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
浅谈欧阳修散文艺术特色
浅谈欧阳修散文艺术特色引言: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下面分析欧阳修散文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世称唐宋八家,实以韩柳欧苏为最,其他四位,应说是政治家,而非文学家。
欧阳修的文风接近柳宗元,他是严格的现实主义者。
苏轼宗韩,为文多浮夸嚣张之气,常常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然后归纳成一句警语,在文章开始就亮出来。
欧阳修的文章,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
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
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欧阳修虽也自负,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
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
他的文章实以力得来,非以才得来。
在文章的最关键处,他常常变换语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给人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
例如《泷冈阡表》里的:“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在外集卷十三,另有一篇《先君墓表》,据说是《泷冈阡表》的初稿,文字很有不同,这一段的原稿文字是:“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与否,不在己。
而为仁与孝,不取于人也。
”显然,经过删润的文字,更深刻新颖,更与内容主题合拍。
原稿最后,是一大段四字句韵文,后来删去,改为散文而富于节奏:“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
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
”结尾,列自己封爵全衔,以尊荣其父母。
从此可见,欧阳修修改文章,是剪去蔓弱使主题思想更突出。
此文只记父母的身教言教,表彰先人遗德,丝毫不及他事。
《泷冈阡表》共一千五百字,是欧阳修重点文章,用心之作。
《相州昼锦堂记》是记韩琦的。
欧阳与韩,政治见解相同,韩为前辈,当时是宰相。
但文章内无溢美之词,立论宏远正大,并突出最能代表相业的如下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概括欧阳修散文的主要内容
概括欧阳修散文的主要内容
欧阳修散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政论:欧阳修为北宋文坛大家,他的政论文章在宋朝时期非常有影响力。
他的政论文章主要讨论政治得失、国家兴衰等问题,反映出他对于政治、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2.
史论:欧阳修除了政论文章外,还写了许多史论文章,主要探讨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问题。
他的史论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包含了对于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3.
记叙文:欧阳修的记叙文以山水游记、人物传记等为主,其中以《醉翁亭记》和《秋声赋》等最为著名。
他的记叙文不仅描写细致、情感真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4.
散文小品:欧阳修的散文小品主要包括序跋、墓志铭、祭文、书信等,这些文章主要记录个人生活、情感和思考,以及对于友情、人生的感悟等。
他的散文小品风格平易近人,语言流畅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性关怀。
总的来说,欧阳修的散文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况,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专升本 论述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及其艺术成就 西南大学
专升本论述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及其艺术成就西南大学欧阳修继承并发扬了韩、柳古文的优良传统,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即北宋古文运动)。
作为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不但驱除了学时文坛上浮华新怪的不良文风,开创一代诗文新风,而且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远的才情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将诗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欧阳修是我国十一世纪中期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诗、词在北宋文坛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尤其是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一方面在继承唐代著名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李翱等人的创作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特有风格,同时对于当时以及其后明、清两代的一些著名散文作家的创作,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欧阳修在散文写作方面的成就,是在学习司马迁、韩愈等前代作家创作的基础上,将议论、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而成为情文并茂,无所不可的创作方法,充分发挥不受对偶声调束缚的散文写作的优越性。
以作品的内容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叙事,善于写景,善于抒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就写作的技巧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用宕笔,善于用疏笔,善于吞吐夷犹,善于抑扬顿挫。
读起来感到层次曲折,气势流畅,音节铿锵,情韵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苏轼说他的散文“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居士集序》)。
十分概括地说明欧阳修在继承前代作家写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欧阳修的写作态度是极其认真严肃的。
他自己说“予平生文章,多得之三上,谓马上、枕上、厕上也,惟此可以稍构思耳”(《归田录》)。
可见他对于写作态度的认真,虽行路休息时也不肯放过。
对于已经写好的作品,一感到不惬意,便立即改正。
著名的《醉翁亭记》,开始写环滁山名,有好几百字,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
到了晚年自定文集时,寒冬天气还工作到夜深,可见他写作态度的严肃。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一:叙事性强欧阳修的散文往往以叙述为主要手法,通过生动细致地描写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等方式来引导读者进入情境中。
他善于运用具体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在描述场景或塑造人物形象上给予了极大关注。
二:抒情色彩浓厚除了对客观世界进行描摹外,欧阳修还常常借助自己内心真挚感慨之情向读者传递出更加深层次意义。
他能够凭借文字唤起共鸣,并使得读者与其产生共鸣。
三: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作为一个重视社会变革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知识分子,欧阳修在其散文中也经常涉及到当时社会存在问题,并试图提供解决方法或启示。
这种批评精神不仅赋予了文章新颖活力,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借鉴。
四:语言简练精炼欧阳修散文以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寥寥数语便能道出深意,并通过巧妙安排句子结构和词汇选择使得文章更加通顺流畅。
五:注重人物刻画在欧阳修的散文中,人物形象是非常丰满生动的。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被赋予了具体性格特点和情感色彩,在读者心目中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六:追求真实与美好并存尽管对社会问题进行批评反思,但欧阳修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乐观豪放之态度。
他试图将自身理想化愿景融入到作品当中,并希望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一种关于未来美好可能性存在之信念。
附件:1. 欧阳修《新唐书》摘录.pdf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指作者或其他权利人就其所创造或享有知识产权对象(包括文字作品)所享有的专属经济利益。
2. 知识产权: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形成的智力成果,包括版权、专利权等。
浅谈欧阳修文学创作
浅谈欧阳修文学创作浅谈欧阳修文学创作北宋作为代周而起的新帝国,文化思想上急需一种具有强大号召力、生命力的理论来稳固它的统治根底,以此到达稳固中央集权统治的目的。
但是自唐末五代以来,儒家思想的日渐式微,使它的作用和影响遭受了巨大冲击,社会思想上出现了混乱状况,文风绮靡流荡,古文阵地渐失。
北宋初期,以平淡著称于世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坚决反对晚唐体及西昆体的浮靡文风。
那时朝廷内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吕夷简为代表的保守派政治矛盾十分锋利,而欧阳修那么支持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为了实现政道与文道的统一,欧阳修积极倡导古文运动,他要求道胜文至,变唐代古文家文以明道的主张为言以载事、事信言文为立言准那么。
以简而有法为文法标志,并提出一系列文学理论主张,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带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自己的理论,并以其诗文词兼善的文坛领袖身份,高扬继承与革新的文化旗帜,最终成为这场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
苏轼评价其创作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天下翕然师尊之。
一、儒学创作思想欧阳修认为真正的儒学之士应该通乎天地人之理,而兼明古今治乱之原夫儒者所谓能通古今者,在知其意,达其理,而酌时之宜尔。
他的儒学思想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强调要注重社会实践,关注百事生活。
学术大家季羡林曾说: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
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发扬前人的智慧。
而欧阳修那么要求儒学之士从书本的沉湎中脱离出来,紧密联系现实,关心国家和百姓疾苦,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对不公正的现象要敢于抗争,才能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起到经世致用的作用。
他时刻将自己个人的得失荣辱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以自身的努力为国家人民而献身。
他曾感慨:如修之愚,既缺乏任之能,亦不堪任之力,徒以常有志于学也。
今幸以文字试于有司,因自顾其身、时、偶三者之幸也,不能默然以自羞。
欧阳修这种立足现实、勇于批判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一生的价值理念,影响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创作。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欧阳修的诗文成就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欧阳修的诗文成就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学者,他的诗文成就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下面将围绕他的诗歌作品、散文作品以及文学批评成就进行详细的展开。
一、诗歌作品1. 抒发个人情感:欧阳修的诗歌以情感抒发为核心,表达了作者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
例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踏莎行·青青陵上柏》等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激情澎湃的笔调,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
2.抒发社会触动:欧阳修的诗歌也有着思考社会现象和表达触动的一面。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望岳》等作品,他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变迁的描写,借以寄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反思。
3.技艺娴熟的词作: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作家,他的词作以文笔优美、婉约自然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生查子·元夕》等篇章,以其深入人心的意境表达,展示了他高超的词艺。
二、散文作品1.文笔流畅的散文:欧阳修的散文作品以文笔流畅、极富变化的风格为特点。
例如《札记》、《归田录》等作品,他在散文中运用了富有韵律感的句式,并运用独特的构思和描写手法,将诗情融入散文之中。
2.论述社会问题的散文:欧阳修在其散文作品中也涉及了对社会问题的抨击和反思。
例如《论疾病》、《女解元》等篇章,他通过批判现实不公和探讨社会伦理,展现了他深刻的社会触觉和批判精神。
3.文人雅集的生活描绘:欧阳修的散文作品中还包含了描述文人雅集生活的描绘,如《饮中八仙歌》、《浮生六记》等篇章,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北宋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趣。
三、文学批评成就1.提出修辞学和排律学理论:欧阳修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修辞学和排律学的理论,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和文学鉴赏中,为后世文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2.善于鉴赏才子佳作:欧阳修对于他人的作品也有着敏锐的鉴赏眼光,他善于辨析、点评才子佳作。
例如他的《醉翁亭记》中对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牧的诗歌进行了赞赏和评析,为后来文学评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散文作品被广泛赞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一。
本文就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展开论述,从欧阳修的写作风格和文化特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欧阳修的散文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
他善于运用修辞和叙事技巧,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和艺术性。
他的散文语言优美、流畅,句子结构严谨,充满了美感。
欧阳修的散文以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而著称,他善于捕捉身边的细节,并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产生共鸣。
他的作品在传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观察力。
其次,欧阳修的散文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他对于儒、道、佛三教的研究精深,并将传统的哲学思想融入到他的作品中。
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融会贯通各种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
欧阳修的散文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他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出的是对于人生、道德、伦理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解读。
此外,欧阳修的散文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
他关心社会状况,对于社会的不公和腐败持有批判的态度。
他以犀利的笔锋批评社会弊端,并对政治、经济和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他的散文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感悟,从不同角度展示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最后,欧阳修的散文作品具有情感表达的天赋。
他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出对家国情怀和人伦关系的思考和思想。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关怀,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欧阳修的散文作品富有人文情怀,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和人性的热爱和追求。
综上所述,欧阳修的散文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文化特点。
他的散文作品无论是在艺术性还是在思想深度上都表现出极高的水平。
他以其卓越的艺术创作和深刻的文化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他的散文不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欧阳修的散文作品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与启示依然深远。
论欧阳修散文理论及创作的局限性[1]
2009年10月第28卷第10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Oct .2009Vol .28No .10 收稿日期:2009-07-05基金项目:辽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B162)作者简介:刘越峰(1970-),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文学博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
论欧阳修散文理论及创作的局限性刘越峰(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4) 摘 要:欧阳修受当时学术风气影响,在散文理论及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了不足之处:受传统诗文创作法则影响过深,如在对“文”的看法、文与道的关系和散文风格多样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局限性;拒不接受佛老思想渗透,散文在表达思想和情感等方面少了许多圆融与通达;实际创作过程中过度求简,出现了行文前后照顾不周、文气不畅和可读性下降等弊端。
关键词:欧阳修;局限性;法则;佛老;求简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10-0098-03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尊经重道、经世致用和求新求奇等学术理念对当时的散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学术理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处处以圣人的经典为依归,没有跳脱传统儒学思想的禁锢,拒不吸收佛、道等异质文化的营养等,这些庆历学术中存在着的先天不足也同样影响到了当时的散文理论及创作。
就欧阳修而言,其中学术对其散文创作理论和实际创作产生的消极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阳修受传统诗文创作法则影响过深。
他的学术思想几乎完全在儒家界内,受其影响,他创作的散文也被认为是纯粹的儒者之文,王十朋就直接赞扬了欧阳修散文有文法纯粹的特点:“唐宋之文,可法者四:法古于韩、法奇于柳,法纯粹于欧阳,法汗漫于东坡,余文可以博观,而无事乎取法也。
”[1]但不能否认,有着浓重宗经成圣思想,一贯严守儒家温柔敦厚创作法的欧阳修也不可避免地给他的散文创作带来负面影响。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欧阳修(1007年-1072年)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理论家和散文家,也是宋代两大文学家之一,与苏轼齐名。
欧阳修的散文以清丽、细腻、纤巧、雄浑著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特色。
本文将从欧阳修散文的语言风格、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对其特色进行论述。
首先,欧阳修散文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
他善于运用晋唐古文的语言方式,深受唐人文风的影响。
他的散文富有韵律感,凝练而又精致。
欧阳修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结合,使文章读起来流畅优美,给人以音乐般的愉悦感。
他擅长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将平凡的生活与高尚的情操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欧阳修的散文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而闻名。
他的散文不拘一格,涉及的题材广泛。
从描述自然景色到描绘历史人物,从叙述个人感受到触发社会思考,欧阳修的散文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又有警世寄托之文。
他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高尚的情感表达和社会意识相结合,使散文既富有内涵又具有艺术性,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最后,欧阳修的散文具有独特的写作技巧。
他善于以小见大,运用微观描写突出宏观主题,以典型个案反映普遍道理。
他重视细节,注重情感的细微变化和人物形象的描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使散文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此外,欧阳修的散文富有想象力,他善于从观察事物中发现不同的角度和深层次的意义,给读者留下许多启示和思考的空间。
综上所述,欧阳修散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上。
他的散文自成一体,不仅语言优美,而且主题丰富,思想深邃。
欧阳修的散文不仅是宋代散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对后世文化的影响至今仍然不可忽视。
【经典论述】——论述欧阳修的文学理论
【经典论述】——论述欧阳修的文学理论论述欧阳修的文学理论。
欧阳修是北宋前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文论家。
他的文学理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文道关系论。
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继承韩愈的观点,重申道对文的重要性,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反对片面追求文辞。
他主张以道作为作家的基本修养,充道以为文,但他不霞道轻文。
欧阳修还注重道的实践性,他认为道并不是要远离人,而是人弃百事不关于心,不能在实践中充道,他从生适实践方面谈论创作主体的修养,影响了后代的古文理论。
总之,对文道关系的解释,欧阳修形成了自己以道充、事信、理达、辞易为中心的文学理论。
二、“诗穷而后工”说。
“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
这种思想司马迁、韩愈等人的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
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
三、诗歌意境观点。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引梅尧臣的话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这其实代表了欧阳修自己的看法,这是上继唐人而提出的诗歌意境理论,结合具体作品,深入分析了意境的两大相互关联的审美要素:所描写的境象一定要真切生动,抒写的情志则要深微高远。
这一观点引发了宋代诗话中关于诗歌意境问题的深入讨论,并对明清一些诗论家的意境论有所影响。
欧阳修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创作特色
欧阳修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创作特色
理论上,欧阳修一方面主张道胜文至,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又认为,文章之“道”并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列入“道”中,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行为。
同时,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对韩愈等人的奇险怪诞,主张平易。
创作上,他的散文内容充实,题材丰富。
既有政论文,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与高司谏书》;也有写景抒情之作,如《秋声赋》、《醉翁亭记》;又有叙事怀人的作品,如《苏氏文集序》、《祭尹师鲁文》。
艺术上也有鲜明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第一,风格平易流畅。
第二,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且颇多创新。
第三,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能引人入胜,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论欧阳修的散文风格-精品文档
论欧阳修的散文风格欧阳修( 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代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提倡古文运动,继承并发展了唐代韩柳开创的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力反骈文流弊,积极推动宋代的诗文革新,确立了散文在文学中的地位。
苏轼《六一居士叙》中说:“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育成就⋯⋯欧阳子之功最多。
”评价了欧阳修在扭转宋代学风、文风和政教风气方面的贡献和作用。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散文尤以记、书、序、论的成就最高,总体上形成了畅达透辟、迂徐委婉、抑扬顿挫、文笔洗练、情词并茂等风格。
一、平易自然,流畅质朴,具有阴柔之美质朴自然,流畅平易是欧阳修散文独特的风格。
清代魏禧说,欧阳修的文章“如秋山平远,春谷倩丽,园亭林沼,悉可图画”。
读他的散文如欣赏美丽的图画,登秋山平视辽阔的远方,领略春谷深涧的深邃和倩影,像是步入完美如画的园林。
《醉翁亭记》无论写滁州青山绿水,四季风光,还是记大守的活动和所思,都平易自然。
写景不雕琢,记叙不平铺直叙,逐层推进,描写惜墨如金,写亭只一句。
处处体现流易自然的特点。
又如《梅圣俞诗集序》,叙议结合,字里行间浸透着哀伤和怀念。
对梅尧臣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持同情惋惜的态度,对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地位给以很高的评价。
再如《张子野墓志铭》,是一篇人物传记,不足千字,寥寥数语,将张先的为人、处事及沉默寡言如长者的个性特征,写得形神俱佳。
文辞质朴自然,不溢美,不饰非,事信而言文。
晚期的《六一诗话》,也体现了自然平易的特点。
二、委婉曲折,抑扬顿挫,从容自得委曲顿挫是欧阳修散文又一独特风格。
明方孝儒这样认为:“永叔厚重渊洁,故其委曲平和,不为斩绝诡怪之状,而穆穆有余韵”。
欧阳修四岁而孤,曾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仕途坎坷,文学师法韩柳又深得《史记》创作风格的要领。
他对下层社会有一定了解,对个人的进退冷静客观,“进不喜,退不为惧”。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整理:欧阳修及影响下的创作
欧阳修及影响下的创作第一节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及其散文成就诗文革新北宋庆历前后,以欧阳修为首,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发起了一场变革诗文的运动。
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对险怪艰涩的“太学体”痛加排抑。
他主张文道并重,文从字顺,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梅尧臣主张诗歌创作应做到“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
他们为北宋诗文的发展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1.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2.主张文道并重,并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3.取法韩愈文的文从字顺;对杨亿等人骈体文的“雄文博学,笔力有余”颇为赞赏。
欧阳修的文学理论为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古文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1.理论上的建树,明确提出了诗文革新的主张:文道并重,文从字顺,诗穷而后工。
2.运用主持礼部考试的行政手段,打击了当时险怪艰涩的文风,提拔了一大批后学之士。
3.团结和造就了一批作家,组建起壮大的诗文革新队伍。
4.实践上的典范,以优秀的创作实绩推动了诗文革新的发展。
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1.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一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另有一类议论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2.叙事、议论、抒情高度融合,感情色彩很强。
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
其他散文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3.革新散文,使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
a.改造骈赋、律赋,去除排偶、限韵的规定,以单笔散体创造了文赋。
b.革新四六体,参用散体单行笔法,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注入新的活力。
4.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出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第二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欧阳修诗的特色:1.多数作品表现个人生活经历或抒发个人情怀,及对历史题材的吟咏等。
简述欧阳修的文学主张
简述欧阳修的文学主张一、文以明道欧阳修认为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道义,表达思想。
这里的“道”是指儒家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在文学创作中,欧阳修强调文章要有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能够启迪人心,引导人们向善。
他认为文章应该传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弘扬人性中的美好品质,为社会树立道德榜样。
二、文道统一欧阳修主张文与道必须统一,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要相互协调。
他认为,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要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创作过程中,他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同时,他也强调文章的创新性,认为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文学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反对浮靡文风针对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浮华绮丽的文风,欧阳修持批评态度。
他认为这种文风空洞无物,形式华丽而思想浅薄,严重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
他主张文学要回归本真,摒弃过多的装饰和矫揉造作,注重文章的实际内容和思想意义。
同时,他也提倡文章要言简意赅,不尚浮华,以朴实自然的风格表达思想情感。
四、强调情感表达欧阳修认为文章要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反对虚伪和矫情。
他主张在文学创作中要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真实的情感融入作品中。
同时,他也强调情感表达要适度,不能过于张扬或过于压抑。
他认为情感表达要与思想内容相协调,共同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五、提倡平易自然欧阳修提倡文章要平易自然,避免过于生僻和晦涩的言辞。
他认为文章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贴近大众,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同时,他也强调文章要注重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和谐。
这种平易自然的文风有助于扩大文学作品的受众范围,提高文学艺术的普及程度。
六、注重文采与修辞虽然欧阳修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但他也十分注重文采与修辞的运用。
他认为好的文章应该有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夸张、借代等,使文章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
浅谈欧阳修的古文理和散文创作
浅论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中文学院 0803班唐艳芳摘要:欧阳修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词、古文方面都有卓著的贡献,他的为人和为文对后世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关键词:欧阳修;古文理论;散文创作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出生于绵州,自称庐陵。
谥号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他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博学多才,诗、词、古文均为一时之冠,史学、经学方面也成就卓著,又喜欢奖掖后进,“唐宋八大家”中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他的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时有疏隽旷达气息。
他的诗风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纡徐委曲,条达舒畅,抒情委婉,语言明白易晓;他的散文和古文理论创作在当时独树一帜,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是其古文理论的实践,其古文理论又造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辉煌。
第一,在“明道”与“志道”的理论问题上,他对“道”作了前瞻性的务实而通达的新解脱,他的散文具有现实内容,而不再只是孔孟之道。
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实事。
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
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
(一)欧阳修散文创作特点
性格倔强,有“拗相公”之称。在 思想上,倾慕儒家的“仁政”,同时对 佛学、老庄和法家思想也多有出任参
知政事,积极推行新法,遭到朝中保守派的强烈
反对。次年二月,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致
书王安石,列举王安石在变法中的所谓罪状,要
几年间,相继推行均输、青苗、募役、 保甲等法,在理财、整军、调整官僚机 构、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
由于上层社会的反对和变法派的内讧, 熙宁七年(1074)、九年(1076)王安石 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过了10年的闲 居生活。晚年封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 谥文。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
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 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
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
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
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 法有所批评。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 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
秋声本无可写,却借其色、其容、其气、其 意,引出其声。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八)
赋每伤于俳俪。如此又简峭、又精练、又 径直、又波折,真是后学作文之点金神具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一三)
借景言情,不徒以赋物为工。而感慨悲 凉中,寓警悟意,洵堪令人猛省。 ([清]余诚《古文释义》卷八)
能令人心折称道的例子。像“出新意于 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一见 解,虽是就绘画而言,但其精神对其它 艺术门类也可以相通。
苏轼《留侯论》
(一)主旨
《留侯论》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
浅谈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
浅谈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
欧阳修作为宋代文学家,对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他把文学搞成法器,强调“学习”“联想”“变化”三个要素:“学习”,要求
其学习杰出的前辈作品;“联想”,要求其多探索文学史上及历史上精
彩的作品;“变化”,要求其以新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事物加以诠释与表达,进而导致创作出高贵不凡的作品。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上充分利用五言、七言、绝句、抑扬、咏物、咏史
等格式,使文学史上历久不衰形式多变,君臣情仇爱恨深入,令人叹
为观止。
他在诗歌中运用双关、俏皮、美调、情趣等俏丽手法,多以
生活细节表达诗情,令诗歌创作风格独树一帜、极富个性,成就最优
美的诗文。
说到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极受历代文人的尊崇,学有余力
的还可以试着深入了解他的作品,将他的诗歌创作手法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在诗歌创作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开拓更大的文学广阔的
天地。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引言: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文化名人,他不仅在政治和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对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欧阳修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一、婉约秀丽的语言风格欧阳修的散文以其婉约秀丽的语言风格而著称。
他擅长运用典雅的词藻、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句子结构,给人以诗意和美感。
例如,在《东篱乐府自题词》中,欧阳修用如水清澈的文字,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宁静。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如诗般动人,同时又充满了纯正的人文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二、凝练精炼的句子结构欧阳修的散文以其凝练精炼的句子结构而著称。
他具有极高的写作天赋和思维敏锐性,善于捕捉思想的闪光点,并将其以简练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的句子通常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伶官传前序》中,欧阳修精简而有力地描述了伶官的生活和境遇,语言凝练却又不失深情。
三、独特的写作视角欧阳修的散文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而著称。
他以历史人物的视角来描写时代风貌和社会变迁,同时通过对自身人生经历的思考和总结,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思考。
例如,在《论诗》中,欧阳修通过对唐代诗歌的回顾和评析,展现了自己对诗歌的独到见解和思考。
他的写作视角独特而丰富,使作品具有更广阔的意义和内涵。
四、关注社会风俗和生活百态欧阳修的散文以其关注社会风俗和生活百态而著称。
他对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观察和描绘各类人物和事物,使得他的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和社会关怀。
例如,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醉翁的视角描绘了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悲剧,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风俗的独特见解和观察力,使人们深感其独特魅力。
结论:欧阳修的散文以其婉约秀丽的语言风格、凝练精炼的句子结构、独特的写作视角和关注社会风俗和生活百态而著称。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09汉语言孙婷婷27号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出生于绵州,自称庐陵。
谥号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他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博学多才,诗、词、古文均为一时之冠,史学、经学方面也成就卓著,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纡徐委曲,条达舒畅,抒情委婉,语言明白易晓;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风格婉丽,时有疏隽放旷气息。
可以说,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是其古文理论的实践,其古文理论又造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辉煌。
第一,在“明道”与“志道”的理论问题上,他对“道”作了前瞻性的务实而通达的新解脱,他的散文具有现实内容,而不再只是孔孟之道。
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
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
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
欧阳修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
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
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为此他专门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巧华纂组。
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
”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居士集叙》)。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这在他的政论文《朋党论》中有充分表现。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被吕夷简等人排挤,欧阳修等人上书言事,以“朋党”之名被贬,此后朋党之说喧嚣不息。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等革新派上台执政,欧阳修也由滑州召回,任太常丞知谏院,以夏竦等位代表的保守派反对“庆历新政”,散布流言,攻击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私立朋党,欧阳修写了《朋党论》以斥之。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朋党有邪正之分。
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对于小人用来陷人以罪、君子为之谈虎色变的“朋党之说”,作者不回避,不辩解,而是明确地承认朋党之有,立意新颖,另辟蹊径,这样便使作者夺取了政敌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第二段对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小人无朋,惟君子有之。
”。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小人有朋,也只是在同利时暂时为朋,等到争夺名利时,就互不谦让,甚至互相残害,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伪朋。
而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他们会彼此同心共济,始终如一。
他们之间的关系为真朋。
进而提出了“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显示了革新者的凛然正气和国人胆识。
文章后两段用历史事实加以证明自己的论点,更具有说服力,从正反两面对比中论证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则国家乱亡;用君子之朋,则国家兴盛。
文章反复曲畅,婉切近人,出语新奇,成一家之说,引经稽古,颇富论辩力量,而排偶句式的穿插运用,又增加了文章议论的气势。
文章中没有一个字提到范韩等人,但却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也没有一个字提到夏竦等保守人物,却也处处看到对准他们的锋芒。
可见作者的高明之处,这比直接驳斥更有效。
第二,在文与道的关系上,他主张文道并重,且更重视文,他的散文穷而后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复古主义的文论都有重道轻文、甚至完全把文学看作道统之附庸的倾向。
欧阳修则与之不同,他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全新的观点。
首先,欧阳修认为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诩第二书》)。
其次,欧阳修文道并重,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又认为“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着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此外,他更重视文,认为文具有独立的性质:“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书》),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不饰雕琢。
《泷冈阡表》是这类的代表。
所谓阡表,即是墓表,是一种记叙死者事迹并颂扬其功德的文体。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其父下葬六十年之后所写的一篇追悼文章,文章主要分两半,前半主要是称颂先人仁德,以母亲亲切委婉之语追忆父亲嘉言懿行,后半主要是记述家世恩荣,充溢着显亲扬名的思想。
作者采取了避实就虚、以虚求实、以虚衬实的写作方法,巧妙地穿插了其母太夫人郑氏的言语,以她口代己口,从背面和侧面落笔。
一方面以此为依据,追念和表彰其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面,在表父阡的同时,也顺水行舟,同时颂扬其母德妇节,使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地凸现在读者眼前。
父因母显,母受父成。
这篇文章将欧阳修的孝子之心,率意写出,不饰藻饰,语语入情。
薛瑄在《薛文靖公读书录》上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
如《三百篇》、《楚辞》、武侯《出师表》、李令伯《陈情表》、陶靖节诗、韩文公《祭兄子老成文》、欧阳公《泷冈阡表》,皆所谓出肺腑者也,故皆不求工而自工。
故凡作诗文,皆以真情为主。
”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特别是欧阳修之母讲述其父德行的那一部分,这种效果绝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与一般墓志的夸张、藻饰者迥异。
第三,在散文创作上,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欧阳修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的散文不仅内容充实,气势旺盛,且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他对客观事物观察极其细致,体会甚深,因而往往能把事物复杂、细致的地方揭示出来。
这就使他在表达方式上,文笔纡徐舒缓,千回百折,从容闲易,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醉翁亭记》。
宋仁宗庆历五年(1065),欧阳修降职滁州太守,为政以宽,又遇丰年,于是记亭抒怀,娱情山水。
文章构思精颖而奇巧,层次井然而曲折,“乐”是全文中心,首写山水之乐,以记游笔法,移步换景,由远景而入其山,由闻水声而见其亭,极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之妙;次写山间朝暮、晦明、四季佳景,以简洁之笔,运用对比,生出无穷之乐;再写滁人游乐、太守宴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篇末点明太守与民同乐主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现了人们欢乐的生活,反衬出作者本人在滁州任太守期间的政绩,反映出作者政治失意后寄情山水、排除抑郁情怀的生活态度,以及作者“民同乐”思想与的感情,这种写出来层层推进,时起波澜,在一波三折的跌宕中,曲传心意,既是平易晓畅,又是委曲蕴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之乐其乐”,深沉的感慨和精当的议论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语气,娓娓而谈,纡徐有致。
行文骈散相间,语言优美,整饬而有变化,二十一个“也”字,二十四个“而”字的运用,使得行文纡徐婉曲,情韵丰饶,有一唱三叹之妙。
第四,在文体的承继上,他主张“以散文之气,运对偶之文”,即摒弃骈文的多“用事”、“用典”和雕琢浮艳的弊病,明确了骈散互补和承继问题。
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作品题材多样,各得其宜。
除了古文之外,辞赋和四六也是他擅长的文体。
他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
其以《秋声赋》为代表作。
《秋声赋》作于嘉祐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众疾缠身,遂有人生易老的无奈喟叹。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也如“赴敌之兵”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
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
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通过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中的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议论又进一步展开,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进而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呜,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
文章由自然之秋的残败萧瑟,写到人生之秋的枯槁憔悴,无情草木,尚且一岁枯荣、时或飘零;有情之人,华年时而不复,忧思催老,又何关乎秋声?道出了作者十年宦海浮沉的深沉慨叹。
“赋每伤于徘俪。
如此有简峭、又精练、又径直、又波折,真是后学作文之点金神具也”(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此赋成功地继承了传统赋的问答体和“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手法,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的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切且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
欧阳修的成功尝试,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欧阳修乃一代文章典范。
他为人忠诚、孝道、至情至性,其文力主创新,精益求精,开一代文坛之新风,这便使得他被推仰于后世,为世人所传诵。
王安石在《祭欧阳文忠公文》如此说:“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
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
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