扩散区接触 用金属连通起来,称为合并接触。
问题讨论: (2)MOS管的规则
在多晶硅穿过有源区的地方,源和漏扩散区被多晶硅 区所掩蔽。因而,源、漏和沟道是自对准于栅极的。 重要的是,多晶硅必须完全穿过有源区,否则制成的 MOS管就会被源、漏之间的扩散通路所短路。为确保 这一条件得到满足,多晶硅必须超出扩散区边界,例 如该硅栅工艺中规则3.4中规定的1.5μm,这常常称 为“栅伸展”。同时,有源区也必须在多晶硅栅两边 扩 展,这样才能有扩散区存在,使载流子进入和流出沟 道,例如规则3.5规定的3.0μm就是保持源区和漏区 所必需的。
电学设计规则还为合理选择版图布线层提供了 依据。集成电路工艺为设计者提供了多层布线 的手段,最常用的布线有金属、多晶硅、硅化 物以及扩散区。但这些布线层的电学性能大不 相同。
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线宽和线间距也在减小, 多层布线层之间的介质层也在变薄,这将大大 增加走线电阻和耦合电容,特别是发展到深亚 微米级和纳米之后,与门延迟相比,布线延迟 变得越来越不可忽略。因此,版图布线必须合 理选择布线层,尽可能地避免布线层电学参数 的影响。
为了工艺上按比例缩小或版图编辑的需要, 合并接触采用图4.9(a)所示的分离式接触结 构,而不采用图4.9(b)的合并长孔结构。
4.3 电学设计规则与布线
电学设计规则给出的是由具体工艺参数抽象 出的器件电学参数,是晶体管级集成电路模拟 的依据。与几何设计规则一样,对于不同的工 艺和不同的设计要求,电学设计规则将有所不 同。通常,特定工艺会给出电学参数的最小值、 典型值和最大值。上述N阱硅栅CMOS工艺的 部分电学设计规则的参数名称及其意义如表4.8 所示。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

元器件工作原理
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是进行版图设计的基础,如晶 体管的工作原理涉及到载流子的运动和电荷的积累等。
元器件版图设计规则
在进行元器件版图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如 电阻的阻值计算、电容的容量计算等,以确保设计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集成电路工艺
01 02
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集成电路的制造需要经过多个工艺步骤,包括薄膜制备、光刻、刻蚀、 掺杂等,这些工艺步骤的参数和条件对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 要影响。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要求,完成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践任务,并
提交实践报告。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践图设计
案例四
某混合信号集成电 路版图设计
案例一
某数字集成电路版 图设计
案例三
某射频集成电路版 图设计
案例五
某可编程逻辑集成 电路版图设计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践经验总结
实践经验总结的重要性
特点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具有高精度、 高复杂度、高一致性的特点,需 要综合考虑电路功能、性能、可 靠性以及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
01
02
03
实现电路功能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将电 路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 关键环节,是实现电路功 能的重要保障。
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合理的版图设计可以提高 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确保产品在长期使用中 保持稳定。
DRC/LVS检查
进行设计规则检查和版图验证 ,确保版图设计的正确性和可 制造性。
布图输出
将版图数据输出到制造环节, 进行硅片的制作。
02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知识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分类
半导体材料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元素半导体包括硅和锗,化合物半导 体包括三五族化合物(如砷化镓、磷化镓等)和二六族化合物(如硫化镉、硒化镉等)。
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是进行版图设计的基础,如晶 体管的工作原理涉及到载流子的运动和电荷的积累等。
元器件版图设计规则
在进行元器件版图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如 电阻的阻值计算、电容的容量计算等,以确保设计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集成电路工艺
01 02
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集成电路的制造需要经过多个工艺步骤,包括薄膜制备、光刻、刻蚀、 掺杂等,这些工艺步骤的参数和条件对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 要影响。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要求,完成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践任务,并
提交实践报告。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践图设计
案例四
某混合信号集成电 路版图设计
案例一
某数字集成电路版 图设计
案例三
某射频集成电路版 图设计
案例五
某可编程逻辑集成 电路版图设计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践经验总结
实践经验总结的重要性
特点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具有高精度、 高复杂度、高一致性的特点,需 要综合考虑电路功能、性能、可 靠性以及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
01
02
03
实现电路功能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将电 路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 关键环节,是实现电路功 能的重要保障。
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合理的版图设计可以提高 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确保产品在长期使用中 保持稳定。
DRC/LVS检查
进行设计规则检查和版图验证 ,确保版图设计的正确性和可 制造性。
布图输出
将版图数据输出到制造环节, 进行硅片的制作。
02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知识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分类
半导体材料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元素半导体包括硅和锗,化合物半导 体包括三五族化合物(如砷化镓、磷化镓等)和二六族化合物(如硫化镉、硒化镉等)。
《集成电路设计》课件

蒙特卡洛模拟法
通过随机抽样和概率统计的方法,模 拟系统或产品的失效过程,评估其可 靠性。
可靠性分析流程
确定分析目标
明确可靠性分析的目 的和要求,确定分析 的对象和范围。
进行需求分析
分析系统或产品的使 用环境和条件,确定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和 条件。
进行失效分析
分析系统或产品中可 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和 原因,确定失效对系 统性能和功能的影响 。
DRC/LVS验证
DRC/LVS验证概述
DRC/LVS验证是物理验证中的两个重要步骤,用于检查设计的物 理实现是否符合设计规则和电路图的要求。
DRC验证
DRC验证是对设计的物理实现进行规则检查的过程,以确保设计的 几何尺寸、线条宽度、间距等参数符合设计规则的要求。
LVS验证
LVS验证是检查设计的物理实现与电路图一致性的过程,以确保设 计的逻辑功能在物理实现中得到正确实现。
版图设计流程
确定设计规格
明确设计目标、性能指标和制造工艺要求 。
导出掩模版
将最终的版图导出为掩模版,用于集成电 路制造。
电路设计和模拟
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以验证电路功能和 性能。
物理验证和修改
进行DRC、LVS等物理验证,根据结果进 行版图修改和完善。
版图绘制
将电路设计转换为版图,使用专业软件进 行绘制。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
电路仿真工具
用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软件, 如Cadence、Synopsys等。
版图编辑工具
用于绘制版图的软件,如Laker 、Virtuoso等。
物理验证工具
用于验证版图设计的正确性和 可靠性的软件,如DRC、LVS等 。
可靠性分析工具
用于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测试的 软件,如EERecalculator、 Calibre等。
通过随机抽样和概率统计的方法,模 拟系统或产品的失效过程,评估其可 靠性。
可靠性分析流程
确定分析目标
明确可靠性分析的目 的和要求,确定分析 的对象和范围。
进行需求分析
分析系统或产品的使 用环境和条件,确定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和 条件。
进行失效分析
分析系统或产品中可 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和 原因,确定失效对系 统性能和功能的影响 。
DRC/LVS验证
DRC/LVS验证概述
DRC/LVS验证是物理验证中的两个重要步骤,用于检查设计的物 理实现是否符合设计规则和电路图的要求。
DRC验证
DRC验证是对设计的物理实现进行规则检查的过程,以确保设计的 几何尺寸、线条宽度、间距等参数符合设计规则的要求。
LVS验证
LVS验证是检查设计的物理实现与电路图一致性的过程,以确保设 计的逻辑功能在物理实现中得到正确实现。
版图设计流程
确定设计规格
明确设计目标、性能指标和制造工艺要求 。
导出掩模版
将最终的版图导出为掩模版,用于集成电 路制造。
电路设计和模拟
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以验证电路功能和 性能。
物理验证和修改
进行DRC、LVS等物理验证,根据结果进 行版图修改和完善。
版图绘制
将电路设计转换为版图,使用专业软件进 行绘制。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
电路仿真工具
用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软件, 如Cadence、Synopsys等。
版图编辑工具
用于绘制版图的软件,如Laker 、Virtuoso等。
物理验证工具
用于验证版图设计的正确性和 可靠性的软件,如DRC、LVS等 。
可靠性分析工具
用于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测试的 软件,如EERecalculator、 Calibre等。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59页PPT资料

3.5 dracula验证流程
• 使用Dracula 和Diva 的第一步是编写与自己的工艺一致 的命令文件,包括DRC、 ERC、 LVS、 LPE 文件。
3.6 dracula验证流程
3.7 dracula验证流程
3.8 参考及帮助
• 与版图验证有关的在线文档主要有以下 几个。InQuery 是用来显示验证结果的:
版图设计师的工作是将所设计的电路转换为图形描述格 式,即设计工艺过程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掩膜版,定义这 些掩膜版几何图形的过程即Layout;
层次化、模块化的布局方式可提高布局的效率;
1.1 人工版图设计必要性
• 需要人工设计版图的场合 1、数字电路版图单元库的建立 2、绝大部分的数模混合电路 3、其它自动布线不能满足要求的设计
1.14电源线
1.15 掩蔽技术
• 掩蔽技术可以防护来自于或者去向衬底的电容耦 合。可以减小两条金属线之间的cross-talk
第二部分 Cadence版图设计工具 Virtuoso Layout Editor 介绍
2.1 版图规划与步骤
• 版图设计通常包括:模块化分;模块布局 (Pin的位置 和方向);器件的布局和连接;块之间连结;I/O的位置 和连接
• 显示对于版图设计也很重要因此一定要有自己 的显示文件display.drf
2.4启动
• 启动版图大师的指令有: • Icfb:Full IC design environment • LayoutPlus: layout editor+diva • Layout: layout editor • 通过上述方法启动版图大师后,就会出
2.24 Layout (Design) Rules (VI)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

布局原则
在布局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模块化、层次化、信号流向清晰等,以提高 布局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优化方法
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方法来提高布局的效率和可读性,如使用自动布局算法、手动 调整布局、考虑布线约束等。
布线优化
布线原则
在布线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 避免交叉、减少绕线、保持线宽一致 等,以提高布线的可靠性和效率。
04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巧与优化
布图策略与技巧
布图策略
根据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布图策略,如层次化、模块化、对称性 等,以提高布图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技巧
在布图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提高布图的效率和可读性,如使用标准单 元、宏单元等模块化设计,以及合理利用布局空间、避免布线拥堵等。
布局优化
用于实现电路中的电阻功能,调节电流和电 压。
电感器
用于实现电路中的电感功能,用于产生磁场 和感应电流。
版图设计规则
几何规则
规定了各种几何元素的使用方法和尺寸 ,以确保版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器件规则
规定了各种器件的尺寸、形状和排列 方式,以确保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连线规则
规定了各种连线元素的宽度、间距和 连接方式,以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稳 定性。
直线
用于连接集成电路中的不同部 分,实现电路的导通。
弧线
用于表示不同层之间的过渡, 以平滑电路。
折线
用于表示复杂电路中的分支或 连接点。
点
用于表示电路中的节点或连接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器件元素
晶体管
用于实现电路中的逻辑功能,是集成电路中 的基本元件。
电容器
用于实现电路中的电容功能,用于存储电荷 和过滤信号。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版图设计PPT课件

23
23
6.2 设计规则
最小宽度与最小间距(1)
多晶线最小宽度
多晶线最小间距
24
24
6.2 设计规则
最小宽度与最小间距(2)Sme PotentialWell Active
0 or 6 10
3
Select
3 2
Different Potential
9
2
Polysilicon
2
Metal1
3
Contact
Metal1
nWell
pSelect
pWell
nSelect
有些工艺层的尺寸可以从其它层中运算得到。如nSelect减去poly即得n+, pSelect减去poly即得p+,故无需n+、p+7版
7
6.1 版图设计入门
N 阱 双 层 金 属 化 C M O S 工 艺 版 次
8
CMOS掩模版次
8
6.1 版图设计入门
0.25umCMOS掩模版次
9
9
6.1 版图设计入门
2个nFET串联
两个串联的nFET(有1个n+区被共享)
10
10
6.1 版图设计入门
3个nFET串联
三个串联的nFET(有2个n+区被共享)
技巧:能共用的区域一定要共用,共用n+或p+区优先于共用栅区
11
11
6.1 版图设计入门
两个并联的nFET
Polysilicon Aluminum
22
22
由于工艺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所以设计者必须为之留出余量,设计规则即是这种余量的反映
6.2 设计规则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第六章)

基于Calibre系统 的版图验证 6、修改DRC错误(续)
选择上图中Highlight菜单中的zoom to Last Highlight选项,版图编辑窗口中 就把该错误以高亮(Highlight)的形式显示:
接下来在版图中对该错误进行 修改。修改完DRC错误之后进 行版图数据的保存,并重新导 出单元AOI21_D0的gds文件; 然后按照以上步骤重新执行一 遍DRC流程
最后是错误统计:
基于Calibre系统 的版图验证
一共检查出7个DRC错误,如果没有错,则最后的TOTAL DRC Results Generated为0。
基于Calibre系统 的版图验证 5、采用RVE查看DRC结果
在版图编辑窗口Virtuoso中选择Calibre菜单,点击其中Start RVE选项:
www1pptcom第一部分基于calibre验证的准备工作基于calibre系统的版图验证第二部分calibredrc检查第三部分calibrelvs检查一calibre验证流程二calibre验证所需要的文件准备三calibre验证图形界面的产生第四部分calibre验证的相关数据一calibredrc的运行步骤二calibredrc的实例一calibrelvs的运行步骤二calibrelvs实例三多个单元同时进行lvs验证的方法www1pptcom第一部分基于calibre验证的准备工作基于calibre系统的版图验证www1pptcom一calibre验证流程基于calibre系统的版图验证drclvswww1pptcom二calibre验证所需要的文件准备基于calibre系统的版图验证逻辑相关数据
、DFPSBQQN.gds等单元的版图GDS数据; 工艺文件目录runset下文件:工艺文件cz6s.tf、版图显示文件displaycz6s.drf; 版图验证目录calibre,在该目录下有分别做DRC和LVS验证的子目录/drc、/lvs
集成电路工艺和版图设计参考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微电子制造工艺
23.02.2024
Jian Fang
1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3.02.2024
Jian Fang
10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Process Specialties has developed the world's first production 300mm Nitride system! We began processing 300mm LPCVD Silicon Nitride in May of 1997.
23.02.2024
Jian Fang
12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Currently our PS300A and PS300B diffusion tools are capable of running both 200mm & 300mm wafers. We can even process the two sizes in the same furnace load without suffering any uniformity problems! (Thermal Oxide Only)
微电子制造工艺
23.02.2024
Jian Fang
1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3.02.2024
Jian Fang
10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Process Specialties has developed the world's first production 300mm Nitride system! We began processing 300mm LPCVD Silicon Nitride in May of 1997.
23.02.2024
Jian Fang
12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Currently our PS300A and PS300B diffusion tools are capable of running both 200mm & 300mm wafers. We can even process the two sizes in the same furnace load without suffering any uniformity problems! (Thermal Oxide Onl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常用工艺之二:光刻
❖ 目的:按照集成电路的设计要求,在SiO2或 金属层上面刻蚀出与光刻掩膜版完全相对应 的几何图形,以实现选择性扩散或金属布线 的目的。
5 常用工艺之二:光刻
❖ 主要步骤 ❖ (1)在晶圆上涂一层光刻胶,并将掩膜版
放在其上。 ❖ (2)曝光。正胶感光部分易溶解,负胶则
相反。 ❖ (3)显影、刻蚀。 ❖ (4)去除光刻胶
3.3 工艺集成
❖ 1 制作流程 ❖ 2 无源器件 ❖ 3 双极集成电路制造流程 ❖ CMOS工艺
1 制作流程
1 制作流程
2 无源器件
❖ 1、电阻 ❖ (1)淀积:淀积电阻层,然后光刻刻蚀 ❖ (2)扩散或离子注入:在硅衬底上热生长的
氧化层上开出一个窗口,注入或扩散与衬底 类型相反的杂质。
电阻
❖ (3)掺杂工艺:包括扩散工艺和离子注入工 艺。
3 工艺流程
❖ 以上工艺重复、组合使用,就形成集成电路 的完整制造工艺。
❖ 光刻掩模版(mask):版图完成后要交付给 代工厂,将版图图形转移到晶圆上,就需要 经过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制版,即制造 一套分层的光刻掩膜版。
3 工艺流程
❖ 制版——光刻掩膜版就是讲电路版图的各个 层分别转移到一种涂有感光材料的优质玻璃 上,为将来再转移到晶圆做准备,这就是制 版。
❖ 每层版图都有相对应的掩膜版,并对应于不 同的工艺。
4 常用工艺之一:外延生长
❖ 半导体器件通常不是直接做在衬底上的, 而是先在沉底上生长一层外延层,然后将 器件做在外延层上。外延层可以与沉底同 一种材料,也可以不同。
❖ 在双极型集成电路中:可以解决原件间的 隔离;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
❖ 在CMOS集成电路中:可以有效避免闩锁 效应。
3.2 工艺流程
❖ 材料制备
1 制造工艺简介
❖ (a)n型硅晶片原材料(b)氧化后的晶片
1 制造工艺简介
❖ (c)涂敷光刻胶(d)光刻胶通过掩膜版曝 光
1 制造工艺简介
❖ (a)显影后的晶片(b)SiO2去除后的晶片 ❖ 氧化工艺
1 制造工艺简介
❖ (c)光刻工艺处理后的晶片 ❖ (d)扩散或离子注入形成PN结 ❖ 光刻和刻蚀工艺;扩散和离子注入工艺
主要内容
❖ 3.1半导体基础知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工艺流程 ❖ 3.3 工艺集成
3.2 工艺流程
❖ 1 制造工艺简介 ❖ 2 材料的作用 ❖ 3 工艺流程 ❖ 4 常用工艺之一:外延生长 ❖ 5 常用工艺之二:光刻 ❖ 6 常用工艺之三:刻蚀 ❖ 7 常用工艺之四:掺杂 ❖ 8 常用工艺之五:薄膜制备
❖ 主要用作:金属上下层的绝缘层、场氧的屏蔽层、 芯片表面的钝化层。
8 常用工艺之五:薄膜制备
❖ 生产SiO2
8 常用工艺之五:薄膜制备
❖ 氧化质量
物理气相淀积
❖ (2)物理气相淀积 ❖ 利用某种物理过程,例如蒸发或溅射,来实
现物质的转移,即把材料的原子由源转移到 衬底表面,从而实现淀积形成薄膜。 ❖ 金属的淀积通常是物理的。 ❖ 两种方法:真空蒸发;溅射
尘埃粒子影响:洁净室
接触式和接近式曝光
掩膜
图形转移
图形转移
5 常用工艺之二:光刻
❖ 集成电路中每一层的制备都需要涂一层光刻 胶,都需要一层掩膜版,也需要曝光、显影 以及刻蚀。
❖ 一个芯片制造可能需要20或30个这样的材料 层。
❖ 多晶硅的刻蚀:预刻蚀、主刻蚀、过刻蚀
6 常用工艺之三:刻蚀
•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 来成功 ;没有 磨难, 何来荣 耀;没 有挫折 ,何来 辉煌。 。2020 年8月10 日上午 10时11 分20.8. 1020.8. 10
•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 精;惟 有志不 立,直 是无着 力处。 。2020 年8月10 日星期 一上午 10时11 分38秒 10:11:3 820.8.1 0
❖ 4、 PN结 ❖ 单向导电性:整流、开关、稳压二极管。 ❖ 、5 MOS场效应管 ❖ (1)MOS管结构 ❖ NMOS、PMOS和CMOS ❖ MOS管是左右对称的,漏和源可以互换,只
是外加电压不同。
3.1半导体基础知识
❖ 漏区和源区称为有源区,是由掺杂形成的。 ❖ 栅:铝栅和硅栅(性能更好) ❖ MOS晶体管尺寸定义:宽和长 ❖ (2)MOS管工作原理 ❖ 反型层、沟道、饱和。 ❖ 饱和之后,沟道形成楔型,电流不再增加。
电阻
❖ 电阻值计算,xj为结深 ❖ 当W=L时,G=g
❖ 1/g用R■表示,称为方块电阻,单位为欧姆, 习惯上用Ω/ ■表示。
2 无源器件
❖ 2、电容 ❖ 基本上分为两种:MOS电容和P-N结电容 ❖ (1)MOS电容:重掺杂区域作为极板,氧
化物作为介质 ❖ 单位面积的电容为 ❖ (2)P-N结电容:N+P结电容,通常加反向
偏置电压
电容
2 无源器件
❖ 3、电感:薄膜螺旋电感 ❖ 过程:硅衬底热生长或淀积一层厚氧化物;
淀积一层金属,形成电感的一个端子;再淀 积一层介质,通过光刻和刻蚀确定出一个过 孔;淀积第二层金属,同时过孔被填充;在 第二层金属上光刻并刻蚀出螺旋图形作为电 感的第二个端子。
电感
3 双极集成电路制造流程
❖ 光刻:将图形转移到覆盖在半导体硅片表面 的光刻胶
❖ 刻蚀:将图形转移到光刻胶下面组成器件的 各层薄膜上
❖ 湿法刻蚀:掩膜层下有横向钻蚀 ❖ 干法刻蚀:等离子体辅助刻蚀,是利用低压
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的刻蚀方法
6 常用工艺之三:刻蚀
6 常用工艺之三:刻蚀
6 常用工艺之三:刻蚀
❖ 各向异性腐蚀 (湿法刻蚀) ❖ 各向同性腐蚀:例如在铝线的刻蚀过程中,
•
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自甘堕落。。1 0:11:38 10:11:3 810:11 Monda y, August 10, 2020
•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 何东西 都不应 妨碍我 沿着这 条路走 下去。 。20.8.1 020.8.1 010:11: 3810:1 1:38August 10, 2020
(漏端电压增加,但沟道的电阻率也在增加)
3.1半导体基础知识
❖ (3)MOS管应用 ❖ 栅压越大,电子沟道越厚,沟道电阻率越低,
电流越大。因此MOS晶体管是电压控制电流 的器件。 ❖ 数字电路:开关作用,栅压为VDD或GND ❖ 模拟电路:栅压介于VDD和GND之间,调整 电流大小,进行信号放大作用。
化学气相淀积
❖ CVD技术具有淀积温度低、薄膜成分和厚度 易于控制、均匀性和重复性好、台阶覆盖优 良、适用范围广、设备简单等一系列优点。 利用CVD方法几乎可以淀积集成电路工艺中 所需要的各种薄膜,例如掺杂或不掺杂的 s钼io)2等、。多晶硅、非晶硅、氮化硅、金属(钨、
❖ 作用:外延层,二氧化硅膜,多晶硅膜,氮 化硅膜
•
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 怕吃苦 才能在 知识的 海洋里 自由遨 游。。1 0:11:38 10:11:3 810:11 8/10/20 20 10:11:38 AM
•
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电建事业的明白 关心和 支持。2 0.8.101 0:11:38 10:11A ug-201 0-Aug-2 0
7 常用工艺之四:掺杂
❖ 离子注入:与扩散比,离子注入技术具有加 工温度低、大面积注入杂质仍能保证均匀、 掺杂种类广泛等优点。
❖ 原理:用一台离子加速器加速杂质粒子向前 运动,轰击硅晶圆表面,最后杂质粒子能量 损失后,渗入到晶圆内部停留下来形成。
❖ 漏源自对准:离子注入可以使用光刻好的薄 膜材料作为掩膜来形成对准方法。
化学气相淀积
❖ CVD生长的二氧化硅:用作金属间的绝缘层, 用于离子注入和扩散的掩蔽层,也可用于增 加热氧化生长的场氧化层的厚度
❖ 热生长的二氧化硅:具有最佳的电学特性。 可用于金属层之间的绝缘体,又可用作器件 上面的钝化层
主要内容
❖ 3.1半导体基础知识 ❖ 3.2 工艺流程 ❖ 3.3 工艺集成
物理气相淀积
物理气相淀积
❖ 标准(离子束)溅射:离子束被加速,撞击 靶材表面
❖ 长程溅射:用于控制角度分布 ❖ 校直溅射:用于填充高宽比较大的接触孔,
防止空洞底部还没有完全填充,其上部开口 就被封闭起来。
化学气相淀积
❖ (3)化学气相淀积 ❖ 化学汽相淀积是指通过气态物质的化学反应,
在衬底上淀积一层薄膜材料的过程。CVD膜 的结构可以是单晶、多晶或非晶态,淀积单 晶硅薄膜的CVD过程通常被称为外延。
取决于温度。
3.1半导体基础知识
❖ 关于扩散电阻: ❖ 集成电路中经常见到的扩散电阻其实就是利
用掺杂的方法改变材料的电阻率得到的。但 是当掺杂的杂质浓度增高时,电阻率会随着 浓度增高快速降低吗?
❖ (与温度有关:杂质需要完全电离;掺杂半 导体中载流子的迁移率会随杂质浓度增加而 显著下降)
3.1半导体基础知识
触,焊盘 ❖ 半导体:衬底 ❖ 绝缘体:电容介质,栅氧化层,横向隔离,
层间隔离,钝化层
3 工艺流程
❖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是由多种单道工艺组合而 成的,单道工艺通常归为以下三类:
❖ (1)薄膜制备工艺:包括外延生长、氧化工 艺、薄膜淀积工艺,如制造金属、绝缘层等。
❖ (2)图形转移工艺:包括光刻工艺和刻蚀工 艺。
加入含碳的气体,以形成侧壁钝化,这样可 以获得各向异性刻蚀效果
6 常用工艺之三:刻蚀
7 常用工艺之四:掺杂
❖ 作用:形成PN结,形成电阻,形成欧姆接触, 形成双极晶体管的基区、发射区、集电区或 MOS管的源和漏。
❖ 主要的掺杂工艺:扩散和离子注入 ❖ 扩散:根据扩散的原理,使杂质从高浓度处
向低浓度处扩散。两个要素:高温和浓度梯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