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人类学
文学人类学:走向“人类”回归“文学”
文学人类学:走向“人类”回归“文学”“文学人类学”包含“文学”和“人类学”两个义项,因而有两层意思:一是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和“讲述”文学,一是用文学来充实和“诗化”人类学研究。
人类学是最没有边界的学科。
在所有学科里,它最不怕迷失个性,迷失自我,因为它是研究人类及其体质、文化发生发展和转换生成的科学。
文学和人类学都是“人学”,实质上是连体婴儿,只不过一个用语言形象制造幻觉人生,另一个用形象语言解构人生幻觉而已。
文学是人类性的,因此它天生地成为人类学研究的对象。
这句话也包含几层意思。
其一,生物界里只有人类有文学——人类学曾试图从人类起源学和发生学的角度(含体质与文化两方面)探讨为什么只有人类能创造文学。
我们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里有《中国上古艺术的文化解码》的计划。
探讨文学艺术发生的生理心理机制,社会文化背景,这也是文学人类学的传统课题。
美国的卡尔·萨根院士说,人类的文学发言人莫尔维尔创作了《白鲸》(即Moby Diek);但是,鲸群有没有自己的史诗和悲歌呢?他计算过,一小时的“鲸歌”包含100万到1亿比特的信息单位。
“而一百万比特大约是《奥德赛》或冰岛《艾达斯》的比特数。
”如果我们破译并再现了鲸歌,那么世界文化史就得再造而不是改写。
然而目前我们仍然只有人类的文学史。
其二,真正的文学应该是人类性的。
我们常说,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是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美国诗人朗·费罗(Long Fellow)便说过:“一切国家的伟大的作家中的最好的,并不是本国性而是世界性的。
”只有(在跨越语言屏障之后)被全世界、全人类所理解、所认同、所感动、所欣赏的民族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
古埃及人赞美屎壳螂,说它推动粪团就像太阳被转动一样;没有它,世界就一片污脏。
依靠蜣螂来消解粪便的古代沙漠居民对此也许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实在消受不了,很难说这最民族、最个性的语言形象是“世界文学”。
茅盾当年曾“推荐”荷马史诗里关于战士冲锋像绿头苍蝇一般的描写,遭到大众拒斥,那原因便不仅是政治性的。
西方文学人类学概说
西方文学人类学概说文学人类学是顺应20 世纪跨学科研究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迄今已取得非常重要的进展和不容忽视的重要成果。
当前,西方理论界的文学人类学可概括地划分为两个流派,分别以文学理论批评家和人类学家为首。
因此,若要笼统地来看文学人类学的渊源就略显不妥。
在文学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两大派别都涌现了对其具有重大贡献的人物。
这些学者跨越各自原先的研究领域,侧重于不同的方面,对文学人类学进行了理论建构和方法论建设。
然而,关于什么是文学人类学这一概念却始终备受争议,各大学者对其内涵和范围并未完全达成一致。
了解文学人类学的渊源、其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及其重大贡献,认清其内涵和范畴,是学习和研究文学人类学不可忽视的基本关注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对文学人类学有最基本的认识。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根据自身对文学人类学的学习和了解就以上几个方面作简要分析和说明。
一、文学人类学的渊源由于文学人类学存在两大派别,因此,若要究其渊源,?t 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而需分开来说。
文学理论批评家提出的文学人类学可追溯到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
他的著作《金枝》虽重点是人类学研究,但也触及了很多文学起源方面的内容,对20 世纪文学批评具有重大影响。
[1] 其后,英国出现了一种从仪式和神话的角度重新探讨古代文学的风尚,产生了“仪式学派”。
该派成员提出了新的艺术起源理论,并考证了西方文学中悲剧和喜剧这两大体裁的原始起源,涉及了人类学的重要领域。
源于此,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文学人类学应运而生,大成于诺斯洛普?弗莱。
二、代表人物及其重大贡献在文学人类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两大派别都分别涌现了重要的代表人物。
其经典作品对文学人类学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
(一)文学批评家弗莱诺斯洛普?弗莱( Northrop Frye ),20世纪杰出的大师级批评理论家,其作品及理论至今仍对文学批评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 世纪前50年间,文学批评虽有蓬勃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一门专门学科。
文学人类学教程
文学人类学教程第一章:文学人类学导论文学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讨文学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接受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本教程旨在介绍文学人类学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的文学人类学画卷。
第二章:文化、符号与文学文化是一个社会的基础,而符号则是文化的载体。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传递着文化信息,反映着社会现象。
在文学中,符号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效果,通过排列组合形成意义,从而传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了解文化、符号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第三章: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是不同文化中常见的文学形式。
这些作品通常以奇妙的情节、形象的人物和动物以及强烈的象征意义为特点,传递着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教诲。
通过分析这些文学形式,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中对于世界起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认知。
第四章:英雄、反英雄与文化象征英雄和反英雄是文学中常见的两种形象。
英雄通常代表了文化价值观念的体现者和传承者,而反英雄则往往颠覆了文化传统。
通过探讨英雄和反英雄的形象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可以理解一个社会对其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认知和反思。
第五章:仪式、节庆与文化传承仪式和节庆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活动通常与文学密切相关,因为它们不仅传递着文化信息,而且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对仪式和节庆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如何通过文化传承来保持和传播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第六章:文本、语境与文化解读文本是文学的基础,而语境则是理解文本的关键。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作品所处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以便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意义。
通过探讨文本、语境和文化解读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深入解读文学作品,领略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
现代学科分类中的_文学人类学_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100)作者简介:代云红(1971—),男,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学人类学、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
2012.8No.8,2012学术探索Academic Exploration 2012年8月Aug.,2012现代学科分类中的“文学人类学”代云红(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云南曲靖655011)摘要:从现代学科分类情况来看,“文学人类学”主要被放置在人类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三个学科里,成为三个学科的亚分支,这反映了“文学人类学”目前的现实状况及地位。
本文无意争辩学科从属的问题,而是从知识话语学角度探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对“文学人类学”可能造成的遮蔽性。
关键词:学科分类;文学人类学;人类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中图分类号:I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 (2012)08-0130-04一、“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文艺批评家和人类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人类学”,这使得“文学人类学”应该归属到哪个学科,从概念提出时就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
“文学人类学”作为一个概念范畴,最初是由文学批评家提出来的。
在中国,“文学人类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艺本体论讨论语境中由一些文艺批评家提出来的;在西方,“文学人类学”最初是由加拿大著名文艺理论家诺斯诺普·弗莱提出来的,随后,伊瑟尔进一步提出了“文学人类学”。
在人类学界,较早明确提出“文学人类学”概念的,大概是美国人类学家波亚托斯(Fernando Poyatos )。
波亚托斯提出“文学人类学”这个术语,是作为历史的和文献价值的系统调查来指叙事文学中人物的非语言功能的。
它包括语言、副语言、人体动作学、空间关系学,还有其他非语言活动,如身体装饰、物体装饰等。
[1](P1)1988年,波亚托斯等人举办了以“民俗学与文学人类学”为主题的研讨会,专门研讨了“文学人类学”的问题。
文学人类学
文学人类学把握住人类学与知识全球化、后现代认识论的关系,从人类学与文学的相互作用这个新角度着眼,透析出20世纪文学创作观念变革与文学研究的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动力。
在文学创作方面,梳理了“文化他者”的发现如何激发出“人类学想像”,体现在从超现实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的整个20世纪文学发展之中;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梳理出西方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五大方法流派,逐一加以辨析;以及“文化”概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再整合作用。
文学人类学,一个跨学科的文学研究领域。
文学人类学把握住人类学与知识全球化、后现代认识论的关系,从人类学与文学的相互作用这个新角度着眼,透析出20世纪文学创作观念变革与文学研究的范式革新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动力。
在文学创作方面,梳理了“文化他者”的发现如何激发出“人类学想像”,体现在从超现实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的整个20世纪文学发展之中;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梳理出西方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五大方法流派,逐一加以辨析;以及“文化”概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再整合作用;并对其代表人物弗莱的理论遗产进行全面剖析;对人类学知识与文学研究的最佳结合点——神话学做了点面结合的示范性阐说;结合神话学传播中国的过程,论述和总结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中国本土化实践经验,特别是“三重证据法”的提出,为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和研究的拓展提供了前瞻性的见解。
文学人类学的发展历程文学人类学研究在我国新时期以来已有近20年的发展,其对文学研究观念与范式革新的积极促进作用正在日益显现。
笔者个人尝试借鉴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和方法从事文学研究的创新,希望在国学的传统考据方法之上经过改造融合,建立一种跨文化视野的、运用多重求证工具的文化阐释方法,并在对本土经典的现代再阐释方面发挥特有的效力。
经过同道们的多年努力,在国内形成为“文学人类学研究”一派。
其主要学术成果体现在笔者主持的两套丛书中:一套是“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2003年出版),已出版8种:《〈楚辞〉的文化破译》、《〈诗经〉的文化阐释》、《〈老子〉的文化解读》、《〈庄子〉的文化解析》、《〈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庸〉的文化阐释》和《〈山海经〉的文化寻踪》。
文学人类学
文学人类学文学人类学是什么传统文学:1文学:以语言文字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字和再现2文学分类中西方概念对比。
小说诗歌戏剧,不足框定中国3文学的贵族化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但语言背后有一套文化体系文学人类学是一种方法论,是一套完整的研究人文学科的方法论人类学是什么对人类过去和现在所有的生物和文化的繁杂的性和人类整体作研究的学科群分支1生物/体质人类学生物性,生物的变迁和进化以及所处的生态位,人类摆脱了对环境的以来,创建了自己的生态圈2考古人类学人类技术和物质文化人工制品3语言人类学语言也是种符号4文化人类学社会结构神话仪式经济生产方式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什么文化作为符号体系,它既是能指又是所指,所以文化既是人类的创造物,又是此创造物背后的意义。
苏珊朗格,文学是情感的符号文化的产生:1人的强烈的情感:最强烈的是死亡,恐惧,爱欲和愤怒2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投射催生符号文化英雄:制造发明符号的民族英雄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该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
”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
原型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名词,指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形象,给祖先无数种典型以形象,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
这种意象可以是描述性的细节、剧情模式,或角色典型,它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有六种原型一直伴随我们,它们是“英雄”“孤儿”“流浪者”“武士”“殉教者”“巫师”弗莱的批评方法1整体比较是基本原则:向其他文本的开放式的阅读即比较,具体操作时是远观的视角2通读归纳是基础功课:归纳才能获得新知,发现原型遵循规则,文本探寻相同的模式回应人们原始的焦虑和情节。
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
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文学和人类学是两个看似独立,却又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
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探究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意识;而人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的社会、文化和行为。
然而,当这两个学科相互融合交叉,产生了跨学科研究,其效果和价值则显现无疑。
首先,文学和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拓展了两门学科的视野。
传统文学研究聚焦于文本本身,如语言、情节和美学等。
然而,通过借鉴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我们可以将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和文化的载体来研究,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群体文化之间的关系。
人类学的考察对象是真实的人类社会,通过田野调查和文化分析等手段对人类社会进行深入观察。
将这种观察方法应用于文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揭示文学作品中隐含的社会习俗、意识形态和群体行为。
其次,在方法层面上,跨学科研究为文学和人类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研究工具。
文学研究通常依靠文本分析、比较研究和批评方法等,但这些方法往往忽视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而人类学研究则更加注重人的行为模式、意义构建和文化符号的解读。
将人类学的观察方法引入文学研究,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创作动机、写作背景以及读者对作品的解读等方面,更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此外,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挖掘出的新领域和新问题。
文学和人类学结合,不仅可以对文学史和文化传承进行深度分析,还可以关注一些被边缘化的群体和文化现象。
比如,在跨性别研究方面,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关于性别认同和性别边界的反映,而人类学方法可以进一步调查和分析这些现象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通过这种跨学科研究,我们可以拓展原本狭窄的研究领域,发现新的研究对象,并引发更多的学术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并非一帆风顺。
因为两者各自具备不同的学科边界和理论框架,将其结合需要有足够的学科素养和交叉学科的视角。
另外,文学和人类学也各自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如文学是否能真正反映社会现实,人类学的观察方法是否有偏见等。
文学人类学批评
文学人类学批评引言文学人类学批评是一门研究文学与人类文化关系的学科。
它结合了文学研究与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旨在探索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实践,并分析其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定义和意义1.1 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定义文学人类学批评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将文学作品视为社会和文化实践的产物,通过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解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它强调了文学与人类社会、文化、历史之间的紧密关系,旨在揭示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形式、社会意义和历史背景。
1.2 文学人类学批评的意义文学人类学批评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探索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历史的联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文学人类学批评还可以帮助我们解读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解读角度,拓宽我们的视野。
二、文学人类学批评的方法和实践2.1 采用人类学的方法文学人类学批评采用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参与观察和口述历史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文学作品产生的具体背景和环境。
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可以与作家、读者和评论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作品的解读和理解。
2.2 关注作品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文学人类学批评强调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会关注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等因素,从而揭示作品背后的文化形式和意义。
通过对作品中的文化符号、象征和隐喻的解读,研究者可以还原作品所代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三、文学人类学批评的重要性和价值3.1 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文学人类学批评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文化、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在文学研究中引入了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并提供了多样化的解读角度。
3.2 提供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途径文学作品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文学人类学批评,我们可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文学人类学书籍
文学人类学书籍
文学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文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索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以下是关于文学人类学的书籍,每一本都在不同的方面对这一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1、《文学与人类学:文化、心理与交际》:这本书由著名学者董丽敏主编,汇聚了多位在文学和人类学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学者的研究成果。
内容涵盖了文化研究、心理学、交际理论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案例。
2、《人类学与文学》:这本书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人类学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学在理解文学中的重要价值。
3、《文化与文本:文学人类学导论》:这本书从文本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文本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文化差异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如何反映和塑造文化。
4、《文学人类学教程》:这本书是一本教材,系统介绍了文学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
它适合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用书,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一学科。
5、《当代文学人类学研究》:这本书汇集了当代文学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入探讨了文学与人类学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研究领域,还涉及了新兴议题,为读者提供了最新的学术动态。
这些书籍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并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理解人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对于对文学、人类学和文化研究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些书籍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文学人类学课程介绍
“文学人类学”课程介绍
文学人类学是人类学与文学相结合形成的新型的交叉学科。
主要是指运用人类学“知识全球化”的视野和方法对文学进行研究。
文学人类学重视活态文学、多元族群文学和口传文学,在研究范式上主张从局限于文学性和文学内部的研究走向重视文学的文化语境还原性的研究范式,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四重证据法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之上,重建本土知识意义上的中国文学观。
文学人类学改变了原有的学科格局和文论体系,其对文学研究的观念与范式革新的积极促进作用正在日益扩大,尤其表现在对本土经典的现代再阐释方面。
其对文学观的更新和研究范式的革新,不仅使文学的研究挣脱了文本的束缚,也深刻地启发了本土文化的自觉,引导了我们对本土文化资源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的再认识。
文学人类学书籍
文学人类学书籍摘要:一、引言二、文学人类学的定义与背景三、文学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四、文学人类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五、文学人类学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启示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文学人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领域,结合了文学与人类学的知识体系,对人类文学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概述文学人类学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以及它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启示。
二、文学人类学的定义与背景文学人类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它以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文学现象,试图揭示文学创作、接受、传播等过程中的文化、心理、历史等多重因素。
文学人类学强调文化语境的重要性,关注文学作品与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三、文学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文学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文学创作心理、文学批评理论、文学史、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等。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探讨,文学人类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现象的本质,以及文学作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四、文学人类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研究者们在借鉴西方文学人类学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人类学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诸多领域,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等,为推动我国文学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文学人类学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启示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对我国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文学人类学提醒我们要关注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语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其次,文学人类学强调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多元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
最后,文学人类学鼓励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六、结论总之,文学人类学是一门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学科。
通过对文学人类学的探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现象的本质,以及文学作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文学人类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人类学理论知识点总结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人类文化的学科,而文学人类学则是将人类学和文学相结合,探讨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文化、历史之间的关系。
文学人类学旨在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和人类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对文学人类学的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基础1. 结构主义文学人类学理论结构主义文学人类学是文学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它主张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来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表达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结构,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从而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2. 文学人类学的意象与象征理论在文学人类学中,意象与象征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物象,它们可以代表一种文化观念、情感或价值观。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常常反映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情感体验和文化传统。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情感和认知模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联系。
3. 文学人类学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意识形态批评是文学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主张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意识形态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政治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主张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来揭示出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话。
通过意识形态批评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中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内涵,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
二、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理论基础之外,文学人类学还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关系。
其中,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1.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是一种结合了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遗迹的分析,揭示出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和文化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
文学人类学_一门学科_还是一种方法_
探讨文学人类学 拓展研究新领域 编者按 1996年8月,在参加筹建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的预备会议上,《文艺研究》编辑部约请部分学者,就“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本期发表的这组笔谈,正是对上述议题的继续和延伸。
在中国,“文学人类学”作为一种学科命名,虽然是近些年的事,但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却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并构成了“文学人类学”研究不可忽视的传统。
这组笔谈,从学科与方法、田野作业与文本研究、民歌的“本文”与经典、朴学与人类学、人类学的学科边界、人类学与诗学融合等角度,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对话和思考。
文学人类学: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方法?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傅道彬 20世纪初人类学大师克罗伯(A.L.Krobor )指出我们正进入“人类学的时代”(Age of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
虽然这话多少有点自负,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学取得的成就是具有世界性的,这一点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上尤为突出。
从王国维、郑振铎、郭沫若、闻一多、钱钟书等一代学术大师的论著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人类学对他们思想的深刻影响,以致于人们常常把运用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多手段对文学的研究命名为“文学人类学”。
但这样的称谓一方面使我们欢欣鼓舞,一方面也令人困惑不解。
我们所说的文学人类学,究竟是一种批评方法,还是一个新的学科?如果它是一个新的学科,它到底是属于文学还是属于人类学?假如我们把文学人类学看成是文学和人类学派生出来的新学科的话,那么这样的划分尽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比如哲学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等等,一门学科真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那么它的存在价值也就值得怀疑了。
其实大家说得很热闹的艺术人类学、结构人类学、进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哲学人类学……,说到底它们还都没跳出人类学的范畴,—18—人类学提供给其他学科的只能是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而不是重新组合成一门新的学科。
文学人类学书籍
文学人类学书籍摘要:1.文学人类学的定义与背景2.文学人类学书籍的价值3.推荐的文学人类学书籍4.如何从文学人类学书籍中获益正文:文学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探讨文学作品与人类文化、社会、历史和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文学人类学书籍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还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首先,文学人类学书籍的价值在于它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
例如,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此外,这些书籍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并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在这里,我为大家推荐几本值得一读的文学人类学书籍。
首先是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文化的解释》,该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次是阿尔弗雷德·坎特的《文学人类学》,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文学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
另外,罗伯特·哈里的《神话与现实:文学人类学的探讨》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该书从神话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学作品与人类现实的关系。
要想从文学人类学书籍中获益,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阅读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对文学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和分析方法。
其次,我们要学会将书中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来加深对文学人类学的认识。
最后,我们要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书中的观点和分析方法进行质疑和反思,这样才能真正从这些书籍中获益。
总之,文学人类学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并学会尊重和欣赏文化多样性。
关于文学人类学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关于文学人类学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文学人类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它将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关注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文化认同、价值观、社会关系等。
然而,随着文学人类学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批评声音,认为文学人类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旨在推动文学人类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批评:文学人类学的方法论问题文学人类学的方法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过于主观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基础是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但是解读过程往往受到研究者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
有些文学人类学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文学作品上,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多重意义。
这种主观化的解读容易导致结果偏颇,甚至失去了研究的科学性。
2. 缺乏跨学科的视角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但是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现象,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视角进行研究。
然而,很多文学人类学者仅从文学本身出发,缺乏跨学科的视角,无法深入探究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关系。
3. 忽视文学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文学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有着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文学人类学研究应该考虑这些背景因素对作品的影响,但是有些文学人类学者忽视了这一点,将文学作品从历史和社会中割裂出来,导致研究结果缺乏深度和广度。
二、自我批评:文学人类学的问题与发展除了上述批评,文学人类学也有一些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自我批评。
1. 缺乏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规范文学人类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规范,导致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到研究成果的可比性,也影响到学科的发展和成熟。
2. 研究对象和方法单一化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品,研究方法主要是文本分析和解读。
这种单一化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容易导致研究的局限性,无法深入探究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3. 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本分析和解读,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文学人类学书籍
文学人类学书籍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文学人类学的概念
2.文学人类学书籍的价值
3.推荐的文学人类学书籍
正文
文学人类学是一门研究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背后的人类文化、社会和心理现象的学科。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文学人类学揭示了文学与文化、历史、社会和心理之间的复杂关系。
对于爱好文学和想要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人来说,了解一些文学人类学书籍是非常有益的。
首先,文学人类学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文学人类学书籍还能够帮助我们拓宽视野。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最后,文学人类学书籍还能够为我们提供研究方法。
这些书籍通常会介绍一些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文学人类学书籍:
1.《文学人类学教程》: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文学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学习文学人类学的重要教材。
2.《文学人类学的关键概念》:这本书通过详细介绍文学人类学的关
键概念,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学人类学的基本理论。
3.《文学人类学的实践与反思》:这本书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介绍了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
4.《文学人类学与文化研究》:这本书将文学人类学与文化研究相结合,探讨了文学现象与文化、社会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文学人类学概说
文学人类学概说文学人类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跨学科学科。
它结合了人类学、文化研究、文学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探究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学人类学认为文学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蕴含着作者和读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因此,研究文学作品不能忽略它们所处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例如,在研究《红楼梦》时,不仅要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还要考虑清代封建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以及作者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文学人类学也关注文学作品对社会文化的反应和影响。
文学作品常常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们可以反映出社会的风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同时,文学作品也可以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它们可以改变读者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甚至推动社会的变革。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对清代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和婚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
第三,文学人类学强调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传统文化、现代媒介等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学作品常常与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相互交织,形成多元的文化表达方式。
同时,文学作品也常常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媒介的影响,如诗歌和戏曲等传统文化形式,以及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介对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影响。
文学人类学强调跨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
文学作品不仅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共同体的财富。
因此,文学人类学也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比研究,以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例如,在研究《红楼梦》时,可以将其与日本的《源氏物语》、英国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进行比较,探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文学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探究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不仅关注文学作品本身,也关注它们对社会文化的反应和影响,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传统文化、现代媒介等之间的互动关系。
同时,文学人类学也强调跨文化交流和比较研究,以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2011年,彭子艺发表《文 学和人类学的双向视野和认 同》一文
(一)文学与人类学 的侧重
1、文本与田野
文学与人类学这两个学科都是研究 人学的, 二者在学科构建以及理论体
系与研究方法上都有其各自的主张;最 突出的一点是文学是关于文本的研究, 人类学是对田野的进入。
2、抽象和具体
文学与人类学还在抽象和具体 上有不同的追求,这是一种不同的 观念指向和理论意义。文学强调的 是通过对文本的阐释,通过对不同 文本的比较来发现人类的共性的特 质,来抽象出人类的心智结构。
二、文学与人类学关系的 研究
1993年,彭兆荣先生发表 《文学、人类学解析》一文,从 逻辑方面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与联系
彭 兆 荣
2003年,文学人类学学 者叶舒宪先生发表《文学 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 时代的文学研究》
/play_40 0000255_5271.shtml
3、虚构与纪实
(二)、文学与人类学的双 向的视野和认同
1、文学对人类学的影响
文学对人类学的影响主要是 对于人类学的写作来说的,即 在形成人类学文本时所给予的 感染。
2、人类学对文学的影响
一是用人类学的思想或方法指导 文学写作;二是从人类学的学术 角度研究文学文本。 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而且人类学 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 材料。
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 的学科。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 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 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在19世纪以前, 人类学这个词的用法相当于我们今天所 说的体质人类学,尤其是指对人体解剖 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 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anthrōpos, 人)”以及“λογο(-logia,学 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这个 学科名称首次出现于德国哲学家亨德 在1501年的作品《人类学——关于人 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 部位和要素,当时人类学这个字指的 是人的体质构造。
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总之,文学与人类学之 间还存在更多的联系,需 要我们运用更多的手段、
更多的精力去探究。
谢 谢 观 看!
文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一、定义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 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 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 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 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 (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 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 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 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 并驾于社会之上层。文学起源于 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 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 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三)、回归文学人类学
在1997 年厦门大学召开的首 届中国文学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时, 大致认同“文学人类学是用文化 人类学方法探讨文学艺术,同时, 通过文学艺术及其所包含的深层 文化内容进一步研究文化人类 学”。
显然,这个概念的界定依然 是对文学和人类学双向的强调,
只是把二者的联系深入密切化, 二者完全渗透与交融。人类学 在科学的基础上充满了文学的 诗意学与人类学的双 向的视野和认同
1、文学对人类学的影响
文学对人类学的影响主要是 对于人类学的写作来说的,即 在形成人类学文本时所给予的 感染。
2、人类学对文学的影响
一是用人类学的思想或方法指导 文学写作;二是从人类学的学术 角度研究文学文本。 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而且人类学 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 材料。
二、文学与人类学关系的 研究
1993年,彭兆荣先生发表 《文学、人类学解析》一文,从 逻辑方面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与联系
彭 兆 荣
2003年,文学人类学学 者叶舒宪先生发表《文学 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 时代的文学研究》
/play_40 0000255_5271.shtml
文学人类学书籍 -回复
文学人类学书籍-回复[文学人类学书籍],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写一篇1500-2000字文章,一步一步回答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社会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学科,而文学则是反映人类思想、情感和经验的艺术形式。
当这两门学科交织在一起时,我们便能够探究文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学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对文学和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的关注,从而衍生出了大量有关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研究。
文学人类学书籍是探索并解释文学作品与人类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
书籍如同导航,指引我们进入文学和人类学的交汇点,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
这些书籍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语言表达,从而揭示了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在文学中的反映。
首先,一本文学人类学书籍常常会引入概念和理论框架,用来解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类行为和社会动态。
例如,一本书籍可能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和社会阶层,引入性别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来分析男性和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塑造,以及他们在特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关系。
其次,文学人类学书籍会透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搜集和分析多样的资料来支持其理论观点。
这些书籍会引用大量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诗歌和戏剧等,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细致分析,揭示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特定社会和文化情境。
此外,作者还会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去深入了解现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并将其与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角色联系起来。
文学人类学书籍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案例研究。
这些案例研究会选择特定的文学作品或作家,深入剖析其作品中的人类行为和社会背景。
例如,一本书籍可能以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例,探讨作品中的城市生活、阶层差异和现代主义思潮的表达。
通过案例研究,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并将其联系到社会和文化的现实情况。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文学人类学书籍还可能涉及到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今天,无论哪一部中国文学史,也不管是高中或是大学教材,凡是介绍《诗经》的文字,几乎都会明确的告诉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如果再介绍深一点的文字,便会进一步告诉你:以前的经济学家给《诗经》上面加了许多政治教化的内容,掩盖《诗经》了的本来面貌。
只有以文学的眼光来研究《诗经》,《诗经》才算是恢复了真本。
现在,我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来对《诗经》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浅谈一下。
浅谈《诗经》的乡村爱情《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他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共计305篇,存目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
共分风、雅、颂三部。
其中《风》分《周南》、《召南》、《邶》、《卫》等十五国风,有诗160篇。
《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
《颂》分《周》、《鲁》、《商》三颂,有诗40篇。
《诗经》诗篇所产生的地域,大略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以及湖北、安徽北部等地。
其作者成分很复杂,由民间歌手,也有文人之作;作者的身份有帝王和朝廷重臣,也有宦官、走卒和农夫、农妇。
然而时间跨度如此之长,地域分布如此之广,在人类物质财富尚不发达、靠竹简艰难地记录语言的时代(在当时抄录一本《诗经》所好财力、人力,必然是很大的),如果不是礼乐制度的需要,不是出于政治功利目的,我们很难想象,有人会为一部“纯文学”的集子、为简单的情感抒发,去耗费大量人力、进行一项对国计民生没有意义的工程的。
因而我们说,《诗经》一开始就不是作为文学启动的。
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因此,《诗经》在文学人类学方面研究方面有广泛的意义。
他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叶舒宪先生的研究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现;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言寺尹寺文化与中国诗的起源;瞽诵诗——瞽矇文化与中国诗的发生;摹声﹒重言﹒婴儿语——汉语的诗歌功能与中国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各个方面,葛兰言(Marcel Granet)的《中国的节庆与歌谣》等。
现在让我来浅谈一下《诗经》中的乡村爱情:《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展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一篇乐新婚的诗。
尽管《关雎》描写的是男女之情,但能“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终以礼和,代表着人间正道。
其中讲述的是一位男子由意淫窈窕淑女、到采取对歌方式与之谐好、到以周礼婚俗与之成婚的过程。
再次证明了一个史实,及当时的社会,原始婚俗与周礼婚俗呈交织状态。
它表达了爱情婚姻的美好,男女自由恋爱,自由结合。
说明了原始社会人性的美好,人的淳朴自然。
这种美好建立的基础是男的是君子,女的是淑女,达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的人的最高要求。
因此,它的结合是自然而然的,毫无疑问的。
这就对我们现在的男女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教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找到我们完美的另一半。
全文是一首极其优美的诗篇。
第一章君子从雎鸠交尾联想到欲与之匹配的美妙女子。
她是高大性感温顺的女孩,不是一般的女子。
第二章的意思很隐晦,他在想象这样的女子在何处,是陆上还是水上,在梦中常常梦到她的身影。
第三章达到了高潮,君子想心中的女子都,夜不能寐,左思右想,展转反侧。
第四章君子和心爱的女子欢快的约会。
第五章在钟鼓齐名中,与窈窕淑女成就了婚事。
《关雎》是男女爱情的典范。
《韩诗外传》卷五:“子夏问曰:‘《关雎》何以为《国风》也?’孔子曰:‘《关雎》至矣乎!夫《关雎》之人,仰则天,附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
……乃天地之基也。
’”《关雎》在中国文学人类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比较而言,让我们来看一下《氓》吧!《氓》氓之痴痴,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首离异诗,诗中叙述的实际上是一出家庭悲剧。
从中可以看出“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背弃”。
女主人公在自由恋爱中执著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她又不得已离开了那个家。
其中叙述了种种曲折,种种纠葛,细致的体现了她极其复杂的情感体验。
《卫风﹒氓》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野人”,是一位穷困潦倒者。
尽管他“抱布贸丝”,生活任还是没有着落,女到其家之后,竟至于“三岁食贫”。
这则是此家庭破裂的一个因素。
其次,从女主人公的家庭出身来看,她家的附近有商业市场,她的居地高墙环绕,到她家还须经过关卡,自然他是一位城市“小姐”了。
她的家庭无疑是“国人”阶级的。
“野人”是受压迫阶级,而“国人”则属于统治阶级,他们却是隶属于两个不同阶级的。
在周代,“国人”与“野人”虽同为自由民,而他们却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阶级。
“野人”是受压迫阶级,而“国人”则属于统治阶级,他们的政治权利、经济经济基础都有显著不同。
学者吴荣曾《周代的农村公社》总结为四个方面:①野人的租税、徭役都比国人为重;②国人有服兵役的义务,野人则无资格当兵;③国人有被选拔为官吏的权力,野人则无;④国人有参与谋“国迁”、“立君”的权力,野人则无。
另外,这里还要加上一条,国人有受教育的权力。
(《周礼﹒大司徒》)国人与野人的阶级地位、政治权力、经济状况的差别,正是诗篇中男女主人公关系破灭的根本原因。
男子没有经济基础,加上性格粗暴怒,因此他们生活下去。
概观全文,首章言初恋之时。
写出男子诡秘踪迹,不知道他从何而来。
他抱着一卷布来换蚕丝,可见男女经济的差别(就如同国人与野人的结合),而他换布是幌子,真正的意图是找女主人公搭讪,他们搭上话之后,甜言蜜语,让女主人公心花怒放。
而“谋”字说明了他的真正意图他并不是真正的交换东西,而是求取婚配。
他们约会的地方也不是光明正大的地方,而是一个小角落里,说明男子的品行不端,怕被人看见,告诉女方,婚事告吹。
在约会中,女主人公答应了他的求婚。
但仔细一想,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合乎情理。
后来,男子找上门来责问她为什么没有按照约定,男子心急如焚,害怕女子变卦,也说明了他的蛮狠,不讲理,一味地从自己出发补考虑女方的感受。
女子此刻说了,并不是我不遵守约定,而是你没有“良媒”,为什么没有良媒?一说明男子经济基础不好,他没有钱请好的媒婆;二是他的做人问题,为何良媒不给他做媒,说明他的人品不行。
良媒是有职业操守的,对说媒的人是有基本要求的,并不是《水浒传》中的王婆之流,而男子显然达不到人家的标准。
男子这时候怒了,信誓旦旦,非她不娶,女主人公安慰他,以秋为期。
从这儿预见男女生活不会幸福。
的确,婚后的女主人公开始了她不幸福的生活,不仅物质上没有的到满足,而且精神上摧残她。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末章女主人公静思之时思情了她与男主人公的婚姻爱情,,讲清了之后的决心。
决心慧剑一挥,与“氓”斩断情缘。
她以为自己是掉进了淇河里的人,不能顺河漂流,要登上岸去。
既然是一条愁河苦河就有岸,不要随波逐流,而要挣扎上岸。
最后女主人公醒悟了抛弃了不幸福的生活,去追逐自己的幸福。
其后内容不做详细解释了。
我们说,人类任何一把理性之剑从任何一个角度插入,都将伤害到不应该伤害的地方。
《卫风﹒氓》提供的东西,不但指示着过去人类曾经存在的事实,也指向人类遥远的将来必然存在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部《氓》的阐述史,很具备中国理性精神确立后的婚姻史观的价值,具有宝贵的文学观念演变史中的价值。
《周南·关雎》和《卫风·氓》同样是男女双方爱情婚姻的诗歌,但是结局完全不同。
而这就告诫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看好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百诗人岂有师,都成绝唱沁心脾”,《诗经》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它不仅是一部书,更是一本人类诗,记载了千年以前人类的生活。
他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
注:国人与野人的区别:根据《周礼》中记载,周时有“乡”“遂”制度。
当时把邦土分为邦和国两大区域。
“国”“野”的分解处,即相交处名叫“郊”。
郊以内叫“国”,也叫“乡”。
郊以外叫“野”,也叫“遂”。
在国的叫“国人”,在野者就叫“野人”。
野人的特殊称谓就叫“氓”。
参考文献:《诗经讲读》刘疏庆杨文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著河北人民出版社《风类诗新解》元江著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的节庆与歌谣》葛兰言(Marcel Granet)著赵炳祥张宏明译赵炳祥校《孔子诗论的文化推译》萧兵著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