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伯牙鼓琴》 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

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

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

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

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

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第【1】篇〗说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说学习重点: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说说教学难点: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学法提示: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3.了解课文内容后,练习读文、尝试背诵。

读背中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

说学习准备:搜集并倾听《高山流水》乐曲,积累有关友谊的古诗或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说学习过程:课前一、课文导读1.同学们,学习了《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单元,相信大家诵读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走进有趣的古诗王国,去感受古诗的无穷魅力。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读了之后,你一定会被古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鼓琴》。

二、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鼓琴”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鼓琴”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3)我能将本课最难写的生字书写端正美观。

2.对照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把句子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是美术课堂的延伸,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漫画虽然在浙教版初中美术课本中没涉及到,但也于课本有着必然的联系。

而且通过漫画欣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漫画的欣赏,可以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增强是非观念。

本课准备了以下几个内容:(1)漫画的种类,如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2)漫画作品,根据漫画的种类来选择漫画作品,以讽刺漫画、幽默漫画为主。

学习目标:(1)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与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学习重、难点:(1)重点:欣赏和讨论漫画的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理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而不能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怎样去做一个画家。

所以本课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重点应该是了解漫画的特点、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难点:使学生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上进的思想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授课年级:七年级二、说教法与学法1.本课为欣赏课。

2.整堂课以提问为主,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师生角色的互换,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回答,用学生的回答来教会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如某某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呢?尽量挖掘学生的发光点,让举手的学生去教会有困惑的同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也就在跟上老师的思维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3.提出悬念,利用漫画自身的特点,提出悬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9竹节人说课稿《竹节人》说课稿《竹节人》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训练项目有二:一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是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

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

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说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6个生字,理解“风靡、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说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说教学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说教学方法总体上采用读书指导法。

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师采用确定阅读范围、出示阅读练习、激发阅读兴趣等手段,尽量放手让学生读书,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因为课文本身就是讲传统玩具的,所以我确定以玩具为话题和学生交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水到渠成,没有跳跃感。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扫除字词障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并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三、分小组探究学习。

落实“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一教学目标,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选定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学习。

我出示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用自己的阅读方法来完成练习题。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草原》说课稿一、说教材《草原》这篇访问记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

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

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

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通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之特点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伯牙鼓琴说课稿

伯牙鼓琴说课稿

《伯牙鼓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伯牙鼓琴》。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与学情《伯牙鼓琴》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本篇课文由两则文言文的组成,《伯牙鼓琴》是其中一则,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

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佳作。

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但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学的的新鲜的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

二、围绕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学情,我从三个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4、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并把目标3、4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课教学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做到读、说、写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环节一:激情导入,走进课文上课伊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关于友情的诗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接着老师深情描述关于友情、知音的句子,生谈体会,顺势提问引出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言文,写的也是朋友知己的故事,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吗?一起读一读吧!”这一环节,我通过关于友情的古诗,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六年级上册,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这三个方面简介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

说教材包括教材基本结构、教材编排体例和知识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说目标包括学段目标和本册目标,说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说教材。

第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第二,教材编排体例。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同时各组还编排了一篇选读课文,提供阅读。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其中“课例”包括“词语盘点”、“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书共有3次资料袋,2次阅读链接,“回顾拓展”中包括固定栏目“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机动栏目“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

这些内容都是承接着本单元的内容来安排的。

第三,知识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如今正在逐步全面使用的新部编版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较,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的内容,特别是中国古诗文,整个小学六年12册课文中共选入古诗文类文章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可见部编版语文教材紧扣语文教学改革,更注重对中国文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

另外,新部编版教材更加注重阅读,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二年级设置了“我爱阅读”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且在阅读中增加识字量,拓展视野。

因此,虽然六年级目前还没有使用新部编版教材,但是,我们应该用新教材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各种教学活动和行为。

例如,在高年段的阅读教学中,课堂上,我们采用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另外,通过阅读的三种课型,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文言文二则》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XXX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

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

简短如诗般的语言也为读者描绘出了意境深远的景象。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XXX写的。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XXX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本课选取的是两篇记录中国传统艺术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引导学生研究文言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佳作。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4.了解“XXX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了解基本内容。

因为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仍然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言语凝炼隽永,寓意深刻。

学生在了解文意,读懂文本揭露的道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

高年级学生能讲述故事大概内容,简朴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但是把文言文转换成白话文,口语化讲述故事,具有一定难度。

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在进修过程中能自动通过想象走进文本,加深了解,但是如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展开合理想象,深入情境,让故事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并不简单。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单位目标要求、教材内容及学情,我将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了解“XXX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作为教学的重点,后两个也是本课的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5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共45张PPT)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 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本阶段学生局限于词句水平,不能 进行选择性阅读,不能根据阅读目的的舍弃无用信息,提取有用信息来 建构文本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 习惯。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3.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4.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5.理解并背诵《春日》,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 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 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 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 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 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 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 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 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3.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 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 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 说理性强,说服力大。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第【1】篇〗说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说教学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说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伯牙鼓琴》。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课件出示:鼓琴哉若巍巍汤汤绝弦终身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下面的句子,能读好吗依次出示: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第【1】篇〗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六、关于第三点的具体说明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1、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的语文观念。

我以课题的理解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2、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

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二、交流平台 1.出示古诗《浪淘沙》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 3.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不少的古诗,大家都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 (1)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的字词。 (2)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3)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2.阅读课本第2小题中的图文,读完后用笔圈画出重点信息。 (1)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明确:关键词:“温泉镇”“早上九点以前”“宋家洼”。
(2)弄清小林同学的乘车要求,交流关键字词和信息。 明确要求: ①从温泉镇到宋家洼; ②早上九点以前到达。
(3).采用排除法确定乘车方案。 1)阅读泡泡框中的提示文字,读懂其中的信息。 2)同桌交流共有几种乘车方案,再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 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园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 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 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结合, 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因为这也是每个园地学习遇到 的共性问题,让语文走向生活,并且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的 机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创造。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 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标准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标准版)

《花之歌》说课稿打开这篇课文,一曲清新、美妙的花之歌,直通向我们和大自然的心灵深处,这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花之歌》是《浪之歌》、《雨之歌》的姊妹篇,它们同出于纪伯伦的《组歌》,作者是黎巴嫩的诗人纪伯伦的作品,译者冰心。

这组课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人类,终于学会了把自己放得卑微渺小些,以大自然普通一员的身份,以欣赏、敬畏的心态看待我们周围的一切。

这时,我们才发现花也有花语,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思绪,细腻的笔触感受着自然万物,借花写出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

在大胆奇特的想象和丰富多彩的联想中,感受着作者们的奇思妙想,揣摩着编者们的匠心独运,我由读者转化为教者的目标定位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我要引领孩子们依据《花之语》这篇语言材料感悟文本,培养情感;迁移写法,形成能力。

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读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是:1. 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花的那一片爱恋之情;2. 是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说教学设计(一)情境激趣导入播放大自然花儿绽放的画面。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花儿点缀着大自然,为大自然增添了无穷的色彩,让我们跟随着作家去感受《花之歌》,去享受花儿为我们带来的情趣吧![设计意图]设计这一导语,创设情境,以富有感染力的画面,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心中对昆虫世界充满了探索和向往的激情。

同时为体现本单元的重点——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伯牙鼓琴》是篇文言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课是这组课文的的第一篇,在整组教材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现结合本篇课文的编排意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3.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首诗词,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所以对于本课来说,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难点,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结合人物对话和表现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想象情境,养成学习习惯,体会人物情感,感受艺术魅力。

三、说教法:1、读中感悟。

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

2、想象情境,点拨引导法。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课时之内既充分的理解内容,又深刻的体会到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要求学生一要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二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激发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运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升华情感,使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流水依依,千折百回。

高山伫望,恍然如梦。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何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顺势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第【1】篇〗一、文本解读《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

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

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说课稿第1篇】伯牙鼓琴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让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只有百余字。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的纯真友情。

本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全文的重点字词理解和全文的翻译,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分析学生特点: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文言文,他们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虽然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教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学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让他们有所体会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理念: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另外,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以指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因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学分为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

在讲述第七单元文言文的时候,我尝试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上课。

然后为每个小组预设好具体的任务,并把每个任务的要求写在一张纸上,让各个小组抽签。

而这些任务就是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重点就放在了字词意义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

任务当中有简单的,有的是课本注解找不到的,这样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会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

伯牙鼓琴说课稿及反思

伯牙鼓琴说课稿及反思

伯牙鼓琴说课稿及反思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伯牙鼓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以“感受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伯牙鼓琴》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故事,语言简洁,意境优美。

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情谊,还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句子,以及蕴含的深刻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

教学难点:感悟“知音”的内涵,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理解文意。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情谊,体会音乐的魅力。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2、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诵读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5课《七律·长征》(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5课《七律·长征》(部编版)
其次,将长征的历史背景与诗歌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悟长征精神,这一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对长征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讲解历史背景时,需要更加生动具体,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历史情境。
此外,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七律·长征》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经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征精神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基本背景和意义。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长征胜利而作,它体现了长征精神,即坚定的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解读诗句,了解长征精神在实际历史事件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鼓舞人们战胜困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象运用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基本理解与鉴赏:《七律·长征》中的生僻字词、诗句的内涵及其所表达的情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需要学生理解其中所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诗句背后的历史情境。
(2)长征精神的把握:通过课文学习,理解长征精神的实质,即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怕牺牲的决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说课稿第1篇】《戴嵩画牛》评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敏老师执教的《戴嵩画牛》一课,收获颇多。

《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所作的一篇散文。

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事情,并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

我们今天教研的主题的课程整合研究,也就是以“爱读书、善思考、会表达”为目标追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以体验、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加强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的综合,形成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课内外、校内外结合,多学科贯通的语文课程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杨敏老师的这节课也正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整合课,她挖掘语言文字,处理教材得当,讲课诗情画意,语言规范流畅,设计与众不同。

她紧紧抓住教学目标,巧妙设计,用四个课程整合形态中的,以一种文章体裁为切入点,也就是以小古文《戴嵩画牛》为切入点,将乾隆皇帝为《斗牛图》写的两首题跋诗,画家知错就改的故事,将同一内容的三种不同体裁文章,集中整合教学,同时,这也是以一篇文章为切入点,对课内、课外知识进行整合的教学。

所以,既是体裁的整合,更是内容的整合。

而且在切入点上,就用到了四个课程形态整合的两个,多方式的切入,给人感觉教法灵活,处理的洽到好处,值得借鉴。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从文字转化到,出示各个时代的斗牛图,将和文字融洽的结合在一起,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跟读,又将文字,声音整合起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整堂课都完全投入。

接下来,更是抓住课堂整合的主要方式“体验、探究、实践”,巧妙的将学生分为:牧童组、红牛组、苏轼组进行讨论思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实现语文课程整合的“爱读书、善思考、会表达”的目标,因为小学四年级已有一定字词积累,杨老师根据年段特点、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学习规律,结合课文阅读为学生精心设计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今人有云:放牛当问(),画画当问(),题跋当问(),()当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伯牙鼓琴》部编版一、文本解读《伯牙鼓琴》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点评:文未见已感动。

老师对此篇文章的解读不仅全面,而且字字句句充满了情感。

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二、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五、说学情本课教学,是学生为数不多的几次文言文的学习之一,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点评: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从学情方面去精心考虑。

“一切为了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已,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在每节课上,落实在每个教学活动中。

从上面老师对学生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注重到了教学的基点是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时以学定教。

)六、说教法,学法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课前有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简单交流,“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让孩子想象出来优美的意境,用心读出这些词语的声音、画面、味道,感受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

为课文的美读和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点评:教学有时间——课堂时间一般是40分钟;教学无时间——凡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资源对学生都起着教育教学的作用。

此时,老师在课前,看似无意却实属有心的安排了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词语交流,用想象意境读“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这些词语,将学生的思绪、情感,学习的氛围带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

)(一)音乐引路,揭题激趣:播放《高山流水》。

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介绍: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鼓琴》。

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点评:音乐的引入已逐渐成为了语文的一种教学形式。

形式应为内容服务。

此时,学生由课前的读词想意境的美,进入由音乐引进的本课的主题《高山流水》记载的千古佳话——伯牙鼓琴,学习的意境非常美。

这样的导课非常自然,课前课始美境一体。

同时,这样的教学意境潜意识地为本文后面要呈现的悲壮做了铺垫。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

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依法自学,疏通文意: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

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运用看注释、请教老师同学、查工具书等方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善哉”的善表示赞叹,好的意思。

最后指名说全文大意,相机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教师小结:文章不厌百回读,再来读一读这千古绝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点评:1、教学需要的是扎扎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老师在让学生读通课文中采用了自悟交流法,对学生初读课文提出了明确要求,且要求中有方法:“读准字音”是要求,“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是方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机辅导。

“老师了解学生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困难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等。

2、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思考的引导。

学习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然后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读: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读出“巍巍”的重音和“汤汤”的绵长,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从志在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

”“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教师引导: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想一想,伯牙的琴声只是在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古人往往诗以言志,借物抒情,他在琴声还表达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出所念的还应有理想、抱负、情操、志向、心情等。

教师升华总结: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

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看视频,读《警世通言》,了解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

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

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

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后人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情谊,谱写了《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品味。

师:孩子们,再一次来看课文,全文仅仅不足100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不足100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故事千古流传,这就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同学们用心地读吧,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的心中。

至此,从开始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换词读,配乐读等。

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

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气地品味语言的情思,毫不保留地敞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地沟通互动的情意,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知音情深的描述,从古唱到今。

这一份份深厚的友情让人动容,郭老师也特地选了两本描绘朋友间情谊的书送给大家,想读吗?感受友情的美好,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吧!老师的语言更能荡涤人的心灵,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读、去思、去交流。

(点评:1、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重点句子时,不仅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前交流词语和此时的句式结合,加以练习运用,可谓是匠心所在,前后照应,教学前瞻后顾,均是为了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