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
高中生物 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十六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细胞代谢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网络,并且存在复杂的调节机制,这些调节机制都是在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或RNA)的作用下进行的。
重点: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酶活性的调节。
第一节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细胞代谢的基本原则是将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的共同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
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物而相互转化,其中三个关键的中间物是G-6-P、丙酮酸、乙酰CoA。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联系1、糖转变成脂图糖经过酵解,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及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为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成乙酰CoA,合成脂肪酸。
2、脂转变成糖图甘油经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异生为糖。
在植物、细菌中,脂肪酸转化成乙酰CoA,后者经乙醛酸循环生成琥珀酸,进入TCA,由草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酸,生糖。
动物体内,无乙醛酸循环,乙酰CoA进入TCA氧化,生成CO2和H2O。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也可以转变成糖,但此时必需要有其他来源的物质补充TCA中消耗的有机酸(草酰乙酸)。
糖利用受阻,依靠脂类物质供能量,脂肪动员,在肝中产生大量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
二、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1、糖的分解代谢为氨基酸合成提供碳架图糖→丙酮酸→α-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这三种酮酸,经过转氨作用分别生成Ala、Glu和Asp。
2、生糖氨基酸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糖凡是能生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的a.a,称为生糖a.a。
Phe、Tyr、Ilr、L ys、Trp等可生成乙酰乙酰CoA,从而生成酮体。
Phe、Tyr等生糖及生酮。
三、氨基酸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氨基酸的碳架都可以最终转变成乙酰CoA,可以用于脂肪酸和胆甾醇的合成。
生糖a.a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甘油。
Ser可以转变成胆胺和胆碱,合成脑磷脂和卵磷脂。
动物体内脂肪酸的降解产物乙酰CoA,不能为a.a合成提供净碳架。
代谢调节
●二、三大营养物质与核苷酸代谢间的联系
体内核苷酸可以由糖、氨基酸转 变生成。产生的CTP、GTP、 UTP可分别参与磷脂、蛋白质和 糖原的合成。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代谢调节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 成的一种适应能力。 ★三种层次的代谢调节 在高等动物体内,通常有三种水平的代谢 调节方式:细胞水平的调节、激素水平 的调节和整体水平的调节,其中细胞水 平的调节是整个代谢调节的基础。
代谢调节
【学习要求】 ★掌握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细胞水 平代谢调节概念、酶结构调节。 ▲熟悉激素水平代谢调节的基本原理、 细胞的膜结构及酶分布对代谢调节 的作用。 ●了解酶数量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
物质代谢是一系列连续的酶促化学 反应过程。由于各条代谢途径可以 产生一些共有的中间物而相互间有 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并在神经内分泌调控下,相互协调, 维持动态平衡。
▲⑵变构调节机制:变构酶是由调节亚 基和催化亚基组成的多亚基寡聚体, 常以高活性与低活性或无活性的两种 构象状态存在于细胞内。变构剂可以 非共价键与调节亚基结合,引起酶蛋 白空间构象发生改变(解聚↔聚合),从 而改变酶活性。
▲⑶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变构 调节可以快速改变酶活性,以 影响代谢速度甚至代谢方向, 从而防止产物堆积,避免能源 物质的浪费。
●⑴通过此途径发挥作用的激素:TRH、ADH、 作用于α1受体的肾上腺素等。 ●⑵参与传递的G蛋白:磷脂酶C型G蛋白。 ●⑶参与的第二信使:包括IP3、DAG和Ca2+。 IP3和DAG由磷脂酶C催化膜中磷脂酰肌醇二 磷酸水解生成。IP3和DAG分别作为第二信使, 启动双信使传递途径。
●⑷第二信使的作用: ①IP3与胞内钙库(肌浆网)膜上通道受体结合,引 起钙库释放Ca2+,使胞内Ca2+增高; ②DAG与Ca2+和磷脂酰丝氨酸共同激活PKC; ③Ca2+除了参与激活PKC外,还与CaM结合, 形成Ca2+-CaM活性复合物。后者可直接激活 一些酶蛋白,包括磷酸二酯酶、腺苷酸环化酶 等、Ca2+-CaM蛋白激酶,发挥调节作用。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二.脂类代谢:脂类是脂肪和类 脂的总称.
脂肪(又称为真脂)是1分子甘油和3 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类脂是一 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很相似的物质, 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一)脂类的生理功用
1.是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 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 放出能量为9千卡,比同重量的糖 和蛋白质产热量大,另外脂肪含水 量极少,而糖元和蛋白质含水量多 多脂肪所占体积远较糖元和蛋白质 小,因此脂肪是贮存能量的最好形 式.
2.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必要 的结构成分
3.合成某些物质:如胆固醇是体内合成 胃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盐和维 生素D的原料
4.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食物中 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可 溶于食物油脂中,并随同油脂一起在肠道 被吸收阶段.
(二)脂肪的氧化作用
人体的脂肪大部分储存于皮下、肠系膜、 大网膜、肾脏周围等脂肪组织中这些称 (脂库)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 陈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是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新陈代谢发生障 碍,必将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造成 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随 之结束.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一、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 A.是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一般情况
下人体所需能量大约70%来源于糖 的氧化) B.糖是构成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之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组 织成分)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第7章新陈代谢总论
糖 甘油 脂肪
磷酸二羟丙酮
脂肪酸
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
胆固醇
但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是不能在 体内合成的,亦即不能由糖转变而成。所以食 物中不可绝对缺少脂类的供给,尤其是含必需 脂肪酸的脂类。
无论是成糖氨基酸或成酮氨基酸,其对应的α-
酮酸,在进一步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乙酰CoA,然
后转变为脂肪或胆固醇。
(3)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的贮能作用
肌酸激酶
三、特质代谢的研究方法
1、利用正常机体的方法 6、纯酶法及酶抑制剂法
2、使用病变动物法 3、切除器官法 4、脏器灌注法 5、组织切片或匀浆法 7、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8、使用亚细胞成分的方法 9、致突变法 10、转基因法和基因敲除法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Most important 限速酶
调节反应途径速率
乙酰CoA
HMG CoA
HMG CoA 还原酶 限速酶
胆固醇
甲羟戊酸
胆固醇生物合成
• 洛伐他汀
降胆固醇的作用
• 限速酶通常处于多酶体系中的起始反应 阶段,通过这些酶的调节可以更经济更 有准备地改变整个反应的代谢过程,并 能防止过多的中间代谢物的堆积。
代谢途径的分室化
代谢途径 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解 糖酵解、脂肪酸合成、磷酸戊糖途径 DNA复制、转录、转录后加工 膜蛋白和分泌蛋白的合成
发生区域
线粒体 细胞液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粗面内质网 光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肝细胞线粒体和细胞液
脂和胆固醇的合成
翻译后加工(糖基化) 尿素循环
分类 光能自养生物
C源 CO2
能源 光
电子供体
物质代谢的联系
\任一供能物质的代谢占优势,常能抑制和节 约其他物质的降解。
\
物质代谢的联系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四、核酸与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一、糖、脂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变脂
摄糖过多
合成糖原储存(肝、肌肉)
甘油
乙酰辅酶A↑
柠檬酸↑ATP↑
肥胖
及血TG ↑
变构 乙酰辅酶A
+ 羧化酶↑
储脂 ↑
合成
脂肪酸↑
脂肪的甘油部分能在体内转变为糖, 但脂酸不能转变为糖
脂肪 动员 脂肪分解代谢
甘油↑ 脂肪酸 ↑
α-磷酸甘油↑ (少)
糖异生
××
有赖于糖代谢 正常进行
高酮血症
乙酰CoA↑↑ (多)
糖↑(少)
糖代谢 ↓
草酰乙酸 ↓
三羧酸 循环
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原(或淀粉)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烯醇丙酮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二)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除生酮AA(Leu和Lys)外,其余AA均可 生成α-酮酸,并循糖异生途径转变为糖 \糖代谢中间产物可氨基化转变为非必需
AA(但不能转变成8种必需AA) \食物中蛋白质能代替糖、脂供能 \但食物中糖、脂不能代替蛋白质
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脂肪
甘油 脂肪酸
磷酸二羟丙酮 乙酰CoA 氨基酸碳架
氨基酸
蛋白质
蛋白质 氨基酸 酮酸或乙酰CoA (生酮氨基酸)
6物质与能量代谢概述
(2)血糖
▪ 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正常人空腹浓度为80120mg%。
▪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
▪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第一节 物质代谢 第二节 能量代谢 第三节 体 温
概述 ▪ 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
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 能量代谢: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 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一)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用 1.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 2.水及无机盐的生理功用 3.维生素的生理功用
▪ 因此可以减少运动时肌糖原的消耗。
▪ 应当注意的是,在比赛前一小时左右不要补糖,以 免因胰岛素效应反而使血糖降低。
D.大肠内消化
▪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消 化后的食物残渣提供暂时 贮存场所。大肠液中的黏 液蛋白对肠黏膜具有保护 作用,并具有润滑粪便的 作用。食物残渣进入大肠 后,通过大肠的机械运动 被向肛门方向推送,最终 通过排便反射将粪便排出 体外。
2.吸收
(1)吸收的部位 ▪ 口腔及食道内不吸收。 ▪ 胃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
性 质:无色,pH 0.9~1.5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 粘液、和HCO3- 等无机物。
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
成有关。
▪ 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 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1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2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3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4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5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6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7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8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9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0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1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2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3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4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5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6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7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8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9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0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1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2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3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4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5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6 页。
生物能量与新陈代谢
生物能量与新陈代谢生物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而新陈代谢则是生物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利用和转化过程。
本文将对生物能量和新陈代谢进行探讨,以揭示它们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
一、生物能量的来源与转化1.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1.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氧化代谢过程,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并转化为细胞能够利用的化学能。
1.3 其他能量来源: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体还能从食物中获取能量,通过消化和吸收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能量。
二、新陈代谢的基本过程与调控2.1 新陈代谢的过程: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物质代谢主要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而能量代谢则是指细胞内能量的产生和利用过程。
2.2 代谢的调节:新陈代谢过程受到内外环境的调节,其中内环境的调节主要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共同完成,外环境则通过组织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代谢过程。
三、生物能量与新陈代谢的相互关系3.1 生物能量对新陈代谢的影响:生物能量的供给直接影响着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当能量供应不足时,细胞会减慢代谢过程,以节约能量。
反之,当能量供应充足时,细胞的代谢活动会加速。
3.2 新陈代谢对生物能量的利用:新陈代谢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细胞能够利用的能量,并用于维持各种生命活动。
新陈代谢的速率可以影响能量的利用效率,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影响生物能量与新陈代谢的因素4.1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体能量代谢和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能够提高酶的催化活性,促进能量代谢的进行。
4.2 荷尔蒙:荷尔蒙作为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剂,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的影响。
4.3 遗传因素:不同物种或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会导致其生物能量和新陈代谢的差异。
例如,一些物种具有较高的代谢速率和能量消耗,而另一些物种则较低。
2022高考生物备考冲刺易错点:专项07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含酶
2022高考生物备考冲刺易错点:专项07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含酶1.对新陈代谢概念的明白得2.酶的本质、特性及其与代谢的关系3.生物的代谢与ATP4.新陈代谢的差不多类型及其应用5.关于酶的本质和特性的图形和曲线分析6.生活实际中代谢类型和知识应用7.新陈代谢类型的进化【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 对新陈代谢概念的明白得1.新陈代谢中,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是A.物质代谢相伴能量代谢B.相对独立的两个生理过程C.物质代谢在先,能量代谢在后D.能量代谢在先,物质代谢在后【错误答案】 B②从方向上认识,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或简称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③从实质上认识,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进行的一系列连锁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
④从意义上认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也确实是生物体的自我更新过程。
在新陈代谢基础上,生物体既能进行新旧细胞的更替,又能进行细胞内化学成分的更替。
【变式探究】1 下列关于新陈代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B.先有物质合成,才有物质分解C.生物体内,时刻以新合成的物质取代旧物质D.能量代谢总是相伴着物质代谢发生的答案:B 解析: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和异化作用(分解代谢)是同时进行的不能分割的两个有机统一过程。
2 下列生理过程中,总是同时进行的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合成代谢⑤分解代谢⑥物质代谢⑦能量代谢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④⑤⑥⑦答案:D 解析:对新陈代谢概念的明白得。
易错点2 酶的南质、特性及其与代谢的关系1.图所示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赶忙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看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五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错误答案】AB【错解分析】对提取液的作用物质及其作用不清晰,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代谢强度的实质分析不透彻,而导致思维联系中断。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
⽣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物化学期末复习(简答、名词解释)1. 什么是物质代谢?什么是能量代谢?⼆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物质代谢:研究各种⽣理活性物质(如糖、蛋⽩质、脂类、核酸等)在细胞内发⽣酶促反应的途径及调控机理,包含旧分⼦的分解和新分⼦的合成;能量代谢:研究光能或化学能在细胞内向⽣物能(ATP)转化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命活动对能量的利⽤。
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是同⼀过程的两个⽅⾯,能量转化寓于物质转化过程之中,物质转化必然伴有能量转化。
2. 中间代谢: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体内原有的物质在⼀切组织和细胞中进⾏的各种化学变化称为中间代谢。
3.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简称RQ):指⽣物体在同⼀时间内,释放⼆氧化碳与吸收氧⽓的体积之⽐或摩尔数之⽐,即指呼吸作⽤所释放的CO2 和吸收的O2 的分⼦⽐。
4. ⾃养型⽣物:为能够利⽤⽆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类型,⼜分为光合⾃养——绿⾊植物,和化能⾃养——硝化细菌等。
5. 异养型⽣物:不能⾃⼰合成有机物,必须依靠⾃养⽣物制造的有机物⽣存。
6. 简述活体内实验及其意义。
答:1)⽤整体⽣物材料或⾼等动物离体器官或微⽣物细胞群体进⾏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内实验,⽤“in vivo”表⽰。
2)活体内实验结果代表⽣物体在正常⽣理条件下,在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下的整体代谢情况,⽐较接近⽣物体的实际。
7. 活体外实验:⽤从⽣物体分离出来的组织切⽚,组织匀浆或体外培养的细胞、细胞器及细胞抽提物进⾏中间代谢实验研究称为活体外实验,⽤“in vitro”表⽰。
8. 简述代谢途径的探讨⽅法答:1)代谢平衡实验;2)代谢障碍实验(代谢途径阻断实验);3)使⽤抗代谢物;4)代谢物标记追踪实验;5)测定特征性酶;6)核磁共振波谱法。
9. 简述糖的⽣理功能答:1)作为⽣物体的结构成分;2)作为⽣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3)在体内转变为其他物质;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
物质与能量代谢
• (2)血糖
• 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正常人空腹浓度 为80-120mg%。
•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 能源。
• 运发动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 血糖浓度是人体糖的分解及合成代谢保持动 态平衡的标志。
• 饥饿及长时间运动时,血糖程度下降,运发 动会出现工作才能下降及疲劳的征象。肝糖 原可以迅速分解入血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 的动态平衡。
• 对糖原恢复的研究发现,淀粉、蔗糖合成肌糖原的 速率大于果糖,但果糖合成肝糖原的效果那么比蔗 糖或葡萄糖为佳。因此,补糖时应注意合理选择搭 配糖的种类,同时,运发动膳食中应注意保持足够 量的淀粉。
(二)脂肪代谢
• 人体脂 肪的贮 存量很 大 ,约 占体重 的 10%20%。一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 为体重的6%-14%,女性为10%-14%。
: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直接对抗细菌,假设缺乏 时易患龋齿。
胃内消化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
和HCO3- 等无机物。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蛋白示、蛋白胨、多肽
• 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 成有关。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 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 Cl-等)。
唾液的作用:
:唾液可潮湿食物利于咀嚼和吞咽;溶于水的食物→ 味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大量唾液能中和、清洗和去除有害物质;溶菌酶还 有杀菌作用。
:铅、汞、碘等异物及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的病毒可 随唾液排出。
运动生理学前八章第一套题
运动生理学前八章第一套题(习题部分)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1.运动生理学2.红细胞压积3.兴奋——收缩藕联4.时间肺活量5.运动性尿蛋白二、单项选择题(1分×15=15分)1.在下列组织中,属于可兴奋组织的是()。
A.骨骼B.肌肉C.皮肤D.肌腱2.血清和血浆虽是血液的液体成分,但内容不完全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而血清则不含有。
A.纤溶酶B.血小板C.纤维蛋白D.纤维蛋白原3.血浆渗透压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变动。
在进行剧烈肌肉运动时,渗透压()。
A.暂时升高B.暂时下降C.变动不明显D.持续升高4.当红细胞压积超过50%以上时,血粘度将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指数关系上升D.指数关系下降5.血浆中的NaHCO3和H2CO3液这一缓冲对在正常情况下的比值为()。
A.10:1B.20:1C.30:1D.40:16、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A.肌原纤维B.肌纤维C.肌小节D.肌丝7.运动神经纤维末梢所释放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5-羟色胺D.乙酰胆碱8.当兴奋从运动神经传至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轴突末梢时,因其轴突末梢膜上的()A.Ca2+通道开放B.Na+通道开放C.K+通道关闭D.Ca2+通道关闭9、骨骼肌实现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动蛋白10.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 肌质网不发达,钙离子储量少B. 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C. 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D. 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11.衡量血管机能的指标常用()。
A. 心率B. 血压C. 心输出量D. 心电图12、体内CO2 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A.动脉血液B.静脉血液C.细胞内液D.组织液13.肺通气的动力来自于()。
A.肺的舒缩运动B.肺的弹性回缩C.呼吸肌的舒缩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14、小肠约()米,粘膜具有环形皱襞,并拥有大量的绒毛,使得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短的简单圆筒的面积增加约600倍,达到()。
运动生物化学第04章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_OK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ATP和丙酮酸 ★
意义:以上10步是糖代谢的共同途径
第四阶段:乳酸生成★ 至此,每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
39
(二)糖酵解中ATP的生成
1.ATP生成方式 糖酵解反应中,形成了两个高能磷酸化合物 1,3一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TP则由上述两个高能磷酸化合物 通过底物磷酸化方式生成。
26
第三节 运动时的无氧代谢供能
大强度剧烈运动时,骨骼 肌可利用磷酸肌酸、糖酵解释放 能量合成ATP,并分别构成磷酸原 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由于 以上两种代谢过程都不利用氧, 因此统称为无氧代谢。
27
一、磷酸原供能系统
ATP、CP分子内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 供能代谢中,均能通过转移磷酸基团过 程释放能量,所以将ATP、CP分解反应 组成的供能系统称作磷酸原供能系统。
O=C O P
C OH
CH2 O P
1,3-二磷酸 甘油酸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 酶
COOH
C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 酸
23
(二)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特定的共 轭氧化-还原对组成的递氢、递电子 体系传递,逐级氧化最后与氧结合 生成水,因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伴 有能量的释放,使ADP磷酸化生成
2、 G-6-P异构化,生成6-磷酸果糖(F-6-P) ★
3、 F-6-P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F-1、6-2P)
该步反应再消耗一分子ATP
★
37
第二阶段:磷酸丙糖生成
4、 F-1、6-2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5、 磷酸三碳糖的异构化★
新陈代谢的含义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可细分为: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变为自身物质。
(同化作用)自身的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并排出代谢废物。
(异化作用)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可细分为:储存能量(同化作用)释放能量(异化作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从元素成分看,都是由C、H、O、N、P、S、Ca等元素构成的;从分子成分来看,生命体中有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
其中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核酸主要由4种核苷酸组成;ATP(三磷酸腺苷)为贮能分子。
严整有序的结构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内的各结构单元(细胞器)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
在细胞这一层次之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
每一个层次中的各个结构单元,如器官系统中的各器官、各器官中的各种组织,都有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和结构,它们的协调活动构成了复杂的生命系统。
各种生物编制基因程序的遗传密码是统一的,都遵循DNA--RNA--Protein的中心法则。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
组成作用(anabolism):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编写)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节物质代谢的调节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代谢调节是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
生命体都是由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大类基本物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构成的。
虽然这些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影响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彼此交织在一起的。
机体代谢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生命之所以能够健康延续,并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体内、外环境,除了具备完整的糖、脂类、蛋白质与氨基酸、核苷酸与核酸代谢和与之偶联的能量代谢以外,机体还存在着复杂完善的代谢调节网络,以保证各种代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类、脂类及蛋白质都是能源物质均可在体内氧化供能。
尽管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代谢途径各不相同,但乙酰CoA是它们代谢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是它们代谢的共同途径,而且都能生成可利用的化学能ATP。
从能量供给的角度来看,三大营养物质的利用可相互替代。
一般情况下,机体利用能源物质的次序是糖(或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主要为肌肉蛋白),糖是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占总热量50%~70%),脂肪是机体储能的主要形式(肥胖者可多达30%~40%)。
机体以糖、脂供能为主,能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因为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
由于糖、脂、蛋白质分解代谢有共同的代谢途径限制了进入该代谢途径的代谢物的总量,因而各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又相互制约,并根据机体的不同状态来调整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代谢速度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若任一种供能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强,通常能代谢调节抑制和节约其它供能物质的降解,如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主要依赖葡萄糖氧化供能,而脂肪动员及蛋白质分解往往受到抑制;在饥饿状态时,由于糖供应不足,则需动员脂肪或动用蛋白质而获得能量。
生物化学第09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例如: 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合成、储存糖原
分解糖原生成葡萄糖,释放入血
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肝在维持血糖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29
二、心可利用多种能源物质, 以有氧氧化为主
酮体 乳酸 游离脂酸 葡萄糖 正常优先以脂酸为燃料产生ATP。能量可依次 以消耗自由脂酸、葡萄糖、酮体等能源物质提供。 30
VLDL,CM 脂酸,葡萄糖, 酮体 脂酸,葡萄糖, 乳酸,甘油
葡萄糖
骨骼 肌
肾 红细 胞
脂蛋白脂酶,呼吸链 丰富 甘油激酶,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羧激酶
无线粒体
收缩 排泄尿 液 运输氧
有氧氧化,糖酵解 糖异生,糖酵解,酮体 生成 糖酵解
乳酸,CO2, H2O
葡萄糖 乳酸
28
目录
一、肝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代谢 中心和枢纽
三、脑主要利用葡萄糖供能且耗氧量大
• 耗能大,耗氧多。
• 不能储存糖原、有意义的脂肪、蛋白质 • 葡萄糖为主要能源,每天消耗约100g。 • 长期饥饿时,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脑虽不能直接利 用脂酸,但可间接利用脂肪代谢中间物酮体供能。
31
四、肌肉主要氧化脂肪酸,强烈 运动产生大量乳酸
• 合成、储存肌糖原; • 通常以脂酸氧化为主要供能方式; 剧烈运动时,以糖酵解为主。 • 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使肌糖原不 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
• 体内物质代谢释放的能量均储存于ATP高能磷酸键 • 以ATP形式为生命活动直接供应能量
营养物 分解
释放 能量
ADP+Pi
直 接 供 能
10
目录
ATP
六、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 还原当量,供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细胞的能量货币—— ATP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物氧化 生物体内的代谢网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生物的能量通用货币—ATP
1. 结构特性 ATP(腺苷三磷酸)是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
核糖和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核苷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陈代谢
定义: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所经历的一切化学变化 作用:
1.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 2.将外界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物质或结构单元 3.将结构单元组装成自身可利用的大分子 4.形成或分解功能分子 5.提供生命体需要的能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 生命世界最初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通过自养生物(绿色植
物和光合细菌)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主 要途径。 •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器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生物氧化——细胞主要的获能方式 1、生物氧化的概念 • 是指糖、脂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细
乙酰CoA + 2H2O + FAD + GDP + Pi → 2CO2 + 3NADH + 3H+ + FADH2 + CoA-SH
在动物中,琥珀酰CoA合成酶反应形成的 GTP在能量上与ATP相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如果考虑丙酮酸脱氢酶的反应, 考虑到每分子葡萄糖产生2 分子丙酮酸, 葡萄糖通过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分解代谢方 程式为:
• 葡萄糖 + 6H2O + 10 NAD+ + 2FAD + 4ADP + 4 Pi • →6CO2 + 10 NADH + 10H+ + 2FADH2 + 4ATP • 到此为止,每摩尔葡萄糖在这个方程式中只产生4molATP。
胞内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的过程。 • 它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体内所需能 量大部分来自有机物的氧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生物氧化的特点: • 发生在活细胞中,有多种酶的参与和调控; • 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体温、生理pH); • 是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包括电子转
ATP ADP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阶段: 磷酸己糖的裂解
醛缩酶
丙糖磷酸 异构酶
第三阶段:磷酸烯醇式资料仅供丙参考,不酮当之处酸,请联系、改正。丙酮酸和ATP的生成
NAD+ NADH+H+ Pi
3-磷酸甘油醛 脱氢酶
ATP ADP
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PEP
ADP ATP
磷酸甘油酸 激酶 变 位 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糖酵解 糖酵解的定义:在酶的作用下,葡萄糖生成丙酮
酸、NADH及少量ATP的过程。
己糖的磷酸化 糖酵解的三个阶段: 磷酸己糖的裂解
ATP和丙酮酸的生成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磷酸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ATP ADP
己糖激酶
磷酸葡萄糖 异构酶
磷酸果 糖激酶
琥珀酸 脱氢酶
GDP+Pi
GTP
CoASH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
FAD FADH2
H2O
琥珀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酶
草酰乙酸
苹果酸 脱氢酶
NAD+
NADH+H+
O CH3-C-SCoA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oASH
脱水
三羧酸循环 (TCA)
NADH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草酰乙酸
O CH3-C-SCoA
CoASH
柠檬酸合成酶
顺乌头 酸酶 H2O
顺乌头酸酶 H2O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
NAD+ NADH+H+ CO2
异柠檬酸脱氢酶
NAD+ NADH+H+
CO2
-酮戊二酸 脱氢酶
NAD+
草酰乙酸
柠檬酸
•柠檬酸的 生成阶段
顺乌头酸
苹果酸
H2O
•草酰乙酸
再生阶段
异柠檬酸
•氧化脱 羧阶段
NAD+
NADH +CO2
延胡索酸
FADH2
FAD
琥珀酸 GTP 琥珀酰CoA
-酮戊二酸
NAD+
NADH +CO2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羧酸循环的8个反应可写成一个化学平衡方 式,总反应式为:
移和质子的转移; • 能量的释放是逐步的,并以ATP的形式传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生物氧化的过程 • 生物氧化全过程包括: • Stage1:糖、脂、蛋白质分解为乙酰CoA; • Stage2:乙酰CoA进入TCA cycle产生还
原性辅酶和CO2; • Stage3:还原性辅酶通过呼吸链释放能量。
乳酸
NAD+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途
NADH+H+
径
ATP ADP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3
小结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2×2-2= 2ATP
从Gn开始2×2-1= 3ATP
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
生 理
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意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义
②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
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 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 环反应的过程。
H2O
Mg或Mn 烯醇化酶
E1
Glu
G-6-P
ATP ADP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F-6-P E2 F-1, 6-2P
ATP ADP
E1:己糖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NAD+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NADH+H+
糖 酵
E3: 丙酮酸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解
ATP
的 代 谢
分类:
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能量来自谢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放能代谢 吸能代谢
分解代谢: 有机营养物(外界、 自身)通过一系列 化学反应转变成 结构简单的小分 子化合物,同时 释放能量的过程。 合成代谢:
生物体利用小分 子或大分子结构 元件合成所需的 生物大分子的过 程,此过程需要 能量。
说明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