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试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裂纹萌生及机理
常将0.05~0.1mm的裂纹定为疲劳裂纹核。 引起裂纹萌生的原因:应力集中、不均匀塑性 形变。 方式为:表面滑移带开裂;晶界或其他界面开 裂。
1、滑移带开裂 (1)驻留滑移带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永留或能再现的循环滑 移带,称为驻留滑移带。 通过位错的交滑移,使驻留滑移带加宽。 (2)挤出峰和挤入槽 滑移带在表面加宽过程中,还会向前或向后 移动,形成挤出峰和挤入槽。 循环过程中,峰、槽不断增加,增高(或变 深)。(柯垂耳-赫尔模型)。 孪晶处也易出现挤出峰和挤入槽。
三、疲劳极限与静强度之间的关系 钢:σ-1p=0.23(σs+σb) σ-1=0.27(σs+σb) 铸铁:σ-1p=0.4σb σ-1=0.45σb 铝合金:σ-1p=σb/6 +7.5(MPa) σ-1p=σb/6 -7.5(MPa)
第三节 疲劳破坏机理
( 疲劳过程:裂纹萌生、亚稳扩展、失稳扩展、 断裂。)
2、热应力的产生 外部约束 不让材料自由膨胀; 内部约束 温度梯度,相互约束,产生热应力。 热应变 导致裂纹的萌生,扩展。 3、衡量标准 一定温度幅,产生一定尺寸疲劳裂纹的循环次数。 4、提高热疲劳寿命的途径 材料 减小热膨胀系数,提高λ,均匀性, 高温强度。 工件状况 减小应力集中。 使用 减小热冲击。
2、特点
(1)断裂应力<σb,甚至<σs;
(2)出现脆性断裂;
(3)对材料的缺陷十分敏感;
(4)疲劳破坏能清楚显示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断裂。
三、疲劳曲线和疲劳极限
(一)疲劳曲线
1、对称循环疲劳曲线 (σ~N曲线)
P96-图5-3
(1)有水平段的疲劳 曲线(钢) (2)无水平段的疲劳 曲线(有色金属,不锈钢等)
(二)疲劳极限
1、对称疲劳极限 97 循环载荷,r=-1。 σ-1,τ-1,σ-1p(对称拉压)
2、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σr)
利用已知的对称循环疲劳极限,用工程作图法求得各 种不对称循环疲劳极限。 或者采用回归的公式求得。 (1)应力幅σa~平均应力σm图 y轴上的边界点为0和σ-1 x轴上的边界点为0和σb 将σmax分解成不同应力比 r时的σa和σm,作图。 运用时, 已知r,σr=σa+σm。
第四章 疲劳试验
引言
材料构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的长期作用下, 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的现象——疲劳。 疲劳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 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呈现突然的脆断。 ∴疲劳断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断裂。 ∴工程中研究疲劳的规律、机理、力学性能指 标、影响因素等,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疲劳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低周疲劳与热疲劳
疲劳寿命为102-105次的疲劳断裂,称为低周 疲劳。
一、低周疲劳的特点
1、局部产生宏观变形,应力与应变之间呈非 线性。 总应变△εt=△εe+△εp
2、裂纹成核期短,有多个裂纹源。 3、断口呈韧窝状、轮胎花样状。 4、疲劳寿命取决于塑性应变幅。
二、金属的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
三、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
断口拥有三个形貌不同的 区域:疲劳源、疲劳区、瞬断 区。 随材质、应力状态的不同, 三个区的大小和位置不同。 (P107图5-24)
1、疲劳源 裂纹的萌生地;裂纹处在亚稳扩展过程中。 由于应力交变,断面摩擦而光亮。 加工硬化。 随应力状态及其大小的不同,可有一个或几个疲劳源。 2、疲劳区(贝纹区) 断面比较光滑,并分布有贝纹线。 循环应力低,材料韧性好,疲劳区大,贝纹线细、明显。 3、瞬断区 一般在疲劳源的对侧。 脆性材料为结晶状断口;韧性材料有放射状纹理;边缘 为剪切唇。 返回
t 3.5(
b
)(2 N f )
012
e (2 N f )
0.6 f
0.6
曼森——柯芬关系式 △εpNfz=C Z、C——材料常数 Z=0.2~0.7; C—0.5ef~1.0ef 用上述关系式可估算材料的低周疲劳寿命。
返回
四、热疲劳
1、基本概念 在循环热应力和热应变作用下,产生的疲劳 称为热疲劳。 热疲劳属低周疲劳(周期短;明显塑性变 形)。 由温度和机械应力叠加引起的疲劳,称为热 机械疲劳。
2、晶界处开裂 晶界就是面缺陷; 位错运动易发生塞积,出现应力集中,晶界 开裂。 3、相界面开裂 两相(包括第二相、夹杂)间的结合力差, 各相的形变速率不同,易在相结合处或弱相内 出现开裂。 只有首先达到临界尺寸的裂纹核,才能继续 长大。
二、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及机理
1、裂纹扩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沿主滑移系,以纯剪切方式向内扩展;扩展速率仅 0.1nm数量级。 第二阶段 II区。 晶界的阻碍作用,使扩展方 向逐渐垂直于主应力方向;扩 展速率μm级;可以穿晶扩展。 形成疲劳条纹(疲劳辉纹) (见书上图4-22)。 一条辉纹就是一次循环的结果。
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
1、变动载荷 大小、方向或者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而变化。 变化分为周期性,无规则性。相对应的应力,称为循环 应力。 (P94-图5-1) 2、循环应力 (1)循环应力的特性 平均应力 σm=1/2(σmax+σmin) 应力幅 σa=1/2(σmax-σmin) 应力循环对称系数 γ=σmin/σmax (2)循环应力的种类(P95-图5-2) 对称;脉动;不对称循环应力。
二、疲劳分类及特点
1、分类 (1)按试样的加载方式分为:弯曲疲劳、扭转 疲劳、拉压疲劳、复合疲劳等。 (2)按试验环境可分为:室温疲劳试验、低温 疲劳试验、高温疲劳试验、热疲劳试验、腐蚀疲 劳试验、接触疲劳试验、微动磨损疲劳试验等 。 (3)按机件所受应力的大小和加载频率的高低 可分为:高周疲劳(Nf>105周次),因断裂应力 低( <σs ),所以也叫低应力疲劳; 低周疲劳 ( Nf {102~105}周次),由于断裂应力水平高, ≥ σs,往往伴有塑性变形,故称为高应力疲劳 (或应变疲劳)。
1、定义与特点
恒应变幅(塑性应变幅或 总应变幅)循环加载过程中, 材料的形变抗力不断增加, 则称为循环硬化;反之为循 环软化。 应力——应变滞后回线, 只有在应力循环达到一定周 期后,才是闭合的,即:达 到循环稳定态。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高于 单次应力—应变曲线,则是 循环硬化,反之为循环软化。
2、循环软化的危害 使材料的形变抗力下降,导致工件产生过量 的塑性变形而失效。 3、原因 决定于材料的初始状态,工件结构特性;应 变幅,温度等。 σb/σs>1.4循环硬化 σb/σs<1.2循环软化 微观原因:位错的循环运动;相变强化;应 力松驰。
第一步 采用升降法测定条件疲劳极限, 第二步 用成组法测定σ一N曲线有限寿命段上各 点的数据, 第三步 绘制σ一N曲线。 二、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极限 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弯曲与拉压、扭转疲劳 极限之间的关系: 钢:σ-1p=0.85σ-1,铸铁σ-1p=0.65σ-1 铜及轻合金:τ-1=0.55σ-1,铸铁τ-1=0.8σ-1 σ-1>σ-1p>τ-1
2、疲劳裂纹扩展模型 (1)Laird塑性钝化模型 裂纹不再扩展的过程, 称为“塑性钝化” 该模型对韧性材料的 疲劳扩展很有用。 材料的强度越低,裂纹 扩展越快,条带越宽
(2)再生核模型 疲劳裂纹的扩展是断续的。 主裂纹前方是弹塑性 交界点(三向拉应力区) 可形成新裂纹核。主裂纹 和裂纹核之间发生相向长 大、桥接,使来自百度文库裂纹向前 扩展。 强度高的材料,可形 成解理裂纹。 返回
三、低周疲劳的应变—寿命曲线
低周疲劳的σ~N曲线,数据离散。 1、总应变幅△εt~N曲线 △εe/2~2Nf, △εp/2~2Nf , △εt/2~2Nf, 两不同斜率的曲线叠放,必 然会出现一个交点。 提高强度,交点左移;提高 塑性,交点右移。
2、△ε~N关系式曼森公式
E 100 断裂真实伸长率 e f ln( ) 100 4
(2)σmax~σm 图 y轴上的边界点为σ-1和 -σ-1,x轴则同前图。 σmax=σb ,利用不同的 应力比r来作图。若为韧性 材料σmax=σ0.2 (3)公式法 上两图中的曲线可用数学 公式表示 可以很方便利用 σb ,σ-1, σ0.2和r,求得σr。
第二节 疲劳抗力指标及其测定 一、疲劳极限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