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摘要: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教师。
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让理论指导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明确目标,优化课程组织;激发兴趣,营造愉悦学习气氛;创设情景,让教学方法多元化。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91-01
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学的重点之一,它不仅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而且与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各学科教学的基础。
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学会”到“会学”。
一、明确目标,优化课程组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一篇文章或一节课
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语文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一篇课文的字、词、句、段、篇几乎处处可讲可述。
如果教师总想讲深讲透,面面俱到,就会使教学目标泛化,教学时随意性大,使“一课一得”的目标难以落实。
可见,教学目标不明确,必然会“欲速则不达”,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仅仅将目光投注于文本内容,而应该将目光转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看看学生最想、最能从文本中获得什么。
为了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使“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根据《大纲》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各年段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并注意体现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同时根据课文确定的重点教学目标,应作为教学首选的、可操作性的目标。
其次,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目标,也应有明确的指向和切实可行的达标手段。
在每一课时教学中,要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成整体目标的实现。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
作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忠实的课程开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再创造能力,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因此,在预设教案时,对教材上的素材要大胆挖掘、适当延伸,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材内容或呈现方式,使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激发兴趣,营造愉悦学习气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与各种感官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可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于学习活动。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
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为快乐的享受。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渗透,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要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需要了解学生实际,如,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方法、兴趣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特点,并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教学,我先引导学生《我的书屋》、《我的乐园》、《我的美好世界》等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在学习课文
时,将自己的文章与课文对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最终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掌握了这篇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愿望,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创造了“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生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创设情景,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教学,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
通过教学内容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表演才能、调动各种因素,让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在创设情景时,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情景的设置也就有些差异。
例如:学习一篇叙事文,教师可以让同学排演话剧模拟课文故事;学习说明文,如《苏州园林》,可以用实物演示法,巧设问题,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结果学生并未觉得说明文多么枯燥,很快掌握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在这样一种模拟情景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积极思维得到启迪,又通过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其情感健康发展,让
学生参与进来,理解就更为深刻。
最后,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使学生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知识,领悟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从中领悟到怎样对待生活、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
只要组织运用好、师生关系融洽、师生共同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就一定能达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