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包括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形状
马氏体级别”的探讨
对《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标准中“马氏体级别”的探讨董秦铮(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86)摘要:通过生产中的试验例证和检验结果,针对《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标准中“马氏体级别”的概念和评级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认为不宜将“马氏体级别”作为一项独立的质量指标。
关键词:马氏体级别;残留奥氏体;奥氏体晶粒度QC/T262—1999《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是我国汽车行业中长期使用的一项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的标准。
在该标准中,“马氏体级别”被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质量指标。
标准中规定:马氏体等级按其针体大小确定,共分8个级别,评定马氏体级别和评定残留奥氏体级别一样,共同使用一套残留奥氏体、马氏体级别的标准图片(400倍,8张),所评定的结果均在1~5级内为合格。
但是,汽车零部件生产者对“马氏体级别”这一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马氏体级别的实质概念,马氏体级别超差或合格的依据以及它对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除渗碳淬火工艺外,影响马氏体级别的还有哪些主要因素,如何防止马氏体级别超差,试样的马氏体级别超差后,如何处理等,也常常使人们感到困惑。
本文通过一些试验例证和检验结果,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该标准中将马氏体级别作为一项独立的质量指标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1渗碳试块和工件的金相检验实例1.1试验工艺表1列举了实际生产中经不同炉次渗碳的试块和工件的金相检验结果。
工件和试块的材料均为20CrMnTi钢。
试验过程如下:①工件与试块同炉,930℃×(6~8)h渗碳,降温至840℃淬油,180℃×2.5h回火。
用金相显微镜按标准图片分别对试块的残留奥氏体和马氏体评级并检查表层奥氏体晶粒度。
将样品浸入80℃的苦味酸+少量洗涤剂混合液,于80℃浸泡腐蚀。
按YB/T5148-1993《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评定表层奥氏体晶粒度。
②上述试验完成后,对同一试块进行冷处理(干冰+酒精,-40℃~-60℃×0.5h)。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解释下列名词1、奥⽒体本质晶粒度是根据标准实验条件,在930±10℃,保温⾜够时间(3~8⼩时)后,测定的钢中奥⽒体晶粒的⼤⼩。
2、奥⽒体实际晶粒度指在某⼀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
3、珠光体晶粒在⽚状珠光体中,⽚层排列⽅向⼤致相同的区域称为珠光体团4、⼆次珠光体转变由于贝⽒体转变的不完全性,当转变温度较⾼时,未转变的奥⽒体在随后的保温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珠光体转变,此时的珠光体转变称为⼆次珠光体转变。
5、马⽒体转变是⼀种固态相变,是通过母相宏观切变,原⼦整体有规律迁移完成的⽆扩散相变。
6、形变马⽒体由形变诱发马⽒体转变⽣成的马⽒体称为形变马⽒体。
7、马⽒体异常正⽅度“新形成的马⽒体”,正⽅度与碳含量的关系并不符合公式给出的关系,这种现象称为马⽒体的异常正⽅度。
8、马⽒体相变塑性相变塑性:⾦属及合⾦在相变过程中塑性增长,往往在低于母相屈服极限的条件下即发⽣了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相变塑性。
钢在马⽒体转变时也会产⽣相变塑性现象,称为马⽒体的相变塑性。
9、相变冷作硬化马⽒体形成时的体积效应会引起周围奥⽒体产⽣塑性变形,同时马⽒体相变的切变特性,也将在晶体内产⽣⼤量微观缺陷,如位错、孪晶、层错等。
这些缺陷在马⽒体逆转变过程中会被继承,结果导致强度明显升⾼,⽽塑性韧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相变冷作硬化。
10、位向关系在固态相变母相与新相之间所保持的晶体学空间取向关系称为位向关系。
11、K-S关系在固态相变母相与新相之间所保持的晶体学位向关系,例如:奥⽒体向马⽒体转变时新旧两相之间就维持这种位向关系(111)γ∥(110)α,〈110〉γ∥〈111〉α12、组织遗传;指⾮平衡组织重新加热淬⽕后,其奥⽒体晶粒⼤⼩仍然保持原奥⽒体晶粒⼤⼩和形状的现象。
13、相遗传;母相将其晶体学缺陷遗传给新相的现象称为相遗传。
14、反稳定化在热稳定化上限温度M C以下,热稳定程度随温度的升⾼⽽增加;但有些钢,当温度达到某⼀温度后稳定化程度反⽽下降的现象。
固态相变 知识点总结
固态相变By Dong大魔王固态相变:金属和陶瓷等固态材料在温度和压力改变时,其内部组织或结构会发生变化,即发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改变,这种转变称为固态相变。
按热力学分类:一级相变:相变时新旧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熵不等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二级相变:相变时新旧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且化学势的一级偏微熵也相等,但化学势的二级偏微熵不相等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
按平衡状态图分类:①平衡相变指在缓慢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能获得的符合平衡状态相图的平衡组织的相变。
主要有同素异构转变、多形性转变、平衡脱溶沉淀、共析相变、调幅分解、有序化转变。
②非平衡相变:伪共析相变、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非平衡脱溶相变按原子迁移情况分类:①扩散型相变:相变时,相界面的移动是通过原子近程或远程扩散而进行的相变称为扩散型相变。
基本特点是:相变过程中有原子扩散运动,相变速率受原子扩散速度所控制;新相和母相得成分往往不同;只有因新相和母相比容不同而引起的体积变化,没有宏观形状改变。
②非扩散型相变:相变过程中原子不发生扩散,参与转变的所有原子的运动是协调一致的相变称为非扩散型相变。
一般特征是:存在由于均匀切变引起的宏观形状改变,可在预先制备的抛光试样表面上出现浮突现象;相变不需要通过扩散,新相和母相的化学成分相同;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某些材料发生非扩散相变时,相界面移动速度极快,可接近声速。
试述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征①相界面:金属固态相变时,新相和母相的界面分为两种。
②位相关系:两相界面为共格或半共格时新相和母相之间必然有一定位相关系,两项之间没有位相关系则为非共格界面。
③惯习面:新相往往在母相一定晶面上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④应变能:圆盘型粒子所导致的应变能最小,其次是针状,球状最大。
固态相变阻力包括界面能和应变能。
⑤晶体缺陷的影响:新相往往在缺陷处优先成核。
原子的扩散:收扩散控制的固态相变可以产生很大程度的过冷。
金属工艺学复习题库
18.金属的塑性变形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主要通过滑移来进行的;金属中的位错密度越高,则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19.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一定的过冷度,金属结晶时晶粒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其形核率。
20.用于制造渗碳零件的钢称为渗碳钢,零件渗碳后,一般需要经过淬火+低温回火才能达到表面硬度高而且耐磨的目的。
21.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22.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23.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加热的方法使金属发生再结晶,从而再次获得良好塑性,这种工艺操作称为再结晶退火。
24.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冷加工和热加工是以再结晶温度为界限区分的25.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加工硬化。
26.实验室里开了六个电炉,温度分别为910℃、840℃、780℃、600℃、400℃、200℃,现有材料15钢、45钢、T12钢。
问:若要制作轴,一般选用45钢;进行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获得回火索氏体;淬火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高温回火是为了去除淬火应力,得到稳定的组织,提高综合力学性能,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27.Fe-Fe3C相图ECF、PSK的含义,亚共析钢从液态缓慢冷却到室温时发生的组织转变过程:L、L+A、A、A+F、P+F 塑性变形阻力增强,强度、硬度提升,固溶强化。
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为过冷度。
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第二章铸造1.灰铸铁的组织是钢的基体加片状石墨。
它的强度比σb比钢低得多,因为石墨的强度极低,可以看作是一些微裂纹,裂纹不仅分割了基体,而且在尖端处产生应力集中,所以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不如钢。
2.灰铸铁为什么在生产中被大量使用?灰铸铁抗压强度较高,切削加工性良好,优良的减摩性,良好的消振性,低的缺口敏感性,优异的铸造性能。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
(3)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控制轧制:
8.板料冲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分别说明各种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四、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1.简述奥氏体化的过程及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因素。
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过程称为奥氏体化。
以奥氏体为例:奥氏体的形核—奥氏体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M转变不彻底,总要残留少量A。残余A的质量分数与Ms、Mf的的高低有关。A中的碳质量分数越高,Ms、Mf越低,残余A质量分数就越高。w(c)>0.6%,标上A’(5)
马氏体的硬度很高,含碳量越高马氏体的硬度越高(6)A转变为M时体积会膨胀
5.什么是贝氏体组织?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及粒状贝氏体的形貌特征如何?
炼钢生铁:即白口生铁,碳以Fe3C形式存在,断面呈银白色
特种生铁:高锰、高硅生铁
(2)高炉煤气:含CO、CO2、CH4、H2等
(3)炉渣
3高炉炼铁的主要理化过程有哪些?主要的反应有哪些?
1)燃烧过程:C+O2——CO2↑
CO2在上升过程中:CO2+C——CO↑
2)溶剂分解:CaCO3——CaO+CO2↑
用油淬则不易淬硬,容易产生软点。
优点: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冷却速度,减小组织应力,从而减小工件的变形,开裂的倾向。
缺点:操作复杂,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
分级淬火:优点:淬火时工件内部温度均匀,组织转变几乎同时进行,因而减小了内应力,显著降低了变形开裂倾向。
6.何谓魏氏组织?它的形成条件如何?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魏氏组织:奥氏体晶粒上生长出来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近乎平行,呈羽毛状或呈三角形状,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组织,这种组织称为魏氏体
奥氏体的形成
45-39
(2 8)
随加热温度升 高,奥氏体晶粒长大 速度成指数关系迅速 增大. 加热温度升高 时,保温时间应相应 缩短,这样才能获得 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图2-21 奥氏体晶粒大小与加热 温度,保温时间的关系
45-40
(2)加热速度的影响
加热速度越大,奥氏体的实际形成温度 越高,形核率与长大速度之比(N/G)随 之增大,可以获得细小的起始晶粒度. 快速加热并且短时间保温可以获得细小 的奥氏体晶粒度. 如果此时长时间保温,由于起始晶粒细 小,加上实际形成温度高,奥氏体晶粒很 容易长大.
45-31
公式(2-6)的推导:
面积为A的晶界如果移动dx 距离时,体系总的Gibbs自由 能变化为dGt ,则沿x方向有力 P作用于晶界上,构成晶界移 动的驱动力. 图2-13中A,B晶粒间的晶界 构成一曲率半径为R的球面.
图2-13 双晶体中的A,B 两晶粒,其中B晶粒呈球 状存在于A晶粒中.
图2-2 Fe-C 相图
45-2
2.1.2 奥氏体的性能 奥氏体的比容最小,线膨胀系数最大,且为顺 磁性(无磁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定量分析奥 氏体含量,测定相变开始点,制作要求热膨胀灵 敏的仪表元件. 奥氏体的导热系数较小,仅比渗碳体大.为避 免工件的变形,不宜采用过大的加热速度. 奥氏体塑性很好,σS 较低,易于塑性变形. 故工件的加工常常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进行.
45-3
2.1.3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G = Gv + Gs+ Gve - Gd ---- 在晶体缺陷处形核 引起的自由能降低 相 变 必 须在一定的过热 度T下,使得GV <0,才 能得到G<0.所以相变必 须在高于 A1 的某一温度下 才能发生,奥氏体才能开 始形核. 图2-3 自由能和温度关系图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贝氏体、魏氏组织、马氏体、莱氏体.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贝氏体、魏氏组织、马氏体、莱氏体.钢铁由铁矿石提炼而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钢铁又称为铁碳合金,是铁(Fe)与碳(C)、硅(Si)、锰(Mn)、磷(P)、硫(S)以及其他少量元素(Cr、V等)所组成的合金。
通过调节钢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四把火:淬火、退火、回火、正火),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金相组织,从而使钢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
将钢材取样,经过打磨、抛光,最后用特定的腐蚀剂腐蚀显示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称为钢铁的金相组织。
钢铁材料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些组织结构中。
在Fe-Fe3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金,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同,但由几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
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金相组织结构。
常见的金相组织有下列八种:1. 铁素体碳溶于α-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属bcc结构,呈等轴多边形晶粒分布,用符号F表示。
其组织和性能与纯铁相似,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强度与硬度较低(30-100 HB)。
在合金钢中,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固溶体。
碳在α-Fe中的溶解量很低,在AC1温度,碳的最大溶解量为0.0218%,但随温度下降的溶解度则降至0.0084%,因而在缓冷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会出现三次渗碳体。
随钢铁中碳含量增加,铁素体量相对减少,珠光体量增加,此时铁素体则是网络状和月牙状。
2. 奥氏体碳溶于γ-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为高温相,用符号A表示。
奥氏体在1148℃有最大溶解度2.11%C,727℃时可固溶0.77%C;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塑性和韧性良好,并且无磁性,具体力学性能与含碳量和晶粒大小有关,一般为170~220 HBS、 =40~50%。
TRIP钢(变塑钢)即是基于奥氏体塑性、柔韧性良好的基础开发的钢材,利用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发相变及相变诱发塑性提高了钢板的塑性,并改善了钢板的成形性能。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作业题库机械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作业题库一. 名词解释1.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2.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Tn及理论结晶温度下Tm的差值称为过冷度3.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4.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5.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由于其晶格的形状和晶格内分子间距的不同,使晶体在宏观上表现出在不同方向上各种属性的不同。
6.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7.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8.淬透性:指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9.淬硬性: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10.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11.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12.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13.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14.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15.形变强化: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6.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17.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18.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19.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20.孕育处理:在浇注前加入孕育剂,促进石墨化,减少白口倾向,使石墨片细化并均匀分布,改善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21.孕育铸铁:经过孕育处理后的灰铸铁。
22.冒口:作为一种补给器,向金属最后凝固部分提供金属液…23.熔模铸造:熔模铸造又称"失蜡铸造",通常是在蜡模表面涂上数层耐火材料,待其硬化干燥后,将其中的蜡模熔去而制成型壳,再经过焙烧,然后进行浇注,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由于获得的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故又称"熔模精密铸造"。
金属热处理选择习题库+答案
金属热处理选择习题库+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工件淬火回火的目的是()。
A、改变金属组织获得所需性能B、获得强度很高的淬火马氏体C、提高合金元素在固溶体中的溶解度D、通过淬火使表层处于受压状态,再通过回火消除内层的拉应力正确答案:A2、纯铁在不同的温度下,有原子排列紧密程度不同的晶格,其中排列紧密的是()晶格。
A、密排六方B、四面体C、面心立方D、体心立方正确答案:C3、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称为()。
A、本质晶粒B、起始晶粒C、实际晶粒D、原始晶粒正确答案:C4、加热坯料时,出现烧化的缺陷,一般这样的钢()。
A、不能挽救B、可以挽救C、正常流通D、轧制后检验确定正确答案:B5、金属发生结构改变的温度称为()。
A、过冷度B、临界点C、凝固点D、熔点正确答案:B6、一般工程图样上常标注材料的(),作为零件检验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A、塑性B、硬度C、强度D、延伸性正确答案:B7、凸轮轮廓曲线没有凹槽,要求机构传力很大,效率要高,从动杆应选()。
A、叶子式B、半圆式C、尖顶式D、平底式正确答案:A8、低合金高强度钢加入的主要合金元素有Mn、Si、V、Nb和Ti等,它们大多小能在热轧或()状态下使用,一般要进行热处理后方可使用。
A、正火B、回火C、淬火D、退火正确答案:A9、()载荷:在短时间内以较高速度作用于零件的载荷。
A、应力B、交变C、冲击D、静正确答案:C10、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抗拉强度B、抗弯强度C、弹性极限D、屈服点正确答案:A11、()会引起感应淬火件出现淬硬层深度不足的缺陷。
A、加热时间过长B、连续淬火加热时工件与感应器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过慢C、加热时间过短D、频率过低导致涡流透入深度过深正确答案:C12、钢材中某些冶金缺陷,如结构钢中的带状组织、高碳合金钢中的碳化物偏析等,会加剧淬火变形并降低钢的性能,需通过()来改善此类冶金缺陷。
材料科学基础十套试题含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下)”试题(A)适用于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名词2分,共10分)1、马氏体转变是一种固态相变,是通过母相宏观切变,原子整体有规律迁移完成的无扩散相变。
2、TTT曲线是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是描述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形为,即等温温度、等温时间和转变产物的综合曲线。
3、反稳定化在热稳定化上限温度M C以下,热稳定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有些钢,当温度达到某一温度后稳定化程度反而下降的现象。
4、时效硬化时效合金随第二相的析出,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时效硬化。
5、珠光体晶粒在片状珠光体中,片层排列方向大致相同的区域称为珠光体团二、说出下符号的名称和意义(6分)1、M S马氏体点,马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母相与马氏体两相的体积自由能之差达到相变所需最小驱动值时的温度。
2、S0片状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即一片铁素体和一片渗碳体的总厚度,或相邻两片铁素体或渗碳体之间的中心距离。
3、M C奥氏体热稳定化的上限温度,超过此温度奥氏体将出现热稳定化现象。
三、简答下各题(每题8分,共40分)1、何谓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
钢中弥散析出的第二相对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有何影响。
起始晶粒度:指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互相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实际晶粒度:指在某一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
本质晶粒度:是根据标准实验条件,在930±10℃,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定的钢中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晶粒的长大主要表现为晶界的移动,高度弥散的、难熔的非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颗粒对晶粒长大起很大的抑制作用,为了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必须保证钢中有足够数量和足够细小难熔的第二相颗粒。
2、片状珠光体可分为几类,片间离不同的珠光体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通常所说的珠光体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能清楚分辨出片层状态的一类珠光体,而当片间距离小到一定程度后,光学显微镜就分辨不出片层的状态了。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习题)
不锈钢)和(奥氏体型不锈钢)。 3. 含碳量对钢的性能影响很大,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含碳量分别为(≤%)、
(%~%)、(≥%)。 4. 钢中常存的杂质元素为(Mn)、(Si)、(S)、(P),钢的质量等级主要以(S)和(P)
)晶格。 A)
四、判断题 1. 金属化合物的特性是硬而脆,莱氏体的性能也是硬而脆,故莱氏体属于金属化合物。
(×) 2. 渗碳体碳的质量分数为%。( √ ) 3. Fe-Fe3C 状态图中,A3 温度是随碳的质量分数增加而上升的。( × ) 4. 碳溶于 α-Fe 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 )
第 1 章 材料的力学的性能(习题) 一、选择题 1. 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 ; B、 ; C、 ; D、 ; 1. 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称为( C )。
A、塑性; B、硬度; C、强度; D、弹性; 2. 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 B )。
3. 20CrMnTi 钢根据其组织和力学性能,在工业上主要作为一种( A )使用。 A、合金渗碳钢; B、合金弹簧钢; C、合金调质钢; D、滚动轴承钢;
4. 大多数合金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其中细化晶粒作用最为显着的 有( C )。 A、Mn、P; B、Mn、Ti; C、Ti、V; D.V、P
5. 除( A )元素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 定性。 A、Co; B.Cr; C.Mn; D.Ti;
金相填空题
金属材料的金相分析填空题(初级)计量技术知识1.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由国际单位制的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构成。
金属学基础1.构成钢铁材料的主要元素是铁和碳。
2.金属的特性有:不透明、有特殊光泽、有可锻性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3.晶格是用来表示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规则排列的框架,又称为空间点阵。
4.晶格是用来表示晶体中的原子在空间规则排列的框架,又称为空间点阵。
5.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类型有三种: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6.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类型有三种: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7.按照合金中组成合金的组元原子的存在方式,合金相可以分成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两大类。
8.根据溶质原子在基体晶格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以分为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两种。
9.金属结晶需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
10. 相是指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相界面分开的组成部分。
11.合金相图是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关系的图表。
12.相图是用来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状态与温度、成份之间关系的。
13.晶体缺陷分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14.通常材料的性能包括物理、化学、力学和工艺四大性能。
15.过冷液体形成固态晶核有均质形核、非均质形核两种。
16.相图是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一种图表。
17.金属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作导热性,一般用导热系数λ表示。
18.黑色金属:以铁、铬、锰为基体的金属称为黑色金属。
19.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而获得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体。
20.孪晶是在一个晶粒中点阵相同,以某一特定晶面孪晶面为界限,两边的点阵呈镜面对称的晶体。
21.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征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22.金属结晶是由生核和晶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23.钢中加入合金元素的目的是①提高机械性能,②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③获得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能。
奥氏体
奥氏体:奥氏体A或合金元素在γ-Fe中的固溶体。
奥氏体晶粒一般为等轴状多边形,在奥氏体晶粒内有孪晶。
奥氏体为面心立方结构,碳原子位于奥氏体晶胞八面体的中心,即面心立方晶胞的中心或棱边的中点。
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存在浓度起伏。
奥氏体的晶格常数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碳原子溶入使晶格膨胀的缘故。
当奥氏体中含有合金元素时,大多数合金元素如Mn,Cr,Ni,Co,Si等,在γ-Fe中取代铁原子的位置而形成置换固溶体。
奥氏体的特点:1,A是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致密度高,故A的质量体积最小。
转变成M形式时,体积膨胀2,点阵滑移系多,故A的塑性好,屈服强度低,易于加工变形3,A是高温相,在室温下不稳定,但在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γ-Fe相区的化学元素,则可使A稳定在室温4。
A具有顺磁性5,A的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最大,故可用来制造热膨胀灵敏的仪表元件。
奥氏体形成过程:奥氏体的形成是扩散性相变。
分为四个阶段,即1,奥氏体形核,2,晶核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长大3,剩余碳化物溶解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奥氏体晶核是通过扩散机制形成的。
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取决于形核率N和长大速度vg。
温度越高,晶粒越细。
影响A形成速度的因素:一切影响A形核率和增大素的的因素都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1.,加热温度:(1)奥氏体形成速度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
转变孕育期变短,相应的转变终了时间也变短。
(2)随着奥氏体形成温度升高,形核率增大速度高于长大速度的增长速率。
因此奥氏体形成温度愈高,起始晶粒度愈小(3)随着奥氏体形成温度升高,奥氏体相界面向铁素体的推移速度与向渗碳体的推移速度之比增大。
当奥氏体将铁素体全部溶解时,剩下的渗碳体量增多。
2,钢中含碳量和原始组织的影响:(1)钢中含碳量愈高,奥氏体形成速度愈快(2.)钢的原始组织愈细,奥氏体形成速度愈快。
3,合金元素的影响:(1)对扩散系数的影响。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降低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因而减慢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金相培训考试小测
1、20g中的(g)表示锅炉用钢板。
2、20G中的“G”表示锅炉用(无缝钢管)。
3、20R中的“R”表示容器用(钢板)。
4、Q345R表示(最小屈服强度为345N/mm2)的压力容器用钢。
5、18MnMoNbR中“R”表示压力容器用钢。
6、钢铁牌号中混合稀土元素用(RE)表示。
7、16MnDR,“DR”表示(低温容器用钢)。
8、12MnHP,(HP)表示焊接气瓶用钢。
9、st45.8/Ⅲ中“45.8”表示Rm的下限为45.8kgf/mm2 ,“Ⅲ”表示用于(高压、超高压锅炉用钢)。
10、12Cr1MoVG中“C”的含量为0.12%,“Cr”的含量为1%,“Mo”的含量为<1%,“V”的含量为<1%,“G”表示锅炉用无缝钢管。
11、碳素钢中含碳量(C%)小于(0.25%)为低碳钢。
12、碳素钢中含碳量(C%)在0.25%-0.60%之间为(中碳钢)。
13、碳素钢中含碳量(C%)大于(0.60%)称为高碳钢。
14、合金钢中合金元素总量小于(5%)时称为低合金钢。
15、合金钢中合金元素总量在(5%-10%)时,称为中合金钢。
16、合金钢中合金元素总量小于(10%)时,称为高合金钢。
17、奥氏体不锈钢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千分之几),平均含碳量小于千分之一时,用(0)表示低碳不锈钢。
18、奥氏体不锈钢中含碳量不大于(0.03%)时,用“00”表示超低碳不锈钢。
19、一般优质钢中含硫量小于等于0.045%,含磷量小于等于(0.040%)。
20、高级优质钢中含硫量小于等于(0.020%),含磷量小于等于0.030%。
21、工程上使用的铁碳合金分为钢和铸铁两大类,它们的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含碳量小于(2.11%)称为钢。
22、Fe-Fe3C相图中有两条水平线是三相平衡线,说明(温度)和三个平衡相的成分是固定。
23、亚共析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
24、铁碳合金(共析转变)的产物为珠光体。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参考答案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3题,每题1分,共33分)1.a-Fe转变为y-Fe时的温度为()摄氏度。
A、912B、1538C、770正确答案:A2.下列铸铁中石墨以团絮状存在的是()。
A、球墨铸铁B、可锻铸铁C、灰口铸铁D、蠕墨铸铁正确答案:B3.ZG25表示含碳量为()的铸造碳钢。
A、0.0035B、0.0025C、0.0028D、0.0037正确答案:B4.淬火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称为()。
A、退火处理B、淬火处理C、时效或沉淀强化D、正火处理正确答案:C5.灰铸铁中石墨呈什么状态的存在?()。
A、网状B、片状C、球状D、团絮状正确答案:B6.常用不锈钢有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
A、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B、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C、莱氏体不锈钢D、贝氏体不锈钢正确答案:B7.Wc<0.77%铁碳合金冷却至A3线时,将从奥氏体中析出()。
A、铁素体B、渗碳体C、珠光体D、莱氏体正确答案:A8.钢经表面淬火后将获得:()。
A、一定深度的马氏体B、全部马氏体C、下贝氏体D、上贝氏体正确答案:A9.拉伸实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屈服强度B、弹性极限C、抗拉强度正确答案:C10.下列钢中,属于低合金钢的是()。
A、15CrMoB、Q235—BC、20D、20A正确答案:A11.以下哪种铸铁的断口呈灰黑色?()。
A、麻口铸铁B、马口铁C、灰铸铁D、白口铸铁正确答案:C12.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
A、晶胞B、晶相C、晶格D、晶界正确答案:A13.根据拉伸实验过程中拉伸实验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
A、强度和塑性B、塑性和韧性C、强度和硬度D、强度和韧性正确答案:A14.金属材料的强度按照载荷方式的不同分类,下列不正确的是()。
A、抗弯强度B、扭转强度C、抗压强度D、抗塑强度正确答案:D15.()是日前广泛应用于碳钢和碳合金钢的铸、蚪、轧制件等的退火工艺。
金属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金属学试卷一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科学技术史说明:统考生做一至九题;单考生做一至六和十至十二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个2.5分)1.点阵畸变 2.柏氏矢量 3.相图 4.过冷度5.形变织构 6.二次再结晶 7.滑移系 8.孪生二、画出立方晶系中(111)面、 (435)面。
写出立方晶系空间点阵特征。
(10分)三、铸锭的一般组织可分为哪几个区域?写出其名称。
并简述影响铸锭结晶组织的因素。
(10分)四、画图并叙述形变过程中位错增殖的机制。
(10分)五、写出菲克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其意义。
简述影响扩散的因素。
(10分)六、简述形变金属在退火过程中显微组织、储存能及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变化。
(10分)七、简述固态相变与液态相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0分)八、画出铁碳相图,标明相图中各特征点的温度与成分,写出相图中包晶反应、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的表达式。
(10分)九、分析再结晶过程中形核和长大与凝固过程中的形核和长大有何不同点。
十、分析含碳量0.12%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单考生做)。
(10分)十一、简述铸锭的宏观偏析(单考生做)。
(10分)十二、简述金属晶体中缺陷的类型(单考生做)。
(10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点阵畸变:在局部范围,原子偏离其正常的点阵平衡位置,使点阵产生弹性畸变,称为点阵畸变。
2.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是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3.相图:描述各相平衡存在条件或共存关系的图解;也可称为平衡时热力学参量的几何轨迹。
4.过冷度:相变过程中冷却到相变点以下某个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该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过冷度。
5.形变织构:多晶形变过程中出现的晶体学取向择优的现象叫形变织构。
6.二次再结晶:再结晶结束后正常长大被抑制而发生的少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奥氏体形成的热力条件()。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奥氏体。
()越大,驱动力越大,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
2.共析奥氏体形成过程包括()()()和()四个阶段。
3.( )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而()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
4.本质晶粒度是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之一,对于()钢可有较宽的热处理加工范围,对于()钢则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引起晶粒粗化而是性能变坏。
5.()晶粒度对钢件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较大。
6.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途径主要有()()( )( )和()。
7.()遗传对热处理工件危害很大,它强烈降低钢的强韧性,使之变脆,必须避免和消除。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原因1.奥氏体晶核是在珠光体中各处均匀形成的。
()2.钢中碳含量越高,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完全奥氏体化所需时间越短。
()3.同一种钢,原始组织越细,奥氏体转变速度越慢。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在任何加热条件下均比本质粗晶粒钢细小。
()5.在一定加热的温度下,随温度时间延长,晶粒将不断长大。
()6.所有合金元素都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奥氏体晶粒。
()三、选择题1.Ac1、A1、Ar1的关系是__________。
A..Ac1>A>1Ar1 B. Ar1>A1>Ac1 C.A1>Ar1>Ac1 D.A1>Ac1>Ar12. Ac1、Ac3、Ac cm是实际()时的临界点。
A. 冷却B.加热C.平衡D.保温3.本质晶粒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奥氏体晶粒()A.长大速度B. 大小C. 起始尺寸D. 长大极限4.实际上产中,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A. 起始晶粒度B.本质晶粒度C.实际晶粒度D.名义晶粒度四、简答题1.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2. 奥氏体晶核为什么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成;3. 为什么铁素体消失后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碳钢的热处理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三)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1.奥氏体晶粒大小
一般根据标准晶粒度等级图确定钢的 奥氏体晶粒大小。标准晶粒度等级分为8 级,1~4级为粗晶粒度,5~8级为细晶粒 度。
五、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1、加热温度的影响
加热温度是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主要因素。加
热温度越高,转变孕育期和完成转变的时间越
§5.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碳钢热处理时的冷却速度一般较大,大多 都偏离了平衡状态(除退火外),所以热 处理后的组织为非平衡组织。碳钢非平衡 组织和按铁碳相图结晶得到的平衡组织相 比差别很大。所以不能再用铁碳相图加以 分析,而应使用C曲线来确定。
共析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曲线图
2.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产物组织和性能
概 述
热处理: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
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预
定的方式冷却,以获得需要的组织结 构与性能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概 述
热处理的过程:任何热处
理都要经过加热、保温和冷 却三个过程,它可以用热处 理工艺曲线表示。 因此,加热温度,保温时 间,冷却速度就成为热处理 工艺的三大要素。
短。
2、原始组织的影响
钢的原始组织越细,则奥氏体的形成速度越快。
四川大学材料热处理热处理期末答案
热处理1、根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从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韧性和回火脆性等方面比较下列钢号的性能:40Cr、40CrNi、40CrMn、40CrNiMo答:①淬透性:40CrNiMo>40CrMn >40CrNi >40Cr(因为在结构钢中,提高马氏体淬透性作用显著的元素从大到小排列:Mn、Mo、Cr、Si、Ni,而合金元素的复合作用更大。
)②回火稳定性:40CrNiMo>40CrMn >40CrNi >40Cr③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40CrMn>40Cr >40CrNi >40CrNiMo④韧性:40CrNiMo>40CrNi>40CrMn>40Cr(Ni能够改善基体的韧度)⑤回火脆性:40CrNi>40CrMn>40Cr>40CrNiMo(Mo降低回火脆性)2、怎样理解“合金钢与碳钢的强度性能差异,主要不在于合金元素本身的强化作用,而在于合金元素对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并且合金元素的良好作用,只有在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长能表现出来”答:合金钢与碳钢性能差异表现为:(1)碳素钢淬透性差 (2)碳钢的高温强度低,红硬性差 (3)碳钢不能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4)碳钢不具有特殊的性能合金钢中除含硅和锰作为合金元素或脱氧元素外,还含有其他合金元素(如铬、镍、钼、钒、钛、铜、钨、铝、钴、铌、锆和其他元素等),有的还含有某些非金属元素(如硼、氮等),添加的合金元素作用不在于本身的强化作用,而在于对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处理钢时,钢的相变包括1、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转变;2、冷却过程中的珠光体、贝氏体及马氏体转变;3、发生马氏体转变后的再加热(回火)转变。
1)在加热时,合金元素能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以及奥氏体的晶粒大小;2)在冷却时,a.对珠光体,大部分合金元素推迟P的转变、珠光体转变温度区的影响及珠光体转变产物的碳化物类型的影响;b.对贝氏体,合金元素Cr,Ni,Mn能降低ΔF(A与F的自由能差),减少相变驱动力,减慢A分解,降低了贝氏体的转变速度,推迟其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
奥氏体的形成是通过形核与长大过程进行的,整个过程受
原子扩散所控制,因此,凡是影响扩散、形核与长大的一
切因素,都会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P→A转变是扩散相变过程,随加热温度↑,原子扩散系数 ↑,特别是碳在A中的扩散系数↑,加快了A的形核和长大 速度; A中的碳浓度差↑,浓度梯度↑,故原子扩散速度↑; A与P的自由能差↑,相变驱动力△Gv↑,A的形核率和长 大速度急剧↑,因此,转变的孕育期和转变所需时间显著 ↓,加热温度越高,转变孕育期和完成转变的时间越↓。
• 1.定义: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 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 性能的工艺过程
三个基本过程:加热、保温、冷却
2 热处理工艺曲线 四个重要参数: V加热、 T保温、 t保温、V冷却
T
T保温 t保温
V加热
V冷却
t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在制造业被广泛应用。
• 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 要经过热处理。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本章目的: 1 阐明钢的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2 揭示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工艺-组织-性能的 变化规律; 本章重点: (1)C曲线的实质、分析和应用; (2)过冷奥氏体冷却转变及回火转变的各种组织 的本质、形态和性能特点; (3)马氏体高强度高硬度的本质
§ 6-1 热处理概述
一、热处理的定义与作用
A 形核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A与F相邻的边界处的碳浓度为Cγ-α,A 与Fe3C相邻的边界处的碳浓度为Cγ-c 。
Cγ-c > Cγ-α ,A中出现碳的浓度梯度, 引起碳在A中的扩散,逐渐长大。
A A
未溶
Fe3C
在铁素体内,Cα-c>Cα-γ ,促 进奥氏体长大。
当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时,可 以认为,奥氏体的长大即完成。
钢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的显微组织复杂, 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 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 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 不同的使用性能。
二、热处理与相图
原则上只有在加热或冷却时发生溶解度显著变化或者 发生类似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即有固态相变发生的 合金才能进行热处理。纯金属、某些单相合金等不能 用热处理强化。
Fe3C
§ 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钢在加热过程中,由加热前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被称 为钢的加热转变或奥氏体化过程。由加热转变所得的 奥氏体组织状态,其中包括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形状、 空间取向、亚结构、成分及其均匀性等,均将直接影 响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转变及转变所得产物 和性能。因此,弄清钢的加热转变过程,即奥氏体的 形成这一阶段便告结束。
A
未溶碳化物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即使渗碳体全部溶解,奥氏体内的成分仍不均匀,在 原铁素体区域形成的奥氏体含碳量偏低,在原渗碳体 区域形成的奥氏体含碳量偏高,还需保温足够时间, 让碳原子充分扩散,奥氏体成分才可能均匀。 A形成过程全部完成
A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相同。 当加热温度仅超过AC1时,只能使原始组织中的珠光体转 变为奥氏体,仍会保留一部分先共析铁素体或先共析渗碳 体。这种奥氏体化过程被称为 “部分奥氏体化”或“不完 全奥氏体化”。 只有当加热温度超过AC3或Accm,并保温足够的时间,才能 获得均匀的单相奥氏体,这又被称为是非共析钢的“完全 奥氏体化”。
合金相图
为什么钢能热处理?
A
H
δ
B
J
N T
γ G
α+γ PS
α
Q Fe
铁碳相图
① α→ γ 固态相变 ﹄有相变重结晶
L
② C溶解度显著变化
L+γ
D ﹄可固溶强化
E
C L +Fe3C F 热处理温度区间:
γ +Fe3C
A1 < T < TNJEF
A1
K
热处理第一步
α+Fe3C
→
C%
—加热奥氏体化
6.69
界面两侧两相的碳含量相差很大(0.0218% 和6.69%),因此在界面上碳浓度分布很不 均匀,比较容易满足成分起伏;界面两侧晶 体结构相差较大,原子排列不规则,原子的 活动能力较强,比较容易满足结构起伏;界 面上原子排列不规则,位错等晶体学缺陷密 度较大,处于能量较高的状态,比较容易满 足能量起伏,同时新相晶核形成时,可以使 部分晶体学缺陷消失,使系统的能量进一步 下降,因此在相界面处是奥氏体形核的首选 位置。
一、奥氏体转变温度与铁碳相图的关系
平衡临界点:A1、A3、Acm 加热临界点:A c1、Ac3、Accm 冷却临界点:Ar1、Ar3、Arcm
加热和冷却速度对钢的 临界温度的影响
由于过热和过冷现象的影响,加热时相变温度 偏向高温,冷却时偏向低温,这种现象称为滞 后(热滞和冷滞)。加热或冷却速度越快,则 滞后现象越严重。
二、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1、共析钢的奥氏体的形成(PA) 共析碳钢(含0.77%C)加热前为珠光体组织,一般 为铁素体相与渗碳体相相间排列的层片状组织,加热 过程中转变为奥氏体
F(b.c.c.,0.0218)+Fe3C(6.69)------>A (f.c.c., 0.77)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但此时仍有部分渗碳体尚未溶解 残留在奥氏体中,这时奥氏体的平 均碳浓度低于共析成分。
3) 剩余渗碳体溶解
长大与碳的扩散和相界面碳浓度差有关。由于F与A界面的 浓度差 (Cγ-α一Cα-γ)远小于A与Cm界面的浓度差(CFe3C一Cγ-c), 因此,F→A转变远比Fe3C溶解速度快。F总是首先消失。 随后剩余Fe3C通过扩散,不断溶人A中,使A碳浓度逐渐趋 于共析成分。
• 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热处 理的零件达70-80%。
模具、滚动轴承100%需经过 热处理。
总之,重要零件都需适当热处 理后才能使用。
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 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 或改变工件表面的显微组织或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 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 般是肉眼所不能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