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到2010年中国民航客运量
中国民航发展史综述

中国民航发展史综述发布时间:2021-04-26T11:18:53.63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廖洪平王蔺刘宇[导读]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飞行十分向往,并诞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鼓励人们对飞行进行勇敢的探索和尝试。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航空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虽然与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航空事业的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中国是一个航空古国,早期的航空活动和航空科技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中国古代出现的一些航空器雏形,在当时处于世界前列。
四川成都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廖洪平王蔺刘宇 610039摘要:人类自古以来就对飞行十分向往,并诞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鼓励人们对飞行进行勇敢的探索和尝试。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航空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虽然与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航空事业的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中国是一个航空古国,早期的航空活动和航空科技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中国古代出现的一些航空器雏形,在当时处于世界前列。
关键词:中国;民航;发展史引言:航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自有人类以来的飞行梦想和各种飞行尝试。
本文主要讲述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
一、旧中国时期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威尔伯?莱特、奥维尔?莱特)制造的以内燃机为动力、装有螺旋桨的飞机“飞行者号”,使人类首次实现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1911年2月,冯如带着2驾飞机回国,准备在国内生产制造飞机,但由于清政府的消极态度而没有实现。
辛亥革命后,冯如回国出任广东革命政府飞行队队长。
1918年,孙中山任命杨仙逸为总指挥,漳州组成飞机队。
1919年1月,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开始建立“筹办航空事宜处”,购买了6驾汉德利·佩季商用·飞机和2驾爱弗罗504K教练机。
3月,“筹办航空事宜处”正式成立。
1919年11月北京政府成立了航空事务处,负责全国航空的一切事物。
我国民航客运量分析

我国民航客运量分析一、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航空这个交通方式,为合理安排班机数量,估计每年我国民航客运量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文利用我国的历年相关数据,运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1978-1993年我国民航客运量y(万人)与国民收入x1(亿元)、消费额x2(亿元)、铁路客运量x3(万人)、民航航线里程x4(万千米)、来华旅游人数x5(万人)的关系。
分别采用逐步回归和岭回归两种方法建立线性模型,通过相关比较,选出较优的线性回归模型。
一、关键词相关分析回归诊断逐步回归岭回归决定系数二、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由吴诚鸥、秦伟良编著的《近代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教材,气象出版社出版。
见附表1附表一:1978-1993年我国民航客运量的情况表三、数据处理结果及结论分析:1、用SAS软件画出y与x1、x2、x3、x4、x5的散点图如图一所示:图一:从散点图可以看出除铁路客运量外(x3),我国民航客运量(y)与国民收入(x1)、消费额(x2)、民航航线里程(x4)、来华旅游人数(x5)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建立线性模型有意义。
2、相关分析说明国民收入、消费额、民航航线里程数、来华旅游人数与我国民航客运量的线性相关关系比较密切,而y与x3的相关系数只有0.2269,说明铁路客运量与我国民航客运量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与散点图的分析相一致。
同时x1与x4、x5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0.9以上,说明自变量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3、参数估计和复共线性的回归诊断根据参数估计可知x3、x4、x5的参数估计的P值小于0.05,可以拒绝参数为零的原假设即自变量x3、x4、x5对因变量y有显著影响。
而x1、x2的参数估计的从复共线性诊断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vif值分别为1951.54281、1551.73196、3.97007、13.65963、53.63262几乎都大于10,条件系数非别为1.00000、3.84490、11.01827、32.08138、49.82473,大部分大于3,说明自变量之间存在复共线性关系。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民航局党组带领全国民航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为指引,运输生产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公共职能稳步推进,圆满完成各项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和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运输航空[2]2010年,民航运输生产实现新突破,标志着中国民航在建设民航强国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
1.运输总周转量[3]2010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8.4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11.38亿吨公里,增长26.1%,其中旅客周转量359.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8.71亿吨公里,增长19.5%;货邮周转量178.9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2.67亿吨公里,增长41.7%。
2010年,国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34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48.36亿吨公里,增长16.3%,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1.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66亿吨公里,增长29.8%;国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192.9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63.02亿吨公里,增长48.5%。
“十一五”期间我国运输总周转量年平均增速15.6%。
2.旅客运输量2010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6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37亿人次,增长16.1%。
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2.4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33亿人次,增长15.1%,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0.0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02亿人次,增长29.9%;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0.1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05亿人次,增长31.1%。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客运输量年平均增速14.1%。
3.货邮运输量2010年,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56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7.5万吨,增长26.4%。
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70.4万吨,比上年增加51.0万吨,增长16.0%,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21.7万吨,比上年增加5.8万吨,增长36.2%;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192.6万吨,比上年增加66.5万吨,增长52.8%。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I5 .
1 O .
O. 5
20 7 0
20 08
20 09
图 2:2 0 ~ 2 0 年 民 航 旅 客 运 输 量 06 01
《 商)t总2 空 务o9第2 囝 运 2. 9 l 0 期
以上 的运 输机 场 4 个 , 中北 京 、 7 其 上 海 和 广州 三 大 城 市机 场 货 邮吞 吐 量
21 0 0年 , 内航线 完 成 运输 周转 国
量 3 5 8亿 吨 公 里 , 比 上 年 增 加 4. 4
4 .6亿 吨 公 里 , 长 1 .名, 中 港 83 增 63 其 澳 台航 线 完 成 l .9亿 吨 公 里 , 15 比上
2 6 00 2 7 00 2 8 00 20 09 2 O 0l
年增加 26 亿吨公里 , . 6 增长 2.% 国 98 ;
际航 线 完成 运 输 周 转 量 1 29 9 .7亿 吨 亿 人 次 公里 , 比上 年 增 加 6 .2亿 吨公 里 , 30 增
长 4 .% 85 。
3. O
图 1 0 6 ~2 1 :2 0 0 0年 民航运 输 总周转 量 % ∞ ∞ 坫
O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 一 五 ” 间 , 国 运输 总 周转 十 期 我
量年 平均 增速 1 .% 6。 5
2. O
2 客运 输量 . 旅 2 1 年 , 行 业完 成 旅客 运 输 量 00 全
26 .8亿 人 次 ,比上 年 增 加 03 .7亿 人 次 , 长 1 . % 国 内航线 完成 旅客 运 增 61 。 输 量 24 .8亿 人 次 , 比上 年 增 加 03 .3 亿 人次 , 增长 1 . % 其 中港 澳 台航 线 1, 5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作者:admin文章来源:民航资源中国网点击数:2014 更新时间:2007-1-26摘要: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
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中国民航客运量的回归模型(1)

回归分析论文题目:中国民航客运量的回归模型我国民航客运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航一直是交通运输中的一种不可少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对民航客运量做出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我国民航客运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81—2010年民航客运量),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相关性、民航客运量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一)研究我国1981年至2010年民航客运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1—2010年民航客运量)如下表1表1.我国民航客运量与影响因素2)研究方法:建立y 与自变量53412,,,,x x x x x 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10122334455y=+ββχ+βχ+βχ+βχ+βχ+ε其中 E(ε)=0 var (ε)=2σ3)实证分析:(1)对收集数据作相关分析,用spss 软件计算增广相关矩阵,输出结果如下表2.相关性从相关矩阵看出,y 与1x ,2x ,4x ,5x 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说明所选自变量与y 高度线性相关的,用y 与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是合适的。
y 与3x 的相关系数3y r =0.809,p 值=0,这说明铁路客运量对民航客运量影响较弱。
一般认为铁路客运量与民航客运量之间呈负相关,铁路与民航共同拥有旅客,乘了火车就乘 不了飞机。
但就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居民收入普遍不高,一般外出、旅游乘火车的比较多,而且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越来越普遍,乘坐火车外出的人也越来y 民航客运总量(万人) x1GDP(万元)x2居民消费(万元) x3铁路客运量(千人)x4民航航线里程(万公里) x5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万人) Pearson 相关性y 民航客运总量(万人) 1.000 .996 .994 .809 .936 .932 x1GDP (万元) .996 1.000 .995 .820 .929 .922 x2居民消费(万元) .994 .995 1.000 .784 .950 .937 x3铁路客运量(千人) .809 .820 .784 1.000 .597 .622 x4民航航线里程(万公里) .936 .929 .950 .597 1.000 .978 x5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万人).932 .922 .937 .622 .978 1.000 Sig. (单侧)y 民航客运总量(万人) . .000 .000 .000 .000 .000 x1GDP (万元) .000 . .000 .000 .000 .000 x2居民消费(万元) .000 .000 . .000 .000 .000 x3铁路客运量(千人) .000 .000 .000 . .000 .000 x4民航航线里程(万公里) .000 .000 .000 .000 . .000 x5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万人).000.000.000.000.000.愈多。
中国民航的过去十年与未来十年

盖安德(北京)公司 王献平 (原载《中国民航 2006 年蓝皮书》)
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国家航线网络
民航经营效益 民航社会功能 资源管理 中枢结构 产品体系
IT 系统
支线航空 机场投资与机场集群管理 良性竞争秩序
和谐社会
目录
一、我国民航发展的过去十年与行业管理理念的更新 二、我国民航业新历史时期的基础是完整、科学、稳定的国家航线网络结构 三、我国航空公司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主要标志:完整的差异化产品体系 四、新历史时期的我国机场业 五、新历史时期需要相应的行业发展引导政策和人才队伍 六、结语
我国东、西部之间航空运量分布不均衡的基本现象,在未来十年中,预期不会有 根本性的变化。由于这个基本的分布特征,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着力建设和发展北京、 上海和广州三大门户复合枢纽的战略,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科学的。这一重要的措施使得 我国开始拥有国家航线网络结构初步的基本框架,同时使得我们获得了建设以大型枢纽
上世纪末,适应改革开放和由此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变革,我国民航业以政企分离 为主要标志,开始了从行业生成期向行业成长期的转变。这一转型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民航从相对自我封闭的政府性事业,转为逐渐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性行业;同时,与规 模扩张相比,行业主导管理思想,也从不断扩大设施规模,逐渐转变为追求经营成果, 即逐步增强以市场为依据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和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与成长期 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行业管理的主导理念,也从资产管理逐步开始向资本管理转变,即 国家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划拨为工具,结合行政手段进行政策性的资源分配,扶持基 础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而率先获得相应规模的民航骨干企业和机场,则通过上市、借
4
盖安德航空事务咨询公司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中国民航是自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航空公司。
最初中国民航其实是客运航空公司。
中国民航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01第一阶段中国民航成立时(1949年)并没有买任何飞机,而是两个人“偷”来的,当时的中国民航只有30架飞机,运输周转只有157万公里,年客运量也少的可怜。
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刚刚建国。
图:1950年8月1日,潘国定驾驶的康维尔飞机执行天津-广州航线,成为新中国民航最早开辟的国内航线,史称“八一开航”。
0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78年到1987年。
在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带领下,以中国民航的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
1980年,中国民航的规模也有所扩大,但干线客机只有17架。
可以说,当时中国民航的客运能力主要在支线,通航之类的线路。
图:1980年,中国民航购买引进美国波音747SP宽体机,这是中国民航首次使用宽体客机。
03第三阶段1987年到2002年。
1987年,中国政府要对航空公司进行改革,中国要对世界民航开始竞争。
1988年,中国民航正式宣布“解体”,分为六个航空公司,也就是六大航,分别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西南航空、中国西北航空,以及中国北方航空,成立了六大骨干航空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成为了中国民航的“接班人”。
从国旗,到三字代码,都是中国民航的。
中国民航将大部分最大的飞机都分给了国航,国航也就此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可以载旗的航空公司。
图:一架载旗的国航客机六大航的的总部分别是分布在北京首都机场(PEK)的国航总部,上海虹桥机场(SHA)的东方航空总部,广州白云机场(CAN)的南航总部,成都双流机场(CTU)的西南航空总部(现已启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之名”),西安西关机场(SIA,现已迁到咸阳,缩写XIY)的中国西北航空总部(现已启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西北分公司”之名)和沈阳桃仙机场(SHE)的中国北方航空总部(现已变为南航的分公司(南北是个什么奇怪组合)。
民航发展史一二三三四

民航发展史一二三三四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 ,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1949-1978)1949年11月2日,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
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 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两航起义归来的大批技术业务人员,成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建设中一支主要技术业务骨干力量。
1958年2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划交通部领导。
1962年,民航局由交通部署改为国务院直属局。
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度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二、稳步时期(1949-1978)1980年军民分开。
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
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17架,机场只有79个。
三、重组扩张时期(1987-2002)1987年,政企分开。
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并在原有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管理局。
1993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容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
四、迅猛发展时期(2002- )2002年,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组建六大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并民航监管机构实现改革,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机场实行属地管理制。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预计到2020年,民航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24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140万,客货销售代理等相关从业人员100万人。
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改革方向

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改革方向 2007-04-04 20:37 中国改革论坛手机免费访问 | 字体: 大中小 | 我有话说查看评论(0)一、新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历史回顾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起步于1949年,建立起发展的基本框架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而真正的起飞则是在90年代。
1、新中国民航业的初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拉开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序幕。
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民航业的发展在曲折、反复和艰难探索中前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为80年代以后的改革发展和90年代的起飞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培养了队伍。
(1)新中国民航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
1949年11月9日在香港的原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爱国员工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布起义,驾驶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起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建国之初,我国只有12条短程航线。
1950年7月开辟三条从国内飞苏联的国际航线。
1950年8月开辟两条国内固定航线。
1951年12月,开辟第一条地方航线。
到1978年,共开辟了162条航线。
航空业务从邮局收寄航空邮件、喷洒药剂消灭蚊蝇到开创航空护林、森林资源普查和航空磁测探矿,航空服务范围有所扩大。
与此同时,飞机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建国初只有12架小型飞机以及向苏联订购的飞机,后来陆续从英国订购子爵号飞机和三叉戟型飞机、从苏联订购的伊尔-62型和安-24型飞机、从美国订购的波音707型飞机。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我国新建或扩建了一批机场,至1978年底,用于航班飞行的机场达78个,初步形成能适应当时运输需求的机场网络。
(2)民航体制变迁频繁。
1949年11月成立民用航空局后,民航体制不断变化。
1952年5月,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将民航归空军建制,并将民航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改设民航局作行政领导机构,设民航公司为经营业务的机构。
excel操作题五

2607.45 2373.76 3042.47 3984.84 5338.5 6537.95 7858.54 9997.91 10902.32 11102.41 11371.06
1.08 0.91 1.28 1.31 1.34 1.22 1.20 1.27 1.09 1.02 1.02
民航机场历年旅客吞吐量一览表 年份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旅客吞吐量 231.91 293.23 328.07 400.85 444.18 349.03 500.46 710.53 928.25 2406.25 增长倍数 1.00 1.26 1.12 1.22 1.11 0.79 1.43 1.42 1.31 2.59
●注意:全文内容、位置不得随意变动,否则后果自负; 红框之内的文字不得做任何修改,否则后果自负。
本题分为6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将标题“民航机场历年旅客吞吐量一览表(单位:万人)”所在行的行高设置为25,并将标题的字体加粗, 对齐方式设置为垂直居中。 2.在第30行与第31行之间插入一行,并且依次输入数据“1990年”,“3042.47”。 3.用公式计算从1979年开始旅客吞吐量每年与1978年比较的“增长倍数”,填入相应的单元格中, 并保留二位小数。(增长倍数=旅客吞吐量/1978年的旅客吞吐量,设1978年的“增长倍数”为1.00) 4.将表格中的所有数据(区域为B18:D39)水平居中显示。 5.将区域B21:C30中的数据复制到工作表Sheet3 Sheet3中的B2:C11区域中, Sheet3 并将工作表Sheet3 Sheet3重命名为“八十年代数据表”。 Sheet3 6.在工作表Sheet2 Sheet2中以“年份”、“旅客吞吐量”为数据区域(区域为B6:C26),建立一个图表, Sheet2 要求:用第一种折线图,系列产生在列,图表标题设为“民航机场历年旅客吞吐量”,图表位置放在F7:L22区域内。
民航发展史

民航发展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1]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民航局党组带领全国民航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为指引,运输生产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公共职能稳步推进,圆满完成各项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和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运输航空[2]2010年,民航运输生产实现新突破,标志着中国民航在建设民航强国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
1.运输总周转量[3]2010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8.4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11.38亿吨公里,增长26.1%,其中旅客周转量359.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8.71亿吨公里,增长19.5%;货邮周转量178.9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2.67亿吨公里,增长41.7%。
2010年,国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34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48.36亿吨公里,增长16.3%,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1.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66亿吨公里,增长29.8%;国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192.9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63.02亿吨公里,增长48.5%。
“十一五”期间我国运输总周转量年平均增速15.6%。
2.旅客运输量2010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6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37亿人次,增长16.1%。
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2.4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33亿人次,增长15.1%,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0.0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02亿人次,增长29.9%;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0.1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05亿人次,增长31.1%。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客运输量年平均增速14.1%。
3.货邮运输量。
原始数据

2011旅客吞吐量7867万2012旅客吞吐量8180万2010旅客吞吐量7395 2009 6530 2008 5592 2007 5347 2006 4850 2005 4100 2004 3488 2003 2436 2002 2716 2001 2400 2000 2169 1999 1860 1998
1997 1690 1993 1028 1992 0870
2002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保障飞机安全起降242,338架次,旅客吞吐量达2715.9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8.6万吨2003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保障飞机安全起降23.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2347.0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9.3万吨2004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348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7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
2005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为4,0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8.2万吨,飞机起降架次约为34.17万架次2006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874.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2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7.9万架次。
2007年首都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39.97万架次、5358万人次、119万吨2008年旅客货邮起降架次55,938,136 1,367,710.3 429,646 2009年旅客货邮起降架次65,375,095 1,475,656.8 487,918 2010年首都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为7394.8万人次,飞机起降架次为517,585架次,货邮吞吐量155.15万吨2011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保障飞机安全起降533,166架次,旅客吞吐量达7867.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4.02万吨2012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为8192.9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179.99万吨;飞机起降架次达55.72万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发展(毛概作业)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标通过调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民航的发展状况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原因,并从中提出发展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二、调研时间2013年4月28 日——2013年5月18日三、调研范围中国民航部分航空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公司春秋航空有限公司云南祥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四、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查阅文献座谈研讨五、小组成员及分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跃上一个新台阶。
——人力资源。
全行业共有员工约35万人,其中有飞行人员12840人,适航维修人员16100名,管制员3600人。
——航空公司。
目前拥有独立航班运营代码的航空集团或公司共24个,其中国营控股公司16个,上市公司6个,中(港)外合资公司5个,民营公司7个。
2005年,我国(不含港澳)有7家航空公司进入全球旅客周转量前100位,其中南航、国航进入全球前20位。
——飞机。
截至2009年10月底,国内依据CCAR-121部运营的航空公司共34家,注册在用大型运输航空器共1399架;依据CCAR-135部运营的航空公司共10家,注册在用小型航空器74架;依据CCAR-91部运营的通用航空公司68家,注册在用通用航空器650架。
——机场。
全国共有航班运营机场147个(不含港、澳机场),起降波音737以上机型的113个(其中起降波音747机型的机场25个),起降波音737以下机型的机场34个。
2005年,民航航空运输机场中,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7个,500-1000万人次的9个,100-500万人次的26个。
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1980~2013年

93 127 73 128 89 104 129 98 90 94 86 95 103 130 79 101 96 91 131 132 87 100 133 117 102 105 134 110 135 109 99 112 106 108 107 113 136 137 111 114 138 115 116 119 118 120 121
35 46 44 52 49 50 61 67 47 24 54 45 55 123 59 64 57 51 63 66 65 62 124 56 84 60 70 71 75 78 82 69 77 88 83 80 68 97 72 122 81 76 125 74 92 126 85
3742.5 6547.9 2558.1 3257.5 3014.3 1492.4 1155.3 3501.3 30772.0 2468.3 5527.3 2372.4 1827.9 1833.7 1404.3 2005.8 2799.9 1415.3 1261.7 1384.3 1420.9 2310.4 377.8 1772.5 735.8 666.4 503.5 456.2 396.7 756.6 462.8 314.6 386.5 419.8 960.8 183.2 607.8 0.1 416.2 493.3 528.2 245.6 337.2
47 52 49 48 42 45 59 54 55 44 58 57 60 61 53 56 70 66 64 81 63 71 75 69 78 74 83 91 79 73 86 77 93 82 95 92 72 68 51 103 94 90 102 107 2 99 84
6477 4194 5249 6002 7802 7257 2978 3440 3270 7640 3056 3102 2816 2634 3737 3146 1386 1800 2159 1018 2184 1350 1203 1420 1154 1216 1000 676 1101 1250 808 1174 614 1011 572 363 1348 1656 4290 486 572 677 500 445 147270 532 930
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简介》1949年11月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揭开了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从这一天开始,新中国民航迎着共和国的朝阳起飞,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航事业无论在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机群更新、机场建设、航线布局、航行保障、飞行安全、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是几代民航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结果,为祖国蓝天事业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民航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筹建时期。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
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
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
民航年客运量从1万到1.92亿人次

民航年客运量从1万到1.92亿人次
钟新梅
【期刊名称】《广东交通》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2008年,我国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人数达到1.92亿人次。
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乘坐飞机出门的人全国只有1万人次。
【总页数】1页(P58)
【作者】钟新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2.413
【相关文献】
1.2012年春运完成旅客运量31.44亿人次 [J],
2.2011年北京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598万人次,最高日达758万人次 [J],
3.交通运输部:城市公交年客运量超过700亿人次 [J],
4.国航西南分公司2009年客运量突破千万人次 [J], 易世忠
5.2010年北京地铁年客运量达到15.95亿人次,上海地铁年客运量达到19亿人次[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