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惩戒的感悟心得体会
![教育惩戒的感悟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26d416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c.png)
教育惩戒的感悟心得体会在当前社会,教育惩戒已经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些人认为通过惩罚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行之有效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做法过于严厉,有可能引起逆反心理。
因此,本文通过调研和个人实践,对教育惩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调研结果通过调研发现,在学校里,教育惩戒已经成为常见的做法。
教师和家长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惩罚学生,例如扣分、批评、罚站、罚抄等。
这些惩罚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达到教育的效果,例如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反思。
然而,这种惩罚也会引起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让学生觉得自己被教师和父母“讨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个人实践体会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认为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
在我的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措施:•每个学生都灵活使用不同惩罚的方式,观察其效果。
•给学生反思的空间:比如当学生犯错时,我往往会让他们自己想想这次犯错的原因和后果,给他们反思的机会。
•另一种方式:我也会采用一些比较轻松的方式来应对学生的错误,比如采用一些小游戏、小挑战等来扼制学生的错误行为。
在实践中,教育惩戒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通过我的个人实践,我发现灵活运用教育惩戒的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为了避免负面影响,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尝试缓解学生对教育惩戒的抵触心理。
特殊应用场合1. 特殊教育学校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由于学生的心理与身体方面的问题,教育惩罚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应该增加以下条款:•法律规定的教育惩戒方式不适用于特殊教育学校。
•采用学生专属的惩戒方式,例如针对性的口头警告、鼓励和奖励等。
注意事项•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惩戒方式应该在与学生及其监护人的沟通下进行制定。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在进行教育惩戒时优先考虑。
2. 多元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教育惩罚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教育惩罚都有不同的态度和观念,因此,应该增加以下条款:•尊重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念,并充分考虑针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差异化的教育惩戒方式。
教育惩罚——师者应握好的“戒尺”:关于教育惩罚的几点思考
![教育惩罚——师者应握好的“戒尺”:关于教育惩罚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3a9c1e4856a561252d36f9e.png)
2 0 1 3 . 5福 止教 1来自3 二层 J 有 序 发展 。不 论承 认 与否 ,学 校教 育 都 必 须 为 学 生 的 未 来 生 活 做 好 准 备 , 而 在 犯 错 误 的 时 候 勇 于接 受 惩 罚也 是 适 应社 会 生活 的重 要
方 面 。
心 发 展 ,使 儿 童 成 长 为 具 有 健 全 人 格 的 人 。 因 此 ,具 有 教 育 性 的 惩 罚 , 它 是 以 人 为 本 、 以学 生 为本 的 ,它把 学 生 的 身心 健 康 发展 作
方 式 , 它 可 以 在 儿 童 犯 错 误 的 时 候 予 以 警 示 和 矫 正 。 年 幼 的 儿 童 接 受 了 合 理 的 惩 罚 ,会 让 他 们 能 够 更 好 地 接 受 规 范 的 训 导 , 品 格 的 发 展 更 加 健 全 。 我 们 不 得 不 承 认 , 无 惩 罚 的 教 育 是 不 可 能 的 ,失去 了惩 罚 这 一 有 效 的教
一
汰 出 教 育 领 域 。 这 种 观 点 试 图 建 构 一 个 没 有
惩 罚 的 教 育 世 界 , 以 保 卫 儿 童 脆 弱 的 身 体 以
及 心 灵 。 但 是 ,这种 观 点是 否 正 确 呢? 无 惩
罚 的 教 育 是 否 可 能 ? 显 然 ,从 辩 证 的 角 度 来 分 析 ,教 育 中 的 惩 罚 与 赞 扬 是 一 体 两 面 的 关 系 ,它们 相 互 依 存 、 相 互 影 响 、共 同促 进 着 教 育使 命 的达 成 。 没 有 惩 罚 的教 育 正如 没 有 赞 扬 和 认 同 的 教 育 一 样 , 只 会 损 害 儿 童 的 身 心 健 康 和 人 格 完 善 。 教 育 不 仅 应 该 是 愉 快 的 教 育 ,也 应 该 是 引 导 儿 童 经 历 惩 罚 、 学 习规 范 、跨 越挫 折 的教 育。
关于“教育惩戒”的思考
![关于“教育惩戒”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137a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c.png)
关于“教育惩戒”的思考XXX洛浦校区XXX惩戒教育”是当今教育有争议的热点问题。
然而众所周知,惩戒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它和教育一样古老,自从有了教育也就有了惩戒。
著名的教育学家XXX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惩戒教育也并没有取消。
美国法律规定,在学校执行教育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合理的适度的武力处罚儿童”。
佛罗里达州达得县教育委员会政策第5144条规定,教师可以惩罚学生,这种惩罚包括用不超过二尺长、三—四寸宽、五寸厚的木板打不服从学生的臀部,但不能超过五下,并且不能造成身体的明显伤害。
英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
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
XXX副主任XXX 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现实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缺少惩戒的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育,带来心理承受能力的弱化,不良行为惯的膨胀等诸多不良后果。
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戒在促进小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因此,学校不仅不可能远离惩戒教育,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
这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惩戒教育”时要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信任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灵活利用不同的惩戒方式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引导小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校“惩戒教育”的现状和做法。
一、对小学惩戒教育的现状的认识。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
小学惩戒教育意识轻淡,惩戒结果低效。
关于教育惩罚的再思考
![关于教育惩罚的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9ad42f94693daef5ef73d14.png)
儿夸奖 , 绕着弯儿表扬 ” 周弘老师开创 了赏识教育的 罚你写一篇深圳学生体质为什 么下 降的文章 。 后来 。 。 ” 先 河 , 他 从 来 没 有 把 赏 识 教 育 绝 对 化 。他 遵 循 的原 这 篇 经 过 六 次 反 复 改写 的 文章 ,被 张老 师推 荐 上 去 . 但 则 是 : 柔 的提 醒 , 定 的惩 罚 。 国教 育 家 马 卡连 柯 参 加 了全 市 的 征 文 比赛 , 获 得 一 等 奖 。 温 坚 俄 并 说 :合 理 的 惩 罚 制 度 不 仅 是 合 法 的 , 是 必 要 的 。作 “ 也 惩 罚 贵 就 贵 在 对 学 生 有 着 满 腔 理 智 的爱 . 终 把 始 为教育的一种手段 , 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可缺少 惩罚作为学生成 才与进 步的契机 。 教师酌惩罚看似随
的教育力量 啊 !它鼓舞 和鞭 策着她 一步一 步走 向成 功 、 向 完 美 , 造 奇 迹 。 事 实 上 , 露 在 这 次 惩 罚 后 走 创 露
针 对 性 、 效 性 , 要 有 别 于 “ 罚 ” 使 学 生 愿 意 接 受 实 又 体 , 3 护 的惩 罚 。例 如 : 国著 名 的解 剖 学 家 约 翰 ・ . 保 英 它 。惩 罚 的 成 功 操 作 是 一 种 艺 术 和 技 巧 , 是 一 种 本 麦 克 劳 德 在 小 学 时 , 了 校 长 家 的 狗 , 长 很 恼 火 , 也 杀 校 惩 领 和智 慧 。 罚他 画两 幅画 : 幅人体骨骼 图和一 幅人体血液循环 一 1民 主 与法 治 的惩 罚 。例 如 : ( ) 王× 违 反 班 图 … …后 来 他 研 究 发 现 了糖 尿 病 的胰 岛 素 治 疗 方 法 。 . 六 1班 × 规 三 次 , 据 六 ( ) 班 规 , 学 后 他 很 自觉 地 留 下 并 获 得 了诺 贝尔 医学 生 理 学 奖 。 根 1班 放 来, 书2 读 0分钟 , 重新 背诵 了一 遍开 学 以来该 背 的课 文 。 麦 克 劳 德 杀 掉 了校 长 家 的狗 , 长 却 从 他 的 不 当 校 教 育 惩 罚 不 仅 仅 是 制 止 违 纪现 象 的手 段 . 而且 还 行 为 中看 到 了积 极 的 因 素 。校 长 知 道 , 是 好 奇 心驱 这 应 该 是 有 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民 主 意 识 与 法 治 精 神 的 途 使 下 的行 为 , 好 奇 心 是 一 种 探 索 的原 动 力 。孩 子 犯 而 径 。教 育 惩 罚 不 应 该 只是 来 自教 育 者 , 应 该 来 自学 了 错 误 , 予 适 当 的惩 罚 是 应 当 的 , 是 如 果 在 处 罚 而 给 但 生 的集 体 意 志 ,所 有 的惩 罚 都 来 自学 生 民 主讨 论 、 最
惩罚孩子有技巧心得体会
![惩罚孩子有技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84b96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4.png)
惩罚孩子有技巧心得体会惩罚是家长教育孩子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手段,但如何正确地进行惩罚并达到教育目的却是一门艺术。
本文旨在分享一些关于惩罚孩子的技巧和个人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家长更加有效地教育孩子。
1. 确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惩罚的前提是有明确的规则和约定,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以及违反规定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这样一来,孩子在行为上有了明确的界限,也能更好地理解惩罚的意义。
2.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惩罚并不是单纯的惩罚,更重要的是要与教育相结合。
当孩子犯错或违反规定时,家长应该及时地与孩子沟通,理清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并引导孩子思考行为的后果。
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
3. 找到适当的惩罚方式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因此惩罚方式也需要因人而异。
有的孩子对体罚比较敏感,因此可以考虑采取口头警告、禁止某些活动或是限制特定的行为等方式进行惩罚。
而有些孩子可能对物质奖励或表扬更为敏感,家长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奖励来引导好的行为。
4. 让惩罚与孩子的行为直接相关为了让孩子能够直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惩罚应该与孩子的行为直接相关。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被扣除了某项特权,那么孩子会更加意识到自己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
这样的惩罚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激励他们改正。
5. 惩罚要及时、可执行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的惩罚也要及时进行,不能拖延。
同时,惩罚的方式也要可执行,不应过于严厉或矛盾。
合理的惩罚应该是能够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顺利执行。
6. 鼓励孩子必要的自由在惩罚孩子时,家长也要保持适当的自由空间。
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在进行惩罚时,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过度限制孩子的发展,而是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和规范。
总之,惩罚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但只有正确的惩罚方式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惩罚教育的实践思考
![惩罚教育的实践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5dee6f9f61fb7360b4c6523.png)
惩罚教育的实践思考作者:王聿旭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6期摘要: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和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
不当惩罚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惩罚,遵循基本原则实施有效的惩罚教育。
关键词:惩罚;惩罚教育;实施原则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6-0072-02教育新理念主张正面赏识教育,坚持宽容、鼓励和表扬等教育原则。
然而教育实践启示我们,惩罚教育也是有益和有效的教育手段,适当运用惩罚亦有助于教育成功。
惩罚教育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其合法性依据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规定,其合理性意义在于其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惩罚教育,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实践效果。
一、正确认识惩罚教育。
发挥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一般认为。
惩罚是教师面对学生违规、违纪等不良行为,伴随着说服教育过程而采用的一种抑制、纠正其不当行为的强制性教育措施。
其旨在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觉更新认识、改正错误。
作为一种特殊教育方式,惩罚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需的。
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的惩罚能教给学生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也是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手段。
”中小学生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理性思考能力相对弱一些,他们对某些事情的做法往往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为之,很少顾及后果。
教师要制止这种行为,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必要的,它在提高教师威信便于统一管理的同时。
有效地维护了集体纪律,并有利于保证集体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惩罚教育,既有助于约束学生的违纪行为,又有助于养成学生守纪的习惯。
就学生自身发展来说,惩罚教育具有多方面积极作用。
一是有促进学生改过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对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理性思考
![对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理性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8104e7e58fafab069dc021b.png)
对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理性思考作者:赵月石荣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12期摘要: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惩罚对学生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一方面适当的惩罚能够约束和塑造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不适当的惩罚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伤害。
在当今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是否仍有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
关键字:教育惩罚;赏识教育;体罚【中图分类号】G641近年来,教育界大力倡导赏识教育,社会各界也是积极拥护和支持这一政策,传统的惩罚教育备受冷落,甚至已经到了"谈罚色变"的程度,然而赏识教育真的可以取代惩罚教育吗?教育惩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本文就这些问题对学校教育中的惩罚进行理性思考。
一、教育惩罚的概念从行为主义理论出发对惩罚进行定义,斯金纳认为惩罚的本质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指的是当学生的某种不恰当行为出现后,给学生呈现一个不愉快刺激或者取消某个愉快刺激,从而消除或抑制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认为,惩罚不一定要在学生本身,榜样的替代惩罚同样有效,惩罚教育不仅仅只是针对某个犯错学生的教育,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能够起到惩前毖后的威慑力。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惩罚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惩罚与奖励相对,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针对个人或集体的某种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以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2]。
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分辨是非,改正缺点和错误,弥补赏识教育的不足。
广义的教育惩罚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为达到教育目的,学校和老师所采用的一切惩罚形式,它除了包括狭义的教育惩罚外,还包括体罚、变相体罚、讽刺、挖苦、揭露隐私等形式。
正确区分广义和狭义的惩罚能够为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动提供理论依据,广义的教育惩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不被提倡的。
二、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施惩罚教育一定程度上是由赏识教育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决定的。
惩罚读后感
![惩罚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84ae01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c.png)
惩罚读后感
《惩罚》是一部由美国心理学家B.F. 斯金纳所著的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惩罚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在教育和社会中的
应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惩罚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
提到了许多心理学实验和案例,说明了惩罚在改变行为方面的有效性。
我了解到,惩罚不仅仅是一种负面的激励手段,而且在某些情
况下是必要的。
然而,书中也强调了惩罚的滥用和不良影响,特别
是在教育和家庭环境中。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思考惩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意识到,惩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它可能会产
生负面影响。
相反,我开始更加重视奖励和正面激励,以及建立积
极的行为模式。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惩罚》,我对惩罚这一概念有了更清晰
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应用正面激励来改变行为。
这本
书不仅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教
育方式有了新的思考。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观点将对我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的思考
![对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644615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2.png)
对中小学教育惩罚规则的思考上课迟到现象始终无法杜绝,老师只好采取“无故迟到,每迟到一分钟,在教室站十分钟”的措施,我觉得这种适当的惩罚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教育惩罚是一种以惩罚为特征的教育方式,它基于一定的规范,不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的惩罚方式是,迟到一分钟就让他们站十分钟。
这并不违反教育惩罚的标准:第一,在教室里站着不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其目的是为了制止学生迟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第二,在教室里站着是一种惩罚,它不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但会对学生的羞耻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会迫使他们出于羞耻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俗话说“不知羞耻,不能改正自己”。
就是这样的。
适当的惩罚可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是正确的。
如今,一些老师体罚学生,是一种普遍现象。
或许是因为他们曲解了“严师出优生”的理念,让学生超体能地奔跑,让违反规定的学生在楼道等学生较多的地方拿着水桶做马步。
这种惩罚已经违背了教育惩罚的理念,甚至可能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虽然达到了维护纪律的目的,但这只是用体罚来吓唬学生,更准确地说,是在驯服学生,而不是教育学生,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适当的惩罚,要因人而异。
孔子曾说“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惩罚也应“因人施教”。
有些学生无意中犯了错误,不宜惩罚过重,否则会抑制这类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这是不正确的。
但有些“顽劣分子”屡教不改,适当加大惩罚力度也未尝不可。
如果不加大力度去纠正顽劣学生,那就浪费教育惩罚了。
惩罚是防止一个人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惩罚不宜过严,而应给受罚者留有足够的赎罪空间,这才是适当的惩罚。
第 1 页共 1 页。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与反思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720d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c.png)
教育中的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与反思在教育中,惩罚与奖励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手段,旨在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然而,对于惩罚与奖励的合理运用以及其潜在问题的反思,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惩罚是一种制止不良行为或错误决策的手段。
它可以通过一定的制裁或剥夺来产生负面的影响,以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
例如,在教育环境中,老师可以通过扣分、批评或者在课堂上给予惩罚性的任务来惩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这种做法旨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并改进自己。
然而,惩罚的合理性需要得到审慎评估。
过度的惩罚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
首先,严厉的惩罚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其产生抵触心态,甚至做出更差的行为。
其次,长期过度的惩罚可能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长期过渡依赖惩罚手段,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相比之下,奖励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奖励可以提供积极的激励,激发学生投入到学习和积极行为中。
通过给予学生表扬、奖品或者其他有价值的激励,我们可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鼓励他们持续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或者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言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然而,奖励也需要合理运用和反思。
在给予奖励时,我们需要确保奖励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过于频繁或者奖励内容不合理,奖励可能会失去效果,学生会对奖励产生麻木和期待。
此外,我们也应该避免过度依赖奖励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这样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功利心态,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和努力。
综上所述,惩罚与奖励在教育中有其合理的运用与重要性。
然而,我们必须明确惩罚和奖励手段的边界,并注意其潜在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品德素养。
只有在教育中合理运用惩罚与奖励,并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行为与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理性看待学校教育中的惩罚——当前中学惩罚教育的研究分析与思考
![理性看待学校教育中的惩罚——当前中学惩罚教育的研究分析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f4c1541cf84b9d528ea7a5b.png)
两 次 , 没 效 果 , 这 种 情 况 下 , 当 堂 勒 令 其 起 立 , 斥 但 在 我 训
显 然 并 没 有 悔 过 之 意 。 情 急 之 中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 :这 样 吧 , 们 我 “ 我
打 个 赌 .下 面 就 要 期 中 考 试 了 ,我 的 课 如 果 你 能 达 到 8 0 分 , 件事 情 我 就 不 追 究 了 , 过 如 果 没 有 8 分 , 后 每 这 不 0 以
我 查 了下 成绩 ,8 , 呵 , 当 时 心里 笑 了一 下 , 两 分 7分 呵 我 差 就 8 结 果 , 0 自从 评 讲 过 试 卷 的 那 节 课 后 , A学 生 每 次 都 在 我上 课 前 帮我 打 开 多媒 体 , 放 一 张椅 子 在 讲 台边 。 并 一
开 始都 是 在别 的学生 的笑 声 中 , 无 奈 地 完 成这 些 , 来 她 后
违 纪 学 生施 加 相 应 的 痛苦 体 验 , 达 到 使 其赎 罪 的 目的 。 以 比如 , 位 数 学 教 师要 求 , 是前 一 天 数学 作 业 不 合 一 凡 格 的 学 生 。 二 天 中 午 须 订 正 好 所 有 题 目方 可 用 中 午 餐 , 第 很 多 数 学 不 太 好 的 学 生 甚 至 为 了 订 正 作 业 而 很 晚 才 能 吃 上 中饭 。为 了提 高作 业 质 量 , 学 生 体 验 饥饿 的 痛苦 , 让 这
是 赏 识 性 的 积 极 教 育 , 没 有 效 果 , 运 用惩 罚 教 育 , 若 再 故
而 应 该 说 是 教 育 为 先 ,惩 罚 为 后 。 如 果 凡 事 都 以 惩 罚 为 先 , 也 就 体 现 不 了 学 校 教 育 中 的 感 化 教 育 、 心 教 育 等 那 爱 诸 多教 育 方 法 的优 势 了 。 在 对 待 惩 罚 教 育 的 尺 度 上 ,学 校 管 理 者 往 往 持 非 常 谨 慎 的态 度 。首 先 , 果 学 校 有 违 反 师德 的情 况 出现 , 如 学
学生教育奖惩制度
![学生教育奖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2cd03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b.png)
学生教育奖惩制度学生教育奖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管理起到重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在学生教育中,奖惩旨在激励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奖惩制度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学生教育奖惩制度的利与弊,并对如何合理运用进行一些思考。
一、激励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对于激励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和个人成就。
因此,学校通过奖励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激励其进一步努力学习,同时也给予其他学生应有的引导和示范。
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奖惩制度学校通过奖惩制度,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奖励那些遵守规则、守信守法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担当,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学校也通过惩罚那些违反规定、做出不当行为的学生,教育他们及时反思错误、纠正行为,发展健康的人格。
三、奖惩制度对学生成绩和行为的影响学生教育奖惩制度对学生成绩和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合理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有积极性地投入学习;相反地,严重的惩罚则可能导致学生害怕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因此,在设计奖惩制度时,学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行为规范,以达到积极和可持续的教育效果。
四、合理运用奖励制度的思考合理运用奖励制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应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避免过度追求成绩和竞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量身制定相应奖励方案,以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学校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奖励真实有效,避免不公正的评价和人为的腐败行为。
五、品格教育与惩罚制度的思考在进行品格教育中,惩罚制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对学生培养正确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然而,过度的惩罚可能产生反效果,使学生感到失落和恐惧,进而逆反心理甚至产生退学等不良问题。
对当前教育惩罚行为的认识与思考
![对当前教育惩罚行为的认识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d9d971743323968011c9294.png)
对当前教育惩罚行为的认识与思考作为教育来讲,是不应该有惩罚的;作为一个教育者来讲,是不应该没有惩罚的;作为一个受教育者来讲,最希望是没有惩罚的。
三个现象与一则案例1、现象一、我们也常常能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什么事被老师批评了,想不开,做出很极端的举动。
现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并非没有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2、现象二、现在老师们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
说到“教育不能没有惩罚”,老师们眼睛都直了,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说现在谁还敢批评、惩罚……在那里,刚有个14岁的孩子自杀,因为这个学生往老师身上甩钢笔水,被老师批评了。
3、现象三、曾经有一个博士找到专家,说儿子没有责任心,小黄帽一个学期丢了8个。
专家问,你是不是丢一个给买一个?他说是啊。
我说你这样下去,孩子没法有责任心,他无所谓啊,丢了马上买新的,有什么可着急的。
那怎么办呢?专家说,他要是再丢了,让他自己找去,找不到,那就第二天让他光着脑袋去上学。
那被老师批评怎么办?对呀,就是要让他受批评。
然后呢?然后,用他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新的小黄帽。
没有零花钱,就取消他一个最喜欢的项目,比如第二天要去麦当劳,那就不能去,因为那个钱要用来买帽子。
这样孩子才可能知道珍惜。
案例、有一次,鄂老师到二年级上课。
班上一个男同学作业本丢了,他拿着一张纸说:“老师,这一张纸不能写作业。
”旁边的同学听了,拿出一本作业本给他。
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言下之意就是不想写作业。
老师不能强制他写作业。
于是,鄂老师允许他语文课都可以不写作业。
五分钟的作业,同学们很快做完了。
第二次上课,鄂老师布置了两道作业题。
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写作业,他东看看,西看看,走上来说:“老师,我要写作业。
”“不行呀,你这张作业纸怎么能写作业呢?” 第三次上课,老师仍然布置了少量的作业。
家庭教育心得:合理惩罚孩子
![家庭教育心得:合理惩罚孩子](https://img.taocdn.com/s3/m/869704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2.png)
家庭教育心得:合理惩罚孩子
家庭教育中,合理惩罚孩子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但是,重要的是要明确“合理”
的含义。
合理的惩罚应该是一种教育手段,旨在引导孩子认识错误行为的后果,并帮
助他们改正错误。
首先,合理惩罚应该与孩子的错误行为相匹配。
惩罚应该明确、适度,不应过于严厉
或过于宽容。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其行为负责。
其次,合理惩罚应该是公正的。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该客观公正,不应偏心对待。
公
正的惩罚会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示范,他们将学会正常的道德与价值观。
另外,合理惩罚应该是有效的。
惩罚行为不仅要引起孩子的警觉,还要使他们明白自
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和影响。
惩罚的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反思,让他们认识到错误,
并主动改正。
最后,合理惩罚时应该与爱和理解相结合。
父母在惩罚孩子时,应该保持冷静和情绪
的稳定。
他们需要指出孩子错误的同时,传递爱和理解的信息,让孩子知道他们依然
是被爱和支持的。
总之,合理惩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
以及错误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合理判断。
重要的是,惩罚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促使他们改正。
学生惩罚规定
![学生惩罚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1b9e5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2.png)
学生惩罚规定学生惩罚规定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能维护学校纪律,又能教育学生遵守规章制度。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生惩罚规定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影响。
第一,学生惩罚规定的必要性。
学生惩罚规定的必要性在于维护学校秩序。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学生惩罚规定,学校就无法有效管理学生行为,容易引发混乱和纷争,影响教学秩序。
第二,学生惩罚规定的合理性。
学生惩罚规定的合理性在于保障学生的权益。
学校应该对学生实行统一的规范,而不是任由学生沉迷于不良行为。
有一套合理的学生惩罚规定可以帮助学生辨别是非,遵守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法纪意识。
第三,学生惩罚规定的影响。
学生惩罚规定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它能起到警示作用,让学生明确违反规定的后果;另一方面,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学生,使其反思错误行为并改正。
在实践中,学生惩罚规定可以减少学生的违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律和纪律。
第四,轻度惩罚的适用。
轻度惩罚通常以口头警告、批评教育、书面检讨等形式出现。
在学生违规行为较轻的情况下,这种轻度惩罚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到错误并下定决心改正。
对于一些常见的违规行为如迟到、旷课、打闹等,轻度惩罚是常见且有效的做法。
第五,中度惩罚的适用。
中度惩罚适用于学生违规行为更为严重的情况。
例如,学生抄袭、偷窃、打架等行为,需要采取一定的中度惩罚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停课、记过、留校察看等。
中度惩罚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同时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以期能够改正错误。
第六,重度惩罚的适用。
重度惩罚适用于学生违规行为极其严重、影响恶劣的情况。
这些行为包括欺凌、赌博、吸毒等严重违法行为。
重度惩罚可能包括开除学籍、转学等。
这种惩罚的目的是保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同时也给学生一个严重的警示,以期能够彻底改正错误。
第七,惩戒措施的公正性。
学生惩罚规定必须具备公正性。
公正性意味着学校对学生的惩罚应该根据公平、合理的标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惩罚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惩罚教育的思考和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e52e530a32d7375a417807c.png)
惩罚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一、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什么是惩罚教育?体罚,是对对少年儿童的一种错误的教育手段,它包括罚站(时间较长),罚抄,罚跑步,打手心,打屁股,打大腿,打脚心,罚跪,罚蹲和其他伤害学生身心的措施等。
变相体罚是指用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
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它是指罚抄(罚抄词语、定律等超过五遍;诗歌、规则等超过两遍,课文超过一遍),罚钱(不论数目多少,不论形式如何),罚长时间做值日或罚其打扫卫生并连续几天,逐出教室而不及时处理,辱骂学生、讽刺挖苦学生,敲教鞭、甩东西,未经主管部门同意,随意停课或停止学生参加一切活动。
惩罚教育:什么是惩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惩罚是指对犯有过错行为的人施行的一种处罚,惩罚针对的是故意犯错的人。
对教育而言,惩罚是指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以使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手段。
二、体罚或变相体罚教育的缺点:(一)体罚或变相体罚教育学生会给学生生理造成伤害现实生活中经各媒体报道的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受罚学生的身体都不同程度受到伤害。
教师在体罚学生时,情绪往往很激动,动作往往具有极大的冲动性和伤害性,有皮肉之伤,有伤筋动骨之伤,有诱发其他病症的,甚至导致学生死亡的。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的关键时期,体罚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每一个教师在管教学生时,一定要慎重,教育要讲技巧,不可蛮干。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先你要让你的学生身体健康,正常发育。
(二)体罚或变相体罚教育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教师在体罚中运用训斥打骂、冷嘲热讽等手段给学生心理造成的创伤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体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推动学生积极上进的一种动力,他们一旦有了错误和过失,就会感到内疚,受到良心责备,下决心改正。
体罚会使学生麻木,体罚也会妨碍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能力的形成,这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对惩罚教育的冷静思考
![对惩罚教育的冷静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d95a61110a6f524ccbf858c.png)
囝 童 篁 对 惩 罚 教 育 的 冷 静 思 考
口 张 久 庚
(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学, 江苏 235) 131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 惩罚教 育依 然有 它存 在的必要 性, 没有惩罚 的教育是 不完整 的教育 。它是一把双 刃剑 , 惩罚要 以尊重
学生为前提 , 要有根有据 , 因人 而异, 要 要情理 交融 , 但惩 罚不是体罚 、 心罚和虐待 。只有惩罚教育和 赏识教育“ 平共 处” 素质教育 和 ,
才 能 绽放 出绚 丽花 朵 。
关键词: 惩罚 教 育 思考
随着 新 课 改 的 推进 ,诲 人 不 倦 、 而 “ 学
不厌 ”的师生 关系在发生着历 史性的变 革 ,一 切 为 了 学 生, 了 学生 的一 切 , 了 “ 为 为 切学生 ” 已成 为 共 识 。学 生 是 教 育 教 学 殿 堂 里 的“ 帝 ”皇 帝 自然 是 主 宰 , 重 皇 , 是 不得 轻 不 得 的“ 灵 宝 玉 ” 通 。是 故 , 罚 和 体
关于教育惩戒的看法和思考800字作文
![关于教育惩戒的看法和思考8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906df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6.png)
关于教育惩戒的看法和思考800字作文教育惩戒其实就是教育惩戒权,狭义上指的是教师行使教育学生的权力;广义上应该包括所有养育、教育儿童的人行驶的权力。
不少人反对教育惩戒,因为他们把教育惩戒等同于惩罚,甚至等同于体罚有密切的关系。
确实,教育惩戒与惩罚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惩戒是手段与目的的结合,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惩罚方式才是教育惩戒。
不符合教育目的,甚至反教育的惩罚方式不是教育惩戒。
以体罚为例,体罚是惩罚方式的一种,它是指通过对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的行为。
体罚有损人格尊严,会给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且体罚宣扬暴力,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反教育的。
因此,我们要反对体罚,反对不符合教育目的的惩罚,但不能连符合教育目的的教育惩戒也一起反对。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其实教育惩戒与赏识教育同为教育手段,皆有其存在的学习心理学依据。
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结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行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变化,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愉快的结果抑制行为。
赏识和惩戒都是利用这一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式。
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教育惩戒在促进学生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社会生活充满着各种规则和惩戒,若教育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育惩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锻炼出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法理学认为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赋予某个主体履行一定的职责,就必须同时赋予其履行该职责的相应权力。
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必须赋予教师一定的强制性管理学生的权力。
惩罚教育好处总结
![惩罚教育好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b5e16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6.png)
惩罚教育好处总结引言惩罚教育是指以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通过对不良行为的惩罚,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惩罚教育被广泛运用,并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然而,惩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其好处,本文将对惩罚教育的一些好处进行总结和说明。
1. 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通过惩罚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引发不良后果,他们在做事情时会更加谨慎,自觉地遵守规则和约定。
这种自我约束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2. 培养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惩罚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当孩子违反规则或者做出不良行为时,通过惩罚他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
这种体验可以激发孩子的责任感,使他们更加懂得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
3.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惩罚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孩子犯错时,通过恰当的惩罚教育,可以让他们重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认识到何为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惩罚教育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正确行为的认同和追求。
4. 促进纠错和自我改正惩罚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纠错和自我改正能力。
当孩子因为不良行为受到惩罚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需要进行改正。
通过适当的惩罚和引导,孩子可以主动地纠正错误,并逐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这种纠错和自我改正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5. 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坚韧性通过惩罚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坚韧性。
当孩子受到惩罚时,他们需要经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困难和挑战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意志力,培养耐心和坚持的能力。
当孩子克服困难并改正错误时,他们会对自己的成长和能力产生更高的自信心。
结论惩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些好处。
它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约束能力、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纠错和自我改正,以及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坚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
蔡洁慧
教育故事:
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看起来就好像是哄骗懵懂无知小孩的一句话,但却就是这样一句普通的话,深深影响了一个小孩,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
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学校里面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他的名字叫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
由于出生地点的关系,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正当他以为校长会严厉的惩罚他时,出乎他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而校长的话明显振奋了他备受摧残幼小
心灵,使他相信了确定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
罗尔斯开始检讨自己的行为。
于是乎,他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他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他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慢慢的,罗尔斯在行为规X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这同时也促进了他其他各方面的发展。
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
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案例分析:
首先对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
1从学生的出生背景出发,由于罗尔斯从小就出生在素有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之称的大沙头贫民窟。
而在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对小罗尔斯行为有影响的只是他的奶奶,这说明了他的父母对于小罗尔斯的行为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或者是他的父母根本不在小罗尔斯的身边。
而他的奶奶也没有对小罗尔斯采取一系列的教导措施。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罗尔斯可以算是一个孤儿。
在小罗尔斯正式接触到学校教育之前,能对孩子自己行为产生影响的就是那些生活邋遢,行为不检点,而且崇尚暴力的暴徒。
而正如中国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社会的不良份子就成为孩童时代的罗尔斯的“第一任教师”。
小罗
尔斯也在行为及思想上向那些暴徒看齐。
所以在他上学之后,他的行为不会像从一般家庭出来的孩子循规蹈矩,这是他在学校调皮捣蛋的原因之一。
2从1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罗尔斯的成长过程一直缺乏他人重视,而一般小孩子都渴望他人的赞赏的关注。
所以,小罗尔斯在学校里面的不良行为一方面出于受到生活地点的暴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渴望受到老师的周围同学关注而刻意做出来的举动。
试想一下,如果他和一般孩子一样循规蹈矩,那他只会是众多循规蹈矩的学生中的一个,老师也不会说特意的关注他,而小学生一般都倾向于和原来比较熟的学生打交道,考虑到小罗尔斯的出生地点,会和他打交道的学生也寥寥无几。
因此,这是小罗尔斯或许会产生一种想法就是:无论他怎么循规蹈矩,都不会有人主动关心他,他始终只会是孤独的。
而小孩子对于孤独的恐惧加上他从出生以来渴望摆脱孤独的内心,使他认为他必须尽量捣乱才会有人注意到他。
从原故事看以看出的现实情况是,只要他捣乱,老师就会批评甚至惩罚他。
加之缺乏了家庭对于判断是非的引导,他并不能很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的,因为他生活的地方大部分人就是这样做的,而没有人告诉他那些人的那些做法其实是错的。
而他只有在学校捣乱老师才会搭理他,所以他就算知道自己是错的,他还是坚持犯错,因为犯错能使其他人关注他。
对于校长的做法进行分析。
首先,孩子在被校长逮到是抱有的思想是校长会严厉的惩罚他。
而这不难看出之前学校老师对于他违纪行为采取的只是一味的惩罚,而并不是采取正确引导的方法。
从心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惩罚对于改善学生行为有一定的帮助,但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
与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方法不同的是,校长却态度和蔼的和他开起了玩笑,这首先就对小罗尔斯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让他突然对于经常批评他的教育者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
这对于接下来让小罗尔斯耐心听取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打下了铺垫。
紧接着,校长对小罗尔斯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由这看来,校长和小罗尔斯有了一次时间很长的谈话,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始终保持着和蔼与耐心。
对于从小缺乏足够关心的小罗尔斯,这或许是第一次有人带着足够的耐心与他进行长时间交流,也满足了他长久以来对于他人关注的渴望。
所以,小罗尔斯表现得格外的振奋。
再从校长说的话出发。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其中表达了对于小罗尔斯修长手指的赞美,又蕴含了校长对于小罗儿斯的期望。
而在我们看来,这或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褒奖小孩的话,但对于小罗尔斯来说却很不一样。
首先,小罗尔斯只是一个小孩,他并不具备成熟的价值观去判断这句话是否现实,他所接收
到得信息就是,他手指很好看,还有他未来将是纽约州长。
这对于一直备受批评的顽童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深深滋润了其干涸已久的内心。
同时,小孩都是喜欢被赞美的对象,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赞美,他们会打从心理拉近与那个人的距离,这样,小罗尔斯完完全全对校长的话信以为真,并且完完全全消除了校长之间的隔阂。
而校长接下来的谆谆教导,也开始让小罗尔斯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否恰当,并逐步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
而他因为校长一句褒奖的话而产生的当纽约州长的梦想使他明白他必须端正好自己的行为,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州长,才能让自己的行为成为标榜于是,他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并逐渐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
而这也刚刚好达到了校长想教育小罗尔斯的目标。
而从我们身处的社会出发。
在中国,校长并不需要直接参与任何管理学生行为的工作,因为这本来就是属于老师的工作,而并不属于的工作。
所以,教师就应该好好向前文提到的校长学习。
对于犯错的学生,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充分分析学生的问题根源,再寻求合适教育的方法。
但在当代中国,怎么教育孩子着着实实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当两名小孩在学校发生争执的时候,孩子被欺负一方的家长势必会为了孩子而找到班主任。
而为了安抚好自己孩子家长很多情况下就会要求班主任
严惩犯错的学生。
而老师一方面为了教育犯错的学生,另一方面为了应付施加压力的家长,只好采取家长建议的方法去做。
这在我们看来好像就是习以为常的事。
因为传统的教育观点就是对于犯错的小孩子,一定要严惩,这样才能杜绝类似行为的再次产生。
但不得不提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的中国教育中,惩罚的作用被大化了。
由上学期学习的心理学知识我们也知道:惩罚有时在改变人的行为上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虽然惩罚会导致行为反应减少,但它知识间接的起作用,只是抑制而不是消除这种行为。
与此同时,惩罚可能会引起负效应,如逆反心理、攻击性行为、暴力倾向、撒谎等。
考虑小罗尔斯在校长教育之前为何会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形,不难发现这正是惩罚产生的负效应。
而回到本段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人会重视被惩罚孩子的心理变化,因为在惩罚完他之后,家长的要求满足了,被欺负学生也会因为他受惩罚而消除了被欺负的影响,老师也实现的期初想教育孩子的本意。
但问题就是从来没有人去关心过被惩罚孩子的心理,小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被惩罚孩子的心理最后却受到了最大的伤害,这种伤害往往就会不断催生他产生更多的不良行为,形成一个恶心循环,最终衍生所谓的“社会败类”。
所以,作为未来可能成为教育者的我们,就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学生发生类似上面矛盾时,首先我们应
该采取的态度就是公平对待,不管迫于那方家长的压力。
在完整了解完事情之后,要做的是化解好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成为好朋友,而不是说以处罚看起来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一方敷衍解决问题,尽量少的借用惩罚的手段解决问题。
同时也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借用家庭教育将自己想对学生的教育发挥到最大化。
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犯错的学生,在进行思想上的严厉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更多的尝试借用褒奖的手段让包容学生,让他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矫正其行为。
我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教育者应该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的进步与成功。
这样,才能换回学生同样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