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材料合成化学(1-2) Introdution (b-w)(1)

合集下载

材料学 (学科代码:08050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

材料学 (学科代码:08050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

材料学(学科代码:0805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应用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开展本学科科 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科研及开发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反应、2.材料制备与加工、3.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透氧透氢陶瓷膜反应器材料)、4.先进结构材料与无机膜、5.陶瓷敏感材料三、学制及学分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MS25201★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MS25203★材料合成化学★(3) MS25204★陶瓷科学与工艺学★(3)专业课:MS25205 固体化学(3) MS25206 材料力学与热学性能(3)MS25208 溶胶凝胶化学与工程引论(2)MS25209 化学气相淀积化学与薄膜工艺(2)MS25210 材料物理性能(3) MS25211 固体电化学与技术(3)MS15203 固体物理(4) MS15206 纳米材料学(3)MS15207 固体材料结构学(3) MS15208 材料的磁性(3)MS26201 无机膜与膜过程应用(2) MS26202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2)MS26203 先进材料制备技术(2) MS26204 功能材料性能与表征(2)MS262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2) PH56206 材料物理实验方法(4)备注:带★号课程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科目。

五、科研能力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复合材料讲义-中科大

复合材料讲义-中科大

复合材料导论Introduction to Composite Materials(讲稿)石南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04年2月目录第一章前言一、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二、复合材料的提出三、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和意义四、课程的重点和要求第二章复合材料概述一、复合材料的定义和特点1、复合材料的定义2、复合材料的特点3、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模式二、复合材料的分类三、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四、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第三章复合材料界面一、复合材料的界面二、复合材料的相容性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四、界面结合强度的测定1、界面结合强度的测定2、界面结合强度的表征五、界面残余应力第四章复合材料的复合理论一、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1、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2、纤维(包括晶须、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二、复合材料的复合法则—混合定律1、混合定律2、连续纤维单向增强复合材料(单向板)3、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第五章复合材料力学和结构设计基础一、复合材料力学1、单层复合材料2、层合复合材料二、复合材料设计1、单向层弹性常数预测公式2、正交层的工程弹性常数预测公式3、单向板强度预测公式4、复合材料的强度准则5、平面正交织物复合材料的强度6、应力的转换7、复合材料的其它性能第六章复合材料基体一、聚合物1、热固性树脂2、热塑性树脂二、金属1、用于450︒C以下的轻金属基体(铝、镁及其合金)2、用于450~750︒C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钛及其合金)3、用于750︒C以上高温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三、陶瓷1、氧化物陶瓷2、非氧化物陶瓷3、玻璃陶瓷四、碳(石墨)第七章复合材料增强剂一、复合材料增强剂的特点二、纤维1、无机纤维2、陶瓷纤维3、有机纤维4、各种纤维性能的比较三、晶须四、颗粒第八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一、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分类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三、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四、复合材料成型固化工艺1、工艺性2、复合材料的固化工艺过程五、PMC的界面1、PMC的界面特点2、PMC的界面表征3、PMC的界面作用机理4、PMC的界面设计六、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静态力学性能2、疲劳性能3、冲击和韧性七、铺层设计1、层合板设计的一般原则2、等代设计法3、层合板排序设计法4、层合板的层间问题八、结构设计1、明确设计条件2、材料设计3、结构设计第九章金属基复合材料(MMC)一、金属基复合材料概述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特点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概述2、先驱(预制)丝(带、板)的制备3、固态法(连续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4、液态法(非连续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5、粉末冶金法(非连续增强相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6、原位(in situ)生长(复合法)三、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界面设计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残余应力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的性能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的一般性能特点2、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的性能3、颗粒、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的性能第十章陶瓷基复合材料(CMC)一、陶瓷基复合材料概述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粉末冶金法2、浆体法3、反应烧结法4、液态浸渍法5、直接氧化法6、胶-凝胶(Sol-Gel)法7、化学气相浸渍8、其它方法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界面设计1、界面的粘结形式2、界面的作用3、界面的改善四、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的性能1、室温力学性能2、高温力学性能五、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的增韧机制1、颗粒增韧2、纤维、晶须增韧第十一章碳碳复合材料(C/C)一、碳碳复合材料概述二、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碳碳复合材料的预成型和基体碳2、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三、碳碳复合材料的界面1、碳碳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结构2、碳碳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四、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1、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2、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保护原理3、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保护第十二章水泥复合材料一、水泥1、水泥的定义和分类2、水泥的制造方法和主要成分3、水泥的强度和硬化二、水泥复合材料1、混凝土2、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3、聚合物改性混凝土三、水泥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成型工艺控制2、钢筋混凝土的成型工艺3、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4、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成型工艺四、(钢筋混凝土)纤维/基体的界面第十三章混杂复合材料一、混杂复合材料概述二、混杂复合材料混杂方式1、单向混杂纤维复合材料2、单向预浸料角度铺层混杂3、混杂织物混杂4、超级混杂复合材料5、三向编织物混浊6、复合夹层结构三、混杂复合材料的几个概念1、混杂效应2、混杂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界面数3、混杂比4、分数度5、铺层形式6、临界含量四、混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弹性模量2、横向弹性模量3、单向混杂复合材料沿纤维主向的强度4、纤维的临界含量第十四章纳米及分子复合材料一、纳米粉体的合成1、纳米粉体的物理制备方法2、纳米粉体的的化学制备方法二、先进纳米增强剂的制备1、碳化硅纳米晶须2、碳纳米管3、纳米碳纤维三、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1、纳米-纳米复合材料2、纳米-微米复合材料四、聚合物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溶胶-凝胶(Sol-Gel)法2、层间插入法3、共混法4、原位聚合法5、分子的自组装和组装6、辐射合成法五、聚合物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六、应用前景展望第十五章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一、复合材料的应用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4、碳碳复合材料二、复合材料的发展1、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2、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第一章前言一、材料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中国科技大学材料合成化学PPT(1-1) Introdution (b-w)(1)

中国科技大学材料合成化学PPT(1-1) Introdution (b-w)(1)

Chunhua Chen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Fall, 2013Classroom: 5501Time: Wednesday 9:45-12:10AM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ture 443, 1-2(7 September 2006)“12位华人当选全球顶尖化学家中国科大校友占一半”“全球排名前5位材料科学家中,中国科大校友独占其四”Xia YN (35, 4)Lin WB (54)Yang PD (10, 1)Duan XF (41, 20)Sun YG (61,5)Yin YD (55, 2)97859611313394142151218225050100150200250选课人数'03'04'05'06'07'08'09'10'11'12学年材料合成化学课程沿革(续)2006-:主要参考书增加了徐甲强等编著《材料合成 化学》和Ulrich Schubert, Nicola Husing著《Synthesi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2007-:加入参观部分制备技术环节(主要参观晶体 生长和静电喷雾沉积),由姚连增教授和杨萍华高工负 责现场讲解。

2008-:姚连增教授讲授本课程“晶体生长”一章;入 选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

2009-:先后获批中科大校级、安徽省省级研究生精 品课程。

2012 -:获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课程是中科大材料系第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也是系里最 早的一门网络课程!Professors of this courseProf. Chunhua Chen: responsible for most of the chaptersDr. Louis Winnubst: (visiting prof. from Univ. Twente, The Netherlans) responsible for “Microstructures and processing of ceramics” Prof. Lianzeng Yao: responsible for “Crystal growth”Contents of this course1. 2. 3. 4. 5. 6. 7. 8. 9.Introduction (3 class hours) Fundamental theories for materials synthesis (3) Metallic materials syntheses (6) Polymeric materials syntheses (8) Chemical syntheses and processing of ceramic materials (9) Fabrication of thin films (6) Crystal growth (6) Syntheses of porous materials (3) Special topic 1: Pechini’s method to ceramic powders (3) Special topic 2: Electrostatic spray deposition of thin films (3) Special topic 3: Other synthesis techniques (3) Students group report session (7)10. 11. 12.About the professor: Chunhua Chen81-86: Solid Oxide Ionic Conductors (Bi2O3-based) @ USTC, China ( B. Sc.) 86-89: High Tc Superconductors (YBCO and Bi-based) @ USTC, China (M. Sc.) 89-92: Semiconducting gas sensors (SnO2- and Fe2O3-based) @ USTC, China (Lecturer) 92-94: Oxygen-permeable dense membranes (LaSrCoO-based) @ University of Twente, Netherlands (Research fellow) 94-98: Thin-film components for Li-ion batteries (many) @ Delft Technology University, Netherlands (Ph. D.) 98-01: High power Li-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many) @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USA (Postdoc) 01-02: High power Li-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many) @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USA (Staff scientist) 02-present: High performance Li-ion batteries and thin-film technology @ USTC, China (Professor)What is SCIENCE?Science “scientia” The knowledge that is most respected.Knowledge DomainFundamentalsLanguageMathematicsLogicSecondaryScienceHumanitiesAstronomy LifeBiology PhysicsChemistry SocialEarth VisualThe artsPhilosophyTheologyAnthropology Economics History Politics Psychology Law EducationLiterature Dance Music ArtBibliology ( 圣经论) Theology (神论) Christology (基督论) Penumatology (圣灵论) Harmatiology ( 罪论) Soteriology (救恩论) Ecclesiology (教会论) Angeolology ( 天使论) Eschatology (末世论) Teleology (目的论) Pastorology (教牧论)What is SCIENCE?The Three Levels of human The Six Levels of Thought thoughtEvaluation Synthesis Analysis Application Comprehension Knowledge ③ FantasyThe final and most distant level of thought. Thoughts here are random, often nonsensical. Many times these thoughts encompass the results of your actions, since no one consciously realizes what their actions may mean.(by C.S. Lewis in 《The Screwtape Letters》)② IntellectThoughts on this level tend to be conscious thoughts, conscious decisions. These thoughts can be anything at all, and don't necessarily influence you in any great way.① WillThe first primary level. At this level, everything is real, and factual. The thoughts on this level influence your daily life and govern all of your actions. Also, thoughts here are usually subconscious, influencing you without you even knowing it.What is SCIENCE?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 自身的规律的概念、原因、方法和观念。

中科大高分子介绍

中科大高分子介绍

主要研究室/实验室功能高分子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潘才元教授(博士生导师)纳米分子组装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何平笙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层辐射固化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施文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瞿保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聚合物光子材料和光子学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张其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高分子电学性能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张兴元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高分子辐射化学实验室及科大创新辐化分公司学术带头人:张志成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合成与新材料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白如科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梁好均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应用高分子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吴承佩教授医用、生物组织工程材料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方月娥教授(博士生导师)功能高分子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潘才元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实验室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企业的委托项目和日本、香港、美国等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涉及高分子合成化学,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如:ABC杂臂星型高分子、石墨/高分子复合材料、复合纳米乳液,高分子材料的表征、结构与性能等。

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合成化学和制备新型高分子材料。

近几年来获得的主要成果有:1双环单体的开环聚合。

反应过程中,聚合物体积膨胀,可以与热固性树脂如环氧树脂等共聚,以减少这类树脂在聚合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减少树脂基体的内应力和提高制件的尺寸稳定性。

在医用材料、粘合剂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如为南京天文仪器厂制造的天文望远镜的副镜固定配制了粘合剂,不仅固定了副镜,而且光学性能保持不变。

2自由基开环聚合反应。

采用自由基共聚方法可以在烯类聚合物的主链上引入酯基、醚、酮、酰胺等功能基团,赋予聚合物以光降解、生物降解的功能。

也可以改进现有商品聚烯烃树脂的性能,或制备其它方法难以合成的聚合物,如聚烯烃-聚酯嵌段或无规共聚物、聚烯烃-聚醚(聚酮、聚酯)无规共聚物等。

《合成化学技术》课件

《合成化学技术》课件
学合成过程。
与材料科学交叉
通过合成化学手段制备具有特定性质 和功能的先进材料,用于电子、能源、 环境等领域。
与计算科学交叉
利用计算化学的方法,预测和模拟化 学反应过程,为实验提供理论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太阳能电池材料
研究和开发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 池材料。
可再生能源的合成
研究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 能)生产化学品和燃料的有效方法。
合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与生物学交叉
利用合成化学方法设计和制备具有生物 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用于药物发现和
生物科学研究。
与物理学交叉
借助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手段,深入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机制,优化化
介绍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不同 类型的化学键,以及它们在分子结构 中的形成和影响。
总结词
掌握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及其与化学 键的关系是关键。
详细描述
介绍分子结构的基本表示方法,如路 易斯结构、价电子构型等,以及它们 与化学键的关系。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了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是预 测反应结果的重要依据。
单体在引发剂或辐射的作 用下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 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的 制备。
缩聚反应
单体之间通过脱去小分子 物质进行聚合反应生成高 分子化合物,如聚酯纤维 的制备。
开环聚合
环状单体在聚合过程中打 开环状结构生成性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原料中的 每一个原子,减少废物排放,如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实验现象和数据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 措施。同时,要注意节约使用试剂和水电等资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第九章 水热合成方法

第九章 水热合成方法

低温、等压、溶液条件,有利于生长极少缺 陷、取向好、完美的晶体,且合成产物结晶 度高以及易于控制产物晶体的粒度。 易于调节水热与溶剂热条件下的环境气氛, 有利于低价态、中间价态与特殊价态化合物 的生成,并能均匀地进行掺杂。
反应的基本类型基本类型
1.合成反应 通过数种组分在水热或溶剂热条
件下直接化合或经中间态发生化合反应。利用 此类反应可合成各种多晶或单晶材料。 Nd2O3 + H3PO4 → NdP5O14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工作很多。通过水热反应 制备无机/有机固体杂化材料显示出诸多优越性。 吉林大学冯守华教授及其研究小组从简单的无机 原料及有机胺出发,于160℃水热条件下合成出 三维网络结构化合物Cd(C3N2H11)2V8O20。该化合 物是由无机层 {V8O20}4 - 与过渡金属络离子 [Cd(C3N2H11)2]4+构成。{V8O20}4 -无机层由相同数 目的VO4四面体、VO5四角锥以共顶点和共边方式 相互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Cd(C3N2H11)2]4+ 络离子以共价键形式支撑于无机层间,形成敞开 的三维网络结构。
CaO· Al2O3 + H3PO4 → Ca5(PO4)3OH + AlPO4
La2O3 + Fe2O3 + SrCl2 → (La, Sr) FeO3 FeTiO3 + KOH → K2O· nTiO2 n=4, 6。
2. 水热处理反应 利用水热与溶剂热条件 处理一般晶体而得到具有特定性能晶体的反 应。例如: 人工氟石棉→人工氟云母 3. 转晶反应 利用水热与溶剂热条件下物 质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差异进行的反应。 例如: 长石→高岭石; 橄榄石→蛇纹石; NaA沸石→NaS沸石。

高分子合金(中科大USTC)

高分子合金(中科大USTC)

1934 1942
1942
First use of the term “alloy” in reference to thermoplastic: ―Styralloy-22‖ commercialized by Dow Chem. Co., an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 of styrene and butadiene.
PISO
Polyarylether
Polyimidesulfone
Union Carbide
Celanese
1986
1987 1987 1987
APEC
PPMB PA-4,6 ----
Aromatic polyestercarbonate
Poly-p-methylenebenzoate Polyamide-4,6 Sulfone based on ―super engineering‖ polymer (Amoroon)
1979
1980 1980 1981
Table 1-2 (continued) 1981 New blends of poly(styrene-co-maleic anhydride) (SMAn) with ABS (Cadon) and PC (Arloy)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by Monsanto and Arco.
1978
Code LCP
PES
Polymer Polymer liquid crystal
Polyethersulfone
Producer Carborundum
ICI
1978
1982
PEEK
PEI

中科大量子化学课件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中科大量子化学课件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 • • • •
无机分子、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特性 有机分子的结构、性质和成键特性 分子光谱的产生机制、光谱解析 分子的光、电、热性质,反应动力学、催化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酶的作用机理
基 本 内 容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 第四章 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第五章 多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 第六章 计算量子化学概要
§1-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量子论的实验基础 1、 黑体辐射 Wein经验公式:
ρ (ν , T ) = C1ν 3e − C ν
2
T
Rayleigh-Jeans公式:
ρ (ν , T ) =
Planck公式:
8π kTν 2 ∝ Tν 2 c3
8πν 2 ε0 ρ (ν , T ) = 3 ε 0ν kT c e −1
λ=
12.26 V
( A) ⎯⎯⎯→ λ = 1.67 A
V =50V
o
o
电子衍射第一极大(n=1)对应的衍射角度
θ max = sin −1 (
nλ 1.67 ) = sin −1 ( ) = 51o d 2.15
电子波动性在物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测量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 电子衍射法测定气体分子的几何结构; 低能电子衍射LEED(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研究晶 体的表面结构和表面吸附。
利用
λ = h/ p
2π r = nλ = nh / p
角动量为:
L = rp = nh
Bohr量子化条件
3.波动性的实验验证 1925-1927,Davisson-Germer 电子衍射实验 晶体衍射的Bragg公式

无机化学中的二维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调控

无机化学中的二维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调控

无机化学中的二维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调控在当今的材料科学领域,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二维材料是指在一个维度上具有纳米级厚度,而在另外两个维度上具有较大尺寸的材料。

这些材料展现出了与传统三维材料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电子特性,为各种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维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其中,机械剥离法是最早用于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胶带等工具对块状晶体进行反复剥离,就有可能获得单层或少数层的二维材料。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效率较低,且难以获得大面积、高质量的样品。

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则是一种能够实现大面积、高质量二维材料生长的有效手段。

在 CVD 过程中,反应气体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在衬底表面沉积形成二维材料。

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气体流量、压强等,可以调控二维材料的层数、尺寸和质量。

另外,液相剥离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

将块状材料分散在特定的溶剂中,然后借助超声等手段将其剥离成二维薄片。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得到的样品在厚度和尺寸上的均匀性往往较差。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合成途径,如分子束外延(MBE)、水热合成等,它们也为二维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成功合成二维材料之后,对其性能进行调控是实现实际应用的关键。

通过改变二维材料的层数,可以显著影响其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能。

例如,随着层数的减少,石墨烯的带隙会从零逐渐打开,从而使其从导体转变为半导体。

掺杂是另一种重要的性能调控手段。

通过引入杂质原子,可以改变二维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例如,在二硫化钼中掺杂氮原子,可以提高其电导率和催化活性。

缺陷工程也是调控二维材料性能的有效策略。

缺陷的存在会影响材料的能带结构和载流子传输特性。

合理设计和控制缺陷的类型、浓度和分布,可以优化二维材料的性能,如提高其光催化效率。

此外,二维材料的性能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材料复合来进行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xygen-conduscting Bi
2O
3
What is Solid State Ionics?
YBa 2Cu 3O 7-δ(YBCO) synthesis Pyrolysis
“Unobtainium”
“Hallelujah
mountains”
“bioluminescence”
Pyrolysis
Complexation
Citrate-method
Metal ion complex
(+ammonium nitrate)
Evaporation
(viscosity)
Pyrolysis
Calcination
葡萄糖酸盐
3
甘氨酸
High Tc superconductor vs. ITER ITER: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 is designed to produce approximately
500 MW of fusion power sustained for up to
1,000 seconds by the fusion of about 0.5 g of
deuterium/tritium mixture in its
approximately 840 m3reactor chamber.
Surface: 5778K
Core: 15.7x106K
Microwave CVD for YBCO films 陈春华, 彭定坤等,硅酸盐通报-1990年2期,p.62-65.
CIGS器件结构
衬底
载气
溶液
芯片60μm
La1-x Sr x CoO3-d films by sol-gel methods Aqueous sol-gel
to La
1-x Sr
x
CoO
3-δfilm
Polymeric sol-gel
to La
1-x
Sr
x
CoO
3-δ
film
380μm
10 祄
24μm
5μm
P.D. Yang (USTC 1993. UC Berkeley), Adv. Func. Mater. 12 (2002) 323.
Cure & pyrolyze
3600ºF = 1982ºC
Cosmos-1, June 21, 2005 (Failed)
(The world's first solar sail spacecraft )
Diameter: 30m, Area: 600m2
100kg
Mylar: Biaxially-orient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丹炉九还掷千金”([明]凌蒙初)
卷十八丹客半黍九还富翁千金一笑
破布衫巾破布裙,逢人惯说会烧银。

自家何不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唐伯虎
“石灰吟”([明]于谦)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Science as art
Hibiscus Pollen
Beetles Skin Holm Oak Leaf
Penicillin Spores
Mosquito Antenna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