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讲 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
显隐性判断讲解
![显隐性判断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9889e2cba1aa8114431d97b.png)
一、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根据显隐性状概念可知:在基因分离规律中,具有相同性状的杂种亲本相交,如果子代中出现了新的性状(不同于双亲的性状),那么这个新性状即为隐性性状。
(教材第4页中) 典型图例如下:A BC DA 、B 图中黑的生出白 的了,则白的一定为隐性性状,是隐性纯合体C 、D 白的生出黑的了,则黑为隐性。
二、如何判断致病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在判断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或是位于性染色体上时,通常采用判断出显隐性之后,且有女性个体有此性状,再假基因在X 性染色体上的方法。
按假设代入原遗传系谱中,如果符合,则假设成立,如果不符,则假设不成立,应为假设相反的一面。
若女性都无此性状,则假设其在Y ,排除Y 则最可能在X 上。
(Y 染色体上的遗传性状,在遗传上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全具有此性状的特点)另外也可以记如下口诀一、 最可能伴Y 遗传:口诀为:“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
”即患者都是男性且有“父——子——孙”的传递规律。
否则最可能在X 染色体上1 2 2 1 4 3 3 4 1 2 2 1 4 3 3 4二、 伴X 隐性遗传:口诀为:“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即致病基因最可能为伴X 隐性遗传,则母亲患病,儿子一定都患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有病。
如色盲的遗传。
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三、 伴X 显性遗传:口诀为:“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即致病基因为伴X 显性遗传,则父亲患病,女儿一定都患病;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有病。
否则一定为常显例题3:根据下图判断该系谱的遗传方式。
65 7 1 2 10 11 12 9 表示正常 表示患病 4 3 8[结论] 该系谱最可能的是X显,其次是常显,再次是常隐。
为了便于对遗传方式进行判定,现将5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特点归纳如下表。
遗传方式遗传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⑴具有显性遗传的特点:多为代代遗传,双亲有病可以生出无病子女⑵其他特点:①男女患病几率相等;②可出现父病女不病或子病母不病的情况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⑴具有隐性遗传的特点:多为隔代遗传,双亲正常生出有病子女⑵其他特点:①男女患病几率相等;②可出现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的情况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⑴具有显性遗传的特点:多为代代遗传,双亲有病可以生出无病儿子⑵其他特点:①父病女必病;②子病母必病;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⑴具有隐性遗传的特点:多为隔代遗传,双亲正常生出有病儿子⑵其他特点:①母病子必病;②女病父必病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Y染色体遗传⑴只有男生患病,绝无女性患病(限雄遗传)⑵表现为代代遗传,父病子必病,或子病父必病。
遗传规律的解题
![遗传规律的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763b9284868762caaed52f.png)
有关基因组合定律的遗传题型
1、求配子的种类
2、已知表现型,推知基因型
3、已知基因型,推知表现型、基因型 4、求概率题 5、关于遗传系谱的分析
1、求配子的种类
基因型为AaBBCcddEeFf的个体,且这六对等位 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求
16 (1)产生配子的种类_____ 1/16 (2)产生aBCdEf的配子概率是_____
2×2×1×2=23=8种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规律:两基因型不同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台方式种类数等于 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的种类数为:
(3)据双亲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种类 规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种类数等于每对性状按分离定律 求出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 c杂交其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为:
3、纯合类型、杂合类型
5、关于遗传系谱的分析
例:导与练 P199 A组第11题
6、综合应用类 例1、(2003高考)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 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 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 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 体),生产上通常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 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 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 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 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 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遗传规律解题的思路 1、判断显隐性;
2、确定基因型;
3、利用遗传规律解题。
判断显隐性、确定基因型:
方法1、隐性纯合突破法: 表现型为隐性,其基因型必定为纯合隐 性基因组成; 表现型为显性,可判定至少会有一个显 性基因。
第41讲 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
![第41讲 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8421718e9951e79b8927fb.png)
第41讲 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教学目标:①归纳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②结合近年高考试题,体会高考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①解题方法。
②原则总结。
难点:关于数量总结分析过程教学过程:I 适用范围: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随机交配的自然种群。
共有三种情况:(一) 已知A ,a 基因频率相等或相差不大。
(二) 已知A ,a 基因频率相差很大(三) 未说明A ,a 基因频率(一) 已知A ,a 基因频率相等或相差不大时方案1.①雌雄同株时,取多株个体自交 (但相互授粉,自由传粉,自然种群)②雌雄异株(体)时,取多对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
若后代出现新类型 新类型为隐性性状。
若后代不出现新类型 亲代性状为隐性性状。
方案2 杂交取多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假设为果蝇黄体色,灰体色)若后代黄体色多于灰体色 黄体色的为显性性状,灰体色的为隐性性状若后代灰体色多余黄体色 灰体色的为显性性状,黄体色的为隐性性状例题1(2005年高考题)21分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 与a 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 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答:(1)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 ,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 ,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
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若后代出现新类型 新类 型为隐性若后代不出现新类型 亲代性状为隐性形状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
一、判断显隐性方法
![一、判断显隐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7abee119e8b8f67d1cb903.png)
一、判断显隐性方法 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 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 直接确定,可通过判断是纯合子 还是杂合子,再作进一步确定 。
二、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数目在两个 以上
8
患病概率
m+n-mn或1-不患病率
以上规律可用下图帮助理解:
• 例: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的男人结 婚,他们生了一个白化病(aa)且手指正常的 孩子(两种病都与性别无关)。求: • (1)其再生一个孩子只出现并指的可能性是 3/8 ______________。 1/8 • (2)只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 • (3)生一个既白化又并指的男孩的概率是 1/16 ________。 1/2 • (4)后代中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 5/8 • (5)后代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
三、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两种疾病的 发病情况 类型 计算公式
1
2 3 4 5
患甲病的概率为m
患乙病的概率为n 只患甲病的概率 只患乙病的概率 同患两种病的概m-mn n-mn mn
6
7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不患病概率
m+n-2mn或m(1-n)+n(1-m)
(1-m)(1-n)
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控制的,它们是IA、IB、i。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可 能有两个基因,其中IA、IB都对i为显性, 母亲为 O型,父亲为 AB型,其子女可 能是 AB型吗?依据分离规律推算,后代只可能是A型或B型,不可能现出AB型,所 以目前常用血型鉴定法来进行亲子鉴定。
血型
高中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学法指导.doc
![高中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学法指导.doc](https://img.taocdn.com/s3/m/eeb1f758336c1eb91a375dd9.png)
高中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夏茂林 阳宾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在解遗传题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些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往往不知如何入手,致使答案出错,为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该方法,下面对此作一归纳介绍:1. 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高茎×矮茎→高茎,则高对矮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为A ×B →A ,A 为显性性状、B 为隐性性状。
2. 性状分离法: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为A ×A →A 、B ,B 为隐性性状。
例1.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
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 、b 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 、a 和B 、b 表示),请回答:(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本中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a 、白色抗虫b 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显隐性的定义,2号紫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只有白色,则白色相对于紫色为显性性状;不抗虫与抗虫杂交,后代只有不抗虫,则不抗虫相对于抗虫为显性性状。
(2)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确定了显隐性性状,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及亲代的性状表现就可推知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
[答案:(1)白色不抗虫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aaBB Aabb AAbb ]例2. 兔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和褐色等,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 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 基因的等位基因控制。
高中生物遗传学判断问题归纳详解
![高中生物遗传学判断问题归纳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905720da6c30c2259019e22.png)
高中生物遗传学判断问题归纳详解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方法1:杂交方式A X B后代只表现1个性状,则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得为隐性性状。
方法2:自交 A、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其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则显隐性无法确定。
二、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判断方法1:自交让某些显性性状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这是适合于植物的最简单方法,对动物不适用。
方法2:侧角让待测个体侧角,若后代出现隐形性状,则一定为杂合体,否则为纯合体。
例1:经鉴定,玉米的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
请你用某株玉米果穗上的红粒与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鉴定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
解析:方案一自交法:若子代全部表现为黄粒或红粒,可认定黄粒或红粒为____种;再让________和________杂交,其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____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_____性状。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___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_为隐性。
方案二杂交法:若后代表现出某一亲本性状,则该性状为______性状,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_____性状。
若后代表现出两种亲本性状,可再进行____交,出现性状分离的为显性性状,未出现性状分离的为隐性性状。
方案三将红粒和黄粒种植形成后的花粉粒进行________育种,取其_____和______(均为纯种)时行杂交,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_________为隐性。
变式练习、将纯种黄色玉米种子搭载“神州五号”飞船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
将从太空返回的玉米种子种植后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红粒”性状。
那么这一性状的出现是______结构改变引起的。
经鉴定,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
可通过自交或杂交的方法,用穗上的红粒与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鉴定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
![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6db022a8114431b90dd89c.png)
六、 杂合子(Aa)自交的有关概率计算
自交n代,后代
1
杂合子(Aa)的概率:
2n
1 纯合子(AA+aa)的概率: 1—
2n
显性纯合子(AA)的概率=隐性纯合子(aa)的概率
1 2
(1—
1 2n
)
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 如下:
七、 遗传图解的画法
1、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 2、配子类型 3、交配方式、箭头方向 4、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例、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正常,但该 夫妇均有一个白化病弟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 孩子的概率
•确定夫妇基因型及概率: 均为2/3Aa,1/3AA
2/3×2/3×1/4
1/9
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 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遗传病,请分析 回答: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 儿和一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
①该个体是已知表现型还是未知表现型
例、杂合子(Aa)自交,求子代某一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 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 Aa的概率为1/2
例、杂合子(Aa)自交,求子代某一显性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
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 Aa的概率为2/3
②亲本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后代 某一性状发生的概率
全为隐性
(2)用配子产生的概率计算
先计算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 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或相加即可。
一、 正推类问题
掌握最基本的六种交配组合 (A、a)
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26e003b9d528ea81c779f1.png)
谭家学(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442500)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是解遗传题的关键,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判断方法,就能快速解题。
下面介绍几种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一、根据定义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如亲本是高茎×矮茎→子一代只表现高茎,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二、根据性状分离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和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如亲本是高茎×高茎→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则新出现的矮茎是隐性性状,与亲本相同的高茎为显性性状。
三、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
如亲本是高茎×高茎→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高茎:矮茎=3:1,则占3份的高茎为显性性状,占1份的的矮茎是隐性性状。
四、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在遗传系谱图中,“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都正常,其子代中有患病的,此遗传病一定为隐性遗传病(如图A );“有中生无为显性” 即双亲都患病,其子代中有正常的,此遗传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如图B )。
五、根据可能性大小判断:如果没有上述规律可循,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测。
若该病在系谱图中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最可能是显性遗传病;若该病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最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例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 紫花×紫花→紫花 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 紫花×白花→紫花 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解析】根据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份A B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可知②中紫花占3份即为显性性状,白花占1份为隐性性状。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504f8403d8ce2f0166235a.png)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一、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
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高一生物显隐性的判断
![高一生物显隐性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44a97798c5da50e2534d7f80.png)
高一生物空中课堂学案14探究一:显隐性的判断(1)杂交法:①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②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③若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即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法:具有同一性状的亲本,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说明亲本为杂合子,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例题1:观察羊的毛色遗传图解,问题:(1)毛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
(2)白毛羊与白毛羊通过有性生殖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例题2: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纯种的枣红马杂交,生出了20匹黑马和20匹枣红马.据此可知何种颜色的性状为隐性性状A. 黑色B. 枣红C. 黑色或枣红D. 无法确定探究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性状)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性状)待测个体自交→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采用,但自交法较简便。
(3)鉴定纯合子、杂合子还可以用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
如果花粉有两种,且比例为1∶1,则被鉴定亲本为杂合子;如果花粉只有一种,则被鉴定的亲本为纯合子。
例题3: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纯合子 B.纯合子的细胞中无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C.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例题4:若玉米的黄粒对白粒为显性,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遗传因子组成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 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归纳总结】鉴别显隐性及是否纯合的最佳实验方法(1)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2)鉴别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自交法和测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动物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法;(4)提高显性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45404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c.png)
高考生物遗传类解题规律技巧遗传类型题目9种解题方法1.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2.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4.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5.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
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的十大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的十大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a0db8ef524ccbff12184e4.png)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的十大解题方法高中生物遗传类型的题目的10种解题方法,送给那些对遗传题目不太熟悉或者有困难的同学们,通过技巧可以对遗传类型的题更深入的了解,做题也就比较迅速。
显、隐性的判断1.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3.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4.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2.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1.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2.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3.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1.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2.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1.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
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2.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第41讲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
![第41讲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c96ca9482fb4daa48d4b1b.png)
第41讲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第41讲:显性和隐性判断的解决方法教学目标:①总结运用显性和隐性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②结合近期高考试题,实现高考试题的标准化。
教学重点:①问题解决方法。
(2)原则总结。
难点:定量总结与分析过程的教学过程;一、适用范围: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随机交配的自然群体。
有三种情况:(1)众所周知,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相同或不同。
(2)众所周知,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差异很大。
(3)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没有得到解释。
(1)当已知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相等或不同时方案1: ①取雌雄同株时,如果多个个体自交,如果后代出现新的类型和新的类群(但互交授粉、自由授粉、自然群体),则该类型为隐性如果后代中没有新类型的父母后代性状是隐性的(2)当雌雄异株植物(体)时,采取多对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
如果一个新的类型出现在后代中,这个新的类型就是隐性的。
如果后代中没有新的父母特征,那就是隐性的。
方案2杂交取多对具有相关性状的个体,并进行杂交(假设果蝇的黄体颜色和灰色体色)如果后代的黄体颜色大于灰色体色,则为显性,而灰色体色为隐性。
州如果后代的灰色体色大于黄体,则灰色体色是显性的,黄体色是隐性的。
州例1(XXXX高考试题)21分众所周知,有角牛和无角牛是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
在一群自由饲养多年的牛中(无角基因的频率等于有角基因的频率),随机选择一只无角公牛和六只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产下一只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没有角。
(1)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能确定这对相关性状的显性性状吗?请简要解释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牛和无角牛的相关性状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如何将上述自由放养的牛(假设无突变)用作新的杂交实验的实验材料?(写下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答:(1)不确定。
(1)假设无角占优势,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为Aa,每一个交配组合的后代为角质或无角,概率分别占1/2。
遗传题中显隐性的判断
![遗传题中显隐性的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84ca62f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4.png)
遗传题中显隐性的判断摘要:遗传大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也可能是压轴题。
遗传题中,在显隐性未知的时候,准确地判断显隐性是遗传大题解答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本文就解遗传题时判断显隐性的常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配相应的题目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显隐性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关键词:遗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高中生物的核心概念,利用遗传的基本规律解答相关问题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
遗传大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也可能是压轴题。
遗传题中,在显隐性未知的时候,准确地判断显隐性是遗传大题解答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本文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的情况。
常用的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一、根据概念判断人教版必修二课本在阐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以豌豆(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作为实验材料,研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以均为高茎,则说明高茎纯合的高茎和纯合的矮茎杂交,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F1对矮茎为显性。
还有,摩尔根在研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时,让红全为红眼,则说明红眼为显性。
那么,根据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F1只出现一种性状,概念来判断可以这样理解: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课本课后练则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F1习也还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非甜玉米对甜玉米为显性。
例如:2016年高考生物全国卷Ⅱ第32题: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根据上述方法,针对有毛和无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由实验1、实验3可确定有毛为显性,无毛为隐性。
显隐性判断讲解
![显隐性判断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9889e2cba1aa8114431d97b.png)
一、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根据显隐性状概念可知:在基因分离规律中,具有相同性状的杂种亲本相交,如果子代中出现了新的性状(不同于双亲的性状),那么这个新性状即为隐性性状。
(教材第4页中) 典型图例如下:A BC DA 、B 图中黑的生出白 的了,则白的一定为隐性性状,是隐性纯合体C 、D 白的生出黑的了,则黑为隐性。
二、如何判断致病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在判断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或是位于性染色体上时,通常采用判断出显隐性之后,且有女性个体有此性状,再假基因在X 性染色体上的方法。
按假设代入原遗传系谱中,如果符合,则假设成立,如果不符,则假设不成立,应为假设相反的一面。
若女性都无此性状,则假设其在Y ,排除Y 则最可能在X 上。
(Y 染色体上的遗传性状,在遗传上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全具有此性状的特点)另外也可以记如下口诀一、 最可能伴Y 遗传:口诀为:“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
”即患者都是男性且有“父——子——孙”的传递规律。
否则最可能在X 染色体上1 2 2 1 4 3 3 4 1 2 2 1 4 3 3 4二、 伴X 隐性遗传:口诀为:“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即致病基因最可能为伴X 隐性遗传,则母亲患病,儿子一定都患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有病。
如色盲的遗传。
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三、 伴X 显性遗传:口诀为:“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即致病基因为伴X 显性遗传,则父亲患病,女儿一定都患病;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有病。
否则一定为常显例题3:根据下图判断该系谱的遗传方式。
65 7 1 2 10 11 12 9 表示正常 表示患病 4 3 8[结论] 该系谱最可能的是X显,其次是常显,再次是常隐。
为了便于对遗传方式进行判定,现将5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特点归纳如下表。
遗传方式遗传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⑴具有显性遗传的特点:多为代代遗传,双亲有病可以生出无病子女⑵其他特点:①男女患病几率相等;②可出现父病女不病或子病母不病的情况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⑴具有隐性遗传的特点:多为隔代遗传,双亲正常生出有病子女⑵其他特点:①男女患病几率相等;②可出现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的情况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⑴具有显性遗传的特点:多为代代遗传,双亲有病可以生出无病儿子⑵其他特点:①父病女必病;②子病母必病;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⑴具有隐性遗传的特点:多为隔代遗传,双亲正常生出有病儿子⑵其他特点:①母病子必病;②女病父必病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伴Y染色体遗传⑴只有男生患病,绝无女性患病(限雄遗传)⑵表现为代代遗传,父病子必病,或子病父必病。
分离定律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分离定律的题型及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495667305ef7ba0d4b733ba1.png)
____杂__合___子___。
(2)如果将此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 A、a ;在 一般情况下,所得植株能否产生可育后代?不__能________,为什么? _减__数_分__裂__联_会__紊乱,不能产_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产生正常种子
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白化病的遗传方式―推―出→双亲的基因 型―判―断→后代的基因型―计―算→相关概率。
【答案】 (1)隐 Aa、Aa (2)1/3 (3)1/6
第4页/共21页
二、植物显性个体基因型的鉴定
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结果分析若若后后代代无有性性状状分分离离,,则则待待测测个个体体为为杂纯合合子子 2.自交法 待测个体
第17页/共21页
4.复等位基因
例10.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 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右表,若WPWS与Wsw杂交,子 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C )
A.3种,2:1:1 C.2种,1:1
B.4种,1:1:1:1 D.2种,3:1
第18页/共21页
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雌蜂是由受精
2.显性或隐性纯合致死导致比例改变 例8.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 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 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 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D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占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4d8f22516fc700aba68fc0f.png)
高中生物遗传解题技巧一、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显隐性性状的辨别方法
![显隐性性状的辨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01ea5987c24028915fc3e2.png)
一.显隐性性状的判定方法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性状;A×B→B,B为显性性状,A为隐性性状;但: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②自交法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举例:高茎×矮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双亲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Dd。
可用公式表示:A×A→既有A、又有B,B为隐性性状;B×B→既有A、又有B,A为隐性性状;但:A×A→A(或B×B→B),则A、B为纯合子,但是判断不出显隐性关系,只能采用杂交法。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①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具有两对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分离比为9的两个性状都为显性性状,分离比为1的两个性状都为隐性性状。
3.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二、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区分方法区分原则: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1.植物区分方法:①自交法: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最简便)若后代无性状分离显性,则亲本可能为纯合子。
②测交法:待测个体×隐性个体→若后代出现隐性性状个体,则待测个体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待测个体可能为纯合子。
③花粉鉴定法(玉米糯性与非糯性):待测个体的花粉→碘液→一半呈蓝色,一半呈红褐色→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全为蓝色或红褐色→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2021版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考点4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2021版中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考点4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https://img.taocdn.com/s3/m/a4054d6965ce05087732135f.png)
考点4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中考频度:★★★☆☆难易程度:★★★☆☆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在1858年开始了一系列豌豆实验,在八年时间里他一共研究了28000株豌豆,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发现了重要的遗传规律。
2.实验材料是豌豆,选择豌豆的原因有:①豌豆的相对性状明显;②豌豆是自花传粉,且为闭花授粉,容易获得纯合子。
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孟德尔实验的解释:(1)相对性状具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未表现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如图,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如图所示:(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亲代双方。
(4)子一代(Dd)的生殖细胞,有的含有D基因,有的含有d基因,由于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子二代的基因组成有DD、Dd、dd三种,表现的性状有高茎,也有矮茎,可见,子一代(Dd)中,隐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虽然没有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只有子代的基因组合是两个隐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如下图所示:二、禁止近亲结婚1.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2.人类的许多疾病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
致病基因有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之分。
显性遗传病在婚配或生育前就容易察觉,但是隐性遗传病比较复杂。
3.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出现过某一种遗传病,或携带致病基因,其后裔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大,如果有亲缘关系的后裔之间结婚生育,这种遗传病出现的几率就增大。
考向一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所得种子长成的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B.高茎植株不含隐性基因C.豌豆茎的高矮是由基因决定的,与种植条件无关D.矮茎由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共同控制【答案】A【解析】“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所得种子长成的子一代植株都是高茎的”,表明矮茎是隐性性状,高茎是显性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讲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
教学目标:①归纳显隐性判断的解题方法.
②结合近年高考试题,体会高考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①解题方法。
②原则总结。
难点:关于数量总结分析过程
教学过程:
I适用范围: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随机交配的自然种群。
共有三种情况:(一)已知A,a基因频率相等或相差不大。
(二)已知A,a基因频率相差很大
(三)未说明A,a基因频率
(一)已知A,a基因频率相等或相差不大时
若后代出现新类型新类方案1.①雌雄同株时,取多株个体自交
(但相互授粉,自由传粉,自然种群)
若后代不出现新类型亲
②雌雄异株(体)时,取多对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
若后代出现新类型新类型为隐性性状。
若后代不出现新类型亲代性状为隐性性状。
方案2 杂交
取多对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假设为果蝇黄体色,灰体色)若后代黄体色多于灰体色黄体色的为显性性状,灰体色的为隐性性
状
若后代灰体色多余黄体色灰体色的为显性性状,黄体色的为隐性性
状
例题1(2005年高考题)21分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
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答:(1)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
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
AA的后代均为有角。
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例题2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31题(20分)
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
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传递给后代。
(2)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雌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
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推断。
(要求:只写出予一代的性状表
...
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
答:(1)基因(2)正交和反交(3)3,5
(4)解: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灰色,雌性全部表现黄色;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雄性全部表现黄色,雌性全部
表现灰色;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灰色个体多于黄色个体,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总结:(1)据高考答案(2005年31题)可见:在可做同种性状杂交组合,也可以做相对性状杂交组合时,答案中尽量做相同性状个体杂交组合。
06年31题受题干限制只能做杂交实验。
即:相同性状杂交组合优先原则。
(2)本方法适用于常染色体,自由交配的自然种群。
若不符合或不是典型的自由交配自然种群时,最佳方案为:1,自交植物,雌雄同株。
必须为:
出现新类型新类型为隐性性状
取多株自交
不出现新类型证明亲本为纯种,(可能为AA或aa)则二种亲本(需选两性状个体,分别自交)的各自后代亦为纯种,则需取亲本或子代(有的亲代产生后代后仍能存活,继续繁殖)进行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杂交。
后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后代不表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例题3
现有某一地域有一种植物自然种群,该植物的种皮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类型(基因频率相等)为一对相对性状。
该植物长期繁殖过程中,以自花传粉为主,兼有异花传粉现象。
请以该种群的红色种皮植株,白色种皮植株为实验材料,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答案:取白色(或红色)种皮的植株多株,分别让其自交,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白色(红色)种皮为显性性状,红色(白色)为隐性性状。
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让白色植株的后代与红色植株的后代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不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分析:本题种群虽为自然种群,但不符合随机交配的原则,则后代的AA,aa很多
Aa很少,AA,aa,Aa基因型频率不符合哈代——温伯格定律。
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时,由于Aa很少,所以不能确定显隐性,必须做杂交进一步确定。
(二)Aa基因频率相差很大
方案1 (取突变类型或基因频率很低的基因控制的类型)
①雌雄同株时,取多株个体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类型
新类型为隐性
若后代不出现新类型
亲代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雌雄异株(体)时,取多株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
若后代出现新类型新类型为隐性性状
若后代不出现新类型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方案2
取具有多对有性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后代只有一种性状类型,后代表现的性状类型为显性性状。
野生型×
突变型后代突变类型多于野生型且
后代出现二种性状类型(举例)不明显,则突变型为显性
后代突变型远多于野生型,则突变型
为隐性
析过程:
窄 X 阔(阔为突变型,数量很少)
①阔为显 aa X AA少Aa多阔>窄,不明显
②阔为隐AA多Aa少 X aa 阔>>窄
总结
1,自交(或相同表现型为杂交)方案优先。
2,上述1中必须选突变型,不能选野生型
3,情况(一)(二)中均亦选多株或多对,避免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三)一般按(一)处理
II 伴性遗传
(1)可按I中自交(或相同性状杂交),判断方法亦相同。
(2)具有相对性状的多对个体杂交方案中,亦可按I中判断。
选用正交,反交方案,更严谨。
例题1 ①灰显
灰 X 黄
AA Aa X aa 灰>黄
X A X A X A X a X X a Y 灰>黄
X a X a X X A Y 灰=黄灰>黄
例题2 2006年全国高考试卷31题
(3)要求同时判断显隐性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时。
必须用正反交方案。
例2006年全国卷31题,若题干不给出杂交组合,亦应用正反交方案。
用多对相同性状个体杂交方案不合适。
分析:
1若 X A X A X X A Y
X A X a X X A Y ♀全为同一性状,♂出现性状分离,可判定子代♀性状为显性,且位于X
2若X a X a X X a Y ♀♂同一性状,不出现性状分离。
可判定子代性状为隐性
性状。
但不能判定为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时,不出现性状分离亦为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