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复逐步形成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性城市群
从 顺 应 空 间 演 化 的规 律 出发 ,提 出 “ 点 、一 线 、 四轴 ” 的 两 城 市 群 空 间 布 局 结 构 。 “ 点 ”指 福 州 大都 市 区和 厦 泉 漳 大 两
都 市 区 , “ 线 ” 指 沿 海 城 镇 密 集 地 带 ,“ 一 四轴 ”指 “ I ) 南 平
细 、整 改不 到位 、案件 查 处不 力等 问题 进行 认真 复查 整 改 ,并 对专 项 清理 的有 关统计 数 据 进行 补充 完 善 。2 0 0 9年 1 2 2月 0 日前 ,各 省 ( 自治 区 、直 辖 市 )房 地产 开 发 领 域 违 规 变更 规 划调 整 容 积 率 问题 专 项 治 理 办 公 室 要 将 专 项 治 理 “ 回头 看 ”
国 区域 经 济发 展 的 重要 “ 长 区域 ” 增 。
《 划 》就 经济 产业 发 展 、社 会文 化发 展 、生 态建 设 、城 规 乡统 筹 发展 4个 方面 提 出发 展 目标 。《 规划 》依据 海 峡 西岸 经
济 区 “ 伸 两 翼 、 对 接 两 洲 ,拓 展 一 线 、 两 岸 四地 ,纵 深 延
《 峡 西岸城 市 群发展 规 划 》获批 复 海
逐 步 形 成 两 岸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国 际 性 城 市 群
《 峡 西岸 城 市群 发 展 规 划 》( 下简 称 《 划 》 ,近 日 海 以 规 )
获 得 住 房 和 城 乡建 设 部 批 复 。 推 进 、连 片 发 展 ,和 谐 平 安 、服 务 全 局 ” 的基 本 态 势要 求 ,
要于 2 1 0 0年 3月 3 1日之 前 ,将 清理 检 查情 况 和清 理检 查 统 计表报两部专项治理办公室。 通 知 要 求 ,各 省 (自治 区、 直辖 市 )容 积率 专 项 治理 办 公 室要 注意 统筹协 调 ,加 强督 促检 查 ,确保 各项 工作 落 实。两 部 专 项 治 理 办 公 室 将视 隋况 对 各地 工 作开 展 ‘ 进 行 督 察 。 情况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2008-202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一节发展战略与定位第二节发展目标第三节发展策略第三章空间布局体系第一节总体空间布局第二节空间发展部署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第四节重点地区空间组织第五节城乡空间统筹指导第四章产业空间布局协调第一节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方向第二节重点产业聚集区布局第五章机场、港口布局与交通通道协调第一节机场布局协调第二节港口布局协调第三节交通通道协调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协调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能源发展与资源节约第三节水资源节约利用第四节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第五节旅游资源优化开发第七章基础设施配置和综合防灾体系优化协调第一节环境基础设施优化配置第二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节综合防灾体系优化协调第八章分区域发展协调第一节分区域协调发展的引导思路第二节闽东北区域协调发展指引第三节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指引第九章闽台协作及与周边省区协调第一节闽台协作第二节与周边省区协调第十章实施保障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福建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福建各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制定区域内各相关专项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体。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本文由yhr610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10 年第 6 期 ( 总第 165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 ormal U niversity ( P 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6, 2010 General, N o 165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朱鹏颐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 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多个行政单元, 在建设 过程中, 协同 发展应成为 核心理念, 以 求经济 一 体化。
为使区域内各地域单元 ( 子区域) 资源整合和系 统化运作, 必 须实施资源 共享型、优 势互补 型、关 联互动型和联网辐射型等协同发展的模式。
并要建立联动机制、协调机制和市场机制。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发展模式; 运行机制;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285 ( 2010) 06- 0008- 04 一、协同发展应成为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核心 理念 20 世纪 70 年代赫尔 曼 哈 肯 ( Harmann Haken) 创建的协同学是研究开放系统通过内部 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结构的机理和 规律 的学 科 [ 1] 区若干意见?[ 4] ( 以下简 称 ! 意见?) 明 确其战 略定位: # 海西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 域;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我国重要 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强调努力将海峡西岸 ? 经济区建设成为 # 和谐区域?、 # 可持续发展地 区?。
福建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 繁荣的海峡西岸经 济区的发展思路 [ 5] 。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前言海峡西岸是指中国大陆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位于亚洲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发展亦得到了空前的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1. 发展背景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海峡西岸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
多年来,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制定一份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2. 目标与原则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产业升级、跨境合作等措施,促进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原则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营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地区、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3. 发展重点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发展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力。
要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如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
同时,加强城市群间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3.2 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注重绿色环保,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3 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当地人才,不断提升城市群的人才优势。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
3.4 跨境合作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打造一体化的经济圈,推动跨境资源共享和产业转移。
4.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进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国际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城市群间的互利互惠。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4月9日,国家发改委全文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3月目录前言 (5)第一章发展基础 (5)第一节发展优势 (5)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6)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战略定位 (7)第三节发展目标 (7)第三章空间布局 (8)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8)第二节总体布局 (8)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10)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10)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11)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12)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12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13)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 (13)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14)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14)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5)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5)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5)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15)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6)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17)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17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18)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 (18)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8)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19)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19)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 (19)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9)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 (20)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 (20)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21)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21)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 (21)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21)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2)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 (22)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2)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22)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23)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23)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3)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23)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23)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24)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4)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25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5)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 (26)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6)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 (26)前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要1. 引言海峡西岸城市群是指连接福建省与台湾地区的沿海地带,包括厦门、泉州、福州等城市,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
为了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制定一项相应的发展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概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展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构建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和科技合作。
•提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通过以下策略,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3.1. 建设现代化城市•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空间布局。
•加强城市建设的绿色生态理念,推动低碳、环保发展。
3.2. 强化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人才和创新企业。
•加强产业的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3.3. 推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
3.4. 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双向投资和贸易便利化。
•深化文化交流,加强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合作。
•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推动两岸合作的机制建设,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
4. 发展路径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和策略,需要遵循以下路径:1.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2.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15•【字号】闽政[2011]51号•【施行日期】2011.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的通知(闽政〔2011〕5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年~2020年)二〇一一年六月前言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介于东经11550~12043,北纬2330~2822之间。
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接浙江省,西连江西省,西南部与广东省接壤。
福建省海域总面积1360万公顷,大陆岸线总长3752千米,海岸线直线长度535千米,海岸线曲折率为1∶7.01。
全省分布有海岛2215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1321个,海岛总面积11.56万公顷,海岛岸线总长2503千米。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渔业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盐业资源、砂矿资源、风能和海洋能资源等,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资源条件和突出区位优势。
沿海分布大小海湾125个,海湾屏蔽性好,条件优良,有7个海湾可大规模开发建设5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其中多处可建设20~30万吨的超大型深水泊位,岸线资源为全国之最。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有海洋生物3312种,其中鱼类752种,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15万公顷,沿海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可利用养殖面积达15万公顷。
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岛屿众多,滨海文化渊源深厚,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的矿产资源已发现60多种,矿产地300多处,其中20多种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公...
关于公布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公告提供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提供时间:2010-7-15
按照《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管理办法》有关规定,“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共收到申报项目426项,经专业评审、综合评审、公示和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组织委员会会议审定,共评出获奖项目188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85项,表扬奖46项。
现将获奖项目名单予以公布。
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另行公告。
希望获奖单位戒骄戒躁、再创佳绩。
广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和规划编制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特此公告。
二○一○年七月六日
附件:
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15项)
二等奖(42项)
三等奖(85项)
表扬奖(46项)。
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北部湾城市群
ANNUAL MARKTING REPORT中国家电营销年刊662016.2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 、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惠州、清远、云浮、阳江、河源、汕尾共14个城市,是我国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
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7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85%的GDP。
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
2015年1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尤其是改革前沿的广东省,更是从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经济和政策优势,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种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极大的吸引了全国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这里聚集,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铺平道路。
珠三角同属一个省管辖,在资源整合协调上能够更好的在统一的规划与安排下整合各城市的资源,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相互分工合作,这能够使城市群进行良性循环。
珠三角比邻港澳,且改革开放初期正逢港澳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需要依托大陆转移其成本日渐高昂的轻型产品加工制造业,于是大量资金流入珠三角城市;面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越过海洋能与整个世界连结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高端化的家电零售市场中国家电营销年刊ANNUAL MARKTING REPORT 67在一起。
珠三角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最多,与海外有天然便利的人文联系。
珠三角吸引的外资中,港澳和侨资占绝大部分,这对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起了主导作用。
根据珠三角各城市的工业基础、资源票赋与区位优势,统筹规划制造业的发展,使区域重点的制造业,如电子制造、家电等行业合理分工,推进产业结构的提升。
作为国内家电制造的第一大省, 广东家电军团可谓群星璀璨,既有白电集团中的美的、格力、科龙、格兰仕、万宝,黑电集团中的TCL、康佳、创维,这些在中国家电业影响力不凡的品牌,更有那些星罗棋布于广东省内的小型家电企业。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13•【字号】闽政[2010]32号•【施行日期】2010.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闽政〔2010〕32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编制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并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是引导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升海峡西岸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据《规划》,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城镇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力度,切实加强对重要交通通道和设施、生态廊道、重要保护岸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需要保护和控制空间的规划管理,实现全省区域空间的有机协调和整合。
以《规划》为指导,继续完善城市联盟平台建设,进一步创新跨区域自主协调机制,推进区域合作,从工作机制上保障区域与城镇的健康发展。
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将《规划》的要求落实到各层次城乡规划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要抓紧组织编制《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的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加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十大新增长区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及时编制区域专项规划,推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科学指导小城镇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促进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但腹地较小。 这是城市群各城市规模不 大,实力较小的重要原因 扩大城市群 的腹地 ,加强 经济区 的经 济联系和 合
( )海峡 两岸 经济合 作与一体 化 二
发展的战咯 “ 支撑 点 ”
通:: 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构筑经济…体 bf 1e .
维普资讯
. ,
l.J 稿 rJ :专 F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
●肖金成 曹忠祥
卜・ _ 五”规划纲要提 出 “ 支持海 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 经济 发展 ,带动 区域经济发展” ,这是
党 和 国家为 推动 国家统 一‘ 采取 的重 要 所
的历史进程和我 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以 及中华民族走 向世界 的时代要求看,包 括台湾海峡在 内的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是 大势所趋 。 海峡西岸 城市群将作为与海
在香 港和澳 门 已顺 利 回归 祖国的
经过2 多年的改革开放 , o 我国东部
情况下, 台湾 问题已成为祖 国 统一大业 的重点和焦点。 福建与台湾有着割不断
海峡西岸城市群 发展 , 积极推动海峡西
岸经济 区及海峡经济 区的构建,将逐步
把台湾省纳入到两岸经济合作和人员交
流体系 中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 国 家和平统一 的进程 。
二 、城 市群 发 展 的基 本 思 路
门湾,使其定位是海峡 西岸城市群发展 的龙头。通过 国家级开 发区等方面的优 势,走在福建 发展 的前沿 、生产 力的前 沿,并以此带动漳州 的经济发展,向闽
_ T业集 中地 。 其次,重点建设 以厦 门为 中心的厦
该在 与周边 区域开展合作的基础上,实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1城市是一种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城市作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体现在:1拥有高密度的人口和经济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涉最强烈3是一个不完全脆弱的环境系统4呈复杂性且动态变化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又包括城市化研究和区域城市体系的研究,以及城市分类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3中国当代城市地理学动向和内容挑几个,谈谈想法,如新型城镇化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
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1)规划起点高。
(2)途径多元化。
(3)聚集效益佳。
(4)辐射能力强。
(5)个性特征明。
(6)人本气氛浓。
(7)城镇联动紧。
(8)城乡互补好。
城市体系(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汕府[2013]129号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正文:---------------------------------------------------------------------------------------------------------------------------------------------------- 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告(汕府〔2013〕129号)《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称《市级规划》)已于2012年7月8日通过国务院审批(批准文号:国函〔2012〕80号)。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我市应再增加耕地保有量800公顷,基本农田1847公顷,并在《市级规划》的指导下,尽快完成区(县)、镇(街道)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目前我市已全面落实了国务院的要求,更新完善后的各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由省国土资源厅发文进行了确认(确认文号:粤国土资规划函〔2013〕2224号),我市也相应对《市级规划》中涉及的相关规划成果进行了更新完善。
按照《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的规定,现将《市级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图件予以公布,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
《市级规划》是汕头市至2020年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凡在汕头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必须符合本《市级规划》,其他有关规划的编制应与《市级规划》互相衔接。
附件:1.《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略)3.汕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略)汕头市人民政府2013年11月12日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汕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编制目的第二节规划编制依据第三节规划期限与范围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主要结论第三节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第四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第二节规划编制原则第三节规划主要目标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一节用地总体结构调整第二节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第三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第四节其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第一节保障生态用地第二节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三节保障基础设施用地第四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第五节拓展城乡生产和绿色空间第六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第三节各区(县)土地利用规划导引第七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及质量建设第二节整理开发补充耕地第三节其他农用地保护第八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1第一节各类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第二节新增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优先安排生态建设用地第二节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生态格局第三节构建生态功能区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第一节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第二节用地布局第三节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第四节土地利用用途分区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持规划的稳定性第二节强化规划执行力度,落实规划目标第三节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第四节利用现代科技,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第五节加大公众参与力度,营造良好的用地氛围附表1 汕头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附表2 汕头市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3 汕头市各区(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附表4 汕头市建设用地指标表附表5 2006-2020年汕头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附表6 各区、县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计划表附表7 汕头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附表8 汕头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表9 汕头市基本农田调整表附图1.汕头市区位图(略)2.汕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略)3.汕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略)4.汕头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略)5.汕头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略)6.汕头市土地整治规划图(略)7.汕头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略)8.汕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略)9.汕头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略)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编制目的汕头市位于广东省沿海东部,台湾海峡西岸,地处潮汕平原的核心地带,是经济特区、著名侨乡、粤东城市群中心。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体空间协调发展的思考
闽江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MI JAN U V S T N I G NI ER I Y
V0. 1 No 3 13 . Ma 0 0 v2 1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城 市 群 体 空 间协 调 发展 的思考
发 展空 间 。然 而 , 经 济 区角 度 探 索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从 区 城 市 群 体 的发 展 , 方 面 是 论 述 较 少 , 一 方 面 是 一 另
论 述 的 重 点 又 多 基 于 各 中 心 城 市 自身 规 模 的 发 展 壮
城市 l 2个 ( 平 、 明 、 州 、 州 、 岩 、 田 、 南 三 泉 漳 龙 莆 邵 武 、 安 、 饶 、 潭 、 州 、 州 ), 以 它 们 为 中 心 永 上 鹰 梅 赣 并
省内。
进入 2 1世 纪 , 球 化 与 信 息 化 的 影 响 为 城 市 发 全 展 带 来 了 新 的 机 遇 与 挑 战 , 果 展 , 城 市 发 展 在 全 国 的 区 域 格 局 中 难 则
、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城 市 群 体 空 间 协 调 发 展 的
峡 西岸经济 区城 市群体 空间协调发展 的思路 。 关键词 :集群 经济 ; 协调发展 ; 市集群 ; 市群 体空间 ; 城 城 海峡西岸经济 区 中图分 类号 : 1 F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i09— 8 1 2 1 ) 3— 0 5— 5 10 7 2 ( 0 0 0 0 3 0
符 小 洪
( 闽江学院地 理科 学 系, 州 福建 福 30 0 ) 5 18
摘要 :随着全球 经济结构的重组 , 市集群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 特征 , 城 文章基 于城 市群体空 间结构 演变的 认识 , 分析 海峡 西岸 经济区城 市群 体空间协调发展 的基础和协调发展应处理 的几 个关 系, 并从 集群经济 角度探讨 海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消解
Journa l of Fujia n Fina nce a nd Acc ounting Administrator Colle ge N0.1,2011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消解杨强1,王知桂21(1.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摘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有赖于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口城市群、以厦门为中心的厦门湾城市群和以泉州为中心的泉州湾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受到诸如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城市规模偏小、城市化水平较低,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不坚实,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因素的制约。
为此,福建省需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城市规模,加大人才培训和引进的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的软环境等。
关键词:海西经济;闽江口城市群;厦门湾城市群;泉州湾城市群;发展定位;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F299.2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84(2011)01-0001-04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
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城市群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城市群也已成为提升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劲动力。
2008年4月,建设部正式批复了《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这是继京津冀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又一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该《规划》按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两大要求,围绕福建省建设现代化强省、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任务,以优化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格局、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注重城乡统筹,注重区域统筹,明确了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定位。
2010年6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 FA)正式签署,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轨道。
海峡西岸城市联盟问题探析
处理好三个 中心城市 内 关 系、中心城 部
市与中小城市的关系及海峡 西岸经济 区
与 相 邻 经 济 区的 关 系。
集 中于东 部 ,而要根 据 区域经 济发展 水 平和 区位条 件 ,在提 高沿 海地 区发展 水 平 ,实现 连片繁 荣 的同 时 ,把 加快 山区 开放 开发摆 在 更加 突出 的位置 。
成为 大型的城市 中心 ,带动三 明 、南平 、 宁德 、龙岩 、漳州 、莆 田等 中型 城市 , 最 终形 成三大 “ 市联盟 ” 城 。具 体 的分工为 福州 辐射带 动 南平 、宁德 两个 城市 ;厦 门辐 射带动 漳 州 、龙 岩两 个城 市 ;泉州 辐射 带动莆 田、三 明两个 城市 。加 强海 峡西 岸经济 区的建设 ,必 须在 各城 市之 间形成 一种 功能 清晰 、设施 共享 、分 工 细致 、整体 协调 的耦 合关 系 ,建 立经 济 与政治相 配 套的 完整运 作体 制 。本 文认 为建设 海峡 西岸 经济 区 ,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须处 理 好三 二 、三 大 中 心城 市 与 其他 中小城 市 种 关 系。
和 要 求 ,应 该 自然 产 生集 团认 同意 识 、 内聚性 和组 织性 ,从 而走 向区域联 合 。 虽然 福州 、厦 门 、泉州三 个 中心城 市 的地 位非常 重要 ,但 三个 城市 中的任 何 一个 城市都 难 以独撑 海峡 西岸经 济 区 的大局 ; 即使 三个 城市 实力相 加 ,也难 与 长三 角 、珠 三 角 的 先 进 地 区相 提 并 论 。 因此 ,福 建省 在 区域经济 协调 发展 战 略规划 中,不应 再单 纯的将 发展 重点
海峡西岸城市联盟问题探析
吴争 程
中 图分 类 号 :F 9 21 文 献标 识 码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福建省政府介绍,该规划提出“两点、一线、四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两点”指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一线”指沿海城镇密集地带,“四轴”指“南(平)三(明)龙(岩)发展轴”“福(州)武(夷山)发展轴”“中部(三明至泉州、莆田)发展轴”和“厦(门)龙(岩)发展轴”。
该规划就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4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福建省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
社会文化发展方面,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促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建设文化强省,使得福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生态建设方面,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示范城市群。
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优化城乡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
积极推进城市联盟,促进跨行政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生态协同保护,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加快推进城市化,202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2%以上。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意见中指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的重大举措,对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和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海西城市群总体上正向着加速城镇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绘制沿海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规划》提出构建海峡城市群的战略构想:落实国家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优化整合内部空间格局,联动周边省区,推进两岸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国际性城市群——“海峡城市群”,构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
《规划》就经济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我国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要力争福建省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
社会文化发展方面,要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发展,促进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要建设文化强省,使得福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生态建设方面,要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系,把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成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示范城市群。
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要优化城乡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
积极推进城市联盟,促进跨行政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生态协同保护,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加快推进城市化,202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2%以上。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依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四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基本态势要求,从顺应空间演化的规律出发,提出“两点、一线、四轴”的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两点”指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泉漳大都市区,“一线”指沿海城镇密集地带,“四轴”指“南(平)三(明)龙(岩)发展轴”、“福(州)武(夷山)发展轴”、“中部(三明至泉州、莆田)发展轴”和“厦(门)龙(岩)发展轴”《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优化城市群布局的空间发展部署。
强化中心城市建设,构建都市区发展格局,引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
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和厦门特区为突破点,以湾区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支撑沿海一线的发展;妥善处理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引导人口和产业集中发展;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引导城市分工与协作,构建闽东北和闽西南城镇发展协调区,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内部协作,推进与周边省区的对接。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建设水平,营造区域空间发展特色。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规划》要求,要加强区内分工协作和城乡统筹,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发展;加强区域综合交通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一体、协调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提高资源节约利用的能力。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法》,将《规划》的要求落实到各层次城乡规划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要加快新一轮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抓紧组织编制《规划》确定的沿海湾区、重要流域地区等重点地区的城镇发展布局规划;要编制区域供水、排水、供气、垃圾处理、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推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要在各城市、县的总体规划中落实《规划》确定的各级城镇发展要求,开展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试点,提出优化农民居民点的布局要求,保证全省空间规划有序发展。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落实《规划》提出的空间管制区域,进一步明确管制要求。
要切实加强对重要交通通道和设施、生态廊道、重要保护岸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需要保护和控制空间的规划管理。
要建立健全省一级区域性规划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层次规划管理事权,完善规划沟通和协调的途径。
要继续推广和完善城市联盟,不断创新跨区域自主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
要加强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
各类开发区必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要围绕提升中心城市职能,加快各类开发区规划和建设。
落实《规划》确定的海峡西岸城市群跨省区协调的原则和要求,加强与浙江省、江西省和广东省在推进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统筹规划布局和协同建设,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本报讯(记者郑琳谢丹)昨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专家审查会,通过了《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
至此,我省历史上首次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根据该《规划》,我省将在厦门和泉州交界处新建一个复合型枢纽机场,并打造成为国家重要枢纽机场。
此外,我省将在平潭、莆田等地预留海峡隧道的接口。
据悉,《规划》由福建省和建设部联合制定,历时近两年才完成。
它是未来12年海西城市群的发展指引,规划范围包括我省和与我省密切相关的浙南、粤东以及赣东北、赣南等地区。
新建厦泉机场扩建长乐机场《规划》指出,要优化东南沿海机场的布局,形成海西城市群的国际航空枢纽,带动厦泉漳城市协调发展。
要整合厦门和泉州航空运输资源,在厦门和泉州交界的沿海地区新建东南区域复合型枢纽机场,打造成为国家重要枢纽机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和国际货运口岸机场。
建设机场新城,推动厦门和泉州的空间整合以及与金门的空间合作。
在新机场启动前,继续发挥现有厦门机场和晋江机场的服务作用。
此外,要实施长乐机场扩建工程,将其建设成为国家干线机场和两岸三通门户机场。
扩建武夷山旅游机场,续建三明沙县机场,完善龙岩冠豸山、宁德霞浦机场,预留莆田机场、漳州南部机场的建设条件。
4大因素使新机场落户东南据悉,目前,我省有机场5处,从机场设计规模、现有客流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闽东南一带的航空供需矛盾日趋显著。
厦门机场和泉州机场即将饱和,而现有机场的扩建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东南区域亟待扩建或新建机场。
规划指出,未来区域新机场可以承担如下角色:我国重要的枢纽机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大陆对台的重要机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重要货运机场和国际货运口岸机场。
鉴于东南区域机场的枢纽定位,以及机场的发展带动和空间塑造作用,规划提出未来机场应选择在厦门和泉州交界靠近海边的位置,如大蹬、小蹬岛等。
这样选址主要考虑到4大因素:一,机场的布局应就近于客源密集地区,实现对乘客的较好服务;二,针对东南地区城市现状连绵和空间合作迫切的特点,机场的空间选择应有利于区域空间的整合;三,建于机场对台服务的重要作用,未来区域机场的选址应便于与对台口岸(厦门和平码头和泉州石井码头)衔接;四,考虑到机场净空的影响和土地资源的宝贵性,机场应避免大量占用土地。
我省九市未来定位出炉福厦为海西重要中心城市《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还明确了我省九市未来发展定位,具体如下:福州: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对台产业合作基地;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泉州:全国重要的石化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海西城市群企业创新中心和文化旅游强市。
厦门: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对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现代港口风景旅游城市。
莆田:我国重要的对台宗教文化交流基地、工艺品加工基地、木材进出口及加工基地;海峡西岸重要的制造业、能源和滨海旅游基地。
宁德:海峡西岸重要的对台水产品贸易基地;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和绿色食品供应基地;闽浙产业合作基地。
漳州:我国对台农业合作基地;海峡西岸重要的海滨旅游休闲基地、闽粤产业合作基地、绿色农业和优质食品供应基地。
龙岩:闽粤赣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旅游基地。
三明:闽赣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福建省重要的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胜地。
南平:国际性旅游观光基地;闽浙赣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福建省重要的机电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